巴金小说

合集下载

巴金的短篇小说:生活的微观世界

巴金的短篇小说:生活的微观世界

巴金的短篇小说:生活的微观世界巴金是中国现代作家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以深刻揭示人性、生动刻画社会现实而闻名。

他的短篇小说无论是在情节设置还是在人物塑造上都展现出了生活的微观世界。

本文将从巴金的短篇小说中选取几篇作品,探讨他如何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生活的种种细节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巴金的短篇小说《春》。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平凡的村庄,主人公是一位老农民。

通过描述老农民种田的劳动场景,巴金展示了农村生活的琐碎和辛苦。

他描绘了农民奋力劳作的情景,通过细致的描写唤起了读者深入内心去感受他们的辛苦与付出。

巴金通过这样的描写方式,将读者带入了生活的微观世界,感受到农民劳作的艰辛和平凡的乐趣。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巴金的另一篇短篇小说《秧歌》。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小城市,主人公是一位普通的市井小民。

故事以市井小店门前的秧歌队伍为切入点,描述了一段普通人追求梦想的故事。

巴金通过描绘市井小民的努力和奋斗,露出了他们内心的坚毅和顽强。

他通过展示市井小民的梦想和努力,勾勒出了一个更为立体的人物形象,展现了生活的微观世界中普通人追求幸福的种种图景。

此外,巴金的短篇小说《荷塘月色》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个故事以一个小村庄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女子的一生。

巴金通过细腻动人的描写,展示了女主人公从少女到成年女子的成长和改变。

他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女主人公的情绪和内心世界,呈现出了生活的微观世界中女性的命运和情感。

这个故事通过揭示一个普通女子的生活经历,使读者对生活中的小细节和情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通过上面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巴金的短篇小说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人物塑造展现了生活的微观世界。

他通过描绘生活琐碎的细节,使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人们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的底层。

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和娴熟的叙述技巧,巴金成功地展示了生活的微观世界的种种细节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总之,巴金的短篇小说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示了生活的微观世界。

巴金家的故事梗概

巴金家的故事梗概

巴金家的故事梗概
《家》是巴金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描写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展现了中国旧社会家庭内部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小说以四个代表性的家庭成员为中心,分别是祖父、父亲、母亲和儿子,通过他们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展现了中国旧社会家庭的种种问题和变迁。

祖父是一个传统的中国父亲形象,他对家庭有着严格的要求和期望,希望家庭成员能够团结一心,共同支撑家庭的幸福和稳定。

然而,他的传统观念和对家庭的期望在现代社会里已经显得有些过时,他对儿子和孙子的期望总是过高,导致了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父亲是一个受传统观念束缚的人,他在家庭中扮演着严厉的角色,但内心却充满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他在家庭中的地位并不是很高,往往被祖父的意志所左右,这让他倍感压力和挫折。

他渴望改变家庭的现状,但又无法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这让他陷入了矛盾之中。

母亲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女性形象,她默默地支撑着整个家庭,
对家庭成员有着无私的付出和关怀。

然而,她的内心却充满了对家庭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渴望,她希望家庭能够更加和睦和幸福,但却无法改变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儿子是一个受传统观念和家庭期望束缚的年轻人,他在家庭中扮演着叛逆和挣扎的角色,他渴望改变家庭的现状,但又无法摆脱家庭的期望和束缚。

他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最终明白了家庭的重要性和珍贵。

《家》通过描写这个普通家庭的故事,展现了中国旧社会家庭内部的矛盾和问题,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内心挣扎。

这部小说不仅仅是对一个家庭的描写,更是对中国旧社会家庭价值观念和传统观念的反思和批判。

巴金通过这部小说,呼吁人们重新审视家庭的重要性和价值,珍惜家庭的和睦和幸福。

巴金主要创作年表

巴金主要创作年表

巴金主要创作年表1、《灭亡》(中篇小说),1929,开明书店。

2、《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理论),1930,上海自由书店;3、《死去的太阳》(中篇小说),1931,开明书店;4、《复仇》(短篇小说集),1931,新中国书局;5、《雾》(“爱情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说),1931年,新中国书局。

