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诗词五首课件语文版

合集下载

春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诗词五首》

春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诗词五首》

重点词语解释
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 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
②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 象。
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 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
远,故称海日。 ⑤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
首句即佳。清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名 其居室为“人境庐”诗集为《人境庐诗 草》,即取陶渊明诗意为名。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君:诗人自称。尔:这样。 二句承上两句设问设答。因为 “心”能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所以 虽身处闹境,也如同居于偏僻地区。 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南山:庐山。
解题
思考: 题目中“次”“北固山”分别什 么含义?
诗题中的“次”字一般解作“停泊”, 但根据诗意,在这里应解为“经过”,因为 从颔联即可察知:诗人所乘之舟是在江中行 驶的。
北固山今在江苏省镇江市以北,三面 临江。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 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 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
三四句:空间:宇宙寥阔与绵长,个人却渺小与短暂,更何况 生不逢时,于是伤感无限,涕泪交横。
二、社会意识、宇宙意识。
登幽州台歌——总结
• 陈子昂压卷之作。 • 创造出了空旷苍茫、慷慨悲凉的意境。 • 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孤
独之感 。

门李 太贺
守 行
解题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后人多用题面意 思,写边塞征战之事。雁门,郡名,在现在山西省。 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 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 一种“半自由诗”。“行”,古乐府的一种体裁。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诗词五首教案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课件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诗词五首教案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课件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第五 单元
诗词五首
1/68
课堂·导入
2/68
作者·介绍
陶渊明(365-427), 一名 潜, 字元亮, 私谥靖节, 自号五 柳先生, 东晋文学家, 浔阳柴桑 人。29岁时出仕, 任江州祭酒, 很快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从军、 建威从军等小官, 过着时隐时仕 生活。41岁再出为彭泽令, 八十 多天便弃职而去, 从此归隐田园。 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 作, 是田园诗派开创者。诗风平 淡自然, 极受后人推崇, 影响深 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3/68
12/68
问题·探究
结合本课学习,请你说说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人? 他思想在当初有什么主动意义和消极意义?
陶渊明弃官归隐, 洁身自好, 追求恬静田园生活, 完善独立人格, 渴望自由, 总特点是“淡泊”, “独 善其身”。 弃官归隐, 洁身自好, 独善其身, 在当初 来说, 是对黑暗官场一个反叛, 所以, 有其主动意义。 不过, 要改造社会, 要去除污秽, 不能单靠“归隐” 与“独善”, 应该兼济天下, 主动地参加社会活动。 从这点来说, 陶渊明退隐思想也有其消极一面。
8/68
新课·讲解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悠然: 悠闲自在样子。南山: 庐山。 以漂亮自然景物衬托悠闲自得情趣。
“悠然见南山”中“见”,有本子作“望”。苏轼 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 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9/68
新课·讲解
有“有我之境”, 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 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 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 山”、“寒阳澹澹起, 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有 我之境, 以我观物, 故物皆我之色彩。无我之境, 以物 观物, 故不知何者为我, 何者为物。古人为词, 写有我 之境者为多, 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 此在豪杰之士能 自树立耳。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诗词五首课件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诗词五首课件 语文版

(五)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 涯。 15.(徐州中考)下列对诗词句子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天净沙·秋思》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 为“秋思之祖”。 B.“小桥流水人家”创设出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 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C.作者把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连接成一幅简洁苍凉的水墨画,将无限 的愁思自然地寓于画面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D.“断肠人在天涯”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 睛,直抒胸臆。
(四)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这两句暗示了怎样的战前形势 ? 暗示了紧张激烈的战前形势。 14.“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主题解说 《饮酒》主要写诗人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充分表达出他对官 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 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 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 具有深刻典型的社会意义。 《次北固山下》主要写诗人因长江的风景引发旅途的乡愁,写出了诗人 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愁。 《雁门太守行》通过描写边塞生活,写出了将士们报效朝廷、不惜为国 捐躯的决心。 《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一幅悲凉的秋景图,传达出浪迹天涯的游子的思 乡之情。
陈拾遗。
(3)《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___马__致__远_,__元__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天

