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研究性学习”中几个关系的认识
关于研究性学习心得感悟(二篇)
关于研究性学习心得感悟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主动参与科学研究活动的学习方式。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深入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还培养了自我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我对研究性学习的心得感悟,总结成了下面5500字的文章。
一、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和意义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变得被动,缺乏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研究性学习则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问题的提出、实验的设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等环节,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习更具有实践性和针对性。
因此,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不可低估。
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问题的提出:研究性学习始于问题的提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一个问题。
在问题的选择上,学生需要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条件,确保问题的可行性和可研究性。
2.背景知识的掌握:在进行研究之前,学生需要对相关的背景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和了解。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书籍、杂志、网络等途径进行。
通过对背景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问题的本质和关键点。
3.实验的设计:在进行研究之前,学生需要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和方法。
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确定实验的目标、步骤和测量指标等。
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条件的控制等因素,并编制实验记录表和实验操作指南。
4.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实验设计的要求,采集和记录实验数据。
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保持严谨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语文研究性学习应正确认识的四个关系
( 西省 财 贸学校 , 山 山西 太原 0 0 3 ) 30 1
【 摘
要】 培养 、 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 、 研究能力和 实践操作 能力 成为素盾教 育 的重点 . 也成为人 才培养
的重点。本文分析 了接受性学 习与研 究性学 习的关 系、 教师指导和 学生主体 的关 系、 过程评价
和结果评价的关 系、 事倍功 半与事半功倍 的关 系, 以速到有效地通过语文研 究性学习的 目的。 【 关键词 】 语文; 究性 学习; 系 研 关 【 中图分类号 】G 4 . 6 2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9 0 【0 2 0 0 6 0 0 8 112 0 】2 0 3 2
维普资讯
M a 2 02 r. 0
山西经 济管 理干部 学 院学 报
j A 哦 L饼 s H l l E蹬 取I l T t I C A 逝 Ⅵ
Vo 1 l 0
№ . 1
20 0 2年 3月 第 1 第1 0卷 期
语 文 研 究 性 学 习 应 正 确 认 识 的 四 个 关 系
中共 中 央 、 务 院 在 《 化 教 育 改 革 全 面 推 进 素 国 深 质 教 育 的 决 定 》中 明 确 指 出 : 施 素 质 教 育 是 “ 培 实 以 养 学 生 的创 新 精 神 和 实 践 能 力 为 重 点 ” 造 就 社 会 主 , 义 事 业 的建 设 者 和 接 班 人 。 可 见 . 养 、 成 学 生 的 培 形 创 新 精 神 、 究 能 力 和 实 践 操 作 能 力 成 为 素 质 教 育 研 的重点 , 成 为人 才培养 的重点 。更是 给 各位 教 师 、 也 各 课教学 提 出 了重 大课 题 。 正是 在 这样 的背 景 下 , 语 文 教 学 引 进 r研 究 性 学 习 的 教 学 方 式 。 所 谓 研 究 性 学 习 , 学 生 在 教 师 指 导 下 , 自 然 、 会 和 生 活 是 从 社 中 选 择 和 确 定 专 题 进 行 研 究 , 在 研 究 过 程 中 主 动 并 地 获 取 知 识 、 用 知 识 、 决 问 题 的学 习 活 动 _ 它 应 解 】。 不 仅 仅 是 转 变 学 习 方 式 , 是 通 过 学 习 方 式 的 转 变 而 促 进 每 个 学 生 个 性 和 能 力 的 发 展 , 每 一 个 学 生 创 为 新 和 实 践 提 供 充 分 的 空 间 和 体 验 就 语 文 教 学 而 言 . 究 性 学 习 最 大 限 度 地 使 学 生 成 为 课 堂 教 学 的 研 主 体 , 学 生 在 研 究 探 索 中 激 活 头 脑 中储 存 的 知 识 , 使 获得 新知 识 , 主 动 地 运 用 所 拥 有 的 知 识 分 析 、 并 研 究 、 决 一 些 新 的 问 题 , 实 践 中 积 累 经 验 , 新 发 解 在 创 现 , 高语 文能 力 和创 新 思 维 能 力 , 时 张扬 个 性 , 提 同 形 成 积 极 的 人 生 态 度 。 至 今 已有 不 少 语 文 教 师 捷 足 先 登 , 研 究 性 学 习 引 入 课 堂 , 得 了 明 显 成 效 。 但 把 取 也 存 在 着 一 些 还 需 要 进 一 步 探 讨 的 问 题 。 笔 者 不 揣 浅 陋 , 在 此 战谈 语 文 研 究 性 学 习 要 卓 有 成 效 , 正 仅 真 实 现 教 与 学 的 目标 , 正 确 认 识 的 四 个 关 系 。 需 接 受・ 『 生学 习 与 研 究 性 学 习 的 关 系 语 文 研 究 性 学 习 作 为 一 种 语 文 学 习 方 式 , 指 是 教 师 或 其 他 成 人 把 现 成 的 结 论 告 诉 学 生 , 是 学 而 生 自 己 在 教 师 的 指 导 下 自主 发 现 『 题 、 索 问 题 、 Ⅱ J 探 获 得结 论 的过程 。有 的教 师 一说 “ 究 胜学 习 ” 就不 研 , 考 虑 教 学 内容 , 考 虑 学 生 实 际 , 不 考 虑 客 观 条 件 不 也 就 让学 生 去 “ 究 ” 把 学 生 的 “ 受 性 学 习 ” 在 一 研 , 接 抛 边 , 果往 往 陷A 了“ 妇 难 为 无 米之 炊 ” 尴 尬境 结 巧 的
生物研究性学习报告
生物研究性学习报告生物是一门关于生命的科学,它研究生物体的组织结构、功能活动和演化等方面的知识。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生物学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本次学习报告中,我将分享我对以下几个生物研究性主题的学习成果和思考。
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具有高度有序的结构与复杂的功能。
通过学习细胞的组成和特点,我了解到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是细胞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细胞膜负责物质的进出,细胞质包含各种细胞器,细胞核控制细胞的遗传信息。
在细胞功能方面,我深入研究了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细胞呼吸是细胞通过有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来产生能量的过程,而光合作用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这两个过程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能量转化作用,对细胞的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
