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诊疗常规(西医)

合集下载

溃疡性结肠炎-诊治

溃疡性结肠炎-诊治

1、溃疡性结肠炎2、溃疡性直肠炎3、内痔4、胆囊息肉依据:溃疡性结肠炎:该病患者常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等。

多成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

病变位于大肠,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

多见于20-49岁人群。

该患者表现为粘液脓血便伴左下腹疼痛,多次查肠镜是:溃疡性结肠炎,故基本可确诊,可进一步行结肠镜检查,观察病变损伤程度。

内痔、胆囊息肉:根据患者既往病史及腹部超声、结肠镜检查可明确。

二、鉴别诊断:(1)急性自限性结肠炎:各种细菌感染,如痢疾杆菌、沙门菌、耶尔森菌、空肠弯曲菌等。

急性发作时发热、腹痛较明显,粪便检查可分离出致病菌,抗生素治疗有良好疗效。

通常在4周内痊愈。

该患者无发热史,可进一步行粪便检查检查以排除。

(2)阿米巴肠炎:病变主要侵犯右侧结肠,也可累及左侧结肠,结肠溃疡较深,边缘潜行,溃疡间的粘膜多属正常。

粪便或结肠镜取溃疡渗出物检查科找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

血清抗阿米巴抗体阳性。

抗阿米巴治疗有效。

该患者否认疫水、无胆绞痛病史,疼痛位于中上腹,莫菲氏征阴性,血淀粉酶极度升高,B超提示胆疫源地接触史,可行粪便或结肠镜检查排除。

(3)克罗恩病:克罗恩病的腹泻一般无肉眼血便,结肠镜及X线检查病变主要在回肠末段和邻近结肠且呈非连续性、非弥漫性分布,结合结肠镜检查可排除。

(4)肠易激综合征:粪便可有粘液但无脓血,显微镜检查正常,隐血试验阴性。

结肠镜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证据。

该患者多次反复粘液脓血便,多次行肠镜存在病变,股可排除该病。

1、消化内科常规护理,一级护理,富营养少渣饮食;监测生命体征;2、完善相关入院检查:腹部B超、心电图(9月2日);血、尿、便常规(9月3日);结肠镜检查(9月3日);X线钡剂灌肠检查(9月4日);3、给予氨基水杨酸制剂如柳氮磺吡啶等缓解腹痛、腹泻症状;补充液体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病情严重时应完全肠外营养;必要时给予糖皮质激素;若继发感染,给予广谱抗生素静脉给药,可合用甲硝唑对厌氧菌感染有效。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其诊断需要依据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下面将详细介绍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

首先,临床表现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依据之一。

患者常常出现腹泻、腹痛、便血、里急后重等症状,且这些症状多呈进行性加重。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贫血、消瘦、发热等全身症状。

这些临床表现与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密切相关。

其次,实验室检查也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血常规检查通常会显示贫血、白细胞增多等炎症指标的改变。

此外,粪便常规检查可以发现潜血、白细胞增多等异常情况。

另外,C-反应蛋白和血沉等炎症指标也常常升高。

这些实验室检查结果有助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

此外,影像学检查也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结肠镜检查是确诊溃疡性结肠炎的金标准,通过结肠镜可以直接观察到结肠黏膜的炎症、溃疡、出血等病变。

此外,CT、MRI等影像学检查也可以帮助评估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综上所述,诊断溃疡性结肠炎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

在进行诊断时,需要排除其他引起相似症状的疾病,如克罗恩病、感染性结肠炎等。

因此,临床医生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

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

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以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为特征的疾病。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里急后重、便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溃疡性结肠炎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

目前,国际上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已有明确规定,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临床表现。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症状包括腹泻、腹痛、里急后重、便血等。

腹泻是最常见的症状,多数患者每天排便3次以上,伴有黏液和脓血。

腹痛多位于下腹部,可以是隐痛或阵发性绞痛。

里急后重是指患者感觉有大便的冲动,但排便后并无或仅有少量大便。

便血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典型表现,多为鲜红色,伴有粘液和脓血。

二、实验室检查。

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粪便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等。

血常规可见贫血、白细胞增高;粪便常规可见白细胞增多、隐血阳性;C反应蛋白和血沉增高,提示炎症活动。

三、内镜检查。

内镜检查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关键方法,可直接观察结肠黏膜的病变情况。

溃疡性结肠炎的内镜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溃疡、出血、息肉等。

病变呈连续性分布,一般从直肠开始,向远端依次累及结肠。

四、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是确诊溃疡性结肠炎的金标准,通过活检可见结肠黏膜的炎症细胞浸润、溃疡、变性、再生等改变。

五、诊断标准。

根据以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的结果,结合排除其他疾病,可做出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

国际上常用的诊断标准包括明确的临床症状、内镜检查和病理学改变。

同时,需排除感染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其他疾病。

六、总结。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肠病,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

对于疑似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应积极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尽早明确诊断并进行治疗。

希望本文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有所帮助,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溃疡性结肠炎 病情说明指导书

