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题指导:(课内)文言文阅读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一)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与儿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讲论文义(文章的义理)。

俄而(不久)雪骤(急),公欣然(高兴的样子)曰:“白雪纷纷何(什么)所似(像)?”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大体)可拟(相比)。

”兄女曰:“未若(不如)柳絮因(乘)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约定)行,期(约定)日中。

过中不至(到),太丘舍(舍弃)去(离开),去后乃(才)至(到)。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在不(不,同“否”,相当于疑问词“吗”)?”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舍弃)而去。

”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约定)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拉)之,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三)《<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按时)习之,不亦说(说通“悦”,愉快)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生气),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吾身——为(替)人谋而不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乎?与朋友交而不信(诚信)乎?传(指老师传授的知识)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子曰:“吾十有(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四十而不惑(迷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越过法度)。

”——《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解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解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选段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军》)(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不逾矩________②人不堪其忧________③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④逝者如斯夫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答案】(1)越过;能忍受;以……为快乐;这,指河水(2)①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②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我有)就去改正它。

【解析】【分析】(1)“不逾矩”的意思是“不会超过规矩”,“逾”的意思是“越过”;“乐”在这里是意动用法。

(2)“故”“以”“善”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故答案为:⑴越过;能忍受;以……为快乐;这,指河水;⑵①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②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我有)就去改正它。

【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⑵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

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

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以下是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的原文及译文,供您参考。

《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他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谢安高兴地大笑起来。

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他们)约定在正午动身。

过了正午朋友没到,陈太丘便离开了,(陈太丘)离开之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

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您都没到,他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发怒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舍下别人自己离开了。

”元方说:“您跟家父约定正午见。

您正午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朋友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拉元方表示歉意。

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专项复习(九) 课内文言文阅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专项复习(九) 课内文言文阅读

(3)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4)撒盐空中差.可拟. (5)未.若.柳絮因.风起
(6)太丘舍.去
差:大体 拟:相比 未若:不如,不及 因:趁,乘 舍:舍弃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思。 (1)去后乃.至 乃:才 (2)相委而.去 而:连词,表顺承 (3)则.是无信 则: 连词,表承接,相当于“就” (4)下车引之. 之:代词,代元方
(2)从本文所选的几章论语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 学习态度端正,懂教育方法,注重个人品德修养。
(三)《诫子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思。
(1)静.以修身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2)非淡.泊.无以明.志.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志:明确志向
(3)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远: 达到远大目标 (4)淫.慢.则不能励.精. 淫慢:放纵懈怠
8.《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 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二)《〈论语〉十二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 (2)吾日.三省.吾身 (3)为人谋而不忠.乎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5)传.不习乎
愠:生气,恼怒 日:每天 省:自我检查、反省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信: 诚信 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四)《狼》 1.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1)其一 /犬坐于前 (2)意将隧入 / 以攻其后也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思。
(1)缀.行甚远 (2)一狼仍从.
缀:连接、紧跟 从: 跟从
(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驱:追随、追赶 如故:跟原来一样
(4)屠大窘. (5)顾.野有麦场 (6)积.薪.其中 (7)苫.蔽.成丘 (8)弛.担持刀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六课内文言文阅读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六“课内文言文阅读”涵盖了本学期所学的文言文篇目,包括《师说》、《出师表》、《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这些文言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阅读技巧和实词虚词的用法。

通过本专题的复习,使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言文已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掌握了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和实词虚词的用法。

但部分学生在阅读长篇文言文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对文言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不透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所学文言文篇目,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和实词虚词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文言文阅读技巧和实词虚词的用法。

2.难点:对长篇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和实词虚词的用法。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提炼文章主旨。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言文中的重点词句。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文言文案例,进行深入剖析。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所教学科内容,备好相关教学案例。

2.学生准备:复习本学期所学文言文篇目,提前预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本学期所学文言文篇目,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文言文阅读案例,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中的重点词句,分析其含义和用法。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提炼文章主旨,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专题10 文言文课内+课外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原卷版)

专题10 文言文课内+课外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原卷版)

文言文课内+课外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缀.行甚远( )(2)顾.野有麦场( )(3)意暇.甚( )(4)而顷刻..两毙(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狼》选自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这部书虽然写的大多是鬼怪故事,却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

