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节俗——水戏运动探微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2021-2022学年福建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含解析)
2.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1.(2022春·福建厦门·七年级校考期末)北宋中后期,在东京的阳春三月,“举目则秋千巧笑”,荡秋千已十分普及,还出现了“水秋千”,把跳水和荡秋千结合起来,相当于现在的“花样跳水”。
材料从侧面反映了A.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B.宋词元曲广泛流行C.北宋时期商业贸易繁荣D.都市生活丰富多彩2.(2022春·福建龙岩·七年级统考期末)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A.大夫的提倡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C.农民的需要D.达官贵人的需要3.(2022春·福建厦门·七年级厦门市湖滨中学校考期末)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
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B.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D.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4.(2022春·福建南平·七年级统考期末)杭州城内有瓦子23处,其中北瓦子最大,有勾栏13座,分别表演戏剧、说唱、皮影戏等,昼夜不息的演出,观众数以千计。
由此可见,宋朝()A.市民生活丰富多彩B.书法绘画异彩纷呈C.文学创作成就斐然D.社会风气昂扬进取5.(2022春·福建泉州·七年级校联考期末)据载:“北宋开封城,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据此可知,宋代的“瓦”是()A.城镇居住的场所B.小商贩摆摊的地方C.专供演出的圈子D.娱乐兼营商业场所6.(2022春·福建龙岩·七年级统考期末)穿越时空隧道,神游北宋东京。
看杂耍踢球、听说书唱戏、赏古玩字画……我们来到的娱乐兼商业场所是()A.瓦子B.榷场C.勾栏D.市镇7.(2022春·福建福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宋代瓦市中除有小唱,杂剧,散乐等表演外,还有如算卦、剃剪、卖饮食等服务项目。
宋代宫廷体育娱乐活动初探
体育文化导刊201 1年3fl 第3期Sp o rt s Cu lt ur e G u id e N o.3.M ar.201I宋代宫廷体育娱乐活动初探裴彩利(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河南焦作454000)摘要: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
对宋代宫廷中开展的体育娱乐活动进行考证。
宋代宫廷体育娱乐活动主要包括球戏、摔跤、水嬉、狩猎及棋类等活动项目。
这些活动促进了我国古代体育运动的开展,在当时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体育史;宋代;宫廷体育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发展的极盛时期。
王寿》中就详细记述了当时宫廷开展此活动的场景。
国维评价说:“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另外,两宋时期“还有一些不设球门的表演性活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不逮也。
”川宋朝建立动”【3】,其方法有分班和不分班两种。
不分班有“一了“以文代武”为主要特征的文治型体制,科举制人场”至“十人场”十种踢球方法,比赛时轮流入度的加强造就了一大批文人墨客,促进了社会文化场,叫作“井轮”。
这种踢法除脚踢外,头、肩、臀、的繁荣。
在这种体制下,宋代的宫廷文化也极为丰胸、腹、膝等部位均可使用,而且出现了专门的术富多彩,其中不乏体育娱乐活动。
即使到了南宋,语,如:滚弄、飞弄等。
一人场比赛以表演花样的皇帝昏庸无能、在宫中苟且之时也未曾忘记在杭州多少来决定胜负【4J。
其余九种均有各种不同的踢法,西湖上开展水上体育娱乐活动。
时人诗云:“山外青也有专门的名称。
这种不设球门的踢球方式是宫廷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从宋代史籍和当代宫体育活动的主题。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元代名衄.家钱廷文化研究成果中考录该段历史时期在宫廷中开展选摹I临《宋太祖蹴鞠|皋1》就生动地描述了宋太祖赵的体育娱乐活动,愿与读者共榷。