;6、《海的梦》(中篇小说),1932,新中国书局;7、《春天里的秋天》(中篇小说),1932,开明书店;8、《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杂记》,1932,新中国书局;9、《光明》(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书局;10、《雨》(“爱情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说),1933,良友图书公司;11、《砂丁》(中篇小说),1933,开明书局;12、《电椅》(短篇小说集),1933,新中国书局;13、《抹布》(短篇小说集),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14、《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长篇小说),1933,开明书局;15、《萌芽》(中篇小说,又名《雪》),1933,现代;16、《新生》(中篇小说),1933,开明书店;17、《旅途随笔》(散文集),1934,生活书局;18、《将军》(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书局;19、《巴金自传》(传记),1934,第一出版社;20、《电》(“爱情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说),1935,良友图书公司;21、《点滴》(散文集),1935,开明书店;22、《神·鬼·人》(短篇小说集),1935,文化生活出版社;23、《巴金短篇小说集》(1——3卷),1936——1942,开明书店;24、《生之忏悔》(散文集),1936,商务印书馆;25、《沉落》(短篇小说集,又名《沦落》),1936,商务印书馆;26、《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合集)1936,良友图书公司;27、《忆》(回忆录),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28、《发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29、《长生塔》(童话集),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30、《雷》(短篇小说集),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31、《短简》(散文集),1937,良友图书公司;32、《控诉》(散文集),1937,重庆烽火社;33、《春》(“激流三部曲”之二,长篇小说),1938,开明书店;34、《梦与醉》(散文集),1938,开明书店;35、《感想》(散文集),1939,重庆烽火社;36、《黑土》(散文集),1939.文化生活出版社;37、《秋》(“激流三部曲”之三,长篇小说),1940,开明书店;38、《利娜》(中篇小说),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39、《火》(共三部,长篇小说),1940—1945,开明书店;40、《星》(英汉对照,中篇小说),1941,香港齿轮编辑社;41、《无题》(散文集),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42、《龙·虎·狗》(散文集),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43、《还魂草》(短篇小说集),1942,文化生活出版社;44、《废园外》(散文集),1942,重庆烽火社;45、《小人小事》(短篇小说集),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46、《憩园》(中篇小说),1944,文化生活出版社;47、《第四病室》(中篇小说),1946,良友图书公司;48、《旅途杂记》(散文集),1946,上海万叶书店;49、《寒夜》(长篇小说),1947,晨光;50、《怀念》(散文集),1947,开明书店;52、《静夜的悲剧》(散文集),1948,文化生活出版社;。

巴金《童年》原文作品

巴金《童年》原文作品

巴金《童年》原文作品
摘要:
1.童年的背景和意义
2.巴金《童年》的主要内容
3.作品的主题和价值
4.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正文:
巴金的《童年》是一部描绘了作者童年生活的自传体小说,通过回忆童年的生活点滴,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作品以巴金的家乡四川成都为背景,描绘了20 世纪初的成都社会。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而巴金的童年正是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度过的。

作品中,巴金以其独特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童年的生活,包括与家人、亲戚、朋友的相处,以及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

这些生活的点滴,既是巴金个人的记忆,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童年》的主题是成长与自我认知。

作品中,巴金通过回忆自己的童年,对自己的性格、价值观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他描绘了一个天真无邪、充满好奇心的孩子,通过这个孩子的视角,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美好与残酷,也看到了人性的善良与复杂。

同时,作品也展现了巴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信仰,即使面对困难和挫折,他也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

《童年》对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作品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重
要性,它不仅塑造了我们的生活,也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其次,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选择,同时也要尊重生活的多样性。

最后,作品让我们看到了成长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成长,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生活,也更好地认识自己。

总的来说,巴金的《童年》是一部充满人生哲理的作品,它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重要性,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巴金先生作品特点

巴金先生作品特点

巴金先生作品特点巴金1927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

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索桥的故事》《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1982年获“国际但丁文学奖”。

散文集《随想录》(包括《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

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巴金的代表作是《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三部,内容是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来写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荡。

作者以很大的激情对封建势力进行揭露,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并与这种家庭决裂。

对题材的熟悉的作者感受的深切,使这部作品获得强烈的感染力量。

在对青年进行反封建的启蒙教育方面,《激流三部曲》,尤其是其中的《家》,曾起了很大的作用。

从题材的选择和处理这个角度探讨巴金小说的创作个性,就会看到巴金小说题材的重要特点在于:以家庭生活题材为主,具有强烈的自传性和题材的多样性.这一特点体现了他的创作个性:偏爱并擅长表现家庭生活题材,缩影式地折射出时代的风貌.举报补充回答:巴金小说的抒情特色借助于他的语言。

作为语言大师,他的语言有自己的特色。

他的语言朴素、明朗、欧化,亲切自然,本色而热情。

而悲剧性的故事通过作者巴金朴素、明朗、欧化的语言叙述出来,真挚强烈的感情表达出来,就形成了巴金小说创作的独特的美学特征。

巴金的代表作,在几代读者中最具影响的作品是《家》、《春》、《秋》(即〈激流三部曲〉)。

这部蜚声海内外的长篇巨制,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描绘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变旧生活的伟大力量。

