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区普通小学代课及兼任教师配置差异分析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城乡师资不均衡问题研究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城乡师资不均衡问题研究段先梅刘亚敏王莹罗澜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城乡师资不均衡现状1.城乡师资数量的不均衡从城乡失衡角度分析, 义务教育师资配置不均衡主要表现为教师资源的聚集与短缺: 在一些大中城市中, 小学教师超编现象普遍存在, 很多教师课时不足, 存在隐性下岗的现象; 而在偏僻落后的农村地区, 小学师资不足, 仍然存在着大量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代课教师充斥于教师队伍之中。
通过调查发现,农村贫困地区师资相当缺乏,往往是一个教师上几门课程甚至包班教学,也有很多地区的教学点存在复式班,一个教师负责几个年级的教学。
压力之大、工作之繁重,使得众多教师想方设法的调离乡村。
较为年轻的农村小学教师,经过培养具有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便开始外流寻求更好的条件,大量的农村教师外流,这样的状况让基础教育更难以有突破。
城乡师资数量的不均衡还体现在如下方面: 在与城市师生比例对比基础之上, 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显得非常紧缺。
如, 2007 年, 城镇中小学师生比为1: 18, 而农村中小学师生比为1: 27, 如果按照国家规定的1: 23 的比例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编配的话, 有的中小学甚至一个班配不到一名老师。
2.城乡师资结构的不均衡(1)职称结构不均衡。
就职称来说,在小学, 城市中学高级和小学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分别为1. 24% 、53. 45% , 农村分别为0. 38% 、44. 80% ; 在初中, 城市中学高级职称和中学一级职称教师比例分别为18. 55% 、43. 10% , 农村分别为5. 49% 、36. 99% 。
由此可见,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称构成重心明显低于城市水平, 尤其是具备高级职称的农村中小学专任教师所占比例更低。
(2)学历结构不均衡。
就学历来说,在小学, 城市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专任教师的比例为85. 30%, 农村为58. 53%; 在初中, 城市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专任教师的比例为71. 96%, 农村为35. 97% 。
地区间基础教育师资非均衡配置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地区间基础教育师资非均衡配置的原因及对策分析作者:张潇文来源:《卷宗》2018年第09期摘要:目前,我国地区间基础教育师资配置上存在数量分布、学历层次以及职称结构不均衡的现象,这些现象出现主要是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教师流向存在错位以及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不均等所导致的。
我们需要从加大对农村及偏远地区的义务教育教师的保障力度、加强以政府为主导的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以及统一办学标准这三个方面来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基础教育师资均衡配置。
关键词:基础教育;师资;均衡配置一我国地区间基础教育师资配置的现状1、从数量分布上来看小学阶段,西部地区的师生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东、中地区的生师比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中部地区的差距不大,但是与西部地区差距较为明显,东部地区的师生比是西部地区的1.05倍,东、中地区的生师比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1倍,说明东、中部地区小学教师资源相比较西部地区而言较为紧张,缺少小学教师;初中阶段,东部地区的生师比要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的生师比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2倍,西部地区的生师比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4倍,东、中、西部地区差距较为明显,西部地区的生师比是东部地区的1.09倍,说明东部地区初中教师资源充足,而在中、西部地区初中教师稀缺。
总体来看,相比过去几年的数据,东、中、西部地区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但相比东部地区而言,中、西部地区教师资源仍是不足,全国呈现出基础教育专任教师数量的总体不足。
(见表1)2、从学历层次上来看在小学专任教师中高中以上学历者所占比重可以看出,东部地区高于出全国平均水平0.03个百分点,中部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01个百分点,而西部地区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06个百分点;在初中专任教师中专科以上学历者所占比重可以看出,东部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1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14个百分点,而西部地区与全国水平基本保持一致。
说明在东部地区,基础教育的专任教师的学历较高,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专任教师的学历情况并不是很理想,高学历的教师主要较为集中在经济状况较好的东部地区。
我国地区之间义务教育师资力量均衡配置对策探讨
我国地区之间义务教育师资力量均衡配置对策探讨摘要:当前,我国地区之间义务教育的师资力量在数量分布和结构上均存在着严重的失衡现象。
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经济发展状况和体制方面的原因,还有教育系统本身方面的原因。
促进地区之间义务教育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一要构建高素质教师的补充机制,二要建立教师定期流动制度,三要建立贫困地区教师特殊津贴制度。
关键词:义务教育;师资力量;均衡配置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教师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必然影响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因此,解决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本文所讨论的“地区”是指对我国大陆地区所划分的三大经济区域: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8个省级行政区;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等12个省级行政区。
