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膜下骨磨削术治疗鼻中隔嵴棘突
鼻内镜下鼻中隔骨棘四方剥离无张力卸除术式探讨
鼻 内镜 下鼻 中隔 骨棘 四方 剥 离无 ( 西安 7 1 0 0 3 8 ) 孙 晓鹏 宋 晖 骆平 莉 李桂 荣 黄小 龙
摘 要 目的 : 探 讨鼻 内镜 下具 有 尖锥样 骨棘 的鼻 中隔偏 曲矫 正手术 , 鼻 中隔粘 ( 软) 骨膜 两 面 均 完整 的最 佳手 术 方 法 。方 法 : 随机 把 鼻 中隔偏 曲有 明 显 骨棘 或 骨嵴病 例 5 3例 分 为 两组 , 分 别采 取 不 同手 术 方式 : A 组按 鼻 内镜 下 常规 由前 向后 剥 离 法 , B组 采 用骨棘 四 方剥 离无 张 力 卸 除术 式 。 结果 : A 组术后 鼻 中隔 穿孔 1例 , B组 无 穿孔 病例 ; 凸面剥破 率 B组 显著优 于 A 组 。结论 : 对 于明显 骨棘 或骨嵴 的鼻 中隔偏 曲病 例 , 采取 鼻 内镜 下骨棘 四 方剥 离无 张 力卸 除 术 式可 以做 到 鼻 中隔 两 面 均 完整 不破 , 最大程 度减 少发 生鼻 中隔 穿孔并发 症 。 主题 词 鼻 中隔 @骨 棘 四方剥 离无张 力卸 除术 式 鼻 中隔穿孔/ 并发 症 内窥 镜检 查
a f t e r l as e r r e s e c t i o n o f e ar l y - s t a g e gl o t t i c c a nc e r wi t h a d —
术 者分离 , 避 免 了血 污 中因解 剖层 次不 清而 盲 目剥离 , 不 损伤 被膜 外 咽肌 , 扁桃体 窝 内渗 血少 , 活 动性 出血 点 出血缓慢 , 便 于判 断 , 止血确切可靠 , 明显 缩 短 手 术 时
缩 短 。Kn o t t 等认 为 冷 冻 疗 法 可 引 起 局 部 血 管 闭
素 是 常用 的方法 , 可 减少 术 中 出血 , 但 存在 掩盖 术 中潜 在 出血 点 , 术后 “ 反跳 性 ” 出血 , 术后 出血发 生率 明显 增 高, 且存 在 拟交 感作 用致 心率 增快 、 血 压升 高等 缺点 。 研 究表 明 , 冷冻 刺激 是一 种强 力 的血管 收缩 因素 ,
手术讲解模板: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手术步骤:
2.切口,一般应于鼻中隔的凸面进路,利 于分离,如向右侧弯曲,骨嵴亦在右侧者, 则应用左手在右侧分离,以保证一侧黏膜 完整,避免鼻中隔穿孔。切口 的位置可根据鼻中隔的弯曲情况,如弯曲 至鼻前庭部,则切口应在鼻中隔软骨的最 前缘,向鼻底延伸即Hajek切口。若弯曲 未延伸至鼻前庭,则在皮肤与黏
适应证: 1.鼻中隔偏曲,影响呼吸,引起持续性或 交替鼻塞者。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适应证: 2.鼻中隔高位偏曲,压迫中鼻甲或有棘突 刺激下鼻甲引起反射性头痛者。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适应证: 3.鼻中隔偏曲妨碍鼻窦引流者。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适应证: 4.鼻中隔前端偏曲,反复鼻衄者。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手术步骤: 膜交 界处,靠近皮肤以避免撕破黏膜,即 Killian切口(图9.4.3.1-9)。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手术步骤:
切口上起自鼻中隔最前上处,下至鼻底部,切口宜长,便于操作。黏膜与 软骨膜的切口应在同一切面上,手取上下动作,切透黏膜与软骨膜,切勿 划出多处创面,否则易于撕裂黏膜。切开黏软骨膜后始可开始分离。若剥 离子在黏膜与软骨膜之间,软骨膜仍盖于软骨上,则呈柔软红色;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适应证: 5.鼻中隔偏曲,伴一侧鼻腔萎缩者。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适应证: 6.鼻中隔严重偏向一侧,而对侧鼻甲呈代 偿性肥大或中隔黏膜肥厚致使双侧鼻腔堵 塞,影响咽鼓管通气及听力障碍。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适应证: 7.鼻中隔偏曲,该侧鼻腔有息肉,须先行 鼻中隔矫正术后方能摘除息肉;或为其他 手术作准备。
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偏曲疾病名称鼻中隔偏曲(又称嵴突)疾病概述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离中线向一侧或两则弯曲或局部形成突起,引起鼻功能障碍或产生症状者,但鼻中隔正直者甚少,如无功能障碍,可不要处理。
常见的病因包括包括:外伤,发育异常,鼻腔内肿瘤异物压迫等。
主要症状为:交替性或持续性鼻塞,头痛,鼻出血及流脓涕等。
疾病分类耳鼻喉科疾病描述即便是正常的鼻中隔也很少完全居中和平直.只有当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偏曲或局部有突起并引起鼻腔功能障碍或产生症状时,方诊断为鼻中隔偏曲。
