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红烛》课件(46张PPT)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红烛》课件(46张PPT)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红烛
【任务一】理解标题
1.蜡烛有红有白,诗人为何以《红烛》为题? 明确:本文以“红烛”为题,用红色的蜡烛 象征诗人对祖国的一颗赤诚之心。
现代作家巴金在散文《灯》中提到各种灯:“扫淡黑暗的颜色”的半夜的“几点 灯光”、给行人“指路”的风雪之夜的“豆大”的灯光、哈里希岛上姐姐为远航的弟弟 “点在窗前的长夜的孤灯”、古希腊女教士照着情人夜泅海峡的“火炬”、给绝望的友 人以生的勇气和力量的“一盏油灯”……这些灯光是作者理想的象征,是希望、力量和 胜利的象征。
世名句“蜡炬成灰泪始干” 就被闻一多接受了下来,“红烛”成为中国文人的理想、追求的象征。但
是,《红烛》显然又不是李商隐《无题》的现代翻版,诗中到处充满了现实的投影、时代的声音。
【任务二】逐节赏析 1.这首诗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句诗“蜡 炬成灰泪始干”作为引子,诗歌主体扣住 了引子中的哪两个字写红烛?说一下理由。 “灰”与“泪” 2、3、4节——“灰” 5、6、7、8——“泪”
二、分析作品
作品简介 红烛本意是火红的蜡烛,喜庆的象征。
《红烛》是中国现代著名诗集,闻一多 的第一部诗作。1923年9月7日出版。初版本 收六十二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 百零三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抒发诗 人的爱国之情,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 或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或描绘自然的美景。 构思精巧,想象奇新,语言形象生动。红烛 也是火鹤的别名。

一诗一文一烟斗, 一个脊梁一声吼, 一画一印一全集, 一代英豪一红烛。
一、走近作者
闻一多简介
“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 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 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 赛,有力猛如虎。 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 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红烛》ppt课件18张

《红烛》ppt课件18张

诵读感知
1、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全诗的引子, 诗的主体部分就是扣住“灰”与“泪”(“自焚”与“流泪”) 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

2、全诗共九节,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 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赞美烛之红,吐露诗人心曲。
艺术特色
(1)抒情脉络清晰
本诗一共有9节。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句诗“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引子, 诗的主体部分扣住“火”与“泪”,分两层展开抒情。最后一节归结到“莫 问收获,但问耕耘”这一哲理上,将红烛精神归结为一种彻底奉献的人生哲 学,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宗旨。
(2)抒情方式多样。
每节都以“红烛啊”作为开头,用了呼告的修辞手法。诗人对红烛呼告,倾 诉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诗人将烛比作人,赋予红烛以人的思想感情。 诗人面对红烛,或惊叹赞美,或惊疑发问,或自求解答,或劝慰有加,诗情 的流动形成起伏的波澜,诗篇的节奏抑扬顿挫,形象鲜明而又饱含哲理。
写作背景
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先是专心作画,已初有成就。然而,仍念念 不忘对文学的深情,加上寂寞的异国生活和消魂的思乡之情,激发了他的创 作冲动,创作了大量的爱国诗篇。
1923年,闻一多第一部诗集《红烛》出版。《红烛》由诗人在清华和美 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它的内容丰富广泛,既反映了当时青年知识分子不 满现实的思想情绪,更表现了诗人希望献身艺术、报效祖国的理想;既反映了 诗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失望和愤恨,更表现了诗人的炽热的爱国思乡之情;同 时,既有对爱情、对自然的歌颂和赞美,也有对前途感到渺茫的感伤和哀怨。 诗集《红烛》不但以浓烈的色彩独树一帜,而且还以丰富的想象、精炼的语 言、典型的东方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这首与诗集同名的诗篇,就 是诗集《红烛》的序诗。

