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复习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复习(完美版)
实用文档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复习(完美版)所望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卒章显志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心志。
照应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
一篇文章要有头有尾,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
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
【作用】文章前后才能贯串,使读者容易掌握全文的脉络;使作品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种类】首尾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扣题照应,围绕主题反复照应;伏笔照应,先设伏笔,后予交代的照应。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
“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苍州”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析】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线索线索有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等。
【作用】有利于理顺内容,掌握其结构,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周邦彦《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析】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之感。
过渡过渡,是使文章连贯、结构严谨的一种手段。
【作用】“承上启下”,这有两层含义,一层是结构上的,另一层是内容上的。
结构上就是对整体的把握,增加条理和文章的语言的流畅性。
内容上就是对上面篇幅的总结和对下面篇幅的开头总起作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专项复习:诗歌鉴赏(含答案)
诗歌鉴赏-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专项复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复习范围:七年级上册一、二、三单元阅读下文,完成各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本诗的作者是,其中“左迁”一词的意思是。
2.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
B.第二句写诗人得知挚友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惊愕痛惜之情。
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
D.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有助于情感的表达,使诗味更加醇厚。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各题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从诗歌的体裁看,《天净沙·秋思》是一首。
“天净沙”是,“秋思”是。
作者是元代的4.“断肠”一词直接抒发了旅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5.以下对该曲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秋思”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所发的情思。
B.曲中凄凉与温馨的景象交织,催发了游子的感触。
C.曲中“古道西风瘦马”与“断肠人”等词句表明了游子漂泊之感。
D.前三句用九个富有秋天特征的景物营造出悲凉的氛围。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6.诗人“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田园乐(唐)王维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1)诗的第二句中“夏寒”一词似乎违背季节常理,你是怎么理解的?(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诗歌鉴赏(甲)西洲曲南北朝乐府民歌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甲)(乙)两首诗所写的季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知识卡片,分析两首诗是如何表达诗人的离愁别绪。
3.下面这两首诗都是咏荷诗,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赠荷花唐·李商隐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小题。
淮上渔者(唐)郑谷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
②浦:水边,岸边。
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1)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2)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野步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1)诗题“野步”意为郊野漫步。
诗中“”与“”两字说明诗人已经被美景深深吸引。
(2)前两句诗中“翠”、“浪”、“斜”、“肥”、“噪”等字体现了春的气息,选择其中一个字,加以具体分析。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诗歌前两句写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2)简要分析“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落”两个动词的妙处。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含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宿牛群头①(元)胡助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拙②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③供晚厨。
【注】①牛群头:地名。
②拙:同“茁”。
③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本诗和《天净沙·秋思》都写到了干枯的树木,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两首诗歌的内容简要回答。
【附】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答案】《天净沙·秋思》中写“枯藤老树”,突出旅途的凄苦,表达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乡愁的浓重、内心的悲哀;《宿牛群头》中写草木枯萎,为的是衬托出雨后蘑菇的旺盛,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旅途中的安逸闲适。
【解析】【分析】考查两首诗歌中所描写的干枯树木对抒发感情的不同意义。
读懂诗句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以景托景,景中生情,在苍凉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飘泊不定而又忧愁的情怀。
而《宿牛群头》“草木枯”是为了反衬“拙蘑菇”,突出蘑菇长得旺盛和多。
从而表现出大自然的生机,表达了作者的旅途中的自然景物的喜爱和安逸闲适之情。
故答案为:《天净沙·秋思》中写“枯藤老树”,突出旅途的凄苦,表达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乡愁的浓重、内心的悲哀;《宿牛群头》中写草木枯萎,为的是衬托出雨后蘑菇的旺盛,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旅途中的安逸闲适。
【点评】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古诗的能力。
根据题目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比较,找出两首古诗的共同点和主要差异即可。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宿牛群头》是诗人描写在羁旅途中见到的美丽的自然之景与人的活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及旅途中的安逸闲适。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总结(共九种题材)
标题中往往有“即事”“即景”“抒怀”等词
常见意象
山月、河水、梅花、鸟鸣、风雨、草虫、铜镜、鬓发、夜雨、孤舟、雁鸣、落叶、花开等。
常见情感
①寄情山水,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②表现作者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情趣。
③抒写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世事的感慨。
④表达对现实的愤慨、不满和壮志难酬及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
③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手法。
八、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我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常见技巧
①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②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③侧面落笔。作者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作者的苦恨离情。
