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上册 3_4 简单机械(2)教案 (新版)浙教版

合集下载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九年级科学上册3.4简单机械教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九年级科学上册3.4简单机械教案

《第4节简单机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机械中识别杠杆。

(2)知道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过程与方法(1)通过体验、演示,使学生学会比较、概括,了解杠杆的本质。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影响杠杆转动效果的因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春秋时代杠杆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2)通过对力臂的探究,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相对性和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

(3)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结构及特点以及它们的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机械效率并学会测量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杠杆1.定义:一根硬棒如果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

注意:杠杆的形状各异,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

2.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O)(2)动力(F1)(3)阻力(F2)(4)动力臂(l1)(5)阻力臂(l2)l: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1l: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23.杠杆的平衡条件(1)杠杆的平衡状态杠杆静止、杠杆匀速转动(2)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2211l F l F =或2112l l F F =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3)为何要调节成水平位置平衡?倾斜状态力臂比杠杆上的刻度小,所以为了直接根据杠杆上的刻度读出力臂,把杠杆调节成水平位置。

4.杠杆的分类(1)2121F F l l <>、省力杠杆如:铡刀、铁锹;(2)2121F F l l ><、费力杠杆如:钓鱼杆;(3)2121F F l l ==、等臂杠杆如:天平。

注意:在支点和动力作用点确定的情况下,沿与支点和力的作用点的连线垂直的方向用力,力臂是最长的,力是最省的。

5.人体上的杠杆二、滑轮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可以绕着中心轴转动的轮子。

九年级科学上册《33认识简单机械2》教案浙教版.doc

九年级科学上册《33认识简单机械2》教案浙教版.doc

仁认知领域: 理解机械效率,知道有用功、无用功和总功的区别。

教学2.技能W :能用实验祀董简单加械的机械效率。

3、情感领域: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培养芋生探究科学规律的兴趣、严 僅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驶科学探丸的乐趣。

重点•测量简单机械的 机械效率 难点 测量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第3节认识简单机械 课题3.3认识简单机械2 课型 新课 课时 第4课吋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幻灯板书设计■、W 总=v\u+w额外二、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X 100%教学反思(一)引入新课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以及使用动滑轮虽可以省力但不能省功。

使用机械可以给人们的工作带来方便,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却做了一些并不希望做的功。

(二)新课教学1、以课本图3-32为例,研究做功的情况。

让学生分析得出哪个功是我们所必需要做的?哪个功并不是我们所需要做的,但不得不做的?小结:必需要做的这部分功叫做有用功;虽然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那部分功叫额外功或无用功;两者的总和叫总功。

W F W有用+ W额外讨论:在上述例子中,如果考虑绳子的自身重及滑轮轴心处的摩擦,所做的额外功还有哪些?——克服绳子重力做的功,克服摩擦做的功。

想一想: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好?(提示:从做功的角度来分析)它们的有用功是多大?额外功多大? 小结:从能量的转化角度来分析,总功(人提供的能量)一方面转化为有用功(物体增加的势能);另一方面转化为额外2、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用7/表示。

“越大,机械工作时能量的利用率越高。

在使用机械时,总是尽可能减小额外功以提咼机械效率。

买际使用机械时,机械效率功(机械增加的势能或摩擦产生的热能)总小于1 !X 100%■力■好门七人-MRt人■用300N 的力才・eaa上乙人用力130N(和提问:出示图片一一盘山公路。

思考筑路采用这种方式有什么好处? 小结: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使用斜面可以更省力。

(三)布置作业1、课本P89练习第5题。

第三章第四节简单机械-《杠杆》教学设计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章第四节简单机械-《杠杆》教学设计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

3.4简单机械-《杠杆》教学设计---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一、学习目标:1、能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出共同的特征,并能在杠杆上确认动力、阻力、支点、动力臂、阻力臂。

2、根据日常经验,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验证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并记住杠杆的平衡条件。

3、针对杠杆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并识别生产和生活中的三类杠杆。

二、教学重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和结论。

三、教学难点:力臂的概念和画法四、实验器材:1、课件:《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PPT、实物展台2、演示实验器材:蜡烛跷跷板,自制KT板杠杆、钓鱼竿等3、学生实验器材:学生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等五、教学流程:1、由蜡烛跷跷板引入问题:小孩与大象能一起快乐的玩跷跷板吗?2、引入杠杆,介绍古代杠杆的应用(舂、桔槔),引起文化认同。

