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必知的七大心理规律

合集下载

教育方面的十条心理学规律

教育方面的十条心理学规律

教育方面的十条心理学规律教育方面的十条心理学规律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

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

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

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

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

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心理规律二:超限效应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

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

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

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

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

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

家长应知道心理学规律

家长应知道心理学规律

家长应知道心理学规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家长应知道的心理学规律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其教育的效果往往会苍白而无力。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位母亲都应努力探索一些”心理规律”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并趋利避害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从而科学地引导孩子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中之龙、人中之凤!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 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

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

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

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

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

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心理规律二:超限效应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

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

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

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

心理学七天定律

心理学七天定律

心理学七天定律心理学七天定律是心理学领域中被广泛认可的七个原则,它们被认为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这些定律的简要介绍:1. 法则一:相识的日子这个定律认为人们在认识一个新人时,往往需要一定时间来建立互相认知和信任的关系。

通常,大约需要七天的时间来熟悉一个新的人际关系。

2. 法则二:养成新习惯的时间这个定律指出,要想养成一个新的习惯或改变一个旧的习惯,一般需要连续坚持七天。

在这七天内,人们需要付出努力来实施和巩固新的行为模式。

3. 法则三:情绪起伏的周期这个定律表明,情绪的起伏是有规律的,通常以约七天为一个周期。

人们的情绪会周期性地出现高潮和低谷,了解这个定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情绪变化。

4. 法则四:思维特点周期这个定律认为人的思维方式也会有类似于情绪的周期性变化。

大约每七天,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灵感创造力会发生变化。

因此,为了保持高效的思维和创意,人们需要注意这种周期性变化并加以利用。

5. 法则五:关系变化的时间这个定律指出,人际关系的亲密程度和稳定性通常需要经历约七天的周期性变化。

人际关系的疏远和亲密都会周期性地发生变化,了解这个定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人际关系。

6. 法则六:注意力的集中时间这个定律认为人的注意力通常只能在某个特定任务上持续集中约七天。

在学习或工作中,人们往往需要在每个任务上分配适当的时间,以保持高效和成果。

7. 法则七:情绪回归基线最后,这个定律指出人们的情绪会倾向于回归到一个基本的、稳定的状态。

无论人们经历了什么情绪波动,最终情绪会回归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基线水平。

了解这个定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变化。

这些心理学七天定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类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通过遵循这些定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思维、情绪和人际关系,从而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七项心理法则

七项心理法则

七项心理法则一、因果法则第一项心理法则就是苏格拉底的因果定律,或者称之为因果法则。

这个法则非常深奥且具影响力,所以往往又称之为人类命运的“铁律”。

简单地说,因果法则是指每项发生在你生活中的结果,必定有一个或多个发生的原因。

它的意思是,如果你想要了解生活中发生的任何事情,或者想对它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只要你能将其定义清楚,你就可以追究出原因,并进而运用这些原因在其他的事情上。

