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
合集下载
2025届高考一轮专题复习:鉴赏诗歌题材课件
![2025届高考一轮专题复习:鉴赏诗歌题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0292c51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2d.png)
A.首句作者将自己比作漂泊的鸿雁,作者着两个“尽”字抒写思乡之情。 B.“一春憔悴有谁怜”一句承上启下,这一问既问人,亦自问,更显惆怅自怜。 C.“见说”两句用暗喻手法写江头春浪好像对人有情,要送作者回乡。尾句以景结情,营造出一种凄迷朦胧的意 境,离别之情溢于言外,含蓄而轻灵。
2. 请对“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这一联进行赏析。
情感二:描写艰苦猛烈的戍边生活。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 情感三: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立刻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情感四:愿意戍守边关、期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 情感五: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羁旅诗语言常见意境术语 1、羁旅诗(词)的语言特色 ①质朴清新。②苍凉低沉。 ③浑厚悲凉。④深沉委婉。 2、意境: 萧条冷落、萧瑟悲凉、暗淡凄寒、幽寂清冷。
二、常见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1. 借景抒情:以“故乡”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 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 “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① 乐景写乐情 ②以哀景写哀情 以乐景衬哀情 ④以哀景写乐 情 2 . 渲染烘 3. 即事写情(叙事抒情) 4. 虚实结合 5 从对方落笔(对写法)
的吐蕃。②空碛:空荡无边的大沙漠。
9.护羌校尉:《汉官仪》曰:护羌校尉,武帝置,秩比二千石,持节以护 西羌。”汉代拿着符节保护西羌的武官叫“护羌校尉”,这里指唐廷守边
译文:
的将领。 10.朝乘障,早晨登上遮虏障。乘障,同乘鄣:谓登城守卫。《汉书·张汤
居延城外胡人正在狩猎,白草连天大火漫天 传》:“﹝上﹞乃遣山乘鄣。”颜师古注:“鄣谓塞上要险之处,别筑为
2. 请对“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这一联进行赏析。
情感二:描写艰苦猛烈的戍边生活。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 情感三: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立刻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情感四:愿意戍守边关、期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 情感五: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羁旅诗语言常见意境术语 1、羁旅诗(词)的语言特色 ①质朴清新。②苍凉低沉。 ③浑厚悲凉。④深沉委婉。 2、意境: 萧条冷落、萧瑟悲凉、暗淡凄寒、幽寂清冷。
二、常见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1. 借景抒情:以“故乡”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 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 “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① 乐景写乐情 ②以哀景写哀情 以乐景衬哀情 ④以哀景写乐 情 2 . 渲染烘 3. 即事写情(叙事抒情) 4. 虚实结合 5 从对方落笔(对写法)
的吐蕃。②空碛:空荡无边的大沙漠。
9.护羌校尉:《汉官仪》曰:护羌校尉,武帝置,秩比二千石,持节以护 西羌。”汉代拿着符节保护西羌的武官叫“护羌校尉”,这里指唐廷守边
译文:
的将领。 10.朝乘障,早晨登上遮虏障。乘障,同乘鄣:谓登城守卫。《汉书·张汤
居延城外胡人正在狩猎,白草连天大火漫天 传》:“﹝上﹞乃遣山乘鄣。”颜师古注:“鄣谓塞上要险之处,别筑为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课件(共22张PPT)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课件(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ceb5ee3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70.png)
对某个字的理解:此句意思是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苦”,形容 执著地追求,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
(四省联考)C.“无巡”意为不拣选地方,形象 地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畅饮时的随意状态。
薄暮出城仍有伴, 携壶藉草更无巡。
对某个字的理解:这里的“无巡”当是不停推杯换盏地饮酒,分不清喝了多少巡 (次)。
作者 陆游 李贺 王建 陈与义 杜荀鹤 刘禹锡 陆龟蒙 王安石 陆游 杨巨源 陆游 魏了翁 李白 王勃
主题 爱国 乐观 坚定 美育 品格 劳动教育 友情 批判性阅读 耿介正直 积极乐观 劳动教育 国泰民安 深厚友情 个人价值4
命题价值导向
近五年来,高考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的选材主题基调是
昂扬明媚的,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引导,非常注意所选诗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 首句用词平易而含蕴丰富,写出了诗人与 友人重逢的感受,也体现出二人友情的深厚。 B. 诗人在称赞友人品行的同时对其处境表示 了担忧与同情,并告诫友人要适时曲意逢迎。 C. 二人河上相会,花朵争艳,鸟声此起彼伏, 生机盎然,烘托出了友人聚会的欢快之情。 D. 全诗情、景、理交融,既写出了对友人的 关切,也富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引人思考。
B.“花舞大唐春”写鲜花迎来的不是小 山村的春天,而是整个大唐的春天,尽显诗 人的胸襟与气魄。
C.“三径”运用典故写居处荒芜而内心 凄凉,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三径就荒” 的用法相近。
D.尾联卒章显志,诗人毫不掩饰地抒发 了自己喜悦的心情,祝愿年年岁岁风物常新。
【答案】C 【解析】“迷三径”有回家的路被萌发的春草遮蔽之意,但全诗洋溢着家
歌作品与教材相关内容的关联,也非常注意和学生生活实际 中的日常场景对接,尽可能营造一种令学生感到熟悉的生活 情境,真正考察学生的解读诗歌的能力。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指导课件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指导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0c79a85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90.png)
解题方法
第一步 初读诗歌
第二步 精解诗评
第三步 代入原文分析
评论角度 感知大意,把握题旨与情感
评论内容 结合诗评,对诗歌进行阐释
评论范围
试着使用这个方法解答例题
1.(2023·福建龙岩5月质量检测)此词虽略带伤感,但《竹林纪事》评 价云:“清丽可爱。”请从景物、情感两个角度做简要分析。
点绛唇 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仍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真题探究
(2023·新课标Ⅱ卷)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 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湖上晚归