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兄弟二人前面踢球,赵普等大臣后面观看的场景。
高俅等辈更是利用宋徽宗喜爱l球戏活动蹴鞠的嗜好位居宰相之职。
蹴鞠是宋代宫廷中开展宋代宫廷中的球戏活动主要包括蹴鞠、击球,最好的体育活动,据《宋史·太宗本记》载:“三月以及由此引申而出的捶丸等。
宋代娱乐习俗
据《东京梦华录》卷五记载,北宋汴京遍布瓦肆。 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则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 ,另外还有 朱家桥瓦子,州西瓦子 , 州北瓦子 等。大的瓦舍可容数千人, 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 (《东京梦华录》卷五)。瓦肆勾栏有各种形式的文艺体育,杂技的演出,节目丰富,演员阵容庞大。 崇观以来,在京瓦肆伎艺张廷叟、孟子书主、张小唱、李师师、徐婆惜、封宜奴、孙三四等,诚其角者。 瓦肆伎艺的门类也十分丰富。根据《东京梦华录》卷五所记,可有如下几种伎艺。
乔影戏 丁仪、瘦吉等。
舞旋 张真奴。
讲吏 孙宽 孙十五等。
说三分 霍四究等。
五代史 尹常。
小说 贾九等。
合生 吴八儿等。
商谜 霍伯丑等。
杂技 包括掉刀蛮牌、手伎、走绳索、弄虫蚁、小儿相扑、毬杖踢弄。
叫果子 文八娘。
筑球 以棒击球,《东京梦华录》卷六有 苏十,孟宣筑球 的记录。《东京梦华录?百官上寿》卷九,详细记述筑球情景,球门高三丈许,留门一丈许,左军球头苏述,右军球头孟宣,每队十余人,由小筑(普通球员) 团打 ,待其端正,即供球与球头,打大毬过球门 , 即便复过者胜 ,再次打进球门者为胜亦称之为马球,马球是骑马打球的运动。宋程大昌《演繁录》卷九载:军中打球之戏,则以杖拂球,使之驰走,而用快马逐之。 射弩 射箭本是习武,但在宴会中常以射弩为娱乐。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及典郡回,其母冯氏夫人问:' 汝典郡,有何异政?' 尧咨云:' 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宋朝事实类苑?陈康肃》卷五十二)。
宋代的水上体育运动_宋旭
2008 6体育文化导刊宋代的水上体育运动宋 旭摘 要:本文通过对宋代水上体育运动内容和形式的挖掘,发现宋代有游泳、水秋千、赛龙舟、弄潮、水球、水战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水上运动项目,阐释了这些水上运动具有开创性、娱乐性、价值认同性和参与广泛性等文化特征。
这对进一步研究宋代水上体育运动和促进大众体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化育史;宋代;水上体育史学家汤因比(英国)曾说: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
宋代是一个文明灿烂的时代,两宋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在封建社会整个历史时期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宋代市民体育也迅速勃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其中水上体育运动独树一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体育运动文化,也折射出宋代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本研究从宋代水上体育运动的内容及形式的挖掘入手,展现宋代水上体育运动开展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揭示宋代水上体育运动的文化特征,意在为匡扶民族传统体育、促进现代大众体育发展提供借鉴。
一、宋代水上体育运动的内容及形式(一)游泳 水上运动的基础在宋代,游泳运动得到了空前发展,并创造了丰富的水上体育运动文化。
曾任杭州太守的宋朝大文学家苏轼 日喻 文中说到: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能浮,十五而没矣,夫没者其苟然哉。
意思是南方善于游泳的人比较多,十五岁就可以在水中自由出没了。
由此可见当时杭州一带游泳活动是非常普及的,游泳技术达到了较高水平。
北宋有 掷银瓯于波间,令人泅波取之 的反映潜水技术的记载。
水浒传 中的描述为宋代游泳技术作了最好的说明,阮氏兄弟全歼了何涛带来的官军,就是因为其高超的潜行游泳技术在战斗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宋代人喜爱游泳运动,善游者众多。
他们具有高超的游泳技术,为丰富多样的宋代水上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做好了技能准备。
(二)水秋千 花样跳水的雏形水秋千 是水上最为重要的娱乐健身活动之一。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看看宋代城市的文化夜市