闻一多《红烛》图文并茂课件

闻一多《红烛》图文并茂课件

本诗的语言美、形式最 最美爱中国风风 LovveetthheeCChhinienseesewiwndind
1)大量使用抒情的感叹词“啊”,以优美的 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2)形式上极力注意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的节奏, 以和诗中要表达的情感相一致,如:重复句的 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 式、前后照应和每节中诗句相对的齐整等等。
才着急得流泪!//
诗人自己怀着拯救祖国的美好愿望,因受到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黑暗反动势力的阻挠感到壮志难酬,为世人 而痛哭流涕的情感。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底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泪会白流吗? “培出花儿”“结成果子”。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底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那19三12百年年考来入梦清寐华不大忘学的留生美母预啊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 请叫儿的乳名,
上发叫表我系一列声读“书澳笔门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932年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37年7月随校迁
往昆香明港,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
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 党特母务亲暗呀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主着要我作的品骨:肉192,3年咽9着月我7日的出脂版膏第;一部诗集《红烛》,1928年1月出 版第母母二亲亲部呀呀诗,,集我快《哭让死泣我水号躲》啕入。,你1呼 的94你 怀8年不 抱上应 !海。开明书店出版了《闻一多全集》 (1一母4亲册!)我。要19回93来年,12母月亲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闻一多全集》。

《红烛》优秀课件PPT

《红烛》优秀课件PPT

核心素养
写作背景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 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 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 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核心素养
作者介绍
闻一多原名家骅,湖北淆水县人。出生书香门第,自幼喜爱古典诗歌、 绘画和戏曲。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翌年正式入学。“他到清华 学校以的致命伤1916年开始到1920年上半年,经常有旧诗发表。在学 校中颇有诗名”。
通过诵读,了解本文抒情脉络和 抒情方式。
通过诵读,了解本文抒情脉 络和抒情方式。
核心素养
通过诵读,了解本文抒情脉络和抒情方式。
核心素养
A 咀嚼诗歌的语言,把
握诗歌的意象。 D
导入新课
B
了解抒情脉络和抒情方 式;感受形象,品味语 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
涵。
E
写作背景
C 领悟红烛的象征意义。
E 作者介绍
绘画美是指诗歌的词汇应该尽力去表现颜色,表现一
02 幅幅色彩浓郁的画面。
建筑美是针对自由体提出来的,指诗歌每节之间应该匀称,
03 各行诗句应该一样长一样长不是指字数完全相等,而是指
音尺数应一样多,这样格律诗就有了一 种外形的匀称均齐。
09
闻一多提出了诗歌的“三美”理论,请简要分析《红烛》一诗是怎样体 现“三美”的。
明确:
音乐美:重复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使 《红烛》在音韵上很适合朗诵。
绘画美:《红烛》的绘画美体现在它不是直接描述物体的颜色,而是很 巧妙地融合了意象来呈现。
建筑美:《红烛》的建筑美,最主要是体现在节奏和前后呼应的结构上。 诗歌先以感叹句的首节开始,转入以疑问句为主的次节,第三、四节的 “不误,不误”“烧吧!烧吧”整齐对照,也加快了音韵上的节奏,接着 两句“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

《红烛 》ppt课件19张

《红烛 》ppt课件19张

红烛啊! 流吧!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zhī)膏(ɡāo),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wèi)藉(jiè)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ɡēnɡ)耘(yún)。”
一、整体感知:这首诗歌可以分成几个层次? 第一层(1~4段):紧扣“火”字, 表现了诗人的觉醒和崇高的爱国之 情。
红烛的因果关系中,包含许多不合理与不 公平,蕴含了诗人对红烛的同情。
总结
全诗有什么特点?(形式、内容)
诗的每一节都以“红烛啊”的呼唤开头,形成浓 郁的抒情氛围,继之以自问、自悟、自励、自答、自勉, 一步步展示执着追求的心迹,有很强的感染力。
本诗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色彩,在表 现手法上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反复 使用感叹词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总结
全诗有什么特点?(形式、内容)
在诗歌形式上,诗人注意诗歌的形式美和节 奏感,以和诗中要表达的情感相适配。闻一多所倡 导的中国新诗的格律化、音乐性的主张在这首诗中 有一定的体现。
小结
第一部分 1 对红烛的赞叹
第二部分
2-7
对红烛奉献精神的 讴歌
第三部分 8-9 对红烛精神的总结
2-4 灰 5-7 泪
第二层(5~9段):紧扣“泪”字, 表现了是诗人要牺牲自己,创造 光明未来的美好愿望。
二、深入探究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1、诗人把红烛、烛火比喻成什么?
红烛——诗人 烛火————赤子之心 吐— —真诚、迫切、率真
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思考
2、诗歌用李商隐的诗句有何用意?