一、当前我国地区之间义务教育师资力量配置不均衡的现状任何事物都有“质”和“量”两个方面,所以我们要想全面地分析某个事物,就必须进行“质”和“量”两个方面的分析。
以下笔者就分别从数量分布和结构配置两方面来阐述我国义务教育师资力量配置不均衡的现状。
(一)数量分布上的不均衡从2005年东、中、西部地区小学、初中生师比情况来看(见表1),小学阶段,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生师比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的生师比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8倍;初中阶段,东部地区的生师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的生师比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2倍,西部地区的生师比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4倍。
这说明东部地区教师相对充足,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教师数量则不够。
说明:表中数据是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年》中第817页、第819页的相关数据计算所得。
(二)教师结构上的不均衡教师队伍的质量主要反映在其整体结构的优化上。
各地区普通中学代课及兼任教师配置差异分析
各地区普通中学代课及兼任教师配置差异分析作者:谯欣怡沈有禄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2年第02期中国各地普通中学(含普通初中与普通高中)当下还存在十几万代课与兼任教师,尽管前几年开始清退,但目前教育系统中还是有不少代课与兼任教师存在。
一、中国普通中学代课及兼任教师的总量分析尽管国家最近几年在辞退代课教师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在普通中学代课教师及兼任教师占所有教师的比例下降并不是很明显,合计的代课及兼任教师总数已经2003年的15万5573人(1)下降到2008年的12万5536人,下降了19.31%,城镇部分则从9万6723人下降到9万零911人,下降了6.01%,农村部分则从5万8850人下降到3万4625人,下降了41.16%。
2008年合计部分最大5地区为:山西15534人、河南13244人、安徽10293人、广东9806人、湖北9556人;最小5地区为:浙江1030人、北京870人、重庆806人、天津638人、西藏105人;大于1万人的地区有3个,大于5千人的有8个,低于3千人的有16个,低于2千人的有12个,低于1千人的有4个。
2008年城镇部分最大5地区为:山西11349人、河南10015人、广东8007人、安徽7577人、河北6376人;最小5地区为:青海830人、云南792人、天津619人、重庆611人、西藏105人;大于1万人的地区有2个,大于5千人的有6个,低于3千人的有23个,低于2千人的有17个,低于1千人的有9个。
2008年农村部分最大5地区为:湖北4217人、山西4185人、河南3229人、安徽2716人、新疆2324人;最小5地区为:海南172人、浙江135人、天津19人、上海7人、北京6人;大于4千人的地区有2个,大于2千人的有5个,大于1.5千人的有8个,低于1千人的有19个,低于500人的有11个,低于200人的有7个,其中西藏无农村中学,代课及兼任教师数为零。
教育资源配置的区域差异研究
教育资源配置的区域差异研究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而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则是保障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地理、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教育资源的配置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一、教育资源配置区域差异的表现1、教育经费投入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往往能够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教育。
这些地区的学校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充足的实验设备和丰富的图书资源。
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的教育经费相对紧张,学校的硬件条件较为简陋,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2、师资力量的差异东部地区凭借其良好的经济待遇和发展机会,吸引了大量优秀的教师。
这些地区的教师学历水平普遍较高,教学经验丰富,并且能够接受更多的培训和进修机会。
而在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一些偏远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着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部分教师甚至身兼多门课程,教学压力大,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3、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差异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东部地区的学校普遍拥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教学平台和在线教育资源。
而中西部地区的学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相对滞后,很多学校缺乏必要的信息化设备和技术支持,导致学生无法享受到优质的信息化教育资源。
4、教育机会的差异由于经济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不同区域的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机会上也存在差异。
东部地区的学生有更多机会参加各类课外培训、竞赛和学术交流活动,而中西部地区的学生由于资源有限,这些机会相对较少。
此外,在高考录取率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域差异,使得中西部地区的学生在升学竞争中面临更大的压力。