最新语文版初一语文下册第17课《诗词五首》优秀PPT课件

最新语文版初一语文下册第17课《诗词五首》优秀PPT课件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君:诗人自称。尔:这样。 二句承上两句设问设答。因为 “心”能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所以 虽身处闹境,也如同居于偏僻地区。 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南山:庐山。 以美丽的自然景物烘托悠闲自得的情趣。 “悠然见南山”中“见”,有本子作 “望”。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 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 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尾联)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王湾(693~751) 唐代诗人。字号不详。 洛阳(今属河南)人。开 元五年(717)唐朝政府编 次官府所藏图书,9年书 成,共200卷,名为《群书 四部录》。《全唐诗》 存诗十首。
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包 含怎样的哲理?
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新的事 物是挡不住的,可以使我们产生对 美好事物的追求,并且相信它会突 破一切阻力出现在我们眼前。
7.尾联是否与思乡有关?
直接表达感情,同时呼应上文 ,使 全文笼罩一层思乡情绪。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解题
思考: 题目中“次”“北固山”分别什
么含义?
诗题中的“次”字一般解作“停泊”, 但根据诗意,在这里应解为“经过”,因为 从颔联即可察知:诗人所乘之舟是在江中行 驶的。
北固山今在江苏省镇江市以北,三面 临江。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 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 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 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 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 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 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 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 重要主题。这首诗是写乡愁的。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诗词五首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诗词五首

17.诗词五首学习目标1.能背诵、默写这五首诗词。

2.能说出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诗词的意境美、韵律美。

学法指导反复诵读,结合注释,理解内容,合作探究,概述诗情。

自主学习1.文体链接歌、行:古代诗歌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词:是唐末兴起的一种新的诗体名。

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

它是一种配着音乐歌唱的艺术形式。

它源于诗又不同于诗。

在形式上,每首词都有词调,词的句式不像诗那样整齐,而是参差错落,有长有短,押韵也比诗灵活。

在内容上,词所反映的生活面不如诗广阔。

曲:是和乐演唱的一种韵文形式,是配乐的长短句,它由词演化而来,兴起于金元时代,体式和词相近而比词自由,可以在字数格外加衬字,较多地使用口语。

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元代盛行的新诗体,分为套数和小令两种形式。

小令在元代又称“叶儿”。

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

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

每个曲调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

曲牌表示曲调,另有题目。

小令的曲牌,常是一个,即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但也有例外。

《天净沙·秋思》属于散曲中的小令。

2.写作背景《饮酒》陶渊明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只是当时这个家庭已经衰落。

他断断续续做了一阵官,却看不惯官场中钻营巧取的作风,终于归隐田园。

《饮酒》诗一组20首,是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

《登幽州台歌》这首诗写于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诗词五首》饮酒教学课件语文版

(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诗词五首》饮酒教学课件语文版
第十九页,共44页。
研习第一层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rén lái rén
wǎng)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 “呢而?“无车车马马喧喧””指意“指上作层者人疏士远(了ré奔ns逐hì于)之俗间世的的交车往马”。
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等。
2.“心远地自偏” “远”的对象(duìxiàng)是什么?
第二十六页,共44页。
陶渊明爱菊,寄寓了 自己孤芳自赏(gū fāng zì shǎng)、高洁傲岸的品格; 他也爱采菊悠然自得的生 活,包含着诗人悠然淡泊、 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志 趣。
第二十七页,共44页。
飞鸟(fēi niǎo)相与还的“还”
山气日夕佳,飞鸟(fēi niǎo)相 与还
羁此句鸟有恋两意旧:林,池鱼思故渊
第三十五页,共44页。
•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短歌行》——曹操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李白) •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zìchēng)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
歌》——杜甫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李白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
第十七页,共44页。
结庐(jiélú)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解释 (jiě我sh家ì):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
烦神的应酬(yìng chou)和车马的喧闹。 为什么生活是如此的平静、心灵是如 此的安宁呢?原来是自己保留着一颗 远离俗世的心。这几句语言朴实,却 道出了他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
第四页,共44页。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 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五 言诗可大略分为两类:一类是汉魏 以来继承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 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 园诗。后代(hòudài)批评家常用质 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 称其为“田园诗人”。陶渊明现存 文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 散文4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诗词五首课件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微课赛课特等奖PPT课件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诗词五首课件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微课赛课特等奖PPT课件
6/11
4 品评赏析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古人”应 该是指哪一类人呢?
应该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贤明君主。这里表 达了陈子昂渴望明君思想。
2.读完了这首短诗之后,有怎样感受? 因为人生短暂,所以我们应愈加振作精神,使自己 有限一生取得靠近无限意义。
7/11
3.这首诗表示了诗人怎样思想情感? 表现了诗人寂寞无聊情绪。本诗以慷慨悲凉调 子,表现了诗人失意境遇和所以而产生寂寞苦闷 情怀。这种悲伤经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人士 所共有,因而取得广泛共鸣。
8/11
4.怎样了解“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句诗? 这是一声人生短暂感喟。诗人纵观古往今来,放眼 于历史长河,不能不感到人生短促。天地悠悠,人生 急忙,短短几十年真如白驹之过隙,转瞬之间就消失 了。 表现了主人公在时间上孤独,不论在前朝,还是后 代,都无与我相知人。
9/11
5.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众,请加以分析。 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 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辽阔无垠背景中,第四 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悲伤苦闷情绪,两相映照, 分外感人。 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议。38岁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
愤而死。他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 反对柔
靡之风。有《陈伯玉集》。
4/11
写作背景
公元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 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 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 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第二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 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 进言,武不听,反将陈子昂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 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所以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 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 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诗词五首》课件语文版