B.文章篇幅较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

C.文中的情节“遇狼”是故事的开端,“惧狼”是故事的发展,“御狼”是故事的高潮,“杀狼”是故事的结局。

D.文章最后运用的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了主旨,是画龙点睛之笔。

4.阅读文章,说一说学习了《狼》这篇文章,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完成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南北朝]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七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七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语文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 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 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 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语文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 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 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 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 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 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专题七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语文
(一)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 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 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语文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 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语文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弛.担持刀 放下
(2)方.欲行 正
(3)狼亦黠.矣 狡猾
(4)狼闻.声四顾 听见
语文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2)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题复习八课内文言文阅读

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题复习八课内文言文阅读

2019年4月27日
雨衣专享文档
24
2.重点句子翻译。 (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
(2)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天如果真的是积聚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2019年4月27日
雨衣专享文档
25
A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 话揭示了杞人的担心是有根据的。 B.“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形象生动地刻画了 一个成天担惊受怕的“杞国人”的形象,为下文做铺垫。 C.“晓之者”由表及里,化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解了杞人之忧。 D.文章结尾可见两人的忧愁都得到了解决。 【解析】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担心是毫无根据的。
2019年4月27日
雨衣专享文档
15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一样 ) (2)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攻击,胁迫 ) (3)顾.野有麦场( 看,视 )
2019年4月27日
雨衣专享文档
16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
2019年4月27日
雨衣专享文档
14
(四)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 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 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 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 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 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讲义及答案)附解析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讲义及答案)附解析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讲义及答案)附解析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二贾胡买石江宁有西域贾胡,见人家几上一石,欲买之。

凡数至主人故高其值未售也。

一日,重洗磨,冀增其价。

明日,贾胡来,惊叹道:“此至宝,惜无所用矣!石列十二孔,按十二时辰,每交一时,辄有红蟢子①布网其上;后网成,前网即消,乃天然日晷②也。

今蟢子磨损,何所用之?”不顾而去。

【注释】①红蟢(xǐ)子:这里指石上自然形成的像红蜘蛛一样的东西。

②日晷(guǐ):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

①欲买之________ ②何所用之________ ③不顾而去________(2)请为文中划线句用“/”标出朗读停顿。

(限断二处)凡数至主人故高其值未售也(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此至宝,惜无所用矣!(4)文中主人的做法让你想到了哪个成语?为什么?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蒲松龄,世称________,清代文学家。

(2)与“屠乃奔倚其下”中的“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恐前后受其敌B.场主积薪其中C.一狼洞其中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请用自己的话解释“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的意思。

(4)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五)典例在线【2019年中考山东淄博卷】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记游定惠院苏轼黄州定惠院①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

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

今年复与参寥禅师②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

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

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

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

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

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

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

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③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

晚乃步出城东,鬻④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⑤瓜李,遂夤缘⑥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

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

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

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

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藂橘⑦,移种雪堂之西。

坐客徐君得之⑧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

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

【注】①定惠院:在黄州东南。

苏轼初到黄州时曾寓居定惠院,作此文时已移居雪堂。

②参寥禅师:僧人道潜,苏轼友人。

③崔成老:庐山道士,精古琴,苏轼的挚交琴友。

④鬻(yù):卖,这里作“买”讲。

⑤瀹(yuè):浸渍。

⑥夤(yín)缘:循沿。

⑦藂(cóng)橘:一丛橘树,“藂”同“丛”。

⑧徐君得之:徐大正,字得之,苏轼友人。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园已易.主__________②晚乃步.出城东__________③以后会未可期.__________2.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B.此木不为.人所喜不足为.外人道也C.往憩于.尚氏之第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D.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方.其远出海门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记游小品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记录了他游定惠院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锅巴救命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陈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焦饭,归以遗母。

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

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

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注释】①铛:铁锅。

②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

③伫录:贮藏。

④遗:赠送。

⑤未展:来不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寒雪日内集()(2)未若柳絮因风起()...(3)恒装一囊()(4)逃走山泽()..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

3.【答】文末“即公兄无子,左将军王凝之之妻也。

”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④⑤①②③4.读了乙文后,你有什么感悟?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点。