作者对题材熟悉和感受的亲切,使作品获得了巨大的震撼力。

在动荡、巨变、大浪淘沙的年代里,《家》、《春》、《秋》奏起的时代进行曲,在对青年进行反封建的启蒙教育方面,曾起了很大的作用。

巴金主要作品

巴金主要作品

巴金主要作品《灭亡》(中篇小说)1929,开明。

《无政府主义与实际问题》(理论)与克刚等合著,1927,上海民钟社。

《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理论)1930,上海自由书店。

《死去的太阳》(中篇小说)1931,开明。

《复仇》(短篇小说集)1931,新中国。

《雾》(“爱情的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说)1931,新中国。

《海的梦》(中篇小说)1932,新中国。

《春天里的秋天》(中篇小说)1932,开明。

《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杂记》,1932,新中国。

《光明》(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雨》(“爱情的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说)1933,良友《砂丁》(中篇小说)1933,开明。

《电椅》(短篇小说集)1933,新中国。

《抹布》(短篇小说集)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

《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长篇小说,又名《激流》)1933,开明。

《萌芽》(中篇小说,又名《雪》)1933,现代。

《新生》(中篇小说)1933,开明。

《旅途随笔》(散文集)1934,生活。

《将军》(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

《巴金自传》(传记)1934,中华。

《爱情的三部曲》1936,良友)。

《点滴》(散文集)1935,开明。

《神·鬼·人》(短篇小说集)1935,文生。

《巴金短篇小说集》(1-3卷)1936-1942,开明。

《生之忏悔》(散文集)1936,商务。

《沉落》(短篇小说集,又名《沦落》)1936,商务。

《忆》(回忆录)1936,文生。

《发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36,文生。

《长生塔》(童话集)1937,文生。

《雷》(短篇小说集)1937,文生。

《短简》(散文集)1937,良友。

《控诉》(散文集)1937,重庆烽火社。

《春》(“激流三部曲”之二,长篇小说)1938,开明。

《梦与醉》(散文集)1938,开明。

《感想》(散文集)1939,重庆烽火社。

《黑土》(散文集)1939.文生。

《秋》(“激流三部曲”之三,长篇小说)194O,开明。

简述巴金家的主要情节和情感基调

简述巴金家的主要情节和情感基调

简述巴金家的主要情节和情感基调
巴金的长篇小说《家》是一部充满激情和浓郁生活意蕴的作品,愤怒地控诉封建制度及其礼教的本质,彻底否定了整个封建社会,号召人们冲出束缚,走向幸福、光明的新生活。

巴金的长篇小说《家》是一部充满激情和浓郁生活意蕴的作品,愤怒地控诉封建制度及其礼教的本质,彻底否定了整个封建社会,号召人们冲出束缚,走向幸福、光明的新生活。

小说讲述了成都高公馆这个五房儿孙的大家族的故事,其中以长房三兄弟觉新、觉民、觉慧的故事为主线。

觉新是长子长孙,早熟而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

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但却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珏。

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别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苦。

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

觉民与觉慧在外参加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遭到爷爷的训斥,并被软禁家中。

觉民与表妹琴相爱,但爷爷却为他定下亲事,觉民为此离家躲避。

觉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个,他对家中的丫头鸣凤有朦胧的好感。

高老太爷要将鸣凤嫁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觉慧决心脱离家庭。

家中大办丧事,将要生产的珏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觉新不敢反对,因照顾不周,珏难产而死。

觉新
在痛悔的心情中承认这个家庭应该出个叛徒,他支持觉慧离家去上海。

小说的情感基调充满着豪迈的激情,愤怒地控诉封建制度及其礼教的本质,彻底的否定了整个封建社会,号召人们冲出束缚,走向幸福、光明的新生活。

故事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充满生活意蕴。

巴金的主要作品

巴金的主要作品

巴金的主要作品《家》《灭亡》《雾》《雨》《电》《寒夜》《鬼》《神》的内容简介及表达的思想。

《随想录》故事梗概:1978———1986年间,巴金为香港《大公报》文艺副刊《大公园》开辟专栏,写了150篇“随想”短文,总称为《随想录》。

其中有作者对历史的反思(如《“文革”博物馆》),对失去亲友的怀念(如《怀念胡风》),对自我心灵的拷问(如《小狗包弟》),以及对一些他不能认同的观点言论的大胆批判。

《随想录》的许多篇幅,都探索了“十年浩劫究竟是怎样开始的?人又是怎样变成‘兽’的?”巴金的解剖刀不仅伸向社会,同时也毫不留情地加诸自身。

他以一个历史浩劫的见证人的身份,带着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展开对历史的深入反思。