3、由问题一引入亲手实践:一根硬棒怎样变成杠杆?(在研究之前,先用一用,感受一下)提水桶------用撬棒提水桶(无支点)-----找一个支点提水桶(总结出何为杠杆,学生列举几种身边的杠杆,老师列举几种)。

-----------找一下杠杆上的几个要素(支点、动力、阻力)4、继续上述实践:怎样更轻松的提起水桶呢?--------通过增加长度的方法等(在此处,当学生点出此点来之后,在长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用力的方向,让学生产生困惑,然后引入力臂的概念,引起学生的认知感)-----------利用自制KT板杠杆,结合数学中点到点、点到线进行区分(暂时不强化)----认识杠杆的五要素,并实际画一下。

5、杠杆的平衡:针对刚才用杠杆提水桶的现象,你能提出一个有价值并且易于探究的物理问题吗?(学生说几个,给出自己的见解)----------在阻力和阻力臂一定的条件下,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需要满足什么关系?重复重难点:在阻力和阻力臂一定的前提下,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学生实验一:在杠杆水平平衡时,一侧20cm处挂两个钩码,另一侧不同位置用测力计,同时记录两个数值)---------交流:(1)为什么要水平平衡,这样做有什么好处?(2)测力计怎么拉动?-----分析归纳结论。

科学初三上浙教版3.3认识简单的机械教学设计

科学初三上浙教版3.3认识简单的机械教学设计

第三章科学初三上浙教版3.3认识简单的机械教学设计第3节认识简单机械【一】【教材分析】本节要紧学习杠杆、滑轮、滑轮组和斜面等简单机械的特点及工作原理,并通过实例分析引入有用功、额外功和机械效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生活生产中常用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了解使用机械时的能量转化过程及转化效率。

教科书把杠杆、滑轮、滑轮组和斜面集中在一起,其优势是易于进行一些差不多特点的比较,找出相近的规律,易于对简单机械的整体认识。

在杠杆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什么是杠杆,要从实例及学生的生活体会中,抓住杠杆本质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本节的重点,也是以后学习滑轮的基础,应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分析得到结论,以提高学生的能力。

同样,力臂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也是学习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的基础,要通过实验,突破这一难点,为以下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杠杆的应用部分,应让学生从杠杆的平衡条件结论动身,分析不同杠杆的特征,并结合一些具体实例的分析,把知识学活。

滑轮,许多学生都见过或使用过,但并不一定会认真研究过它,因此,教材中要求首先让学生认真观看滑轮,并用实物对比挂图说明滑轮的结构。

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滑轮应用实例的分析,并就这些实例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不同的例子中,滑轮能够起什么作用。

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明白各种滑轮的特点,并通过对不同滑轮工作时结构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滑轮的实质。

【二】【课标要求】1.认识简单机械的作用2.用简单机械原理解释人体的运动,能区分功率和机械效率,从能的传递和转化认识功率和机械效率活动建议: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白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能找出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2.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明白杠杆省力或费力的缘故。

3.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原理,明白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杠杆,了解滑轮组及其工作原理。

4.理解机械效率,明白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区别。

《第三章第4节简单机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九年级上册

《第三章第4节简单机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九年级上册

《简单机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第一课时所学的简单机械知识,包括机械的基本概念、种类及功能等,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机械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对机械科学的应用意识与探索精神。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知识回顾、实验操作及案例分析。

(一)知识回顾1. 回顾《简单机械》的基本概念和涉及的常见机械种类,包括杠杆、滑轮、轮轴等。

2. 了解每种机械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实际应用。

(二)实验操作1. 选择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如手摇式铅笔刀)进行观察与描述,通过亲身体验来感知机械的运行原理。

2. 小组协作完成简单机械模型的制作(如滑轮组),记录制作过程并阐述模型功能。

(三)案例分析选取若干典型机械(如桥梁中的吊桥),结合课本内容,分析其运用简单机械的原理和优点,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三、作业要求1. 每位学生需独立完成知识回顾部分,并形成简要的文字记录或思维导图。