二、遗传与基因工程遗传是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通过研究遗传基因的传递和表达,我了解了遗传的分子基础和变异的原理。
基因工程作为应用遗传学的重要分支,可以通过改变生物体内的基因信息来实现对生物的控制和改造。
在基因工程方面,我了解了DNA重组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DNA重组技术可以将不同基因的DNA片段重组到一起,创造出新的DNA序列。
转基因技术则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内,使其表达新的特性。
这些技术在农业、医学和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进化与生物多样性进化是生物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解释了生物体多样性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通过研究进化的证据和机制,我了解到进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推动物种的适应和改变。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丰富的物种数量和多样的生态系统。
了解生物多样性对于保护生态平衡和推动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我通过研究不同生物群落的生态关系和濒危物种的保护,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发挥积极的作用。
结语通过对生物研究性学习主题的深入学习和思考,我对生物学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遗传与基因工程以及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知识让我意识到生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简介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简介当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全面铺开,从2003年秋季开始,武威市凉州区和部分县重点中小学也全面启用新的教材,新的课程标准也发放到每位教师手中。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全面打好基础,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接受新课程对我们每位的挑战,是当前的主要学习任务。
在基础教育的新课程体系中,“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学习者从生活世界中自主选择主题并对主题进行主动探索的过程。
作为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构成,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整个教育改革的灵魂之际,研究性学习以其日益凸显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价值倍受人们的关注。
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根据教育部,各有关师范大学对研究性学习的阐述为参考,谈点自己浅显的认识,请全体老师们指正:一、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背景和必要性近年来,有关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问题引起了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并逐步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
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呢?这需要一种很好的媒介,或者手段去实现,而研究性学习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它有可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落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为此上海市教科所于1998年组成课题组开展研究,并于1999年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概念,阐述了研究的思路和框架。
此后上海市教委着手进行了“研究型活动课程”的研究和教材编写工作,首先为高中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提供了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指导,1999年10月,在教育部召开的“全国高中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上,上海介绍了近年来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认识,得到了肯定。
2000年2月,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中规定研究性学习于本年度秋季在十个省市的普通高中试行,首先在发达地区逐步展开试点,真正的“课程”还未开设,同时初级中学和小学开展并试点。
从2002年秋季开始,全国所有的高中都将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那么在2003年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在我们初中和小学也将逐步进行,因此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和学习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与实践
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与实践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学生为主体、探究实践为核心的学习方式。
它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自主收集、整理、解决问题,同时还需要学会合作、沟通和分享。
本文将探讨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与实践。
研究性学习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来看,对于教育的意义重大。
首先,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研究性学习则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积极思考,并从中获取知识和技能。
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其次,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遇到一系列复杂问题,并通过合作与交流来解决问题。
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此外,研究性学习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同伴进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他们需要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学生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是多样化的,包括项目学习、研究课程、实验室实践等多种形式。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适量的指导和支持,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定义、资料收集、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等步骤。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和展示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习。