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六、边塞征战诗
边塞征战诗多描写军旅生活、边塞风光、战争场面等,边塞征战诗的语言特点多豪迈奔放,其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
④乐曲意象:《阳关曲》《骊歌》。
常见情感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常见技巧
①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诗歌鉴赏复习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析】(1)筛选典型意象。 诗中的典型意象有:_游__子__、__微__霜__、__鸿__雁__、__云__山__、__树__色__、__砧__声_。 (2)描述图景画面。 根据意象,运用联想和想象,把意象组成富有诗意的画面。 (3)概括画面特点。 描绘了一幅__寒__秋__送__别__时__凄__凉__悲__伤__的___画面。 (4)表达了_送__别__友__人__时__的__悲__愁__压__抑__,__不__舍__思__念__之情
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析】找到体现语言特点的关键词语,即最能表现诗 人感情的句子,然后结合语句,具体分析妙处。
答题模式: 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清新、平淡、绚丽、 明快、含蓄、简洁、典雅、幽默化、口语化……); 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炼字 2、炼句 3、语言风格
三、诗歌语言
炼字 炼句
答题步骤 1.交代字或词或句子的具体意思。 2.说出字词句子所使用的手法。可以从描写景物的手法 入手,如从嗅觉、听觉、视觉或动静、虚实、 远近、明 暗等角度分析景物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分 析,如比拟、比喻、夸张、借代等。 3.写出字词句子描摹的景物特征。 4.写出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题模板: 字(词、句)的意思+使用的手法+描述的画面(营造的 氛围)+表达的情感。
七年级语文(上)期末专项复习《诗歌鉴赏》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期末专项复习《诗歌鉴赏》含答案诗歌鉴赏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读古诗,要展开想象,描绘诗中情景。
如果要让你想象这首诗的情景,应抓住哪些关键事物?并说说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前两句通过写自己强欲登高、无人送酒表现自己的孤独、失落,后两句借对故园菊傍战场开的想象来强化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之情,孤独、愁苦更为深沉。
【详解】本题考查意象和对诗歌内容的赏析。
登高有望远思人的意义,诗中“故园”,表明诗人的思乡之情,此时写于长安被陷之时,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遥怜故园菊”,化用陶渊明的典故,直抒厠臆,运用想象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断壁残垣间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的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
诗人抒发了对故园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之心和对平定战乱的渴望。
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下面小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昏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3.下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游子看到眼前景动了思乡之情。
B.“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
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
D.“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的思乡之情。
【答案】2.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3.B【解析】2.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枯藤老树昏鸦”意思是:苍老的树上枯藤缠绕,乌鸦黄昏时纷纷归巢。
《唐诗宋词元曲》诗歌鉴赏复习测试卷
诗歌鉴赏练习(一)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阅读以下王维的两首诗,说说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二、请简要分析一下颈联。
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三、请分析“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的表现手法。
哭晁卿衡(李白)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四、默写杜甫的《蜀相》,其中颔联蕴藉深厚,特别是“自”“空”二字尤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五、简析以下这段诗句的表达技巧。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六、默写杜甫《月夜》和《登岳阳楼》的尾联。
杜诗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你能从他的这两个尾联中读解出来吗?《月夜》尾联《登岳阳楼》尾联七、背诵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分析“念天地之悠悠”一句在诗中的作用。
八、请赏析《春江花月夜》“可怜楼上月有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这三句的写作手法。
九、对以下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十、阅读以下诗句,回答相关问题。
终南望余雪(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中考语文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卷带答案
中考语文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卷带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忆舍弟(杜甫)成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从________、________的角度写边塞凄凉景象,渲染气氛。
我们学过的杜甫的” 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与“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有异曲同工之妙。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历来为人们称道,请从抒情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
2.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1)前人在评价这首曲子时,认为这首曲子极富艺术魅力,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2)这支曲子在语言上有何特色?(3)曲子通过白描式的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主题?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展现的画面。
(2)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一句的表达效果。
(3)谈谈你对这首词末句“古今幽恨几时平”的理解。
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怀古诗。
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这两句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古诗词鉴赏复习诗歌意境鉴赏课件
三、悟情:分析、体悟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
(获奖课件)古诗词鉴赏复习诗歌意 境鉴赏 课件-pp t分析 (下载 )
感情。
(获奖课件)古诗词鉴赏复习诗歌意 境鉴赏 课件-pp t分析 (下载 )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读了这首诗,请用自己的语言,为我 们描绘一幅图画。
春光明媚、江山秀丽—丽 春风习习、花草飘香—香 泥土融化、燕子筑巢—欢 日丽沙暖、鸳鸯静睡—甜
绚丽 明净
愉悦 闲适
意境的概念
概念: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 (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 想像的境界,它是诗人主观的 “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 “境”(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
象——境——情
(获奖课件)古诗词鉴赏复习诗歌意 境鉴赏 课件-pp t分析 (下载 )
意境分析要点
一、绘景: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用自己的语言
描绘出诗中展现的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 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 (描绘静景、串缀静景、挖掘虚景)语言力求 优美。
二、析境:准确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
情(“有闲意”“无丑枝”)加以分析即可。
要点:景 ——野凫眠岸、老树著花
手法——景中有意、景中含情 情——“闲”字突出诗人自由、闲适的心境
“老”而不“丑”正表现了自然美 景
中诗人心情的愉悦。
(获奖课件)古诗词鉴赏复习诗歌意 境鉴赏 课件-pp t分析 (下载 )
诗歌鉴赏的意境分析
我们怎样读诗
?
