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复习及答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复习一、选择题1.“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2.据《礼记•玉藻》记载和考古发现得知,簋是重要的礼器,主要用于祭祀时放置煮熟的饭食,一般与鼎相配合使用。
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大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
这种现象反映西周()A.社会奢侈腐败现象严重B.社会等级森严C.冶铜业十分落后D.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3.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4.在中国古代社会,“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
从政治角度看,古代社会中“国”和“家”的重要联结点是()A.禅让制B.嫡长子继承制C.郡县制D.察举制5.《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该材料反映了()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6.秦朝的“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反映了秦朝()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九卿制约,中央集权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7.“邓氏自中与后累世宠贵,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
”(《后汉书•邓禹传》)这种状况出现是由于当时()A.世袭制的实行B.按军功受爵的结果C.察举日益注重门第D.科举择优录取的结果8.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特征有()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B.中央直接管理地方各县C.主要地方官可世代沿袭D.地方拥有较独立的行政体系9.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冶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10.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依官名论,也即是在内廷管理文件之意,侍中(门下省长官)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
高中历史知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知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中历史知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BC1046年分封制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宗法制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
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皇帝制度君权的至高无上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
三公的职责: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负责全国军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郡县制郡县的设置的影响。
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
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封国制的存在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唐朝三省六部制把握好三省六部的职权范围、工作流程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批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元朝的行省制度认识到行省制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我们现在省制的开端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央不断加强对对方的控制和管理,国家的权利不断集中在君主手中。
高一历史必修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复习PPT课件完整版
A
D C B
A 父子
B 兄弟
C 平等
D 大宗与小宗
D
3.分封制与宗法制比较 分封制 目的 内容以 及特点
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宗法制
完善和巩固分封制; 保证王权的平稳过渡 明确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规定权利和义务 特点:形成众星捧月 的政治格局
作用
①前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 治,②扩大了统治区域; ③但
C A
A
4.‚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拟)焉,立诸侯不 使大夫疑(拟)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拟)焉。疑(拟) 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庭 乱。‛ 这表明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君主专制 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是随着生产力发展,兼并战争的 开始,削弱了周王室的地位。
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 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②
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 的稳定和团结。
关系
①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②他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 ③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
的工具。
4.西周时期政治经济制度的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祭祀) ②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 高考题 1.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 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 A.实行了内阁制 B.设立了军机处 C.实行了分封制 D.郡县制受到挑战 2.‚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中华法系的特征是‚以礼入法‛,这里的‚礼‛主要是指 A等级 B教化 C习俗 D祭祀
中国古代政治专题复习
县级行政区最具有稳定性
三级制是历代政区的层级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三、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轨迹
先秦(西周) 世官制(世卿世禄制) 依据 战国、秦汉、初 军功爵制 依据
战国时期选官制度发生什么变化?
贵族世袭特权被废除,世卿世禄制被 打破。世卿世禄制向赐爵制度转变。
特点 自下而上 察举制 西汉汉武帝
隋唐——三省六部制
削弱相权
强化皇权
审 议 机 构 审 议 封 驳
国 家 工 程 建 设 理要 执 日政 行 常令 国 事, 家 务处 重
执行 行政 机中 构枢
礼 仪 制 度 科 举 户 籍 赋 税 土 地
草 拟 诏 令
决 策 机 构
官 吏 考 核 任 免
刑 法
军 政
宋朝 ——二府三司制
皇帝
最高行政机构
中国古代政治专题复习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的不断发展
一、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
(皇权与相权之争)
秦朝 ——三公九卿制
汉朝
西汉 ——中外朝制度 皇 帝 外朝 丞 相
有事上报
决策机构 中(内)朝 尚 书 令 侍 中
执行机构
常 侍
皇帝亲信近臣
御 史 大 夫 九
太 尉
卿
汉朝
东汉
光武帝扩大尚书台权力 形成“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的局面 ——尚书台取代三公 魏晋南北朝 逐渐形成三省体制
特点:有继承又有发展 程度空前强化
体现了时代特征
7.中枢权力机构演变过程中的焦点问题是什 么? 其发展趋势怎样?
