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学派

合集下载

布拉格学派 介绍

布拉格学派 介绍

布拉格学派是语言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创建人是布拉格查理大学教授V.马泰休斯。

一般认为布拉格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泰休斯(Vilem Mathesius)、特鲁别茨科伊(Trubetzkoy)和雅柯布(Roman Jacobson)布拉格学派的基本观点是在J.N.博杜恩·德·库尔德内和F. de索绪尔的影响下形成的。

他们同哥本哈根学派、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看法有同有异。

相同之处是反对德国新语法学派的历史主义及分割主义,认为语言是一个系统,应对其结构进行共时的研究,不同之处是布拉格学派把语言的结构与功能结合起来研究。

他们认为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作交际工具,语言是一个由多种表达手段构成的、为特定目的服务的功能系统。

因此要用功能的观点去研究语言。

布拉格学派认为句子能从语法角度分析也能从功能角度分析用主位和述位来分析句子。

主位指已知信息或在给定语境是明确的话语起点前信息,述位指说话者陈述的有关或涉及话语起点内容。

布拉格学派的理论有:音位理论、句法功能、语言功能、系统和共时研究。

音位理论在语言学领域,布拉格学派的突出贡献在于音位学。

而这一学派有关音位学的理论在其代表人物之一特鲁别茨柯依的《音位学原理》这一著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阐述。

该书的主要内容如下:1、确定了音位学的研究范围特鲁别茨柯依把统一的语音学划分为两门科学即语音学和音位学:语音学即是关于言语的声音的学科;音位学,即关于语言的声音的科学。

语音学只应该研究语音物理性质和心理性质,音位学则只应该研究功能方面,把音位学看成是对语音功能的研究,这样也就把语音学和音位学区分开来,确定了音位学的研究范围。

2、明确了音位的定义特鲁别茨柯依从语音对立和特征出发,认为音位是某种语言中最小的具有辨义对立特征的语音单位。

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音位的三个特征:A具有区别性;B是最小的语音单位;C只能通过区别性特征来确定。

3、提出了划分音位的原则一,如果两个音不能相互替换或者相互替换之后就会改变词的意义或者把词歪曲到不能辨认的程度,那么它们就是不同音位的体现。

布拉格学派_百度百科

布拉格学派_百度百科
3月德军占领捷克后,学会成员流散,活动中断,至1948年方恢复,其组织存在至1952年。后来,特伦卡、瓦赫克等人以及一些年轻的捷克学者继承布拉格学派的传统,在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以现代语文学部功能语言学小组的形式从事研究工作。
代表人物
布拉格学派的鼎盛时期是20年代末和30年代。当时学会同各国语言学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进行过许多学术交流活动。有些语言学家虽非学会成员,但因观点不同程度地接近布拉格学派,也对功能语言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如奥地利的K.比勒、法国的A.马丁内和E.班维尼斯特、波兰的J.库里沃维奇、挪威的A.萨默费特、荷兰的A.W.德·格罗特等。
/p/的区别特征是双唇爆破(同/t/、/k/对立)、声带不振动(同/b/对立)、软腭封住鼻腔通路(同/m/对立),但送气特征不是区别性的,因为没有同/p/对立的不送气音。从音系的角度看,音位就是区别特征的总和。20世纪50年代初,已经移居美国的雅柯布逊又同别的学者合作,通过声学实验,进一步发展了这一套理论。
特鲁别茨科伊在书中还提出了“中和”的概念,即辨义性对立在一定的语音位置上可能不再对立,从而丧失其辨义功能。例如在德语和俄语中,词末只能出现清音/p/、/t/、/k/等,不能出现浊音/b/、/d/、/g/等,因而清音浊音不再对立,换言之,二者在词末位置上彼此泻土恕S秩缬⒂镏?p/、/t/、/k/与/b/、/d/、/g/的对立,在/s/后也彼此中和了,因为没有spark—*sbark,still—*sdill,skate—*sgate的对立(/s/后的/p/、/t/、/k/是不送气的清音)。
标记
实际切分
主要贡献
布拉格学派的缺陷形成与发展
代表人物
基本观点
与哥本哈根学派的分歧
与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区别

布拉格学派名词解释

布拉格学派名词解释

布拉格学派名词解释布拉格学派是20世纪初在捷克布拉格兴起的一股哲学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有弗朗茨·布伯、爱德华·胡塞尔、路德维克·维特根斯坦等。

该学派的主要思想是对现象学和语言哲学进行深入研究,对认识论和逻辑学进行批判性反思。

布拉格学派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现象学。

他们认为,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而是要深入研究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结构。

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和剖析,可以揭示事物的真实本质和内在联系。

这种思想对后来的哲学思潮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对于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语言哲学。

布拉格学派认为,语言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但同时也是人们对于世界认识的限制因素。

他们对语言的构造和运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强调语言的含义是通过使用和上下文相关的。

他们主张要通过对语言的剖析和分析,揭示语言的内在结构和含义,以达到对世界的更准确的认知。

布拉格学派还对认识论和逻辑学提出了批判性的反思。

他们认为,传统的认识论和逻辑学方法过于简化和片面,不能很好地解释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他们主张要将哲学研究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以更全面和综合的方式来认识和解释现实世界。