读诗的一般方法
读诗题——时令、事件、题材 读作者——人生遭遇、诗歌风格、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含答案)一、(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解析C项,“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的意思是:一向广阔辽远的万里江山,如今尽入图画,浓缩于窗子大小的尺寸之间。
并非“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
答案 C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解析先答出尾联的含意,再根据含意去分析作者对这幅画的评价。
理解尾联的含意,首先,要理解诗句的表面意思;其次,要结合诗题和前面的诗句理解其深层含意。
“此中有佳句”,意思是许道宁的画意境优美,蕴含诗意,文人墨客可以据此创作出诗词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纵使写尽这些佳句,也与画的意境不相关,足以看出画家技艺的高超和画意的优美,致使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
诗人的评价:从尾联的含意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其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答案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
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二、(201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
(2)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拓展阅读晴①杜甫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②。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
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释】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
②文:花纹、图案。
(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2)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2)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举例分析。
(3)《卖炭翁》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古诗阅读遣意①〔唐〕杜甫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
遣,抒发。
②酿黍:酿酒。
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
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________”字看出。
颔联中的“________ ”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5.古诗阅读上元夜①(唐)崔液玉漏银壶②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要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要点总结如下:
1. 了解不同文学时期的代表性诗人和诗歌作品,包括古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以及近现代的鲁迅、徐志摩、毛泽东等。
2. 掌握一定的诗歌基本概念,如押韵、节奏、意象、修辞等,并能够分析诗歌的体裁、辞章、意境等方面。
3. 理解诗歌作品的内涵和表达手法,注意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主题、情感或思想,同时注重诗歌中的形式美和语言美。
4. 熟悉并掌握常见的诗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仗等,能够分析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效果。
5. 注意诗歌的音韵和节奏处理,能够分析诗人在运用韵律和节奏方面的技巧,以及这些技巧对诗歌的整体效果的影响。
6. 注意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表达,能够通过对意象的分析来理解诗人的情感或意境,同时注意发现诗歌中隐含的象征意义。
7. 对于诗歌创作背景和诗人生平等方面的了解,可以帮助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同时也有助于理解诗人的创作态度和倾向。
8. 多阅读和分析诗歌作品,积累自己的鉴赏经验和思考能力,逐渐形成自己对诗歌的鉴赏视角和方法论。
除了以上的要点,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通过参加模拟考试、做题训练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应试技巧。
诗歌鉴赏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希望以上总结对你有所帮助。
第 1 页共 1 页。
2024届高考古诗词鉴赏复习:赏析诗歌语言
题型三:赏析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分析角度1——题材
语言风格分析角度2——意象 部分举例
⑴田园诗 ①常用意象:炊烟、桑麻、桑蚕、桃李、豆麦、菊花、鸡犬 ②意境特:恬淡点谧、清新优美、宁静和谐、明丽绚烂、富有生活气息 ③感情:悠闲自在、轻松愉悦及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 ④语言风格:清新自然
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七 组叠词连用,化舒缓为急促, 变哀婉为凄厉。
炼字题答题思路:
1.寻字:就是要从诗句中找出表意丰富、生动传神的关键字词。有的题目要求 找出哪两个字用得精妙。如果题干明确了该句的关键词,这一步就可省略。
2.释义:就是解释关键字词的含义。要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就要辨清词 性,分清虚实,理解关键字词的本来意思。
找例证
结合诗中词句进行分析
常用术语:平淡 工丽 绚丽 真率 洒脱 婉约 明快 自然 质朴 清幽 雄奇 悲慨 凝练 沉郁 飘逸 雄浑 粗犷 豪放
可从手法、意象、境界等角 度展开分析
析情感
点明其中蕴含的情感
点明特点在传情达意上的作用
雪晴晚望
贾岛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注】作于贾岛长安应举落第, 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 草堂寺之时。
问:后人认为这首诗体现了贾岛诗歌“清冷” 的语言风格,请从景物和情感两个角度赏析。 (6,力求语言优 美,然后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如孤寂 清冷、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晴雪、溪云、 樵人、白屋、寒日、危峰等意象体现了清冷 的特点,用环境的清冷衬托了诗人孤寂的心 境,以哀景衬哀情,表达了作者在科举落第 后心灰意冷、自我排遣的情感。诗人倚杖看 晴雪、溪云、寒日危峰、白屋樵夫、野火冈 草等众多景物,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
诗歌鉴赏复习课件(共30张ppt)
三、鉴赏诗歌的意境
例1、阅读下面一首绝句,简要分析此绝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参考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泥融土湿,燕子忙着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二、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例2、阅读曾巩《西楼》一诗,简析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暴风雨