2.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

②焉之:到哪里。

1.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b.走了以后,连(只)走,走了(所以,就)..c.方圆的参赛作品不顾(照顾)太阳、喝酒和下雨(这)..D.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2.翻译下面句子。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专题01《咏雪》阅读真题(解析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专题01《咏雪》阅读真题(解析版)

咏雪一、课内阅读(一)(2022·河南信阳·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咏雪谢太傳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俄而雪骤.(2)撒盐空中差可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

3.“公大笑乐”意味深长,你是怎样理解的?4.因为“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一咏雪名句,成就了一段文坛佳话,后世称女子的文采为“咏絮才”。

请你对这一咏雪名句做简要赏析。

【答案】1.(1)急(2)相比2.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或: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或:不如比作柳絮凭着风满天飞舞)。

3.示例:谢太傅听了侄儿侄女关于下雪的比喻后非常高兴,他更赞赏侄女谢道韫的回答(文学才华)。

(意思对即可)4.示例:把纷纷扬扬的雪花比作飞舞的柳絮,既写出了雪花轻盈的姿态、飞舞的神韵,还给人暖意融融、春天将至的感觉,有着丰富的意蕴和优美的意象。

(意思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不久,雪下得大了。

骤:急。

(2)句意: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拟:相比。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有:未若,不如、不及;因:趁、乘。

3.本题考查语句的理解。

“公大笑乐”表达的是谢太傅高兴的情感。

可以作多种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结合文本内容可知,孩子们积极踊跃发言,谢太傅的大笑说明他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内心欣慰无比: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笑乐”也是对谢道媪这种比喻的认可和对她才情的欣赏;同时他为家庭聚会的欢迎气氛而乐,为谢家后辈爱学上进而“大笑乐”,等。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讲义及答案)及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讲义及答案)及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讲义及答案)及解析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诫子书诸葛亮夫君于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③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 ④年与时驰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意思:________(3)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志”与“学”的关系。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藏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代的文学家。

(2)解释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止有剩骨________②缀行甚远________③顾野有麦场________④一狼径去________(3)结合文章内容概括狼的形象特点。

(4)文章结尾写到“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讲义及答案)附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讲义及答案)附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讲义及答案)附解析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选文,回答问题谢安幼年谏兄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尤未已。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①,何可作此。

”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②欲放去邪?”遂遣之。

【注释:①念:怜悯;同情。

②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

这里是哥哥称呼弟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谢以醇酒罚之/下车引之B.乃至过醉/过中不至C.老翁可念/撒盐空中差可拟D.何可作此/白雪纷纷何所似(2)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3)结合原文,可以看出谢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2.阅读蒲松龄的《狼》一文,完成后面小题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选出下列各句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A.止增笑耳/止有剩骨B.狼不敢前/乃悟前狼假寐C.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D.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2)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主要想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有希望。

D.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3)翻译下列句子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文及译文注释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文及译文注释

七(上)语文:课内古诗文及译文注释观沧海[两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注释】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

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

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何:多么澹澹(dàn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竦峙(sǒngzhì):耸立。

竦,通耸,高。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日月:太阳和月亮若:如同.好像是.星汉:银河,天河。

幸:庆幸。

甚:很,程度副词。

至:极点。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最后两句每章都有,与本诗正文的内容没有的直接关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注释】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左迁:贬谪,降职。

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在今湖南省怀化市一带。

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

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三)含解析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三)含解析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三)典例在线【2019年中考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耕者王清臣天启初,颍川张远度买田颍南之中村,地多桃花林。

一日,携榼①独游,见耕而歌者,徘徊疃②间,听之,皆杜诗也。

遂呼与语,耕者自言王姓,名清臣,旧有田,畏徭役,尽委诸其族,今为人佣耕。

少.曾读书。

客有遗一册于其舍者,卷无首尾,读而爱之,故.尝歌,亦不知杜甫为何人也。

异日远度过其庐,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③,皆所作诗,后经乱不知所在。

【注】①榼: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

②疃(tuǎn):村庄。

③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看到旧的历书背后,用烧过的树枝写的字模糊不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少.曾读书(________)(2)故.尝歌(________)2.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一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B.过几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C.过几天张远度经过他家D.这一天张远度经过他家3.张远度来到“____________”(用本文语句回答)的“颖南之中村”,见到王清臣,主动与他交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回答)。

