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的运动教案
海水的运动教案
海水的运动教案教案:海水的运动教学目标:1. 了解海水的运动形式,包括海流和海浪。
2. 掌握海流和海浪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3. 理解海水运动与海洋生态系统的关系。
教学准备:PPT、海洋地图、图片、视频、海水样本等。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知识向学生展示一幅海洋地图,引导他们观察海水的运动形式,如海流和海浪。
让学生尝试解释海水运动的原因。
Step 2:介绍海流使用PPT或图片,介绍海流的概念和特点。
解释海流的形成原因,包括风力、地转效应和水密度差异。
让学生观察海洋地图,找出一些著名的海流,如北大西洋漂流、赤道洋流等,并解释它们的重要性。
Step 3:展示海流视频播放海流的相关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海流的运动。
可以选择有关浮标在海流中漂浮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海流的流速和方向。
Step 4:实地观察如果条件允许,带领学生到海边或海洋研究机构进行实地观察。
向学生展示海水的运动,让他们感受到海流的力量和方向。
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投入浮标观察其漂移方向。
Step 5:介绍海浪使用PPT或图片,介绍海浪的概念和特点。
解释海浪的形成原因,包括风力、地底地形和远洋风浪。
让学生观察海浪的形状和运动方向。
Step 6:展示海浪视频播放海浪的相关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海浪的运动。
可以选择有关冲浪、海浪拍岸等视频,让学生了解海浪的高度和形态的变化。
Step 7:海水样本观察准备一些海水样本,让学生观察其流动性质和盐度。
让他们比较海水和淡水的差异,以及不同海域的海水差异。
Step 8:海水运动与生态系统的关系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海水运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让学生了解海流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以及海浪对海岸地貌和生物的影响。
Step 9:小结和讨论对海水运动的知识进行小结,并进行问答讨论,检查学生对于海水运动的理解。
收集学生的问题和意见,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做准备。
Step 10:作业布置有关海水运动的作业,如填空、选择题或写简答题等。
高中地理《海水的运动》教案
高中地理《海水的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海水的运动是地球自转和公转,以及风、陆地形态、海底地貌、地球自转引起的Coriolis效应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 掌握洋流、海流和潮汐的概念、特点及形成原因。
3. 了解海洋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应对海洋灾害的措施。
教学内容:1. 海水的运动:地球自转和公转、风、陆地形态、海底地貌、地球自转引起的Coriolis效应等因素对海水运动的影响。
2. 洋流和海流:洋流的定义、特点、分类和形成原因;海流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3. 潮汐:潮汐的形成原因、种类、周期、规律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4. 海洋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油气开采、海洋矿产开采、海洋渔业、海洋旅游等相关问题。
5. 应对海洋灾害的措施:海啸、台风、海洋污染等问题的防治和应对措施。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讲授、体验探究、案例分析、讨论研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海水的运动是地球自转和公转,以及风、陆地形态、海底地貌、地球自转引起的Coriolis效应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 掌握洋流、海流和潮汐的概念、特点及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1. 掌握海水运动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原理。
2. 理解洋流、海流和潮汐的形成原因、特点和分类。
教具准备:图片、地图、立体模型、视频、实物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与海洋相关的场景和经历,激发学生对海洋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学习海水的运动做好铺垫。
1. 海水的运动(10分钟)通过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风、陆地形态、海底地貌、Coriolis效应等因素对海水运动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海水的运动。
2. 洋流和海流(15分钟)讲解洋流的定义、特点、分类和形成原因,以及海流的定义、特点和分类,让学生掌握洋流、海流的基本概念。
3. 潮汐(10分钟)讲解潮汐的形成原因、种类、周期、规律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潮汐的基本知识。
3.3海水的运动(教案)
在分析如何缓解海浪活动危害时学生自主探究。
培养学生的文字信息的归纳与判定能力
通过情景读图、信息整理、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学以致用的探究活动,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综合分析能力
探究二、潮汐规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情预设]:学生对问题式探究会存在知识储备不足,分析能力较弱的问题,所以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材料,及时提示,让学生始终保持最近发展区内,同时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合作的优势,让组员携手攻克难题]
一、潮汐的概念、周期、成因
概念:海水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成因:由月球、太阳对地球引力有关
周期:一日两次海水涨落,白天为潮,晚上为汐,合称潮汐
二、诺曼底登陆日背后的地理大揭秘
潮汐规律: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潮汐最为明显。其中农历十五前后正是月圆之时。
归纳探究:人类利用潮汐规律的活动,观看图文资料
1.潮汐发电
带着问题去观看视频
⑷总结
海浪:常见由风力引起,具有能量的波浪
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等水中地质灾害引起的巨浪
风暴潮: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