布拉格学派的思想对于现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研究方法和思想观念在哲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虽然他们的学派并没有形成一种统一的理论体系,但他们的思想对于后来的哲学思潮产生了重要的启发作用。

总之,布拉格学派是20世纪初在捷克兴起的一股哲学思潮,他们对现象学和语言哲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认识论和逻辑学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

他们的思想对于现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哲学思潮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布拉格学派

布拉格学派

布拉格学派狭义的布拉格学派是指本世纪20年代后半期以来,参加布拉格语言学会,以及在学术观点,学术活动上跟这个学会有密切联系的一批语言学家和文艺理论家。

广义的布拉格学派则包括参加捷克斯洛伐克语言学会等语言学团体,继承布拉格语言学会传统的当代语言学家。

布拉格学派也称功能语言学派。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流派之一。

活动中心是布拉格语言学会。

(一)形成与发展布拉格语言学会成立于1926年10月。

创建人是布拉格查理大学教授V.马泰休斯。

主要成员除捷克学者 B.哈弗拉内克、B.特伦卡、J.瓦赫克、V.斯卡利奇卡、J.穆卡若夫斯基、A.V.伊萨钦科等人外,还有当时侨居国外的俄国语言学家H.C.特鲁别茨科伊(在维也纳)、R.雅柯布逊(在捷克)和S.O.卡尔采夫斯基(在日内瓦)。

1929年,学会向第一次国际斯拉夫学者代表大会(在布拉格召开)提交一份《提纲》,全面阐述了自己的理论原则;1930年,他们在布拉格召开的国际音系学代表会议上又详述了自己对语言(尤其是对语音结构)的观点。

此后语言学界遂以"布拉格学派"称之。

学会自1929~1939年出版了 8卷《布拉格语言学会学报》,发表了许多有国际影响的著作,此外,自1935年起还创办了期刊《词与语文》。

1939年 3月德军占领捷克后,学会成员流散,活动中断,至1948年方恢复,其组织存在至1952年。

后来,特伦卡、瓦赫克等人以及一些年轻的捷克学者继承布拉格学派的传统,在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以现代语文学部功能语言学小组的形式从事研究工作。

布拉格学派的鼎盛时期是20年代末和30年代。

当时学会同各国语言学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进行过许多学术交流活动。

有些语言学家虽非学会成员,但因观点不同程度地接近布拉格学派,也对功能语言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如奥地利的K.比勒、法国的A.马丁内和E.班维尼斯特、波兰的J.库里沃维奇、挪威的A.萨默费特、荷兰的A.W.德·格罗特等。

三.布拉格学派

三.布拉格学派

布拉格学派语言学中的结构主义是由索绪尔关于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的理论发展出来的,主要包括三个学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美国描写语言学。

下面我们先介绍布拉格学派。

一布拉格学派的形成1926年,特鲁别茨柯依(H.C.Tpy euko ,1890—1938)、马德修斯(V.Mathesius,1832—1945)、雅可布逊(R.Jakobson,1896—1982,20至30年代侨居布拉格,后移居美国,在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任教)在布拉格成立布拉格语言学会(Cercle Linguistique de Prague)。

1928年,第一次语言学家国际会议在海牙召开,他们在会议上十分活跃,提出了好几篇音位学论文,被称为“布拉格音位学派”。

1929年的国际斯拉夫学会议上,他们提出了布拉格学派的论纲,1929—1939年,他们出版了《布拉格语言学会会刊》(Travaux du Cercle Linguistiquede Prague)。

1935—1953年,出版季刊《词与文》(SaS),刊物的副标题是:布拉格语言学会机关刊物。

1953年布拉格语言学会在组织上解体后,《词与文》变成了捷克科学院的刊物,至今仍在出版。

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学理论,既受到索绪尔很大的影响,也受到波兰著名语言学家博杜恩·德·库尔特内(J.Baudoin de Courtenay,1845—1929)的影响。