2. 实验操作部分需小组合作完成,并提交小组作品照片或视频,以及详细的制作过程描述和模型功能说明。

3. 案例分析部分需结合课本内容与实际案例,形成完整的分析报告,报告应包括对案例的详细描述、应用原理的分析以及个人见解或思考。

4. 所有作业均需按时提交至指定平台或邮箱,并在作业中注明姓名、班级及学号。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依据以下标准进行:1. 准确性:知识回顾的准确性及对机械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创新性:实验操作中的创意及模型制作的独特性。

3. 团队协作:小组协作的默契程度及作品完成度。

4. 文字表达:案例分析报告的条理性、逻辑性和表达清晰度。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给出详细的评价及建议。

2. 优秀作品将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3.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4.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作品,促进交流与学习。

初中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3.4简单机械(2) 学案

初中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3.4简单机械(2) 学案

3.4 简单机械(2)点击要点1.杠杆平衡:指杠杆保持状态或状态。

2.杠杆平衡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3.实验:研究杠杆的平衡(1)把杠杆的中央支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使杠杆在——位置处于平衡状态(便于直接在杠杆上测出力臂大小)。

(2)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在杠杆上左右移动钩码悬挂的位置。

直到杠杆再次到达位置,处于平衡状态。

(3)用直尺量出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的大小。

(4) 的乘积等于的乘积。

典题分析例1 用一段细线将粗细均匀的直铁丝吊起后,直铁丝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假设将右端折叠一段:(1)可能出现的现象是:(2)你猜测此现象的依据是。

稳固训练1如下图,在杠杆AOB的A端挂一个重为GA的物体,B端挂一个重为GB的物体时,杠杆处予平衡状态,假设AO=BO,杠杆自身重力不计,那么( )A.G A=GB B.GA<GB C.GA>GB D.无法判断例2小梦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先在杠杆两侧挂钩码进展实验探究,再用弹簧测力计取代一侧的钩码继续探究,如下图,他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A.便于直接读出拉力的大小B.便于提供不同方向的拉力C.便于正确认识力臂D.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稳固训练2 如下图,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在杠杆的左端悬挂一个物体右端用弹簧测力计拉着,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今拉着弹簧测力计缓慢地沿图中虚线的位置1移动到位置2〔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那么弹簧测力计示数将〔〕A.不断增大 B.先减小,后增大C.不断减小 D.先增大,后减小【跟踪演练】一、选择题1.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采用卞列方法不能使杠杆平衡的是( )A.在杠杆上再施加一个力,使这个力作用在杠杆的中心B.在杠杆上再施加一个力,使这个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C.使动为和阻力同时减小到原来的一半D.使动力臂和阻力臂同时增大一倍2.如下图,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平衡,作用在杠杆B点的力在位置1时为F1,在位置2时为F2.那么F1与F2的大小关系是〔〕A.F1<F2 B.F1=F2C.F1>F2 D.无法判断3.如右图所示,一根可绕O点转动的均匀硬棒重为G,在棒的一端始终施加水平力F,将棒从图示.位置缓慢提起至虚线位置的过程中( )A.F的力臂变小,F的大小变大B.F的力臂变大,F的大小变小C.重力G与它的力臂乘积保持不变D.重力G与它的力臂乘积变大4.如下图,在调节平衡后的杠杆两侧,分别挂上一样规格的钩码,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两侧各去掉一个钩码,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左端下沉 B.右端下沉C.仍然平衡 D.无法判断5.如图是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要使标杆在水平位置平衡,B处应挂与A处同样大小的钩码个数为〔〕A.6个 B.4个 C.3个 D.2个6.如下图,杠杆上分别放着质量不相等的两个球,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两球以一样速度同时匀速向支点移动,那么杠杆( )A.仍能平衡B.不能平衡,大球那端下沉C.不能平衡,小球那端下沉D.无法判断7.如下图,活塞式抽水机手柄可以看作是绕O点转动的杠杆,它在动力F1和阻力F2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那么〔〕A.F1•OC=F2•OA B.F1•OD=F2•OBC.F1•OE=F2•OA D.F1•OE=F2•OB8.如下图,杠杆OAB能绕O点转动,在A点挂一重物 G,为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B点分别作用的四个力中最小的是〔〕A.F1 B.F2 C.F3 D.F49.图1为一个平衡的杠杆,左端挂有充足气的篮球和套扎在气针尾端的气球,右端为钩码.将气针头插入篮球中,气球膨胀,此时杠杆如图2.以下分析不正确的选项是〔〕A.图1中,杠杆左右两边所受拉力的力臂相等B.图2中,气球的体积越大,它受到的浮力也越大C.图2中,杠杆的左端上翘是因为气球受到的浮力变大D.实验过程中,杠杆左端所挂物体的总重始终不变10.如下图,有一质量不计的长木板,左端可绕O点转动,在它的右端放一重为G的物块,并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拉着,当物块向左匀速滑动时,木板始终在水平位置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拉力F〔〕A.变小B.变大C.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11.如图甲所示,长、粗细均匀的金属杆可以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一拉力--位移传感器竖直作用在杆上,并能使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该传感器显示其拉力F与作用点到O点距离x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据图可知金属杆重〔〕A.5N B.10N C.20N D.40N二、填空题12.如右图所示,轻质杠杆OA:可绕O点转动,OA=0.3m,OB=0.2m。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3章第4节 简单机械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3章第4节 简单机械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3.4简单机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及三者间的关系.(2)能区别有用功、额外功、总功.(3)知道机械效率的定义.(4)机械效率的表达式.理解机械效率总小于1.(5)会用公式计算有用功、额外功、总功.(6)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方法2.能力目标(l)通过对实例、实验的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的能力.(2)通过对例题及实验的分析、操作,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学情分析机械效率在初中物理教学法中既是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重就重在它可使学生对全章知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和全面的知识结构,真正掌握使用简单机械的目的;难就维在:1前面在讲简单机械和功的原理时,都没有考虑摩擦和某些机械自身的重。