二、人类如何减缓海浪活动所带来危害
结合P58页案例活动,请学生谈谈自己的做法
指导学生阅读概念后,寻找关键词,并在课本用标记落实。
让学生在材料中找出海浪的形成过程及特性,
二、课标解读
本课的课程标准要求是“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及运动对人类的影响”。本条“标准”的知识技能是海水运动对人类的影响,行为动词是“运用图表等资料”,突出对学生运用图表等资料获取地理信息能力培养。掌握海水性质及其运动类型是重要的知识铺垫,为进一步正确揭示海水运动对人类的影响(区域认知及人地协调观)。
海水的运动-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教案
海水的运动-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海洋水的性质和特点;2.理解海洋中水的循环和分布;3.掌握海洋中的波浪运动、洋流运动和潮汐运动;4.培养学生分析海水运动对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能够较为精确地理解海水运动的三种基本过程;2.了解洋流运动的特点和影响;3.理解潮汐运动的基本规律并解释形成原因。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向学生展示一张世界海洋图,结合图片解答以下问题:•世界海洋面积与陆地面积的比例是多少?•世界海洋中最大的海是哪个?有多大?•那些海区域会因为热带风带来的欧式对流而被称为高压带?2.讲授(30分钟)海洋的三种基本过程1.波浪运动波浪是指指水体受到周期的外力作用,引起整体运动的波动现象。
海浪波长、波速和波高受风速、持续时间和海水深度影响。
2.洋流运动洋流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缓慢地流动的水体。
洋流通常由风、重力和地球自转力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
3.潮汐运动潮汐是指海面上上升和下降的规律往复运动。
潮汐有半日潮、日潮、半月潮和月潮等几种。
海水循环和分布的影响因素•水温:影响海水密度,进而影响海水循环;•地形和海底地貌:影响洋流的形成和变化;•风:影响海洋表层水体的运动和海浪的形成;•互相作用:影响海水循环和分布的综合因素。
洋流运动的区域性特点和影响•北大西洋洋流:从美国东海岸向北,经北非等地到达欧洲北极圈附近;•科西嘉洋流:从大西洋中部向东北流,进入地中海;•火山岛洋流:与赤道洋流交汇,影响太平洋沿岸的温度和气候。
潮汐运动的规律和成因•潮汐的基本规律:两全的潮汐和两现的潮汐;•潮汐的成因:引力和惯性的相互作用。
3.讨论(20分钟)•自然环境对沿海城市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海洋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加强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4.展示(10分钟)请学生展示自己所做的研究报告,内容包括海洋多样性、全球海平面历史和预测等。
四、作业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应练习以及设计一份关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海报。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教案目标:通过探究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使学生了解海洋中的运动过程及其对地球气候和环境的影响。
教案步骤:
1. 引入:向学生介绍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概念,如洋流和涡旋。
询问学生对此的了解,并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
2. 探究: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海洋流体动现象(如赤道洋流、北太平洋暖流等)进行研究。
要求学生收集有关该海洋流体动现象的信息(包括起源、形成原因、运动路径、特点等)。
3. 分享: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分享所学到的知识。
其他小组可以提问、交流,进一步深化对大规模海水运动的理解。
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大规模海水运动与地球气候和环境的关系。
让学生讨论大规模海水运动对地球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并列举具体例子。
5.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一项实验,观察海水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可以利用一个小容器模拟海洋和大气的关系,通过改变海水运动的方式(如搅拌、加热等),观察模拟大气的变化。
6. 总结:让学生总结他们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再次强调大规模海水运动对地球气候和环境的重要性。
7. 拓展: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大规模海水运动的相关知识,可以阅读与此相关的科普文章、图书或观看相关视频。
教学评估:
1. 学生的小组研究报告和分享展示。
2. 学生在讨论环节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关系的认识。
3. 学生实验观察结果的记录和分析。
3.3海水的运动(第1课时)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学问内化于心
课后探究
人类如何减缓海浪活动所带来危害?结合P58页案例活动,请你谈谈自己的做法;
运用海浪相关学问,说出“无风不起浪〞和“无风三尺浪〞是怎么回事?
学问转化,结合所学学问,思索探究的问题
学问的敏捷运用
一、海浪的概念及特点
思索:什么是海浪?海浪如何形成?读课本图文材料圈出关键信息:
①海浪的构成②海浪的成因
归纳探究:
〔1〕海浪是由波的方向、波峰、波谷构成。
〔2〕海浪是由风力形成的,风力越大,浪的能量越大〔3〕海浪的类型
同学归纳总结:
⑴海浪的构成:海浪是由波的方向、波峰、波谷构成。
⑵海浪的成因:海浪是由风力形成的,风力越大,浪的能量越大
3、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来龙去脉,综合运用地理学问力量提高。
4、学会运用生活实例,说明海浪等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学习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海浪、潮汐,洋流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学习海浪的定义,形成缘由,分类,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材主要以文字表达、景观图像、案例分析、探究活动等进行呈现,以文字表达为主。
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同学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引入:观赏一段海边风景视频,从视频中观看海岸地貌景观,思索这些海岸地貌如何形成?