二、教育资源配置区域差异的原因1、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经济是教育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了教育投入的不同。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财政收入充裕,能够为教育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而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财政收入有限,用于教育的投入也相对较少。
2、地理和自然条件的限制中西部地区地理条件复杂,交通不便,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难以获得充足的教育资源。
西部地区普通小学生师比差异研究
一
、
问题 的提 出
部各地 区 2 0 ~ 0 6年六 年问生 师 比数据 。 0 12 0
2 0 年西部 1 01 2省市 区生 师 比平 均值 为 2 . . 2 9 5 高 出全国平 均水平 ( 1 4 09 个 点。 师 比低 于全 2 . ) .5 6 生
教 育 阶段 普 通小学 的生 师 比 。 以及差 异量 数 等分 析 得 出各 地 区在生 师 比上存 在着 明显 的差 异 , 揭示 出 西 部各地 区普通 小学 教师资 源配置 的分布情 况 。
生 情况 ” 中分 别 提 供 的 “ 任 教 师 数 ” “ 校 生 专 和 在
陕西 (76 ) 青海 (85 ) 西 部其 余各 地 区都 明显 1.1 、 1.6 ; 高 于 全 国平 均 水 平 ,其 中 以 贵 州 (51 ) 四川 2 .3 、
(3 2 2 . )为 最 ,分 别高 出全 国平均 水平 59 5 . 6个 点 、
西部地 区普通小学生师 比差异研究
钟 耿 , 德 清 王
( 南 大学 教 育 学 院 , 庆 4 0 1 ) 西 重 0 75
摘 要 : 文利 用各 种 差 异指 标 对 近 6年 来 我 国西部 地 区 1 本 2个 省 区市 义务 教 育 阶段 普 通小 学生 师比进 行 比较 分
析 . 示 西部 各 地 区普通 小 学 生 师 比分 布 趋 势。分 析 结果 表 明 , 部 各地 区在教 师配 置 上存 在 着 明 显的 差 异 , 师 比 揭 西 生 例 与 全 国平 均 水平 相 差 较 大 , 维持 在 较 高 水平 上 。 并
全国分地区普通小学教师资源配置差异分析
21 0 0年第 2期
全 国分 地 区普通 小 学教 师 资 源 配 置 差 异 分 析
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禄 , 谯欣 怡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 1 湖北 武汉 407 ;. 309 2 广西大学 教育学院, 广西 南宁 50 0 ) 30 4
摘
要 : 国各 地普通小 学教 师资源在 生师比、 我 学历及 职称构成 的分 配 中存在 明显的差距 , 本研 究通过 比较我
续 顺序 呈现 。
二 、 究发现 研
’
( 全国各省 区市普通 小学生师比分析 一)
收稿 日期 :0 0 0 — 2 2 1— 3 2
基金项 目: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资助项 目“ 中国、 印度基础 教育公平政策 比较研究 ”课 题批准号 : 0 0 6 9 6 ; 西大学科研基 金项 目 ( 2 9 4 0 6 )广 0 “ 中国基 础教育公平——基于 区域资源配置的比较视角”项 目编号 :B 006 )( ( X S914 ;国务 院发展研究 中心 )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 中国发展研究
青年奖学金 - 士论文奖学金”20 —08 博 (0720 年度 ) 资助项 目“ 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公 平研究 ”合同编号:0 7 ( 20 基培字第 P 2 0 号)
作者简介 : 沈有禄(9 6一)男 , 中师范大学教育学 院博士后 , 西大学教 育学院副教授 , 17 , 华 广 硕士生导师 , 研究方 向为教育经济学 : 谯欣怡
的差异情 况, 现各地 区在 生师 比上 呈增大趋势 , 发 学历达标 率呈减小趋 势 , 专科及 以上学历教 师 比例 、 小学 一级 以
上职称教师 比例 、 小学高级及 以上职称教师 比例 呈逐 年减小趋势 。 关键词 : 分地 区; 普通 小学; 师资源 ; 教 配置差异 ; 比较分析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问题分析调研报告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问题分析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资源配置不均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该问题的调研和分析,探讨其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以期为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合理提供参考。
二、问题的存在与表现教育资源配置不均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存在明显差异。
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设施先进、师资雄厚,而一些偏远落后地区的学校则面临基础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
2. 学校等级差异:名校与普通学校之间存在明显的教育资源差距。
名校通常拥有更好的学校环境、更优秀的师资队伍以及更多的教育经费,而普通学校往往面临资源匮乏的情况。
3. 学生负担差异:由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一些学生面临着较重的学习负担。
他们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获取更好的教育资源,而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加重了教育不平等问题。
三、问题原因分析教育资源配置不均问题的存在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 区域经济差异:地区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一些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教育经费投入不够,导致教育资源配置不足。
2. 政府投入不足: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的投入不足也是造成不均问题的原因之一。
一些地方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提升也缺乏有效的措施。
3. 人员流动限制:一些城市对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导致了教师的流动性不足,进一步加大了教育资源不均的问题。
人员流动的限制使得名校更难调配资源,而普通学校难以吸引高质量教师。
四、可能的解决方案为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问题,需要综合施策,切实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1. 增加政府投入:政府应当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投入,特别是对经济落后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应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
