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说课稿
高中地理必修三说课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1.理解地球的结构和地球的运动;2.掌握地球的内部结构及其特征;3.了解地球的外部运动和地理区划的形成;4.探究地球内部的自然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和特征;•地球的外部运动和地理区划的形成。
三、教学内容1. 地球的内部结构和特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各层的特征。
1.1 地球的内部结构教师通过PPT展示地球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地球由固态地壳、流态地幔和核组成。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地球呈现层状结构。
1.2 地球各层的特征教师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地球各层的特征和相互作用。
例如,地壳表层是我们生活的环境,地脊区是地壳的最厚部分,地幔是地球最大的地球层,地核则是地球的内部结构中最热的部分。
2. 地球的外部运动和地理区划的形成通过教师解释和学生讨论,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外部运动和地理区划的形成。
2.1 地球的外部运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地球的外部运动,包括地球自转和公转。
通过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学生将理解日出日落和四季变化的原因。
2.2 地理区划的形成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理区划的形成,如经线和纬线的划定,以及国家和地区的划分原则。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地理区划在人类活动中的重要性。
3. 地球内部的自然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让学生了解地球内部的自然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1 地震教师通过案例和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地震对人类造成的影响,包括破坏性、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
3.2 火山喷发教师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火山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例如,火山灰的降落对农业生产和空气质量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PPT展示:通过PPT展示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外部运动和地理区划的形成等内容,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2.实验和观察:通过实验和观察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各层的特征,以及地球的外部运动。
高二地理说课稿4篇
高二地理说课稿高二地理说课稿4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二地理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二地理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第三节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分析,教法学法设计,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思考等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1、本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科学内部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地理科学发展的研究手段和关键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是地理信息技术的三大核心部分,而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应用离不开全球定位系统的支持。
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全球定位系统的概念,并初步了解其工作原理。
●能简要说明全球定位系统的起源与发展。
●能说出全球定位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主要功能。
●能说出GPS接收机的主要种类及其主要用途。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中提供的资料并上网搜索GPS相关信息,阐述全球定位系统起源与发展。
●通过读“GPS组成”示意图,分析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并讨论各子系统功能。
●通过多媒体收集有关资料,列出讨论提纲,探讨我国导航定位系统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全球定位系统神奇功能及广泛应用领域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科学探究精神。
●通过“迅速发展的中国定位导航”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情感。
3、重点、难点及依据根据所教学生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把本课的重点、难点分别设计为:重点: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确立依据:只有理解了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才能认识和了解全球定位系统在众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全册教案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全册教案【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尽管各个学科课程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学形式和手段也不尽相同,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全册教案篇1学生情况分析:经过高一一学年的地理学习,高二文科班学生初步了解了高中地理的基本学习内容,对高中地理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简单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现阶段的地理学习与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但文科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仍明显的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很不扎实,缺乏必要的训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了。
教材分析:高二第一学期,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包括初中中国地理、高中地理必修教学内容的学习与复习,学习任务重。
初中地理以区域地理为主,着重讲空间分布和区域差异。
而必修三以系统地理为主,着重讲述地理环境的.基本理论和规律。
本学期所讲内容包括初中中国地理,高中选修教材第一册全部内容。
教学任务及总要求:1、学习高中地理选修教材掌握人口与环境,城市地域结构与规划、文化与文化景观、旅游活动和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使学生拓宽人文地理基础知识。
2、复习初中区域地理知识中国地理总论,重点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与行政区划,地形、气候、河湖以及中国的自然资源等知识。
3、教会学生阅读和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主要措施:1、精心备课,充分挖掘教材,进一步处理好重点和难点,充分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益,抓好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强化对初中的地理教学一一落实知识重点及难点的解决途径,加强教学的针对性;2、充分利用现有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3、加强学科内和学科间的渗透,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4、精讲精练,适量的训练,以巩固和强化重难点知识,熟悉各种高考题型,以适应综合考试的要求。