溃疡性结肠炎 病情说明指导书

溃疡性结肠炎病情说明指导书一、溃疡性结肠炎概述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肠病。

该病最常发生于青壮年期,发病高峰年龄为20~49岁。

它可以发生在结、直肠的任何部位,其中以直肠和乙状结肠最为常见。

患者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下腹部不适,很想解大便,但无法一泄为快)为主要表现。

本病具有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等特征,可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

临床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药物等治疗。

英文名称:ulcerative colitis,UC。

其它名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相关中医疾病:痢疾、泄泻、腹痛。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是。

遗传性:遗传是本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发病部位:腹部,肠。

常见症状:频繁腹泻、黏液脓血便、痉挛性腹痛、里急后重。

主要病因:病因尚不明确。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肿瘤标志物、便常规、粪便病原学检查、结肠镜、黏膜活检、X线钡剂灌肠。

重要提醒:长期慢性炎症可以累及肠壁全层,导致患者出现肠管蠕动功能障碍或消失等异常情况,增加患者罹患癌症的风险,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并定期复查。

临床分类:根据病程、程度、范围及病期进行综合分型。

1、根据临床类型分类(1)初发型:指无既往史的首次发作。

(2)慢性复发型:临床上最多见,指缓解后再次出现症状,常表现为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

2、根据病变范围分类(1)直肠型(E1):发生在直肠。

(2)左半结肠型(E2):发生在结肠脾曲以下。

(3)广泛结肠型(E3):病变扩展至结肠脾曲以上。

3、根据疾病分期分类(1)活动期:轻度指排便<4次/日,便血轻或无,脉搏正常,无发热及贫血,血沉<20mm/h;重度指腹泻≥6次/日,明显便血,体温>37.8℃、脉搏>90次/分,血红蛋白<75%正常值,血沉>30mm/h;介于轻度与重度之间为中度。

溃疡性肠炎的西医治疗方法

溃疡性肠炎的西医治疗方法

溃疡性肠炎的西医治疗方法溃疡性肠炎的西医治疗方法1、内科治疗由于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内科治疗的目的是控制急性发作、缓解病情、减少复发、防止并发症。

目前尚不能使疾病根治,其治疗依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而定,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营养支持治疗、对症治疗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氨基水杨酸类,如柳氮磺吡啶和美沙拉秦(5-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药和中医中药。

近年来内科治疗新进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肠道内营养即要素饮食的应用,新型5-氨基水杨酸制剂的应用,其他新剂型的应用,免疫抑制药的应用。

(1)一般治疗:①由于本病与胃肠道营养的关系密切,患者可能存在多种营养物质的缺乏,如蛋白质、维生素、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等,而营养不良反过来又影响药物治疗的效果。

因此,近年来无脂无渣的要素饮食已成为其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应给以易消化、少纤维、富营养的食物,避免牛奶及乳制品。

发作期给以流汁饮食,严重者应禁食,通过静脉给予营养治疗,使肠道获得休息。

②暴发型和急性发作期患者应卧床休息,精神过度紧张者可适当给予镇静药,腹痛或腹泻明显者可给予少量阿托品、山莨菪碱(654-2)等药物,但大剂量使用有引起急性结肠扩张的危险。

③有贫血、失水、营养不良等重症或久病患者,应酌情输血、补液及全身性支持治疗。

应用蛋白合成激素能改善一般状况,增进食欲,加速溃疡愈合。

尤应注意水及电解质平衡,补充多种维生素,有利于病变恢复和改善全身状况。

(2)药物:①磺胺类:首选胃肠道不易吸收的磺胺类药,其中以柳氮磺吡啶(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效果最佳。

本药在肠内经细菌分解为磺胺吡啶及美沙拉秦,后者是主要有效成分,对结肠壁组织有特殊亲和力,具有消炎作用。

新型5-氨基水杨酸制剂主要有两种:一种含肠溶包膜,可使药物延迟释放,如美沙拉秦(艾迪莎),另一种为缓释剂型,如美沙拉秦(颇得斯安),其在胃肠道释放呈时间依赖性,从十二指肠开始一直到结肠。

无论是控释剂型还是缓释剂型,其结肠内药物浓度均明显高于小肠内药物浓度。

最新指南中溃疡性结肠炎的定义

最新指南中溃疡性结肠炎的定义

最新指南中溃疡性结肠炎的定义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主要累及结肠和直肠的黏膜层。

根据最新的指南,溃疡性结肠炎被定义为:
1. 病理学特征:结肠和直肠黏膜存在持续或反复的炎症,表现为溃疡、糜烂、渗出和结肠黏膜脓肿等。

炎症始终累及直肠,并可延伸至近端结肠或整个结肠。

2.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常伴有痢疾样排便)、黏液脓血便、体重减轻和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等)。

症状的严重程度因病情活动期和缓解期而有所不同。

3. 影像学和内镜表现: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可显示结肠壁增厚、周围脂肪浸润等炎症表现。

内镜检查是确诊的关键,可见连续性的黏膜炎症、溃疡、糜烂等病变。

4. 排除其他原因:需要排除感染性肠炎、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等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全面评估临床症状、内镜及组织病理学表现,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并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及时确诊和适当治疗对于控制病情、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疗及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疗及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疗及护理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黏膜的炎症性疾病。