参考答案
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①诗人心境澄清桥:横首水句木以已“秋归色思,清寺”倚三云字峰引正出晚归晴家。途中诗人的内心
状态,此时的他翠心羽如湿止飞水如,见平避和,静红谧蕖。香袅似相迎。
前言
2023年高考全国卷4套试卷,其中2套试卷的古代诗歌阅读考查了“评论阐释”, 分别是2023年全国甲卷第15题、2023年新课标Ⅱ卷第16题。这两道题展现了两个命题角度 。 究竟2024年诗歌鉴赏会怎样考?如何快速、稳妥、有效复习诗歌鉴赏?
本系列诗歌鉴赏系列课将从高考最新趋势讲起,用27讲,每讲20分钟
手法上采用对照“说穷通” 沁园春 戴复古
一曲狂歌,有百馀言,说尽一生。 费十蹭年蹬灯归火来,,读闭书门读独史坐,,少四赢年方得时奔穷“走吟费,诗十求句年利清灯求。火名,。读书读史,四
夫诗者,皆吾侬平方日奔,走愁,叹求之利声求。名”,年老时“蹭蹬 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
向临邛空涤馀器豪,气可怜峥司嵘马。,安”成得“都良愁卖田叹卜二之,项声谁耕”识。,君两平者。形成对照,表 分则宜然,吾何敢怨,现蝼词蚁人逍报遥国戴无粒门行、。空余豪气的感慨 开怀抱,有青梅荐酒,绿树啼莺。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课件62张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课件62张](https://img.taocdn.com/s3/m/ca77c22d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cb.png)
【答题范式】
点明修辞手法+结合诗歌分析其具体运用+使用效果
比喻
修辞方法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月亮的形状并体 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 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隐语(谐音)、双关
理解: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 烟笼寒水月笼沙
理解:烟和月笼着寒水和沙 主人下马客在船
理解:主人和客人都下马,主人和客人都在船
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 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 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 互文修辞的运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 寻味的艺术效果。
仿真测试1: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 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问: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①三、四句用了反衬(以乐景写哀情)。②以
“庭树”还如旧时一样开出灿烂的花朵,衬托梁园的 萧条。③含蓄地抒写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B、反衬]
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 以乐景写哀,更见 其哀。
绝 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 春光融融。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 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 物与主观感受形成鲜明对照,用以反衬诗人思乡之情 更加浓厚。
借代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运用借代手法,用颜色“绿”代替绿叶,用颜 色“红”代替红花。语言简洁而意味无穷。词人为 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 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点明修辞手法+结合诗歌分析其具体运用+使用效果
比喻
修辞方法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月亮的形状并体 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 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隐语(谐音)、双关
理解: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 烟笼寒水月笼沙
理解:烟和月笼着寒水和沙 主人下马客在船
理解:主人和客人都下马,主人和客人都在船
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 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 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 互文修辞的运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 寻味的艺术效果。
仿真测试1: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 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问: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①三、四句用了反衬(以乐景写哀情)。②以
“庭树”还如旧时一样开出灿烂的花朵,衬托梁园的 萧条。③含蓄地抒写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B、反衬]
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 以乐景写哀,更见 其哀。
绝 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 春光融融。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 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 物与主观感受形成鲜明对照,用以反衬诗人思乡之情 更加浓厚。
借代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运用借代手法,用颜色“绿”代替绿叶,用颜 色“红”代替红花。语言简洁而意味无穷。词人为 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 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f3a83ca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22.png)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 军 行》 5、厌恶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陇西行四首》
应该注意的是,边塞诗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复杂的,往 往是几种感情交织在一起。
比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包含了几方面的内容: 边塞壮丽的风光,边塞环境的艰苦恶劣,和朋友离别的不舍 之情,对家乡的思念。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读懂一首诗,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
古 读标题:诗歌题材
读作者 代 读注释
思想情感
诗
诗歌形象:人物、景物(意境)、事物 志向哲理
歌
读诗文 关键字(诗眼)词句 语言风格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典故
8
7
6
5
4
3
2
1
干
即
送
羁托咏
边
山
谒
事
别
旅物史
塞
水
言
抒
怀
思言怀
军
田
志
怀
人
乡志古
旅
园
诗
诗
诗
诗诗诗
诗
诗
诗 歌 题
材
1