凤箫声动,⽟壶光转,⼀夜鱼龙舞:看看宋代城市的⽂化夜市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
宝马雕车⾹满路。
凤箫声动,⽟壶光转,⼀夜鱼龙舞。
蛾⼉雪柳黄⾦缕。
笑语盈盈暗⾹去。
众⾥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那⼈却在,灯⽕阑珊处。
——《青⽟案·元⼣》地上⼗⾥长街彩灯⾼挂,天上浩瀚夜空烟⽕璀璨,好像被春风吹散的千树繁花⼀般,如星如⾬。
华丽的车马满路芳⾹,悠扬的⿎乐声四处回荡,在灯⽕⽉影交相辉映下,⼈们通宵达旦载歌载舞……虽然此时已是偏安⼀隅的南宋王朝,但似乎作者极尽华美之词也⽆法传神地向我们描绘出那个热闹⾮凡的上元节夜晚,这是⼀种可以与服务性和商业性的夜市相媲美的⽂化夜市景象。
今天,我们便来聊⼀聊宋代都市的⽂化夜市。
关于夜市的出现,尽管在唐代中晚期的诗词中已经有“夜市千灯照碧云,⾼楼红袖客纷纷”的夜市写照,但这只是对于少数商业繁盛区⽽⾔,且多限于供达官豪吏纵情声⾊的场所。
真正出现全民性的夜市是在商品经济⾼度发达的宋代,⽽⽂化夜市,正是由⾼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带来的⼀种独特现象——具有突出的⽂化消费特征的夜晚城市活动,所谓的⽂化消费是指对精神⽂化类产品及精神⽂化性劳务的占有、欣赏、享受和使⽤等。
⼀、节⽇性全民联欢宋代节⽇⽂化发达,节⽇市场兴盛。
特别是元宵、七⼣、中秋、重阳等传统节⽇,京都之⼈都有各种丰富多彩的夜间庆祝活动,节⽇庆典、商贸、娱乐⼤多延续⾄深夜。
⽽作为宋代最盛⼤、最热闹的节⽇元宵节,更是夜市的专属,⼊夜之后,万⼈空巷,男男⼥⼥都上街观赏花灯,⼤家彻夜狂欢,好不尽兴。
北宋⽴国后,宋太祖下诏,元宵放灯时间在唐朝的基础上增加⼗七、⼗⼋两夜,即从正⽉⼗四到正⽉⼗⼋共五天,到了南宋淳祐年间,⼜增为六夜,从正⽉⼗三⽇就开始放灯。
这不断延长的全民欢庆时间,⽆疑为两宋的⽂化夜市创造了更⼤的繁荣。
除了赏灯以外,街上还有教坊百戏、民间艺⼈的巡演活动。
《宋史·礼志⼗六》卷113载:“上元前后各⼀⽇,城中张灯,⼤内正门结彩为⼭楼影灯,起露台,教坊呈百戏。
民俗视野下的安澜戏与祈雨戏
2019年6月文化艺术研究Jun.,2019第12卷 第2期 Studies in Culture & Art Vol. 12 No. 2文章编号:1674-3180(2019)02-0068-10民俗视野下的安澜戏与祈雨戏*张 帆(北京外国语大学 艺术研究院,北京 100089)摘要:从文化学与民俗学角度切入戏曲研究,能够看到戏曲文化与民间祭礼的独特关系。
以安澜戏与祈雨戏这一对辩证统一的祭祀演剧类型为例,从演出形式与内容两方面进行考量,都能看到水崇拜、水神信仰在中华民族演进中的重要地位,甚至其对戏曲史本身也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
古人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的水上演出活动及留存至今的水上戏台、船台等演出空间,以及戏曲文本中俯拾皆是的水神信仰内容,为我们提供了资料与实物两方面的例证。
关键词:中国戏曲;水崇拜;水神信仰;水上演出;安澜戏;祈雨戏中图分类号:J809 文献标识码:AAnlan Opera and Rainmaking Oper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lkloreZHANG FanAbstract: Chinese opera has a special relationship with folk rituals. The worship of water and the cult of water gods play a essential part in the Chinese history as well as the history of Chinese opera, which can be seen in the performance and plot of Anlan opera and rainmaking opera. A variety of performances and stages on water and the cult of water gods reflected in scripts are evidence of the influence of folklore on Chinese opera.Key words: Chinese opera; worship of water; cult of water gods; performance on water; Anlan Opera;Rainmaking Opera收稿日期:2018-09-11作者简介: 张帆(1978— ),男,江苏南通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戏曲史论、宫廷戏曲、东方戏剧等研究。
源远流长的龙舟竞渡文化
源远流长的龙舟竞渡文化作者:何为来源:《金桥》2019年第07期作为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形成了食粽子、放纸鸢、挂菖蒲等一系列独特而又丰富多彩的民俗传统。