在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讲授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
然而,研究性学习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它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科研水平和研究经验。
教师需要了解学科前沿动态,掌握科研方法和技能,才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其次,研究性学习需要更多的资源和时间。
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资料收集和实践操作,这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设备和教学资源,以及延长学习时间。
总的来说,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方式。
课题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课题: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开题报告的制定研究性学习如何选题教案课题:如何选择课题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选题的重要性;2、了解如何找问题并把问题转为自己的课题;3、掌握论证选题的要求;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周围事物的意识;重点:如何找问题并把问题转为自己的课题;难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导入:自我介绍,(略)设问: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有那几个步骤?生: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师:第一个步骤就是提出问题教师讲解:选题的重要性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研究性学习中,选题是整个研究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步骤,在整个研究性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课题的选择、确定,直接决定了课题研究工作开展的发展方向和命运,甚至影响到整个课题的成败。
学生活动一:专题研究的选题创意来自何方?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值得研究?是不是所有值得研究的问题都能成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提示:(1)观察你周围的世界,尤其是留意构成本社区特色的东西;(2)对平时非常熟悉的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如牛顿发现了地球引力)(3)比较相互有关联的事物,寻找其中的差异;(4)想想平时和同学讨论最多的是什么?学生活动二:学生寻找选题创意的有效途径,可源于:(1)生活中与环境相关的问题:如:加快防治“白色污染”的步伐;对某地区废电池回收情况的调查及建议;如:汽车安全与环保问题;城市的供水、净水及水再利用;绿色消费(2)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如:对化妆品成分的研究;浅谈食盐与人体健康;研究学生早上的饮食(3)人类的希望问题;例如:“亚超声定时控制器”(4)已有事物的确定问题;例如:“布手套翻转器”“聋人赛跑发令枪”(5)学科性研究课题: 《三国》人物性格探析; 生活中的数学——贷款决策问题; 中英美人之间的交际习惯; 、各种水果的维C含量之比较; 黄平长寿之乡的调查研究过渡:怎样把“问题”变成可研究的“课题”?选题的原则是什么?讲解:选题原则:科学性:符合科学原理和事物发展规律价值性:有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新颖性:有“奇和巧”的设想,即使同一个课题,采用的方法不同、或研究角度不同可行性:力所能及,尽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特别提醒:1、课题宜小不宜大例: 一次性用品的利与弊的研究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2、课题研究对象不能太抽象例: 关于某小区居民消费观的调查研究3、课题内容不能太具体例:苏轼的生平事迹的研究某一经度的地方时的算法4、在现有的条件下课题难,资料缺乏;5、经验感想不是研究课题学生讨论:常用课题陈述形式?×××的现状研究关于×××的调查研究关于×××的思考×××的实验研究××对××的影响(研究)×××的处理方法研究×××在×××中的应用学生分组活动:一个班分为6个小组!每个组6-8个人学生活动:小组内讨论,寻找问题,确定课题!确定研究性学习进度并填好开题报告课堂总结:个别小组不知道该研究什么课题,认为没有什么好研究的,教师应做相应的引导。
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一、对“研究性学习”理念要有理性的认识“研究性学习”相对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而言,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不把现存结论告诉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
研究性学习有以下鲜明的特点:第一,自主性。
研究性学习,学生完全可以按自己的兴趣以及所拥有的资源条件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这实质上是赋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力。
这也是“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学科课程”完全不同的地方。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研究课题的提出者、设计者、实施者。
这一过程体现了学习“像科学家工作一样”的特点。
第二、综合性。
“研究性学习”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习活动,因此,“问题”就是这门课程内容的基本构成。
这些“问题”,可以是学科知识的补充、拓展、延伸或演变,也可以是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可以是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也可以是心灵世界的虚构幻想;可以是已经证明的结论,也可以是未知的知识领域;可以是单学科的;也可以是多学科的;可以是理论探索,也可以是实践操作;可以涉及华夏国粹,也可以探源民风民俗。
总之,“问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二、对课堂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思考“研究性学习”运用于课堂必须整体优化,充分体现教学的全员性、基础性、探究性、开放性、实践性、互动性和创新性等特点,给学生留足思维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实践,为学生创造合作的氛围和机会,使学生体验研究的方法和乐趣。
1、创设“研究性学习”的情境“一切研究都始于问题,一切问题都源于兴趣”。
良好的学习情境来自于诱人的学习问题,因此,“问题”就是这门课的基本构成,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需要正确处理教材,尽可能地把教学内容编制成学习问题,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习的情境。
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之中,久而久之,学生留心生活,寻根究底的质疑习惯就能养成,而且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指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一般为:感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查阅资料、相互讨论)。