二、报酬法则爱默生在他的散文《报酬》中写道,每一个人会因他的付出而获得相对的报酬。

这项法则叫作报酬法则,也可以被称作耕耘收获法则。

这表示不管你耕耘的种类与多寡,你永远会因付出与努力获得相对的报酬。

报酬法则是说,以长期来看,你的报酬绝对不会超过你的付出。

你今天的收入就是过去努力的报酬。

假如你要增加报酬,就要增加你的贡献价值。

三、控制法则第三心理法则是控制法则。

这法则是说“你实在太欣赏自己了,所以你觉得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生活。

”这个法则的相反状况就是,你对自己不看好,所以没有办法完全掌控自己的生活。

四、相信法则第四个心理法则就是相信法则。

这就是说“你所相信的任何事,只要投入感情,一定可以实现。

"相信法则是说,你不见得会认同你看到的一切,但你一定会认同已决定去相信的事物。

你的信仰会左右你的现实生活。

你的态度永远会符合你内心深信不疑的信仰与观念。

事实上,你只需要看看别人做了什么,就能够分辨出他们的信仰是什么。

你不是由一个人表面上说了什么话,有过什么期望,写出什么文字,许下什么心愿,表现什么企图,就去判断他的信仰。

这不过是他表现在外的行为而已,只有一个人真实的行为才能透露出他真正的信仰是什么。

五、专心法则第五个心理法则是专心法则。

其意义“心中念念不忘的东西,会在生活中成长扩大。

”这个法则就是说,你越是想一件事,你的心思就越会被它占据。

假如你对某事想得够多,它到最后一定会主导你的思想并且影响你的行为。

这个法则是一把双刃的利剑。

假如你矢志不忘你的目标及期望的成就,这些思维就会主导你的所做所为。

10条心理学规律

10条心理学规律

10条心理学规律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其教育的效果往往会苍白而无力。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位母亲都应努力探索一些“心理规律”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并趋利避害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从而科学地引导孩子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中之龙、人中之凤!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

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

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

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

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

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心理规律二:超限效应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

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

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

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

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20个教育中的心理学规律

20个教育中的心理学规律

20个教育中的心理学规律教育中的心理学规律是指根据心理学理论和研究结果所总结出的适用于教育场景下的一系列规律。

这些规律的运用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以下是20个教育中的心理学规律:1.知识结构化:学生学习的内容应按照一定的结构和层次进行组织和呈现,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2.巩固和复习:通过多次巩固和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记忆和理解能力。

3.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4.情感与认知结合: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能力相结合。

5.个体差异: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存在差异,要因材施教,注重个体差异。

6.反馈与激励: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激励,有助于提高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7.潜移默化: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教育可以对学生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8.认知心理:了解学生的认知心理过程和思维方式,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

9.任务分解:将学习任务分解成小的任务,有助于提高学习的可行性和学习效果。

10.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

11.学习动机: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12.情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和情绪管理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13.认知负荷:注意控制学习任务的认知负荷,避免任务过于复杂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14.启发式教学: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5.记忆规律:了解记忆规律,采用有效的记忆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16.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17.情境化学习:将学习内容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18.认知发展: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可以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和资源。

19.专注力和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和注意力,使其能更好地集中精力学习。

[VIP专享]孩子教育七大心理规律不可不知

[VIP专享]孩子教育七大心理规律不可不知

孩子教育七大心理规律不可不知优生、优育、优教是孩子成功的三大基本保障。

而这三者我们并不能指望学校或社会抑或别人来能帮上,如果孩子的父母在这三方面中的任何一方面做得不足,都可能对孩子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一个合格的父母并非那么容易做到,他要学习的知识也远非学校或其它机构能完整提供,同时,也并不是做了父母之后便放弃对孩子教育的学习。

在我身边的同事,聊天时我发现,身为高中老师,对孩子教育的理解竟然偏差到一种可怕的地步,除了没去专门机构学习过如何优生、优育和优教外,更没有人去购买相关的书籍去认真学习。

但他们却能头头是道地坚持自己的几乎错误的见解,而且不容我去反驳。

这种顽固的思想除了让我愤怒、决定甩手不管之外,我更同情他们的孩子,竟然遇到一个如此冥顽不灵的父母,还口口声声说如何爱着自己的孩子。

那么,更多的不是老师的家长又能做成什么样呢?我接触越多的家长越发现这个问题的可怕,比之更可怕的是他们的固化观念很难被新的东西取代。

他们不懂十年一次的“归零心态”理论,还为不知所谓的“尊严”拒绝别人好心地指正。

每当这时,我便相信我在小说中写过的那句话:“庸人终不可救”!所以,我的家庭教育观虽是为孩子服务,但却一定要家长首先接受、认可、不断学习。

接下来,我将介绍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明白的七个心理效应和规律,父母或即将成为父母的人要牢记并身体力行:Ⅰ情绪判定优先原则:即情绪会优先于理性,影响人们的判断,无论是好情绪还是坏情绪都会首先影响到人的行为。