阅读课本内文段,使同学对海水运动有初步印象。
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探究一:海浪的概念、形成缘由和构成要素
引导结合实际生活例子和教材,总结分析海浪的形成缘由和分类依据,给同学留有充分的信息提取时间,对海浪构成及成因形成深刻印象。
课程根本信息
学科
地理
班级
海水的运动示范教案
《海水的运动》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了解海浪、潮汐和洋流是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
2.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浪、潮汐和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结合实例说明人类利用海水运动规律开发海洋的主要途径。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说明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海浪、潮汐、洋流的概念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出示图片:“2011年日本海啸”师:海啸是海水运动的一种形式,你知道海水还有哪些运动形式吗?生:海浪、潮汐、洋流。
师:海水运动的形式是复杂多样的。
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有海浪、潮汐、洋流。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海水运动的相关知识。
【讲授新课】(板书)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海水的运动(板书)一、海浪 1.海浪的成因与特点出示图片:海浪和2011年日本海啸的动图海浪2011年日本海啸师:海浪就是海里的波浪(即海水的波状起伏),2011年的日本海啸是海浪吗?它是怎么形成的?生:(可能的答案)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会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这种巨浪称为海啸。
师:这是海浪的主要成因吗?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出示视频:“强台风苏力预报”师:新闻中提到的大浪和巨浪是怎么形成的?生:(可能的答案)新闻中的海浪台风带来的狂风引发的。
师:最常见的海浪是由风力形成的,风吹过海面并将能量传递给水体,风越大,波浪也就越大。
师:台风除了会带来大风和巨浪,在登陆的时候还会带来风暴潮,这也是海浪的一种形式。
我们来看资料和图片:出示图片和资料:资料:2017年台风“天鸽”在我国广东沿海登陆,“天鸽”登陆的时间还很巧,恰逢农历七月初二,赶上了天文大潮发生的时间。
原本,台风就会引发风暴潮,而当风暴潮与天文大潮两个波峰叠加,对潮位的巨大影响可想而知,须做好高潮位的防范工作。
师:请大家根据材料说说什么是风暴潮?生:(可能的答案)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称为风暴潮。
当强风与海水涨潮同时发生,海水水位暴涨,风暴潮来势倍增。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一、引言海水在地球上的运动是地球气候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海水运动是引起海洋浪潮、热带气旋、海平面变化、海浪等自然现象的重要原因。
深入了解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是非常必要的。
本课旨在介绍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并分析其对人类的影响。
二、课前导入1. 通过图片展示地球气候系统中海水运动的地位。
2. 翻译一段海洋大循环的定义:“海洋大循环是沿全球六条主要海流的圈流,正常情况下,海洋大循环会形成一个全球性的循环系统。
”三、核心内容1. 海洋循环的基本原理2. 大西洋热带循环的形成与影响3. 洋流的种类及其运动规律4. 风暴潮的成因和对海岸的影响四、课堂活动1. 小组分析海洋大循环的图像资料,并给出自己的解释。
2. 查找资料,了解大西洋热带循环对气候的影响。
3. 观察测量仪器的原理,了解海水流深度、温度和盐度对海流的影响。
4. 通过班内模拟实验,研究风暴潮的成因和对海岸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汇总资料,分析海水运动对人类的意义和影响。
2. 自行观察海洋动力系统中的规律,并写出总结。
3. 查找某种海洋生物的生态环境、生命周期与浩渺的海洋循环相关之处。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和实践,我们了解了海洋大循环的基本原理、大西洋热带循环的形成和对气候的影响、洋流的种类和运动规律以及风暴潮的成因和对海岸的影响。
通过课堂活动,我们深入了解海水运动现象,通过观察探究和实验操作,更好地领悟了海洋动力系统中的规律。
在课后作业中,我们将学习的知识联系到实际,进一步展开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海洋大循环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高中地理教案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高中地理教案课题:海水的性质和运动一、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将能够:了解海水的基本性质和成分。
掌握海水的密度、盐度和温度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分析海水的运动和海洋循环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培养对海洋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材料:幻灯片或投影仪海水性质和运动示意图或照片白板、彩色粉笔或马克笔三、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利用幻灯片或投影仪展示海洋的图像,引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和好奇。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海洋的了解,并讨论海洋对地球的重要性。
探究(15分钟):介绍海水的基本性质和成分,包括盐度、温度、密度和溶解氧等。
分享海洋环境中的咸度变化、温度分布和密度梯度等。
解释(15分钟):解释海水的性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如盐度对海洋生物的生存和适应性等。
解释海洋循环和海水运动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如热量传输、物质循环和气候调节等。
实践(3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究一个特定的海洋现象(如洋流、海洋环流等)。
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讨论该现象对海洋生态系统和当地气候的影响。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总结(5分钟):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海洋生态系统和全球气候的影响。
鼓励学生继续关注海洋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并培养对海洋科学和环境问题的观察能力。
拓展活动(根据需要):进行海洋观测实验,测量海水的盐度、温度和密度等参数。