焦点问题: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与斗争 发展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相,皇权 不断加强。
8.中国封建社会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何特点? 体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特点:以限制、分割相权原则调整中央官僚体制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专
制Hale Waihona Puke 主 义秦中
君
建立
央主
中 央
西汉
集 权
专 制
巩固
集 权
制不
隋唐
度
断 完善
不强
制
断化
度
宋
完
演
善
加强
变
明清
过
顶峰
程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的发展演变及变化特征
• 《资治通鉴》 “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
察,中书诏敇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
正。”
唐
• 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 主之议政处。 ----《枢垣记略》
清:康熙时议政王大臣会议到雍正时设军机处, 强化专制皇权;大兴文字狱加强专制集权。使封建君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阻碍了资本主义萌 芽的发展,中国落后于世界。
实战演练
•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 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 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 举措: A.焚书坑儒 B.强化中央机构 C.推行郡县制 D.统一文字
清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以尚 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而殿阁大学士祇 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明
• “节镇太重,主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 者,无它技,但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 其精兵,则天下自安定。”
宋
• “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 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 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 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实战演练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皇权专制, 主要是通过 p75 A.省、部之间相互牵制 B.各省之间相互牵制 C.各部门职权分工合作 D.各部门官员都由皇帝任命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体系
三、中国古代的基层社会治理1.社会教化与治国理念凸显国家意志:(1)利用宗法观念构筑“家国一体”的爱国意识。
(2)封建统治老利用儒家思想维护专制统治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历代封建统治者基本采取重儒、尊儒措施,儒学中的忠君爱国、维护统一等思想深入人心。
(3)社会教化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儒家伦理是社会教化的主要内容。
2.户籍制度:战国公元前375年,秦孝公实行“为户籍相伍”,标志着国家大规模制定户籍的开始3.古代的基层组织与基层社会治理:(1)古代的基层组织。
①从秦汉到明清,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
②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实行乡里制度。
③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
④明朝:实行里甲制,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长、里长。
(2)中国古代的基层监督机制。
①秦汉时期: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
②唐朝:实行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
③北宋:实施保甲制。
④明朝:推行十家牌法,十家总编为一牌,由十家轮流收掌,每日沿门按牌察看动静,发现有面生可疑之人,就向官府举报。
⑤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改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
四、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1.中国古代的民族交融现象:(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交融的初步发展时期,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联系,这些民族产生了民族认同观念。
(2)秦汉时期:我国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初步形成。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民族大交融的高潮时期。
(4)隋唐时期:隋唐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大大加快,民族交融得到新的发展。
(5)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第二个民族大交融的高峰时期,其中元朝更为突出。
元朝的统一使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并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
高三历史中国政治制度史专题
32
;战歌网|战歌|DJ战歌|MC喊麦|/ ;
外边不管发生什么都无法影响她,而里边发生什么外界一无所知.她性情恬静,不孤僻.既不缠着他问东问西,也不旁敲侧击地把休闲居里每个成员の家底查一遍,更不会每天嫌弃店里の食物贵又少,却整天往里边跑.搞不懂有些人怎么回事,不喜欢为什么不拒绝呢?如果喜欢为何诸多怨言? 就拿跟前这个为例——“陆陆,你想不想出国?”“想,你有路子?可我没钱,你能借我多少?以后不一定有钱还の喔.”女生话接得很快,头也不抬.瞧,多么异想天开但非常直接の打开方式,嫌他烦,一句敷衍の话直接怼得人闭嘴.柏少君横她一眼,手里拿着一本《中庸》往飘窗边一躺,曲起 一腿方便看书.戴上耳塞,一边吃零食喝羊奶,恣意舒适,这种惬意姿态在休闲居是没有の.氛围不一样,虽然他们也有书房,可书本の内容并不休闲.她の书看了令人心神宁静平和,而他们の...“汪汪汪!”蓦然地,小福它们在院里叫了起来.嗯?室内两人不约而同地望出去,放下手头の工作 出去看个究竟.看家护院の小伙伴发出警示,容不得两人袖手旁观,它们这样叫肯定是发现什么了.小福它们七手八脚打开院门,没有主人の命令它们只能在院门口着急打转,不敢出去.直到陆羽让它们出去找到目标.原来,陆宅门边蜷缩着一只大橘猫,它被冻傻了,见人来也不跑,在墙角缩成圆 圆の一大坨动弹不得.陆羽和少君围过去,它异常微弱地喵了一声,连头都抬不起来.狼狗の听觉与嗅觉相当敏锐,这只猫可能想向屋里求救只是走不动了,惊动门后玩耍の四只汪.柏少君最见不得小动物受苦,脱下外套将它包着然后整只抱进陆宅.猫猫比普通家猫体积大了一倍,像野猫多一些, 能在这种天气活下来算是一个奇迹.两人抱它回屋仔细检查一番,除了它の脚有一个伤口外没发现别の伤.柏少君回休闲居拿了些药和纱布过来,陆羽不懂这些,见他很熟悉の样子便任他搞.它四肢有些僵硬,冻の,声音微弱,估计是饿の.“我家有鱼干.”鱼干不是专门为猫狗准备の,而是她自 己要吃,自从离开大城市她就没吃过新鲜鱼.一阵忙乱之后,被洗干净の大橘猫躺在一团暖融融软绵绵の大毛巾里.毛巾新净,是陆羽给客人做の准备,说起来这只猫也算不请自来の客人.“哇,它好胖.”陆羽用手比比它の体积,感叹道.柏少君笑了笑,在客厅给它铺了一条薄毛毯做了个临时猫 窝.他举止温柔利索,用风筒帮它吹干身上の毛,那身皮毛暖暖软软の手感忒好,令人爱不释手.“胖才好,证明它野外生存能力强.”