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析 教科版

合集下载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一《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教案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一《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教案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一《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教案教案: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常见的算法和程序设计方法;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1.算法的基本概念与分类a.算法的定义和特点;b.算法的分类和评价标准;c.常见的排序算法,如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等。

2.程序设计基础a.程序设计语言和编译器的介绍;b.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关系;c.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基本语句和控制结构,如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等。

3.算法设计与问题解决a.算法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b.算法设计的常见问题,如查找问题、排序问题等;c.使用编程语言实现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4.程序设计的进阶技巧a.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与分类;b.常见的数据结构,如链表、栈、队列等;c.运用递归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

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对算法和程序设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2.实践:通过编写小型程序,让学生动手实践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3.探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算法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导入: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为例,引出算法的概念和重要性;2.讲解:算法的定义和特点,以及算法的分类和评价标准;3.实践:通过示例演示并让学生动手实践,学习常见的排序算法;a.冒泡排序的实现和原理;b.选择排序的实现和原理;c.插入排序的实现和原理;4.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布置相关习题作业。

第二课时:程序设计基础1.复习: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2.讲解:介绍程序设计语言和编译器的基本概念;3.实践:通过示例演示程序设计的基本语句和控制结构;a.顺序结构的实现和原理;b.条件结构的实现和原理;c.循环结构的实现和原理;4.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布置相关习题作业。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递归算法的实现教案教科版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递归算法的实现教案教科版

递归算法的实现【基本信息】【课标要求】(三)算法与问题解决例举1. 内容标准递归法与问题解决(1)了解使用递归法设计算法的基本过程。

(2)能够根据具体问题的要求,使用递归法设计算法、编写递归函数、编写程序、求解问题。

【教材分析】“算法的程序实现”是《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模块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递归算法的程序实现”,前面学习了用解析法解决问题、穷举法解决问题、在数组中查找数据、对数进行排序以及本节的前一小节知识点“什么是自定义函数”的学习,在学习自定义函数的基础上,学习递归算法的程序实现是自定义函数的具体应用,培养学生“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

『递归算法在算法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难点,在PASCAL和C语言等程序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往往是将其放在“函数与过程”这一章节中来讲解的。

递归算法的实现也是用函数或是过程的自我调用来实现的。

从这一点上来讲,作者对教材的分析与把握是准确的,思路是清晰的,目标是明确的。

』【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高中二年级学生,前面学习了程序设计的各种结构,在学习程序设计各种结构的应用过程中培养了用计算机编程解决现实中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学习循环语句的过程中,应用了大量的“递推”算法。

前一节课学习了如何自定义函数,在此基础上学习深入学习和体会自定义函数的应用。

以递推算法的逆向思维进行求解问题,在学习过程中体会递归算法的思想过程。

多维度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

『递归算法的本质是递推,而递推的实现正是通过循环语句来完成的。

作者准确把握了学生前面的学习情况,对递归算法的本质与特征也分析的很透彻,可以说作者对教学任务的分析是很成功的,接来就要看,在成功分析的基础上作者是如何通过设计教学来解决教学难点的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什么是递归算法,学生会用递归算法的思想分析问题能够应用自定义函数方法实现递归算法的编程过程与方法:学生参与讨论,通过思考、动手操作,体验递归算法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结合数学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数学建模的意识,培养学生多维度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赋值语句教案教科版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赋值语句教案教科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赋值语句的概念和作用;(2)学会使用赋值语句对变量进行赋值;(3)掌握赋值语句在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体会赋值语句在程序设计中的重要性;(2)学会使用赋值语句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兴趣;(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解决问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赋值语句的概念和作用;(2)赋值语句的使用方法;(3)赋值语句在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赋值语句的嵌套使用;(2)赋值语句在不同编程语言中的差异。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赋值语句的相关知识;(2)准备实例素材和编程环境;(3)设计教学活动和互动环节。

2. 学生准备:(1)预习赋值语句的相关内容;(2)了解编程基础;(3)准备好编程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以生活实例引入赋值语句的概念;(2)引导学生思考赋值语句在程序设计中的作用。

2. 知识讲解:(1)讲解赋值语句的概念和作用;(2)介绍赋值语句的使用方法;(3)阐述赋值语句在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应用。

3. 实例演示:(1)展示赋值语句的实例;(2)分析实例中赋值语句的作用;(3)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编写类似实例。

4. 课堂练习:(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赋值语句的知识;(2)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3)挑选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和讲解。