原因未明,但目前认为该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另外与感染、遗传及精神因素有关。

病变多累及直肠、乙状结肠,也可侵犯全结肠。

【主要表现】(1)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每日5~6次,重者10次以上,为黏液便或脓血便,同时伴左下腹痛或下腹痛。

病变位于直肠者有里急后重感。

可有发热,轻者低热,重者高热,可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等全身症状。

(2)体征:一般有左下腹或下腹部压痛。

由于长期腹泻,患者可有消瘦、贫血等体征。

(3)辅助检查:大便常规检查、结肠镜检查、X线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有异常改变。

【治疗与护理】(1)就诊导向:酌情入院治疗。

(2)一般治疗:适当休息,输血浆、白蛋白等,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加强营养。

根据不同情况适当补液。

(3)全身用药:①常用硫氮磺吡啶,发作期1克/次,4次/日,口服,3~4周病情缓解后改为1克/次,2次/日,维持1~2年。

②糖皮质激素。

适用于急性期,可用氢化可的松200~300毫克/日,静脉滴注,连用10~14天;或地塞米松10毫克/日,用10~14日。

症状缓解后,改用泼尼松30~40毫克/日,分3~4次口服,逐渐减量,疗程维持6个月以上。

维持期间同时给予硫氮磺吡啶治疗,以防复发。

急性期同时酌情选用广谱抗生素,静脉滴注。

(4)局部用药:病变局限在左半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者,可用激素加抗生素每晚睡前保留灌肠。

病情重、病变广泛者,应采用口服、静脉及直肠联合用药,可收到较好效果。

(5)支持疗法:根据不同情况适当静脉补液、输血浆、白蛋白等,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6)中药治疗:酌情选用香砂六君子丸5克/次,2次/日,口服;附子理中丸5克/次,2次/日,口服;健脾丸6克/次,2次/日,口服;参苓白术丸6克/次,2次/日,口服。

(7)护理措施:①适当卧床休息,保持生活规律,精神乐观,减少精神和体力负担。

②心理护理,向病人介绍本病的基本知识,克服紧张焦虑情绪,积极配合坚持一定时期的正规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与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与治疗

阆中市中医医院
⑵糖皮质激素:适用于暴发型或重型患者,控制、减轻毒 血症 泼尼松 40~60mg/d,分次口服,病情缓解后,逐渐递 减至10~15mg/d,可维持数月 ⑶免疫抑制剂: 硫唑嘌呤 1.5mg/(kg·d),分次口服,疗程一年
阆中市中医医院
美沙拉嗪作用机制

5-ASA通过作用各种炎症发生的途径,抑制炎症反应发生: 抑制——环氧化酶、脂质氧化酶、血栓合成酶——减 少花生四烯酸产生——抑制炎症反应 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肠粘膜脂肪酸氧化——降 低肠上皮通透性——抑制炎症反应 增强——热休克蛋白表达——保护肠粘膜上皮细胞 抑制——NOS活性——降低NO水平——减少炎症发生 通过——PPARγ通道——负调节NF-κB表达——减少 促炎介质IL-2,增加抑炎介质IL-10的释放——抑制 炎症反应
20-40%
TCM
Mild
Corticosteroids-Budesonide TCM Antibiotics Aminosalicylates (ASA)
50-70%
阆中市中医医院
Step down or Top-down
Mild
Immunomodulators Infliximab Aminosalicylates TCM

感染因素 与某些感染性肠病有临床症状相似之处 (症状,病理) 长期探索及可疑病原中,多种渠道检测无 阳性结果发现 多数学者认为细菌感染可能为其促发因素

阆中市中医医院
免疫因素
本病常有免疫调节异常。病灶粘膜中有亢进的免疫炎症反 应,参与的细胞成分有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 T和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这些效应细胞释放出的 抗体、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引起组织破坏与炎性病变。在 疾病炎症过程中又有大量氧自由基形成,加重了肠粘膜的 损害程度。

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指南

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指南

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指南诊断标准:溃疡性结肠炎(简称UC)缺乏诊断的金标准,主要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和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在排除感染性和其他非感染性结肠炎的基础上做出诊断。

若诊断存疑,应在一定时间(一般是6个月)后进行内镜及病理组织学复查。

临床表现:UC最常发生于青壮年期,根据我国资料统计,发病高峰年龄为20~49岁,男女性别差异不明显[男女比约为(1.0~1.3)]。

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4~6周以上。

可有皮肤、黏膜、关节、眼、肝胆等肠外表现。

黏液脓血便是UC最常见的症状。

不超过6周病程的腹泻需要与多数感染性肠炎相鉴别。

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并黏膜活组织检查(以下简称活检)是UC诊断的主要依据。

黏膜活检:建议多段、多点取材。

组织学上可见以下主要改变。

活动期:(1)固有膜内有弥漫性、急性、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粒细胞等,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即隐窝炎),乃至形成隐窝脓肿;(2)隐窝结构改变,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分支、出芽,排列紊乱,杯状细胞减少等;(3)可见黏膜表面糜烂、浅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

缓解期:(1)黏膜糜烂或溃疡愈合;(2)固有膜内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或消失,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减少;(3)隐窝结构改变可保留,如隐窝分支、减少或萎缩,可见帕内特细胞化生(结肠脾曲以远)。