《红烛》ppt课件24张

《红烛》ppt课件24张

这两节诗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生动 地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 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获得 的觉悟。
意象解构,品味内涵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世人的梦:众人受封建主义、官僚主义、帝国主义 思想文化的毒害,愚昧迷信,如在梦中。 世人的血:冷血,麻木不仁。 灵魂、监狱:因思想、文化、精神的封闭而带来的 人性的束缚和灵魂的囚禁。
意象解构,品味内涵
红烛之光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第二节: 比喻。诗人把蜡比作躯体,把火比作灵魂,躯体 与灵魂当然应该是互相依存的,在这里却有了先 后关系。诗人对红烛必须自我燃烧才能放出光的 过程提出疑问,表示不解。
到此为止,作者明确地表达了对红烛燃烧才能放光的态度: 不解——了悟——坚定。宁可牺牲自我,也要拯救世人。诗人 借着红烛的形象激励自己,表达自己要牺牲自我、拯救世人的 理想信念。
意象解构,品味内涵
结合引子和第5~9小节思考:蜡炬和红烛在“灰”和“泪”两方 面的象征意义上有什么不同?
意象




蜡炬 红烛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毫不顾惜个人的得失荣辱,是极其伟 大崇高的献身精神。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曾国藩家书》
把握诗歌的情脉
诗人从不理解红烛,到逐渐理解红烛,到最后由衷地 赞美红烛,这个过程中诗人的情感经历了什么变化?
内在 情感
四“扬” 三“抑”
(1) 歌咏“烛之红”

《红烛》PPT课件26张

《红烛》PPT课件26张

(5)在诗歌的最后,诗人对红烛无私奉献的精神做了总结:“莫问收获,但 问耕耘”。这个“问”字有何意义?
• 明确:这句话来自曾国藩的座右铭“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 收获,但问耕耘”。原创是清代理学大家太常寺卿唐鉴送给曾国 藩的一句话“不为圣贤,则为禽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所 谓耕耘指辛勤的劳动,诗人以此勉励自己要像红烛一样燃烧自己 放出光芒,为所信奉的主义奉献一生。以“问”直抵灵魂,将红 烛的精神作为一生的信条和追求。前后有两个问,“但”字用来 强调后半句之“问”,体现了“耕耘”的重要性。
• (1)诗歌的第一节是关于红烛颜色的隐喻。从以上对比中可知,红烛的“红”象征着赤诚,隐喻着诗人理想的人格。其中的 “吐”字可以换成“亮”或“现”吗?“吐”字运用的妙处是?
• (2)诗歌的第二、三节描述的是红烛的结构隐喻,将红烛的烧蜡成灰比喻无私奉献的精神。其中诗人以设问的形式发出疑惑 思考,你怎么理解?
• (3)红烛烧蜡成灰发出光照明是它从古至今的功能。从诗歌的第四节开始,诗人赋予红烛使命,寄予它热烈的期望,这是红 烛的功能隐喻。其中,诗人呐喊道“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这里“烧破 ”“烧沸”“捣破”三个词好在哪里?
• (4)在第五节到第八节中,诗人提出疑问“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这句话怎么理解? • (5)在诗歌的最后,诗人对红烛无私奉献的精神做了总结:“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个“问”字有何意义?
4. 你认为不同方面的隐喻对构成和生成作品的意境有何作 用和效果?
• “红烛”是这首诗的诗眼,它是贯穿全诗的主心骨。 诗人主要运用隐喻的修辞手法,从红烛的颜色隐喻、 形体隐喻、功能隐喻、使命隐喻等几个方面建构起语 篇,赋予诗篇深远的含义。