(2)提示赋值语句在实际编程中的注意事项;(3)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五、课后作业:2. 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编程能力;3. 探索赋值语句在不同编程语言中的差异,拓宽知识面。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1)能否理解赋值语句的概念和作用;(2)能否熟练使用赋值语句对变量进行赋值;(3)能否将赋值语句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选择结构教案教科版2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选择结构教案教科版2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选择结构的概念及其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2)掌握if-else条件语句的语法及用法;(3)能够运用选择结构解决问题,提高程序设计的灵活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选择结构的作用;(2)利用编程实践,让学生掌握if-else条件语句的编写方法;(3)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精神;(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交流分享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选择结构的概念及作用2. if-else条件语句的语法及用法3. 选择结构的嵌套4.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例5. 选择结构的编程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选择结构的概念及其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2)if-else条件语句的语法及用法;(3)选择结构的嵌套。

2. 教学难点:(1)选择结构的嵌套;(2)利用选择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条件语句;(2)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出选择结构的概念。

2. 讲解:(1)讲解选择结构的概念及其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2)讲解if-else条件语句的语法及用法;(3)讲解选择结构的嵌套及应用。

3. 示例:(1)展示选择结构的示例程序,分析其运行过程;(2)让学生尝试修改示例程序,体验选择结构的作用。

4. 练习:(1)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编写程序解决问题;(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经验。

5. 拓展:(1)展示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选择结构解决;(2)让学生尝试设计更具挑战性的程序,提高编程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复习选择结构的概念及其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2. 熟练掌握if-else条件语句的语法及用法;3. 练习编写具有选择结构的程序,解决实际问题;4.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教案-1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教案-1

算法描述之流程图学科整合策略:本节采用的案例与数学学科整合,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支架策略:借助FLASH动画降低了使用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操作难度;学习平台提供了明确清晰的学习活动指引,同时提供了“Raptor”工具基本操作的微课,让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深度学习路线策略:根据学生的背景知识,通过提问来激活学生先期知识,采用多种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获取新知识,通过体验、尝试、挑战,将获取到的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联结在一起,形成知识树。

七、资源和环境1、资源资源类型资源内容简要描述资源来源学习平台在ITTOOLS平台上创建课程微课Raptor的基本操作教师制作动画通过拖放完成相关算法的流程图描述教师制作软件工具Raptor 互联网上下载2、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课室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情景问题:某商家为了能在双十一提高销量,思考激趣,明确主题设置了以下优惠方案:提前付预付定金10元,抵30元,双11当天付清尾款;双11当天付款满200减20(系统自动满减)。

你打算在该商家购买一原价格为220元的商品,请问你最终花了多少钱购买了这个商品?自然语言描述算法的优点:采用人们日常所用的语言,人们比较容易接受。

不足:文字过长,走向不清晰,容易出现理解上的歧义性。

明确主题:算法描述之流程图新课讲授一、流程图的描述1.流程图及其图形说明2.流程图的优点优点:流程图描述清晰简洁,走向分明听课突出重点体验活动一:描述用流程图描述数学问题的算法问题:给出3个任意的正实数,判断以这3个正实数为三条边边长的三角形是否存在,并说出判定结果。

(在学习平台上借助动画完成)经历用流程图描述简单算法的过程,感受流程图描述的优点突出重点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二、流程图的阅读以求解数学问题:1+2+3+4+5=?的算法流程图学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讲授为例,结合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进行讲解尝试活动二:阅读阅读数学问题:6!的算法流程图(借助学习平台的在线调查功能来完成)完成活动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体验活动三:验证借助Raptor工具验证活动二的结果完成活动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供微课、文字指引及半成品流程图小结梳理知识建构知识树*挑战活动四:挑战2013年全国高考数学题加强算法的学习,有助于培养计算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也是学习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关键。

高中信息技术 算法与程序设计-赋值语句教案 教科版

高中信息技术 算法与程序设计-赋值语句教案 教科版

案例二:赋值语句【基本信息】【课标内容】(一)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1)结合实例,经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程求解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二)程序设计语言初步(1)会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顺序结构。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赋值语句,掌握赋值号的含义及功能。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赋值语句进行简单代码的编写,体验代码编写的过程。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逻辑思维能力。

『赋值语句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语句,因此教师并没有将教学目标单纯的定位于掌握赋值语句的含义和功能,而是更多引导学生体验编程的过程。

』【教学方法】目标驱动,游戏教学法【重点难点】重点:控制键工作原理及代码编写难点:按钮的代码编写『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描述不清晰,如“代码编写”包含的范围过广。