高二地理必修三的说课稿
高二地理必修三的说课稿优秀的说课稿能给教师带来全新的教学思路。
下面是店铺为您带来的高二地理必修三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地理必修三的说课稿(一)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教版教材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三框题。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是全球性的问题,也是当今社会关注热点。
学生通过前面学习,了解到我国的人口、环境的相关知识,认识到我国社会面临严峻的人口和环境形势。
这为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通过对本框题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我国资源的现状及特点,能正确认识到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帮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明确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和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并付诸行动。
是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融入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
因此,本框题在初三思想品德课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学生认识并掌握我国的资源特点及其形势严峻性;学生初步懂得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及其要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2、能力目标: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含义,提高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使学生具有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情感。
三、说教学的重点、难点:依据人教版课程标准,我确定了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及其要求。
重点的依据:当前,人类正面临着全球性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这不但给当前的人类社会发展造成困难,而且对子孙后代的生存构成威胁。
高二地理说课稿(精品3篇)
高二地理说课稿(精品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讲话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地理说课稿(精品3篇)高二地理说课稿篇1《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地理》上册中的第二单元第五课,适用于高中一年级学生学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说课稿全套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说课稿全套
本文档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说课稿全套,涵盖了该课程的所有知识点和教学重点。
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学的概念和原理,探索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本文档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该部分介绍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等信息。
通过对整个课程的概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二部分:知识点详解
该部分详细介绍了本课程的所有知识点,包括基本概念、评价标准、实践案例等内容。
通过深入地分析每个知识点,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与技巧
该部分介绍了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包括讲授、讨论、实践和评价等方法。
同时,为了使教学效果更好,该部分还提供了一些教学技巧和注意事项。
第四部分:教学案例和作业
该部分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教学案例和作业,为学生提供参考和实践。
通过实践案例的分析和作业的完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档涵盖了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课程的全部内容,是学生学习和教师备课的必备资料。
希望本文档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环境的保护与治理》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环境的保护与治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概述本教材是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该教材主要介绍了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环境治理的方法与措施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教材,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环境问题的背后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以及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法与策略。
2. 教学目标本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了解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学习环境治理的各种方法与措施;•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促使其主动参与环境保护与治理活动。
二、教学内容分析与安排1. 教学内容分析本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第一模块:环境问题的形成与影响•第二模块:环境保护的概念与重要性•第三模块:环境治理的方法与措施其中,第一模块通过介绍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引导学生对环境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
第二模块主要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三模块则介绍了环境治理的各种方法与措施,帮助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
2. 教学安排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我将按照以下方式安排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环境问题的形成与影响–介绍环境问题的背景和重要性–分析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并列举具体案例–探讨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影响•第二课时:环境保护的概念与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概念和内涵–分析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强调每个人对环境保护的责任与义务•第三课时:环境治理的方法与措施–介绍环境治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深入讨论各种环境治理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不同环境问题的治理策略,并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环境问题形成原因的分析与总结•环境保护的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各种环境治理方法的掌握和比较2.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学生要求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环境保护理念的转变,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的难度•环境治理方法与实际环境问题的结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地理必修三说课稿