而龙舟竞渡,也就是赛龙舟,显然是其中最具观赏性、也是最受关注的一项。
6月7日,山东济南大明湖景区内波光粼粼的湖面上,运动员们喊着号子,踩着鼓点,挥动船桨,展开激烈的角逐。
一时之间,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赛龙舟活动吸引了不少观众,让景区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济南市第二十届明湖龙舟文化节上举办的这场龙舟赛紧张刺激,俨然一场夏日狂欢,让湖边观看的市民和游客尽享“速度与激情”的同时,也感受到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的热情和魅力。
作为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形成了食粽子、放纸鸢、挂菖蒲等一系列独特而又丰富多彩的民俗传统。
而龙舟竞渡,也就是赛龙舟,显然是其中最具观赏性、也是最受关注的一项。
关于端午竞渡的起源,历史上有很多不同的观点。
根据记载,吴国以为与伍子胥有关,越国以为起于勾践,楚国认为源自悼念屈原,而近代文人闻一多则考证说,起源于古越族(自远古至秦时代一直繁衍生息在中国长江以南沿海一带的古代部落)的图腾崇拜。
其实,根据考古发现,真正的龙舟活动起源于战国时代,距今已延续了两千多年。
一些出土文物也证明这一起源的可靠性。
如河南汲县山彪镇战国墓中出土的铜鉴、四川成都出土的战国“宴乐铜壶”上都铸有竞舟图案。
到了南北朝时期,龙舟竞渡已成为许多地方的节令活动。
据说,汉武帝为了训练水军,还特意修建了昆明池,后来的汉昭帝更是把划船作为一种比赛项目。
唐代时期,经济繁荣,生活稳定,加上官府支持,龙舟竞渡之风鼎盛,花样翻新。
初唐时,参加竞渡的龙舟都比较简单轻便,人称“飞凫”。
竞渡时,岸上挤满了观众,喝彩声、号子声、锣鼓声响成一片,声震云霄。
诗人储光羲在《官庄池观竞渡》诗中绘聲绘色地描写:“落日吹箫管,清池发棹歌。
船争先后渡,岸击去来波。
”乐声、歌声、桨声、水波声,合成一曲动人的交响乐,俨然一幅清新动人的龙舟竞渡风俗画。
水上演乐明清传统节俗与戏曲演出的互构
2021年4月 文化艺术研究 April, 2021第14卷第2期Studies in Culture & Art Vol.14 No.2文章编号:1674-3180(2021)02-0071-11水上演乐:明清传统节俗与戏曲演出的互构*张 帆(北京外国语大学 艺术研究院,北京 100089)摘要:古人的水上演乐传统源自先秦,最初与祭祀关系密切。
至宋元时期演出种类逐渐多样化,歌舞、杂技、百戏等无所不包。
明清以降,逐渐转向敷衍真正意义上的戏曲作品,并与传统民俗尤其是节日习俗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元宵、端午、中元、中秋等重要节俗的水上演出活动丰富多彩,形成古代水上演出活动的高峰。
对节俗与水上演乐的关系,节俗水戏与戏曲演出活动的相互影响等的研究,能为戏曲学、民俗学、人类学等提供新的材料和视角。
关键词:水上演乐;节俗演剧;明清戏曲;春日水戏;端午水戏;中元水戏;中秋水戏中图分类号:J809 文献标识码:A一、先秦至宋元时期的节俗水戏水上演乐,即与水有关的演出活动,古称“水嬉”或“水戏”,有宫廷与民间两条发展脉络。
宫廷水上演乐肇始自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作大池,池中造青龙舟、陈妓乐,日与西施为水戏。
此后举凡以训练水军为初衷的汉代昆明池水戏、水转百戏,隋代水饰,宋代金明池水嬉等都在其列。
民间的水上演乐活动主体包括:一是由三月上巳祓禊发展而来在水边随处作场的戏曲、乐舞、杂技、游戏等;二是棹歌,包括莲歌、菱歌、水调、渔歌、渔笛等野唱;三是私家园林池台上演出的歌舞、清曲、散曲、折子戏等;四是江南水乡的水边演出空间包括戏台,临时搭建的草台之上所进行的戏曲演出;五是文人雅士的舟航伎乐以及各种船上演出活动等。
节俗水戏,源自祭祀。
《周礼·春官宗伯第三》云:“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
”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
衅浴,谓以香熏草药沐浴。
”[1]可见,袚禊是一种古老的以水驱疫收稿日期:2019-12-15作者简介:张帆,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戏曲史论、宫廷戏曲、东方戏剧研究。
龙舟竞渡,冲破戏浪越千年
文化基因解码I G e n e D e c o d in g龙舟竞渡,冲破戏浪越千年在端午节的诸多习俗中,最能体现端午文化、展示民族精神并 唤起人们对端午文化记忆的,首推龙舟竞渡。
尤其是南国水乡,端 午节这天如果没有龙舟竞赛,老百姓肯定会觉得少了什么。
其实,早在端午节到来之前好多天,人们就已经开始张罗着做赛龙舟的各 种准备工作了。
因此,真正到了端午这一天,河面上、江面上以及 湖面上,才会有那龙舟竞渡的精彩场面。
宋•张择端•金明池争标图局部)14 :越人崇龙龙舟竞渡,按照民间的端午传说,起源 于当年渔人们竞相出舟以救屈原。
但实际 上,如闻-多等学者分析的那样,它很可能 是上古龙图腾崇拜的遗意。