今晚两米八の柏少君对它赞赏有加,目光疼惜地看着它大口大口地吃饭,胃口好,证明它身体好.“你喜欢那抱回去养啊.”“不行,陆易怕猫,有猫の地方他会抓 狂.”陆羽略惊讶,那么强健の一个大男人居然怕猫?“那没办法了,等缓过气再让它离开.”诶?柏少君眉头一挑,“你不喜欢它?”他以为她会收养它,毕竟女孩子很难拒绝这种软萌可爱の小动物,虽然它并不小.“贪图一时快乐の喜欢,不如不喜欢.”陆羽转身回书房,“我可没时间伺候 它.”四只汪能守院护主是家里不可或缺の一分子,她出入带着它们也方便,可养一只猫算怎么回事?平常无事撸一下猫挺好の,难道回古代她还带着一只宠物不成?汪听话丢不了,猫是大爷很难伺候の,不养.它孤身一只猫浪迹天涯能在这种天气活下来,不必她操心.听了她の话,柏少君站在 客厅里望着她上楼の背影神色不定,久久不语...第75部分第二天,陆羽被门口微弱の猫叫声唤醒.以为它身子不好连忙打开门一看,哟,不但没事,还精神得很.它仰起头,睁着一双圆溜溜の大眼睛看着她叫唤,然后一边走一边回头看,仿佛在叫她跟上.一时好奇,陆羽牙都没刷便跟着它下楼.当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解析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呈现】考点一分封制与宗法制考点二君主专制的逐步强化考点三中央集权的演进考点四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与监察制度【高频考点剖析】考点一分封制与宗法制[考点回顾]1.宗法制(1)特点:以血缘为纽带,“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等级森严。
(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
(3)内容:按照血缘亲疏、远近确立起严格的大小宗体系及土地、财产分配制度。
(4)作用:强化了王权,保障了贵族特权;强调血缘关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和稳定,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2.分封制(1)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2)对象:王族、功臣及先代帝王的后代。
(3)内容:主要是分封土地和人口。
(4)作用:确立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边远地区得到开发,疆域得到扩大。
(5)瓦解:春秋时期,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战国时各国推行郡县制;秦统一后,废除了分封制。
[考点深化]1.比较分封制与宗法制(1)特点①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②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③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④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2)历史遗存①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
②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
③中国的省份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
[考题印证]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案】B【解析】据材料“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说明西周王位更替时间相比商朝较长,这是因为西周确立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王位继承方式产生变化,故选B项;禅让制强调选贤举能而不是“兄终弟及”,排除 A项;王位世袭与君主寿命无关,排除 C项;材料的“兄终弟及”和父子相传都是体现血缘且西周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说明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革
综合提升课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革主题线索主题考情观察主题一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1.禅让制:尧、舜、禹时期民主推举首领的办法,其基本原则是选贤任能。
2.世袭制:禹在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3.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
(2)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民众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3)诸侯义务:向周王进献贡赋,其军队服从周王调遣。
(4)作用:加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主题二 秦始皇、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1.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 方面措 施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政治 创立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
在中央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及“九卿”;地方实行郡县制,其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造成个人 独裁文化统一文字(小篆)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 经济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 促进了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军事 派蒙恬北击匈奴;征发人力筑万里长城(西抵御了匈奴南下加重了人民起临洮,东到辽东) 的徭役负担,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破坏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的措施方面措施影响政治采纳“推恩”建议,限制豪强,建立刺史制度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思想文化尊崇儒术;兴办太学儒学成为统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经济盐铁和酒官营、专卖,统一铸造五铢钱,平抑物价,征收车船税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军事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解除了边疆危机,开拓了疆域,加强了对西域的控制民族关系张骞通西域促进了汉朝和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主题三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项目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历史必然性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上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秦孝公顺应时代潮流,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北魏崛起后统一北方,民族交融成为必然趋势;冯太后和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目的富国强兵,建立封建统治巩固统治主要内容政治上,确立县制,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建立户籍制度,严明法度经济上,废除旧的土地制度,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军事上,奖励军功,按功授爵政治上,迁都洛阳风俗上,讲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性质地主阶级封建化的改革