地理必修三说课稿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
下面是我为您带来的地理必修三说课稿,盼望对大家有所协助。
地理必修三说课稿(一)各位评委教师,下午好!我是今日地理科目的**号考生。
今日我说课的课题是《经济兴旺地区的可持续开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依据新课程理念,我主要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流程几个环节进展阐述。
一、说教材1.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为鲁教版中学地理必修三第四单元第三节的内容。
区域可持续开展是必修3的核心内容,经济兴旺地区的可持续开展是其中的重要组成局部。
教材选取我国典型的珠江三角洲为例,以区位优势开展现状主要问题对策措施为主线,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人地协调、环境爱护、可持续开展等理念。
2 教学目标依据上述对教材的分析,鉴于新课程要求的学习和理解,我把本节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维目标:(1)学问与技能:①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开展的缘由②理解工业化、城市化对其经济开展的推动作用③驾驭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相应的对策措施(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以某经济兴旺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造就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开展思想。
3 教学的重难点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在吃透教材的根底上,确定本节的教学重难点为:重点: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展的条件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对策4 课时支配:2课时第1课时:经济开展快和城市化水平高第2课时:问题与对策二、说学情本节教材选定的区域是我国国土重点整治的区域,也是学生比拟熟识的区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资料的搜集比拟简单,在教学过程中可在充分利用教材中图文资料的根底上,利用多媒体增加信息的引入量,扩大学生的视野和课堂容量。
高中地理必修3说课稿
高中地理必修3说课稿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和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高中地理必修3说课稿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一、说教材:1.地位作用: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大气组成、分布、运动的基础上从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本节课还为第四单元的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的学习提供了基础2.目标确定:①知识目标:理解气团、锋面、低压、高压的概念和形成理解锋面系统并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特征②能力目标:会阅读冷锋、暖锋、低压、高压等各类图会阅读天气形势预报图③德育目标:通过阅读天气图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重点之一:对我国有重要影响的锋面天气其为重点的原因是:①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以及北方冬春季节的沙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②锋面天气掌握之后可以“学以致用”如“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重点之二:高低气压的天气特征其为重点的原因是:①我国夏秋季节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就是热带气旋(低压)强烈发展的表现②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以及北方“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就是高压系统控制下形成的难点之一: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其为难点的依据有二:①锋面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②冷暖气团个为主动和被动不易确定③锋前锋后的位置不易辨认④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的差异不好掌握⑤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不好记忆难点之二:锋面气旋的理解其为难点的原因有二:①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能形成锋面气旋而不形成锋面反气旋②水平气流的辐散与辐合难于长久记忆且易记混淆二.说学法:1.兴趣学习法本节有日常生活中的天气现象学生求知欲强2.手势记忆法水平气流运动的方向可借手势强化记忆3.知识迁移法:锋面知识迁移到生活中指导学生会看会听天气预报三.说教法:1.多媒体视听教学法:由于本节内容抽象通过电教模拟演示可以使抽象思维具体化有全新的视听感觉2.比较教学法:冷暖锋、气旋反气旋用比较法教学学生记得牢四.说程序:1、导入新课:先播放两段“城市天气预报”和“天气形势预报”的录像看完后告诉学生要能够看懂和听懂这些天气预报图首先要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及其与天气有关的基础知识、这样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讲授新课:一、锋面系统㈠锋面构与特点(利用多媒体播放锋面动画通过教师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了解锋面的概念构特点天气特点)1.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2.构特点:暖气团在锋面上面冷气团在锋面下面(问:①为什么暖气团总在锋面的上面②一上一下两种不同性质气团会稳定存在) 3.天气特点: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过渡:根据冷暖气团谁主动移动可将锋面一般分为两种类型)㈡锋面类型与天气(利用多媒体播放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动画通过以下问题帮助学生学习冷、暖锋与天气的关系完成表1)(问题:①冷、暖气团谁主动向对方移动暖气团抬升情况如何②何为锋面过境时、过境前、过境后提示学生根据锋面移动的方向来确定③冷、暖锋面过境前过境后分别在什么气团控制下天气如何④冷、暖锋过境时天气如何⑤冷锋、暖锋降水都发生在锋面的一侧它们又有何不同)教师讲解:我国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和沙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一、说教材地理环境有气候、地貌、水、土壤、植被等要素构成水是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陆地水与水循环》这节内容通过对陆地水体类型的介绍水体类型转化规律的分析和水循环原理的剖析使学生能对地球淡水资源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从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角度出发注重阐明地理过程及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本节内容是第三单元的重点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不同类型水体之间相互转化规律理解水资源的性质使学生明白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