UC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诊断要点: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可按下列要点诊断。

(1) 具有上述典型临床表现者为临床疑诊,安排进一步检查;(2)同时具备上述结肠镜和(或)放射影像学特征者,可临床拟诊;(3)如再具备上述黏膜活检和(或)手术切除标本组织病理学特征者,可以确诊;(4)初发病例如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和活检组织学改变不典型者,暂不确诊UC,应予密切随访。

疾病评估:UC 诊断成立后,需全面估计病情和预后,制定治疗方案。

溃疡性结肠炎诊疗常规

溃疡性结肠炎诊疗常规

溃疡性结肠炎诊疗常规【概述】本病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呈连续性,非节段分布,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粘膜和粘膜下层,以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为主要表现,多有活动期和缓解期反复慢性病程。

【临床表现】病程呈慢性经过,多表现为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少数症状持续并逐渐加重。

1. 消化系统表现(1)腹泻一般都有腹泻,糊状大便,活动期有粘液脓血,里急后重常见,腹泻和便秘可交替出现。

轻者每日便2~4次,重者每日便10次以上。

(2)腹痛一般轻度至中度腹痛,系左下腹或下腹的阵痛,亦可涉及全腹。

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

若并发中毒性结肠扩张或炎症波及腹膜,有持续性剧烈腹痛。

(3)其他症状可有腹胀,严重病例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4)体征轻、中型患者仅有左下腹轻压痛,有时可触及痉挛的肠壁增厚的降结肠或乙状结肠。

重型和暴发型患者常有明显压痛和鼓肠。

若有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应注意中毒性结肠扩张、肠穿孔等并发症。

2. 全身症状一般出现在中、重型患者,发热少见,活动期有低度至中度发热。

3. 肠外表现可伴有多种肠外表现,如:外周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巩膜外层炎等,但发病率较克隆病为低。

4. 临床分型可分初发、慢性复发、慢性持续、急性暴发等型。

从病程可分轻、中、重三级。

【辅助检查】1. 血液检查贫血多由慢性失血、营养不良所致,白细胞升高,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是活动期的标志,缓解期血α2球蛋白增加为复发先兆,严重者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因子Ⅷ活性升高,血清白蛋白及钠、钾氯降低。

2. 粪便检查粘液脓血便,无特异病原体。

3. 钡剂灌肠应用气钡双重对比造影。

病变以直肠、乙状结肠为主,弥漫病变。

多发性浅溃疡,管壁边缘毛糙呈毛刺状或锯齿状,亦可呈多个小的圆形或卵圆形充盈缺损,肠壁变硬,可呈铅管状。

重型和暴发型的病人不宜行钡餐灌肠以免加重病情或诱发中毒性巨结肠。

4. 结肠镜检查有确诊价值,可见直肠、乙状结肠弥漫性病变,病变之间无正常粘膜,粘膜呈细颗粒状,有糜烂及浅溃疡,脆性增加,易出血,后期可见炎性息肉。

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主要指的是患者乙状结肠及直肠处所出现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病变情况,主要的病变部位集中在大肠黏膜附近,也有一定扩散至结肠区域的可能。

此种疾病并没有相对显著的发病年龄区间,任何年龄段均有可能发病,但20~30岁的患者群体是尤其需要注意的,患上疾病之后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了极大困扰,且临床上暂时无法给出此种疾病的明确患病原因,认为在基因水平上有一定影响,并与患者的心理状况有关,心理素质较差的患者很有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

患病早期阶段患者主要表现出的临床典型症状为血性腹泻,在排泄物当中可以明确观察到血性及脓性的物质,且常常伴随着剧烈腹痛,但在排泄之后,腹痛症状会有所减轻。

如果疾病在较长时间内持续性发展,还有可能会导致大出血及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1溃疡性结肠炎的西医治疗从西医的角度看待所有疾病均可将其分为内科治疗及外科治疗这两种大体治疗方向,内科治疗主要依靠于西医药物,起到治疗干预效果,同时辅助一些较为常规的身体机能调节治疗方法。

由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大多存在腹泻及便血的临床症状,这些问题均导致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状态被打破,营养损失较为严重,便血也会消耗一部分的血液,甚至导致患者出现严重贫血问题,而针对于水电解质的失衡状况,则应该要通过补液来予以调解,还需要额外补充足够的电解质,钾离子则是需要着重添加的微量元素。

若在检测结果当中发现患者已因此出现了低钾血症,应该要加快纠正速度。

营养补充也是西医治疗过程中的重点内容,针对胃功能已出现严重损伤的患者,应该要借助葡萄糖溶液采取滴注的方式帮助平衡患者的日常消耗,如若患者的胃肠道功能还处于正常水准,则可以为患者提供补充营养的易消化食物,但要注意清淡。

已经表现出贫血症状的患者还需要采取输血操作。

常规药物治疗主要选择的药物种类为氨基水杨酸类,比较常见的药物为艾迪莎。

这种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不会引起较为显著的不良反应,且能够防止患者溃疡性结肠炎的反复发作,但有可能会出现轻微头痛及恶心的症状,在不影响整体疗效的情况下是建议患者继续用药的。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治疗方药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治疗方药