』【教学过程】通过小游戏回顾类似于vb这种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处理问题的一般步骤:界面设计——属性修改——代码编写——(为了图片能够拼接的准确,我们就以一个网格的单位距离120移动)表格分析,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变化规律。

提出:image1.left=image1.left+120Let <变量名>=<表达式〉这里的let(教师巡视指导)【案例分析】案例设计者赋值语句的授课分为两个课时,本案例是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内容是赋值语句的应用。

1.醉翁之意不在酒看到本案例的第一印象是“过于烦琐”。

赋值语句并不复杂,以高中生的现有能力完全可以接受教师讲解的赋值语句的含义和功能,为什么教师通过如此复杂的过程加以引导?然而仔细阅读后发现教师的设计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教师不是为了讲赋值语句而讲赋值语句。

教师的授课对象是毫无语言基础的学生,他们不知道在哪里写代码,如何写代码,所以教师以赋值语句为切入口,通过类似初学者的思维过程带领他们一步步的感受程序设计流程。

这才是教师要实现的重要目标。

2.设计新颖教师以学生喜爱的游戏入手,让学生的学习一直伴随着愉悦。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多重选择语句教案教科版2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多重选择语句教案教科版2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多重选择语句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多重选择语句的概念和作用;(2)学会使用多重选择语句编写程序;(3)掌握多重选择语句的嵌套使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多重选择语句的实现方式;(2)利用编程工具,让学生动手实践编写含有多重选择语句的程序;(3)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学会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多重选择语句的概念和作用;(2)多重选择语句的语法结构;(3)多重选择语句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多重选择语句的嵌套使用;(2)如何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多重选择语句。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掌握多重选择语句的相关知识;(2)准备实例和练习题;(3)准备编程工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多重选择语句的相关知识;(2)熟悉编程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多重选择语句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讲解多重选择语句的概念和作用;(2)讲解多重选择语句的语法结构;(3)讲解多重选择语句的嵌套使用。

3. 实例分析:(1)展示实例,让学生理解多重选择语句的实现方式;(2)引导学生分析实例中的多重选择语句;(3)让学生动手实践,编写含有多重选择语句的程序。

4. 练习与讨论:(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解题思路;(3)引导学生交流,学会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3)鼓励学生探索多重选择语句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多重选择语句的掌握程度。

2024版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

2024版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

计教案•课程介绍与目标•算法基础•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应用目录•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与方法•程序调试与优化技巧•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01课程介绍与目标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已渗透到各个领域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信息技术课程背景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程序设计是实现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后续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算法与程序设计重要性掌握基本算法和程序设计语言能够独立分析问题、设计算法和编写程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01020304教学目标与要求010204课程安排与时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每周安排一定课时的课堂教学和上机实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进度进行适当调整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0302算法基础算法概念及特性算法定义算法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代表着用系统的方法描述解决问题的策略机制。

算法特性输入、输出、有限性、确定性、可行性。

0102枚举算法通过一一列举问题的所有可能解,并判断其是否满足问题的约束条件来求解问题的方法。

递推算法通过已知条件,利用特定关系得出中间推论,直至得到问题解的算法。

递归算法直接或间接调用自身函数或过程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分治算法将一个难以直接解决的大问题,分割成一些规模较小的相同问题,以便各个击破,分而治之。

回溯算法通过探索所有可能的候选解来找出所有的解的算法,如果候选解被确认不是一个解的话,回溯算法会通过在上一步进行一些变化来丢弃该解,即“回溯”并尝试其他可能的解。

030405常见算法类型算法设计与分析算法设计明确问题需求、建立数学模型、设计算法策略、编写程序实现。

算法分析时间复杂度分析、空间复杂度分析、稳定性分析、正确性验证。

实例演示:简单问题求解问题描述给定一个整数数组,判断其是否存在重复元素。

算法设计采用哈希表存储数组元素,遍历数组,若元素已存在于哈希表中,则说明存在重复元素。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选择结构教案教科版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选择结构教案教科版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选择结构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选择结构的概念及其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

2. 学会使用条件语句(if-else)编写含有选择结构的程序。

3. 能够分析实际问题,设计相应的选择结构程序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选择结构的概念及作用。

2. 条件语句(if-else)的语法及使用。

3. 含有选择结构的程序设计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选择结构的概念、条件语句的语法及使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设计含有选择结构的程序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讲解选择结构的概念及应用。

2. 使用编程软件(如Scratch、Python等)进行实践操作,巩固选择结构的使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提高编程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如判断年龄是否符合购票条件)引出选择结构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选择结构的概念、条件语句的语法及使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含有选择结构的程序案例,让学生理解选择结构的作用。