博杜恩早在1870年就明确地提出语言和言语区分的问题。

1876年己提出应区分语言的静态和动态的思想,这些,都与索绪尔的理论有共同之处。

博杜恩的最大贡献在音位学方面。

在1881年,他就指出,必须明确地区分音素和音位这两种不同的语言单位。

音素是一种纯语音现象,而音位则是词的某一部分语音性质的总和。

他提出必须区分两门不同的语音学学科:人类语音学和心理语音学。

人类语音学从生理—声学观点研究人类语言所有的语音,即音素。

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_OK

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_OK

•说语言结构中存在欠缺并不意味着结构主义语言学就站不住脚了。
它完全符合语言是一个动态结构的观点。语言不是一个静态结构,
布拉格学派主要以音位研究著称,其主要贡献是首次系统地 阐明了音位学的任务、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它在结构主义语 言学诸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
由于布拉格学派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成分的区分功 能,它又被称为功能主义者或功能语法学派。
9
4、布拉格学派的影响
• 语言学界公认:布拉格学派是继索绪尔之后最有影响力的学 派。
第五章 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
第一节 结构、功能语言观 第二节 音位对立 第三节 历时音位学 第四节 区别性特征 第五节 句子功能展示成分 第六节 哥本哈根学派的基本理论
1
背景知识介绍
继索绪尔之后,出现了三派结构主义语言学: 1)布拉格学派 2)哥本哈根学派 3)美国结构主义
三个学派同时出现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分别侧重研究 了不同的领域,提出了不同的理论,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三)语言系统的开放性
•关于语言系统的开放性,雅克布逊说,语言的开放性就意味着语言 不是一个完全平衡的系统,就是说有一定的结构欠缺(structural defi ciencies)。
•一些美国语言学家,如霍克特和肯尼思·派克,也注意到这种现象。 他们称之为“模糊之处”(fuzzy points)。布拉格派的学者又叫它 “外围成分”(peripheral elements),与“中心成分”(central ele ments)相对立。
二、索绪尔语言理论
(一)语言和言语
1、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语言是存在于大脑里相对完整的抽象语言符号。言语是人在特定 环境中具体运用和表现。语言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因而是 稳定的,具有相对的静止状态。言语是人们运用这个工具进行交际 的过程和结果,是自由结合的,具有运动状态。

布拉格学派

布拉格学派

八.缺陷 布拉格学派的薄弱环节是语法学(尤其 是词法学)。他们未能建立起一个完整 的结构语法学体系。此外,他们的有些 概念,如正负对立原则、区别特征、中 和论等等,能否绝对化,并推广到语言 的所有层次中去,也是仍有争论的问题。
2、语言系统的研究
布拉格学派强调语言的系统性这一本 质属性,指出语言系统中的任何成分, 如果从孤立的观点去研究,不可能做出 正确的评价,必须考虑同一语言系统中 的其他成分。因为在一个系统里,成分 之间的关系经常受到影响并被其他的关 系取代,这些变化的主要目的就是保持 这一语言系统的平衡,这些变化的主要 目的就是保持这一语言系统的平衡。
语言系统不平衡的动态性是 语言交际功能的必然结果。使用 语言谈论的这个客观世界是不断 变化的,而且越来越复杂。因此, 语言就要不断打破自己的平衡以 适应这种复杂性和交际功能的需 要。
3、语言功能的研究 (1)马泰休斯二功能说 (2)比勒的三功能说 (3)句展示功能(Fu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
同样,特鲁别茨柯依也是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辅音系 统的语音特征的。 A部位特征。部位特征主要包括舌根——舌背音、舌 尖——齿音、擦音和唇音,此外还有边音、颚音、舌音、 喉头音等。 B方式特征。方式特征包括塞音、擦音和响音。 C共鸣特征。辅音系统中唯一的共鸣特征与鼻化关联, 并由此形成了口音和鼻音的对立。

(A)Sally 主语
stands on the table. 谓语
主位 述位 (B)On the table stands 谓语
主位
Sally. 主语 述位
Sally在两个句子中都是语法意义上的主语, 但在A中是主位,而在B中为述位。
五、音位学研究 在语言学领域,布拉格学派的突出贡献在 于音位学。而这一学派有关音位学的理论在其 代表人物之一特鲁别茨柯依的《音位学原理》 这一著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阐述。 该书于1938年7月发表在《布拉格语言学会 会刊》上,凝聚了他一生的精力,他共收集了 二百二十多种语言材料,从中整理出一个元音 系统(34个)。该书的主要内容如下:

语言学流派(结构主义语言学)

语言学流派(结构主义语言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三大流派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是结构主义的创始人。

索绪尔的思想对整个人文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索绪尔之后,出现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以下就这三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基本学术观点及其贡献分别作一个简要介绍。

一、布拉格学派也称功能语言学派。

该学派创立于1926年10月,以布拉格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其创始人为马泰休斯,他担任这个学会的首任会长。

马泰休斯是布拉格学派的早期理论家,他深刻地分析了新语法学派的缺陷,强调以共时观指导语言研究。

特鲁别茨柯依是布拉格学派的杰出代表,他的《音位学原理》是现代音位学的经典著作。

另一位成就卓著的代表人物是雅柯布逊,他提出的“区别性特征”的学说对现代语言学具有重大意义。

法国著名语言学家马丁内虽然没有正式参加布拉格语言学会,但由于他的语言观体现了布拉格学派的学术思想,所以有的学者把他作为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

布拉格学派自称结构-功能学派,他们的语言观是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结合。

他们提出语言是多功能的结构体系,由多个相互依存的次系统构成;建立了音位学说;提出了“语言联盟”的理论和“句子的实际切分”的学说。

布拉格学派主要以音位研究著称,其主要贡献是首次系统地阐明了音位学的任务、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它在结构主义语言学诸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

美国语言学家鲍林格评价说:“欧洲任何其他语言学团体都没有象布拉格语言学会那样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二、哥本哈根学派也称丹麦学派,又叫语符学派,创立于1931年,以哥本哈根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