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为 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描 写自然风光为主。
田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 材。主要是描写农村生活、农 夫和农耕。
田园诗的典型物象 景物、人物、农具、植物、动物
1、景物:郭外、原野、农田、墟落、炊烟、白云、清泉、郊外 、草屋、柴门、荆扉、 2、人:邻人、野老、农夫、樵夫、渔夫、林叟、山客、牧童 3、农具:耒、耜、锄头、犁 4、植物(食品):五谷(黍)、栗、桑、麻、菊、 5、动物:鸡、犬、牛、羊、蚕、蛙
抒情方 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②乐景写哀情(反衬)。 式
应该注意的是,边塞诗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复杂的,往 往是几种感情交织在一起。
比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包含了几方面的内容: 边塞壮丽的风光,边塞环境的艰苦恶劣,和朋友离别的不舍 之情,对家乡的思念。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读懂一首诗,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
古 读标题:诗歌题材
读作者 代 读注释
思想情感
诗
诗歌形象:人物、景物(意境)、事物 志向哲理
歌
读诗文 关键字(诗眼)词句 语言风格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典故
8
7
6
5
4
3
2
1
干
即
送
羁托咏
边
山
谒
事
别
旅物史
塞
水
言
抒
怀
思言怀
军
田
志
怀
人
乡志古
旅
园
诗
诗
诗
诗诗诗
诗
诗
诗 歌 题
材
1
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为 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描 写自然风光为主。
田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 材。主要是描写农村生活、农 夫和农耕。
田园诗的典型物象 景物、人物、农具、植物、动物
1、景物:郭外、原野、农田、墟落、炊烟、白云、清泉、郊外 、草屋、柴门、荆扉、 2、人:邻人、野老、农夫、樵夫、渔夫、林叟、山客、牧童 3、农具:耒、耜、锄头、犁 4、植物(食品):五谷(黍)、栗、桑、麻、菊、 5、动物:鸡、犬、牛、羊、蚕、蛙
抒情方 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②乐景写哀情(反衬)。 式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比较鉴赏+课件(共21张PPT)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比较鉴赏+课件(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675fd92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b7.png)
【参考答案】 相同:两首诗的尾句都营造出不见其人但闻其声、令人回味的深远意境(2 分)。 不同:①秦诗尾句紧承上句“疑无地”,通过“人家笑语声”突然展现出 一片新境界,构思新奇,妙趣横生(2分)。②方诗尾句用“人语画桥西” 与上句“蜂蝶已归弦管静”形成映衬,以动衬静,突出了整体意境的寂静, 也使诗境更加耐人寻味(2分)。
(考点:形象、情感)
9.2016全国III卷《内宴奉诏作》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 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考点:思想情感)
诗歌比较阅读题规律
命题特点
对应的考点
1.主观题、客观题 2.单首诗、组诗(同一诗
人同题诗,不同诗人同主 题诗) 3.与课内诗比较,与自身 其他联比较
三、例题精讲
千秋岁· 陵寿史帅致道,时有版筑役
辛弃疾
塞垣秋草,又报平安好。尊俎上,英雄表。 汤生气
象,珠玉霏谈笑。春近也,梅花得似人难老。
莫惜 尊倒,凤诏看看到。留不住,江东小。从容帏
幄去,整顿乾坤了。 千百岁,从今尽是中书考。
词中“从容帷幄去,整顿乾坤了”与“了却君王天
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1)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 《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6分)
①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 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 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②不同点: ①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的心境。 ②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 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 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考点:形象、情感)
9.2016全国III卷《内宴奉诏作》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 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考点:思想情感)
诗歌比较阅读题规律
命题特点
对应的考点
1.主观题、客观题 2.单首诗、组诗(同一诗
人同题诗,不同诗人同主 题诗) 3.与课内诗比较,与自身 其他联比较
三、例题精讲
千秋岁· 陵寿史帅致道,时有版筑役
辛弃疾
塞垣秋草,又报平安好。尊俎上,英雄表。 汤生气
象,珠玉霏谈笑。春近也,梅花得似人难老。
莫惜 尊倒,凤诏看看到。留不住,江东小。从容帏
幄去,整顿乾坤了。 千百岁,从今尽是中书考。
词中“从容帷幄去,整顿乾坤了”与“了却君王天
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1)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 《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6分)
①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 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 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②不同点: ①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的心境。 ②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 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 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ppt课件(55页)
![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ppt课件(55页)](https://img.taocdn.com/s3/m/d6f996a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db.png)
• 答题示例:
•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的
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 此诗描述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
答:此诗描述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
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
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
• 3、答题要条理化
•
理解了全诗,审好题,找准答题的切入口,最后就是要
组织答案了。答案一定要扣紧诗句,适当摘录诗中词句作答,
才干条理清楚又全面周到。
三、古诗词常见题型分类及答题模板