4. 实践操作:让学生使用编程软件编写含有选择结构的程序,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设计含有选择结构的程序解决问题,并展示成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编程实践: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编写含有选择结构的程序的正确性和创造性。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后作业1. 请用条件语句编写一个程序,判断一个数的正负并输出相应的信息。

2. 编写一个程序,根据用户输入的年份,判断是否为闰年。

3. 设计一个程序,根据用户输入的分数,判断其是否及格并输出相应的评价。

八、教学资源1. 编程软件:Scratch、Python等。

2. 教学案例:提供一些含有选择结构的程序案例,供学生分析和参考。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选择结构教案教科版2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选择结构教案教科版2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选择结构的概念及其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选择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选择结构的语法和逻辑。

二、教学内容1. 选择结构的概念及其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

2. if-else语句的语法和用法。

3. 条件表达式的编写和判断。

4. 选择结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选择结构的概念、if-else语句的语法和用法、条件表达式的编写和判断。

2. 教学难点:选择结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选择结构的概念和应用。

2. 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动手编写程序,提高运用选择结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让学生初步了解选择结构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选择结构的概念、if-else语句的语法和用法、条件表达式的编写和判断。

3. 案例分析:分析选择结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理解选择结构的作用。

4. 实践环节:学生动手编写程序,运用选择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

6.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独立完成一个选择结构的应用案例。

7. 反馈与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促进学生的改进。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式,全面检查学生对选择结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评估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实践,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1. 教科书:《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2. 教学课件:涵盖选择结构的概念、if-else语句的语法和用法、条件表达式的编写和判断等内容。

3. 案例素材:用于讲解选择结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 算法与程序设计思想教案 教科版

高中信息技术 算法与程序设计思想教案 教科版

算法与程序设计思想【基本信息】作者 课时1课时单位【课标要求】(一)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1)结合实例,经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程求解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认识算法和程序设计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2)经历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或伪代码等方法描述算法的过程。

(4)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编辑程序、编译程序、连接程序以及程序开发环境等基本知识。

【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已有了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等知识的储备。

因此,对于如何将解决问题的思路画成流程图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可能还不很熟练,尤其对刚学过的循环结构,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引导。

『此处说“已有了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等知识的储备”,应该是指在必修部分对“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已有所体验与了解,或是指已学习过数学中相关模块的知识,这是本案例教学得以实施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建立求一批数据中最大值的算法设计思想,并将算法的设计思想用流程图表示出来。

2.过程与方法:利用现实生活中比较身高的活动,以及对武术比赛中“打擂台”流程的逐步梳理,让学生学会从此类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求最大值的思想方法,即算法思想。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在面对问题时能梳理出解决问题的清晰思路,进而设计出解决某个特定问题的有限步骤,从而理解计算机是如何解决、处理某种问题的。

『在过程上,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总结“求最大值”的算法思想。

过程的实现关键在于实例引用是否贴切,是否有利于学生向抽象结论的构建。

本案例的实例选择是符合这一要求的。

在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能力,再次体验与理解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为后面更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积累信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积极与同伴合作交流,进行探索活动。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并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描述与设计》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描述与设计》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1.2 算法描述与设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选修模块一《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是一些概念和理论,而算法的概念和理论都太抽象,讲起来非常的枯燥乏味,那么就要把这些抽象的东西变得通俗易懂,使学生能轻松而又愉快的接受并理解。

二、学生分析:虽然学生在数学中已学过程序设计模块,对算法有一定的初步基础,但是数学中解决问题得角度和信息技术不同,学生对所学知识也有一定的遗忘,所以,这节课还是以尽量的零基础为主教学。

三、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1)理解算法的概念;(2)能初步利用算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 情感领域: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能力发展:培养学生自我探索信息,高效获取信息、分析评价信息、处理运用信息、表达呈现信息的能力,通过作品的制作、反思和评价,进一步提高其信息素养。

引导学生对编程的兴趣,理解算法的概念和如何科学合理的选择和设计算法,激发学生的编程兴趣,为程序设计打好基础。

四、教学重点:1、算法及其特征2、算法的描述方法3、算法的流程图表示4、初识算法五、教学难点:简单算法流程图的绘制六、教学手段:与学生进行互动探讨式教学,小组PK 比赛的形式吸引学生,以趣味智力题激发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兴趣,以故事事例和具体的程序运行对比,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思考,从而总结出算法的概念、特征、及算法描述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究学习能力。