进行海洋数据分析,比较不同海域的水文特征和海水运动模式。
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具体学校的教学要求和学生水平进行调整和修改。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海水运动的种类和特点2. 掌握影响海水运动的因素3. 掌握海水运动的测量方法和应用4. 培养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意识教学内容:一、海水运动的种类和特点1. 海流:是海水在全球范围内的水平流动。
海流是由地球自转、地转偏向、季节气候、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控制的2. 潮汐:是地球引力和惯性力所产生的现象,使海面上涨和降的周期性运动,也是海水的纵向运动。
3. 波浪:是在海水表层传播的一种机械波,由风力、海水密度、地形、草莓和海水运动等许多因素共同作用产生。
二、影响海洋运动的因素1. 风力:强劲的风可以形成大规模的海面流动和强烈的海浪。
2. 水密度:水体密度的变化会造成上升或下沉的运动,从而影响海水的流动。
3. 海底地形:海底的凸凹地形也会影响海水的流动,如海峡处的潮汐会造成海水的紊流和涌流。
三、海水运动的测量方法和应用1. 浮标法可以用船只或飞行器在水面上布置浮标,根据浮标的运动轨迹来测量水面上的潮汐、海流或波浪。
2. 轨迹追踪法是利用海洋流速仪和人工遥控,对流体颗粒的运动轨迹进行追踪。
3. 海洋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利用卫星图像和遥测数据进行海水的运动和特征的测量。
四、保护海洋环境1. 我们可以通过减少海洋污染和海洋资源的开采,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2. 在海水运动的应用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海洋环境因素,减少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3. 通过大众教育和科普,让更多人了解海洋环境和海水运动的特性,并加入到保护海洋环境的行动中。
教学方法:1. 讲述法:通过讲述海水运动的种类和特点、影响因素、测量方法和应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海水运动的知识。
2. 观察法:通过观察海洋卫星遥感图像、海浪、潮汐、模拟实验等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海洋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3. 实践法:通过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海洋环境的现状和海水运动的应用,培养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模型等海洋运动的实物资料2. 浮标、流速仪等探测海水运动的装置3. 海洋运动的模拟实验设备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包括海水运动的种类和特点、影响因素、测量方法和应用等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
海水运动教案
海水运动教案海水运动教案海水运动教案1【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可能造成的影响;2.使学生理解洋流的成因。
【教学重点】洋流的成因【教学过程】【复习旧课】1.为什么说海洋是大气的主要水源和热源?2.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分布有什么规律?【引入新课】大家都知道“郑和下西洋”,在航海技术比较落后的明代,郑和为什么能够远涉重洋呢?【讲授新课】1.波浪、潮汐和洋流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72页,回答:(1)海水有哪些运动形式?(2)试分析各种运动形式对人类环境和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影响。
老师小结:(1)三种运动形式;①波浪形式以风浪常见,此外还有海啸,前者受外力形成,后者为内力作用的体现;②潮汐:白天海水涨落为潮,晚上海水涨落为汐;③洋流:突出其时间性、方向性和规模大。
2.洋流的成因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73,回答洋流按成因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3.风海流(1)引导学生回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思考在不同纬度,洋流的流向一致吗?为什么?(2)然后出示气压带和风带图及洋流模式图,引导学生观察风向与洋流走向的关系。
4.密度流(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73第二段,了解密度流的概念。
(2)引导学生思考:近似封闭的地中海和开阔的大西洋,哪个盐度高?为什么?密度又怎么样呢?(3)讲解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向。
表层:大西洋→地中海深层:地中海→大西洋(4)举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潜水艇在出入直布罗陀海峡时,如熄灭了发动机,则能避开对方的监听。
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的洋流知识,分析该事例的可能性,并说明理由。
(5)思考:红海是盐度最高的海洋,经曼德海峡与印度洋联通,那么曼德海峡洋流流向如何?盐度最低的波罗的海呢?5.补偿流(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思考:什么叫补偿流?补偿流分为哪几种类型?(水平流和垂直流,其中垂直流又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2)举例:秘鲁渔场的形成。
海水运动教案
海水运动教案
海水运动教案1
一、教学目标
〔一〕学问目标
1、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
2、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把握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二〕力量目标
1、读图3.1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解释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2、学会运用相关学问解释潮汐中的大小潮现象,世界有名渔场的成因。
3、能结合实际运用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对风、风海流、补偿流的因果关系的学习以及洋流对气候、生物分布的影响,培育同学探究地理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爱好和体会各自然地理要素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辩证关系。
2、熟悉爱护海洋环境、防止海洋污染的重要意义。
人类的进展应和海洋自身的进展相协调,正确对待海洋中发生的地理现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1、重点
风海流的形成,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对渔场的形成、
沿岸的气候、航海等〕的影响。
2、难点
洋流的成因及分布规律。
3、疑点
为什么西风漂流在北半球是暖流,在南半球是寒流?