很多家长在孩子犯错之后会立刻暴跳如雷,或打或骂,其实这是最不明智的行为。

当孩子惹了祸之后,他心里很紧张、难过、痛苦和内疚,在这种负面情绪占主导地位时他们需要的是理解和关心,要感同身受、换位思考地理解他们;倘若此时家长选择打骂只会令他们感到反感,甚至认为家人并不爱他,爱得只是那些已经损失的钱或物,不但不能起到正面效果,还会将孩子推向无心改正的边缘。

暴力粗暴的教育从来就不会让孩子变得顺从,更不会让他们变得聪明和懂事,只会使他们走向堕落和消沉,甚至还会给孩子、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恶果。

妈妈应懂的心理学

妈妈应懂的心理学

这些心理学规律,妈妈最应知道的!2013-08-03 飞马529阅 4280 转 702转藏到我的图书馆微信分享: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其教育的效果往往会苍白而无力。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位母亲都应努力探索一些"心理规律"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并趋利避害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从而科学地引导孩子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中之龙、人中之凤!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

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

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

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

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

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心理规律二:超限效应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

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

10条心理学规律

10条心理学规律

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其教育的效果往往会苍白而无力。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位母亲都应努力探索一些“心理规律”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并趋利避害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从而科学地引导孩子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中之龙、人中之凤!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

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

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

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

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

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心理规律二:超限效应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

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

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

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

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教育方面的十条心理学规律

教育方面的十条心理学规律

教育方面的十条心理学规律教育方面的十条心理学规律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

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

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

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

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

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心理规律二:超限效应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

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

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

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

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

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

教师必知的七个心理学规律

教师必知的七个心理学规律

教师必知的七个心理学规律教师必知的七个心理学规律启明按:教师必知的七个心理学规律和大家分享。

教育学和心理学是分不开,所以对于一些经典的心理学规律教师非常有必要掌握并充分地在教学工作中灵活地运用。

下面,启明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教师不可不知的八个心理学规律,希望能对广大教师朋友开展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罗森塔尔效应(又称为期待效应或皮革马利翁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到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到一所学校对学生进行测试。

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赏的口气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交给了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并叮嘱他们一定要保密,否则会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有趣的是,几个月后的考试出现了奇迹: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相处。

其实,当初那份“最有发展前途”的名单只是罗森塔尔随机挑选出来的,不过这个善意的“谎言”对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产生了心理暗示,老师又将这一心理活动通过情感、语言和行为传染给了学生,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热爱、关注和期待,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现在人们就把由他人的期待和热爱而使人们的行为发生与期待趋于一致的变化的现象,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

作为班主任老师,在平时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多给学生以热爱、关注和期待,尤其是对一些智力平平的学生。

在上课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时常用一个满意的目光、激励的动作去鼓励这些学生,给他们传递“我能行”、“我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因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学习时加倍努力,因而取得好成绩。

二、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是一种社会知觉效应。

在人的交往中,往往比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据此对别人下判断,形成最初的印象;而在最初的印象形成之后,对后来的信息就较不重视了,这种现象叫首因效应。

例如初次见面时对方的仪表、风度所给我们的最初印象往往形成日后交往的依据。

根据首因效应,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育过程中,尤其是新班级成立的第一天,或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一定要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家庭教育应遵循的十个心理规律

家庭教育应遵循的十个心理规律

家庭教育应遵循的十个心理规律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环节,对于父母来说,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心理状态。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可以遵循以下十个心理规律:一、注意孩子的个性发展。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父母需要了解孩子的兴趣、优点、特长,并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个性,形成健康的人格。

二、保持家庭的和谐氛围。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场所,父母应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避免家庭冲突和争吵。

家庭成员之间的友爱互助和睦相处,对孩子的成长有积极影响。

三、营造稳定的成长环境。

稳定的成长环境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父母应维护稳定的家庭关系,提供稳定的生活条件和教育资源,避免频繁的搬家和变动。

四、鼓励孩子独立性和自主性发展。

父母应给予孩子一定的决策权,并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适当的自主决策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五、给予孩子适当的挑战与压力。