研究性学习简短心得
研究性学习简短心得
首先,研究性学习强调主动性和探索性。
在学习过程中,我不再仅仅
是被动接受和记忆知识,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提出问
题并寻找解决办法。
这种主动探索的过程让我对所学知识更加深入理解和
掌握。
其次,研究性学习培养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并进行相关调研、实验和分析,我学会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这种能力无论在学术研究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具有重要意义,使我能够更好
地适应和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最后,研究性学习培养了我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研究项目中,我往
往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讨论和协作,我学
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有效地沟通和合作。
这不仅提高了研究效率,也培养了我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团队意识。
总的来说,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通过主
动探索和问题解决,培养了我的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能力。
这
些能力不仅在学术研究中有重要意义,也对我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有积极
影响。
探析研究性学习中的新型师生关系
思 想 之 门 被 紧 锁 , 教 师 的知 识 因 没 有 推 动 力 而 很 少 获 得 补 充 。 如 今 ,在 研 究 性 学 习 中 ,这 一 状 况 将 会 发 生 根 本 性 改 变 ,学 生 的 质 疑 意 识 开 始 觉 醒 ,并 且 ,教 学 者 为 学 生 营 造 了 一 种 自由 发 言 的 宽
办 公 室 ,时 刻 关 注 着 各 个 小 组 专 题 研 究 工 作 的进 程 ,并 且 营 造 一 种 宽 松 的 学 习环 境 ,在 专 题 总 结 方 面 或 专 题 论 文 的 写 作 方 面 , 老
师 要 做 到 亲 自辅 导 。对 于 学 生 来 说 ,在 与 同 学 积 极 讨 论 的 同 时 , 还 要 学 会 与 老 师 进 行 交 流 ,在 教 师 走 出 办 公 室 的 同 时 ,学 生 也 要 走 出教 室 ,走 进 办 公 室 。 只 有 这
位 。具体到语 文学科 ,需 要注意 的有 以下 几 点 :
其 一 , 在 语 文 研 究 性 学 习
教 师 明显 感 受 到 了 自身 知 识 的 贫 乏 ,尤 其 对 于 现 代 化 的 新 事 物 所
知 甚 少 ,从 而 在 学 生 的 提 问 中 出 现 了 “ 语 ” 现 象 。一 旦 教 师 多 失 年费力 构 造 的 “ 识权 威 形象 ” 知 受 到 消 解 , 师 生 之 间 的关 系 就 会 变 得 紧 张 甚 至 失 控 。所 以 ,在 语
研 究 性 学 习 的 实 施 不 能 流 于 形 式 ,它 须 让 学 生 从 内心 接 受 这 一 学 习 方 式 , 小 组 成 员 之 间 要 充 分
进 行讨论总结来 提升其 自身的语 文 素养 。这 一 过 程 较 之 传 统 的
学习体会(三)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认识、实践及思考
学习体会(三)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认识、实践及思考一、认识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生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其核心是倡导学生学习中的主体研究精神,促使基础教育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创新性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精神,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列入课程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学,其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操作都是有序和周密的,都必须有严格的课程计划、课程组织、和课程考核。
研究性学习课程不完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而是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而设置的一种现代教育课程。
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成才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切入点。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理论依据在于,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内涵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哲学观点,“让每个学生有进步”是“研究性学习课程”教育活动的核心取向。
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锻炼了知觉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也塑造了学生的自信和尊严。
与传统课程相比,研究性学习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开放性和综合性。
研究性学习课程使得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各类探究方式,关注社会生活。
学科的多元化、综合化恢复了社会生活的本来面目,培养的学生也一定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
(2)实践性和探究性。
研究性学习课程让学生获得了如何进行学习的方法或经验,培养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独立判断、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过程性和合作性。
研究性学习课程注重学习过程和生活体验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需要齐心协力才能完成;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也只有在过程中才能体会,才能真正习得如何交流与合作。
(4)自主性和能动性:研究性学习课程鼓励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放在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研究性学习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研究性学习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一、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不少人认为研究性学习课程类似于传统的竞赛辅导课。
它是为少数优生和特长生开设的“小灶”。
其实这项课程重在全员参与。
研究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
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主动求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和主动探索精神;训练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交际和表达能力;进行最基本的科学研究活动的训练。
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科学研究与探索的规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参与精神和参与能力,使学生自主活动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二、教师的职能传统的教师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而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鉴于此。