为什么秘鲁寒流属于上升流形式而非水平流形式的补偿流?
补充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
三、课时支配
1.5课时。
四、同学活动设计
1、自学
自学“海水的运动形式”,对比波浪和潮汐得出:洋流是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肯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淌,这是非周期性的〔不同于潮汐〕,定向的流淌〔不同于波浪〕。
自学“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找出。
海水的流动规律:高中地理大规模海水运动教案
海水的流动规律是地球上大规模海水运动的基础,也是海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海水运动的动力学、浪潮、洋流等多个角度来探讨海水的流动规律。
一、海水运动的动力学任何流体的运动都受到其所处环境的力的影响。
海水亦不例外,而它所受到的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大气的风力,二是来自潮汐的引力。
这两种力相互作用,形成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1.风力大气层和海水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海水运动的其中一个动力学因素。
来自大气的风力是主要因素之一。
气压的不均衡会产生风力,当气压降低时,周围的高气压会向低气压区域流动,形成了风。
当风经过海面时,会使海面上的海水受到推动,而风力的大小决定了海水运动的速度和方向。
随着时间的推移,风力也会不断变化,海水的流动规律也会随之变化。
2.潮汐引力另一个影响海水运动的动力学因素是潮汐引力。
潮汐是由地球、月球和太阳三者之间引力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
在潮汐的周期内,海水会上涨和下降,形成了潮汐高度差。
当潮汐涨潮时,海水受到的引力将向海岸线方向移动,这会导致海水流向岸线,形成盐度和温度都非常高的海流。
而在退潮时,海水流向海洋深处,形成低盐度低温度的海流。
二、浪潮浪潮是海水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不规则的波浪运动,由风力和海水的相互作用引起。
浪潮在海洋中的速度很快,事实上是海水中最快的运动之一。
由于浪潮运动的速度很快,能够影响海水中的其他流动规律。
浪潮的高度和速度与风力和海水深度有关。
较深的海洋比较稳定,而较浅的海洋则比较容易受到浪潮的影响。
当海水靠近岸线时,浪潮也会不断增强。
浪潮的存在和运动也影响了海洋生态系统。
它会影响海洋物种的繁殖,特别是在沿海地区或岛屿周围。
对于理解和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来说,了解浪潮的流动规律非常重要。
三、洋流洋流是海洋中最大规模的流动,它们在整个海洋中循环。
洋流受到风力和潮汐引力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大气和水的温度和盐度差异的影响。
洋流按流动方向被分为两类:一是冷洋流,二是暖洋流。
冷洋流中海水沿着海洋表面的纬度向赤道方向流动,而暖洋流则相反。
地理教案-高一地理3、2 海水的运动 教案
地理教案-高一地理3、2 海水的运动教案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海水的运动包括波浪运动、海流运动和潮汐运动。
2. 掌握海水运动的成因和影响。
3. 能够阐述海水运动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1. 掌握海水运动的成因和影响。
2. 了解海洋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了解海水运动的成因和影响。
教学准备:教学投影或黑板、教学PPT、地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提问:大家知道海水是如何运动的吗?有什么样的海水运动?2. 引入:今天我们将学习海水的运动。
海水的运动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讲解海水的运动(15分钟)1. 讲解波浪运动:- 波浪是海水表面的造成水体振动的运动,是最常见的海水运动。
- 形成波浪的原因是风吹起水面,使水体产生波动。
风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决定了波浪的高度和强度。
- 波浪运动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大。
2. 讲解海流运动:- 海流是海洋中水流的运动,是由风、地球自转、地形等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
- 海流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和寒流对气候和地理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3. 讲解潮汐运动:- 潮汐是海洋中一种定时的周期性运动,是由地球、月球和太阳的引力相互作用产生的。
- 潮汐运动的特点是周期性、定时、影响范围相对较小。
三、讨论海水运动的影响(20分钟)1. 分组讨论: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海水运动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并列举具体例子。
2. 分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
3. 教师点评: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展示进行点评,帮助同学们加深对海水运动影响的理解。
四、总结(10分钟)1. 总结:请同学们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包括海水的运动方式和海水运动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 提示思考:你认为海洋航行和渔业有什么样的发展前景?为什么?五、作业(5分钟)1. 作业布置:请同学们写一篇短文,讨论海水运动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
2. 督促完成:教师要求同学们按时完成作业,并进行批改和评分。
海水的运动教案
海水的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海水的运动形式和原因。
2. 掌握海洋流的分类和特征。
3. 了解与海水运动相关的海洋现象,如洋流、涡旋等。
教学重点:1. 掌握海洋流的分类和特征。
2. 了解与海水运动相关的海洋现象。
教学难点:1. 对于海洋流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教学方法:1. 案例讲解法:通过实际案例,讲解海洋流的分类和特征。
2. 实践操作法: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海洋流和海水运动的形式和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海洋中有哪些运动形式?这些运动形式是如何形成的?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介绍海洋流的定义和分类:- 海洋流是指在海洋中形成的大规模水流,可分为表层海洋流和深层海洋流。
- 表层海洋流又可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由赤道向极地流动,寒流则相反。