水资源数量是有限的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和海陆间循环的意义理解人类是如何水循环规律来化害为利造福人类的能力目标1、通过水体类型及其转化等图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利用图表和数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通过水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2、利用水循环过程的学习学会绘制地理示意图德育目标通过陆地水体有关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和资源观使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及其规律2、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因为这些知识是学习河流水文特征的基础也是学生正确理解水资源性质的前提更能使学生对我国的“三峡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教学难点1、河流水的补给以及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规律2、海陆间水循环的意义这些内容和各地的气候、地貌、地形等其他地理要素关系密切而目前学生对各区域的特征了解不多就给学习带来了难度四、说教学方法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1、构建问题情景引导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思考问题的空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2、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引导合作学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相互交流信息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合作的态度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五、说学生学法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教是手段会学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于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使用自主学习的方法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合作教学和探究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养六、说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准备围绕“地球为什么闹水慌”着一主题来组织教学通过构建五大问题情景、四大图表系统、两次合作讨论来完成导入:通过多媒体播放地球有关水的资料创设第一个问题情景:“地球是水的行星”为什么地球上很多地方还闹“水慌”?新课教学:展示“陆地水体类型以及储量百分比图”引导学生读图完成两个知识点的学习:陆地水体按空间分布分为地下水和地表水;陆地淡水的储量很少只有0.3%这是地球闹“水慌”的原因之一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第二个问题情景: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为什么主要依赖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展示水资源循环周期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得出结论: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更新周期较短利用后在较短时期内可恢复而其他水体更新周期很长冰川更新需要1600年相当于是不可再生的水资源这是地球闹“水慌”的原因之二承转到下个知识点也本节重点和难点:陆地水体的相互转化的学习需要化大约15分钟时间展示“河流径流与降水量的关系图”、“冰川补给的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图”和“河流与潜水相互补给示意图”详细分析图表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突破难点使学生掌握陆地水体补给的规律同时理解陆地水体补给的时空分布不均雨季闹水灾、干季闹旱灾是造成“水慌”的又一原因结合现实问题创设第三问题:为什么全球闹“水慌”现象越来越严重?是地球淡水资源在减少?引入水循环内容的学习这也是本节的重点知识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要让学生学会绘制水循环的示意图来突出重点知识的学习学习水循环知识后学生已经明白地球淡水资源在不断循环是一个常量地球“水慌”加剧是人造成的包括过量使用水资源、污染、浪费等提供华北地区的一些生产、生活情况资料创设第四个问题情景:华北地区处在半湿润气候区为什么缺水现象越来越严重?解决?组织一次合作讨论让学生学会表达和倾听相互交锋、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共同提高引出“南水北调”、“三峡”工程提供资料组织第二次合作讨论:“南水北调”、“三峡”工程的背景以及现实意义。
人教版高二年级地理说课稿(精选)
1.人教版高二年级地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课程标准: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课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介绍产业转移的概念及分类;二是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分类。
2、运用实例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产业转移案例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3、重点、难点重点: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难点: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工业区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关知识,有了区域联系及产业结构升级的知识储备,又对区域分析、区域发展规划的一般方法有所了解,这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学生对产业转移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让学生想思考,敢探究,进而使学生学会用地理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和表达。
三、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更好体现“学习有用的地理”理念根据案例教学的特点主要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参与式探究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会学”达到“学会”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图片引入(四季沐歌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基地的转移引入)(二)新课学习1、实例分析明确概念实例分析:1.日本汽车产业向中国的转移————技术,市场2.服装,制鞋企业的转移————劳动力学生结合教材,解释产业转移的概念2、比较分析区分类型生结合教材分清类型:国际产业转移和区域产业转移3、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因素: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式变化、原生产地用地紧张、环境污染等4、课堂活动(三)课堂小结:归纳总结,并强调:不同区域由于区位条件、资源状况、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等情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在产业转移中所处的环节、地位、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因而在分析不同的案例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说课稿三篇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说课稿三篇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用心性、主动性。