闻一多《红烛》图文并茂课件

闻一多《红烛》图文并茂课件
意象描绘
《红烛》中通过“红烛”、“灰”、“死”、“血”、“泪”等意象,营造出 一种悲壮、凄美的审美氛围。
审美特征
诗歌运用丰富的想象和象征手法,将“红烛”与诗人的情感、理想等抽象事物 具象化,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同时,诗歌语言凝练、音韵和谐,具有音乐 美。
情感表达与思想内涵
情感表达
诗歌通过“红烛”这一核心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爱情、理想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和 感悟。诗中既有对生命短暂的悲叹,也有对爱情执着的追求,还有对理想破灭的无奈。
传承优秀文化
通过学习和了解诗歌中的 传统文化元素,促进学生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 承和弘扬。
激发爱国情感
通过感受诗歌中的爱国精 神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 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信 心。
05
跨文化艺术传播与影响
中西诗歌比较视野下《红烛》特色
01 02
情感表达
《红烛》以浓烈的情感表达为特点,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爱情和死亡的 深刻思考,这种情感表达在西方诗歌中也有相似体现,但表达方式和文 化内涵存在差异。
02
诗歌内容解析
《红烛》篇章结构
篇章组成
《红烛》由序诗、正文、跋诗三部分 组成,其中正文又分为“红烛之歌” 、“李白之死”、“剑匣之歌”、“ 神的失败”四章。
结构特点
全诗以诗人对“红烛”心迹的交流为 线索,用问答体形式展开诗意、抒发 感情,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诗歌内容, 形成了独特的篇章结构。
意象描绘与审美特征
文化差异
中西方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差异 导致读者对《红烛》中情感、意 象和诗歌形式的接受度不同,需 要在跨文化传播中充分考虑文化
差异因素。
传播媒介
不同传播媒介如书籍、网络等对 《红烛》的传播效果也有影响, 需要根据目标受众的媒介使用习

《红烛 》ppt课件24张

《红烛 》ppt课件24张

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பைடு நூலகம்的
主旨。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
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
想、感情等。
红烛精神
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社会大变革中,诗 人怀揣赤诚的爱国爱民之心,通过自身的奉 献而唤醒世人沉睡的灵魂。可以说,“红 烛”就是诗人光辉人格的写照。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当时民众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毒害,如在 梦中尚未觉醒,诗人要以自己的生命火焰照亮世 人,让他们觉醒,从而积极行动起来,去捣毁人 间地狱,求得自身的解放.
任务二:重点赏析,体悟诗人心中的“红烛精神”。
思考5: 第7-8节中,既然“红烛”可以“培出慰藉的花
儿,结成快乐的果子”,为何还会“灰心”?
花与果只是理想中的产物,并非现实。现实人生 的更大可能,在于虽有奉献牺牲,却依旧无法改 变沉沉暗夜。沉沉暗夜之中,红烛所有的牺牲却 并未催生出灿烂的光明,只能换来“灰心流泪” 的苍凉落寞。
相关拓展1:
西南联大的校歌里,有这样一句:同学们,莫忘记失 掉的家乡!莫辜负伟大的时代!莫耽误宝贵的辰光! 赶紧学习,赶紧准备,抗战,建国,都要我们担当, 都要我们担当!
相关拓展2:
评价中国文人,离不开“风骨”这个词,将“风骨” 一词分开,就是“风度”和“骨气”。风度,源于传 统文化的浸润与培植;骨气,则来自对民族大义的忠 诚和天下为公的坚守。(引用自:刘金祥《中国古代 文人的风骨与气节》)
明确:①《石灰吟》这首咏物诗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石灰 来表达自己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要保持高洁情操的志向。咏 石灰,就是写诗人自己。
②古诗中的意象大多承载着作者的情感,但《红烛》起笔是诗 人和红烛两个形象,面对红烛,诗人提出困惑、发出感慨、提 出问题,从不同角度回应、解释,探寻红烛燃烧的真正意义, 诗人与红烛从分立到融合的过程体现出变化、演进的美感。爱 国诗人闻一多先生写的现代诗歌《红烛》既继承了传统咏物诗 托物言志的写法,又有所创新,“物我”关系(红烛与诗人) 是从分离到融合的。

《红烛》课件(21张ppt)

《红烛》课件(21张ppt)

语句品析
语句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是《红烛》中的经典语句,表达了诗人 对祖国的深情厚爱,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耕耘与收获的关系。
语句
“灰烬便是我的心之归宿了!”这一语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祖国的 热爱和对于未来的信心。
语句
“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则表达了诗人愿意为祖国默默奉献的 情怀。
感受与思考
感受
闻一多在《红烛》中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厚爱和对未来的期 望,同时也传达了对祖国发展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担忧。
02
《红烛》的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20世纪初
当时的中国正经历着巨大的社会变革,人民生活 贫困,民族危机严重。
民主思潮
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启 示和动力。
新文化运动
该运动推崇民主、科学、自由等理念,对中国文 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个人背景
作者年轻
01
年轻的闻一多在清华园中感受到深深的文化危机和民族危机。
独特的艺术构思
闻一多运用独特的艺术构思,将诗的意境和形象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诗歌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鲜明的形象
诗中的红烛、水等形象生动鲜明,寓意深刻,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象征意义
红烛的象征
红烛象征着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革命的献身精神,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水的象征
水在诗中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诗人通过水与生命的联系,表达了对 生命的珍视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05
《红烛》的赏析
诗歌欣赏
表现手法
闻一多《红烛》运用了象征主义 、意象主义等手法,通过描写红 烛这一象征主体,表现了诗人对 时代的呼唤和对未来的担忧。
主题思想
该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 对现实的忧虑,通过赞美红烛的 燃烧和牺牲,传达了对于祖国的 奉献精神与责任感。