相关评论:巴金在谈到自己的写作动机时说:“十年浩劫教会一些人习惯于沉默,但十年的血债又压得平时沉默的人发出连声的呐喊。

我有一肚皮的话,也有一肚皮的火,还有在油锅里反复煎了十年的一身骨头。

火不熄灭,话被烧成灰,在心头越集越多,我不把它们倾吐出来,清除干净,就无法不作噩梦,就不能平静地度过我晚年最后的日子,甚至可以说我永远闭不了眼睛”。

这段话,可以说是对《随想录》的最佳概括。

在八十年代,这套散文集引起很大震动,被称为“说真话的大书”,作者本人也因此获得“世纪的良心”的称号。

(凌云岚)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巴金的作品曾经风靡一时,拥有广大的青年读者群,以至曾经影响过好几代青年的人生。

他是用自己的思想艺术魅力赢得读者喜爱的。

他是用发自内心肺腑的真实感情,与时代共鸣的感情,感染读者的。

他用对人类真挚的深沉的爱,去点燃青年读者的心,唤醒他们的良知、人性和爱。

巴金的感情,无论是悲哀的,感伤的,痛苦的、激愤的……都是鼓舞人向上的,进取的,追求光明的,向黑暗势力战斗的;更希望人们变得善良些,纯洁些,对别人有用些。

因此是一种正义互助献身之情,美好之情,因为他爱人类,爱读者,他也就拥有了大家的爱。

他是幸福的!荒煤在文章中曾多次写到过:那时到延安去的青年学生,很多不是读了马克思主义,而是读了巴金作品以后,参加抗日救亡,投身革命事业的。

论巴金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论巴金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论巴金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其小说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真实生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从巴金小说的两个代表作《家》和《春》中的人物形象入手,探讨其中的创作特点和艺术价值。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通过铁画银钩的手法,刻画了一个封闭的地主家庭的形象。

小说中的娟家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家庭,家庭成员固守着封建礼教和家族讲究,世代相传的家族意识挥之不去。

小说的父亲娟正是这个家族的代表,在他的主持下,家中的一切都围绕着上代家族的荣耀和封建的家族传统展开。

他对家族名望的执着,使得家庭成员们都为之束手束脚,他们不能有自己的个性和追求,丧失了自由。

而娟的儿子一代代的反抗和挣扎却给这个家庭带来无尽的困扰。

娟家的形象通过小说中细腻描写的家庭生活场景和人物对话展现,令人感到亲切而又压抑,使读者深入地了解封建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冲突。

《春》中的人物形象则给人以迥异的感受。

小说通过描绘春桃花园和主人公贾福的形象,表现了人物的自由和生机。

春桃花园是一个贫苦农民贾福努力创造出来的世外桃源,他希望通过劳动和农耕改变自己的命运。

整个桃花园形象鲜明,花木修长繁茂,如诗如画。

在这个美丽的环境中,贾福对待野草和花木的态度就如同他对待自然和生命的尊重。

小说中塑造的贾福形象则是一个勤劳、善良、有爱心的农民,他身上有着对于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贾福的形象通过他的行为和言语、他对待他人的态度得以表现,使人们深感他是一个勇敢、乐观的小人物。

而贾福的坚持和努力使春桃花园从一个荒地变成了一个人们向往的乐园,显示出作者对普通人的关注和崇敬。

巴金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造型真实,生动。

他深入地刻画了每个人物的性格、思想和追求,使人们能够对他们的内心世界感到亲切和理解。

小说中的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紧密,他们的命运受到社会制度和家庭传统的束缚。

巴金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和封建家族的病根,向读者们展示了他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巴金的秋内容

巴金的秋内容

巴金的秋内容
巴金的《秋》是一部以革命战争年代为背景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在中国近代史动荡时期的生活经历。

小说主要围绕着男主人公秋水展开,他是一个十分善良和勤奋的普通农民。

秋水在小说中一家人的努力下,逐渐脱离了农民的贫困生活,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

同时,秋水也积极参与了农民的抗战活动,展现了人民的爱国热情与聚集力量。

然而,随着国民党统治的加强和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农民们的生活再次受到了严重的摧残和剥削。

农民们被迫离开家乡,四处流离失所。

秋水也身陷困境,家破人亡的悲剧伴随着他的生活。

通过秋水一家的遭遇,巴金揭示了中国农民阶级在革命战争年代的痛苦与无助,以及他们作为社会阶级的地位和命运。

小说中还展现了普通人对于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关注和热爱,以及他们为之付出的努力和牺牲。

《秋》是巴金的成名之作,通过其写实主义的笔触刻画了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真实的历史背景,呈现了一个普通农民在社会变革中的艰辛生活。

同时,小说也呼唤了社会的正义和公平,探讨了人性与命运的复杂关系,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

巴金《家》好段摘抄

巴金《家》好段摘抄

巴金《家》好段摘抄巴金的小说《家》以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生活为主题,描述了一个家庭成员在20年间的变化和革命的影响。