适度的挑战与压力可以激发孩子的潜能和动力,父母应适度给予孩子挑战的机会,并提供支持和帮助,避免过度施压。

六、重视感受与情绪的表达。

孩子的情绪世界丰富多样,父母应倾听孩子的感受和情绪,并尊重他们的情绪表达。

家庭中的情感交流和沟通是培养孩子情商和社交能力的重要途径。

七、培养孩子的适应性和抗压能力。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父母应引导孩子正确面对挑战,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

八、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和鼓励。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适当的奖励和鼓励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父母可以通过赞扬、奖品等方式来表达对孩子努力和进步的认可。

九、建立规则与约束。

父母应制定家庭规则和约束,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行为准则,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

但同时要注重灵活性,不要过于死板。

十、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沟通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环节,父母应主动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关怀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应遵循的十个心理规律包括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保持家庭的和谐氛围、营造稳定的成长环境、鼓励孩子独立性和自主性发展、给予孩子适当的挑战与压力、重视感受与情绪的表达、培养孩子的适应性和抗压能力、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和鼓励、建立规则与约束、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班主任必须懂得10条心理学规律通用

班主任必须懂得10条心理学规律通用

班主任必须明白得10条心理学规律(通用)班主任必须理解心理学的10条规则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挪动”的艺术。

假设你不能把本人的工作放在小孩的心上,那么教育的效果往往是惨白无力的。

因此,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努力探究一些“心理规律”的积极或消极阻碍,以防止利益的方式发挥作用,从而科学地引导儿童成为他们的理想。

人中的龙,人中的凤凰!心理定律1:罗森塔尔效应着名的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过如此一个实验:他将一组老鼠随机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告诉A组育种者,这组小鼠特别聪明。

与此同时,B组的豢养员被告知他的一群老鼠有智力。

几个月后,教授通过迷宫对两组小鼠进展了测试,结果觉察A组小鼠比B组小鼠更聪明。

他们可以走出迷宫,先找到食物。

罗森塔尔教授遭到启发,他认为这种阻碍也会发生在人身上?他来到一所一般的中学,在课堂上随意走路。

然后他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并告诉他们的教师,这些学生特别聪明聪明。

过了一会儿,教授再次来到中学,奇迹再次发生。

他选择的学生确实成了班上最好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正是“提示”的奇异力量正在发挥作用。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会接受这种或那种心理暗示。

这些提示是积极的和消极的。

母亲是小孩最喜欢,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也是一个给予心理暗示的人。

假设是长期的负面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它会阻碍小孩的情绪,甚至阻碍他的心理健康。

相反,假设母亲对小孩抱有特别高的期望和积极确实信,可以通过眼睛的期望,微笑的微笑和鼓舞的语言来滋养小孩的心脏,使小孩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我提升,你的期望有多高,小孩今后的成就有多大!心理法则2:超限效应美国着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在教堂里给牧师做过演讲。

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特别好,感动了人们并预备捐款。

10分钟后,牧师还没说完。

他特别不耐烦,决定只捐出一些改变。

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说完,因此他决定不捐1美分。

当牧师最终完毕他冗长的演讲并开始筹款时,马克吐温不仅没有捐钱,而且还由于他的愤慨而从盘子里偷走了2元钱。

家庭教育中的七个心里学法则的读后感

家庭教育中的七个心里学法则的读后感

家庭教育中的七个心里学法则的读后感标题:家庭教育中的七个心理学法则的读后感导语:家庭教育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和个人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如何运用合适的心理学法则来引导孩子的成长,是每位家长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回顾和总结《家庭教育中的七个心理学法则》一书给我带来的感悟和启示,并分享我对这个主题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1. 规则的重要性与弹性书中强调了家庭教育中制定规则的重要性,并指出规则需要具备一定的弹性。

这使我认识到,规则既有助于孩子建立秩序和学会约束自己,又不能过于死板和僵化,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做出调整。

2. 注意力与表扬的力量作者提到,注重表扬和给予孩子积极的注意力是培养孩子自尊和自信的重要方法。

我深信,表扬孩子的每个进步和努力不仅能增加他们的动力,也能激发他们更好的潜力。

3. 与孩子真正沟通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真实沟通是建立亲密关系、理解孩子内心需求的桥梁。