偏曲一般呈C形或S形,如呈尖锥样突起,则称骨棘或矩状突;如呈由前向后的条形山嵴样突起,则称骨嵴。
症状体征症状轻重与鼻中隔偏曲的类型和程度有关。
1、鼻塞:常为主要症状。
向一侧偏曲者,常为单侧鼻塞;向双侧偏曲者如S型偏曲,则鼻塞多为双侧。
但一侧偏曲者如对侧出现下鼻甲代偿性肥大,则也可出现双侧鼻塞。
2、鼻出血:常有症状。
发生在偏曲之凸面、骨棘或骨嵴的顶尖部,此处粘膜薄。
常受气流和尘埃刺激易发生糜烂而出血。
3、头痛:偏曲之凸出部压迫同侧鼻甲而引起同侧反射性头痛。
4、邻近器官症状:鼻阻塞妨碍鼻窦引流,继发鼻窦炎症;长期张口呼吸和鼻内炎性分泌物积蓄,使之易于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
疾病病因鼻中隔外伤以及鼻中隔之骨和软骨发育不均衡是本病之主要原因。
此外,肿瘤或异物压迫鼻中隔,儿童腺样体肥大以及硬腭高拱限制了鼻中隔发育,也可发生本病。
病理生理鼻中隔外伤以及鼻中隔之骨和软骨发育不均衡是本病之主要原因。
此外,肿瘤或异物压迫鼻中隔,儿童腺样体肥大以及硬腭高拱限制了鼻中隔发育,也可发生本病。
诊断检查鼻内检查以判断鼻中隔偏曲的类型和程度,注意鉴别鼻中隔粘膜肥厚(用探针触诊,后者质软)和是否同时存在鼻内其它疾病,如原发病变―肿瘤、异物或继发病变―鼻窦炎、息肉等。
治疗方案凡具有明显的症状之一,且证实确有鼻中隔偏曲,并怀疑其与症状有关者,即可作为手术适应证。
手术方法:过去一直沿用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但此术对畸形复杂者难以奏效。
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切口处理方法对愈合的影响
维普资讯
咸 宁 医学 院 学报 2 0 0 2年 第 l 第 2期 (o r a o in igMe i l ol e 6卷 J un l f a nn dc l g ) X aC e
19 1
鼻 中 隔 粘 膜 下 切 除 术 切 口处 理 方 法 对 愈 合 的 影 响
o a nn fXin igMe i l ol e X a nn dc C l g . in igHu e 4 7 0 , ia) a e bi 3 1 0 ehn
A S RA B T Ct 0be t e v siaeteefcso e t n aho f n io wi rwi o t : jc i i et t h f t f rame t s ino cs n( t o t u v To n g e t f i i h h s t rt n n wo n — e l g atrs b c u ee t n i aa sp u Meh d 6 p t nswi uuai )o u dh ai f u mu o srsci n n sl e t m. to s l ai t t o n e o 0 e h
a d i c n r u o we a d t e n e tg t h i eo a a a a e e fe p r to t e n n s o d g o p n ts e e d, n h n iv s ia e t e t m fn s l m n g m nta tro ea in,h
手术讲解模板: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手术步骤:
若软骨膜已分开,则呈闪光白色的表面(图9.4.3.1-10)。 3.用鼻中隔剥离子分离切口侧鼻中隔软骨膜及骨膜,弯曲面向软骨及筛骨 垂直板分离时自上而下并与鼻梁平行分离黏软骨膜直至犁骨,此部位软骨 膜常有粘连愈着,需用小刀切开。分离黏软骨膜时应超出需取去
注意事项: 1.第一黏膜切口要在一直线上,不要做多 个切口,使黏膜撕裂。切口不能过深,避 免一刀切至软骨甚至损伤对侧软骨膜。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注意事项: 2.软骨切口应在黏膜切口后1mm,做软骨 切口时要边切边往上撬,勿损伤对侧软骨 膜或导致在对侧软骨膜与黏膜之间分离。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术前准备: 1.进行全身体检及局部专科检查,肝功能、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血尿便常规及出凝血 时间测定。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术前准备: 2.如上述检查均无异常,可进行术前准备, 术前1d剪鼻毛,剃胡须,用肥皂清洗外鼻 及其周围皮肤,70%乙醇消毒。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术前准备: 3.向病人要交待清楚手术目的、手术过程 及术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使病人做好充分 思想准备。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术前准备: 4.术前晚服地西泮(安定)5mg。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手术步骤: 1.病人取半坐位于手术台上,70%乙醇消 毒鼻及面部,铺消毒巾。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手术步骤: 膜交 界处,靠近皮肤以避免撕破黏膜,即 Killian切口(图9.4.3.1-9)。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鼻中隔矫正手术方法