有人认为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削弱了。
对教师的要求也降低了。
果真如此吗?请看<学会生存)一书中的相关内容: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鼓励学生思考。
除了此正式职能外。
教师将越来越多地成为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
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这就是说教师的作用更接近于导师的作用。
这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具备了学术型、研究型、创新型的素质。
才能适应研究性学习目标的实施。
由此看来,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并没有减弱而是增强了,对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三、研究性学习和学科的关系有些教育工作者认为研究性学习对学科学习没有帮助,因此认为此课是为应付上级检查而开设的,如同临时舞台随时可搭可卸。
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认识到研究性学习课程不同于学科课程,它的内容和对象不属于某个个体学科,是综合性的。
研究的问题也是综合性的问题,必须结合各科知识才能解决。
其次应认识到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它需要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重新分析、整理、组合、使用,这个过程就是对学科知识的巩固、充实和提高的过程。
关于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关系,我们提出以下三点认识
关于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关系,我们提出以下三点认识:
1.探究学习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它与接受学习、体验式学习一起,构成人类学习的三种主要学习方式。
2.研究性学习是探究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学生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较复杂的问题,模仿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加以解决,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主要用于针对综合性问题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即所谓的“独立课程形态的研究性学习”。
3.不应该将研究性学习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形式机械地照。
研究性学习指导心得
研究性学习指导心得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和深入研究,学生能够主动构建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我的学习中,我发现以下几点指导心得可以帮助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
首先,明确研究目标和问题。
在开始一项研究性学习项目之前,我会先明确自己的目标和问题。
这有助于我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专注和方向,避免走偏。
其次,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我会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内容、时间安排和学习方法等。
这有助于我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避免盲目和浪费时间。
第三,深入阅读和探究。
研究性学习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究问题,因此我会积极寻找并阅读相关的文献和资料,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同时,我也会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进一步深入研究问题。
第四,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孤立的个人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对于拓宽思路和解决问题非常重要。
我会积极参与研讨会、小组讨论和与导师的交流,从他们的经验和观点中得到启发和帮助。
最后,反思和总结。
在研究性学习结束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总结,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这有助于我发现不足和提高,同时也是对自己学习成果的肯定和鼓励。
总的来说,研究性学习需要积极主动和深入思考,通过明确目标、制定计划、深入研究、合作交流和反思总结等指导心得,能够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论研究性学习中应正确处理的四个关系
养料 ,以健康 的 心理 和积极 的取 向
去 关 注 社 会 、关 注 人 生 ,在 交 际 中
结 题 ,都 离不 开 教师 的指导 。教 师 的有 效指 导是 研究性 学 习课 程 实施 的基 本条 件 ,教 师要 帮助学 生 创设 发 现 问 题 的 情 境 ,引 导 学 生 从 问 题 情境 中选 择 适 合 自己 的研 究 课 题 , 帮助 学生 找到 适合 自己的学 习方 式 和 探 究 方 式 。总 之 ,教 师 既 不 能 “ ” 研究 性 学 习课 程 .也 不 能 推 教 卸指 导 的责 任 。教师 的指 导应 贯穿 于学 生研 究 活动 的始终 。
知道 法,
二 、 究 性 学 习与 现 有 学 研 科 教 学 的 关 系
、
《 会 生 存— —教 育 世 界 的 今 天 和 学 明 天》 ( 合 国教科 文组 织 编 写 ) 联
一
深 。研 究性学 习 不是 为 r 代 和 削 取 弱现 有 的学科 教学 ,相反有 赖 于学 科 教学 的质 量 ,现有 的学科 教 学 是 研 究 性 学 习 的 基 础 。 就 中学 语 文 研 究性 学 习 而言 ,必须 以课 程教 学 为 依 托 ,在 内容上 应是 对课 堂 内容 的 拓 宽 、加 深 、运 用 。新 编高 中语 文 教 学 大纲 及其 配套教 材 的一 个鲜 明 的 特 点 就 是 注 重 了 文 学 的 教 育 。 语
维普资讯
试论 宪性学 习中应正确处理构 四蚂 凳 燕
口湖 南 湘潭 师范 学院 附 中 周 瑞 华
研 究 性 学 习 与传 统 的 教 育形 式 和 学 习方 式 的 关 系
一
习 中 所 发 现 的 问 题 ,所 获 得 的 知 识 技 能 可 以 在 学 科 教 学 中 拓 展 和 加
实施研究性学习“路线图”中的四个关系
实施研究性学习“路线图”中的四个关系综合实践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从家庭、学校、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发现和确立研究主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笔者认为,这一过程既有科学研究的一般特点,又不完全等同于成人的科学研究——对于小孩子来说,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通过实践,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一种积极、生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获得使他们受益终生的体验。
教无定法。
然而,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却有一定的方法可鉴,这些方法也可以称之为“路线图”——调查需求,自选课题;设计方案,自定内容;创设项目,自主活动;成果展示,自我激励。
通过近几年的学习、实践,笔者认为在引导学生实施“路线图”的过程中要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一、尊重选题,处理好“护与导”的关系“护与导”的关系。