【参考答案】1.(1)年幼。

(2)所以。

2.B3.地多桃花林王清臣边耕种边吟唱杜甫的诗,令张远度很是惊奇【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少曾读书”:年幼时读过书。

少:年幼。

“故尝歌”:所以吟唱过。

故:所以。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及古诗阅读(课内)
姓名
一、《陈太丘与友期》(原文略)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
2、写出下列句子的译文。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
答:
4、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
答:
5、你认为陈元方这样的待客方式和待客态度合适不合适?你的理由是什么?
答:
二、《〈论语〉十二章》(原文略)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B.吾日∕三省吾身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择其∕善者而从之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
(3)不逾.矩(4)人不堪.其忧
3、翻译下列句子。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选文多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
示。

答:
三、《虽有嘉肴》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弗食,不知其旨.也(2)虽有至.道
(3)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4)教然后知困.
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不知其旨也(2)然后能自反也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这则短文阐述了什么教学原则?请用四字句加以概括。

答:
四、《河中石兽》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山门圮.于河(2)阅.十余岁
(3)竟.不可得(4)众服为确论
..
2、翻译下列句子。

(1)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
五、《塞翁失马》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有善.术者(2)居.数月
(3)人皆吊.之(4)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2、翻译下列句子。

(1)此何遽不为福乎?
(2)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3、全文共9句话,可分为四个层次,请用“∥”在下面标出来。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4、从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战争的惨烈?作者为什么要写战争的惨烈?
答:
5、作者反复写福祸,有何用意?
答:
六、《咏雪》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俄而雪骤.
(3)撒盐空中差可拟.(4)未若柳絮因.风起
2、写出下面句子的译文。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等要素。

4、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答:
5、选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答:
七、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1、人们常说“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你说说妙在哪里?
答:
2、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八、《钱塘湖春行》
1、理解填空。

(1)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是“”。

(2)这首诗描写了西湖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
的情感。

(3)这首咏西湖的诗,形象地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

作者绕湖而行,从到然后到、,对沿途景物展开描写,描写中还选择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从而突出了环境和季节的特征。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请你从具有表现力的词语上加以品析。

答:
3、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附:参考答案
一、
1、约定才离开拉
2、(1)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2)父亲的朋友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拉他,元芳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门。

3、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

4、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5、示例一:合适。

因为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在前,对“无信”“无礼”之人无需以礼相待。

示例二:不合适。

尽管父亲的朋友曾经失信、失礼,但他毕竟是一个长辈,而且他已经认错,并在想办法弥补过错,陈元方的待客之道当然不对。

二、
1、C
2、(1)通“悦”,愉快(2)生气,发怒(3)越过,超过
(4)忍受 3、(1)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来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2)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能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4、示例:学习与思考紧密结合;温故而知新;终身学习;博览群书。

三、
1、(1)甘美(2)达到极点(3)所以(4)不通,理解不了
2、(1)不知∕其旨也(2)然后∕能自反也
3、(1)虽然有美味的菜肴,(但)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学习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

(2)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

4、教学相长
四、
1、(1)倒塌(2)经过,过了(3)终于,到底(4)精当确切的言论
2、(1)(和尚)认为(石兽)被河水顺流冲下,便划着几条小船,拖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一点踪迹也没有。

(2)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地判断吗?
3、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

五、
1、(1)擅长(2)经过(3)对其不幸表示安慰(4)带领
2、(1)这怎么就不是好事呢?(2)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多数战死在战场上了。

3、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4、“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进一步说明了塞翁的“祸福相依”的看法。

5、是想告诉人们,祸福相依,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六、
1、(1)家庭内(2)大而急(3)比拟(4)凭借
2、(1)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侄子辈的人谈论诗文。

(2)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3、寒雪日内集谢太傅与儿女讲论文义
4、营造了一种其乐融融,非常温馨、又非常民主的那种世家特有的文化氛围。

5、“大笑乐”可作多种理解: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②“笑”前喻,“乐”后喻;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七、
1、示例:“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诗人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

2、A
八、
1、(1)最爱(2)早春(春天)喜悦(3)孤山寺贾公亭、白沙堤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2、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3、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