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其四)公开课

合集下载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课件(共2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课件(共2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鲍照的生平 家世贫贱
负锸下农
鲍照的生平 才秀人微,取湮当代
鲍庾 元嘉三大家
谢灵运、颜延之
解题 每因酒酣而歌之,听者莫不流涕
读,与诗人相通
初读诗歌 纠正字音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

表现手法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两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进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
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从字面上看,是说人生苦乐自有命, 怎么能行时叹息坐时愁呢?应当学会自我宽慰。
“心非木石岂无感”一句,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大转折。上文中,以 “人生亦有命”来宽慰,以不言愁来消愁,感情还能克制。到借酒浇 愁,其结果是愁更愁,情感之流开始奔涌。到“心非木石岂无感”, 感情沸腾,在这句到达了高潮。
拟行路难
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生平与诗歌创作背景; 2、反复诵读诗歌,掌控诗歌大意; 3、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4、体悟作者在门阀制度下,命运不公的愁苦心情。
俊逸鲍参军。
导,与诗人相遇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 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
南朝宋鲍照作《拟行路难》 共十八首。主要 抒发对人生艰巨的感叹,表达出身寒门的士人在 仕途中的曲折和痛楚。也有描写游子和思妇之作。 大多感情强烈,语言遒劲,辞藻华丽。有五言、 七言及杂言句。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对照阅读

《拟行路难其四公开课

《拟行路难其四公开课

深受乐府影响语 抒悲愤 言清新质朴气势
+ 连贯笔力酣畅淋 明豪情 漓
+ 展自信
再见
知人论世理解标题: 行路难难从何而来
道路难行 人生之路仕途 艰险坎坷才华埋 没壮志难酬
课堂探究学习合作交流
1、前两句作者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 么作 用1、2组 2、人生亦有命中的命字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 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4组 3、全诗的感情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总括作者是如 何来表现的这种欣赏诗歌的方法是什么5、6组 4、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7组 5、七八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8组 6、本诗的主旨是什么9组
6、本诗主旨:
本文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 下的怀才不遇抒发愁苦的感叹表 达了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 不平之情
拓展延伸
诗歌比较阅读:
材料一般选用不同的人所写的 相同或相似的题材或是思想感 情不同或是表达技巧不同或是 形象、语言风格不同 比较阅读 应该以求异为主
李白的行路难与 拟行路难进行比较鉴赏
写作背景
• 我国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实行门 阀制度讲求门第出身选拔官员并不依据才 干品德而是依据门第高下血统贵贱上品无 寒门下品无世族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 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一 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 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 个特色
拟行路难其四
比兴手法的作用: 作用分解: 1、开头引出下文起铺垫作用 2、景或物 烘托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3、比喻 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化 繁杂为简单
2、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 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 法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 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 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 出愤怒的控诉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 》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 》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

不同点: 从情感看,李诗是高昂向上的,鲍诗却
忍气吞声,徘徊辗转,愁情无以释怀。 鲍照的诗歌,有对命运的抗争,但也是
无力的表达,最后“吞声踯躅不敢言”流露 出对现实的无奈和痛苦。而李诗虽有表达壮 志难酬的苦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 帆济沧海”, 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 观的自信和顽强坚持理想的品格,凸现出诗 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 “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 比喻了社会生活中不同处境下高低贵贱 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 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
• 2.第三句写“人生亦有命”,从诗 歌本身看,作者对“命”有怎样的看 法?
第三句中“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
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
知作者
行路难 X I N G L U N A N
鲍照(约414—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 东海(今山东郯城)人。元嘉期间被宋文帝刘义 隆聘为国侍郎。孝武帝即位后,任临海王刘子顼 的前军参车、迁军刑狱参军,人称“鲍参军”。 后刘子顼作乱,鲍照为乱兵所杀。
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同为宋元嘉时代的 著名诗人,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歌注意 描写山水,讲究对仗和辞藻。他长于乐府诗, 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世 称“元嘉体”,现有《鲍参军集》传世。
华,却郁郁不得志,至多只做过几任小官,正如 诗评家钟嵘所叹:“才秀人微,故湮没当代!” • 时代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入仕实行门阀制度(即以门 第出身地位为唯一选拔标准),阻塞了天下寒士 的进仕之路,使广大寒士命途坎坷,心中激愤难 抑。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合作研讨:
1.诗的开头两句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写出了怎样的哲理?