- 深层海洋流由地球自转和风力驱动,对海洋中的水进行垂直运动。
2. 介绍海洋流的特征:- 海洋流具有连续性和方向性,一般沿着大陆边缘流动。
- 海洋流的速度较慢,大约每天几十公里到几百公里。
- 海洋流的温度和盐度也会对其形成和分布产生影响。
三、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际案例,讲解海洋流的形成和影响:1. 赤道洋流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形成机制。
2. 科西嘉退潮洋流引发的塞得拉涡旋。
四、实践操作(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海水运动模拟实验,进行如下步骤:1. 将一盆装满水的容器放在桌面上,让学生观察水面是否有运动。
2. 在容器的一侧加热水,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水面的运动形式和方向。
3. 使用草图或实物演示,解释水面的运动形式和原因。
五、讨论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海洋流的分类和特征,并讨论与海水运动相关的海洋现象。
六、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教学设计理念:通过案例讲解和实践操作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际体验和观察,深入了解海洋流和海水运动的形式和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海水运动的教案范文
海水运动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包括波浪、潮汐和海流。
2. 使学生理解海水运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波浪、潮汐和海流。
2. 海水运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风力、地球自转、海底地形等。
3. 实际案例分析:潮汐电站的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原因和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波浪和潮汐的产生机制,海流的影响因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原因和影响因素。
2. 利用图片、视频等Multimedia 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海浪、潮汐和海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海水运动的现象。
2. 讲解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波浪、潮汐和海流,阐述其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
3. 分析实际案例:介绍潮汐电站的原理和应用,让学生了解海水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提出自己的见解。
5.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总结课堂教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海水运动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参观潮汐电站:安排学生参观当地的潮汐电站,实地了解潮汐发电的原理和应用。
2. 开展海洋生态调查:引导学生关注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组织学生进行海洋生物调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海洋学》、《海水运动》等。
2. 多媒体资源:图片、视频、动画等。
3. 网络资源:相关科普文章、研究报告等。
九、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海水的运动教案
海水的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海水的运动形式,包括波浪、海流和潮汐。
2. 掌握海水运动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 能够描述海水运动对海岸地貌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波浪运动a. 波浪的定义和形成原因b. 波浪的分类c. 波浪的传播和破碎过程d. 波浪对海岸地貌的影响2. 海流运动a. 海流的定义和形成原因b. 海流的分类c. 海流的影响因素和规律d. 海流对生态系统的影响3. 潮汐运动a. 潮汐的定义和形成原因b. 潮汐的类型和周期c. 潮汐的影响因素和规律d. 潮汐对海岸地貌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海洋景观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起学生对海洋的兴趣,激发学习海水运动的愿望。
2. 提供概念:介绍海水的运动形式——波浪、海流和潮汐,并简要解释它们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海水运动的影响因素和规律,并列举实例进行展示。
4. 教师讲解: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对海水运动的影响因素和规律进行详细讲解,并强调海洋生态系统受海水运动的影响。
5. 小组活动: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个海岸地区进行调查研究,探究该地区的海水运动形式及其对地貌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6. 小结:教师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思考海洋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我们个人应该如何保护海洋环境。
四、课后作业:1. 完成小组调查研究报告,并结合实地调查结果,撰写一篇关于海水运动对某个海岸地区地貌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的文章。
2. 收集有关海洋保护的资料,撰写一篇海洋保护主题的短文。
3. 制作海水运动的知识手抄报,包括波浪、海流和潮汐的定义、形成原因、影响因素和规律。
五、教学评估:1. 学生调查研究报告的完成情况和质量。
2. 学生对海水运动影响因素和规律的理解程度及其应用能力。
3. 学生海洋保护短文的内容和观点的准确性。
4. 学生海水运动手抄报的设计和整体效果。