代表人物为叶尔姆斯列夫、布龙达尔、乌尔达尔。

代表著作有叶尔姆斯列夫的《语言理论纲要》、布龙达尔的《结构语言学》、乌尔达尔的《语符学纲要》。

哥本哈根学派的核心人物是叶尔姆斯列夫,他对语言的观察细致入微,注意到了语言的一些重要特质:语言的遗传性、社会性、符号性;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言语的区别等。

布拉格学派

布拉格学派
3.1.1.战后布拉格学派的发展
战后,布拉格语言学研究工作的发展一波三折。五十年代随着布拉格学派在组织上解体,学派成员的活动一度处于停顿,进入六十年代之后,在捷克共和国境内一些列的语言学活动开始拻复并出版了《布拉格语言学论丛》(Travaux Linguistique de Prague)其中以Dane?领导的“句型模式派”、
第三章 布拉格学派
3.1.布拉格学派概况
3.1.1.布拉格学派的建立
源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学派是结构主义语言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又称功能语言学派。它主张从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来研究语言,在诸多欧美的结构主义学派中独具特色。从二十世纪20年代诞生到现在,布拉格学派断断续续经历了近80年里程,这近80年的历史可以根据其主要成员的变动和研究兴趣的转移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26年学会建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第二阶段是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开始到现在。
该学派的建立受到俄国语言学思潮的影响,它的创始人Vil?m Mathesius一直对莫斯科语言学会(Moscow Linguistic Circle)的学术气氛和研究工作钦佩不已,Jakobson回忆说:“记得1920年我一到布拉格,Mathesius就向我詢问了关于莫斯科语言学会的组织和工作情况,并且说:‘我们这里也需要一个这样的组织,不过现在还为时过早,我们得等进一步的发展’”。(雅柯布逊:《20世纪欧美语言学:趋向和沿革》(顾明华译),载〈国外语言学〉1985年第3期第1页)Mathesius曾多次邀请Jakobson到他们不定时的聚会上发言,介绍莫斯科语言学会的有关情况。1925年Mathesius和他的学生B.Trnka以及Jakobson和当时也在布拉格的另一位俄国学者Karcevskij一起萌发了在布拉格也成立一个类似的组织。于是 1926年10月16日,布拉格语言学会在Vil?m Mathesius执教的查里大学召开了第一次大会,宣告学会成立。接着举行了很多类似的集会,主要是在大学校园内,后来为了强调独立性,就改在布拉格一些咖啡馆的私人集会厅里。该组织很快吸引了一大批捷克和其它国家的语言学家,包括在维也那的Trubetzkoy。布拉格语言学会的大多数成员都是斯拉夫语系,英语和罗曼语系的专家。其主要成员除了上面提到的Mathesius, Jakobson, Trubetzkoy ,B.Trnka和Karcevskij外,还有B.Havr?nek, J.Vachek, J.Muka?ovsky, J.Rybka, 以及后来加入的V.Skali?ka, K.Horalek, L.Novak, L.M.Korinek, M.Weingart, P.Trost。此外,有些学者虽非学派成员,但在观点上与布拉格学派相近,也参与学派的一些活动。这些学者包括K.Bühler, A.W.Goot, A.Sommerfeit, A.Beli?, D.Jones, E.Benveniste, A.Matinet, L.Tesniè和一些前苏联学者。和莫斯科语言学会一样,参加学会活动的学者还包括一些文学家和哲学家,如Husserl和Carnap等。Husserl和Carnap都曾于1935年来布拉格讲演。这年的11月18日Husser给布拉格学会的成员讲了“语言的现象学”。与伦敦学派和美国描写主义学派具有人类学的特色不同,布拉格学派具有很浓的人文主义的特色,他们研究的领域很广,包括语言学、文学理论和批评、诗歌创作等,尽管如此,该学会的宗旨是从结构主义的角度来研究语言,尤其是音系学。关于布拉格学派,Mathesius在《语言与文学》第一期中将他描述为一种“工作共存体”而Trubetzkoy把它称作一种由方法论目的的统一性结合起来,并受同一指导原则推动的研究者的联合成就。

什么是布拉格学派

什么是布拉格学派

什么是布拉格学派
(1)理论渊源:1926年雅各布森与马捷齐乌斯共同创立布拉格语言学学会,到1935年更名捷克结构主义。

一方面肯定索绪尔的共时性语言学研究,一方面反对脱离历史发展过程单纯谈论共时性,以“结构”和“功能”为两个基本点构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2)主要特征:
①注重语言的功能研究。

艺术的自主功能和交际功能是对立而统一的,这为结构主义和符号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②类比方法是布拉格学派的主要研究手段之一。

通过对音位类比的研究来区分词语和语法的意义,从而达到对语言体系结构乃至文学作品结构的把握。

③把共时性语言学研究与历时性语言学研究结合起来。

他们认为,揭示语言本质的最佳研究途径是对语言体系作共时性分析,强调共时性分析不可能否认历史进程对语言体系的影响,要正确理解语言的结构和功能,就必须深入探讨历史的语言环境。