2-2《红烛》课件(共2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2《红烛》课件(共2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朗读2-4节,思考红烛的“光”象征着什么?“红烛”之“光”象征着诗人牺牲自我,拯救世人的理想信念。诗 人 借“红烛”之“光”激励自己,表达了自己的信念和心愿,他要如红 烛一样燃烧,以自己的生命火焰照亮当时正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毒害而沉睡、麻木的中国人,使民众觉悟、奋起,使他们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获得解放,走向光明。
红烛之色(第1节)红烛之光(第2-4节) 红烛之泪(第5-7节) 红烛之灰(第8-9节)
分组探究二.请同学们分片段精读诗歌,探究诗人借“红烛”之色、光、泪、灰分别寄托了怎 样的情感?1.朗读第1节,思考红烛的“红”象征着什么?
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意象的特征,红红的,“红”是赤诚、热烈 的 象 征 ,“红烛”如同赤子之心,象征着诗人对祖国的赤诚之心,是诗人理想人格的化身。
咏物诗: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如《石灰吟》。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 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 求“神似”。
文本分析
文 本 分 析9.“红烛”象征着什么?试联系诗人的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具体分析。红烛象征着献身祖国的精神。红烛烧蜡成灰,为创造光明而彻底牺牲自我;红 烛伤心落泪,为创造光明而忍受被摧残的痛苦;红烛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为信仰,唯愿为世人创造光明。这些都象征献身祖国的爱国精神。红烛象征着诗人这个爱国者形象。 诗人赤诚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他欲拯救 世人的灵魂,以结成快乐的果子,这表明诗人的创作一开始就有严肃的社会 责任感。红烛的形象是诗人光辉人格的写照。在诗中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 是红烛。
无虑无限欢快。

2.2《红烛》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

2.2《红烛》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

3、自读2-3节,先说红烛“一误再误”,后又写“不误不误”是不是矛盾?
这两节诗用了设问手法,自问自答,生动的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 “一误再误”,错怪红烛的语气很强烈,包含着自作聪明的意味;“不误,不误” 采用反复的手法,否定语气更加强烈。 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表明了诗人的醒悟,认识的根本转变,包含着诗人对 先前自作聪明的惭愧,也有力地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表现了诗人对“红烛” 精神的敬仰。诗人彻悟了:“光”是要烧出来的,只有自我燃烧,无私奉献,才能放 出光芒。这种思考,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 的矛盾和获得的觉悟。
5、怎样理解“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明确:第8、9两节的呼唤,一声是同情的呼唤,一声是劝导鼓励的呼唤。 “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这样的因果关系是不公平、不合理的,为着“创造光明”,
结果只落得“灰心流泪”,但这又是社会使然。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只有做不屈的奉献方能改变,诗 人劝勉红烛,也是劝勉自己:“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诗情得到了凝聚与升华。
6、赏析“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
明确:用“侵”字点明残风对红烛的侵扰本质。 红烛燃烧自己创造光明,残风却容不得这片光明的到 来和存在,可见残风是一种邪恶的势力,它的行为完 全是丑陋邪恶的行径。此外,“侵”字给人以丰富的 想象,说明残风虽残但力量仍不可忽视,红烛的光芒 在残风中有不同程度的摇曳晃动,甚至有被扑灭的危 险——反动势力虽然腐朽没落,外强中干,但革命的 道路仍然任重道远。
导入新课
闻一多是现代著名的诗人、学者,他用诗歌抒发爱国情怀,表达 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贞大爱。在《七子之歌》中,他这样吟唱:“母亲 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表达了对祖国 母亲的热烈眷恋和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无比憎恨;在教育学生时,他经 常这样告诫:“闻义能徒方为善。……即知爱国,则当随地为国尽 力。”在《红烛》中,他这样写道:“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在 《人民的世纪》中,他响亮地喊出:“人民至上!”这一口号震撼了 时代,闻一多被学界称为中国抗战前唯一的爱国新诗人。

《红烛》PPT优秀课件

《红烛》PPT优秀课件

第1节为第一问:红烛为什么这样红?