2. 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改革教育体制,放宽城市户籍对教师流动的限制,促进名校和普通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3. 强化师资培训: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支持,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以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存在哪些区域性差异
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存在哪些区域性差异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而基础教育更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然而,由于我国地域广阔,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首先,从教育经费投入方面来看,东部地区往往具有明显的优势。
东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地方财政收入相对充裕,能够为基础教育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这使得东部地区的学校在硬件设施建设上更加完善,例如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先进的实验设备、宽敞的运动场地等。
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财政收入有限,对基础教育的投入相对较少,学校的硬件条件较为简陋,甚至有些学校的教学楼还存在安全隐患,教学设备也严重不足。
师资力量的分布也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如东部沿海城市,能够提供更高的薪酬待遇和更好的工作环境,吸引了大量优秀的师范毕业生和有经验的教师。
这些地区的教师不仅学历水平普遍较高,而且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多样。
而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和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队伍面临着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
许多优秀教师纷纷流向城市,导致农村地区师资匮乏,很多课程无法正常开设,一个老师兼任多门课程的现象屡见不鲜。
而且,由于缺乏培训和交流的机会,这些地区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缓慢,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课程资源的差异同样不容忽视。
在大城市和东部地区,学校能够开设丰富多样的课程,如艺术、音乐、体育、科技等特色课程,并且能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和课外拓展。
这些课程和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然而,在一些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学校往往只能围绕着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进行教学,课程设置单一,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难以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育信息化水平也是一个重要的差异点。
东部地区的学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较大,能够实现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宽知识面。
而在中西部的一些偏远地区,由于网络覆盖不足、设备缺乏等原因,信息化教学手段难以普及,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相对狭窄。
北京市城镇中小学教师资源配置差异分析
北京市城镇中小学教师资源配置差异分析候玉娜易全勇*(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100875)摘要:本研究利用极差、极差率、标准差、变异系数及基尼系数五项差异指标,对北京市各城镇小学及初中2002 2007年间的生师比、专任教师学历、专任教师职称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北京市城镇中小学教师资源分布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及各区县间存在的差异。
关键词:城镇中小学;分区县;教师资源;差异分析Difference Analysis on the Teacher Resources of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BeijingHOU Yuna YI Quanyong(Faculty of Education,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Abstract:This research compares the distribution of teacher resources amo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different areas of Beijing through the year of2002to2007bythe usage of difference indexes in range,range ratio,standard deviation,coefficient ofvariance and Gini efficient.The difference exists in the pupil-teacher ratios,the percent-age of the teachers who obtained qualified degrees,the percentage of teachers whogained specific ranks of academic professional status among the professional teach-ers.We come to a conclusion on the tendencies of teacher resource distribution and thedifferences in Beijing.Key words: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by areas;teacher resource;difference analysis中图分类号:G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53-1203/C(2011)3-0008一数据来源及目的本研究所用数据来源于教育部财务司提供的2002 2008年各年度分省与分县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汇总数据中的北京市区县层面数据,从中选取在校生数、教职工数、专任教师数、教师职称、教师学历相关变量,通过对原始数据*作者简介:候玉娜(1986 ),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研究生;易全勇(1986 ),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生。