!一、说教材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和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
地理环境有气候、地貌、水、土壤、植被等要素构成。
水是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
《陆地水与水循环》这节内容通过对陆地水体类型的介绍,水体类型转化规律的分析和水循环原理的剖析,使学生能对地球淡水资源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从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角度出发,注重阐明地理过程及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
本节内容是第三单元的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不同类型水体之间相互转化规律,理解水资源的性质,使学生明白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水资源数量是有限的,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和海陆间循环的意义。
理解人类是如何水循环规律来化害为利,造福人类的。
能力目标1、通过水体类型及其转化等图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利用图表和数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通过水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
2、利用水循环过程的学习,学会绘制地理示意图。
德育目标通过陆地水体有关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和资源观,使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及其规律。
2、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因为这些知识是学习河流水文特征的基础,也是学生正确理解水资源性质的前提。
更能使学生对我国的三峡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教学难点1、河流水的补给以及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规律。
2、海陆间水循环的意义。
这些内容和各地的气候、地貌、地形等其他地理要素关系密切,而目前学生对各区域的特征了解不多,就给学习带来了难度。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讲课稿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讲课稿( 一)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说的是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 3 的教材 . 我将从讲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对教材加以说明。
一、讲课标不问可知,新教材是鉴于新课标编写的。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学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及课程目标。
特别是基本理念突显时代性。
课程目标分红三个维度:知识与技术、过程与方法、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屏幕上是我对地理必修 3 课程目标的理解,不再重复。
二、说教材1.编写特色和体例(1) 以典型事例构成教材的主体。
教材采纳了 5 其中国事例 ( 西北地域的沙漠化、山西省的能源开发、东北地域的农业开发、珠三角地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西气东输 ) 、2 个外国事例 ( 亚马孙雨林开发与保护、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 ) 、1 个地域事例 ( 东亚地域 ), 事例具真切性、典型性,中外兼备的特色。
采纳典型事例剖析的方式组织教材,努力打造知识和能力迁徙的平台。
教材既有主事例,又有拓展事例。
这样“收”“放”有致的设计,一方面减少单调事例的限制性,另一方面又供给了知识和能力迁徙的平台。
(2) 内容概要课文 : 文字和图像读图思虑思虑事例问题研究 2. 教材的地位高中地理可分必修和选修两大模块,必修 3 册,选修 6 册。
必修1( 自然地理 ) 以构成地理环境各因素的运动为中心,揭露基本的自然过程和规律,表现尊地之规,建设美好家园的思想; 必修 2( 人文地理) 以人类活动为中心,剖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表现以地为主 , 调人地关系的思想 ; 必修 3( 地区地理 ) ,立足于必修 1 必修 2的基础,以地区发展中面对的问题为中心,研究问题发生的原由、过程、结果和对策,表现地区可连续发展的思想。
3.新编实验教材必修 3 与原人教版地理选修 2 的对照4.内容构造课标展现 ( 略)在《一般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必修 3 的课标有 13 个,基本与节数相当。
高二地理必修三说课稿
课程标准: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1、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情况,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定下教学目标:(1)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基础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掌握区域分析的思路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分析的应用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与本节课可以合并归类为区域优势与区域发展问题,学习思路上具有相似性。
学生在学习前面内容时均有进行看图、用图能力的训练。
2、课堂前的准备——养成教育要求上课前必须准备好地图、书本、笔记(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观察地图,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并总结归纳流域的基本特点,特殊性和整体性。
过程与方法:1、结合地图和地理图表,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和社会经济背景。
2、通过了解田纳西河流域不同时期的开发措施和后果,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
3、运用资料,分析其他流域的开发。
如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体会人类如何正确认识自然,进行流域的开发为人类带来利益,避开灾害的科学研究精神。
2、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课程标准,得出本课的重难点:(1)根据课标要求,得出本节课重点:1、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田纳西河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
2、以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分析思路为模板,迁移分析到其他流域的开发。
(2)根据学生基础,确定本节课难点:1、由于学生距离学习必修一气候的时间较长,对气候相关知识有所遗忘,且对学生而言气候成因,特点,分布难以理解和记忆。
难点一定为: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田纳西河开发的地理条件之一)的成因。
2、基于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以及没有更多迁移分析的能力训练的前提下:难点二定为:以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分析思路为模板,迁移到其他流域的开发。
3、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定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多媒体为工具采用组织教学和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
人民教育版 高二地理必修第三讲稿
人民教育版高二地理必修第三讲稿自己整理的人民教育版高二地理必修第三讲稿相关文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一]1.介绍一下我为什么选择这个班。
(主要介绍本课的重要性,本课与本课教学目标的联系。