处 第2节为第二问为什么要流泪?
二、梳理内容结构——「小组探究」
探究下列问题
①这一(几) 节写了什么 内容?
②使用了 哪些表现 手法?
③诗人有哪些 困惑和感悟? 为什么产生了 这些感悟?
④语言上有何 特色?着重分 析哪些词用得 好?

变 化
第8节:掂量灰心与创造的份量—— 抑


第9节:红烛精神的总结—— 扬

诗人面对红烛,心绪起伏,或惊叹赞美,或惊疑发问,或
自求解答,诗情的流动形成起伏的波澜,诗篇的节奏抑扬顿挫,
形象鲜明而又饱含哲理。
四、体悟情感主旨——「诗歌主旨」
本诗抒发的爱国主义激情,具有震撼人们灵魂的力量。
红烛精神是献身祖国的精神。
《与元九书》 ——白居易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如果拿一棵树来类比诗歌,白居易认为情感 是它的根本,语言是它的苗叶,声音是它的 华朵(「华」同「花」),思想是它的果实。
五、作业布置——「创作诗歌」 个人创作诗歌评估量表
发挥想象写一首现代诗,抒 序号
发你对青春生活的思考和期待,
或者探求你与世界的连接方式。 1
小组分工合作,讨论交流。4人1组,共12个小组,分别探究第一节、第二三节、 第四节、第五六七节、第八九节。在书上圈点标注,然后派代表交流分享。
二、梳理内容结构——「要点明确」
第一节
诗人怀着敬慕的 心情赞叹荧荧的 红烛。
“红”是赤诚的象征。在这样的红烛面前,他提 出了自我要求:「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那颗 心,晶明透亮,灼灼发热。在这首诗中,可以说 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人与物化,意 与境融」。理解了这一点,对全诗的思想感情也 就比较容易把握了。一个「吐」字;逼真的描状 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

《红烛》PPT课文课件

《红烛》PPT课文课件
他致力于研究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在论文《诗
的格律》中,他要求新诗具有“音乐美(音节),
绘画美(辞藻),并且还有建筑美(节的匀称和
句的均齐)”。("三美"主张)
“三美”
"三美"主张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
音乐美: 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
绘画美:
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
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
- .
学习目标
了解闻一多的生平及创作;
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红烛的意象;
品读诗人复杂的情感。
材料一:
闻一多(1899-- 1946),原名闻家骅,改名多,
字友三,又改名一多。1899年11月24生于湖北浠
水。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
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
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1923年9月7日出版。初版本收六十二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百零三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抒发
诗人的爱国之情,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
或描绘自然的美景。构思精巧,想象奇新,语言形象生动。
该诗集不但以浓烈的色彩独树一帜,而且还以丰富的想象、精炼的
创办了《新月》和《诗刊》,“新
月派”由此得名

艺术主张:诗应当有三美
(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要“理性节制情感”,带着“镣
铐”来“跳舞”
闻一多:
《红烛》
《死水》
《红烛》诗集创作背景
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爱
国诗篇。
《红烛》是中国现代著名诗集,闻一多的第一部诗作。由诗人在清
②诗中第2、3节,先说红烛“一误再误”,后又写“不误不误”,这两者是否矛