《拟行路难》(其四)公开课课件

《拟行路难》(其四)公开课课件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拟行路难(其四)
【南朝· 宋】鲍照
【学习目标】
1、单元目标:通过以意逆志、知人论 世的方法,来把握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2、本课目标: (1)了解鲍照及创作背景 (2)把握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3)掌握比兴的诗歌创作手法
【学法】
一读——诵读,读出情感。 二解——解释感情生发的缘由。 三析——用何种方法来表达情感。
才学出众,但家世寒微,大多做小官。
“论世”看背景
南北朝,门阀制度,“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诗歌抒发了诗人 什么情感?
拟行路难(其四)
鲍 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认命,消极 安能行叹复坐愁? 反问,不平 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借酒浇愁,忧伤 心非木石岂无感? 反问,转折,悲愤 吞声踯躅不敢言。 “不敢言”,无奈、矛盾、痛
苦、忍辱负重
【三பைடு நூலகம்】
• 开头两句“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 流”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比 兴
关于比兴: “比”,即比喻;“兴”就是起兴,借助其他 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本诗如何运用比兴的?
●用平地上的水因地势不同向四面八方流动, 比喻人生因门第不同,命运也不同。
主旨概括:
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的怀才不遇,抒发 愁苦的感叹,表达了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 的愤慨不平之情,以及身为士人的无奈和 忍辱负重。
【达标训练】
比较鲍照《拟行路难》(其四)和李白《行路难》 (其一)异同。 (提示:从内容和情感两个方面)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拟行路难(其四)》公开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共3篇

《拟行路难(其四)》公开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共3篇

《拟行路难(其四)》公开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共3篇《拟行路难(其四)》公开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1《拟行路难(其四)》公开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一、教学目的: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沙发文学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明白沙发文学与古典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并能够看到文学创作的时代变迁以及其作品的与众不同之处。

2.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所学知识的融合、课文的内涵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在自我感受中全面领会诗词文学的魅力,并且逐步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沙发文学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及对现代文学的启示。

2. 掌握《拟行路难》的语言特色和韵律之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 通过本课学习,帮助学生找到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之间的联系并为文学创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三、教学内容:1. 沙发文学的诞生。

2. 《拟行路难》的语言特色。

3. 《拟行路难》的文学意义。

四、教学方法:1. 教师主讲和学生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经典诗词鉴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典文学之美。

3. 学生朗诵与韵律感悟。

五、教学过程:1. 欣赏沙发文学代表作,介绍沙发文学的发展。

2. 谈论《拟行路难》的语言特点,分析其表现手法,学生在其中逐渐领会韵律之美。

3. 通过学生演讲、小组讨论等形式,探讨《拟行路难》中隐含的文化内涵及其文学意义。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练习等形式进行评估,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定期组织学生举行文学诵读活动,检验其对诗词文学的领悟和表达。

3.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对《拟行路难》进行诗词鉴赏,并在未来的学习中给予反馈。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该较好地处理好古典文学与沙发文学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们明白两种文学形式之间的共性与差异。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去感受与领悟,而不是简单的知道,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应该在多媒体鉴赏和学生朗诵中得到充份锤炼和发展。