)本文介绍了大气运动在大气环境单元中的位置及其与其他大气要素的关系;对其他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例:大气运动是大气环境单元中最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
大气中的热量、水汽输送和天气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实现的。
首先表现在他与本单元前后知识的联系上。
其次,根据这门课涉及的知识,“风”是表征天气和气候的要素之一。
第三,从学生认知的角度。
第四,从教学大纲对本课程的要求来看。
所以我觉得这一课的重点应该是。
(注意应该包括认知、技能、情绪)第二,在这门课的教学策略上引入“我”。
(实际上,它介绍了本课采用的教学模式、方法、过程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特别注意教材、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
)以教学方法为例,注意几个方面,有一个方面我打算怎么做?你为什么这么做?如有必要,添加这样做的优点。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打算从呈现具体现象开始。
原因是。
再比如:等压线配置下实际风向的判读是将本节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关键,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
原因是。
第三,介绍本堂课应该准备和使用的教具和其他学习材料。
(方法同上)本课程旨在使用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教学方法。
因为多媒体有。
班级的特点,而且这个班级有很多地方需要有一个呈现的过程。
比如在不同等压线的情况下,水平压力梯度力、地球自转偏置力和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
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
4.关于教材中插图和图集的使用。
举例:图形是地理的重要语言,让学生获得阅读、使用和分析图形的方法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这节课,我打算重点指导学生。
5.关于这个班板书的设计和结构。
比如这节课的板书,就是打算以“大纲信号”的形式来设计的。
特别提示:1.第二部分,如果有人觉得有必要独立发言,可以分为几点。
2.讲课的关键是解决我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做的问题。
高中地理必修三说课稿
高中地理必修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地理必修三。
这门课程是高中地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多个方面,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全面认识。
首先,我们来看看必修三的教学目标。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希望学生能够:1. 理解地球的物理特性和大气、水文等自然系统的基本规律。
2. 掌握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3. 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信息的分析能力。
4.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理解全球性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途径。
接下来,我将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说课。
一、课程内容高中地理必修三的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 地球与地图:这一模块主要介绍地球的形状、运动及其影响,地图的基本知识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2. 自然地理基础:包括大气、水文、地貌、生物等自然要素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作用。
3. 人文地理基础:涉及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人类活动的地理分布和空间组织。
4. 环境与发展:探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实践。
二、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帮助他们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真实案例,让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角色扮演:在讨论全球性或地区性环境问题时,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政府官员、企业家、环保人士等,以增强他们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地考察,如访问自然保护区、工业区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5. 多媒体教学:运用地图、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将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1. 过程评价:通过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的表现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提升。
高二上课地理说课稿人教版
高二上课地理说课稿人教版地理课程说课稿一、说课背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人教版教材以其系统性和实用性广受师生欢迎。
本次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二地理教材,旨在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剖析和教学设计的合理安排,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和空间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探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围绕“自然地理环境”这一主题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地球与地图(1学时)2. 大气与气候(2学时)3. 水文与水资源(2学时)4. 地貌与地貌形成(2学时)5.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1学时)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帮助学生构建地理知识体系。
2. 案例教学法: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4. 多媒体教学:运用地图、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知识讲解系统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在此过程中,适时提问,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
3. 案例分析选取与知识点相关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4. 合作探究设计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通过交流和讨论,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的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高中地理必修三说课稿
高中地理必修三说课稿高中地理必修三说课稿(一)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今天地理科目的**号考生。
我所说的课题是《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下面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流程等几个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鲁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在前面学习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的基础上,这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同时,学好本节课对教材后面两个单元的学习提供了基础的方法和思路,在本章中起着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