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 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
一、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例2、阅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参考答案】本诗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落寞、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
形象。“念”写出感慨,“独怆然而涕下”写出凄凉和忧伤,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 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仔细分析。
逻辑思维
借助身临其境的方法, 从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注意作者的“逻辑思 维”。
鉴赏角度
借助诗歌鉴赏试题,分 析鉴赏设题角度,直奔
鉴赏中心话题。
从诗歌的内容题材上分类
语文初二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卷附解析1
语文初二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卷附解析1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桃夭《诗经周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天,其叶蓁蓁③。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女子出嫁。
②蕡(fén):果实很多的样子。
③蓁蓁(zhēn):树叶茂盛的样子.(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什么形式?这种结构形式在内容情感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诗经》中常用“比”的手法,结合诗句,赏析本诗中“比”的手法。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于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焦急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的故事。
B.“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说明了诗人追寻之路漫长曲折,充满艰难阻隔。
C.“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描写。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其一)①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初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带解析1
初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带解析1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词,回答问题。
如梦令·春思①(北宋)苏轼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②,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居士③。
莫忘小桥流水。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
②百舌儿:鸟名。
③居士,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
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
(1)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2)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2.拓展阅读晴①杜甫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②。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
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释】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
②文:花纹、图案。
(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2)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愉悦闲适(悠闲、自在等)(2)【示例1】微风吹来,池水波光晃动,把蔷薇香气吹满院子。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微风吹动倒映楼台的池塘比作微风吹动水晶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亭环境的幽静和美好,表现了诗人的高兴心情和闲适自在。
【示例2】微风吹来,池水波光晃动,把蔷薇香气吹满院子。
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写,写了作者看到眼前微风吹动的池塘,闻到了风吹满院的蔷薇香,生动细腻地写出了山亭小院的幽静和美好,表现了诗人的高兴心情和闲适自在。
【点评】(1)此题考查理解古诗意象的能力。
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牢记常见意象的含义,如: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等等。
做题时,还要在理解诗意、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分析、理解古诗的意象。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
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
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答案: • 14. A E(A 3分,E 2分,A虚实分析错误; E以乐景写哀情错) • 15. (6分) • ①思念故国。“三关”曾是宋朝国土,如今 沦于敌手,诗人遥望“三关”,断肠之情油 然而生。 • ②不忘国耻。靖康之变,二帝被俘,国土沦 陷,诗人心中此恨难消。 • ③渴望收复失地(迎回徽、钦二帝)。“几 时鸾辂还”,传达出诗人对故君的思念,其 中亦有收复失地的渴盼。 (每点2分,意思对 即可)
•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上片前两句写景,有虚有实。前一句写大江南北风雪迷漫, 这是词人想象北方之景,是虚写;“易水寒”为词人路上所见眼 前之景,是实写, • B.上片后两句写远望中原的情形。词人在阴云密布的天空下 遥望“三关”,只见群山连绵不断,可是见不到国都汴京和中原 父老,令人肝肠寸断! • C.下片前三句运用反衬的首发。“此恨难消”的“难”字, 与前面的“可”字“能”字对应,天老、海翻之可能,倍加反衬 出消除此恨之不可能。 • D.下片后两句,“鸾辂”本指帝王所乘的车驾,这里代指被 掳到异域的徽、钦二帝,词人多次听说朝廷派遣使者问候他们, 只是不知二帝何时归来。 • E.这首词在写法上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景物深入细致地刻 画,委婉地传达出了词人中不便明言的情感,情景交融,取得了 感人至深的效果。 • 1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江梅引”,词牌名。“引”表示词的音律特点,意义、用 法同《李凭箜篌引》和《滕王阁序》“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中的“引”。 • B.“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三句,开篇点明主旨, 词人感慨人间离别,又见江头梅花,引发了他不尽的相思之 情,。 • C.“湿红恨墨浅封题”,是说心中充满了离恨,相思的泪水打 湿了红笺,冲淡了墨迹,默默将信封好,题字签押,情思低徊。 • D.“宝筝空,无雁飞”两句,写恋人曾弹奏宝筝,而今却无处 可闻;那些和累写成的相思,也因无鸿雁传递而难以排遣。 • E.结尾“漂零客,泪满衣”二句,写自己的恋人而今漂流异乡、 孤苦无依、泪湿衣襟的情景,表达了词人的惦念之情,意境凄 苦。 • 15.本词在抒发感情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 分析。(6分) •