鼻中隔矫正手术方法1、术前准备(1)体位:仰卧位或半坐位。
颌面部及前鼻孔4%氯己定或75%乙醇清洁消毒。
(2)麻醉:可选择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选择原则依据患者情况及病变的程度和范围而定。
2、手术方法(1)黏骨膜切开:于一侧鼻中隔前部(一般为左侧),皮肤与黏膜交界处稍后,上至顶部,下至中隔底部,行弧形切口深至软骨面。
若打算直接剥离对侧鼻中隔黏骨膜,可在切口前或后1~2mm用软骨刀切开鼻中隔软骨至对侧黏骨膜下。
应用鼻内镜技术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具有优势,切口有较大灵活性。
针对单纯鼻中隔棘或嵴突,或局部偏曲,可在鼻内镜直视下完成局限性鼻中隔矫正手术,即仅须在局部偏曲前做切口,或在嵴突表面做自前向后切口,去除偏曲的中隔支架,对侧黏骨膜保留完整,达到矫正鼻中隔局部异常(偏曲)的目的。
(2)剥离:用钝性鼻中隔剥离子在黏骨膜下,与中隔面平行剥离,略向下外侧用力,将黏骨膜与鼻中隔骨性支架分离,同时可起到暴露手术视野的作用。
对弯曲明显、棘或嵴突部位周围要充分减张。
鼻底骨-软骨交界处常有黏骨膜皱褶,应在鼻内镜直视下,用小球刀切开。
剥离范围视偏曲程度和范围而定,以利于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和继续剥离为原则。
(3)软骨切开及对侧黏骨膜剥离:在切口前或后1~2mm切开软骨至对侧黏骨膜下,以上述原则剥离对侧黏骨膜。
(4)鼻中隔骨性支架的处理①软骨部的处理:用轮转刀切除方形软骨。
儿童及青少年的软骨必要时按照生物动力学原则,在软骨表面做划痕或夹板固定30min并修整后回植入鼻中隔黏骨膜之间。
②骨部处理:筛骨垂直板也可按照软骨的处理方法处理后回臵。
上颌骨鼻嵴与软骨交界处多膨大。
若沿鼻底凿除鼻嵴,极易导致较明显的出血,此时可用平凿将两侧膨大的骨性嵴突铲平,矫正效果好,避免可能的出血。
以上步骤完成后,复位鼻中隔黏膜,观察矫正效果。
注意以下两点:鼻中隔前上部(与鼻嵴和筛骨垂直板延续的鼻顶)是否彻底矫正;中鼻甲前端能否充分暴露这常是鼻中隔矫正效果相关的主要原因。
外科手术教学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讲解模板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术前准备: 4.术前晚服地西泮(安定)5mg。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手术步骤: 1.病人取半坐位于手术台上,70%乙醇消 毒鼻及面部,铺消毒巾。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手术步骤:
2.切口,一般应于鼻中隔的凸面进路,利 于分离,如向右侧弯曲,骨嵴亦在右侧者, 则应用左手在右侧分离,以保证一侧黏膜 完整,避免鼻中隔穿孔。切口 的位置可根据鼻中隔的弯曲情况,如弯曲 至鼻前庭部,则切口应在鼻中隔软骨的最 前缘,向鼻底延伸即Hajek切口。若弯曲 未延伸至鼻前庭,则在皮肤与黏
适应证: 7.鼻中隔偏曲,该侧鼻腔有息肉,须先行 鼻中隔矫正术后方能摘除息肉;或为其他 手术作准备。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适应证: 8.鼻中隔偏曲,伴有软骨部歪鼻者。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手术禁忌: 1.鼻腔或鼻窦有急性炎症,应治愈后2周 始能手术。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概述: 鼻中隔在新生儿时为软骨,以后犁骨、筛 骨垂直板逐渐骨化。若在发育过程中受外 界影响,则鼻中隔形态可能发生变异。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概述:
按 部位可分为软骨部偏曲,此多为外伤或胎 儿在母体时受到不同压力所致,可有中隔 软骨前端脱位,向一侧鼻前庭突出,该处 黏膜干燥易发生鼻衄;骨部偏曲,多为发 育异常或新生物压迫,筛骨垂直板弯曲常 阻塞中鼻道,影响该侧呼吸和引流;犁骨 偏曲,则形成鼻中隔嵴突;混合型偏曲, 多于幼年时鼻部受外伤,
3.用鼻中隔剥离子分离切口 侧鼻中隔软骨膜及骨膜,弯 曲面向软骨及筛骨垂直板分 离时自上而下并与鼻梁平行
鼻中隔黏膜下入路-视频详解---我的手术学习笔记系列
鼻中隔黏膜下入路-视频详解---我的手术学习笔记系列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是耳鼻喉科用于矫正鼻中隔偏曲的术式。
迄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
巴西Stamm教授于2008年介绍了“ 一侧经鼻中隔黏膜下、对侧经鼻入路” 切除垂体肿瘤的手术方法(下图)。
后人逐渐将其改良为单鼻孔或双鼻孔鼻中隔黏膜下入路(Endoscopic Trans-septal approach)切除鞍区占位性病变。