《拟行路难(其四)课件

《拟行路难(其四)课件

作者介绍
鲍照(约415年~470年),字思端 ,南朝宋文学家,以诗歌、辞赋、散 文见称,是南北朝时期文坛的杰出代 表。
鲍照出身寒微,但他才华横溢,创作 了大量反映社会矛盾和人民苦难的文 学作品,被誉为“文学革命”的先驱 。
创作背景
《拟行路难(其四)》是鲍照创作的一首乐府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
主题思想分析
诗人借“行路难”的比喻,描述了人生的艰辛和困苦,表达出对人生无常和世 事难料的感慨。同时,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诗人也表达出对自由和美好的向往 。
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概述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独特的比喻手法、生动的形象描绘以及深沉的情感表达 。
艺术特色分析
诗人运用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同时,通过 细腻的情感表达,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拟行路难(其四)》 优秀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作品背景 • 作品赏析 • 作品解读 • 作品影响 • 作品评价
01 作品背景
时代背景
01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 裂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 安,人民生活困苦。
02
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士族 门阀势力强大,普通百姓很难有 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意象分析
总结词
意象丰富,寓意深远
详细描述
这首诗的意象十分丰富,如“行路难”的象征、江水的流逝、草木的荣枯等,这些意象都寓含着深刻 的含义。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达出人生的苦难和无常。
结构分析
总结词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详细描述
这首诗的结构非常严谨,层次分明。诗人从感慨人生无常开 始,逐渐展开对自然景象和人事变迁的描绘,最后以对人生 的思考和领悟收尾。这种结构使得诗歌的表达更加有力。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课件(共27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课件(共27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
鲍 照
一代人的愁思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拟行路难》正是诞生于这样 的背景之下,时代成就了鲍照 的寒门愁思,有志寒士也因身 处门阀时代而成就了魏晋时期 独特的文风 。 他们代表寒门在 政治黑暗、战乱频繁的年代发 出了最响亮的呼声。
心非木石岂无 感 心并非无知觉的木石,难以 改变的命运、自我宽慰的美 酒,都无法让心如槁木一般。
运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 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鲍 照
言 是什么使鲍照
“ 吞声踯躅不敢
”? 鲍 照
一代人的愁思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鲍 照
一代人的愁思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强有力地 发声,将满腔的悲愁忧郁、愤愤 不平发而为诗,他们的诗歌无论 直抒胸臆还是借景抒情,都倾诉 着社会底层寒士被压迫的 愤 懑 之 愁思,充满着对门阀社会的不满 情绪和抗争精神。
鲍 照
路 行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拟 难 鲍 照 行路
教学目标:
1.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诗歌的内容; 2.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诗歌层次,体会 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3. 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比兴手法的作用, 理解文中大幅渲染愁绪的用意。

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拟行路难公开课

拟行路难公开课

相同处: 内容上,都写了怀才不遇而郁愤难平的感情。 语言上,都受到汉乐府的影响,质朴而生动。 手法上,都有传统的表现形式,如比、兴等。 相异处: 内容上,鲍诗表现门阀制度给寒士带来抑 郁难伸的沉沦命运,情感上更为屈抑、困顿; 李诗表现权臣当道使志士难以施展抱负的艰难 处境,情感上还有一种理想追求,更为积极和 乐观。 手法上,鲍诗主要有起兴、直抒胸臆等; 李诗主要有描摹、用典、虚实结合等。
“命”指什么?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只要你出生在上等人家,不管 才能和品德如何差都能顺利做大官; 如果你出生在下等人家,不管你才 能和品德再好也没办法做大官。
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 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 遇。
2、如何遣“愁”?
酌酒消愁 悲歌断愁 不敢言者更愁
小结:
本文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 下的怀才不遇,抒发愁苦的感叹, 表达了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 慨不平之情。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相思之愁: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忧国亡国之愁: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本诗的主旨仅是言愁吗?
1 、地位低下,无言的资格,自 然不敢言。 2 、社会专制黑暗,人们无言的 自由。 所以,诗中有对不平等现象的愤 慨,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传达了寒门 志士有志难申的慷慨不平的呼声。诗 歌不仅是言愁,而且抒写心中愁愤不 平之气。
二、阅读赏析
1、 第一二句使用什么手法? 写出怎样的人生哲理
• 明确: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 法。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 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 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 高低贵贱决定的。这是古代 的血统论。
2、第七八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写出了什么感情?

拟行路难 (其四)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

拟行路难 (其四)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思想内容:都是写怀才不遇的悲 愤不平的感情; 语言风格:都得力于汉乐府的影 响。语言质朴,用近乎口语的文 字表现深邃的诗意。全诗气势连 贯,笔力酣畅淋漓,跳荡雄肆
四读:感悟领会 拟行路难朗诵(其 四).MP3
: 整体来说:语速放慢,语调放低;
二四六八句要着重放慢放低,尤其最 后一个字要拖长声音;第三句“命” 要读重点; 最后两句,一升一降,情感要饱满, 对比要鲜明。
五读:熟读成诵
对比阅读:
从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方面, 说说此诗对李白《行路难》有哪 些影响?
平静恬淡—开始 自我宽慰—发展 借酒浇愁—转折 倾泻悲愤—高潮
起 兴
起兴,又叫“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咏 之词也”。就是说,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 它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是一种利用语言因素 建立在语句基础上的“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艺术 表现手法,它有起情,创造作品气氛,协调韵律,确 定韵脚和音步,拈连上下文关系等的作用。运用起兴 手法还可使语言咏唱自由,行文显得轻快、活泼。 示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再读:疏通诗意 质疑难点
精读:品味鉴赏 体悟情感
合作探究
• 1、诗歌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 情感?诗人的哪些行为具体表现了 这种情感? • 2、诗中的哪一个字是这种情感产生 的原因?作者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 3、诗人由何事何物引发关于“命” 的深刻思考?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选拔官 员并不依据才干品德,而是依据门第高下, 血统贵贱,“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使广大寒士命途坎 坷,心中激愤难抑。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 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鲍照和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 ”,长于乐府诗,艺术风格俊逸豪放,奇 矫凌厉,对后世李白杜甫等有较大影响。 但出身寒微,空有一身才华,却郁郁不得 志,至多只做过几任小官。正如诗评家钟 嵘所叹:“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人才之痛,时代之悲——《拟行路难》品读【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诗歌创作背景,把握诗歌内容。