六、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海洋保护主题的实地考察活动,深入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保护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水的运动教案【篇一:2.2 水的运动(教案)】2-2水的运动教学设计深圳市松岗中学唐小军第一课时:《水循环》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类型、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以及水循环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各种水循环类型的示意图,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简练的表述水循环的过程;能够利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德育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物质的运动性、运动的规律性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通过问题讨论,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及实际应用教学难点:水循环的过程及成因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问题讨论法;学法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学生实验、问题讨论、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过程:【激趣设悬引入】李白诗《将进酒》中有两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其实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错误,你知道错在什么地方吗?违背了地理学中的什么原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二节水的运动的第一课时:水循环板书:水循环【实验探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做好教材上“模拟水循环”的实验。
为了让实验更明显、快速,可以适当改变实验条件,把“将器皿放在阳光下直晒或用台灯直接照射”的条件改为在“器皿下用酒精灯加热”。
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如下一些问题:1、器皿中的水和小瓶中装的沙分别相当于现实中的什么?2、为什么要在塑料纸盖上压放石头,且要放在装沙小瓶的正上方,其作用是什么?3、要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归纳: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水从器皿中蒸发,然后在塑料纸上凝结,并沿压放石头的正下方滴落到小瓶中的沙上,这就类似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课件展示】为了更直观、准确地反映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情况,教师有步骤地播放多媒体课件:水循环,如下图。
教师边播放课件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1、从水循环的发生领域来看,水循环可以分哪几类?;图中的a—b—c过程, a—d—e—g、h过程,i—j—e过程分别属于何种水循环类型?学生回答: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大循环;陆地内循环。
2、各种水循环的完成,各要通过哪些主要的环节?学生回答:海陆间大循环: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地表、地下)——海洋海上内循环: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到海洋陆地内循环:陆地水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到陆地3、根据水循环的过程,你能给水循环下个定义吗?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自然界中的水,通过各个环节,在各种水体之间连续运动的过程叫水循环。
4、讨论水循环的意义。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归纳:①水循环联系了地球的各个圈层,并在各个圈层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②使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不断得到更新、再生,并能持续利用③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问题回放】学生回答,新课引入时所提出的问题:通过学习水循环的知识,李白诗句中的“奔流到海不复回”违背了水循环的原理。
【知识扩展】为了充分利用自然界中的水资源,趋利避害,人类根据水循环的原理,修建了众多的水利工程。
如我国举世闻名的三峡水利工程;我国21世纪实行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超大型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它们都是利用水循环的原理,通过影响水循环地表径流这个环节,从而改变了水资源的时间分配和空间分配,实现了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合理配置,达到了为人类服务的目的。
【学生活动】讨论题:既然水是可以循环并能不断更新、再生,所以说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这个观点。
说一说你的理由。
讨论过程略。
【信息反馈】1、修水库可以起到调节河川径流变化、防洪抗旱的作用。
2、塔里木河主要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
3、我国东南地区夏季的东南风属于水循环过程中的水汽输送环节。
4、水循环能使海陆之间实现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5、水资源的不断更新和再生主要通过陆地内循环来实现。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一、水循环的定义和类型: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大循环;陆地内循环。
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海陆间大循环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地表、地下)——海洋海上内循环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到海洋陆地内循环陆地水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到陆地四、水循环的主要意义2-2 水的运动教学设计深圳市松岗中学唐小军第二、三课时:《海水运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海水运动的几种主要形式;理解洋流形成的原因及分类;认识世界洋流分布,识记重要洋流的名称;了解洋流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绘制世界洋流图,培养学生绘图能力和动手的能力;通过问题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德育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认识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以及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海洋污染的意义。