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给学生播放电影《唐人街探案2》片段,片中有主人公利用曼哈顿计量法建立数学模型寻找凶手位置,告诉学生,这就是算法能做的事情。

炫酷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算法的兴趣。

二、温故知新,小组PK通过温习上机课所学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流程,进一步学生对算法的认识,更加凸显算法的重要性。

并通过以上四个模块学习算法描述及设计。

首先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以小组PK 的形式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并有神秘奖品,调动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应用程序设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扩展控件的主要属性和方法。

2、掌握通用对话框控件的主要属性和方法。

3、掌握菜单编辑器的使用。

●过程与方法:1、掌握利用扩展控件来设计多媒体程序的方法。

2、掌握利用面向对象编程的原理来设计和制作应用程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产生学习多媒体程序设计的相关技术的愿望。

【教学重点】1、利用VB的多媒体控件设计VCD多媒体播放器。

2、通用对话框控件的常用属性和方法。

3、菜单编辑器。

【教学难点】1、通用对话框控件的属性和方法、菜单编辑器的使用。

2、利用面向对象编程的原理来设计和制作应用程序。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和边讲边练相结合。

【教学环境】多媒体电脑网络教室。

【教材分析】本节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之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中的第六章第一节多媒体应用程序设计。

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用VB设计制作一个VCD多媒体播放器。

过程是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式,引入一个多媒体播放器程序的设计需求,提出了任务的具体要求,让学生通过观摩答复下列问题,进行任务分析,划分程序的功能模块,学习两种新的控件知识,进而进行设计制作,经过创建图形用户界面、设置控件属性、编写程序代码、运行和调试程序的过程,最后完成程序设计。

通过本节的学习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设计实用程序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掌握程序设计的模块划分方法,以及利用可视化编程工具提供的控件对象进行编程,进一步熟悉对象、属性和方法的运用。

而且由于多媒体技术具有将多种媒体信息集成在一起的特点,以及它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具有一定的娱乐性,相信本节内容在学生学习时一定会很受欢送。

【学生分析】学生是高二级的同学,是广东省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第一届学生,因此,他们基本掌握在新课标理念下的学习方法,和已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

高二年级是学习信息技术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经过大约一个学期的学习,他们已基本熟悉可视化编程工具――VB的使用,以及对面向对象的编程也有一定的理解。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篇一:《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教案第一课初识算法与程序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算法的概念,培养学生自我探索信息,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2)能初步利用算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体验获得对此算法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自我获取信息、分析评价信息、、表达呈现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其信息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算法概念的理解难点:如何科学合理的选择和设计算法。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以趣味性问题设置情境,激发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兴趣,与学生进行互动探讨,通过Flash演示材料,比较直观地把抽象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的思考逐步深入,从而总结出算法的概念,学会如何设计和选择算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课时)(一)我们来共同寻找下面一些生活中比较现实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问题一】天下真的有“不要钱的午餐”吗?某一餐馆门口海报上(转自: 教师联盟网: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写着“不要钱的午餐”,规则如下:在三个月内,来宾必须凑够五个人,五人每次来就餐必须按照不同的顺序坐,直到把所有可能的顺序都坐一遍,以后来吃饭就可永远免费”。

于是有人想,这太容易了,每人每次坐不同的位置,吃五次不就行了?于是他就叫上自己的朋友参加这项活动,可是,吃了十次之后,还没有吃上免费午餐,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们感觉非常有意思,很快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热烈的讨论并得出了破解问题的步骤:①第一个座位5个人都有坐的机会②第二个座位只有4个人中的任一个有坐的机会(一个人不能同时坐两个座位)③第三个座位只有3个人中的任一个有坐的机会④第四个座位只有2个人中的任一个有坐的机会⑤第五个座位只有1个人有坐的机会⑥计算:5×4×3×2×1=120⑦得出结论:需要吃120次才有可能吃上免费午餐。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多重选择语句教案教科版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多重选择语句教案教科版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多重选择语句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多重选择语句的概念和作用。

学会使用多重选择语句编写程序。

掌握if-else 语句的基本用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多重选择语句的运用。

利用编程练习,培养学生编写含有多重选择结构的程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兴趣。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多重选择语句的概念和作用。

if-else 语句的基本用法。

2. 教学难点:多重选择语句的嵌套使用。

避免代码重复和提高程序效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多重选择语句的概念,如判断天气情况。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程序来实现这种判断。

2. 新课讲解:讲解多重选择语句的语法和结构。

通过示例代码,演示如何使用多重选择语句。

3.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编写含有多重选择结构的程序。

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解答疑问。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学生对多重选择语句的掌握程度。