“护与导”就是既要保护,又要引导。
研究课题的提出切忌包办代替,应来源于孩子们中间,从孩子们口中提出,而非教师闭门造车。
“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只有来源于孩子们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才是他们最想也最愿解决的。
如孩子们通过商量确定的研究扬州文化系列的课题“东关街寻宝——剪纸大师李烈峰”、“古巷趣谈”、“扬州三把刀”等等,这些新鲜有趣的课题都有一定的探究价值,都体现了孩子们的自主参与。
对于孩子们提出的课题,应给予保护,格外珍惜,绝不能一棒打死。
当然也应注重指导,引导他们提出有价值、有时代气息、便于操作的课题。
二、自定方案,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扶与放”的关系。
扶是放的前提,刚开始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孩子们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这时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扶。
如:如何制定课题方案、如何实施等等。
接着,师生共同制定详实的计划表和方案,先组织孩子们学习中学大学的大哥哥、大姐姐进行课题研究的方法,学习他们的经验,博采众家之长,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写方案,定计划,组织活动。
当他们进人角色后,就应该放开孩子们的手脚,让他们自己去完成,扶与放要有计划,扶是放的前提,放是自主的高级阶段,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主,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研究性学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探究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所以,要着手改革。但我们改的是不适合生产力发 展的管理体制,而不是改掉公有制制度。那种企图 把公有制下的管理体制的改革变成公有制制度的改 革是绝对错误的、反动的。按着这种反动的改革方 向进行下去,必然把国家引入灾难!。
公有制是私有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他适应非常高的生产力。现阶段生 产力水平不够发达,所以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甚至会造成官僚主义。于是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
狭义 生产过程中 形成的关系
生 产 关 系
广义
分配过程中 形成的关系 交换过程中 形成的关系 消费过程中 形成的关系
义行在 的物生 方质产 面资关 。料系 生中 产, 的生 前产 提资 ,料 是的 基所 本有 的制 、关 具系 有是 决人 定们 意进
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探究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公有制下生产力也决定生产关系。他决定的是公有制下的与生产力 发展水平相对应的管理体制。 无论是奴隶制下的生产力条件、封建制下的生产力条件还是资本主 义制度下的生产力条件,都可以搞公有制,都不会阻碍生产力的发 展。翻身作了主人的劳动人民一定会大力发展生产力,去创造出巨 大的财富,以满足自身的需要。是各阶级为争夺社会生产资料的占 有而进行的殊死较量。不错,在今日的以公有制为主的许多国家中 都存在着制约和平与发展的严重问题。但那不是公有制制度造成的。 恰恰相反,是由于没能科学落实好公有制,使私有制以另一种更为 隐蔽的方式出现了——那就是官僚主义制度。
劳动对象:它是劳动过程中被改造或加工的一 切对象。
劳动对象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未经过劳动加工改造直接纳入生产过程的天然 存在物,即自然物。 一类是经过劳动加工改造后,再投入生产过程的客观 存在物,即原料。
浅谈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初中学生恰好处在人一生中的黄金时代,这也是人生的特殊时期,心理发展的节奏很快,情绪波动起伏的落差很大。过重的学习负担和升学压力,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好的研究性课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体会,同时使学生在各个方面也取得可贵的进步。因此研究性课题的确定至关重要。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前倡导的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而且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展开创造空间。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问题意识十分淡薄,提出问题的能力相当欠缺,因此,在新课程改革初期,教师不能简单、一刀切地将教材中提供的课题掷给所有学生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作为教师应针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设置结合学生实际的研究内容。
例如,我让学生收集父母亲友的身份证号码,研究身份证号码的编排方法,让学生通过走访派出所、上网等途径搜集身份证号码编排方式的信息,使学生亲身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和地位,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好奇和喜探究的天性。使学生明白数字编码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又如学习认识几何体时可以让学生去研究:为什么酒瓶、热水瓶、饮料中的易拉罐、矿泉水桶等容器大都是圆柱体的?这些容器为什么设计成圆柱体的形状?它们有哪些优点?圆柱体容器的底面半径和高之间的比有没有一定的规律?商家是如何选择易拉罐的形状、大小的?等等。这样课题能使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设计中的重要性。
二、转变教学方式,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在研究性学习中,师生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关系将更少体现为有知识的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更多地体现为群体在共同探究有关过程中的相互影响。研究性学习中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和交往者,而不仅仅是好的讲解者。教师积极主动地去倾听学生的想法,重视和观察学生心理变化的过程,消除学生的紧张、害怕的心理,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认可教师是他们中的一员,建立起一种新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好奇、喜探究的天性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乐于学习。当然,学生也有惰性,心理、生理还不成熟,弱点会充分暴露出来,这也是教师对于研究性学习是否真正达到预期效果的一个心头之患吧。因此,教师在研究性学习的初期,不但应在资料信息来源、思路点拨、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还要做好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协调者,创设轻松的活动环境,树立信心学生开展研究性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在研究性学习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在研究性学习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陈金锋(2003年市三等奖)自研究性学习正式被纳入普通高中课程计划,并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得以实施以来,激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和探索的热情。