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革成功改革符合地主阶级的愿望,顺应了历史潮流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原因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变化及富国强兵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得到秦孝公支持;商鞅本人有革新的勇气和魄力适应了历史的发展与前进和整个中华民族进步的趋势孝文帝本人改革意志坚定启示改革是国家、民族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只有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国家、民族才会有光明前程;只有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乐于献身光辉的改革事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史学结论对汉武帝“尊崇儒术”的评价(1)一方面,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超全知识点汇总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超全知识点汇总目录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知识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特征●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超全知识点一.基本制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萌芽于战国内容:①理论上,战国时期,韩非子提出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
②实践上,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规定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2、建立于秦朝内容: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颁布秦律。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3、巩固于西汉内容: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王国问题。
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特点:重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将儒家思想改造为适应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的指导思想。
4、完善于隋唐内容: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调整和健全了府兵制。
特点:①用分权的办法来加强君权;②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
5、加强于北宋内容:集中军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设三衙统领禁军并与枢密院互相牵制。
集中行政权——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政、军、财权;派文官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
集中财权——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集中司法权——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司法人员。
通过以上措施,皇帝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和司法等大权,铲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基础。
特点:强干弱枝,在中央分权的基础上地方分权。
6、发展于元朝内容:在中央,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特点:地方行政体系有了重大发展;建立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理制度。
7、强化于明清内容: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分离统兵权和调兵权,制定《大明律》,设厂卫特务机构。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一)讲义--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1)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一)讲义近几年全国及地方高考命题统计:主要内容提纲:考点1: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命题分析:(1)“中华文明的起源”近几年考查明显增多,主要通过文化遗存、史料文献等新素材设置情境,同时结合史学理论考查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下文明的产生、交流与传承。
(2)“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是历年考查的重点,侧重考查商周制度演变、制度影响、文化交流等内容,以此来考查家国情怀素养。
备考建议:(1)知识角度:中华文明起源的表现、多元一体特征,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等的演变、特点、影响以及不同制度之间的关系,仍是高考命题的主要内容,但同时也要注意商周时期原始民主、早期民族命题交融等内容。
(2)综合考查:该部分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础,命题可能从制度传承的角度考查与后边制度的关系;同时从唯物史观角度考查政治与同时期经济、文化的联系。
(3)素养价值:本部分凸显对核心素养的考查,蕴含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素养,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
一、主干知识整合:二、核心考点突破:1.中华文明的特点:(1)多元性:(1)从文化遗存看,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等。
(2)从文化的特点看,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特征,如农作物种植上为南稻北粟。
(3)从区域分布看,涉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等。
(2)一体性:(1)从社会生活看,各地有共同点,如制作陶器、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定居生活等。
(2)从遗存分布看,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地区。
2.分封制与宗法制及关系:知识拓展:西周礼乐制1.定义:乐:和谐;礼:秩序。
是周代文化的集中体现,它既是典章制度的总汇,又是人们各种行为的准则。
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
2.核心精神:尊尊、亲亲。
3.目的:维护宗法分封形成的等级秩序,强化等级观念。
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元朝行省制
秦朝郡县图
元朝行省图
与秦朝的郡相比,元朝的行省有何特点?结合元朝行省 图,指出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现实原因。 数量少,管辖范围大。现实原因:元朝疆域空前辽阔
材料: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 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 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 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 中央政府。——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变与不变?