小说以中国社会变革为背景,人物形象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在小说中,巴金运用了丰富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来刻画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使得小说达到了文学艺术的高度。

在小说的最开始,巴金以生动的文字描述家庭的环境和气氛:“黄昏后的清风,吹着人们慢慢走走的脚步声,略略有些哀伤、有些寂寞。

天色在渐渐暗下来,房屋的四壁越显得阴森,把那些砖头、砖缝、木梁、扫地的草帚,包围成一片漆黑。

”这一段文字的描写很具有现实感和画面感,让读者感觉到家庭的贫困和环境的萧条。

在小说中,家庭的生活离不开劳动和生产。

巴金写道:“母亲和姐妹们起得很早,开始做饭,洗衣服和做衣服。

老顽童和哥哥们去工厂,下人们每天忙着在村头地里干活,而我就在院子里木板上写写画画,有时还唱起一些小曲来。

在巴金的小说中,勤劳质朴的家庭成员形象使得读者看到了一个默默耕耘的普通家庭,这些形象反映出社会的真实生活和平凡人的文化精神。

在跟着市场经济风行的现代社会,很多人在物质的诱惑下忽略了感情,家庭的亲情也在逐渐消失。

但是,在《家》中,家庭的温暖亲情反而更加凸显出来。

在家庭成员互相信任和相互支持的基础上走过了重重困难,并一起迎接美好的未来。

小说中的儿子伦理成分凸显出家庭对于传统伦理视角的坚持。

儿子李富的人物形象是本书中非常的典型,他虽然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挣扎,但毫不动摇地坚守着自己的信仰。

巴金写道:“我终于找到了真正的路,那就是土地革命路。

我不再为什么而迷惘,我的过去和现在说清楚了一切,我已经深深地了解了什么是革命,什么是反革命。

”陈文彬,鲍小西,李富等许多家庭成员的革命经历,反应了中国近代史读数次,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和解放战争等近现代史的变革,同时反应了中国农村革命过程中的变革。

总之,《家》这部小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在这本书的每个环节里,巴金用深厚的文化注满了琐碎的日子,描写出一段困惑与明亮相交的奔腾岁月,通过一群凡人的自我奋斗,展现出了他们的真实价值。

巴金作品灭亡简介

巴金作品灭亡简介

巴金作品灭亡简介1929年发表在《小说月报》里的,巴金的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在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巴金作品灭亡简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巴金的《灭亡》作者简介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念fu)甘,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

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

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妻子萧珊。

1921年肄业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27年至1929年赴法国留学,1929年回国后,从事文学创作。

曾任第三届、四届、五届、六届中国作协主席,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82年4月2日,巴金获得但丁国际奖。

巴金被认为代表着中国大陆知识分子的良心,巴金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博物馆,但后者至今都未实现。

巴金的《灭亡》故事梗概小说《灭亡》以在北洋军阀统治下沾满了“腥红的血”的上海为背景,描写一些受到五四新思潮鼓舞,因而寻求社会解放道路的知识青年的苦闷和抗争。

响彻全书的是这样的呼声:“凡是曾经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面的人都应该灭亡。

”这也是小说的主题。

主人公杜大心怀有“为了我至爱的被压迫的同胞,我甘愿灭亡”的决心,最后,他为“信仰”而英勇献身。

杜大心为“信仰”献身的结局反映了巴金本人的人道主义思想(即忠实的生活,正当的奋斗,爱那需要爱的,恨那摧残爱的,为了人类准备献出自己的一切)和无政府主义思想(即“正义,平等,自我牺牲”) 。

小说以火一样的激情倾吐爱憎,揭露和控诉罪恶的旧制度和残暴的军阀统治,喊出了人民的心声;他鼓舞青年的变革信心,激发他们的斗争精神,同时以主人公的悲剧结局,在客观上显示了个人反抗的失败,成为一部有很大进步意义的作品。

巴金的《灭亡》创作历程巴金先生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家庭,从小目睹封建大家庭内部腐败堕落、勾心斗角的生活方式,封建专制主义压迫、摧残年轻一代的罪恶行径,他对封建制度、封建家庭的痛恨和对自由生活的热情向往,充盈于作品之中。

巴金的家故事简介

巴金的家故事简介

巴金的家故事简介【实用版3篇】《巴金的家故事简介》篇1巴金的长篇小说《家》是30 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也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以20 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通过描写高家这个封建大家庭的历史,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腐烂和溃败。

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一家读书知礼、事事如意,家庭内部尊卑有序,礼法森严,但实际上,在这个大家族中处处都充满着激情和争斗。