(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诗词五首》课件语文版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பைடு நூலகம்,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 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gāodù)的统一。
第十四页,共17页。
14.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xīfēng)瘦马”所展现的画面。(4分)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 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第十三页,共17页。
(四)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3.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4分)
C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 触发物。
第八页,共17页。
第九页,共17页。
(一)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cán yè),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第十页,共17页。
7.这是一首抒写
思乡之情(乡愁(xiāngchóu)、羁旅之思等)(意对即可)
(shūxi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五言律诗。
___提__携__(t_íx_ié_)_玉__龙_为__君__死__”。 (5)《天净沙·秋思》中三个名词(míng cí)性短语连排,抓住毫无生气的景物, 表现深秋傍晚典型特点的句子是“___枯__藤__老__树__昏__鸦____”;不仅写景,而且写 人,于暮色苍茫中,烘托出一个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人的句子
17 诗词(shī cí)五首

七年级语文下册17诗词五首教按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17诗词五首教按语文版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其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前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但是涕下。
三、合作探讨
(一)研读《饮酒》
1.诗歌前四句写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全然缘故是“心远”,作者什么缘故“心远”?远离什么?
明确:诗人身居人世,但无俗事纷扰,不为名利所惑,不为荣禄所累,拥有平和的生活,因此心远。诗人远离官场,远离尘俗。这四句诗告知咱们,人的精神世界是能够自我净化的。在必然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够够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阻碍,处处都能够找到生活的乐趣。
四、板书设计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首联:驰骋想象,旅途奔走
颔联:视野开阔,画面壮观
颈联:形容景物,包括哲理
尾联:直接抒情,说明主旨
雁门太守行
首联:敌军围攻,守卫森严。
颔联:号角满天,战斗残酷。以色示物
颈联:夜半偷袭,战斗又起。以声动人
尾联:报效君王,甘愿身故。
天净沙 秋思
五、课外 拓展
请你把《天净沙 秋思》 改写成一段散文。
3.字音字形
角声(jiǎo)塞上(sài) 提携(xié)
4.积存文言字词
(1)次北固山下(临时驻扎,停留)
(2)客路青山外(旅途)
(3)乡书何处达(家信)
(4)海日生残夜(夜将尽之时)
(5)黑云压城城欲摧(损坏)
(6)半卷红旗临易水(抵达)
(7)断肠人在天涯(悲伤悲痛到极点)
三、合作探讨
(一)研读《次北固山下》
3.《天净沙 秋思》是如何运用对照映衬手法的?如此写有什么益处?
明确:作品中动景与静景、暗淡的色调与敞亮的色调、天伦之乐与羁旅之苦,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映衬,增强了视觉成效和情感色彩。藤、树、桥、人家、古道是静景,鸦、水、风、马、夕阳是动景,动静结合,彼此辉映。落日余晖的敞亮,暮秋晚景的暗淡,色调一明一暗,相反相成。昏鸦归巢衬托了游子归宿无处,小桥流水人家的天伦之乐衬托了羁旅生活的艰巨凄苦,情感上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课件
《登飞来峰》: 思绪连贯紧密,前后关照,浑然一体。从全诗看,“不畏浮 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胸襟境界,只有登上天外飞 来的高峰才能触发得出;但无“闻说鸡鸣见日升”作铺垫, 亦引不出此等胸襟境界。只有登上“飞来山上千寻塔”,才 能用见日出闻天鸡的故实;也只有在天外飞来的高峰见日出 闻天鸡,才能导出不畏末俗乱真、站得高看得远的胆识气概。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登飞来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 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官至宰相,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号文。为“唐 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雄健峭拔,其诗遒劲清新。 有《临川集》一百卷传世。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1.前二句写飞来山上的塔有何特点?又是如何写的? 写塔极高;用夸张手法说塔高“千寻”。又用
“闻说”衬托塔的高耸。天刚破晓,在塔上就可以 看到红日初升的景象。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2.后二句用什么表达方式?你如何理解这句的意思? 议论;表面写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睛,只是
因为身在最高的山峰。实际包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 得远的生活哲理。从而使人认识到:人不能只有眼前 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登飞来峰》:皇祐二年(1050)夏,王安石在浙 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绍兴,写下 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他年少气盛, 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文言知识积累 名句积累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情感探究】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胸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