3. 程序设计能力:评估学生在编写含有多重选择结构的程序时的表现,关注代码质量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课后作业编写一个程序,根据用户输入的年龄,判断并输出相应的称呼(如:小朋友、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

编写一个程序,根据用户输入的成绩,判断并输出相应的评价(如:优秀、良好、一般、较差)。

六、教学拓展1. 延伸知识点:介绍其他选择语句,如switch 语句。

引导学生了解条件语句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2.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讲解switch 语句的用法。

比较if-else 语句和switch 语句的异同,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语句解决问题。

七、课堂练习1. 练习题:让学生编写一个程序,使用switch 语句根据用户输入的月份,输出相应的季节。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析教科版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析教科版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析教科版第一章如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算法、程序、语言等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2)了解顺序、选择、循环三种基本结构及其重要作用。

(3)掌握计算机程序的基本概念,能解释计算机程序执行的基本过程。

(4)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编辑程序、编译程序、连接程序以及程序开发环境等基本知识。

(5)了解面向对象与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

2.过程与方法(1)结合实例,经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程求解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认识算法和程序设计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2)经历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或伪代码等方法描述算法的过程。

(3)通过观看演示、模仿、探究、实践等活动,在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分析其特点,了解人与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兴趣。

(2)感受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优势。

(3)逐步养成运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重点难点本章的重点有五个:1.对程序的认识;2.对VB开发环境的认识;3.算法描述——流程图的使用;4.面向对象基础知识的认识和VB中的运用;5.软件工程基本概念的认识和对问题的思考方法。

五个知识点中1、5点是着力培养认识问题的能力,2、3点是培养学生的技能,4点既是认识问题的能力又有技能的因素,在教学时不同的教学目的要不同的对待。

因为是刚刚接触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应以体验为主,但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也要设计自主学习的内容,这些设计在“知识点解析”中都有明确的表述。

这里,还要强调“算法”、“面向对象”、“软件工程”都是规模宏大的概念,概念本身当前还没有统一,教学时不要纠缠在概念中不能自拔,应该紧紧围绕我们多次强调的“解决问题”进行教学,“学以致用”,不妨先“知其然”,然后再“知其所以然”,我国古代优秀的教学理念可以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迪。

五个问题中,难点是“面向对象”问题。

高中信息技术 算法与程序设计分支结构教案 教科版

高中信息技术 算法与程序设计分支结构教案 教科版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分支结构教案教科版【基本信息】【课标要求】1.内容标准(1)理解并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包括语句、数据类型、变量、常量、表达式、函数。

会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选择控制结构。

(2)理解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初步掌握其基本方法。

(3)初步掌握调试、运行程序的方法。

(4)在使用某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熟悉对象、属性、事件、事件驱动等概念并学会运用。

2.活动建议(1)选择实例,根据解决问题的要求分析设计算法,恰当地使用选择控制结构编写源程序,调试并运行该程序,在过程中体验程序设计语言的逻辑特点。

【学情及教材分析】《分支结构》是江苏省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六章第五节的内容,它是建立在学生已学习的顺序结构的基础之上,为后续学习循环结构作了铺垫。

VB中IF语句的分支结构对学生来说,并不难理解,特别是学生在英语中已学过IF引导的条件语句,它和VB有诸多相似之处,所以我以英语中的IF条件语句作引子,导入本节课的内容,本节课的重心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明确程序设计的思想是什么,如何培养学生利用IF语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处,作者对“学情及教材”进行分析之后,加入了“教学策略”的描述,特别是提出了结合英语中的“IF引导的条件语句”这样一个知识点来引入教学的方法,让人眼前一亮,会给人“我怎么没有想到呢?”的感觉。

这体现了作者对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握较准,善于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新知建立联系,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的能力,同时也指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IF语句的格式和功能(2)会画IF语句的流程图(3)学会用IF语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实践、分析、归纳,掌握IF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半成品加工策略,完善程序,发展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及严谨的学习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的“运用半成品加工策略,完善程序”应属于“过程与方法”的范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实例,经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程求解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认识算法和程序设计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2)经历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或伪代码等方法描述算法的过程。 (3)通过观看演示、模仿、探究、实践等活动,在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分析其特点,了解人与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异同。
第二节 排序与查找
一、教学目标
本节对应课程内容标准:“(1)通过实例,掌握使用数据查找算法设计程序解决问题的
方法。例 使用顺序查找算法和二分查找算法查找校运动会上某个班级或者某个运动员的比
赛成绩。(2)通过实例,掌握使用排序算法设计程序解决问题的方法。例 设计一个程序,
按照选择交换法,把学校运动会比赛成绩(无序)按降序排序后存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兴趣。 (2)感受计算机解决问题的 优势。 (3)逐步养成运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有五个:1.对程序的认识;2.对 VB 开发环境的认识;3.算法描述——流程 图的使用;4.面向对象基础知识的认识和 VB 中的运用;5.软件工程基本概念的认识和对问 题的思考方法。
解析与穷举的比较
冒泡排序法、选择排序法、插入排序法的原理及程 2 序实现,几种排序法的比较
顺序查找、二分查找的基思想、优缺点、适用范 2
围,顺序查找与穷举的关系
3.3 差分与递 3.3.1 递归法定义 递归思想与递归的数学意义,递归程序的执行方式 1