腹痛,伴痉挛性左下腹痛,便后缓解(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结肠慢性炎性疾病。

病变主要限于结肠的黏膜,且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

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

病情轻重不等,多反复发作。

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免疫、遗传、食物过敏、感染,神经精神等因素有关。

属中医学“泄泻”、“腹痛”、“肠风”“肠僻”、“久痢”等范畴。

[诊断要点]1.起病可急可缓,病程迁延,活动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也可呈慢性持续性活动表现或暴发型经过。

2.活动期为脓血便,次数不定,常伴痉挛性左下腹痛,便后缓解,个别暴发病例可有高热、水泻、便血、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等;缓解期大便次数减少,多为糊状便,无脓血。

粪培养始终无特异性致病菌生长。

3.肠外表现,常见有慢性活动性肝炎、胆管炎、关节炎、皮肤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结膜炎等。

4.钡剂灌肠可见肠黏膜粗乱或有细颗粒状样外观,肠壁因多发性溃疡呈锯齿状,或有多数假息肉形成的充盈缺损,晚期肠管狭窄缩短呈铅管状。

5.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直肠、结肠有弥漫性病变。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肠镜及黏膜活检或钡灌肠所见,并可除外菌痢、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感染性肠炎、肠结核及克隆病者,可以确诊。

[鉴别诊断]1.慢性细菌性痢疾:常有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史,粪便培养可分离出痢疾杆菌,结肠镜检查时取黏液脓性分泌物培养阳性,抗菌药物治疗有效。

2.慢性阿米巴痢疾:病变主要侵犯右侧结肠,也可累及左侧结肠,结肠溃疡较深,边缘潜行,溃疡间的结肠黏膜多属正常。

粪便检查可找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结肠镜取溃疡渗出物镜检,阿米巴阳性率较高。

抗阿米巴治疗有效。

3.克隆病:发热,腹痛明显,而以右下腹及脐周为主,粪便一般无黏液脓血便,无里急后重,x线钡餐检查、直肠结肠镜及活组织检查有助于诊断。

4.结肠癌:多见于中年以后,x线钡剂灌肠与结肠镜检查活检可确诊。

5.血吸虫病:有疫水接触史,常有肝脾肿大,粪便检查可发现血吸虫卵,孵化毛蚴阳性,直肠镜检查可见黏膜黄褐色颗粒,黏膜活检可发现血吸虫卵。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溃疡性结肠炎(U1cerativeco1itis)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非特异性炎症,主要侵犯远端结肠及直肠。

以黏液脓血便、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下消化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发病与自身免疫、遗传、感染、过敏和精神神经因素有关。

病程缓慢,反复发作。

【诊断提示】1.临床表现(1)病情严重者有全身症状,如发热、贫血、消瘦、水和电解质紊乱及低蛋白血症等。

(2)腹痛:多位于左下腹,为隐痛或绞痛。

直肠受累时有里急后重。

(3)腹泻:每日数次至十数次,多为糊状,混有黏液、脓血,重者为血水样便。

腹泻的量、次数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便血量也反映病变的轻重。

(4)肠外表现:部分有结节性红斑、虹膜炎、葡萄膜炎、角膜溃疡、口腔黏膜顽固性溃疡、慢性活动性肝炎、关节炎等。

2.辅助检查(1)血液检查:可有不同程度的低色素性贫血,血沉快,血浆蛋白低,α和Y球蛋白可增高。

(2)大便检查黏液脓血便,有红、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反复培养阴性。

(3)肠镜检查:可见黏膜充血、水肿,黏膜表面粗糙,颗粒状。

有散在的糜烂、溃疡,覆有黏液脓性渗出物。

重者可见直肠溃疡、假息肉及黏膜桥形成。

(4)黏膜活检:呈炎症反应,常可见糜烂、隐窝脓肿、腺体排列异常、杯状细胞减少及上皮变性等。

(5)X线检查:岸贝剂灌肠示肠袋分布失去正常的规律性与对称性,或变浅甚至完全消失,成为边缘平滑的管状肠腔。

黏膜皱裳紊乱,可完全消失、变平。

肠管边缘模糊,出现纤细或粗大的锯齿状边缘。

有假息肉时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的充盈缺损影。

3.常见并发症主要有中毒性结肠扩张、肠穿孔、下消化道大出血、假性息肉、癌变及结肠狭窄、肠梗阻、肛门脓肿及痿管等。

【治疗措施】1.一般治疗急性期或严重者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维生素丰富、高热量的食物。

对重症伴有贫血、失水、营养不良的患者,应酌情输血、补液及全身性支持治疗。

2.药物治疗(1)腹痛腹泻明显者,可给予少量阿托品、溟丙胺太林及复方地芬诺酯(复方苯乙哌哽)、洛哌丁胺,要注意大剂量有引起中毒性结肠扩张的危险。

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诊疗

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诊疗

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诊疗溃疡性结肠炎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炎症性疾病。