④认为读者阅读是作品审美价值实现的原因,由于审美标准不同,审美价值是可变的不确定的。

这些观点预示着接受美学的基本观点。

(3)评价:
①布拉格学派存在时间较长且较活跃,是连接俄国形式主义与英美新批评、法国结构主义的桥梁,对现代西方文论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②他们认为文学作品不只是言语或文学性的东西,而是一种系列
结构,一种与各种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系列结构。

捷克结构主义为后来法国结构主义文论的发展开拓了前景。

③但它过分夸大艺术形式的作用,用形式来规定文艺本质,把文学发展规律和形式发展规律等同起来。

这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艺术形式无法自我规定,且语言学方法只是一种研究文艺的手段,不能将之当成研究目的。

1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

1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

1.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继索之后,出现了三派结构主义语言学:布拉格、哥本哈根、美国结构主义。

布拉格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马泰休斯、特鲁别茨柯依、雅克布逊。

这个学派的突出贡献是创建了音位学(phonology)。

但是,因为他们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成分的区分功能,又被称为功能语法学派。

这是索之后最有影响的学派。

(1)结构-功能语言观简单说,其观点是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结合。

其基本观点是:重视历时语言研究的同时,强调共时语言研究的首要地位;语言是一个价值系统,是交际和思维的工具。

不分析语言成分与其它成分的关系,不考虑语言成分在交际中的功能,就不可能理解和评价一个成分;要研究分析实现各种功能的语体,因为各种表达手段都适用于不同的交际需要;应从语言功能入手,然后去研究语言形式。

“说话人先想到要表达什么,然后才去寻找适宜的语言形式”。

布拉格学派最主要的特点还是功能语言观。

语言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交际功能。

当然有些成分还能完成交际之外的任务,如运用古英语成分可表庄重(thou:你)。

显而易见,语言的使用取决于说话人对客观现实的反应。

布拉格学派从一开始就注意到语义的研究,这是他们与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根本区别。

50年代后,新布拉格学派继承了前辈的基本原则。

新派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语言不是一个绝对统一、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的、不完全平衡的系统,由许多互相依存的次系统构成。

这些次系统常被称为语言平面如音位平面、词汇平面、句法平面等。

(人们普遍认为,古英语的词汇由综合性变化到中古英语词汇的分析性变化,必然影响到中古英语词汇和早期现代英语的句法平面。

古英语的词序是“自由词序”……但是,这种变化不一定都是音位系统的,相反,有的音位变化倒是因其它系统上的变化引起的,如词形和词汇平面上的变化。

)关于语言系统的开放性,雅在1929年就有所发现。

语言是动态结构。

语言系统的这种不平衡、运动的性质来源于语言的交际功能。

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的,语言必须一次又一次打破自己的平衡,才能满足交际的需要。

布拉格学派介绍

布拉格学派介绍

布拉格学派介绍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尤瑟夫·乌斯佩恩斯基(Josef Vachek)、维勒姆·马尔泽尔(Vilém Mathesius)、尤利乌斯·奥普谢尔(Julius Pokorny)和尤利乌斯·宁切尔(Julius Nyč)、尤利乌斯·奥普谢尔(Julius Pokorny)等等。

这些学者们对语言进行研究时,主要关注语言结构和语言表达的意义。

布拉格学派的重要思想之一是结构主义。

他们认为语言是一种完整的系统,其中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构成了语言的结构。

布拉格学派的学者着重研究语言层次结构,例如音素、音节、词汇、句子等等。

他们认为通过研究这些层次,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语言的本质和语言的运作方式。

另一个重要的思想是功能主义。

布拉格学派的学者们认为语言的结构和使用是为了实现交流的功能。

他们研究语言时,不仅仅关注语言的形式,还关注语言的意义和交际功能。

布拉格学派的研究者们提出了很多关于语用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交际功能和意义的表达方式。

此外,布拉格学派也对语言之外的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他们的方法和观点不仅适用于语言学,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学科,例如社会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等。

布拉格学派的学者们提出了一种综合的方法论,认为研究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综合考虑其内在结构和外部功能,这在当时是一种全新的思路。

然而,布拉格学派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争议。

一些学者认为布拉格学派过度关注语言的形式和结构,忽视了语言的使用和意义。

他们认为语言的意义并不完全由语言本身决定,还与社会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因此,一些学者提出了对布拉格学派的修正和发展,在其基础上加入了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观点。

尽管布拉格学派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存在一些争议,但其贡献仍然不可忽视。

布拉格学派对语言学和哲学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语言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奠定了基础。

布拉格学派

布拉格学派

专题:二十世纪的语言学(大纲)一、索绪尔与结构主义语言学(一)索绪尔的生平(二)索绪尔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贡献(三)结构主义语言学第一部分绪论要点第二部分一般原则要点第三部分共时语言学要点第四部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分支流派(主要讲前三派)1.布拉格学派2.哥本哈根学派,又称语符学派3.美国学派,又叫描写语言学派4.伦敦学派5.莫斯科学派二、乔姆斯基和转换生成语法(视课时情况)布拉格学派,又称功能学派创始人是马德修斯,代表人物是特鲁别茨科依、雅各布逊等。

主要成就是发展了索绪尔的语言社会观,重视语言的社会功能,认为语言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功能。