作者强调了倾听孩子的重要性,而不仅是简单地告诉孩子我们的想法。

这让我意识到,与孩子进行开放、真实的对话能够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和解决内心的困惑。

4. 团队合作与分工协作在家庭中,培养孩子团队合作和分工协作的意识非常重要。

通过让孩子分担家务、参与家庭决策等方式,我们能够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5. 积极引导与冲突解决书中提到,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明确的目标和积极的引导,同时帮助他们解决冲突和面对挑战。

我深以为然,这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和面对困难。

6. 父母的身体与心理健康作者强调了父母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对孩子的影响。

这使我意识到,作为父母,我们自己的状态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也具有很大影响,我们应该重视自己的健康,通过积极的心态和行为去影响和引导孩子。

7. 良好的家庭氛围与家庭价值观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温床,良好的家庭氛围能够为孩子提供稳定和温暖的环境。

家庭价值观对孩子的发展也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育学十条心理规律

教育学十条心理规律

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其教育的效果往往会苍白而无力。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位母亲都应努力探索一些“心理规律”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并趋利避害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从而科学地引导孩子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中之龙、人中之凤!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

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

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

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

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

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心理规律二:超限效应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

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

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

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

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10条心理学规律

10条心理学规律

教育孩子最应知道的10条心理学规律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

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 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

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

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

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

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心理规律二:超限效应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

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

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

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

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

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

家庭教育中必知的七大心理规律

家庭教育中必知的七大心理规律

和最依赖地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地人.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美国著名地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小白鼠随机分成两组:组和组,并且告诉组地饲养员说,这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组地饲养员这一组地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两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测试,组竟然真地比组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找到食物.这一实验在人身上也有效.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这正是"暗示"这一方法地神奇魔力.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各种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地是积极地,有地是消极地.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地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地人.长期消极不良地心理暗示,会使孩子地情绪受到影响,严重地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孩子就会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地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地成果就会有多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自省:赏识教育是米妈接触最早地教育理论.但在孩子上学后,却常忘记这一切,遇到孩子答题慢就忍不住说出"蠢、笨"地字眼,奶奶则经常唠叨孩子"懒散",天哪!)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心理规律二:超限效应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演讲很让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分钟,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于是他决定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结束了冗长地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元钱.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地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一次、两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批评,会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地对抗心理和行为.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可见,对孩子地批评不能超过限度,"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这样,孩子地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自省:经常听到奶奶唠叨训斥:"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当孩子自己已经意识到犯错并且很恐惧地看着你时,就不要再批评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心理规律三:德西效应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美分.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其实,老人地方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地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地行为.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德西效应在生活中时有显现.比如,父母常因为孩子地成绩进行物质奖励,但没有想到,这种不当地奖励机制,将孩子地学习兴趣一点点消减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自省:为了保护视力,我们不让多米长时间看书、画画,但她恰恰利用大人午休时间疯狂做这两件事.)心理规律四:南风效应"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地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地大衣脱掉.北风先来使劲地吹,结果行人反而把大衣裹得更紧.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开始脱掉大衣,南风胜利.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地,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地内在需要.这种因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地心理反应,就是"南风效应".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自省:孩子早晨起床洗漱吃饭等等动作很慢,经常听到奶奶厉声道:"快!快给我穿上!把这个给我吃了!"孩子吃饭时也寸步不离,坐旁边盯着,孩子反而吃得很少很慢.有一次米爸给她做了番茄牛肉面后就离开了,让孩子一个人坐在空荡荡地餐厅里边听音频边吃,结果孩子竟然吃得干干净净!孩子自发自觉地状态是最好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心理规律五:霍桑效应美国芝加哥郊外地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地工厂,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都很完善,但工人们仍然很不满,生产状况很不理想.后来,心理学专家专门进行了一项试验,用两年时间,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在谈话过程中,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地各种意见和不满.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地结果:霍桑工厂地产值大幅度提高.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孩子在学习、成长地过程中难免有困惑或者不满,但又不能充分地表达出来.母亲要尽量挤出时间与孩子谈心,并且在谈地过程中,要耐心地引导孩子尽情地说,说出自己生活、学习中地困惑,说出自己对家长、学校、老师、同学等地不满.孩子在"说"过之后,会有一种发泄式地满足,他们会感到轻松、舒畅.如此,他们在学习中就会更加努力,生活中就会更加自信!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自省:多米幼儿园阶段,不喜欢和妈妈讲幼儿园地事,什么也问不出来.但上学后却特别喜欢说,经常在上学路上,回家学习地中间,滔滔不绝地说,可以说一睁眼嘴巴就没停过,最喜欢自己编故事给妈妈听,但经常被不胜其烦地妈妈打断,妈妈甚至总让她拿个录音笔去自己说去,孩子很失望.是不是孩子编地故事里,也隐喻着她地学校生活呢?看来应该更耐心地听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心理规律六:增减效应人际交往中地"增减效应"是指:任何人都希望对方对自己地喜欢能"不断增加"而不是"不断减少".比如,许多销售员就是抓住了人们地这种心理,在称货给顾客时总是先抓一小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添入,而不是先抓一大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拿出.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我们在评价孩子地时候总是将他地缺点和优点都要诉说一番,并常常采用"先褒后贬"地方法.其实,这是一种很不理想地评价方法.在评价孩子地时候,我们不妨运用"增减效应",比如先说孩子一些无伤尊严地小毛病,然后再恰如其分地给予赞扬……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自省:每次参加活动,米妈都发现孩子地诸多毛病,动手能力差、情绪自控能力差、畏难急躁、规则意识差等等,但孩子也有很多优点和进步,例如学会了谦让、学会了自己剪纸和扫地等等,在小木屋活动中,就可以先重点说缺点,最后结论定在每一次都有提高!)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心理规律七:登门槛效应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你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高地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小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地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登门槛效应".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也可以运用"登门槛效应".例如,先对孩子提出较低地要求,待他们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从而使孩子乐于无休止地积极奋发向上.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自省:可以让孩子多看一些低于目前阅读水平地书,让她享受阅读地放松.)犹如盖楼,如果地基不扎实,那么就会破坏大楼地稳定性.地基不扎实地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地基用料,另外一个是地基地建设技术.同样,培养优秀孩子地地基也有两个:一个是孩子自身地条件,另外一个是方法.虽然并不是每一个孩子自身地条件都是优秀地,但可以假设每一个孩子都是优秀地,那么不足地地方就要用方法来弥补.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分享10条家庭教育心理学规律