我们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中国也被 称作“龙的故乡”。
这是因为龙图腾是中国 古代起源极早并且影响巨大的最重要的上 古图腾之一:古代中国有很多部落直接以 龙为称,比如“龙方”“龙师”,也有很多部落 把龙作为自己最早的祖先神C历史上很多重要人物都被神化为“龙子'如女登“感神龙而生炎帝"、赤龙与庆 都合而“有娠而生尧”,秦末汉高祖刘邦斩蛇 起事,被神化为“赤帝子斩白帝子”,实际上 正是使用了这种图腾神话来增加自身的神 秘色彩古人对于龙图腾的崇拜,其直接原 因,-个层面是对于神秘力量的恐惧,更深 的一个层面则是期望能够建立起自己与这 种神秘力量之间的关系,并最终得到且使用 这种力ft 这就需要有相应的祭祀仪式。
龙舟竞渡最早的起源,很可能就是祭祀这类 龙图腾的仪式。
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 教育》两文中也认为,古代的越民族是以龙 为图腾,表示他们“龙子”的身份,借此来巩 同本身的被保护权。
每年五月五日这一天,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
祭祀活动中,有一项便是在击鼓声中,划龙形独木舟,在 水面做竞渡的游戏,以之取乐。
应该说,这 就是竞渡 俗的由来船纹提筒。
提筒是古代越族储酒的器物。
筒身有四组 船纹,反映的是一支大型作战船队在战争结束后凯旋的场景。
水上演乐明清传统节俗与戏曲演出的互构
Water Shows: the Mutual 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Festival Customs and Chinese Opera Performances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作者: 张帆[1]
作者机构: [1]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北京100089
出版物刊名: 文化艺术研究
页码: 71-81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2期
主题词: 水上演乐;节俗演剧;明清戏曲;春日水戏;端午水戏;中元水戏;中秋水戏
摘要:古人的水上演乐传统源自先秦,最初与祭祀关系密切.至宋元时期演出种类逐渐多样化,歌舞、杂技、百戏等无所不包.明清以降,逐渐转向敷衍真正意义上的戏曲作品,并与传统民俗尤其是节日习俗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元宵、端午、中元、中秋等重要节俗的水上演出活动丰富多彩,形成古代水上演出活动的高峰.对节俗与水上演乐的关系,节俗水戏与戏曲演出活动的相互影响等的研究,能为戏曲学、民俗学、人类学等提供新的材料和视角.。
新春游园会 宋代文化生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新春游园会宋代文化生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宋代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其中新春游园会作为重要的活动之一,在宋代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新春游园会是宋代人民迎接新春佳节的一项传统活动,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五举行。
这个时期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高潮,也是人们放松心情、享受休闲时光的好时机。
新春游园会起源于古代宫廷的观花游玩活动,到了宋代逐渐发展成为民间的盛大庆典。
它不仅在城市和乡村中举行,也成为各地社区和寺庙的重要节日庆典。
人们可以在游园会中观赏精美的花灯,参加各种文艺表演,品尝美食,体验各种传统民俗活动。
这些丰富多样的娱乐项目吸引了大量的参与者,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得到一丝放松和快乐。
宋代文化生活具有独特的特点,其中新春游园会更是凸显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人民的文化素养。
在宋代,文人墨客们常常利用新春游园会来展示自己的才艺和文化修养。
他们会创作各种各样的诗文,描绘和赞美春天的美景。
同时,一些戏曲和舞蹈也成为游园会的主要表演项目,吸引了大批观众。
除了文艺表演,新春游园会还扮演着促进社会交流和民众凝聚力的重要角色。
人们可以在游园会上结交朋友,互相交流感受,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
同时,游园会也是商业交易的平台,商贩们会趁机在园内摆摊售卖各种商品,丰富了市场的活力。
总的来说,新春游园会是宋代文化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娱乐方式和放松心情的机会,还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发展繁荣和人民的文化追求。