天津市环湖医院于焕新教授数月前发文介绍了《垂体瘤内镜手术的鼻中隔膜下入路》,笔者亦在近段时间开始尝试用鼻中隔黏膜下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发现其具有更好保护鼻腔及鼻甲黏膜,术后鼻腔出血少等优点,于是笔者查阅了相关文献、视频,制作了本篇公众号文章。
由于本人水平所限,错误之处请批评指正!(参考视频详见文末)(上图示Stamm’s approach)鼻中隔黏膜下入路一、鼻中隔解剖鼻中隔位于左右鼻腔之间,由筛骨垂直板、犁骨、鼻中隔软骨构成,表面被覆黏膜。
正常人的鼻中隔很少完全正中,多数稍有偏曲。
▼冠状位显示筛板垂直板、犁骨,附着在蝶窦前壁。
它是定位蝶窦中线的最佳标志。
▼下图示鼻中隔黏膜。
上部与上鼻甲相对的鼻中隔黏膜为嗅区的一部分,术中切勿损伤。
▼鼻中隔黏膜的上部供血动脉为筛前动脉,筛后动脉。
更大的下部则由蝶腭动脉来供血。
▼详细鼻腔解剖可参见本公众号文章《前颅底(2)与鼻腔解剖---Rhoton解剖视频学习笔记系列》(点击浏览)二、手术适应症鞍区占位性病变均可采取该入路,尤其适合鼻腔狭窄,鼻中隔偏曲较重的病人。
三、手术禁忌症1.鼻腔或鼻窦有急性炎症,应治愈后2周始能手术。
2.急性中耳炎,急性咽喉炎。
3.年龄在18岁以下,鼻部发育未完全者。
4.既往曾行鼻中隔成形术,鼻中隔缺损多四、手术步骤常规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头部后仰15°,向术者侧偏转20°。
将眼睑闭合,护眼膜保护。
用5%碘伏消毒面部和0.05%碘伏纱条消毒鼻腔。
鼻中隔ppt课件
4
编辑版ppt
5.张氏切口减张法:在传统的切口上平行鼻顶 延长0.5cm左右,近似舌行黏膜瓣,充分剥 离鼻底黏膜。
6.仇氏掀软骨膜法(轻刮)
5
编辑版ppt
额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
13
编辑版ppt
2)对软骨和骨性偏曲,进行分别处理 3)骨性偏曲是通过切除偏曲部分获得矫正,或磨
薄后骨折移位获得矫正
10
编辑版ppt
改良鼻中隔成形术2型(三线减张法)
11
编辑版ppt
改良鼻中隔成形术3型 要点:哪偏矫正哪 缺点:黏膜撕裂, 软骨、骨外露
12
编辑版ppt
张氏切口减张法
操作要点 优点 1.切口充分减张 防止黏膜撕裂 2.鼻内镜不易血污染 可能出现问题 上列牙麻木
1)只分离一侧的黏软骨膜,而不是两侧; 2)自软骨与骨交界处分离,进入对侧,分离双侧黏骨膜; 3)矫正偏曲主要是靠:软骨“切割减张”,骨部“骨折移 位”。
存在问题:有事骨折移位则只能是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
骨性偏曲只能切除
9
编辑版ppt
改良鼻中隔成形术1型 手术操作要点
1)切口和剥离,切口选在凹陷侧,而非常规选在 鼻中隔左侧。
鼻中隔偏曲手术的“三教九流”
1
编辑版ppt
2
编辑版ppt
1.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鼻中隔软骨及骨 大部切除的一种方法。
2.改良黏膜下切除术:是在鼻中隔黏膜下切 除术的基础上,将取出的软骨或骨修整后 予以复位。
3
编辑版ppt
3.鼻中隔矫正术:只切除偏曲部分,尽量保留 不偏曲的软骨及骨,也是黏膜下切除术的 另一种改良方式
鼻中隔矫正术加出血侧黏膜划痕术治疗难治性鼻出血41例
鼻中隔矫正术加出血侧黏膜划痕术治疗难治性鼻出血41例王海斌;张健【期刊名称】《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年(卷),期】2011(017)005【总页数】2页(P381-382)【关键词】鼻出血;鼻中隔矫正术;黏膜划痕术;外科治疗【作者】王海斌;张健【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新疆鸟鲁木齐831400;新疆鸟鲁木齐市友谊医院耳鼻咽喉科,新疆鸟鲁木齐8300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5.23;R765.92003年3月~2007年4月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选取鼻中隔不同部位出血的41例患者,在控制性降压全麻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加出血侧鼻中隔黏膜划痕术治疗,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41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中,男37例,女4例;年龄 23~84岁,平均 53岁,因鼻出血反复发作,均有多次鼻腔填塞史,其中前鼻孔填塞30例,后鼻孔填塞11例。
合并高血压28例,糖尿病2例,变应性鼻炎4例。
入院后全部病例均经相关检查及鼻腔鼻窦高分辨CT扫描,排除鼻腔鼻窦和鼻咽部肿瘤及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鼻出血。
41例患者中鼻中隔“S”形偏曲者9例,“C”形偏曲者 18例,鼻中隔嵴突 5例,鼻中隔棘突7例,鼻中隔血管发育表浅迂曲扩张2例;左侧鼻出血19例,右侧鼻出血22例。
鼻内镜下检查出血部位多位于鼻中隔嵴突或棘突部位及周围处,有2例位于鼻中隔偏曲凹面处。
1.2 治疗方法入院后先行止血,如前、后鼻孔填塞,常规抗感染等支持治疗,需输血补液者依据病情而定。
高血压患者给予降压治疗。
