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巴金家庭题材小说创作的表现及其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巴金家庭题材小说创作的表现及其形成
【摘要】巴金的小说主要表现了封建家庭牺牲者的罪恶及其木叶黄落的灭亡命运。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使他的小说充满了强烈的批判精神,独特的生活经历又使他和“家”保持着精神上的联系,这种淡淡的思绪成为巴金作品的一股潜流在流淌,使他的小说呈现出了复杂的面貌和内在的矛盾,具有丰富的时代内容和厚重的传统文化积淀,两者水乳交融,构成了巴金作品独特的审美韵味。
【关键词】巴金;家;小说创作
“家”情节一直是巴金的一个心理情结,浸透了爱恨交织、思之不尽的复杂情绪,贯穿了他一生的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以其家庭题材的小说表现了深刻的反封建的主题,他以自己早年的生活经历为素材,描绘和揭露了封建家庭的罪恶及其必然灭亡的命运,向垂死的封建制度发出了强烈的控诉。然而,巴金作品的主题并不是如此简单,随着人生阅历的加深,作者对“家”的感受变得复杂起来,这使他作品的内容呈现出复杂的色调和深刻的内在矛盾。本文主要探讨巴金家庭题材小说创作思想内容的这一变化及其表现。一巴金小说创作的内在矛盾从《激流三部曲》到《憩园》的创作,其间经历了较长的时间,表面上看,贯穿其中的反封建主题并没有变化,但是仔细地比较一下,两部作品的内容却有较大的差异他以自己早年的生活经历为素材,描绘和揭露了封建家庭的罪恶及其必然灭亡的命运,向垂死的封建制度发出了强烈的控诉。他最喜欢通
过描写家庭生活情景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巴金笔下的“家”深刻地指出了封建伦理制度及传统观念的弊端,提出了令人思索的社会命题,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
一、巴金家庭题材小说创作的表现
(一)揭露封建家族制度及其伦理道德对青年一代的摧残
“五四”以来,旧式封建大家庭日益解体,新式小家庭逐渐建立的过程,在这过程当中,传统的宗法家长制度逐渐动摇与崩塌,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逐渐毁损与衰朽,传统的家庭文化教育方式受到挑战与冲击。巴金从不同角度对旧式大家庭崩溃的命运进行了探讨。在巴金的创作世界里,明显地表现了两种截然不同而又充满矛盾的精神个性。巴金的语言风格与前面讲到的几位大家鲁迅、茅盾、郭沫若迥然不同。巴金(以《家》为代表的前期小说):接近于郭沫若的热情奔放、畅达自然,但又有一种独特的抒情气质,像卢梭《忏悔录》式的“忧郁的”、“哭诉的调子”,又如同行云流水般朴实无华,有时缺少锤炼,不耐咀嚼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巴金的小说语言不求深刻隽永,只求与青年读者达成心灵的共鸣,以浓浓的情感牵动青年读者的心灵,魅力无穷封建制度及其伦理道德的每一个细胞都是丑恶的,而作为他们的代表人物,无论是蛮横专制的老太爷,还是腐化堕落的高克安、高克定之流,都体现了这种制度和文化的本质特点,他们成为作者极力攻击和批判的对象。这两组人物呈现二元对立,从中可以看出作品的批判力量和作者强烈的爱憎
之情。在这里,“家”代表着黑暗、腐朽和堕落,它与作者追求的理想对立。
(二)揭示了封建家庭的彻底衰落
早期的浪漫小说,热心于塑造英雄形象,如:杜大心、李冷、李佩珠,觉慧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他们的性格比较单纯、明晰:热情、勇敢,富有反抗精神和献身精神,身上闪烁着理想的光辉,是作者人生理想的寄托。但是难免理想化、类型化。
后期创作,塑造英雄形象的热情开始减退,把视线转向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灰色的人生。人物性格与前者完全不同:他们身上没有闪光的亮点,是现实生活中众多的、普普通通的凡人,善良、平庸、懦弱,忍辱负重,他们同情周围人的不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脚踏实地的工作、生活,默默地消逝。如田惠世、万昭华、杨大夫、汪文宣一家等。
这种转变标志着巴金的小说艺术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但是在巴金抗战时期创作的小说《憩园》中,我们却看到了另外的描写,这部作品揭示了封建家庭的彻底衰落。小说通过一位作家重返故里、寄居憩园时的见闻和感受,向读者展示了一所大公馆新旧两代主人的悲剧命运。巴金深刻体会到了求索光明和自我完善的艰难,体会到了人的本质力量伸展的艰难,体会到了中国社会弃旧图新、走向变革的艰难。二、巴金家庭题材小说创作思想的形成现代知识分子因主客观原因,极易接受新思想,也更容易继承历
史的精神遗产,造成他们痛苦的是他们无法摆脱对传统文化的留恋。这样,他们普遍产生一种双重分裂的文化人格:在本我层面上,他们有自己的欲望,但在心理深层却依然倍守传统遗留下来的观念,这几乎成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普遍特征,这种矛盾也成为巴金的思想特点,并构成了作者笔下人物复杂性格和心理的主要内容,由此产生了他作品深刻的内在矛盾。对“家”的眷念,已深深地渗透在巴金的作品中。在《激流三部曲》中,作者毫不留情地批判了高觉新性格的弱点,又发现了其性格的普遍性,它已不同程度地表现在其他“家”的成员身上,连叛逆者高觉慧也未能幸免。巴金的早年家庭生活,是他创作的主要源泉,他一生所写的有关家的回忆性的文章也是非常之多,从中可以体味作者与家的深刻联系。童年给巴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迹,他过早地感受了悲欢离合。童年也使巴金养成了进取、爱憎分明、勤于思考、敢于批判社会的性格品质。小说《家》通过描写一个大家庭的没落与分化,抒写了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荡,表现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并与家庭决裂的过程。这部小说,是以巴金生活尤以童年生活为素材创作的。这部小说,作为一个时代生活的动人佳作和一本精美的文学作品,己经镌刻在中国文学的史册上。下面我们来看它的构思过程。
三、结束语
总之,巴金的小说主要表现了封建家庭牺牲者的罪恶及其木叶黄
落的灭亡命运。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使他的小说充满了强烈的批判精神,独特的生活经历又使他和“家”保持着精神上的联系,这种淡淡的思绪成为巴金作品的一股潜流在流淌,使他的小说呈现出了复杂的面貌和内在的矛盾,具有丰富的时代内容和厚重的传统文化积淀,两者水乳交融,构成了巴金作品独特的审美韵味。
【参考文献】
[1]邢少涛.苦路行——论巴金的小说创作[j].文学评论,
1996(6):19.
[2]李斌.论巴金小说创作的美学特征[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6):42.
[3]吴宏聪,范伯群.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七章)[m].武汉人民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