“新机制”政策下我国分地区普通小学资源配置差异分析
“新机制”政策下我国分地区普通小学资源配置差异分析2007年全国实施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施行“省级统筹,分项目,按比例”新的机制,从人力、财力、物力三个维度,具体从生师比、生均教育经费、生均校舍面积三个方面,通过距平值、极差、极差率、标准差、变异系数差异指标来分析在“新机制”政策下我国各省市在2006—2009年间普通小学资源配置的差异,其中在物力方面,生均校舍面积分析的是2006—2008年间的数据。
标签:普通小学;资源配置差异;分地区引言为了更好地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国政府制定了一揽子关于义务教育的政策法规,2001年针对农村义务教育,我国开始实施“两免一补”政策,2005年12月国务院又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即为“新机制”政策),指出“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中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适当兼顾东部部分困难地区。
该政策从2006年农村中小学春季学期开学起在西部实施,2007年扩展到全国[1]。
“新机制”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强化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
同时,该政策提出的“分地区、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实施方案,也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从人力、物力、财力三个维度,分析在“新机制”政策施行以后,我国各省市普通小学资源配置的现状,以此为政府在进一步改善义务教育政策提供参考。
一、研究指标的选择及数据来源1.研究指标的选择对于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具体指标的选择,不同的学者依据不同的标准,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指标。
杨斌、温涛[2]认为基本的义务教育资源投入应包括人、财、物三个方面,因此分别选取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总额、专任教师数量、校舍面积与固定资产作为投入指标。
教育资源配置的区域差异研究
教育资源配置的区域差异研究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关乎着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而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保障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地理、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育资源配置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一、教育资源配置区域差异的表现1、教育经费投入的差异经济发达地区往往能够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教育事业。
这些地区的财政收入较为充裕,能够为学校提供先进的教学设施、优质的教材、充足的师资培训经费等。
相比之下,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经费相对有限,学校的硬件设施简陋,教学资源匮乏。
2、师资力量的差异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由于待遇优厚、发展机会多,能够吸引到大量优秀的教师。
这些地区的教师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素养。
而在农村和偏远地区,教师队伍存在着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
很多教师不仅要承担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还缺乏进修和提升的机会。
3、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差异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发达地区,学校普遍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资源和在线教育平台,学生能够享受到丰富多样的数字化学习资源。
而在贫困地区,很多学校甚至没有接通网络,缺乏基本的信息化教学设施,导致学生无法接触到最新的知识和信息。
4、学校硬件设施的差异城市中的学校通常拥有宽敞明亮的教室、完善的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等设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而在农村和山区,一些学校的校舍破旧,教学设备老化,甚至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二、教育资源配置区域差异的原因1、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教育资源配置的首要因素。
经济发达地区的财政收入高,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教育领域,从而能够改善教育条件,提高教育质量。
而经济落后地区的财政困难,难以满足教育发展的基本需求。
2、地理和自然环境的限制一些偏远地区,如山区、高原、荒漠等地,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给教育资源的输送和共享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小学学科教育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小学学科教育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引言小学学科教育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未来学习能力和综合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小学学科教育差异,这给孩子们的发展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学科教育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2.背景小学学科教育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在学科教育资源、教师素质、教学质量等方面。