2.通过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把握诗歌中无法排解的愁情,理解作者面对命运的态度。

3.引导学生与时代同行,把握时代、珍惜当下、努力奋斗,树立远大理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诗人门阀制度下,命运不公的愁苦心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与时代同行,树立远大理想。

【教学过程】视频导入说到中国的神话人物,我最喜欢的就是“哪吒”,通过影片《哪吒》了解一下。

(视频导入:“我命由我,不由天”)这部影片之所以受到大众的喜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虽然取材古典小说,但结合社会风貌注入了“掌握自己命运"的精神内核,刻画了一个:呐喊着“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抗争口号,从接受命运无常、奋力对抗命运不公,再到战胜命中注定的“天劫"的立体人物形象“哪吒”,完成了从人生的落寞与无助到自我的探索与强大的升华蜕变,诠释了个体命运在时代洪流下的不屈抗争。

而回望文学,李白写过“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同样是对不公的反抗,以及对自由和尊严的渴望。

追溯回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诗人鲍照又会用《行路难》这个乐府旧题抒发怎样的情感呢走近《拟行路难》感受人才之痛,体会时代之悲。

初读诗歌,解读题目“行路难”字面意思是什么《行路难》又是什么“拟"是什么意思“行路难”:汉乐府旧题,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

“拟":拟,摹仿,即学习模仿《行路难》写的乐府诗。

(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

)《拟行路难》共18 首,表现了诗人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再读诗歌,感悟诗情诗中哪个词最能表达诗人的内心情绪(诗眼:最精练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置全诗、全联或全句的字词句。

课件5:第3课 拟行路难(其四)

课件5:第3课 拟行路难(其四)

整体感知
合作研讨
1.“吞声踯躅不敢言”一句中的“吞声”说明 了什么? 【参考思路】 到了嘴边却强忍不敢呼喊,说明 社会政治的黑暗。残酷无情的统治,窒息着人们 的灵魂。
2.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 理? 【参考思路】 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诗人拈 出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 人生的无限感慨。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 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 高低贵贱决定的。
的手法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从第二个反问句 “心非木石岂无感”可以看出诗人的真正意思:哪 里是什么人生有命,人的出身贵贱、地位高低,完 全是由不合理的社会现实造成的。
4.从《拟行路难》(其四)看,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思路】
语言材料
形象
吞声踯躅不敢 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不敢正


酌酒以自宽
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诗情的跌宕,将诗人忍辱 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此诗的 语言近似口语,明白晓畅。诗歌的情感时而压抑,时 而奔放,将复杂的心路历程表现得曲折婉转。
意旨探微
此诗即是诗人的不平之鸣。诗人拈出“泻水流淌” 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 慨,抒发了寒门出身的正直之士在仕途中备受压抑 的痛苦,比较偏歌谣,晋人袁山 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鲍照《拟行路 难》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本篇 是《拟行路难》十八首中的第四首。诗歌一开头,诗 人以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 生的无限感慨。乍读之下,似乎诗人心平气和地接受 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其实,他是用反嘲的笔法
第3课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作家剪影
鲍照(约415~470),字明远,南朝刘宋时 期文学家。被认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 人中成就最高的,与颜延之、谢灵运合 称“元嘉三大家”。鲍照是中国历史上 第一个大量写七言诗的文人。鲍照的文 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都不 乏名篇,但主要是诗歌,并以“文甚遒 丽”的古乐府逐渐闻名于诗坛。其诗现 存约有二百多首。

课件6:第3课 拟行路难(其四)

课件6:第3课 拟行路难(其四)