新春游园会的举办对于推动宋代文化的发展、民俗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探讨新春游园会对宋代文化生活的影响和传承与发展。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概述整篇文章的内容,明确文章的目的和主题。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将探讨新春游园会的起源,从历史角度分析它的发展演变和成因。
第二部分将重点探讨宋代文化生活的特点,包括文学、艺术、社会风俗等方面,以便更好地理解新春游园会在宋代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舞剧《铜雀伎》动作形态中的戏曲元素探微
舞剧《铜雀伎》动作形态中的戏曲元素探微作者:祁佳来源:《艺术评鉴》2021年第22期摘要:舞剧《铜雀伎》是一部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舞剧,其中以踏盘、踏鼓为主的槃鼓舞是最具典型性、观赏性的舞蹈之一,表演极为出彩,拥有独特的舞蹈身体语言体系。
在舞剧编创中包含了大量戏曲元素的运用,使其呈现出独特的舞姿特点、风格特征。
本文分别从手部、眼部、腰部、步法等四个方面分析了舞剧《铜雀伎》中动作形态中的戏曲元素。
关键词:铜雀伎舞剧戏曲元素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22-0150-03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8SJA1516。
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不仅是我国传统艺术形式,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中国戏曲文学史》中曾有记载:“中国戏曲是一种最全面的综合性艺术,许多艺术形式都对戏曲产生过影响,它不是由一种艺术形式发展而来,而是二十多种艺术形式汇聚而成”。
它起源于原始歌舞,萌发于先秦,后经过汉、唐到宋代才初现完整,至元进入成熟期,在明清时期走向繁荣,是一种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尽管戏曲与舞蹈是两种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但是二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舞蹈作为艺术之母,是戏曲的源头之一,比如,湖北的“傩戏”、贵州的“脸壳戏”是从西周时期的“傩舞”发展而来的;沪剧源自上海及江、浙一带农村的田头歌舞;黄梅戏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一带的以采茶调为主的民间歌舞;评剧最初起源于河北唐山“莲花落”,后吸收秧歌、东北地区的“蹦蹦”的形式发展而成。
中国古代舞蹈赋予戏曲艺术美好的形象、美丽的动作、丰富的情感,到了宋元时期,舞蹈艺术逐渐融合戏曲,因此,戏曲舞蹈是中国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
后来,在戏曲舞蹈的基础上,又衍生发展了中国古典舞,其本身就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只不过它在戏曲的基础上,凝练衍生出“身韵”,讲究圆、曲、拧的动态特征,技巧变化无穷,其攫取的不是戏曲表层的模仿,而是传统艺术中最本质的“精神”内涵,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价值和时代背景。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一第四单元第9讲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第9讲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程标准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考情分析1.频率题型:该部分是高考高频考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兼顾2.情境设计:多利用文献资料、表格、地图、社会现象设计试题情境,注重考查经济发展与社会的新气象,如(2023·全国甲卷,26)北宋市民生活;(2023·全国乙卷,26)南宋刻书风气;(2023·辽宁卷,4)金人购茶;(2022·全国甲卷,26)宋代手工业;(2022·湖北卷,4)宋代门第观念的变化;(2022·山东卷,3)宋代纺织业;(2021·6月浙江选考,6)宋代海外贸易3.核心考向:两宋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新变化;经济重心的南移;两宋时期的社会变化整体感知知识点一经济的发展1.农业的发展耕作制度宋朝时,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经济结构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棉花种植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边疆开发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和城市的繁荣4.经济重心南移1.思考·情境问题《苏轼诗集》卷17记载:彭城旧无石炭(煤)。