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变应性鼻炎给予抗阻胺药物对症治疗。
对抽取鼻腔填塞敷料仍出血者,在鼻内镜下寻找出血点后重新填塞,多能一次性止血。
在患者一般病情稳定3~5 d后全麻控制性降压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加出血侧黏膜划痕术。
术后术腔填塞抗生素软膏纱条留置72 h。
术后常规使用止血剂3 d,抗生素治疗5~7 d。
鼻内镜下鼻中隔棘突与嵴突局部手术处理经验
鼻内镜下鼻中隔棘突与嵴突局部手术处理经验
刘健民;张云高;何志刚;黄涛;关岩
【期刊名称】《临床军医杂志》
【年(卷),期】2016(0)2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棘突与嵴突局部手术处理的临床疗效。
方法总结中国人民武装警察边防部队总医院2002年9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单纯棘突或嵴突的鼻中隔偏曲患者96例,在鼻内镜下进行局部手术处理。
结果 96例患者全部治愈,棘突或嵴突消失,创面愈合良好,未发生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
结论对单纯鼻中隔棘突与嵴突患者,在鼻内镜下进行局部手术处理,保留鼻中隔大部分正常组织结构,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痛苦小,恢复快,效果好。
【总页数】2页(P198-199)
【关键词】鼻内镜;鼻中隔偏曲;局部手术
【作者】刘健民;张云高;何志刚;黄涛;关岩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边防部队总医院医务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65
【相关文献】
1.鼻中隔棘突与嵴突局部微型手术的诊疗体会 [J], 刘向阳
2.鼻内镜下鼻中隔嵴突单纯切除术20例报告 [J], 陈瑞坤;李兆生
3.鼻内镜下鼻中隔棘/嵴突结构及其特征观察 [J], 彭维晖;程永华;杨秀海;漆一飞
4.鼻内镜下鼻中隔棘突与嵴突的局部手术处理经验 [J], 刘健民;张云高;何志刚;黄涛;关岩
5.鼻内镜下局限性鼻中隔棘与嵴突成形术136例 [J], 程慧娟;赵玉林;王静静;李伟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鼻内镜下颞肌筋膜修补鼻中隔大穿孔
鼻内镜下颞肌筋膜修补鼻中隔大穿孔
任宇
【期刊名称】《吉林医学》
【年(卷),期】2010(031)008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颞肌筋膜修复治疗鼻中隔大穿孔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鼻中隔穿孔的修复手术经验,包括2例为鼻中隔黎氏区黏膜出血,行ND-YAG激光治疗后致鼻中隔穿孔;3例为传统的鼻中隔矫正术后致鼻中隔大穿孔;2例为外伤所致的鼻中隔大穿孔;1例为重金属中毒所致鼻中隔大穿孔,对手术方法、效果及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手术后8例患者鼻中隔穿孔全部愈合.结论:应用颞肌筋膜修复鼻中隔大穿孔费用低、适应证广、手术简便、安全有效.
【总页数】2页(P1012-1013)
【作者】任宇
【作者单位】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吉林,吉林,13201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带蒂下鼻甲黏膜瓣加颞肌筋膜修补鼻中隔大穿孔临床观察 [J], 穆俊晌;张勋;成军
2.鼻内镜下颞肌筋膜修补鼻中隔大穿孔 [J], 任宇
3.鼻内镜下自体颞肌筋膜包裹筛骨垂直板修补鼻中隔穿孔疗效观察 [J], 庞伟
4.鼻内镜下颞肌筋膜鼻中隔穿孔修补术疗效观察 [J], 杨凌峰;肖俊;陈建军;严欢;李平;严达忠
5.鼻内镜下应用自体颞肌筋膜包裹筛骨垂直板修补鼻中隔穿孔的手术疗效分析 [J], 方修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吸引黏膜软骨刀在鼻内镜下鼻中隔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吸引黏膜软骨刀在鼻内镜下鼻中隔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程占刚;孙雅莹;刘立新;候玉波;刘素云;付秀民【期刊名称】《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年(卷),期】2008(14)3【摘要】目的探讨吸引黏膜软骨刀在鼻内镜下鼻中隔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2005~2007年我科需行鼻中隔矫正术的24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矫正:一组使用黏膜软骨刀;另一组使用吸引黏膜软骨刀.结果 248例患者均获满意矫正,随访6~30个月,无并发症发生.但吸引黏膜软骨刀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患者痛苦小,术者工作量减轻.