因此对本节课讨论的内容很难捉摸理解,在具体实例中分不清哪部分是存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2对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不能真正理解,只会死记公式,遇到具体问题就感到无从下手。

为此我在教学中将“用动滑轮提升重物”这个综合性的问题分解成三个单一的问题提出来即a直接提升重物b 直接提升滑轮c用滑轮将重物提升。

3重点难点有用功和额外功及总功的概念、机械效率的概念及计算4教学过程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复习: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以及使用动滑轮虽可以省力但不能省功。

引入:使用机械可以给人们的工作带来方便,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却做了一些并不希望做的功。

活动2【讲授】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以课本图3-32为例,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为600牛的米袋,动滑轮重20牛,则拉力要多大?(摩擦及绳的重力不计)F=1/2(G物+G动)=1/2(600牛+20牛)=310牛要使米袋上升2米,绳子自由端需拉过几米?s=2h=2×2米=4米拉力所做的功是多少焦?W=Fs=310牛×4米=1240焦提升米袋所做的功是多少焦?W=G物h=600牛×2米=1200焦提升动滑轮所做的功是多少焦?W=G动h=20牛×2米=40焦研究做功的情况。

3-4 简单机械(2)-2023-2024学年九年级科学上册讲练测(浙教版)(原卷版)

3-4 简单机械(2)-2023-2024学年九年级科学上册讲练测(浙教版)(原卷版)

3.4 简单机械(2)目录模块一知识网络 (1)模块二知识掌握 (2)知识点一、机械效率 (2)知识点二、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3)【巩固提高】 (6)模块一知识网络学习目录知识重点模块二知识掌握知识点一、机械效率1.有用功:必须要做的这部分功。

2.额外功或无用功: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那部分功。

3.总功:与的总和。

符号公式:。

4.机械效率:跟的比值。

符号公式:η=W有用/W总=Gh/FL×100﹪W有用<W总η<15.常考机械的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计算[例题1](2022秋•余姚市校级期末)关于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机械效率越大,越省力B.机械效率越大,做功越多C.机械效率越大,功率越大。

D.机械效率越大,额外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小[例题2](2022秋•余姚市期末)“建设美丽城市,优化市内交通”,宁波市计划建设地铁五号线。