分享10条家庭教育心理学规律

分享10条家庭教育心理学规律10条家庭教育的心理学规律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其教育的效果往往会苍白而无力。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位家长都应努力探索一些“心理规律”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并趋利避害地发挥它们的作用。

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

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

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

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

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

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心理规律二:超限效应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

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

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

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

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自省:家教七大心理规律

自省:家教七大心理规律

自省:家教七大心理规律
多米妈妈
【期刊名称】《基础教育论坛》
【年(卷),期】2014(000)04Z
【摘要】<正>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
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小白鼠随机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
这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

几个月后,两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测试,A组竟然真的比B组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找到食物。

这一实验在人身上也有效。

这正是"暗示"这一方法的神奇魔力。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
【总页数】2页(P39-40)
【作者】多米妈妈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8
【相关文献】
1.党的十七大教育精神解读——访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 [J], 车明朝
2.黄金家教七大原则 [J], 晨曦
3.自省:家教七大心理规律 [J], 多米妈妈
4.专家教你应对七大招聘陷阱 [J],
5.自卑、自觉、自省、自由心理的“复调”——现当代中国女性绘画心理探究 [J], 向宏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各种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

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

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他把小白鼠随机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

几个月后,两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测试,A组竟然真的比B组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找到食物。

这一实验在人身上也有效。

这正是“暗示”这一方法的神奇魔力。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各种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

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

长期消极不良的心理暗示,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

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孩子就会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
(自省:赏识教育是米妈接触最早的教育理论。

但在孩子上学后,却常忘记这一切,遇到孩子答题慢就忍不住说出“蠢、笨”的字眼,奶奶则经常唠叨孩子“懒散”,天哪!)
心理规律二: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