2 教学目标依据上述对教材的分析,鉴于新课程要求的学习和理解,又结合本阶段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把本节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明确我国四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原因和具体措施(2)过程与方法:依据有关资料,归纳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的必定选择,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使学生树立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教学的重难点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本节的教学重难点为:重点:从中国国情出发,研究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战略难点:理解我国实施四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原因二、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及选择依据教无定法,应“ 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以此为出发点,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培育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加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2)学案导学法:在学案上提出问题让学生采取自学的方式先解决一局部知识与能力问题,增强学生自己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构建当前所要学习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说课稿【导语】高二年级有两大特点:一、教学进度快。
一年要完成二年的课程。
二、高一的新鲜过了,距离高考尚远,最容易玩的疯、走的远的时候。
导致:心理上的迷茫期,学业上进的缓慢期,自我约束的松散期,易误入歧路,大浪淘沙的筛选期。
因此,直面高二的挑战,认清高二,认清高二的自己,认清高二的任务,显得意义十分重大而迫切。
老师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说课稿》,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一】一、介绍“我”为什么要选这节课。
(主要是介绍这节课的重要性、这节课在教材中的前后联系和本课的教学目标。
)介绍大气的运动在大气环境单元中的地位、和其他大气要素的联系;对其他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例:大气运动是大气环境这一单元中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
大气中的热量、水汽的输送、天气的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实现的。
首先,表现在他和本单元前、后知识的联系上。
其次,从本课时所涉及的知识来看,“风”是表征天气和气候特点的要素之一。
第三,从学生的认知角度看。
第四,从教学大纲对本课的要求看。
所以我觉得本课学习的重点应该是。
(注意应包括认知、技能、情感)二、介绍“我”关于对这节课的教学策略。
(实际上是介绍这节课拟采用的教学模式、方法、流程、教学目标达成的途径,尤其注意对教材、教学重点、难点的处理。
)例:(以教学方法为例,注意应说明几方面,针对某一方面“我”打算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如果有必要还要加上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根据前面的分析,打算首先从呈现具体现象入手。
其理由是。
再例:在有等压线配置情况下的实际风向判读,是本节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关键,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我打算。
其理由是。
三、介绍本课的应准备和使用的教具、其他的学习材料。
(方法同上)例:本课打算主要以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
因为多媒体具有。
的特点,而本课有许多地方都需要有过程的呈现。
比如,在不同等压线分布的情况下,水平气压梯度力、地球自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
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
四、关于教材中插图、图册的使用。
例:图是地理的重要语言,使学生获得读、用、析图的方法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本节课中,打算着重指导学生。
五、关于本课板书的设计和结构。
例,这节课的板书,打算设计成“纲要信号”的形式,其好处是。
特别提示:1.在第二部分中,有些觉得有必要单独立出来讲的,可以再分几点。
2.说课的关键是解决好“我”将做什么和“我”为什么这样做的问题。
基本原则是“合情合理”和“有依有据”。
3.如果把说课简单地认为是说“教案”那就大错特错了。
4.从教学相长的原则看,说课时还应说明"我"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二】一、说教材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和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
地理环境有气候、地貌、水、土壤、植被等要素构成。
水是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
《陆地水与水循环》这节内容通过对陆地水体类型的介绍,水体类型转化规律的分析和水循环原理的剖析,使学生能对地球淡水资源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从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角度出发,注重阐明地理过程及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
本节内容是第三单元的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不同类型水体之间相互转化规律,理解水资源的性质,使学生明白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水资源数量是有限的,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和海陆间循环的意义。
理解人类是如何水循环规律来化害为利,造福人类的。
能力目标1、通过水体类型及其转化等图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利用图表和数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通过水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
2、利用水循环过程的学习,学会绘制地理示意图。
德育目标通过陆地水体有关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和资源观,使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及其规律。
2、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因为这些知识是学习河流水文特征的基础,也是学生正确理解水资源性质的前提。
更能使学生对我国的“三峡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教学难点1、河流水的补给以及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规律。
2、海陆间水循环的意义。
这些内容和各地的气候、地貌、地形等其他地理要素关系密切,而目前学生对各区域的特征了解不多,就给学习带来了难度。
四、说教学方法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1、构建问题情景,引导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思考问题的空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2、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引导合作学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相互交流信息,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合作的态度。