结论吸引黏膜软骨刀可替代黏膜软骨刀,手术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总页数】2页(P217-218)【作者】程占刚;孙雅莹;刘立新;候玉波;刘素云;付秀民【作者单位】河北省玉田县医院,耳鼻咽喉科,河北,玉田,064100;河北省玉田县医院,耳鼻咽喉科,河北,玉田,064100;河北省玉田县医院,耳鼻咽喉科,河北,玉田,064100;河北省玉田县医院,耳鼻咽喉科,河北,玉田,064100;河北省玉田县医院,耳鼻咽喉科,河北,玉田,064100;河北省玉田县医院,耳鼻咽喉科,河北,玉田,064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5.31【相关文献】1.自制鼻中隔黏膜软骨刀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临床应用 [J], 林振华;杨礼明;陈振清;顾洁玲;吴世安;易虹2.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黏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J], 向登;卢永田;何贵华;高雅娜3.吸引黏膜软骨刀在肥厚性鼻炎下鼻甲手术中的应用 [J], 程占刚;杨涛;王玉生;张富4.吸引剥离器在鼻内镜下鼻中隔手术中的应用 [J], 谢佳;颜永毅;于锋5.对侧鼻中隔黏膜瓣逆行翻转技术在内镜经鼻扩大入路鞍区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J], 刘小红; 王振宁; 马利亚; 钱火平; 李轩; 叶嘉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鼻内窥镜下YAG激光治疗鼻中隔棘突弯曲
鼻内窥镜下YAG激光治疗鼻中隔棘突弯曲
程鹤香;王磊;陈鸥;赵明;徐艳霞
【期刊名称】《激光杂志》
【年(卷),期】2011(32)5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YAG激光治疗鼻中隔棘突状弯曲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我们选择鼻中隔弯曲的患者29例,均为单侧鼻中隔呈棘状突起者,在鼻内镜下利用YAG激光行鼻中隔矫正术。
结果:经过6至36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鼻塞和头痛等症状消失,无并发症出现。
结论:在鼻内镜下利用YAG激光矫正鼻中隔棘突的方法,视野清晰,操作简单,出血少,并发症少,病人痛苦少,门诊局麻下就可完成手术,疗效可靠,节省医疗资源。
【总页数】2页(P57-58)
【关键词】鼻内镜;激光;鼻中隔棘突弯曲
【作者】程鹤香;王磊;陈鸥;赵明;徐艳霞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4
【相关文献】
1.鼻内窥镜下鼻内筛前神经YAG激光治疗变应性鼻炎 [J], 胡文健
2.鼻内窥镜下Nd:YAG激光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 [J], 张建华;董翠芬;史保院;陈春瑞
3.鼻内窥镜下YAG激光治疗咽囊炎15例报告 [J], 李清;张贵显
4.鼻内窥镜下三线减张手术治疗鼻中隔弯曲的临床研究 [J], 汪身正
5.鼻内窥镜下YAG激光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体会 [J], 王玉红;徐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切除有很高复发转移率,术后密切随访虽可及时发现肝内复发,但发现复发时只有少数病人有机会再次手术切除以获得第二次根治,大多数病人复发为多灶或弥漫性或合并门脉瘤栓而失去再根治机会,此时行T A CE治疗只能延长生命。
T A CE最早应用于不能手术切除中晚期肝癌的治疗取得肯定疗效,随着研究深入,T A CE也被应用于小肝癌治疗[4、5、6],同样取得较好疗效。
国内尚氏[6]报道26例小肝癌介入治疗1、3、5年生存率达到80.7%、73.1%、53.8%,不亚于单纯外科切除的疗效,临床观察发现小肝癌单纯外科切除术后复发再行介入治疗,疗效甚至比只行T A CE还差。
为提高Ⅰ期肝癌疗效探索最佳综合治疗方案,本组有10例Ⅰb期病人先行术前T A CE治疗一次再行二步手术切除,取得较好疗效,与未行术前T A CE治疗者相比有显著差异,说明术前T A CE有控制肝内转移提高综合治疗效果的作用。
从病理检查来看,Ⅰb期肿瘤常浸润包膜,使包膜不完整,且富于动脉血供,特别是位于中央区肿瘤,其实已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早期肿瘤,故综合治疗模式似应以术前T A CE+二步手术切除+术后T A CE+免疫治疗为宜。
而Ⅰa 期肿瘤也就是所谓的“微小肝癌”,绝大部分肿瘤包膜完整无卫星结节及脉管瘤栓,且肿瘤动脉血供不丰富而以门脉供血为主,T ACE治疗难以发挥疗效,本组1例肿瘤≤3cm病人术前T A CE后瘤内很少有碘油沉着,二步切除后病理检查肿瘤无坏死,可见术前T A CE对Ⅰa期肝癌无帮助;如果术后病理检查发现Ⅰa期肿瘤包膜不完整或肿瘤突破包膜形成子灶或有微脉管瘤栓,术后T A CE应属必要,故Ⅰa期肝癌综合治疗模式似应以手术切除+免疫治疗+有选择的术后T A CE为宜。