•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 一、诗歌鉴赏必需具备的知识积存 • 1、常用的表述方式:这首诗写了〔意象或者事情〕,通过什么
方法〔某种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表现方法〕,写出了〔意象或 者事情〕的什么特征,关于表现〔特别〕什么思想〔感情〕起到 了什么作用。 • 2、常见的意象和意境 • 〔1〕意象指的是诗歌中寄予着作者情感的物象。意象可以是人 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如《邶风 静女》 中的小伙子〕和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声声慢》 中的“我〞〕,也包涵了物象〔如“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白 鹭〞 “青天〞〕 • 在古典诗歌中,一些意象由于名家使用来表现某种情绪,后又被 其他诗人反复使用于这种情绪,从而有了特定的内涵。同一民族, 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往往一想表达某种情感,就想使用某种意 象。反过来,一提到某一个意象,就让人想到某种情感。因此, 了解这类意象通常寄予了作者哪种思想情志,常常成为诗歌鉴赏 的突破口。 • 3、常用的表达技巧
高考复习题画诗歌鉴赏PPT (共27张PPT)
![高考复习题画诗歌鉴赏PPT (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d6efbe7a1c7aa00b52acb3f.pn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知技并重,德行为先。 32、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33、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34、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35、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 36、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 托尔斯泰 37、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 车尔尼雪夫斯基 38、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 屠格涅夫 39、谁给我一滴水,我便回报他整个大海。 —— 华 梅 40、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 —— 惠特曼 41、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 保 罗 42、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 萧伯纳 4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44、要使别人喜欢你,首先你得改变对人的态度,把精神放得轻松一点,表情自然,笑容可掬,这样别人就会对你产生喜爱的感觉了。 —— 卡耐基 45、有谦和、愉快、诚恳的态度,而同时又加上忍耐精神的人,是非常幸运的。 —— 塞涅卡 46、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47、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语言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 刘少奇 48、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为何如此. 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 —— 保 罗 49、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 培 根 50、人生就象弈棋,一步失误, 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 —— 弗洛伊德 51、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 苏格拉底 52、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53、 最本质的人生价值就是人的独立性。 —— 布迪曼 54、 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 —— 萨迪 55、 人世间没有比互相竭尽全心、互相尽力照料更加快乐的了。 —— 西塞罗 56、 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 —— 莎士比亚 57、 容易发怒,是品格上最为显著的弱点。 —— 但 丁 58、 对一个尚未成熟的少年来讲,坏的伙伴比好的老师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 伊 索 59、 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 —— 歌德 60、 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 —— 杰弗逊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内容情感理解题 课件(共21张PPT)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内容情感理解题 课件(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2599795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a4.png)
课后巩固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邬三落第还乡 钱起
郢客①文章绝世稀,常嗟时命与心违。 十年失路谁知己,千里思亲独远归。 云帆春水将何适,日爱东南暮山碧。 关中新月对离尊,江上残花待归客。 名宦②无媒自古迟,穷途此别不堪悲。 荷衣垂钓且安命,金马③招贤会有时。 【注】 ①郢客:指邬三。②名宦:名声和官职。③金马:汉代宫门名,学士待诏之 处。
回顾高考
【2023年新高考Ⅰ卷】 答友人论学
【宋代】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逢人个个说曾颜。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 【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 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6.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 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诗歌鉴赏之内容情感理解题
复习目标
1.强化诗歌鉴赏之内容情感理解题的审题能力 2.总结诗歌鉴赏之内容情感理解题的解题规律 3.把握诗歌鉴赏之内容情感理解题的答题思路
考情解读
高考在诗歌思想情感的把握、理解上设题,常呈现以下特点: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关涉思想感情,如在对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的考查中连带考查;有的着眼于整体概括整首诗的内容情感,多角 度、多层面设点,有的从某一句或某一联或某些具体词语切入理解 情感;答案设置上多层面分解思想感情,要求多点答题。
特别提醒
◎特别提醒 分析诗(词)人心理(心境、心绪),可从理解诗(词)句含义、体察诗
(词)句语境、领会诗(词)人寄托、探究情感纵深四个层次入手:首先是理解诗 (词)句含义,要准确理解诗(词)句尤其是关键词的字面意义;其次是诗(词)语 境,通过分析意象和语境思考诗(词)的深层含义;然后是诗(词)人情感寄托,思 考诗(词)写的内容跟诗(词)人有什么关系,作者要以此表达什么情感;最后探究 诗(词)人情感纵深,即结合诗(词)人际遇、时代背景与创作意图,思考诗(词) 人为何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模块
诗歌鉴赏之