他们最突出的成果是音位学研究。

狭义的布拉格学派是指本世纪20年代后半期以来,参加布拉格语言学会,以及在学术观点,学术活动上跟这个学会有密切联系的一批语言学家和文艺理论家。

广义的布拉格学派则包括参加捷克斯洛伐克语言学会等语言学团体,继承布拉格语言学会传统的当代语言学家。

布拉格学派接受了索绪尔的基本理论,承认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但不把语言形式与超语言因素截然分开,重视语言的共时研究,但并不把它与历时研究割裂开来;他们还接受了俄国语言学家库尔德内的功能观,对语言进行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研究,因而自称为结构-功能学派。

这个学派颇有影响。

美国语言学家鲍林格作过这样的评价:"在欧洲语言学团体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布拉格语言学会,美国语言学的每一项重要发展,都与这一学派的学说有关。

"这一学派的先驱者是马泰修斯。

1926年10月,他与雅科布逊,哈弗拉奈克,贝克尔等6人发起,建立了布拉格语言学会。

参加学会的外族人中,以俄罗斯人最多,除雅科布逊外,著名的有:特鲁贝茨柯依,卡尔采夫斯基,柯别茨基,依萨钦柯等。

俄罗斯翼成员大多专注于语言内部结构的研究,忽视语言与超语言因素的关系。

捷克斯洛伐克的会员多数比较重视语言与社会的关系,注意语言理论的应用性。

他们被称为捷克翼或马泰修斯翼。

布拉格学派

布拉格学派
2.音位的定义及划分音位的原则。 3.分析了语音特征
(二)句法功能
马泰休斯认为有必要把句子的实际切分和形式切分区别开来。形式切分是一种传统语法上的切分,而实义切分则是一种功能交际切分。马氏又指出,句子的形式切分的基本要素是语法主语和语法谓语,实际切分的基本要素分别是表达的出发点和表达的核心,即主位和述位。前者是说话人要叙述的对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表示已知的或不言而喻的信息;后者说明前者做什么或怎么样,表示新的信息。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捷克的马泰休斯、特鲁别茨科依、雅可布逊、卡尔采夫斯基、哈兰尼柯等。法国语言学家本维尼斯特、马丁内虽然是法兰西学派的后期重要人物,但他们的观点与布拉格学派基本一致,也曾积极参加布拉格学派的学术活动,因此,也被看做布拉格学派的重要人物。
二、布拉格学派的基本观点
在布拉格学派形成的诸多观点中,有三点至为重要。
第一,对语言的共时研究由于可以得到全面的、可控制的语言材料以供参考而被充分强调,同时,也没有严格的理论藩篱被树立起来将之同历时语言研究相分离。
第二,布拉格学派强调语言的系统性这一本质属性。指出语言系统中的任何成分如果以孤立的观点去加以研究,都不会得到正确的分析和评价。要作出正确的评价,就必须明确该成分与同一语言中相共存的其他成分之间的关系。

索绪尔理论奠定了现代语言学的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可看成现代语言学的标志之一,对后世影响巨大。狭义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专指美国的描写主义语言学,广义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则包括了分支的语言学派,如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他们共同偏重于语言的结构和分类。欧洲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了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
一、布拉格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布拉格学派,又称功能语言学派,创建于1926年,最初以语言学研究小组的形式开展学术讨论,后来影响逐渐扩大,成为国际语言学界公认的语言学派。

布拉格学派

布拉格学派

弗斯理论
马林诺夫斯基:语言看成是“社会过程”,是“人类生存的一种方式 弗斯 , 系 并非仅仅是一套约定俗成的符号和信号。 索绪尔:认为语言包括系统(组合性排列)和结构(聚合性单位)



• 语言的看法:语言既有先天成分和后天成分。 • 语言研究对象:实际中使用的语言 • 语言研究目的:把语言的有意义的成分分析出来,以便建立语言因素与非语言因素之 间的对应关系。 • 语言研究方法:首先决定语言活动的组成部分,说明它们在各个层次上的关系,以及 相互关系,最后指出这些成分与所在环境中的热闹类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 弗斯的语言理论的特点:把语言研究与社会研究结合起来,从社会角度去观察语言 • 弗斯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语义方面的语境理论和音位学中的韵律分析
弗斯的韵律分析
A. 韵律分析:1948年在伦敦语文学会上宣读的《语音和韵律组成》一文中 提出的。随着语音学和音位学的发展,只描写语音的生理和 物理特征,只区分语音的音位特征,还是不够的。 研究对象:音调、重音、连音等现象,还研究腭化、鼻化和圆唇化等现象
B.
C. 特点 C1. 韵律分析区分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呈现聚合关系的单位是系统性单 位,呈现组合关系的单位是结构性单位。音位描写实际上只讨论了音 位学上的聚合关系,没有指出组合关系,然而一个音节或短语中的音位 所共有的特征归到组合关系中去,就形成了韵律成分。 C2. 提出“多系统”概念来反对“单系统”概念 D. 音位变体属于单系统 Ski 用单系统分析法:两个辅音一个元音排列起来 用多系统分析法:C1C6C6 /s/+/p,t,k,l,w,y/ /i:/属于另一个六个元音系统
S代表实际性刺激,r代表言语的替换性行为,s代表替换性刺激,R代表外在 的实际反应