新教材《红烛》闻一多课件(33张)-优秀课件

新教材《红烛》闻一多课件(33张)-优秀课件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 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 《七子之歌》。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32年 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新教材 《 红烛》 闻一多课件(共33张PPT)
新教材 《 红烛》 闻一多课件(共33张PPT)
新教材 《 红烛》 闻一多课件(共33张PPT)
• 诗集《红烛》,以浓烈的色彩,独树一帜,而且以丰富 的想象,精炼的语言,典型的东方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独特 个性,这首与诗集同名的诗篇就是诗集《红烛》的序诗。
新教材 《 红烛》 闻一多课件(共33张PPT)
新教材 《 红烛》 闻一多课件(共33张PPT) 新教材 《 红烛》 闻一多课件(共33张PPT)
红烛
闻一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新教材 《 红烛》 闻一多课件(共33张PPT)
七子之歌
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6?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新教材 《 红烛》 闻一多课件(共33张PPT)
课堂探究,鉴赏文本
•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 读准字音 • 读准节奏 • 读出情感 • 说说你的初读感受。
新教材 《 红烛》 闻一多课件(共33张PPT)
新教材 《 红烛》 闻一多课件(共33张PPT)
品读诗歌,理清抒情脉络
问题:这首诗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句诗“蜡炬成灰泪始干” 作为引子,诗歌主体扣住了引子中的哪两个字写红烛?说一 下理由。 • 明确:“灰”与“泪”两层。 • 2、3、4节——“灰” • 5、6、7、8——“泪”

《红烛》课件(共34张PPT)-高一语文必修 上册-部编版.ppt

《红烛》课件(共34张PPT)-高一语文必修 上册-部编版.ppt
诗人劝勉红烛,也就是劝勉自己。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 本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不合理的社会里,耕耘者需要更高的思想品格, 只要创造光明,个人的得失荣辱一切在所不计。这正是闻一多人格美的集中 体现。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惜个人的得失荣辱,那是极其伟大崇 高的献身精神。
抒情脉络
七次变化:四扬三抑的情绪起落 赞叹红烛的"红“——扬; 困惑于红烛式的自焚——抑; 振奋于红烛的创造能量——扬; 追问红烛的伤心流泪——抑; 欣喜于红烛的伟绩——扬; 掂量着“灰心”与“创造”各自的份量——抑; 红烛“收获”与“耕耘”——扬
象征意义
红烛采用具有象征性的手法,表现了一个执着追求勇于牺牲的形象, 灵感来源于李商隐的无题诗,但超脱情诗的范畴,反映了苦难社会 需要的光明、勇敢、牺牲,反映了诗人自觉扛起社会责任的赤诚之 心。
主旨探讨
本诗抒发的爱国主义激情,具有震撼人们灵魂的力量。红烛的精神是献身祖国 的精神。红烛烧蜡成灰,为创造光明而彻底自我牺牲;红烛伤心落泪,为创造光 明而忍受被摧残的痛苦;红烛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为宗旨,唯愿为世人创 造光明。这首诗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的心声,他赤诚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拯 救世人的灵魂,结成快乐的果子。这表明作者的诗歌创作一开始就有严肃的社 会责任感。红烛的形象是诗人光辉人格的写照。诗篇闪耀着诗人人格美的光 辉。
红烛
“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
第一节
如何理解?
“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作者认为诗人的心应该也这样的红,否则就不配做诗人。
诗人的那颗心,真是一颗赤子之心,是那么纯洁率真,晶明透亮。
红烛
诗人
第一节
有何作用?

《红烛》PPT课件23张

《红烛》PPT课件23张
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它不同于修辞手法主要着眼于
对句子的修饰,而是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凡是能 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 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烘托、渲 染、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象征、用典、联 想和想象、寓庄于谐、衬托、对比、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虚实相 生、动静结合、正面侧面等等。
七子之歌·澳门
闻一多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读书报告第一步:
1. 撰写内容摘要(梗概、提要),200字左右,概括出文章的观点。 2. 列出每篇文章的关键词(3-5个),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尝试从以下角度解析诗歌: 1. 情感 2.写作手法:
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知识链接:
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简单地说,凡是使句子
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从而促进文章的整体表达 效果的某种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 内容博杂。常见的: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 和反问。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第1小节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蜡炬有红有白,诗人缘何以“红烛” 为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始就有严肃的社会责任感。红烛的形象是诗人光辉人格的写照。
背 景
就。格精一组清
是这,炼帜成华
,。
时期
特点
代表诗 代 表 作
内容

新文化 新诗的“尝试 胡适等 胡适《尝试集 废除形式上的束
运动时 ”
》等
缚,主张白话俗

语入诗,以表现
诗人的真情实感

20年代 新诗的奠基与 郭沫若 郭沫若《女神 五四时期狂飙突
开创

》等
进、反帝反封建 的时代精神,成

为时代的最强音
起间有烛 他,诗泪 们使人比 的痛爱喻 爱苦国自 国而之己 之麻情带

挣的思“第
扎漩索何六
。涡。苦节
诗中这伤诗
人,里心人
经内抒流驰
过心发泪骋
一所的?想
番涌正”象
求现是诗,
索的诗人亲
,矛人同切
他盾在情的
恍,现,问
然痛实惊讯
大苦生疑红
悟和活,烛