地铁的建造过程需要大型机械——盾构机。

如图是地铁建设施工挖隧道的盾构机正面,下列关于工作中的盾构机说法正确的是()A.做的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B.做功多的盾构机,功率大C.延长工作时间,可提高机械效率D.做功越快的盾构机,功率越大[例题3](2023•鹿城区模拟)如图甲所示,用一个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600N的物体,在卷扬机拉力F的作用下,绳子自由端竖直移动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已知动滑轮受到的重力为20N,不计绳重和轮与轴间的摩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动滑轮为参照物,物体是向上运动的B .物体上升的速度是20m/sC .卷扬机拉力F 的功率是62WD .机械效率为90.67%[例题4] (2023•杭州模拟)如图所示,拉力F 为5N ,物体A 以0.1m/s 的速度在物体B 表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B 表面足够长);物体B 静止在地面上,受到地面水平向左4N 的摩擦力,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2N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拉力F 的功率为1.0WB .物体A 受到的摩擦力为16NC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D .拉力F 增大到10N 时,物体B 开始向左运动[例题5] (2021秋•西湖区期末)小金用如图所示装置和相关的实验仪器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斜面长为L ,高为h ,他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 把重为G 的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

九年级科学上册 3.4 简单机械教案 (新版)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上册 3.4 简单机械教案 (新版)浙教版

3.4简单机械——滑轮知识目标: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原理;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杠杆。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探究科学规律的兴趣、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教学重点:滑轮的特点和实质教学难点:滑轮的实质教学器材:每小组一个滑轮,一个铁架台,一根细绳,钩码若干,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白纸等。

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点评)1、作图轻质杠杆(质量不计)的五要素;2、计算出F甲、F乙的大小;3、说说两杠杆的类别及优缺点。

(复习巩固,并为滑轮的实质做好铺垫)新课教学一、滑轮学校在升国旗的时候,为什么旗手往下拉绳,国旗却往上走,而且比较轻快?在建筑工地上,工人们将砖瓦等建筑材料拉上房顶,为什么不费力?(引出滑轮,介绍滑轮的结构。

)滑轮――周边有槽,可以绕着中心轴转动的轮子,是属于一种简单机械。

学生活动1请用滑轮、细线、铁架台等设计两种方案,各利用一个滑轮把钩码提升起来,并画出这两套实验装置示意图。

学生展示,并区别定滑轮和动滑轮结构特点。

跟进练习,老师补充或追问。

定滑轮和动滑轮还有什么特点和不同?哪个更好?二、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学生活动2 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阅读P93活动要求;设计记录数据用的表格;小组分工,开始活动,记录数据和现象,分析数据和现象,小组交流,归纳小结,得出结论;(教师巡视指导)白板展示。

(老师补充或追问,师生共同完善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定滑轮的特点:1、滑轮位置固定不动2、不能省力3、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特点:1、滑轮随钩码一起向上运动2、可以省一半的力(不计摩擦和滑轮重)3、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并且动力移动距离2倍于物体上升距离。

展示滑轮变杠杆的模型,生作图讨论。

4、相当于是一个等臂杠杆4、相当于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通过模型和作图,帮助学生理解滑轮的实质,并起到前后呼应。

)课堂小结分层练习:(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纠错,或实验释疑)如图,用2秒钟时间把重30 牛的物体匀速向上拉起40厘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6 牛,若不计摩擦,拉力F=_____牛,动滑轮重____牛,拉力做了多少功? 功率多大?设疑: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优缺点。

《第三章第4节简单机械》学历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九年级上册

《第三章第4节简单机械》学历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九年级上册

《简单机械》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为“简单机械”。

我们将从概念认识、应用及在生活实例中的实践应用三个方面进行学习和探究。

重点涵盖斜面、杠杆、滑轮等基本机械的工作原理及分类,并通过这些主题深化学生对机械基本特性的理解。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简单机械的基本概念,如斜面、杠杆、滑轮等,理解其工作原理和分类。

2. 技能与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简单机械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学习了解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

三、评价任务1. 课堂提问:教师将在课堂提问中,了解学生对简单机械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学生需完成实验操作并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观察记录及结论。

3. 课堂表现:教师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互动性及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价。

4. 作业:布置相关主题的课后作业,包括简答题或选择题等,用于检测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拉门、吊车等)引出简单机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通过PPT或实物展示,详细讲解斜面、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分类。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不同类型简单机械的工作过程并记录数据。

4. 小组讨论:学生小组内交流实验观察结果和感受,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或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对简单机械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主题的课后作业,包括简答题或选择题等,要求学生完成并提交。

3. 作业评价: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

六、学后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简单机械这一主题展开学习,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简单机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浙江省嘉兴市2016年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章 第四节《简单机械》教学设计 (新版)浙教版

浙江省嘉兴市2016年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章 第四节《简单机械》教学设计 (新版)浙教版