首先,学科教育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一些发达地区拥有更先进的教育设施和教育技术,而一些贫困地区由于资源匮乏无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其次,教师素质也是影响学科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区域的教师拥有的教育背景和经验各有差异。
此外,教学质量也是区域差异的一个体现,不同地区的小学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果。
3.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小学学科教育差异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教育投入更为充足,学校设施更先进,资源更丰富,教师待遇更优厚,这些条件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相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2)政策支持与管理政府的教育政策和管理水平也对小学学科教育的区域差异产生着重要影响。
一些地区的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政策,并严格执行教育管理制度。
然而,对于一些贫困地区,政府在教育投入和管理上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导致学科教育质量难以得到提升。
(3)文化传统和教育观念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和教育观念也会影响小学学科教育的差异。
有些地区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培养,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倡多样化的教育方式;而一些地区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培养,对学科成绩和考试结果过于看重。
这种文化和教育观念上的差异也会导致小学学科教育质量的差异。
4.影响因素综合分析以上所提到的因素相互作用,综合影响了小学学科教育的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为教育投入提供了基础,而政策支持与管理则是保障学科教育质量的关键。
教材版本的地区差异各年级各科目教材在不同地区的调整与差异分析
教材版本的地区差异各年级各科目教材在不同地区的调整与差异分析教材版本的地区差异:各年级各科目教材在不同地区的调整与差异分析教材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编写与调整一直备受关注。
在不同地区,由于文化背景、教育理念等的差异,教材版本也会存在一定的区别与差异。
本文将对各年级各科目教材在不同地区的调整与差异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差异。
一、教材调整的背景教材调整是教育系统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各地教育部门经常对教材进行调整和修订。
这些调整旨在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并与时俱进地体现教学的发展方向。
二、教材调整的原则1. 地区特色原则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地理环境、经济文化等特点,教材的调整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
例如,在农村地区,教材中应当注重农业知识和实践,而城市地区的教材则可以更加关注产业和科技发展等方面。
2. 协调发展原则教材的调整还应当与教学大纲、考试内容等相协调,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
在调整教材时,应注意教材之间的逻辑关系,避免出现插曲和断层,保证知识传递的连贯性和连贯性。
3. 教学研究原则教材的调整应当基于教学研究成果,充分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
通过引入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各年级各科目教材的差异1. 语文教材的差异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的重要工具。
不同地区的语文教材在选文内容、写作风格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比如,在北方地区的语文教材中,经常出现描写冬天的文字和诗句,而南方地区的语文教材则常涉及夏天和植物等话题。
2. 数学教材的差异数学教材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工具。
不同地区的数学教材在题材设置、难度调整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有些地区的数学教材更注重实际应用,而另一些地区的数学教材更注重理论与抽象概念的讲解。
3. 英语教材的差异英语教材是培养学生英语交流和应用能力的重要工具。
民族地区普通教育教师资源配置情况的调查报告
民族地区普通教育教师资源配置情况的调查报告赵春龙一、会同县普通教育教师资源配置情况该县现有在编在岗教职工2868人,专业技术人员2738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90人,中学一级教师770人,中学二级教师304人,小学高级教师1082人,小学一级教师313人,小学二级教师14人,未评级65人。
中小学目前学科配备情况是这样的:小学教师现有专任教师1243人,其中专业对口的有1125人。
语文教师富余55人,短缺学科教师共缺62名:其中英语有7人,思品5名、科学18名、音乐7名、体育13名、美术9名、信息技术3名。
中学现有专任教师838人,其中专业对口的796名。
除语文科富余28名外,其它科目均缺专业教师:数学缺8名、英语缺5名、政治缺8名、生物缺5名、历史缺4名、地理8名、音乐3名、体育4名、美术4名、劳技20名。
高中教师现有专任教师259名,缺专任教师18名,主要是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学科。
幼儿教师现有编制45名,其中12名系自收自支编制(财贸幼儿园),另有14名是从中小学教师编制中调剂过来的,按照教育部教育发展纲要中“乡镇必须改建一所中心幼儿园”的要求和现有幼儿人数情况,该县还需要300余人的专业幼儿教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师资力量薄弱。