欧洲功能主义学派

欧洲功能主义学派

欧洲功能主义学派-布拉格学派欧洲功能主义学派1.布拉格学派布拉格学派(布拉格语言学会)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926年,V.马泰休斯(1882-1946)领导召开了该学会的第一次会议。

布拉格学派实践了一种独特的研究风格,即共时语言学研究。

它对语言学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从"功能"的角度来看待语言。

布拉格学派一度成为影响语言学发展的最为重要的源头,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欧洲任何其他语言学团体都没有像布拉格语言学会那样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布拉格学派曾影响到美国语言学的每一项重要发展"(Bolinger, 1968)。

1、布拉格学派的主要特点布拉格学派最明显的特点是结构-功能语言观。

对语言的看法:布拉格学派把语言看作是一个用于交际、由多种表达手段构成的、为实现某种目的的服务的功能系统,因而从一开始就把功能纳入研究范围并作为研究重点,开创了功能语言学的先河。

研究方法:反对新语法学派的历史主义和分割主义,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他们的基本观点:①在重视历时语言研究的同时,强调共时语言研究的首要地位。

对语言的共时研究由于可以得到全面的、可控制的语言材料以供参考而被充分强调,同时,也没有严格的理论藩篱被树立起来将之同历时语言研究相分离。

②布拉格学派强调语言的系统性这一本质属性。

指出语言系统中的任何成分如果以孤立的观点去加以研究,都不会得到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要作出正确的评价,就必须明确该成分与同一语言中相共存的其他成分之间的关系。

换句话说,语言成分之所以存在,就在于他们彼此功能上的对比或对立。

③要研究实现各种功能的语体。

十分注意分析口语和书面语间的关系,来决定各自的具体功能。

④应从语言功能入手,然后去研究语言形式。

布拉格学派的研究重点与其语言观紧密相关的是,该学派把研究的重点放在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成果突出的领域是语音学和音位学(phonology)。