参 考 文 献1.吴孟超.努力提高肝癌外科治疗疗效.中国肿瘤,2002,11(1):5~6.2.吴孟超,等.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中华外科杂志,2001,39(1):25~28.3.周信达,等.小肝癌的外科治疗.临床外科杂志,2001,9(1):5~6.4.姜文浩,等.介入治疗作为小肝癌综合治疗手段的临床疗效分析.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0,16(11):918~920.5.王健华,等.小肝癌的介入治疗研究(附42例报告).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12):823~826.6.尚建强,等.小肝癌的介入治疗.山东医药,2001,14(18):39~40.粘膜下骨磨削术治疗鼻中隔嵴棘突厦门市第二医院五官科(361002) 陈昭强 临床上通常对鼻中隔嵴、棘突采用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棘突则采用各种局部切除的方法。
近年来也见到用激光进行鼻中隔嵴、棘突切除的报道[1、2]。
2001年9月~2002年8月,我科对单纯的鼻中隔嵴、棘突采用粘膜下骨磨削术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本组20例均为一侧单纯的鼻中隔嵴、棘突患者,不伴有C型或S型偏曲,其中嵴突17例,棘突3例。
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18~44岁。
主要症状为患侧明显鼻阻塞18例,伴有鼻腔分泌物增多7例,单侧头胀痛5例,经常发生鼻出血4例。
1.2 手术方法:嵴突所在侧鼻粘膜先用1%丁卡因肾上腺素混合液棉片填塞表面麻醉,再用1%利多卡因10ml加1‰肾上腺素2滴行嵴突前方及嵴突部位粘膜下浸润麻醉。
在嵴突前方作弧形切口,并沿嵴突山脊作纵形切口与弧形切口相交,形成类似T字型切口。
在粘软骨膜或粘骨膜下分离粘膜,形成上下两个粘膜瓣并往两侧推移,暴露嵴突骨质。
用浙江桐庐生产的鼻用手术吸引切割器组合中的球形磨削钻头,钻头外有前端为斜口的钢管护套,可同时兼做吸引管,用钢管护套推开粘膜瓣只使球形磨削钻头接触嵴突骨质的腰部,从前上方往下后方进行磨削。
可根据骨嵴走向和磨削部位及时调整钻头位置,避免伤及粘膜瓣,若嵴突位置较高还要避免伤及对侧的粘软骨膜,直至嵴突基本削平即可。
止血、清除创面糊状骨屑,将粘膜瓣复位并去除重复多余部分,用浸有庆大霉素的明胶海绵填压创口,再用浸有液体石蜡的条形碘仿纱条填塞术侧鼻腔,另侧鼻腔不做填塞。
棘突的手术方法与嵴突类同,暴露棘突骨质后,先将棘突骨质从腰部磨断,再将棘突基底骨质磨平,粘膜复位后去除多余部分,出血不多可只用明胶海绵填塞。
术后适当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 结果手术后48h分次取出鼻腔填塞物,每天清洁鼻腔并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创面初步愈合即可随访观察处理。
术后患者术侧的鼻腔通气情况均有明显的改善,伴头痛和鼻出血也明显减轻或消除,伴鼻窦炎的患者继续进行治疗。
由于局部磨削切除,因此也无鼻梁塌陷、呼吸性中隔煽动、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发生之虑。
虽然矫正程度不如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彻底,但亦达到改善鼻腔通气和鼻窦引流以及一些鼻中隔偏曲并发症的预期目的。
3 讨论鼻中隔偏曲最常见的原因是外伤和发育不对称,据文献报道,鼻中隔偏曲多见于成年男性,左侧多于右侧,发病率为11.1%[3]。
在鼻中隔向一侧偏曲的患者中,与下鼻甲对应的低位嵴突占20.4%,后部棘突占9.7%,软骨部偏曲合并同侧低位嵴突占16.5%[4]。
由此推断,嵴、棘突在鼻中隔向一侧偏曲的患者中的总发生率为47.6%,单纯嵴、棘突的发生率为30.3%。
棘突常发生在四方软骨与犁骨、筛骨垂直板三者交会处,嵴状突则通常发生在四方软骨与上颌骨鼻嵴的交界处[5]。
鼻中隔嵴、棘突影响窦口鼻道复合体引流,影响鼻腔通气甚至引起反射性头痛时都有手术指征。
用常规的鼻中隔粘膜下切除的方法处理嵴突,常有剥离不易发生粘膜撕裂的现象,加上两106福建医药杂志2002年第24卷第6期侧粘膜均剥离,中隔骨支架大部分切除,易发生鼻中隔穿孔、鼻梁塌陷、鼻中隔呼吸性煽动以及鼻中隔血肿等并发症。
从循证医学医疗决策的角度出发,鼻中隔矫正的目的是恢复鼻腔通气,改善窦口鼻腔复合体的引流。
因此,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就不一定需要将鼻中隔大部分的骨质去除,鼻中隔嵴、棘突粘膜下骨磨削术就是基于这种考虑而作出的选择。