作为一种新的课程改革,从理论到实践都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与认识。
本人就为许多教师在探索研究性学习中所关注的几个关系问题阐述自己的一些看法:一、教师指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在研究性学习中,师生的地位相对于过去来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学生全过程自主学习、研究,包括选择、收集处理信息乃至得出结论。
研究性学习时空的开放性,极大焕发了学生的热情。
面对这种状况,教师无法通过大规模的集体授课进行指导和驾驭。
于是有的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或听之任之,任其发展,或流于形式。
没有起到组织指导的作用,充其量只是一个旁观者。
也有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往往会给学生指定一些课题,甚至亲自制定计划后交与学生完成。
这大大地束缚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手脚,有时还会挫伤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
事实上,在研究性学习中对教师作用的认定是有深意的。
教师由原来国家课程的组织者、实施者转变为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参与者。
学生,即使是高中学生,由于知识和阅历的限制,他们关注的范围是有限的、原始的。
所以教师应在准备阶段,有意识地把学生的视野引到更广泛的社区生活,关注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现象,选择好值得适宜于探究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教育。
学生们选题尽管十分丰富,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科学性,合理性,意义性,可行性,合作性以及选题的大小等。
因此,教师参与课题论证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如一位学生开题为“中国水资源调查”,论证时我和学生们共同分析,此题意义性很强,但“中国的水资源”范围太大,即使不亲自到各地去实地考查,通过资料查阅,就中学生而言也是非常困难的,能否将范围缩小一些,利用身边的现有条件来进行呢?于是,将选题确定为“**湖水质调查分析”,希望通过水质的调查分析,提出**湖水质受污染的原因及保护的有效措施。
历史研究性学习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征求意见稿]
历史研究性学习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征求意见稿]中学历史在线注:本文尚未发表,谢绝网络转载。
欢迎网友同行对文章进行评论,提出修改意见。
当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焦点。
为此,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高中课程计划(试验)》将“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
研究性学习轰轰烈烈的展开起来,也取得了许多成果,积累了许多经验。
但在展开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误区,有一些关系也没有理顺。
本文想就历史研究性学习应处理好关系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求教于方家。
1、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关系。
一直以来,我们的每一次教育改革都建立在对以前教育的批判和否定上,久而久之,人们就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中国教育的建设总是要从废墟上重新开始。
因此,研究性学习方式一出现,人们就认为它将取代以往的学习方式,因此把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打入冷宫,把“研究性学习”当作法宝,言必称之。
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较多使用的是探索性学习,与以往的“接受式学习”确实有所不同。
但是“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引入并不能排斥老师用最简捷的方式使学生尽快地获得知识,如基本的一些历史史实,包括历史人物的活动、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历史概念等等并没有什么必要让学生去进行什么探索,更何况时间也不允许什么都要学生自己去研究一番。
而且,学生在求知和求真的过程中也需要思想和感情的相互激荡,所以“接受式学习”还是具有它独特的魅力的。
我们现在之所以引入“研究性学习”并非要全面否定“接受式学习”或贬低其作用,而是因为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没有“研究性学习”应有的位置。
在实施教育素质的今天,理应回归事物的本真,让“研究性学习”和“接受式学习”结伴而行,牵手渗透于我们历史学科的教学活动。
2、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与文科综合高考的关系实行研究性学习,有的教师就有各种各样的担心,尤其担心研究性学习花费时间,会不会影响到高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研究性学习”中几个关系的认识
对“研究性学习”中几个关系的认识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韩颖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教育部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增设了包括“研究性学习”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
我省从2001处秋季高一年级开始将执行该教学计划,因此,“研究性学习”作为面向所有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正向我们走来。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这种学习活动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设置和渗透在各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方式之间具有怎么样的关系?研究性学习和科学研究之间有哪些联系和区别?在这种学习活动中师生之间应形成怎么样的关系?等等。
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将影响“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策略和收效。
一.对独立设置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和各学科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关系的认识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对学生学习
方式的这种改变,是当前学校教育的目标,也是各学科教学的任务。
从学习的意义看,学生的任何学习,包含了“接受学习”,也应该包含“经验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成份,在学科学习中,回避研究性学习活动,就是削弱了学习的丰富生命,这也是学生对某些学科学习失去兴趣的主要原因。
从教学的意义看,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目的是要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能够主动地寻找和发现知识、解决学习与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培养能力。
因此,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各学科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必须完成的任务,研究性学习应渗透于各学科的教学之中。