病变常累及全部结肠,主要限于结肠黏膜,以溃疡为主。

病变几乎不侵犯肌层及浆膜。

本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反复发作的腹泻,粪内有脓血和黏液,腹痛和里急后重。

病程漫长,病情轻重悬殊。

1 临床表现1.1肠道症状(1)血性腹泻:为主要的症状,黏液血便、水样便、黏液、稀便等粪便性状异常极为常见,血性黏液便几乎是本病所有活动期病人的必有症状。

轻者腹泻每日2~4一次,呈软便或糊状便,混有血和黏液;重者腹泻每日可达10~30次,粪内有黏液脓血或血水样而无粪质。

有柏油样便病史,缓解期腹泻可以停止,常有3~4次粥样便。

如病变在直肠和直肠乙状结肠接连处引起痉挛,阻碍粪便通过,可引起便秘。

(2)腹痛:轻者可呈间歇性隐痛,重者则可持续性钝痛。

典型者为阵发性痉挛性绞痛,常局限于下腹部或左下腹部,亦可为全腹痛,有疼痛-便意-便后疼痛缓解的规律。

(3)里急后重:早期病变局限于直肠可有此症状,因直肠炎症刺激所致。

常有骶部不适。

(4)其他:重症病人有食欲减退,上腹部饱胀不适、嗳气、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慢性病人有营养不良、贫血、水肿、腹水、维生素缺乏、体重减轻。

急性发作期体温升高,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厌食、乏力、恶心、呕吐、腹胀和脱水。

1.2肠道外症状(1)关节损害:关节痛、关节炎是炎症性肠病最多见的肠外表现。

约20%的病例有关节炎,受累以四肢及脊柱为主,关节炎可以先于腹泻等症状出现,也可与腹泻同时出现。

(2)皮肤、黏膜损害:多表现为结节性红斑、溃疡性红斑、皮肤坏疽性化脓症、多形红斑、口腔黏膜阿弗他溃疡和胃黏膜炎等。

(3)营养障碍及生长发育延迟:病人因长期腹泻,常常有食欲不振、贫血、发热、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等中毒症状,以及体重减轻、肌肉萎缩、低蛋白血症等。

多数病例生长发育障碍,青春发育延迟。

部分病人还伴有精神、心理及情绪异常。

1.3体征除全身发热、脉速和失水的表现外,全腹有触痛,左下腹明显,肠鸣音亢进,常可触及僵硬或扩张的结肠,或有炎性肿块。

(整理)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诊疗常规

(整理)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诊疗常规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诊疗常规一、溃疡性结肠炎的西医临床诊断常规1. 临床表现: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

2. 结肠镜检查: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①粘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粘膜粗糙,呈细颗粒状;②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糜烂或溃疡;③慢性病变者可见结肠袋囊变浅、变钝或消失、假息肉及桥形粘膜等。

3. 钡剂灌肠检查:主要改变为:①粘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② 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肠壁多发性小充盈缺损;③肠管短缩,袋囊消失呈铅管样。

4. 粘膜病理学检查:有活动期和缓解期的不同表现。

活动期:①固有膜内有弥漫性、慢性炎症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②隐窝有急性炎症细胞浸润,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隐窝炎,甚至形成隐窝脓肿,可有脓肿溃入固有膜;③隐窝上皮增生,杯状细胞减少;④可见粘膜表层糜烂、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

缓解期:①中性粒细胞消失,慢性炎症细胞减少;②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③腺上皮与粘膜肌层间隙增大;④潘氏细胞化生。

5. 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可发现肉眼及组织学上UC的上述特点。

在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结肠CD、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等疾病的基础上,可按下列标准诊断UC。

1.根据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3项中之任何一项和(或)粘膜活检支持,可诊断本病。

2.根据临床表现和钡剂灌肠检查3项中之任何一项,可诊断本病。

3.临床表现不典型而有典型结肠镜或钡剂灌肠改变者,也可临床拟诊本病,并观察发作情况。

4.临床上有典型症状或既往史而目前结肠镜或钡剂灌肠检查并无典型改变者,应列为"疑诊"随访。

5.初发病例、临床表现和结肠镜改变均不典型者,暂不诊断UC,可随访3~6个月,观察发作情况。

西医如何治疗小儿溃疡性结肠炎

西医如何治疗小儿溃疡性结肠炎

西医如何治疗小儿溃疡性结肠炎
小儿溃疡性结肠炎起病多数缓慢,病程可为持续性,常有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

起病急骤者占5%,病情发展快,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并发症多见,病死率高,
1、饮食疗法:
维持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改善贫血和低蛋白血症。

必要时可给肠道外营养疗法,使肠道休息,症状好转后可给要素饮食。

(1)急性期: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改善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必要时可给肠道外营养禁食,使肠道休息,症状好转后可给要素饮食。

(2)缓解期:
应进食易消化少纤维富含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饮食。

2、药物治疗:
(1)磺胺类:
一般用柳氮磺吡啶(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SASP),适用于轻度或中度患者。