开阔视野
汉乐府 “汉乐府”原来是指汉武帝刘彻设立掌管音乐的官府,它的任务 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辞和训练乐工。这个官署相当庞大,成帝时“女 乐近千人”。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辞也称“乐府”或 “乐府诗”,乐府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其中属于汉代的 叫“汉乐府”。
精读文本
1.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答: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以水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 暗喻人的遭际也是由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学习目标
1.了解鲍照及其作品,了解乐府诗歌常见的特点。 2.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并运用其解 读古代诗歌、体味意境,学习比兴手法的运用。 3.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解题
• 道路难行。
“行路难”字面意思是什么?《行路难》又 是什么?“拟”是什么意思?诗歌可能表达 什么主正是门阀制度兴盛的时期。 在门阀制度下,选拔官员并不依据才干品德,而是依据门第的高下, 血统的贵贱。因此,寒门庶士极少获得任职高官的机会。于是产生了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奇特现象。门阀制度成为阻挡寒门庶 士通向仕途、实现人生理想的一堵难以翻越的高墙。鲍照出身低微, 受尽了歧视和打击,“才秀人微,取湮当代”。空有一腔热情,却报 国无门,不得不在壮志未酬的遗恨中虚度年华,故其作《拟行路难》 18首“歌咏人世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之情”。
精读文本
2.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 答:从诗歌本身看,作者所说的“命”,就是门第决定人生, 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 3.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答:写出了诗人的抗争及心中的无奈、愤懑与痛苦。“岂无 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
疑难点析

《拟行路难(其四)公开课

《拟行路难(其四)公开课

6、本诗主旨:
本文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 下的怀才不遇;抒发愁苦的感叹; 表达了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 慨不平之情..
拓展延伸
诗歌比较阅读:
材料一般选用不同的人所写的 相同或相似的题材;或是思想感 情不同;或是表达技巧不同;或 是形象、语言风格不同.. 比较 阅读应该以求异为主..
李白的《行路难》与
写作背景
• 我国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实行 门阀制度;讲求门第出身..选拔官员并不依 据才干品德;而是依据门第高下;血统贵贱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门阀制度阻 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 很难任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 ;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 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知人论世;理解标题: “行路难”难从何而来
道路难行.. 人生之路仕途 艰险坎坷;才华埋 没;壮志难酬..
课堂探究学习合作交流
1、前两句作者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有什 么 作用 1、2组 2、人生亦有命中的“命”字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4组 3、全诗的感情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总括 作者是如 何来表现的 这种欣赏诗歌的方法是什么 5、6组 4、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7组 5、七八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8组 6、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9组
比兴手法的作用: 作用分解: 1、开头引出下文;起铺垫作用.. 2、景或物 烘托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3、比喻 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化 繁杂为简单..
2、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 么 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 样的看法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 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 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 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
• 在体式上;乐府诗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及杂言..句式 比较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 活气息非常浓厚..

《拟行路难》(其四)公开课

《拟行路难》(其四)公开课

精选完整ppt课件
14
“起兴”示例: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精选完整ppt课件
15
4、结合写作背景,说说第三四句中
的“命” 指什么?从诗的第三司四句中, 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 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
含有反讽的语气,作者越是说人生有命
17
6、第七八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 什么感情?
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那驱不散 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 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 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 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有一种抗争的意味。
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感” 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 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 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精选完整ppt课件
3
作者简介:
▪ 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他的作 品充满了怀才不遇的牢骚和愤懑不平的情绪, 诗风雄健奔放,俊逸潇洒,其诗文与谢灵运 一样有影响,在生年就颇负盛名,对唐代诗 人李白等产生重大影响,居然史书无传。可 见,鲍照身前身后的寂寞冷清情况。钟嵘为 之叹道“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
▪ 鲍照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 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 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最 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
精选完整ppt课件
4
春日忆李白——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 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 地超出一般人。他的诗作清新、俊逸,和南北朝 时两位著名诗人庾信、鲍照的作品一样。李白啊, 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这无语的春之绿树,你在 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共饮,再次探讨一下我们 的诗作呢?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1《拟行路难(其四)》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1《拟行路难(其四)》公开课教学设计