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
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
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据此我们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答案北宋已经使用煤作为冶铁燃料;北宋时期由煤冶炼出来的铁制兵器异常锋利;北宋煤得到推广使用,部分取代了木材的作用。
2.拓展·思维点拨宋元城市发展的特点(1)发展阶段:坊市制度被坊市合一、临街设店为特征的格局所取代。
宋代节俗——水戏运动探微
水戏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项出现较早、历时较长的运动项目,到宋代这一运动达到高潮,而任何运动形式的出现、发展、高潮和衰落除了自身的特点之外都与一定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与此相伴的是一定的社会状况必然会在各个方面制约和影响一项体育运动的产生、发展以及衰落,在整个运动过程当中必然会带上当时社会的烙印,因此,这种双向的研究和互照就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就水戏发展的时代背景及其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呈现的特点进行分析。
一、宋代水戏运动的发展背景1.经济基础。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统一的朝代,是继唐朝以后又一个盛世,唐朝积累的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及文化繁荣在宋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尤其是宋代市井经济的发展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形态的主要特点,其太平日久,人口稳定,物产繁阜,特别是北宋都城开封府(时称汴京)更是人烟浩穰,据统计当时市民达数十万,整个城市出现“花阵酒池,香山药海……燕馆歌楼,举之万数”的繁荣景象。
而到了南宋,经济重心再度南迁,南宋王朝定都临安,亦即今天的杭州,为在北宋南渡之前已经相当繁荣的杭州经济更是插上腾飞的翅膀,这一历史名都凭借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一跃成为全国的龙头城市,诸行、酒肆、食店、茶坊、瓦舍众技十分兴隆,热闹无比,俨然一派大都市的景象。
这样的城市发展无疑为节俗体育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社会文化市场和物质基础。
2.环境条件。
宋代经济的发展为节俗体育的形成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使宋代节俗呈现出繁荣热闹的局面和多种多样的体育类目,其中就不乏蹴鞠、击丸、蹴鞠、踏索上竿、飞丸、走索、缘竿、掷剑之类,但最让人痴迷和钟情当属水上运动。
北宋时期,由于宋太宗为了演习水阵以防备战,于是召发三万多民夫修扩开封都城的金明池,使周长达九里的金明池河水更加浩淼宽阔,水域条件无疑为水上运动的开展和盛行提供了必要的自然条件,促进了北宋水戏的发展,其中,北宋水上运动以龙舟竞渡为最盛,是当时体育运动的代表。
到了南宋,多雨潮湿的杭州更是一个多水域的城市,炎热的气候也促进了水上运动的发展,其中以钱塘江观潮最为壮观。
诗情画意的宋朝
龙源期刊网 诗情画意的宋朝作者:吴钩来源:《女人坊(语林)》2019年第01期宋朝,随着市民社会的形成,旅游成了寻常市民的时尚。
有四个地方,是两宋时期最热闹的旅游胜地,如果你穿越到宋朝,这四个地方是必须要去体验体验的。
开封:金明池观水戏重点说下这个吧。
“水傀儡”是水上木偶戏。
宋代的木偶戏技术非常高明,艺人可以控制木偶在池上划船、钓鱼、踢球、舞蹈。
看《东京梦华录》的描述吧:“有一小船,上结小彩楼,下有三小门,如傀儡棚,正对水中。
……彩棚中门开,出小木偶人,小船子上有一白衣人垂钓,后有小童举棹划船,辽绕数回,作语,乐作,钓出活小鱼一枚,又作乐,小船入棚。
继有木偶筑球舞旋之类,亦各念致语,唱和,乐作而已。
”成都:月月宴饮游乐一位宋朝文人也记录了成都人倾城出游浣花溪的盛况:“成都之俗,以游乐相尚,而浣花为特盛。
每岁孟夏十有九日,都人士女,丽服靓妆,南出锦官门,稍折而东,行十里入梵安寺,罗拜冀国夫人祠下,退游杜子美故宅,遂泛舟浣花溪之百花潭,因名‘其游与其日’。