每天40~60mg/kg,分2~4次口服,最大剂量不超过4g,维持1~2年。

(2)甲硝唑:
该药可明显减轻里急后重症状,对有肛周疾病和瘘管的患者疗效明显。

用法为每天1.2g,分3~4次口服,疗程3~6个月,病程1年
二、手术治疗:
1、适应症:
长期对症治疗,症状不缓解。

严重影响生长发育者。

在对症治疗过程中发生了合并证,如结肠狭窄、结肠穿孔、大出血及中毒性巨结肠者须急诊手术。

2、手术方式:
须根据病儿年龄、病程长短、病变程度、症状轻、重、缓、急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如结肠次全切除、结肠全切,永久性肠造瘘等。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方案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方案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方案第1篇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方案一、背景概述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主要累及结肠和直肠。

本方案旨在为患者提供全面、科学、人性化的治疗方案,以减轻症状,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二、治疗目标1. 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痛苦;2. 控制病情进展,降低复发风险;3.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4. 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治疗成本。

三、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1)氨基水杨酸类药物:适用于轻、中度UC患者。

初始剂量为每日1-2g,分次口服,逐渐增加至维持剂量。

(2)糖皮质激素:适用于重度UC患者。

初始剂量为泼尼松30-40mg/d,分次口服,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

(3)免疫抑制剂:适用于对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常用药物有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

(4)生物制剂:适用于重症或难治性UC患者。

常用药物有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等。

2. 非药物治疗(1)营养支持:保持营养均衡,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2)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缓解心理压力,提高治疗依从性。

(3)中医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可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辅助治疗。

3. 病情监测(1)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评估病情活动程度和治疗效果。

(2)监测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评估药物安全性。

(3)评估患者生活质量,了解病情对患者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影响。

四、注意事项1. 治疗期间,患者应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得擅自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

2. 遵循阶梯治疗原则,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3. 注意药物副作用,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诊。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诱因。

5.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五、随访评估1. 定期进行门诊随访,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2. 随访周期:病情稳定时,每3个月随访1次;病情活动时,每1-2周随访1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溃疡性结肠炎诊疗常规(西医)
累及远端结肠,但可向近端扩展,以至遍及整个结肠。

主要症状有腹泻、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

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20。

30岁最多见,男稍多于女。

根据其临床上腹泻、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等症状,属于中医内科学‘‘腹痛”痢疾”、“泄泻”等范畴。

一、诊断
(一)诊断依据
1.症状
(1)腹部症状
①腹泻:为最主要的症状,粪中含血、脓和粘液。

较轻者每日2~4次,严重者可达10~30 次,粪便呈血水样。

②腹痛:疼痛性质常为阵发性痉挛性绞痛,局限于左下腹或下腹部。

疼痛后可有便意,排便后疼痛可暂时缓解。

③里急后重:因直肠炎症刺激所致,常有骶部不适。

(2)全身症状体温正常或升高,急性期多出现发热。

重症患者出现全身毒血症,水、电解质、维生素、蛋白质等从肠道丢失以及厌食,而致体重减轻和体力下降。

2.体征
(1)轻型病例或在缓解期可无阳性体征。

(2)左下腹或全腹部常有压痛,伴有肠鸣音亢进。

(3)急性结肠扩张者常有腹胀,上腹部明显膨隆。

病变范围广泛的急性活动期患者,可有腹肌紧张。

(4)重症患者有发热、脉速和失水的表现。

3.辅助检查
(1)粪便检查粪便常规检查肉眼观常有脓血、粘液,镜下见大量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巨噬细胞。

粪便的病原学检查目的是要排除感染性结肠炎,是本病诊断的一个重要步骤,需反复多次进行(至少连续3次),检查内容包括:1)常规致病菌培养排除痢疾杆菌和沙门菌等感染,根据情况选择特殊细菌培养以排除空肠弯曲杆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耶尔森菌、真菌等感染;2)取新鲜大便,找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及包囊;3)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者做粪便集卵和孵化以排除血吸虫病。

(2)X线检查钡灌肠可见多发性溃疡,表现为肠管管壁边缘呈毛刺状或锯齿形,肠腔内有小龛影或条形存钡区,粘膜皱襞粗大紊乱,可见肠腔内炎性息肉引起的颗粒状充盈缺损。

早期可见肠壁痉挛,结肠袋形加深,在后期患者由于肠壁纤维组织增生,肠壁变硬、肠管缩短、肠腔变窄,呈铅管状,结肠袋形消失。

重症或暴发型患者一般不作钡灌肠检查,以免加重病情或诱发中毒性结肠扩张。

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有利于显示微小病变。

(3)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对诊断本病有重要价值,并可确定病变范围,摘除较大的炎性息肉。

镜检可见病变呈连续性由远端向近端发展,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血管模糊,粘膜
面呈颗粒状,脆性增加,触之易出血,肠粘膜有多发性浅溃疡、糜烂、覆黄白色或血性渗出物,后期见炎性息肉、肠腔狭窄、肠壁增厚、僵直、结肠袋消失、癌变,粘膜较苍白,有萎缩斑片。

急性期溃疡及慢性期息肉可同时存在。

对急性期重症患者检查应慎重,以防肠穿孔。

炎性息肉可有蒂或无蒂,色鲜红,或粉红、苍白。

(4)血液检查血常规、血沉、凝血功能、自免、血清蛋白电泳、电解质等项目的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二)鉴别诊断
1.慢性细菌性痢疾
两者在症状和体征方面都较为相似,但慢性细菌性痢疾常有急性细菌性痢疾史,从粪便、直肠拭子或内镜检查进所取得的渗出物进行培养,可分离出痢疾杆菌。