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 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 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 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 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 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 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 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 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的“事物”和送别 诗中的细节。
常见诗歌人物形象类举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表现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 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1.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 傲岸不羁的形象。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 受冻死亦足。
诗人杜甫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 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6.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 反对战争。
2.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
形象。
山居秋暝 ·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 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 喜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 出诗人陶渊明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 的喜爱
寄情山水、归隐田 园的隐者形象
3.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 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 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 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 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4.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的形象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 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 形象鲜明。
意 义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⑴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 ⑵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1)寒冷、寂静(或:冷峭) (2)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 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 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这个被 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 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
的形象.
•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 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 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
9.孤寂、落寞(惆怅),愁苦幽怨的 形象。如王昌龄的《闺怨》。
古诗
近体诗
(格律诗)
律诗
七言律诗:如杜甫《登高》 排律
词 曲
(又称“诗余”、“长短句”、“倚声”、“
小令 散曲 套数
《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要求:
古 典 诗 歌 初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所谓 初步鉴赏 指的是对作品 本身的特 点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 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
一. 要了解诗歌的分类
直接抒情 抒情诗 借景抒情 按内容 叙事诗 借人、事的描述抒情
格律诗
诗歌
按形式Βιβλιοθήκη 自由诗 散文诗 民歌 文人作品
按来源
新诗
(1919年“五四”始)
新体诗(自由诗)
旧体诗(格律诗)
诗歌 唐代的律诗、绝句 古诗 宋代的词 元代的散曲
四言古诗:出现最早
古体诗
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
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 乐府诗 五言绝句 :如王之涣《登颧鹊楼》 绝句 七言绝句:如杜牧《泊秦淮》 五言律诗:如杜甫《春望》
5.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
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 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 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 鉴赏。当然,如果诗句用到的典故是我 们在课文中学过的,我们应该知道,并 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鉴赏文学 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命题上 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 出设问,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结合起来考查。
人物形象鉴赏的思维切入点 和答案组织落脚点
(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
(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 观点态度)。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 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 什么形象 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形象的特征 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 “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 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 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 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 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 形 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 象 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 的 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