一是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在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年龄结构等不尽合理,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年龄老化、知识老化现象严重。
全县小学教师50岁以上人数达45%,农村小学教师有47%的是由原民办教师转为正式教师的。
他们专业知识底子薄,很难适应教育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是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编制单例的职中、机关幼儿园、特教学校编制严重不足。
这些学校常年借用中小学教师80余人。
三是缺少专业教师。
该县乡镇学校大部分没有专业的音、体、美、信息技术教师,小学英语教师仍然缺乏,初中理科教师紧缺,各个学科中都普遍存在着教师所学专业与所任学科不相符合的现象。
尤其是职业教育、幼儿教育、特殊教育等方面的专业教师缺乏更为突出。
教育资源配置的区域差异研究
教育资源配置的区域差异研究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其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公平以及推动经济增长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教育资源配置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如校舍、教学设备等方面,还表现在软件资源如师资力量、教育理念等方面。
一、教育资源配置区域差异的表现1、教育经费投入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直接导致了教育经费投入的区域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财政收入相对充裕,能够为教育事业提供较为充足的资金支持。
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财政紧张,教育经费往往捉襟见肘。
这使得在学校建设、教学设备购置、教师培训等方面的投入存在较大差距。
2、师资力量的差异优质的师资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待遇优厚、发展机会多,能够吸引到大量优秀的教师。
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的待遇相对较低,工作条件艰苦,难以留住优秀人才,导致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此外,教师的学历结构、教学经验、专业水平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距。
3、教育设施和硬件条件的差异学校的硬件设施如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体育场馆等,在不同区域也存在着天壤之别。
发达地区的学校往往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而在贫困地区,许多学校的校舍简陋,教学设备陈旧甚至缺乏,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4、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差异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
但在这方面,区域差异同样明显。
发达地区的学校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而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网络覆盖不足、设备缺乏等原因,教育信息化进程缓慢。
二、造成教育资源配置区域差异的原因1、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教育资源配置的根本因素。
经济发达地区拥有更多的财政资源,可以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教育事业。
同时,经济发展也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教育,进一步丰富教育资源。
武邑县清秀小学师资配置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
武邑县清秀小学师资配置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高庆涛我校现有12个教学班,在职教职工39人,在校学生492人。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在教师资源配置方面1.教师编制配备表面上较为平衡,实际则严重不足。
我校现有在职教职工39名,从理论上的配备数据看,教师编制较为平衡,然而实际上则严重不足:由于是寄宿制学校,教师的工作量很高。
生活指导教师“无编”。
寄宿制学校必须设置后勤服务和生活指导教师岗位,而我校未设置相应编制,但又必须有这些岗位。
全校有9教职工(含5名聘用人员)从事后勤服务和生活指导工作。
四是病残教师“空编”。
教师年龄普遍偏大,许多老龄教师不能胜任学校满工作量。
2.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老龄化趋势明显。
全校教职工平均年龄为43.26岁。
在39名农村小学教职工中,30岁以下的有1名,占总数的2.56%;31岁至40岁的有10名,占25.64%;41至50岁的有9名,占23.07%;51岁以上的有19名,占48.71%。
此外,性别结构也极不合理,男教师严重不足。
在我校39名教职工中,男教师仅有11名,占总数的28.2%。
这种结构极不利于对学生的管理,更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3. 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音体美等“小学科”教师不足。
大多数学科教师不配套,英语、信息技术教育等科目教师短缺,尤其是小学音体美教师十分缺乏。
受编制数设置的限制,谈不上配备专职的“小学科”教师。
4.教师生活条件差,工作负荷重。
城乡差异导致教师工作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尤其是住宿条件十分恶劣,不能保证教师的基本住宿条件。
同时,教师工作量大、负荷很重,教师周平均工作量达24.2个课时,比省定标准高7.2个课时,大大超出省定标准。
(二)在学校公共卫生安全方面1.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单一;重理论轻演练。
等等。
致使学校师生安全卫生知识和防范技能有限。
2.管理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学校安全卫生管理粗放,应对处理突发公共安全卫生事故的预案不细,且食堂、小卖部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培训工作量还很大。
教师分配现状分析报告范文