小说通过描写高家内部的权力斗争、婚姻纠纷、金钱利益等事件,揭示了封建大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同时也表现了青年一代的觉醒和反抗。

小说的装帧设计也很有特色,书名的位置设计成门上贴纸的形式,象征着封建旧式大家庭的衰败和没落。

《巴金的家故事简介》篇2巴金的长篇小说《家》是30 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

小说以20 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通过描写高家这个封建大家庭的腐烂、溃败历史,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

作品中的高家表面上读书知礼、事事如意,家庭内部尊卑有序,礼法森严,但实际上却充满着各种矛盾和冲突。

小说通过描写高家成员之间的勾心斗角、青年一代的觉醒和反抗,宣告了这个封建大家庭必然崩溃的命运。

作品以其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

《巴金的家故事简介》篇3巴金的长篇小说《家》是30 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也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以20 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通过描写高家这个封建大家庭的腐烂、溃败历史,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

作品中的高家表面上读书知礼、事事如意,家庭内部尊卑有序,礼法森严,但实际上却处处充满着激情和冲突。

小说通过描写高家内部各种人物之间的关系、矛盾和斗争,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内在腐朽和必然崩溃的命运。

同时,小说也描写了新听唤醒的一代青年的觉醒和反抗,宣告了这个封建大家庭必然崩溃的命运。

巴金的著名作品

巴金的著名作品

巴金的著名作品巴金,又名朱自清,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小说家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

他的作品多次入选中国高校文学课教材,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巴金共留下了六部长篇小说,三部中篇小说,五部短篇小说,三部诗集,三部随笔集,一部影视剧本,一部戏剧本,以及几十篇杂文、散文和小品文等,总计超过400篇不等,是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之父”的文学大师。

巴金的著名作品,首先要提到他的长篇小说,他的四部长篇小说《家》、《围城》、《彷徨》、《野草》构成了他的“家园系列”,具有浓郁的家庭情感,深刻揭示了中国近代传统家庭的沧桑历史变迁,以及传统家庭中弱者的悲剧命运,对中国近代家庭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此外,巴金还写了《活着》、《挪威的森林》等两部长篇小说。

《活着》将南方温暖的家庭情感和北方荒凉的生活状态完美的结合起来,如真实的写实中写出一个深刻的道德命题,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最完美的小说之一”。

而《挪威的森林》则阐述了生活中人们勇敢地探索自我的理念,深刻反映了作者对时代变迁的看法,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除了长篇小说之外,巴金的中篇小说也很值得一提:《秋天的童话》、《白茫茫》、《长恨歌》。

《秋天的童话》是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可爱的少女在秋日里的温暖故事,传达出作者对和谐美好家庭的热切期盼,作品也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美的童话”。

《白茫茫》反映了中国农村地区落后的社会生活,以及古老传统制度对人们生活的抑制,勾画了一幅非常凄凉的景象,使读者深有同感。

而《长恨歌》则是个挽歌,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是巴金最难忘的一部作品。

巴金的短篇小说也是他的重要作品。

其中,《红玫瑰与白玫瑰》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最精彩纷呈的短篇小说”,这部短篇小说反映了中国近代婚姻制度的优劣,以及传统家庭中的矛盾冲突,是一部经典的经典。

此外,巴金还写了《荒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短篇小说,这些作品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改革变迁,具有独特的时代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形象



一、封建统治者与卫道者 以高老太爷及其子高克安、高克定和冯乐山为代表。 高老太爷是这个封建大家族的最高统治者,他的专横、衰 老和腐朽,象征着旧家庭和专制制度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小 说用许多血淋淋的事实,控诉了家长制和旧礼教对于人的青春、 爱情、生命的摧残;而封建压迫者在扼杀人性的同时也丧失了 人性。高公馆为人们认识封建家长制提供了完整而形象的模型。 二、“五四”后觉醒的青年 高觉新、高觉慧、高觉民 三、不幸的女子形象 1、钱梅芬:温顺驯良,是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 2、李瑞珏:温柔宽厚,善良贤惠,是封建伦理和迷信的殉葬品; 3、鸣凤:美丽、纯洁、聪明,柔中有刚,是封建礼教和封建家 奴制的牺牲品。
2、《家》塑造人物的技巧。
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包含着丰富的生活内 容,渗透着作家强烈的爱憎之情,寄托着作家的美学理想。比 如上述几个艺术典型。
(1)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2)运用传统的对比手法来突出人物的个性; (3)通过对人物内心的直接剖析刻画鲜明的人物性格; (4)通过人物的日记、书信等,通过他们的幻觉、梦境等 描写,来深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思想内容