当前,受传统学科教学目标、内容、时间和教学方式的局限,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实施研究性学习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别设立的教学活动以必修课的形式纳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将会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从制度上保障这一活动的深化,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保障措施类似于我国在经济建设中建立深圳、浦东等经济特区一样,以特区精神和在特区创造的经验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
“研究性学习”课程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活动机会。
从知识域限角度看,基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往往是综合的问题,在各学科中受到本门学科知识体系、逻辑体系和方法的限制,而“研究性学习”课程打破学科界限,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一个
自由驰骋的天地。
从学习机会角度看,由于规定了一定的课时计划,为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了相对稳定的、集中的训练、展示时空。
因此,设立显性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更有利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革。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之所以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和突破口,是由其课程价值决定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应能对一些片面的想法加以纠正。
如:认为“研究性学习”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只跟部分老师有关;认为“研究性学习”是“阳春白雪”,条件好、师资力量强的学校可以搞,其它学校则可以降低要求;认为“研究性学习”是教育改革中的时髦的东西,不会长久实施;等。
应增强法规意识,严格按教学计划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注重实效,变革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进而在各学科教学中更自觉地推进素质教育,为21世纪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作出积极的探索。
二.对“研究性学习”和“科学研究”的关系的认识
在学校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中的研究和在科研部门开展的科学研究属于不同层次的研究活动。
成人和科研单位从事的研究活动,是生存的基础,在研究过程中必须有创新和突破,取得造福社会或被社会接受的成果。
而在学校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中,研究是学习的一种手段,学生通过这种手段和方式在学习中体验、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获得信息社会所需具备的能力。
因此,学生的研究过程可以模仿,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在活动中发展自
身。
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研究有三个层次的使用方式:科学研究、基于研究的教学(以研究为本的教学)、以研究为本的学习,“研究性学习”就是后两层次的活动方式。
承认成人的“研究”与儿童“研究”的本质区别,有利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正常实施。
如:在课程目标制定中,应重视学生的发展,而不是瞄准创造成果(或解决社会问题);在研究内容上,强调问题来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而不一定是社会发展急需解决的;在确定实施对象时,应重视面向全体学生,而不能使课程成为学有余力学生的弹性课程;在研究方法上,允许学生对他人的研究进行重复和模仿;在课程管理上,着眼于学生的实践;在课程评价中,尤为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等等。
三.对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作用的认识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点,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都要发生较大变化。
由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课程实施方式决定,教师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的地位将受到冲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教师的有效指导是“研究性学习”课程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
根据“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特点,教师既不能“教” “研究性学习”课程,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因此研究性学习是教师的有效指导与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的产物。
从已有的实践可知,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面临着诸多困惑。
从知识层面看: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
研究性学习是基于学生关注的问题的研究和学习的,这些问题可能并不是教师关注或熟悉的;而学习内容的开放,使学生的认知领域大为拓展,教师已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
从管理层面看:由于研究课题的选择和确定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教师精心设计的课题要被学生选择,学生自定的课题也要选择导师,教师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上。
而且,由于课题的综合性因素,有的课题不是一个教师能够完成指导的,教师间的合作和组织也面临新的要求。
因此,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应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关系;要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掌握信息技术,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学会合作,善于协调;要能自主开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构建符合本校本班特色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体系。
一门全新的课程进入中学,必将给学校教育和教学带来冲击,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尚有许多理论和实践层面上的问题等待解决。
如:研究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关系;研究性学习评价中“成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的关系;课程实施开放性和管理安全性的关系;等等。
这些问题,只有在课程实施的实践中,逐步探究、逐步完善。
这也是研究性学习的魅力: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在实践中得以解决,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高认识水平,发展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