简单机械——杠杆
【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以及这些力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具备了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基础,上节课又学习了功的知识,为简单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功做好了铺垫。

杠杆是力学的进一步拓展和应用,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同时又保持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

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不喜欢老师的单独说教,更喜欢自己动手实验,在实验操作和分析中,更能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共同的特征,并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位置。

能准确地画出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证正确认识杠杆的力臂,并设计出验证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杠杆,培养观察能力,建立理想模型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正确认识力臂,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对实例的调研、分析和解释中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杠杆,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到杠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提高探究的乐趣。

四、STSE
1.运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杠杆,进一步感受到生活和科学的关系。

2.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杠杆的使用,了解科学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杠杆
2.难点:对力臂的引入和理解
【教学流程】
2。

九年级科学上册 34 简单机械教案 新版浙教版1

九年级科学上册 34 简单机械教案 新版浙教版1

⑴ 找支点 O;⑵ 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 画力臂(虚线,过
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 标力臂(大括号)。
3、 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②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③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费力 杠杆
动力臂 小于
阻力臂
费力、 省距离
缝纫机踏板、起重臂 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
等臂 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 力臂
不省力 不费力
天平,定滑轮
说明: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
时,应选择省力杠杆,当为了使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费力
杠杆。
课堂小结:
1、什么是杠杆、杠杆的五要素定义、作图五要素

说明 动力、阻力 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
向相反
④动力 臂:从支点 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 l1 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 l2 表示。
修正策略
l1
O l2
F1
F2
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
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
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
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4、应用:
名称
结构 特征
特点
应用举例
省力 杠杆
动力臂 大于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3.4简单机械导学案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3.4简单机械导学案

课题其它简单机械一、学习目标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二、学习重点定动滑轮的实质和特点。

学习难点滑轮组特点。

三、学习指导认真预习课本(3-4分钟)四、学习过程设计【情境导入】伴随着嘹亮的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庄严的升旗仪式利用了什么机械?有何好处?【明确目标】(一)学生自主学习(对学,5分钟,5分);知识回顾(1)什么是杠杆?(2)什么是杠杆的力臂?(3)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内容是。

(4)什么是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生活中有哪些例子?新授知识如下图所示利用滑轮提升重物。

(分组实验,20分钟,13分)观察比较将实验数据及现象填在下表中 1、钩码G=N 2、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______与钩码重力(G)进行比较,F G(>、<、=) 3、拉力的方向与钩码的运动的方向________(相同、不同) 4、以桌面为参照的图1 中的滑轮________运动。

(填“是”或“否”) 1、钩码G=N 2、提升重物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______N,与钩码重力(G)进行比较,F G(>、<、=) 3、拉力的方向与钩码的运动的方向________(相同、不同) 4、以桌面为参照的图1中的滑轮________运动。

(填“是”或“否”)表一表二对于上述实验得出的结果分析: 表一滑轮动,不能 ,但可以改变力的,所以该滑轮是滑轮。

表二滑轮动,省力 ,不能改变力的,所以该滑轮是滑轮。

①定滑轮定义升旗用的是在旗杆顶端固定不动的滑轮,物理学中把像这样固定不动的滑轮叫。

实质(将定滑轮看成一个杠杆,请在图中作出它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它的动力臂和阻力臂有什么关系?说明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

特点使用定滑轮省力,但是改变力的方向(能,不能)。

②动滑轮定义物理学中把使用时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

实质(将动滑轮看成一个杠杆,请在图中作出它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它的动力臂和阻力臂有什么关系?说明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

九年级科学上册 3_4 简单机械(2)教案 (新版)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上册 3_4 简单机械(2)教案 (新版)浙教版

简单机械教学目标1、体验、演示,使学生学会比较、概括,了解杠杆的本质。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影响杠杆转动效果的因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难点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准备课件、实验教学过程1、杠杆的平衡条件(1)杠杆的平衡状态杠杆静止、杠杆匀速转动(2)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2211lFlF=或2112llFF=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3)为何要调节成水平位置平衡?倾斜状态力臂比杠杆上的刻度小,所以为了直接根据杠杆上的刻度读出力臂,把杠杆调节成水平位置。