凡为是游者,架舟如屋,饰彩绘,连樯衔尾,荡漾波间,箫鼓弦歌,喧闹而作。
其不能具舟者,依岸结棚,上下数里,以阅舟之往来。
成都之人,于他游观或不能皆出,至浣花则倾城皆往,里巷阗然。
自旁郡观者,虽负贩刍荛之人,至相与称贷,易资为一饱之具,以从事穷日之游。
府尹亦为之至潭上置酒高会,设水戏竞渡,尽众人之乐而后返。
”这样的旅游热情,在古代恐怕除了宋朝的成都,再找不出第二处了。
洛阳:游名园赏名花西京洛阳你也不应该错过。
宋代的洛阳,有两大名物最为出众,一是名园,一是牡丹。
宋人说,“洛阳古帝都,其人习于汉唐衣冠之遗俗,居家治园池,筑台榭,植草木,以为岁时游观之好”,“贵家巨室园囿亭观之盛,实甲天下”。
那么洛阳到底有多少家园林?李格非(他是李清照的父亲)在他的《洛阳名园记》提到,“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
唐时洛阳的园林多达千余家,后多数毁于五代战火,北宋时有所修复,名园仍数以百计。
宋代水傀儡艺术研究
宋代水傀儡艺术研究
陈玥辛
【期刊名称】《艺术百家》
【年(卷),期】2015(0)A01
【摘要】文章以宋代水傀儡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文献和现有成果的整理,梳理出水傀儡从三国至宋代的历史发展脉络,通过论证认为宋代是水傀儡艺术的高度成熟期。
在此基础上,文章比较发现宋代水傀儡与百戏、杂剧以及越南李朝(12世纪初)水傀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总页数】7页(P63-69)
【关键词】戏曲艺术;宋代;水傀儡;百戏;崖词;水饰;水转百戏;戏曲音乐
【作者】陈玥辛
【作者单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0
【相关文献】
1.两种有趣的宋代泥玩具:陶模与童戏傀儡 [J], 张文珺
2.古代水傀儡艺术形态考探 [J], 叶明生
3.豫西北宋代傀儡戏文物述论 [J], 冯青林
4.宋代禅宗美学及其艺术向度——读《宋代禅宗美学与禅画艺术研究》 [J], 贺志朴
5.闽东傀儡艺术的一支奇葩——写在寿宁四平傀儡戏《奶娘传》校订本出版的日子里 [J], 叶明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古代端午龙舟竞渡文化浅析
中国古代端午龙舟竞渡文化浅析中国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而龙舟竞渡作为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端午龙舟竞渡文化进行浅析,探讨其起源、发展和现代意义。
一、龙舟竞渡的起源龙舟竞渡作为中国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内涵。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和历史传统。
据《史记》载,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相传屈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一生忠贞不渝,不附和权贵,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懈奋斗。
他因不满春秋战国时期的腐败政治和外敌入侵,投江自尽,以身殉国。
为了悼念屈原,人们在端午节举行划龙舟、吃粽子等活动,以此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尤其在江南地区,端午节的习俗更为盛行。
根据《楚辞》记载,龙舟赛起源于楚国,是为了悼念楚国的国君屈原而举行的。
据说,在早些时候,人们为了防止水中的食人鱼靠近,便让居住在水中庙宇中的神龙居住在木船底部,在端午节这一天将神龙从水里抬出,使之看见大光明,来驱赶水中的食人鱼。
因此在端午节举行划龙舟的活动,称之为“龙舟竞渡”,是为了庆祝屈原的丰功伟绩。
龙舟竞渡作为中国古代传统节日的习俗,自古以来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中国的龙舟竞渡活动中,最为著名的当属粤、闽两省的端午龙舟竞渡。
相传,粤、闽两省的民间传说中也与屈原有关,当地人们非常尊崇屈原,因此在端午节时划龙舟的活动更是划龙舟竞渡的盛大庆祝活动。
在有史以来的端午节以及龙舟竞渡的活动中,龙舟赛所经的比赛常以划龙舟为中心,加之观赛时民间舞狮队表演和花灯社团的节目等,给当地民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娱乐。
三、龙舟竞渡的现代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龙舟竞渡在中国各地不仅得到了传承和发扬,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龙舟竞渡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庆祝方式,更成为一种广泛的体育竞技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