特鲁别茨柯依(Trubetzkoy)建立的音位学理论可以被看作是该学派最突出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杜恩重视语言单位的实体,不像索绪尔那 样,只重视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博社恩同索绪 尔一样,强调语言的共时研究,但是,他只是把 共时研究作为一种方法,并不把共时研究与历时 研究机械地对立起来。博杜恩的这些观点,对于 布拉格学派有着很深的影响,使得布拉格学派在 很多问题上的看法,与丹麦哥本哈根学派不同, 带上了自己的特色。
2、布拉格论纲 “论纲”共分9节,前三节论述语言理论 和方法,后六节是关于一般理论在斯拉夫学 中的应用的专门问题。前三节是由雅克布逊 和马泰休斯为主起草的,整个论纲的主体。
二、主要语言学观点
布拉格学派在1929 1929年提出的论 1、布拉格学派在1929年提出的论 纲中,强调要把语言看作一种功能体系, 纲中,强调要把语言看作一种功能体系, 功能体系 主张评价任何语言现象时、 主张评价任何语言现象时、都要从它所 在的功能、它所达到的目的着眼。 在的功能、它所达到的目的着眼。
2、 布拉格学派 特别注重音 、 布拉格学派特别注重音 位的研究。特鲁别茨柯依的《 位的研究。特鲁别茨柯依的《音 位学原理》一书, 位学原理》一书,在西方语言学 界遐迩闻名,是布拉格学派的代 界遐迩闻名, 表性著作。 表性著作。
3、 布拉格学派十分重视历 、 时音位学的研究, 时音位学的研究,他们不像素绪 尔那样, 尔那样,认为系统的概念同历时 的变化水火不相容, 的变化水火不相容,而主张历时 也构成系统。 也构成系统。
5、布拉格学派很重视语言的文 、 体的研究。他们认为,“诗的语 言”(即文学作品的语言)有特殊的不 同于标准语言的规范,因此,它应 该成为语言学的一个特殊研究项目。
特鲁别茨柯依和他的《音位学原理》 二 特鲁别茨柯依和他的《音位学原理》
• 布拉格学派在音位学研究方面苦心孤诣,成就极 大,它的基本观点,集中地体现在特鲁别茨柯依 的《音位学原理》一书中。 • 特鲁别茨柯依(H.C.Tpy e ko )于1890年4月16日 生于莫斯科,他的父亲是前莫斯科大学校长。特 鲁别茨柯依从小就有机会参加学术活动,13岁时 就经常参加莫斯科人种学协会的集会,15岁时就 已经发表民俗学方面的论文了。1908年进入莫斯 科大学,最初学哲学和心理学,从第三学期起, 才转入语言文学专业学语言学。在这里,他学完 了印欧语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些课程。
4、 布拉格学派最早提出了 “ 语言联盟 ” 的理 、 布拉格学派最早提出了“ 语言联盟” 他们指出, 论。他们指出,邻近地域的语言也可能获得一些共 同特征, 同特征,因而语言的共同特征不一定完全来源于亲 属关系。雅可布逊1931年在《论音位的语言联盟》 属关系 一文中指出:“在语言学里,由于对来源问题特别 感兴趣,而把对存在于相邻语言的结构中并且没有 共同来源的那些现象的研究却推到后面去了。其实, 语音学应当考虑的不仅是各个语系,而且也要考虑 到语言联盟(Sprachbunde)。在讨论语言联盟的问题 时,音位学的方法似乎成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音 位体系的许多组成成分具有极大的普遍性,远远超 出了个别语言或语系的界限。”
1929年之后,特鲁别茨柯依的学术活动转到了音位学方面。 他参加了布拉格语言学会,并成了该学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在这个时期,他发表了一系列音位学方面的文章,其中最重 要的有: 1、《元音音位的一般理论》(德文版,1929) 2、《论语素音位学》(法文版、1929) 3、《关于语素音位学的一些想法》(德文版,1931) 4、《摩尔达维亚语与俄语音位系统的比较》 (德文版,1932) 5、《论当前音位学》(法文版、1933) 6、《俄语的语素音位系统》(德文版,1934) 7、《音位描写指南》(德文版,1935) 8、《音位对立的理论》(法文版,1936) 9、《音位对立的中和》(德文版,1936)
1913—1914年到德国莱比锡,聆听了 当时著名语言学家布鲁格曼和雷斯琴等人 的讲课,学习梵语和阿维斯塔语。1915年 回国任莫斯科大学副教授,讲授历史比较 语言学的课程。1917年夏天,特鲁别茨柯 依到高加索,不久,十月革命爆发,贵族 出身的他逃亡国外。1919年末,特鲁别茨 柯依到了索非亚。1922年到维也纳,并在 维也纳大学任教。这个时期,他的兴趣在 历史比较语言学及斯拉夫学方面。
他晚年的生活很不安定。希特勒占据奥地 利之后,他曾因著文揭露种族主义的虚伪性 而被逐出大学,经常受到盖世太保的纠缠。 疾病损害了他的健康,他愤世嫉俗,继续进 行音位学的研究,决心把12年的研究成果写 成《音位学原理》一书。这部书大部分是他 在病榻上口授的。1938年6月25日,在这本书 接近完成(仅差20页)的时候,他竟不幸与世 长辞了,一生只活了48岁,因而《音位学原 理》也就成了一部未完成的著作。
布拉格学派
语言学中的结构主义是由索绪尔关于 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的理论发展出来的, 主要包括三个学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 根学派和美国描写语言学。 下面我们先介绍布拉格学派。
一 布拉格学派的形成
1.形成过程 1926 年 , 特 鲁 别 茨 柯 依 (H . C . Tpy euko , 1890—1938) 、 马 德 修 斯 (V.Mathesius , 1832— 1945)、雅可布逊(R.Jakobson,1896—1982,20至 30年代侨居布拉格,后移居美国,在美国哈佛大学 和麻省理工学院任教)在布拉格成立布拉格语言学会 (Cercle Linguistique de Prague)。1928年,第一 次语言学家国际会议在海牙召开,他们在会议上十 分活跃,提出了好几篇音位学论文,被称为“布拉 格音位学派”。
在他去世后,《音位学原理》相继用德文 出版(《Grundzugeder phonologie》,1938 年7月在《布拉格语言学会会刊》上出第一版, 1958年在哥廷根出第二版),1949年,康基诺 (G.Contimeau)把它译成法文(《Prin 霍洛道维奇把它译成俄文(1960)。
他提出必须区分两门不同的语音学学科:人 类语音学和心理语音学。人类语音学从生理—声 学观点研究人类语言所有的语音,即音素。心理 语音学研究同意义相关联的语音观念,即音位。 但是,博杜恩不同于索绪尔,他很重视语言与社 会的关系,强调语言的外部历史与内部历史的相 互作用,不像索绪尔那样,认为语言学的唯一的 对象只是语言本身。
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学理论, 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学理论,既受到索绪尔很大 的影响,也受到波兰著名语言学家博杜恩·德 库尔 的影响 , 也受到波兰著名语言学家博杜恩 德 ·库尔 特内(J (J. Courtenay, 1845—1929 1929) 特内 (J . Baudoin de Courtenay , 1845 1929) 的 影响。博杜恩早在1870年就明确地提出语言和言语 影响 区分的问题。1876年己提出应区分语言的静态和动 态的思想,这些,都与索绪尔的理论有共同之处。 博杜恩的最大贡献在音位学方面。在1881年,他就 指出,必须明确地区分音素和音位这两种不同的语 言单位。音素是一种纯语音现象,而音位则是词的 某一部分语音性质的总和。
1929年的国际斯拉夫学会议上,他们提出了 布拉格学派的论纲,1929—1939年,他们出版了 《 布 拉 格 语 言 学 会 会 刊 》(Travaux du Cercle Linguistiquede Prague)。1935—1953年,出版 季刊《词与文》(SaS),刊物的副标题是:布拉格 语言学会机关刊物。1953年布拉格语言学会在组 织上解体后,《词与文》变成了捷克科学院的刊 物,至今仍在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