2、杠杆的分类(1)2121FFll<>、省力杠杆如:铡刀、铁锹;(2)2121FFll><、费力杠杆如:钓鱼杆;(3)2121FFll==、等臂杠杆如:天平。

注意:在支点和动力作用点确定的情况下,沿与支点和力的作用点的连线垂直的方修正策略向用力,力臂是最长的,力是最省的。

3、人体上的杠杆作业1.《作业本》;布置教学反思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3.4简单机械学案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3.4简单机械学案

合用学科简单机械科学合用年级九年级浙教版课不时长(分钟)120合用地区1.杠杆:①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②杠杆的均衡条件③省力杠杆,费劲杠杆和等臂杠杆④人体中的杠杆。

知识点学习目标2.滑轮:①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构造和特色②滑轮组的组装方法。

学习要点3.机械效率:①实用功,额外功,总功②机械效率的丈量计算,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③斜面的机械效率,研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哪些因素相关。

1.杠杆:①指认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②绘制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图示③概括杠杆的均衡条件④应用杠杆均衡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⑤举例说出人体中的杠杆物体的内能。

2.滑轮:①辨识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②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色.③知道滑轮组的特色(限于两个滑轮的滑轮组)④使用滑轮组(限于两个滑轮的滑轮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3.机械效率:①判断实用功,额外功,总功②机械效率的计算,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③斜面的机械效率,研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哪些因素相关。

杠杆的五因素以及杠杆的均衡条件;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构造和特色;机械效率的丈量和分析计算,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相关。

第1页学习难点运用杠杆的均衡条件解决问题,机械效率的分析和计算。

学习过程一、复习预习杠杆的五因素是什么?杠杆的均衡条件是什么?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有什么构造和特色,滑轮组的绕线方式?什么是实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机械效率的表达式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哪些?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哪些?二、知识解说考点/易错点1杠杆杠杆作使劲与力的方向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必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l 1l 2OF 1F 2杠杆的均衡条件杠杆均衡条件(研究实验、中考实验操作考试题、考点)杠杆均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F 1l 1F 2l2杠杆均衡条件的应用解决杠杆均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必定值,要使动力最小,一定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当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九年级科学上册3.4简单机械导学案2(无答案)(新版)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上册3.4简单机械导学案2(无答案)(新版)浙教版

第4节简单机械(二)[学习目标]:1.、学会用简单器材研究杠杆平衡条件;2.、根据实验数据得出杠杆平衡条件的数学表达式。

[实验]:研究杠杆平衡的实验1.所需器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右图,把杠杆中点支在支架上,此时A端向下倾斜,这时调节B端螺母,应向_______旋,或调节A端螺母,应向_______旋,直至使杠杆在________位置平衡。

3.杠杆匀速转动算不算平衡?__________。

杠杆静止在倾斜位置算不算平衡?___ ______。

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指的是: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实验中强调“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4、实验,把有关数据填入表中5、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1、如右下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O为支点,P、Q点挂的钩码每一个都是相同的,下列情况中仍可使杠杆保持平衡的是()A.将支点O向左移动一格B.左右两侧所挂钩码都向支点O移动一格C.P、Q两点所挂钩码各减少一个D.P、Q两点所挂钩码都增加为原来的2倍2、如图,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将杠杆两边的钩码下分别再加一个同样的钩码,那么() A、杠杆仍POQ保持平衡B、杠杆右边向下倾C、杠杆左边向下倾D、无法判断3、在图中,O是杠杆PQ的支点,在P点挂一重物G在Q点分别作用不同方向的力F.其中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且最省力的是图()A B C D4、如图所示,能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的是下列哪个图()5、如图所示,杠杆AOB的A端挂重为G A的物体,B端挂重G B的物体,杠杆处于平衡状态,AO=BO,杠杆自身重力不计,则 ( )A.G A=G B B.G A<G B C.G A>G B D.无法判断6、如图所示,OA=25厘米,OB=20厘米,OC=20厘米,AC=15厘米,B点所挂物体重为45牛,当杠杆水平平衡时,弹簧秤的示数为()A、36牛B、45牛C、50牛D、60牛7、60kg的人站在跷跷板某一位置时,跷跷板处于如图11所示的平衡状态.由此可估测球的质量约为()A.20kg B.30kgC.60kg D.120kg8、张强要抬起一根粗细均匀、重为800N的树干一端,另一端不离地,他至少用力( )A、800NB、600NC、400ND、200N9、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如再加一个力F后,杠杆仍处于平衡,则力F()A.一定在阻力一边 B.一定在动力一边C.作用线通过支点 D.无法判断。