《激流三部曲》所反映的内容时间跨度从1919年至1924年,正 是中国历史处在转折时期这一风起云涌的动荡时代,背景是当 时中国还很闭塞的内地四川成都。 第一部《家》,集中展现了封建大家庭制度的典型形态。集中 控诉、暴露、展现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反映了年轻一代对封 建家族制度的反抗,颂扬了人的觉醒。 第二部《春》,主要描写的是淑英抗婚的故事以及与之相对的 惠表妹的悲剧事件。表现了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对妇女的摧残, 对封建专制婚姻制度控诉与批判。 最后的一部《秋》,表现了旧家庭分崩离析,“树倒猢狲散” 的结局。通过高家第二代的堕落与腐化揭示封建专制主义精神 支柱的崩溃。
一、巴金生平
巴金(1904—2005),原 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巴金。 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生于四 川省成都。现代文学家、翻译 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 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 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2005年 10月17日因病逝世于上海。 “巴金”是他首次发表小说 《灭亡》时使用的笔名。
巴 金 的 小 说 创 作
“鲁迅先生给我树立了一 个榜样。我仰慕高尔基笔下 的英雄,他掏出燃烧的心, 给人们带路,我把这幅图画 作为写作的最高境界,这也 是从先生那里得到的启发的。 我勉励自己讲真话,卢梭是 我的第一个老师,但是几十 年中间用自己的燃烧的心给 我照亮道路的还是鲁迅先 生。” ——巴金

《家》的艺术成就
1、构思精巧,结构紧凑凝练,线索单纯明晰,
情节发展自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家》在结构艺术上借鉴《红楼梦》的写法,小说情节发展 的主线是高家长房高觉新、高觉民、高觉慧三兄弟的爱情,描 写了高公馆内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专制统治势力对青年一 代的迫害和新旧两种思想斗争,展示了高公馆衰亡的过程。全 书人物众多,事件繁复,但作品能始终围绕基本线索展开描写, 有条不紊,紧凑周密,波澜起伏,迭宕有致,显示了作者精于 构思的能力。

二、后期小说创作有两类:
1、顺着《家》的路子写旧家庭的没落的作品,如《春》《秋》《憩园》等; 2、反映抗战时期现实生活的作品,如《寒夜》《第四病室》《火》(即 《抗战三部曲》)等。 巴金在40年代又出现一个创作高峰。其风格与前期相比,由青春浪漫 转向中年人的沉稳,冷静的人生世相描写代替了奔放的抒情咏叹。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通过
一群知识青年的爱情纠葛和革命生活,着重表 现他们反抗黑暗、追求光明、为理想和信仰而 不屈不挠的献身精神,也写了三种性格:优柔 寡断的周如水,热情而浮躁的吴仁民,近乎健 全的李佩珠。 《灭亡》《新生》和《爱情三部曲》所写是巴 金式的无政府主义革命,革命者的形象大多具 有无政府主义者的某些精神特征,带有作者主 观浪漫的理想色彩。《灭亡》一改“五四”以 来文学伤感的情调,让读者拥有了自己的英雄; 《爱情三部曲》使当时的青年读者从中读出他 们同一代人的种种心境,思考不同的生活道路, 在青年中大受欢迎。
3、《家》所具有的青春抒情性。
《家》基本上属于青春型的创作,蕴涵着丰富、热烈的情感, 是一首由真诚热烈的心里唱出的青春之歌,是特别能唤起青年 人共鸣的。 《家》很能代表巴金前期创作的风格:只求与青年读者情 绪沟通,不求深刻隽永,倾向单纯、热情、坦率,以情动人, 情感汪洋恣肆,语言流水行云,虽然有时少锤炼,不耐咀嚼, 整体上却有一种冲击力,能渗透读者的内心。

“每夜回到旅馆里,我稍微休息了一下疲倦的身 子,就点燃了煤气炉煮茶来喝。于是,巴黎圣母院的 钟声敲响了,沉重地打在我的心上。在这样的环境里, 过去的回忆继续来折磨我了。我想到在上海的活动的 生活,我想到那些在苦斗中的朋友,我想到那过去的 爱和恨、悲哀和欢乐、受苦和同情、希望和挣扎,我 想到那过去的一切,我底心就像被刀割着痛,那不能 熄灭的烈焰又猛烈地燃烧起来了。为了安慰这一颗寂 寞年轻的心,我便开始把我从生活里得到的一点东西 写下来。每晚上一面听着巴黎圣母院的钟声,我一面 在练习簿上写一点类似小说的东西。这样,在三月里 我写成了《灭亡》底(的)前四章。” ——巴金自述关于《灭亡》的创作经过
(一)前期创作:青春的赞歌
巴金前期正面描写青年投身社会斗争的小说明显的受 到了无政府主义的影响,如《灭亡》《新生》与《爱 情三部曲》。 《灭亡》是巴金第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中篇小说。题 名寓意诅咒旧世界早日消亡,同时礼赞革命者为理想 英勇献身精神。讲述病态革命家杜大心从事暗杀活动 的悲剧故事,是立志献身的年轻的无政府主义者的心 灵独白,充斥着狂躁浪漫的抗争气氛。主人公杜大心是 一个暗夜里绝望呼叫的英雄。 续篇《新生》,以日记的形式,叙述了李冷摆脱个人 虚无主义,投身工人运动,并坦然迎接死亡。
4、热情奔放、清丽、流畅、明朗、自然的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家》的语言清新明丽、朴实无华、不尚雕琢,如行云流 水般酣畅自然且在朴实的叙写中又含有浓郁的抒情因素。
《激流三部曲》的文学史地位