教学重点:洋流的分布规律;寒流与暖流的判别;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寒流与暖流的判别。
教法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实验探究法;点拔、启发、引导;教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分析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玻璃水槽;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漂流瓶问题:澳大利亚小孩杰克在悉尼附近海滩上拾到一只漂流瓶,打开一看,瓶内有一封来自秘鲁小朋友写的祝愿信。
看完信后,小杰克马上写了一封回信,放到漂流瓶中,并且将漂流瓶扔回到悉尼附近的海中。
请想一想,漂流瓶是如何漂洋过海到达悉尼的?你认为秘鲁小孩有没有可能收到小杰克的回信?为什么?板书:第二节海水运动【新知讲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说一说海水运动有哪些主要的形式?(板书:一、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海浪、潮汐、洋流)【教师简要讲解海浪与潮汐内容】1、联系东南亚海啸讲解海浪知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海域,于当地时间2004年12月26 日上午8时发生里氏8.9级强烈地震。
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了远比地震本身惨重得多的损失。
海啸以震中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播,像一头猛兽迅速扑向周边地区,造成了死亡人数超过22万,以及重大的财产损失。
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潮引起的巨浪,是海浪的一种,它的出现将给沿海地区居民造成巨大的灾难。
问题讨论:俗语说:无风不起浪。
你赞成这个观点吗?学生讨论:略2、课件展示(flash动画):月相与潮汐现象。
潮汐是在日、月等天体的引力作用下产生的海水周期性的涨落现象。
当日、地、月成一直线时,日、月引力叠加,形成大潮;当日、月、地呈直角关系时,引潮力减少,形成小潮。
【承转】在三种形式的海水运动中,洋流规模巨大,对地理环境影响广泛是海水运动中最重要的形式,也是本课要讲的重点内容。
(板书:二、洋流的形成与分类:)【实验观察】在实物投影仪上,用透明的玻璃器皿做水槽,用气筒吹水槽的水,水动;加泡沫颗粒,来回吹,水不按一定方向动;用气筒在一个方向吹,水在沿一定方向流动,这类似于风海流;水槽内未吹气的地方,水也在流,这类似于补偿流。
【读图过渡】读教材上“地球上风带模式图与洋流模式图”(如下图)。
对比两模式图,联系刚才的实验,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据洋流模式图,给洋流下一个定义。
学生回答:海洋表层的海水沿着一定的方向有规律的运动叫洋流。
2、仔细观察:风带中的风向与洋流的流动方向有什么样的关系?这说明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洋流的流动方向基本上与风向一致,这说明定向风的作用是形成风的主要动力,主要原因。
教师简要归纳总结:除了风力作用形成的风海流外,形成洋流的原因还有因海水的补偿作用而形成的补偿流以及因海水的密度差异而形成的密度流。
(板书:1、洋流按成因分类有: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洋流还可以根据水温的相对高低来分类。
阅读教材52页,根据教材内容,判别下列图中a、b、c洋流属于寒流还是暖流?【教师归纳】暖流是指海水由水温相对高的海区流向水温相对低的海区的洋流。
寒流则相反。
(板书:2、洋流按水温相对高低分类:有寒流、暖流)【课件展示】展示“洋流模式动画图”与“世界洋流动画分布图”,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1、世界洋流分布的实际情况与洋流模式图的分布情况有何差异?(要点提示:对比南、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的洋流分布情况)。
2、南北半球的中低纬海区(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洋流流向有何规律?(要点:海水在风力、地转偏向力及海陆分布的影响下,北半球海【篇二:2015年高中地理 3.2海水的运动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第二节海水的运动学习目标 1.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2.能够运用图像资料说明波浪和潮汐的成因和作用,了解波浪和潮汐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影响。
3.了解洋流的概念;理解并掌握洋流的成因类型。
4.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波浪1.表层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有①______、②______和③__________,其中波浪是海水运动最常见、最普遍的形式。
2.组成要素有:④______、⑤______、⑥______、⑦______等。
3.形成:主要由⑧______作用产生,此外,⑨______、火山爆发或⑩____________也能引起海水的波动。
4.分类:风浪、?______、?______浪、拍岸浪、海啸等。
5.作用:是塑造?______地貌的主要动力,是一种重要的?________资源,同时影响海上作战、船只航行、海洋工程、渔业作业。
二、潮汐1.定义:潮汐是指海水在?______和?______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古人将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____,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____,合称潮汐。
2.成因:主要是由月球引潮力引起的,它是?______对地球的引力和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旋转时产生的?____________的二者的合力。
3.潮汐的分类:小潮、大潮。
21______、河床○22__________、上游○23____________4.河口潮汐:(1)影响因素:河口○等。
24______河口,中等强度潮汐河口,○25______河口等。
(2)分类:○三、洋流26______地沿着一定○27______作○28__________的流动,1.定义:海洋表层的海水,常年○叫做洋流,又叫海流。
29___,海水○30____、○31_____和密度差异,○322.影响因素:大气运动和近地面○33______。
____________力和陆地○34______、35______分布和○36______生产,37______3.影响: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海洋○以及○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38_____流、○39______流和○40_____流,(2)按性质分为○41____4.分类:(1)按成因分为○流42______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