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五、说学生学法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
教是手段,会学是目的。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于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本节课主要使用自主学习的方法,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合作教学和探究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养。
六、说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准备围绕“地球为什么闹水慌”着一主题来组织教学。
通过构建五大问题情景、四大图表系统、两次合作讨论来完成。
导入:通过多媒体播放地球有关水的资料,创设第一个问题情景:“地球是水的行星”,为什么地球上很多地方还闹“水慌”?新课教学:展示“陆地水体类型以及储量百分比图”,引导学生读图,完成两个知识点的学习:陆地水体按空间分布分为地下水和地表水;陆地淡水的储量很少,只有0.3%。
这是地球闹“水慌”的原因之一。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第二个问题情景: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为什么主要依赖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展示水资源循环周期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得出结论: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更新周期较短,利用后在较短时期内可恢复。
而其他水体更新周期很长,冰川更新需要1600年,相当于是不可再生的水资源。
这是地球闹“水慌”的原因之二。
承转到下个知识点,也本节重点和难点:陆地水体的相互转化的学习。
需要化大约15分钟时间。
展示“河流径流与降水量的关系图”、“冰川补给的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图”和“河流与潜水相互补给示意图”。
详细分析图表,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突破难点,使学生掌握陆地水体补给的规律。
同时理解陆地水体补给的时空分布不均,雨季闹水灾、干季闹旱灾,是造成“水慌”的又一原因。
结合现实问题,创设第三问题:为什么全球闹“水慌”现象越来越严重?是地球淡水资源在减少吗?引入水循环内容的学习。
这也是本节的重点知识,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要让学生学会绘制水循环的示意图,来突出重点知识的学习。
学习水循环知识后学生已经明白地球淡水资源在不断循环,是一个常量,地球“水慌”加剧是人造成的,包括过量使用水资源、污染、浪费等。
提供华北地区的一些生产、生活情况资料,创设第四个问题情景:华北地区处在半湿润气候区,为什么缺水现象越来越严重?怎么解决?组织一次合作讨论,让学生学会表达和倾听。
相互交锋、相互融合、相互补充。
共同提高。
引出“南水北调”、“三峡”工程,提供资料。
组织第二次合作讨论:“南水北调”、“三峡”工程的背景以及现实意义。
本节内容尽管属于自然地理的范畴,但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体现人文精神,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资源观和环境观。
【三】一.说教材分析1.说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与1.4课《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紧密相连,与1.5课《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是并列的内容。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产生了黄赤交角;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了太阳直射点一年中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又因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引起了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纬度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季节)发生变化,就形成了四季。
同一时间(季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五带。
因此1.6课又是1.4课、1.5课内容的继续。
它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进一步理解黄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义和太阳直射点南北回归运动的规律。
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形成事物之间是联系发展的思想意识。
因此,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目标。
2.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学生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四季、五带的基本概念。
B.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四季五带的形成。
(2)能力目标:A.能根据太阳直射图分析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及季节情况。
(3)德育目标: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发展变化的。
确立以上教学目标的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四季、五带是地理学重要基本概念。
学生必须理解。
四季、五带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有规律变化的结果。
因此,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又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涉及到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晨昏线的倾斜的空间想象、而绝大部分学生初中地理基础差,空间想象力薄弱,所以理解和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又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法:1.设疑导学法2.图例导析法3.归纳推导法有些提问是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的概念,有些设疑是图例导析过程中学生加深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必要补充。
图例导析是学生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最直观手段。
为学生构建直观空间想象的平台。
因为课本的三幅“二分二至全球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分布图,很多学生看不出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动态变化规律的关系。
因此我在图例导析过程中比教材多了两幅图,如后图所示。
三.说学法1.阅读法。
2.图画法。
学生可以结合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理解基本概念,如:正午太阳高度、四季、五带。
学生与教师一起画,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图,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以后的复习深化。
四.说教学程序1.说导入:通过前两节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地方时、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地球公转产生了二分二至自转与公转叠加产生了黄赤交角,由于黄赤交角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来回移动。
太阳直射点来回移动又会产生怎样的天文现象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我采用复习导入和反问法导入,一方面复习前两节知识引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有利于本课新知识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