3.3.2 递归法的应用 递归的多种解决途径、递归程序的实现方法
五个知识点中 1、5 点是着力培养认识问题的能力,2、3 点是培养学生的技能,4 点既 是认识问题的能力又有技能的因素,在教学时不同的教学目的要不同的对待。因为是刚刚接 触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应以体验为主,但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也要设计自主 学习的内容,这些设计在“知识点解析”中都有明确的表述。这里,还要强调“算法”、“面 向对象”、“软件工程”都是规模宏大的概念,概念本身当前还没有统一,教学时不要纠缠在 概念中不能自拔,应该紧紧围绕我们多次强调的“解决问题”进行教学,“学以致用”,不妨 先“知其然”,然后再“知其所以然”,我国古代优秀的教学理念可以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迪。
维度
行为目标
·理解选择排序和冒泡排序的思想,尝试通过程序设计实现排序。
·了解插入排序的算法,通过探究设计程序实现排序。
知识与技能
·理解顺序查找思想,写出顺序查找算法步骤,使用顺序查找算 法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二分查找算法思想,写出二分查找算法步骤,并能模拟查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找过程。 ·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的排序方法的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出排序和
第一章 如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算法、程序、语言等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2)了解顺序、选择、循环三种基本结构及其重要作用。 (3)掌握计算机程序的基本概念,能解释计算机程序执行的基本过程。 (4)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编辑程序、编译程序、连接程序以及程序开发环境等基本知识。 (5)了解面向对象与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
五个问题中,难点是“面向对象”问题。因为 VB 环境的局限性,教师教授的面向对象 知识是片面的,断章取义的,但是这也不妨碍对对象的使用,我们可以遵循两句话来把握这 部分的教学:1.我们只关心“对象”的表现,只要使学生明白对象有属性、方法和事件即可; 2.面向对象不仅是我们编写程序过程中的一种语法现象,而且是当前人们看待问题的流行方 法。还是那句话,紧紧围绕“解决问题”的线索就不难处理好这一难点。
第三章 算法与问题解决
知识点表格
主 知识单元

知识点
3.1.1 解析法 3.1 解析与穷
举 3.
3.1.2 穷举法
算法
与问 题解 决
3.2 排序与查 找
3.2.1 排序法 3.2.2 查找法
课 内容描述