1、反映五四精神的长篇小说。
《激流三部曲》虽然不是直接描写五四运动,而是将这场 运动作为作品的背景,但是它却充分地表达了五四时代精神, 反映了那一代青年人的奋起和追求,表现了新观念在我国土地 上的诞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人称《激流三不曲》是现代 文学中描绘五四时代的一幅杰出的社会生活的插图。
高觉新 这部小说最见艺术功力的人物形象是觉新,他是 一个能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却又怯于行动的 “多余的人”,信奉“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 在旧的传统中随遇而安。是封建家庭和旧礼教毒害下 人格分裂的悲剧典型。 高觉慧 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典型新人,时代的先进青年, 封建专制的叛逆者。“大胆”和“幼稚”是其叛逆性 格的主要特征。
《家》的思想内容

1、愤怒地控诉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制 度吃人的本质。以高老太爷和冯乐山为代表。其控诉主要表现 在: (1)对奴婢制度的控诉和批判:鸣凤的死; (2)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批判:钱梅芬的死; (3)对封建迷信所造成的罪恶的控诉与批判:李瑞珏的死。 2、历史地再现了“五四”新一代的觉醒与反抗,歌颂了反封建 青年的叛逆精神,深刻地批判了“作揖主义”与“无抵抗主 义”,从而为处于封建大家庭中的青年指出一条反抗的道路。 以高觉慧、高觉民、高觉新为代表。 3、对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在时代潮流冲击下趋向没落、崩溃 的描写。



《家》



《家》1931年完成,最初是以《激流》的名字在杂志上连载的, 后来出版单行本时,才改名为《家》。《春》《秋》都作于抗 战时期,成就和影响远不如《家》。《家》是巴金文学地位的 奠基性作品。 巴金之所以能够写出《家》这样的作品,和他本人的生活经历 有密切关系。《家》带有一定的自传性,是巴金个人生活的写 照。巴金出身在一个封建大家庭,“有将近20个的长辈,有30 个以上的兄弟姊妹,有四五十个男女仆人。”他在这个家庭生 活了19年。这种大家族生活,是巴金文学创作的巨大生活资源 和感情力量。没有对家族生活的体验,巴金的创作就无法想象。 《家》以20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 祖孙两代的矛盾冲突为线索,通过年轻一代的爱情悲剧沉痛地 控诉了封建制度对生命的摧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 恶及其腐朽没落,同时热情地歌颂了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 及其反封建斗争。
《新华社》:别了,二十世纪的良心。 《人民日报》:巴金,巨星陨落,光还亮着。
《新华网》:巴金,中国文人一个时代的终
结。 《中国新闻周刊》:巴金,五四一代的最后 告别。 《瞭望东方周刊》:巴金,最后一个鲁迅抬 棺者的离去。
二、巴金的文学创作
巴金一生创作甚丰,1958 年至1962年,人民文学出 版社出版了《巴金文集》14卷,约四百万字;从 1986年开始又陆续出版《巴金全集》,达26卷。 从1929年发表《灭亡》到新中国成立,巴金共创作 了20多部中长篇小说,13部短篇小说集,17部散文 集,还翻译了几十种外国文艺作品,累计600多万字。 其创作成就主要在中长篇小说。以抗战为界,分为 前后两期。

《憩园》
其情节与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有连续 性。 小说通过一位作家重归故土,寄居憩园时的所 见、所闻、所感,展示了一所大公馆新旧两代 主人共同的悲剧命运。
《憩园》是巴金在40年代中期的一部重要作品,
《寒夜》

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其小说创作中的顶峰之 作。 写了一个贫穷的小职员家庭:婆婆、儿子、媳妇、孙 子。故事的主角是儿子、媳妇。 “国事前途茫茫,人生不知何向,一切如同浓浓的暗 夜,见不到一丝微光。”巴金将抗战中人的日常生活、 人的情感状态、人与命运的无奈抗争等,描绘得淋漓 尽致。
(三)后期创作:深沉的悲剧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