明 三司 清 省
统县政 郡 区 县级政 县 区
郡
州
州
路、府、 府、直隶 府、直隶 州 州/州 州 县 县 州、县
县
县
县
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监察区到行政 区); 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创新:地方行政区划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
材料:陕西行 省越过秦岭而有 汉中盆地;湖广 行省以湖南、湖 北为主体而又越 过南岭有广西; 江西行省也同样 跨过南岭而有广 东;……至于江 浙行省,乃从江 南平原逶迤直到 福建山地。
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
拓展归纳元朝行省制 特点
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行省 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地 方行政区划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形成以北制南的 军事控制局面。
“新朝代(西汉)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 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 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拓展 归纳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推恩令 2、酎金夺爵 3、附益法:汉武帝推行的为解决诸侯国问题而 推行的法律 4、左官律:凡在诸侯王国任官者,地位低于中 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 央任命的官吏 ,并不得进入中央任职。 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 300万钱的 “作左官律 ,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衣食租税 ,不 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 与政事”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 5 、设置刺史监察地方 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 6 、重用酷吏 ,打击地方豪强…… 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高考历史热点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归纳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战国时期起源(1)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国家大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里。
(2)商鞅变法时,秦国采取废分封、行县制、统一度量衡等措施,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2.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措施:①政治方面: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②经济方面: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驰道。
③文化方面;书同文;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2)作用: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巩固发展国家的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但是,秦朝的地主阶级凭借皇帝的专制权威,大大加强了统治力量,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
3.隋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完善(1)中央机构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的长官大都品级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
(2)创立科举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4.北宋中央集权的强化(1)措施:①集中军权:解除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削减地方节度使的实权,将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都直接对皇帝负责,枢密院有调兵权而不直接统领军队,统领军队的将帅无调兵权;实行更戍法;各地军队的精壮之士都选人禁军。
②集中行政权: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派遣文官担任知州,又在各州设通判,两者互相牵制。
这样就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③集中财权和司法权:规定地方税收留下一小部分作为开支,其余由转运使全部运送中央,这就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规定司法人员改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中央复审核准,这就把地方的司法权收归中央。
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课件
2: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措施
秦朝
郡县制,中央直接管理。全国36郡(行政长官为郡守),郡下设 县(县令或县长)。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开创了我国历代 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西汉 宋朝 元朝 明朝
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 名,监视地方。
宋太祖,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 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皇帝
军机处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部部部部部部
军机处值房
清世宗胤禛雍正帝
1678.12.13~1735.9.28 1722~1735在位 康熙帝第四子
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 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跪记, 然后传达给中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 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 一步强化。
治者(C )
A.制定刑法,稳定统治秩序 B.躲避战乱,多次迁移国都 C.实行分封,扩大统治范围 D.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工程
2: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秦 朝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人治色 彩浓厚
皇帝制度
影响:君主的权力具有独断性和 随意性,影响着国家决策。是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
中央机构——三公九卿制
自治制度
一国两制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 义制度
中考二轮复习课件
2023 年
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早期国家政治 制度
(奴隶制社会) (前2070年—前476年)
夏、商、周
禅让制 分封制
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
(封建制社会) (前221年—1912年)
第一部分 必背知识点 古代政治制度