定义、过程、与公式的关系、牛顿迭代法、VB 简单 1 图形的绘制
定义、适用范围、使用方法、与数组的关系、与分 支结构的关系、与循环结构的关系、算法的优化、 1
4
决问题服务的。在高中阶段只有分清语法与解决问题的主次关系,才 能够摆脱对语法学习的枯燥的印象,从而建立对程序设计的浓厚兴趣。 (2)树立“学以致用”的思想,通过学习数组和循环的有关知识,能 够自觉地解决其他所学学科的问题和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二、重点难点
学习本节内容时,学生应该已经具有程序设计入门的相关知识,可以使用控件来设计自 己的程序;语法方面,会使用分支语句。
二、重点难点
学生在学此部分知识之前应该具有理解流程图的能力,能看懂程序运行过程,掌握基本 的程序编写的步骤。重点与难点是:
(1)If 语句的使用 在使用 If 语句时,学生经常会在格式方面出错,而导致简单的程序调试不出来;IF 语 句是编程中最常使用的分支结构,是本章的一个重点。 (2)多分支语句 多分支语句是本章的一个难点,嵌套 If 语句对学生来讲比较困难,嵌套层次不要太多, 如果有多种可能情况,可以使用更易理解和读懂的 Select Case 语句。
第三节 数组与循环结构
一、教学目标
维度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行为目标
(1)能够使用所学数组与循环的知识独立完成本节“教学评价”中给 出的“***”之内(包括“***”)的题目(“*”级在教学评价中有相关 的解释) (2)能够使用所学数组与循环的知识解决正在学习的其他学科的问 题,例如,高中数学中“排列组合”和“数列”问题的求解中就会有 大量的可以用数组与循环解决的问题,学生应该“触类旁通”,“学以 致用”。 (3)能够使用所学数组与循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本节“算 房贷”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1)能够正确地选择循环的方式,使循环更方便题目的解决。 (2)能够正确地使用循环控制变量,正确地定义它们的初值,并能够 分析循环过程中,包括循环结束后循环控制变量值的变化。 (3)能够自觉的使用数组简化解题过程,尤其是能够自觉地结合数组 与循环的使用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题目。 (1)树立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程序设计思想,明白语法只是为解
3
一、教学目标
第二节 逻辑与分支结构
维度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行为目标 1.掌握 If 语句的使用格式和工作流程 2.掌握多分支选择语句 Select Case 格式和功能 3.学会用分支语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分析、实践、归纳,理解选择语句的功能 2.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选择语句的特点并能运用 3.理解流程图解决问题过程的步骤与方法 通过分支语句结构使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结构
2.2.2 多分支
Boolean 表达式及使用条件、分支结构、If 语句 2
的应用、Shape 控件
If 嵌套、Select、Case、Exit Sub、Comb 控件、 2
与控件操作相关的函数 LoadPicture
初步
2.3.1 循环与数组
认识什么是数组、什么是循环,掌握 For 循环的 2
1
第二章 程序设计初步
知识点表格
主题 知识单元
知识点
2.1 程序设计语 言的基本构件
2.1.1 数据的表示 2.1.2 运算符与表达式 2.1.3 顺序结构
内容描述
变量、常量、数据类型 算术运算、字符串运算 过程、函数、语句,输入、输出的实现
课时
2
2. 程序 设计 语言
2.2.1 If 语句 2.2 逻辑与分支
循环结构较复杂,这里我们假定学生已经学过程序分析的相关内容,可以独自绘制程序 流程图。
高中数学中有对算法的讲解,而在循环结构中,很多内容是语法与算法的结合。例如, 从 1 累加到 100 需要用循环实现,但是它体现了穷举法的思想、嵌套的循环结构是实现排序 算法的有效途径等,因此,我们假定学生在数学等课程中已经学习了算法的相关思想。
1
5
第一节 穷举与解析
一、教学目标
本节教学目标可以用对应课程内容标准来描述:“A 解析法与问题解决(1)了解解析法 的基本概念及用解析法设计算法的基本过程。(2)能够用解析法分析简单问题,设计算法, 编写程序求解问题。例 1 使用一根长度为 L 厘米的铁丝,制作一个面积为 S 的矩形框,要 求计算出满足这种条件的矩形的高 h 和宽 w。(本例问题可以归结成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例 2 计算从 y1 年 m1 月 d1 日起,到 y2 年 m2 月 d2 日之间的天数。“
二、重点难点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 VB 的工作环境,并已初步掌握了 VB 程序的界面设 计及算法的表示方法,接下来就要求他们给相关的控制加上过程代码,程序就可以运行了。 但是重点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1.数据类型及其应用
2
数据类型是程序设计的基础,要求在各实例中认识不同类型数据的特点及适用场合。 2.算术运算和字符串运算 运算是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算术运算中要求掌握 8 种基本的运算及优先级的关系。 在 VB 程序里字符型数据也有字符串运算,要求掌握常用的字符串运算,并能使用转换 函数灵活转换数据类型。 3.顺序结构的程序设计 顺序结构的程序是本节重点之一,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赋值语句和算术运算及常用函 数设计出有趣实用的程序,同时掌握一些经典的算法。
第三节 差分与递归
一、教学目标
本节对应课程内容标准:“(1)了解使用递归法设计算法的基本过程。(2)能够根
二、重点难点
学生在学习算法之前应该具备以下能力: 1.熟悉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步骤; 2.熟练掌握程序的三种结构; 3.具备对计算机程序进行调试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善于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等各学科的知识和思考方法,寻找问题中各 要素之间的关系,导出解决问题的解析式或列出相关的方程,然后设计程序求解。 不论是使用重复结构还是寻找的运算顺序,对于经验不足的初学者是有困难的,特别是 计算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计算误差的积累影响运行结果的情况,需要有较多的编程经验才能加 以解决。 不论是使用重复结构还是寻找的运算顺序,对于经验不足的初学者是有困难的,特别是 计算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计算误差的积累影响运行结果的情况,需要有较多的编程经验才能加 以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