教师分配现状分析报告范文1. 引言教师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师的合理分配是确保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报告旨在分析当前教师分配的现状,并提出一些优化建议,以确保教师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2. 教师分配现状分析2.1 教师岗位配备比例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大部分学校在教师分配上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一些学校在某些学科教师的配备上偏多,同时在其他学科上则资源紧缺。
这导致了一些学科教育质量低下,学生的学术表现受到影响。
2.2 教师职称和实际工作岗位不匹配另外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职称和实际工作岗位不匹配。
在一些学校中,教师晋升职称主要依据的是教育背景、工作年限和研究成果等因素,而忽视了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和能力。
这种情况导致了一些职称高但教育教学能力低下的教师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2.3 学校间教师资源分配不均教师资源在不同学校之间的分配也存在不均衡的现象。
一些名校和重点学校能够吸引到大量优秀的教师资源,而一些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学校则面临教师资源紧缺的问题。
这种不平衡的分配情况导致了教育资源集中的问题,进一步加大了区域教育的差距。
3. 优化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优化建议:3.1 教师岗位配备比例的优化学校应当根据各个学科的实际需求,合理分配教师岗位。
应该建立起科学的师资需求预测模型,根据学生人数和课程设置等因素,合理确定每个学科的教师岗位配备比例,并进行实时调整。
3.2 教师职称评定体系的改进教师职称评定应当综合考量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因素,而不仅仅依据教育背景和科研成果。
应该加强对教师工作实绩的考核,并建立起科学的教师绩效评价体系,以提高教师职称评定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3.3 教师资源分配公平化政府应该加大对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学校的支持力度,通过提高工资待遇、提供培训机会等方式吸引优秀的教师到这些地区任教。
同时,应该加强对名校和重点学校的监管,确保他们在教师招聘上的公平性,并鼓励他们与其他学校共享优秀的教师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仍 高达 7 5 % , .3 且在浙江、 上海 、 山东、 河南、 福建的分布比例 最高 , 浙江竟达 6 .8 4 6 %。其各种 比例在各省 区间的 离差
程普通 代课及 兼任教师 ; 配置差异 ; 分析
中图分类号 :6 5 G 4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0 9— 16 2 1 )3—18— 2 10 4 5 (02 0 0 0
谯 欣 怡
( 广西大学 教 育学院, 西 南宁 50 0 ) 广 3 04
摘要 : 经研 究发现截至 20 年广 东、 08 广西、 山西、 四川、 南、 云 贵州、 陕西、 南是普通 小学代课及 兼任教 师人 数最 河 多的地 区, 其农村 区有上万人 。小学代课及 兼任教 师绝 大部分分布在农村地 区, 20 年与 20 年相 比其 在城 镇的 但 08 03 分布 比例提 高了, 而农村则 下降 了。小学代课 及兼 任教 师 占所有教 师的 比例 20 08年仍达 4 1% , 村部 分仍 高达 .9 农
普通 小学代 课及 兼任 教师 的总-分 析
一
的o30 . 。 2
三、 中国普 通 小 学 代课 及 兼 任 教 师 占总 计 教
、
由 于国 家最近几年辞 退代课教师的 努力, 代课教师及 兼任教师已经明显下降, 合计的代课及兼任教师总数由
师 的 比例分 析
20 年到2 8 中国小学代课及兼任教师占 0 3 0 年, 0 所有 20 年的44 3 0 3 43 人下降到20 年的288 人, 5 08 6 9 下降了 3 3. 城镇部分则从 66 96 %, 66 0上升到 66 84 4人, 增加了 教 师的比 例从2 3 0 年的66%下降 08 0 . 3 到2 年的41%, 0 . 9
53% , .0 城镇部 分则 为 2 6 % , . 1 农村部分 中广 东、 青海、 甘肃、 西、 广 山西是代课及兼任教师 占总计教师数 比例 最大的地 区, 均超过 1% , 中广 东竞高达 1.5 。小学代课及兼任教师 占总计教 师的比例 除城镇部分外 绝大部 分地 区都呈 0 其 35% 下降趋势 , 农村 下降幅度 高于合计的 , 合计又 高于城镇 的。 小学代课 及兼任教 师数 在 民办 学校 中的分布 比例 2 0 0 8年
区。
山 1 8 浙江0 3 天津06%、 东 . %、 1 . %、 8 . 5 黑龙江O3%、 . 7 北
. 8 高于全国 平均水 平的 地区 1个。 有 1 城市代课及兼任教师的比 例在各省区间的离差程度 京00%; 代课及 兼任教师占 总计教师的比 例在各省区间的离 很高, 但呈减小趋势, 03 从20 年的 1 6 减小到2 8 .9 5 0 年的 0 是较高的, 且合计和 农村部分呈下降趋势, 城镇 09 ; . 0农村代 3 课及兼任教师的比例在各省区间的离差程 差程度还 合计部分 2 3 从 0 年的08 下降到20 0 .5 4 0 8 度较小, 但呈增加趋势, 0 年的02 增 从20 3 . 7 加到20 年 7 08 则呈增加趋势;
广东广西山西四川云南贵州陕西河南是代课及兼任教师人数最多的地区其农村地区均有上万的代课及兼任教师存在而青海海南黑龙江浙江西藏北京上海天津则是代课及兼任教师人数最少的地区且其城镇和农村代课及兼任教师数很少均以百位或十位数计
继 续教 育研 究
21 年第3 02 期
各地区普通小学代课及兼任教师配置差异分析
国 平均水平7. %的地区 0 高于5%的有2 个, 03%; 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 l 个。 42 4 有1 个, 0 4 . 7 高于 有 4 农村部分最
广东 1 5%、 3 5 青海 1.2 甘肃 . 17%、 高于6%的有2 个, 0 2 高于7%的有1 个, 0 5 高于8%的有 0 大的 5个地区为: I 1 广西1. %、 西l o%; 6 0 8 山 O 7 最小的5 4 . 个地区为: 6 个。可见, 代课及兼任教师绝大部分分布在广大农村地 I. %、
百分 农村部分下降了35 点, . 个百分点, 城镇部分则只下 降了1 9 . 个百分点; 0 代课及兼任教师的比 例农村高于合 计, 合计又明显高于 城镇。
的分布 比例分 析
中国 小学代课及兼任教师 在城镇和 农村的分布比例 20 年中国 0 8 小学代 课及兼任教师占总计教师的比例 从2 3 0 年的1 0%及8. %变为20 年的2. %及 0 50 . 50 0 08 5 8 合计部分 5 最大的5 个地区为: 1. %、 青海 02 甘肃9 I 7 . %、 3
29%, . 8 农村部分则从37 3 76 人下降到1 75 下降了 9 9 4 人, 9 城镇部分则从 27%下降到 26%, .7 .1 农村部分则从 4 .1 。 71% 88%下降到53%; 年间合计部分下降了20 个 . 0 . 0 这6 .2
二、 普通 小 学 代 课 及 兼 任 教 师在 城 镇 与 农 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