• 15.这首诗表达了哪些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 14. B 2分,D3分(B项,“路上行人”理解错误。D 项,诗歌颈联都是虚写,想象朋友的行程所经之 地。) • 15.①鼓励劝勉之情:诗歌颔联劝勉朋友中举的机会 很多,不必为一次失败而消沉。 • ②关怀牵挂之情:颈联遥想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 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 生。 • ③期冀、祝愿之情:尾联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 之中惆怅留连,不要作出世隐居之想,应该积极入 世进取。 • ④惜别之情。送别朋友时回故乡时,揽君衣袂,依 依不舍。 • (每点2分,答对三点可得6分。意思对即可。)
• 15①直抒胸臆。“人间离别易多时”“忽相思”“漂 零客,泪满衣”等句直接抒发伤感和相思情感。 • ②虚写(想象)。内容包括梦境和回忆两部分。“几 度”句,写两人欢会梦境,“今夜”四句,写另一种 梦境,悲欢两种梦境相比,进一步诉述别后对情人刻 骨铭心的相思之情;“俊游巷陌”“旧约扁舟”回忆 往昔,表达人事已非,旧约难以实现的悲苦,抒发思 念的深切。(答“虚实结合”也可) • ③对比。通过悲欢两种梦境的对比,昔日之欢的回忆 和今日孤独的现实对比抒发情感。 • (借景抒情、借事抒情、用典,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 (每点2分。写出三点即得6分。意思对即可。)
诗歌鉴赏
• • •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阮郎归· 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① 向子湮②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③云深处 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 平安。几时鸾辂还。 • 【注】①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宋徽宗、 宋钦宗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丧失,至今已 近十年14.(A“萧瑟凄凉”不符,D“千村杵”是 作者想象,选对一项2分,两项5分) • 15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 ①悲秋之情:作者看到秋天萧瑟的景象, 顿生感慨。 • ②思乡之情,孤独寂寞:漂泊在外,孤 身一人。 • ③为生计而愁:岁末为温饱奔波。 • ④感慨年华老去:每年白发增加,越显 苍老。(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得满分)
• • • • • • •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① 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榄君衣袂更移筋。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②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③。 应无惆怅沦波远,十二玉楼④非我乡。 ①南海:今广州佛山一代。②上国:指京城。 ③蓝关、湘浦:地名,均为朋友归南海必经之 地。④十二玉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 是仙人居住的处所,多指隐居之所。
• • •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江梅引 姜夔① 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 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 知。 • 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 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 南春草赋,又萋萋②。漂零客,泪满衣。 • 【注释】①庆元二年丙辰之冬,正值园中腊梅绽放, 词人见梅怀念远方的恋人,因作此词。②淮南小山 (一说刘安)著辞赋《招隐士》里有“王孙游兮不 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句子。
•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4-15题。 • 客中闻雁 • 黄仲则 •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成感物华。 •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
• 1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 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明亮澄丽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 • B.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 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 • C.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 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 情思。 • D.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 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 赶制棉衣。 • E.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 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 • 15.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 简要分析。(6分)
•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写夕阳、红霞,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诗人挽着朋友的衣 袖举杯相劝,这一联情景相生,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 B.“行人莫叹碧云晚”是劝路上行人不要因为暮云而叹息,借 此表达对朋友的惜别之情;同时翻出新意,使朋友体会到友谊 的温情。 • C.“每年春草芳”一语双关,表面上写京城年年会有明媚的春 光,暗含了京城科举考试每年举行,中举的机会还有很多。 • D.诗歌颈联对仗工整,承接上句“春草芳”,实写送别时的环 境,雪过蓝关寒气减弱,虚写朋友南归会途经湘浦,意味深长: • E.“应无惆怅沧波远”一句,是说朋友远涉江河,应该没有惆 怅之情,给读者以轻快之感,表达了丰富的情谊,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