最初,他觉得演讲很让人感动,准备捐款。

过了10分钟,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决定只捐一些零钱。

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

等到牧师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

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一次、两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批评,会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

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对抗心理和行为。

可见,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

这样,孩子的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自省:经常听到奶奶唠叨训斥:“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当孩子自己已经意识到犯错并且很恐惧地看着你时,就不要再批评了。


心理规律三: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

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

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其实,老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德西效应在生活中时有显现。

比如,父母常因为孩子的成绩进行物质奖励,但没有想到,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消减了。

(自省:为了保护视力,我们不让多米长时间看书、画画,但她恰恰利用大人午休时间疯狂做这两件事。


心理规律四: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的一则寓言: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

北风先来使劲地吹,结果行人反而把大衣裹得更紧。

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开始脱掉大衣,南风胜利。

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

这种因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南风效应”。

(自省:孩子早晨起床洗漱吃饭等等动作很慢,经常听到奶奶厉声道:“快!快给我穿上!把这个给我吃了!”孩子吃饭时也寸步不离,坐旁边盯着,孩子反而吃得很少很慢。

有一次米爸给她做了番茄牛肉面后就离开了,让孩子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餐厅里边听音频边吃,结果孩子竟然吃得干干净净!孩子自发自觉的状态是最好的。


心理规律五:霍桑效应
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都很完善,但工人们仍然很不满,生产状况很不理想。

后来,心理学专家专门进行了一项试验,用两年时间,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在谈话过程中,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

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霍桑工厂的产值大幅度提高。

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困惑或者不满,但又不能充分地表达出来。

母亲要尽量挤出时间与孩子谈心,并且在谈的过程中,要耐心地引导孩子尽情地说,说出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困惑,说出自己对家长、学校、老师、同学等的不满。

孩子在“说”过之后,会有一种发泄式的满足,他们会感到轻松、舒畅。

如此,他们在学习中就会更加努力,生活中就会更加自信!
(自省:多米幼儿园阶段,不喜欢和妈妈讲幼儿园的事,什么也问不出来。

但上学后却特
别喜欢说,经常在上学路上,回家学习的中间,滔滔不绝地说,可以说一睁眼嘴巴就没停过,最喜欢自己编故事给妈妈听,但经常被不胜其烦的妈妈打断,妈妈甚至总让她拿个录音笔去自己说去,孩子很失望。

是不是孩子编的故事里,也隐喻着她的学校生活呢?看来应该更耐心地听完。


心理规律六:增减效应
人际交往中的“增减效应”是指:任何人都希望对方对自己的喜欢能“不断增加”而不是“不断减少”。

比如,许多销售员就是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在称货给顾客时总是先抓一小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添入,而不是先抓一大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拿出。

我们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总是将他的缺点和优点都要诉说一番,并常常采用“先褒后贬”的方法。

其实,这是一种很不理想的评价方法。

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我们不妨运用“增减效应”,比如先说孩子一些无伤尊严的小毛病,然后再恰如其分地给予赞扬……
(自省:每次参加活动,米妈都发现孩子的诸多毛病,动手能力差、情绪自控能力差、畏难急躁、规则意识差等等,但孩子也有很多优点和进步,例如学会了谦让、学会了自己剪纸和扫地等等,在小木屋活动中,就可以先重点说缺点,最后结论定在每一次都有提高!)
心理规律七:登门槛效应
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你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小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登门槛效应”。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也可以运用“登门槛效应”。

例如,先对孩子提出较低的要求,待他们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从而使孩子乐于无休止地积极奋发向上。

(自省:可以让孩子多看一些低于目前阅读水平的书,让她享受阅读的放松。


犹如盖楼,如果地基不扎实,那么就会破坏大楼的稳定性。

地基不扎实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地基用料,另外一个是地基的建设技术。

同样,培养优秀孩子的地基也有两个:一个是孩子自身的条件,另外一个是方法。

虽然并不是每一个孩子自身的条件都是优秀的,但可以假设每一个孩子都是优秀的,那么不足的地方就要用方法来弥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