第三章第四节简单机械--杠杆教学设计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章第四节简单机械--杠杆教学设计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

3.4简单机械--杠杆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度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一、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一)课标要求: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把杠杆识别出来。

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能在杠杆上确定杠杆的五要素。

3、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力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一些简单机械及应用。

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同时又保持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

本节课内容包括:什么是杠杆?杠杆的五要素,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其中理解力臂的概念并画出力臂,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材把实验和结论紧密结合起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学习杠杆的应用及变形杠杆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重点1.通过杠杆的生活实例指出杠杆的五要素;2.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难点1.准确找出力臂;2.设计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3.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释实例二、学情分析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具备一定的生活实践,并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一定的感性知识,且初步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基本的技能,对生活中的很多例子都能知道,并能正确的使用部分简单机械,但他们对它们的原理并不甚了解,所以,在教学中,从生活常见的实例入手,概括杠杆的共同点。

考虑到学生对力臂理解有一定困难,可首先回顾点到直线的距离,能够将动力臂与点到线的距离联系起来,并比较力臂的大小;对实验探究问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同时应组织学生团结合作,共同克服困难,共同完成探究活动。

三、教学目标(一)基本知识、技能目标1、知道杠杆的五要素,能识别杠杆。

2、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解决简单实际的问题。

(二)方法目标(认知策略)1、过科学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2、用杠杆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九年级科学上册 3.3认识简单机械教案 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上册 3.3认识简单机械教案 浙教版

第3节认识简单机械(5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杠杆的历史及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2、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能找出杠杆的五要素: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杠杆省力或费力的原因,知道杠杆使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4、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原理,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杠杆,了解滑轮组及其工作原理5、理解机械效率,知道有用功、无用功和总功的区别,学习测量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6、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探究科学规律的兴趣、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重点难点: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过程:╬╬╬╬╬╬╬╬╬╬╬╬╬╬╬╬╬╬╬╬╬╬╬╬╬╬╬╬╬╬╬╬╬╬╬╬╬╬╬第1课时引入:介绍阿基米德和他的那句名言(屏幕上出现阿基米德的想要撬动地球的画面,并播放他的原话)。

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根神奇的杆子吧……一、杠杆的初步认识创设情景:[屏显猿人想要移动石块的图片]质疑:猿人想要把大石块移动,用硬杆捅石块捅不动,谁能想法帮帮它?观察:学生是否能想到在硬杆下垫一块小石头的方法,教师视具体情况作适当提示: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杠杆。

――播放利用撬棍撬石头的动态视频画面。

演示:请同学上台操作利用羊角锤拔钉子和用开瓶器开瓶。

并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同学在操作时的动作以及羊角锤、开瓶器的运动特点。

小结:师生共同得出杠杆的基本特征:①在力的作用下会转动;②在转动时,杠杆有一个点是不动。

――一根硬棒能够在力的作用下围绕着一个固定点转动,这样的硬棒称为杠杆。

*同时教师指出实际的杠杆往往是硬棒的变形,并不都是一根直直的硬杆。

演示:通过师生共同从撬苹果的实验,以及播放动态视频画面,分析得出杠杆的要素:支点、动力、阻力。

讨论:在生活和生产中,举出其他杠杆的实例,并找出它们的支点、动力和阻力。

(学生活动)小结:教师再结合撬棍来分析得出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机械
教学目标1、体验、演示,使学生学会比较、概括,了解杠杆的本质。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影响杠杆转动效果的因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难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准

课件、实验
教学过程
1、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的平衡状态
杠杆静止、杠杆匀速转动
(2)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
2
2
1
1
l
F
l
F=或2
1
1
2
l
l
F
F
=
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3)为何要调节成水平位置平衡?
倾斜状态力臂比杠杆上的刻度小,所以为了直接根据杠杆上的
刻度读出力臂,把杠杆调节成水平位置。

2、杠杆的分类
(1)2
1
2
1
F
F
l
l<
>、省力杠杆如:铡刀、铁锹;
修正策略
(3)2121F F l l ==、等臂杠杆如:天平。

用点的连线垂直的方向用力,力臂是最长的,力是最省的。

作业布

1.《作业本》;
教学反
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