2.慢性阿米巴肠病
两者在症状和体征方面都较为相似,但慢性阿米巴肠病病变以近端结肠为主,溃疡的边缘为潜行性,介于溃疡之间的结肠粘膜正常,粪便中可找到溶组织阿米巴包裹或滋养体,用抗阿米巴药物治疗有效。

3.肠易激综合征
轻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易被误诊为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粪便有粘液但无脓血,内镜、X线仅见肠激惹征象,无炎症性改变,可以鉴别。

4.结肠癌
发病年龄较溃疡性结肠炎者大,多在中年以后。

X线可见病变部位粘膜破坏、充盈缺损、肠壁僵硬、肠腔变窄,直肠指检可触及肿块;内镜检查和病理活检有助于诊断。

应警惕溃疡性结肠炎并癌变者。

5.缺血性结肠炎
一般发生在年龄较大者,发病急,病程短,一般不累及直肠。

(三)常见并发症
1.局部并发症
见于约l/4的病例中,包括急性结肠扩张与溃疡穿孔,结肠和肛周疾病,结肠大量出血,结肠假息肉形成、少数可癌变,结肠狭窄和肠梗阻。

2.全身并发症
不多见,包括皮肤、粘膜损害,眼损害,一过性游走性关节痛,肝病,血液学的表现,
二、治疗
(一)一般治疗
1.休息
在急性发作期或病情严重时均应卧床休息,其他一般病例也应适当休息,注意劳逸结合。

2.饮食
以柔软、易消化、富于营养、有足够热量为原则,宜少量多餐,补充多种维生素。

在急性发作期与暴发型病例,饮食应限于无渣半流质,避免冷饮、水果、多纤维的蔬菜及其他刺激性食
物,忌食牛乳和乳制品。

3.镇静
病人往往神经过敏、情绪紧张,因此宜向病人解释病情,以减少其顾虑。

必要时,可予以镇静安定药。

(二)西医治疗
1.治疗原则
尽早控制症状,维持缓解,预防复发,防治并发症。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方案应个体化,即根
据病情严重程度、病期、有无并发症等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治疗应进行至结肠镜检查或X线
检查所见病变消失为止。

2.具体措施及药物
(1)水杨酸制剂柳氮磺胺吡啶(简称SASP)适用于轻、中型患者和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
疗已缓解的重型患者。

发作期每日4~6g,分4次口服,一般3—4周见效。

缓解后每日2g,分次服。

维持1~2年。

对于远端直肠型可用栓剂塞入肛门,使药物在直肠内缓慢释放。

本药可引起
胃肠反应和其他副作用,如皮疹、发热、粒细胞减少、再障或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因此服药期间必须定期复查血象。

用SASP分解产物5一氨基水杨酸制成的缓释剂,可在碱性肠液中缓慢释放,而不致在小肠近段被大部分吸收,从而保证结肠内较高的药物浓度。

病变限于直肠、乙状结肠者,可用5一氨基水杨酸2g加入60mL注射用水中保留灌肠,每日1次。

(2)肾上腺皮质激素常用于重症或暴发型患者。

一般剂量为口服泼尼松每日20—
40mg,重症可达每日60mg,2~3周后症状开始缓解,逐渐减为每日10~15rag,每隔7一10日减5mg,
维持月余至数月减量至停药。

重症特别是暴发型患者常首先予大剂量皮质激素静滴,可用氢化可的松每日200~300mg,l周后改为口服泼尼松每日40—60mg,逐渐减至维持量。

合并肝病者宜选用泼尼松龙。

病变限于直肠、乙状结肠而排便次数不多者可用。

氢化可的松琥珀酸盐100rng或者地塞米松5mg加100mL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每晚1次,必要时每日2次,也可用5一氨基水杨酸加皮质激素配成灌肠液,或皮质激素与O.5%普鲁卡因100mL及生理盐水配成灌肠液。

使用激素治疗应注意其副作用。

(3)免疫抑制剂使用氨基水杨酸、肾上腺皮质激素无效者可改用或加用本药。

在持续使用皮质激素的基础上联用本药,可减少两者剂量,降低副作用。

硫唑嘌呤一般用量为每日50—75mg,需3个月才能发挥较好的作用。

副作用主要有胃肠反应、骨髓抑制等。

其他免疫调节剂如环孢素A、左旋咪唑、干扰素、转移因子、白介素、免疫球蛋白可试用。

(4)抗生素溃疡性结肠炎常合并感染,控制感染有利于病情缓解。

可在前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选用广谱抗生素,土霉素、灭滴灵、痢特灵及环丙氟哌酸等是较常用的抗菌药。

(5)微生态制剂可用于溃疡性结肠炎伴有肠道菌群失调的情况。

多用整肠生每次0.5克,每日2次,口服;或丽珠肠乐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

(四)手术治疗
多数病人经上述治疗可望病情获得缓解,少数需要外科处理,手术的指征为:肠穿孔或濒临穿孔;大量或反复出血;肠狭窄并发肠梗阻;癌变或多发性息肉;并发中毒性巨结肠;
影响儿童发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