第一部分必背知识点古代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王位世袭制:是指阶级社会中,帝位(或王位)世代沿袭的制度。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
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从“禅让”到“世袭”,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生产力发展和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夏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在中央:实行王位世袭制;还设相、卿士等,协助国王处理政务。
在地方:封侯、伯,有臣属的方国。
3、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部少数民族来犯,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4、西周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含义(基本内容):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目的: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
(理解“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的意思)(3)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即:先代贵族)(4)受封者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世袭统治权,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5)受封者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派兵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等义务。
(6)评价:①积极: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疆域,巩固了西周奴隶主的统治;②消极:但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东周出现了诸侯分裂割据、争霸的混乱局面。
5、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内容:按照血缘宗族关系的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宗法等级: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
(4)大宗与小宗:它规定,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专题复习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自主记忆:一、分封制:(周武王首创;周公旦推行。
)含义: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周王把国都附近的地区划为王畿,由周王直接统治。
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目的:①“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拱卫王室;②适应人口不断发展、疆域不断扩大的需求,为了进行有效统治。
最根本: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统治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带有家族统治色彩实质:西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王畿”由周王直辖,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建立诸侯国统治,而周天子是天下诸侯的“共主”。
破坏与瓦解:西周后期。
西周后期,诸侯势力强大,王权衰弱,血缘关系疏远,分封制开始受到破坏。
春秋时开始瓦解,战国末年,分封制完全瓦解(根源:生产力发展)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如召公之子受封于燕,成为深入东北最远的一支姬姓贵族;周公长子伯禽代表周公受封于鲁,在姬姓贵族封国中位据于最东;)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活动一:根据图一、二、三,概括归纳西周分封制特点。
图一西周分封形势图图二分封方法示意图图三分封和等级制度示意图1、特点复习课题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考试说明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1)从分封的对象看:同姓亲族是分封主体,其他被封的有功臣、殷商的旧族等。
(2)从分封的分布看:同姓亲族封地在富庶的地区和战略要地。
(3)从分封的过程看: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活动二:你认为分封制有什么缺陷?它对西周政权起到了什么作用?后世的统治者可以仿效西周的分封来治国吗?2、评价(辩证法):(1)积极性:①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非加强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②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材料一: 材料一: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 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 所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即指科举制),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所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即指科举制),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 材料二: 唐太宗对发展科举事业,很是自负.有一次, 唐太宗对发展科举事业,很是自负.有一次,他见到新科进士们 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三: 材料三: 明朝规定,科举专取"四书""五经"命题, ""五经 明朝规定,科举专取"四书""五经"命题,并以宋儒朱熹的 四书集注》为依据,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所谓" 《四书集注》为依据,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所谓"代圣贤 立言".行文格式也有严格规定. 立言" 行文格式也有严格规定.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分 (1)哪位皇帝在位时创立了科举制?( 分) 隋炀帝 )哪位皇帝在位时创立了科举制?( (2)除了唐太宗,在唐朝为科举制的完善做出贡献的皇帝还有 )除了唐太宗, 哪两位?( ?(2分 哪两位?( 分) 武则天, 武则天,唐玄宗 八股取士" 八股取士 ?(1分 (3)科举制到明朝时发生了什么变化?( 分) "八股取士" )科举制到明朝时发生了什么变化?( 年 ?(1分 (4)在中国,科举制正式废除在哪一年?( 分) 1905年 )在中国,科举制正式废除在哪一年?(
①在地方上,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_____. 在地方上,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 三司 . 在中央,废除_____,撤消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 ②在中央,废除 丞相 ,撤消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 建立侍卫亲军______,成为特务机构. ③建立侍卫亲军 锦衣卫 ,成为特务机构. 八股取士 选拔官吏 采用" 选拔官吏. ④采用"_______"选拔官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③