《拟行路难(其四)》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2、学会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能力目标:1、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2、学会比较阅读,积累一定量的诗歌3、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珍惜人尽其才的大好时代2、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教学重点】对诗歌的反复诵读和联想比较【教学难点】对鉴赏诗歌的学习方法理解性地掌握,并学以致用【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搜集一些怀才不遇的文人的诗词。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1、交流有关“人生之路”的感想,谈一谈自己对“人生之路”的理解和感受。

2、提出问题:试结合之前一定量的诗歌学习,归纳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

明确:读懂大意;知人论诗;领悟情感;赏析技巧一、读懂大意1、认识体裁。

2、诵读交流。

3、问疑释疑。

二、知人论诗1、交流有关鲍照的生平经历和写诗的背景2、再诵读,引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问题切入:诗人的人生之路难吗?是怎样的难?(领悟诗歌主旨)钟嵘《诗品》说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本诗即是诗人的不平之鸣。

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三、领悟情感1、领悟作者的剧烈情感变化,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问题探究:诗人知命吗?诗人认命不认命?结论:诗人知命。

但处在“认命”与“不认命”的矛盾中。

先似乎“认命”了,后又似乎“不认命”,最后似乎还是“认命”了。

2、具体品味诗人是如何表现这种矛盾的思想情感的?①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比兴)②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门第。

不平)③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④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四、赏析技巧概括本诗的写作风格:比兴;语言近似口语,明白晓畅。

将真实复杂的心理历程、情感表现得曲折跌宕。

五、拓展:多读一些怀才不遇的文人的诗词,体味他们对待艰难人生之路怀有怎样不同的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开头写水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动, 其实表现了作者认同人的贵贱是由家民门第所决 定的。 C 、 " 举杯断绝歌路难 " 中的 " 断绝 " 往 往被后人理解是指歌断绝。
D 、鲍照诗气骨劲健,语言精练,词采华 丽,常常表现慷慨不平的思想感情。
再见!
李白的《行路难》与 《拟行路难》进行比较 鉴赏。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比较鲍、李的《行路难》
写作缘由
鲍照
1、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 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 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 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比兴手法的作用: 作用分解: 1、开头引出下文,起铺垫作用。
2、景或物 烘托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3、比喻 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 ,化繁杂为简单。
2、第三句中的“命”是指 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 有怎样的看法?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 .
人生是即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 歌唱声因举杯饮酒俞益悲愁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 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 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 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 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
3、全诗突出一个“愁” 字,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 悲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 愁。
正如沈德潜所说,此诗“妙 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 愁”.
4、第七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 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 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 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 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 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表达了诗人的抗争。
拟行路难(其四)
【南朝· 宋】鲍照
【学习目标】
1、了解创作背景
2、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的变化过程。 3、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 4、比较《拟行路难》与《咏史》的区别;
比较《行路难》和《拟行路难》的异同。
5、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 海.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 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 重大影响。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 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 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 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鲍照擅长诗 赋和骈文,尤善乐府,作品风格俊逸,对唐 代诗人李白等很有影响。
第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 “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 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 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 矛盾痛苦的度重压 下的怀才不遇,抒发愁苦的感 叹,表达了深感世路艰难激发 起的愤慨不平之情。
拓展延伸
写作背景
• 我国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实 行门阀制度,讲求门第出身。选拔官员并 不依据才干品德,而是依据门第高下,血 统贵贱,“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 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一些才高的 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 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 色。
情感
语言风格
李白
比较鲍、李的《行路难》
写作缘由 情感 语言风格
鲍照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
抒悲愤 深受乐府影响, 抒悲愤 语言清新质朴, + 气势连贯,笔力 明豪情 酣畅淋漓 + 展自信
李白
检测与反馈
下列有关《拟行路难》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 、本诗是表现了门阀制度像大山一样压 在鲍照身上,流露出了他的无比巨大的愤懑与不 平。
知人论世,理解标题: “行路难”难从何而来?
道路难行。 人生之路(仕途) 艰险坎坷,才华埋 没,壮志难酬。
课堂探究学习(合作交流)
1、前两句作者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 么作用? 2、人生亦有命中的“命”字在文中的具体 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全诗的感情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总括?作 者是如何来表现的?这种欣赏诗歌的方法 是什么? 4、七八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诗歌比较阅读:
材料一般选用不同的人所写的 相同或相似的题材,或是思想 感情不同,或是表达技巧不同 ,或是形象、语言风格不同。 比较阅读应该以求异为主。
左思《咏史》与《拟行 路难》进行比较鉴赏。
左思《咏史》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