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构成与资源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劳动力构成与资源研究

提纲

一、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现状与特点

1、从农村向城市转移,总量逐渐减少

2、从农业向非农业转移,农业劳动力缺乏

3、从男性化和年轻化向女性化、老龄化转变,结构性失衡

4、从低素质向高素质转化,素质仍然偏低

5、从低收入向高收入转变,收入仍旧不高

二、对未来农村劳动力的预测

(一)二次移动平均法预测

(二)用年龄结构推算

三、农村劳动力开发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一)如何合理转移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的问题

(二)如何科学合理转移农村劳动力的问题

(三)如何保障农业生产发展的问题

(四)如何保证农村有人愿种的问题

(五)如何确保有人会种的问题

农村劳动力构成与资源研究

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是一个国家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制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劳动力,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随着农村劳务人员持续输出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广大农村即将面临着“无人愿种、无人会种、无人种好”庄稼的尴尬局面。准确掌握农村劳动力资源及构成状况,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有效避免农村劳动力绝对短缺的矛盾而带来的不良影响,更好解决“三农”问题,多方提高农民收入,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我们以绵阳市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农村农民现状调查,结合第六次人口普查及相关历史资料进行了深入剖析,基本理清了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探讨了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无人务农”的措施与策略。

一、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现状与特点

据调查研究,绵阳市农村劳动力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具有不同的特征。

1、从农村向城市转移,总量逐渐减少

2010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244.56万人,比1965年增加了101.86万人,却比1995年减少了57.94万人;城市劳动力95.56万人,比1965年增加76.24%。说明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逐渐减少,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城市劳动力资源逐渐增加。从表一和图1可知,从1995年开始,农村劳动力资源逐渐下降,平均每年减少0.97%。究其原因是受六七十年代生育高峰和八十年代实行低生育率

政策和城镇化进程加速的影响,农村人口出生率下降,使得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始逐渐下降。

表一:1965年-2011年农村劳动力变化情况(单位:万人)

数据来源:《2011年绵阳统计年鉴》

图1:1965年-2010年农村劳动力变化图

0.0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年份

人数

总人口

数乡村人口劳动力资源数城市劳动力资源数农村劳动力资源数

2、从农业向非农业转移,农业劳动力缺乏

由于农村劳动力逐渐减少,农业劳动力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都逐渐向二三产业转移。2010年,全市农业劳动力125.20万人,二三产业劳动力149.30万人,分别占全市从业人员总数的45.61%和54.39%,分别占全市劳动力资源总数的36.81%和43.89%。从表二

年份 全市 总人口 农村 人口 劳动力资源数 城市劳动力资源数 农村劳动力资源数 农村劳动力占总人口比例

1965 351.02 325.22 196.92 54.22 142.70 40.65 1970 403.40 375.00 224.69 57.09 167.60 41.55 1975 447.38 416.38 253.22 81.77 171.45 38.32 1980 461.24 429.77 268.90 79.70 189.20 41.02 1985 471.14 417.92 275.90 64.59 211.31 44.85 1990 491.81 362.96 334.38 74.84 259.54 52.77 1995 506.65 365.65 354.23 71.73 282.50 55.76 2000 518.36 349.69 356.81 80.81 276.00 53.24 2005 530.71 338.59 334.10 89.21 244.89 46.14 2010

541.87

325.92

340.12

95.56

244.56

45.13

和图2可知,农村劳动力就业方向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而变化。在2005年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总数超过农业从业人员,占就业人员的比重高出农业就业所占比重4.46个百分点;而农业就业人员占就业

表二:1965年-2011年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单位:万人)

年份 就业 人员 农业就 业人员 二三产业从 业人员数 农业劳动 力参与率 农村劳动 力资源数 1965 150.20 142.70 7.50 100.00 142.70 1970 177.60 167.60 10.00 100.00 167.60 1975 188.34 171.45 16.89 100.00 171.45 1980 223.72 179.20 44.52 100.00 179.20 1985 246.92 195.80 51.12 93.42 211.31 1990 284.89 210.80 74.09 86.79 249.54 1995 306.74 214.70 92.04 88.62 302.50 2000 304.83 166.68 138.15 77.17 276.00 2005 270.91 129.42 141.49 69.13 244.89 2010

274.50

125.20

149.30

69.30

244.56

数据来源:《2011年绵阳统计年鉴》

图2:1965年-2011年农业和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例图

0%

10%20%30%40%50%60%70%80%90%10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1

年份

人数

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农业就业人员

人员总数的比例从1965年的95%下降到现在的44.94%,净减五十个百分点;可以看出目前投入到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大量土地闲置,各地相继出现“劳力荒”和“土地荒”。而在小农经营的生产方式并未得到根本改变的前提下,农业生产需要依靠化肥、农药等替代要素的大量投入维持产出,劳动力缺乏直接增加了生产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