其优点是: (1)简化手术程序,将鼻中隔两面的粘软骨膜和粘骨膜的广泛剥离变为只有嵴、棘突部位粘软骨膜或粘骨膜局部的剥离,将大部分鼻中隔骨组织的去除变为只有嵴、棘突突起部位骨质的磨削,大大缩小了手术的范围,缩短了手术的时间;(2)保留了完整的鼻中隔骨支架组织,从而使鼻中隔生理功能不因手术而遭受影响和破坏;(3)避免了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诸多并发症的发生;(4)与用激光进行鼻中隔嵴、棘突切除的方法比较,激光切除对粘膜损伤较大,术后愈合时间较长并常因粘膜破坏导致鼻腔干燥的后果,而粘膜下骨磨削术较好地保护了粘膜的功能;(5)粘膜下骨磨削术后只要单侧鼻腔填塞,加上手术时间缩短,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一侧单纯的鼻中隔嵴、棘突患者,粘膜下骨磨削术可以成为一种首选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参 考 文 献1.张宝泉,等.脉冲式Nd:YAG激光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弯曲42例.中国激光医学杂志,1999,8(4):210.2.胡宝华.半导体激光治疗重度鼻中隔弯曲疗效观察.现代实用医学,2001,13(11):558.3.庞宗领,王式杰.耳鼻咽喉科围手术期治疗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83.4.陶泽璋,张剑宁,杨强,等.鼻中隔偏曲两侧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的差异.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36(2):132.5.陈文文,钱炜.鼻和鼻窦显微外科学.第1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48.13例电视胸腔镜肺减容术的麻醉处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350005) 郭廷生 杨锡馨 近两年来,我院开展电视胸腔镜肺减容术治疗重症肺气肿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其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本组13例,男12例,女1例;年龄51~67岁。
均为重症肺气肿患者,术前肺功能示F EV1%为19%~40%。
常规行戒烟,呼吸功能锻炼及各种内科治疗,改善呼吸功能后,于电视胸腔镜下行肺减容手术,切除病变严重的部分肺组织和肺大泡(占单侧肺的20%~30%),其中单肺5例,双肺8例。
手术时间2~4小时。
术前半小时肌注东莨菪碱0.3mg,入手术室后缓慢静注异丙酚1~2m g/kg、芬太尼0.1mg、琥珀胆碱100mg,快诱导插入37#~39#双腔气管导管,行支气管内全麻,术中吸入异氟醚维持,并间断推注维库溴胺控制呼吸,双肺通气潮气量6~8ml/kg,单肺通气潮气量4~5ml/kg,频率14~25次/分,吸呼比1∶2~3。
术中监测ECG、BP、HR、SpO2、P E T CO2及气道压等通气参数。
2 结果术中血压、心率基本稳定,无心律失常发生。
除4例患者在单肺通气时SpO2低于90%,需间歇双肺通气或术侧高频喷射通气好转外,一般维持于92%~98%。
P ET CO240~67mmHg。
气管压除3例单肺通气时高于20cmH2O,最高达28cmH2O,经加深麻醉、吸氧、解痉,并调整导管位置处理,得以纠正,一般维持于12~20cmH2O。
术终自主呼吸恢复后,10例于手术室内拔管,3例因气促SpO2低于90%,换气管导管后送ICU,术后3小时内拔管,本组无死亡病例发生。
3 讨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在老年人发病率高,严重影响病人日常生活和工作,而内科治疗效果不佳。
肺减容术是90年代出现的治疗重症肺气肿方法,通过切除极度膨胀的已经气肿化了的肺组织,以减轻病变组织对正常组织压迫,恢复横膈运动功能,从而改善呼吸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电视胸腔镜肺减容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呼吸功能影响小、术后并发症较少、恢复快等特点,逐渐得到发展。
重症肺气肿患者常合并慢支、哮喘、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等疾病,呼吸功能严重受损,手术麻醉风险相当大,因此,应加强术前准备,包括抗感染、化痰止咳、解痉治疗,并积极戒烟,加强呼吸锻炼,改善呼吸功能,以增加手术麻醉耐受力。
由于镇静剂可能导致术后苏醒延迟,并抑制呼吸中枢对高二氧化碳的反应性,阿托品可使气道分泌物粘稠化又难以咳出,因此应慎用术前用药。
麻醉应选择对呼吸道无刺激、不诱发支气管痉挛、作用时间短、可控性好的药物,如异丙酚、异氟醚和维库溴胺等,便于术中管理和术后早期拔管。
麻醉过程力求平稳,避免呛咳躁动,以免增加胸内压,导致肺大泡破裂。
术中应加强呼吸监测和管理,防止正压通气导致肺气肿恶化和气道压伤,同时与手术医师密切配合,防止低氧血症、严重的高碳酸血症和肺不张的发生。
设置低潮气量通气,延长呼气时间,有助于降低自身呼气末正压(A uto-PEEP),控制气道压于20cmH2O以内,以避免肺过度膨胀。
本组有3例单肺通气时,气道压大于20cmH2O,经加深麻醉、吸氧、解痉,并调整导管位置后改善。
肺气肿患者呼吸道死腔增大,术中易发生肺不张,特别在单肺通气、低潮气量、高浓度吸氧,以及手术操作挤压肺脏,更易发生肺不张,导致低氧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