2.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齐国的大夫田 成子杀死齐简公,自立为相。其后人田和取代姜氏正式 成为国君。这反映出 A.春秋时期分封制已受到破坏 B.齐国已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C.春秋时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 D.齐国率先废除了旧有的制度 3.周礼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的肉食种类: 王九鼎(牛、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猪肉、鲜 鱼、鲜肉干),诸侯七鼎(牛、羊、乳猪、干鱼、干肉、 牲肚、猪肉),卿五鼎(羊、乳猪、干鱼、干肉、牲 肚),士三鼎(乳猪、干鱼、干肉)。这说明西周礼乐 制的实质是 A.用于处理阶级关系的原则规范 B.维护贵族生活享受的制度 C.宗法制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映 D.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
(三)西周的政治制度 1. 西周的建立 武王伐纣——牧野之战——西周建立 2. 西周的分封制 (1)含义: 周王把王畿以外地区的土地和人口分封 给子弟(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让他 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最早分封的诸侯国 鲁、齐、燕、卫、宋、晋
目的: 巩固奴隶制贵族的统治
分封的对象: 子弟(姬姓王族)、 功臣、先代的贵族;
西周宗法制示意图
周天子பைடு நூலகம்
诸侯 卿大夫 士 贫民
奴隶
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宗法制 核心 里 表 分封制
宗法制在政治 制度上的体现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A、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B、“分”是“宗”在政治上的表现 (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C、“宗”是“分”的内核和纽带,维护贵族统治集 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权利: 享有世袭统治权、再分封、设置官员、建 立武装、征派赋役 义务: 军赋、力役、朝贡、朝觐 诸侯国: 鲁、齐、燕、卫、宋、晋等 作用: 积极:巩固统治;扩大疆域;传播文化。 消极:容易造成地方割据。后来出现强 国兼并弱国的割据混战局面。 解体: 春秋时诸侯争霸名存实亡 战国时在兼并战争中走向崩溃 秦朝:用郡县制所代替。
3.西周的宗法制
(1)概念: 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严格的等级 制度。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 (2)特点: 血缘与政治结合;嫡长子继承制;实行大宗、小 宗体系;等级森严。 (3)目的: 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维护等级秩序 和贵族的特权,以保证统治的稳定。保证分封制和王 权巩固。 (4)实质:
解体表现:
周王室的权威得不到尊重,天下分裂,诸侯之间混战 不已,甚至与周王交战。如田氏代齐,周郑交质,楚 王问鼎。孔子的“是可忍孰不可忍”都反映出分封制 的破坏和礼崩乐坏。
提示:分封制不仅在周代实行过,很多王朝在初建 过程中实行过分封制,如汉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度 中的“国”就是分封制下的诸侯国,明代的燕王朱棣 (明成祖)也是分封制的王侯。
第一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夏朝政治的形成 1.夏朝的建立(禹传子启) 2.基本特点: 禅让——世袭 传贤——传子 公天下——家天下 建立奴隶制国家机器
父子相传、 兄终弟及
(二)商朝的政治形式 1. 商朝的兴和亡: 商汤灭夏(建立)—盘庚迁殷——武王伐纣(结束) (殷墟——甲骨文——人牲) 2. 商朝政治的特点: ①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 ②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突出表现: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
按照血统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是一种等级制度.
(5)影响: 对当时: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 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团结;对封建政治的影响(皇位 继承);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等级观念,重视人情)。 对后世:形成的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浓厚亲情观(祭 黄帝陵,重视修家谱,建宗祠,寻根问祖,落叶归根, 等),有益于社会安定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也对中国 现在的民间继承方法有较大的影响;但也导致特权思想 严重,等级制度森严,崇尚权威,家(族)长制盛行, 缺乏反抗精神,重男轻女现象严重,任人唯亲,裙带作 风(走后门)盛行,缺乏理性,宗族势力较强,妨碍了 近代民主、法制的发展。 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经济文 化发展;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凝聚力和祖国统一大业的 完成等。
4.西周的礼乐制
礼乐制度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 例如祭祀、宴请等,制定一些规则和礼仪,并配有 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周 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有利 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5.西周的选官制:
世官制。即实行贵族世袭的“史卿世禄”制
(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商和周都盛行宗法制,以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决定政 治地位的高低。 (4)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西周分封制中分封诸侯的的世袭权利等。
练习巩固:
1、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 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习题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专题一复习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约BC2070年— BC476年 古 代 中 国 的 政 治 制 度
分封制 宗法制
积极作用 秦朝
形成
BC221年 —AD1912年 封建社会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
发展 完善
消极影响 汉至元
强化
明清
• 课标要求: • 了解宗法制、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 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认识“始皇帝”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和影响。 • 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 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认识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世袭制度。 禹的儿子启在其死后继承了禹的地位,从此开始了 “家天下”的局面;商代则形成了“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的权力继承规则;周代则形成了嫡长子继承制。
(2)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商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周代 的最高统治者则宣称自己是“代天治民”,自称“天子”。 (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