第 五 六 七 小 节
惊第 疑五

的节 人
呼拟 唤人

。, 烛
本诗抒发的爱国主义激情,具有震撼人们灵魂的力量。红烛的精
神是献身祖国的精神。红烛烧蜡成灰,为创造光明而彻底的自我

牺牲;红烛伤心落泪,为创造光明而忍受被摧残的痛苦,红烛以

“这莫首问诗收是获一,个但伟问大耕的耘爱”国为者宗的旨心,声唯,愿他为赤世诚人的创热造爱光祖明国。,热爱人

民。拯救世人的灵魂,结成快乐的果子,表明作者的诗歌创作一
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展开抒情,一共有几处问?问 什么?
对抒为全 诗发线诗 歌诗索以 创情,诗 作,用人 宗显问对 旨示答“ 的了的红 求诗形烛 索人式” 过对展的 程人开心 和生诗迹 结真意交 果谛,流 。、
第一问:红烛为什么 这样红?
第二问:红烛为什么 要自焚?
第三问:红烛为什么 要流泪?
歌 抒 交 抒 就 成 全人 就 问 就 象 面 色 本
第3节:振奋于红烛的创造能量——扬

第4节:追问红烛的伤心流泪——抑

第5-7节:欣喜于红烛的伟绩——扬
第8节:掂量灰心与创造的份量——抑
第9节:红烛精神的总结——扬
诗人面对红烛,心绪起伏,或惊叹赞美,或惊疑发问,或 自求解答,诗情的流动形成起伏的波澜,诗篇的节奏抑扬顿 挫,形象鲜明而又饱含哲理。

社 会 里 , 耕 耘 者 需 要 更 高 的 思 想 品 格 ,
这 本 是 理 所 当 然 的 。 但 是 , 在 不 合 理 的
人们华。 常 说 , “ 一 分 耕 耘 , 一 分 收 获 ” ,
收 束 得 精 警 有 力 , 诗 情 得 到 了 凝 聚 与 升
/
烛 啊 ! ‘ 莫 问 收 获 , 但 问 耕 耘 ’ 。 ”
想那
,一理红 比
历个
由个解烛 做
程时
衷彻了自 灵
中代
的底红己 魂
所进
赞的烛


同 时
种 截
的 表
这 两

也 然 现 节红
更 有
相 反
了 一
诗 用

第 二 三 小
力 的 个 设自
的 表
回 答
思 考
问 手

现 ; 觉 法牺
了 红
表 明
悟 的
, 自

烛 了 过 问精

精 神
诗 人
程 。
自 答

的 的 前 ,的
起 狱诚 , 起 治 己 有 中 义 ! 的 中之 从 , 世 的 如 尚 帝

。 解心 封 放是 建 出与 主 来祖 义 。国 帝 人国 民主 的义 命所
使 民 众 热 血 沸 腾 , 使
人 的 灵 魂 。 使 民 众 觉
职 责 , 就 在 于 从 梦 中
身 陷 囵 圄 受 着 禁 锢 。
未 觉 醒 , 血 性 犹 存 然
讨论探究的主要要 点
吐真物红透一我 否般“在
不的化烛亮颗们 则颜诗这
快描,就,赤可 就色人样
的状意是灼子以 不?啊的
/
神 态 。
了 诗 人 那 种 火 热 的 爱 国
与 境 融 ” 。 一 个 “ 吐 ”
诗 人 , 诗 人 就 是 红 烛 ,
灼 发 热 。 在 这 首 诗 中 ,
之 心 , 是 那 么 纯 洁 率 真

唤的 ,是劝 同情慰
泪 的 思 考
的 呼

唤对
, 是


讨论探究的主要要 点
献 身 精 神 。
个 人 的 得 失 荣 辱 , 那 是 极 其 伟 大 崇 高 的
现 。 他 热 爱 祖 国 , 热 爱 人 民 , 毫 不 顾 惜
所 不 计 。 这 正 是 闻 一 多 人 格 美 的 集 中 体
只 要 创 造 光 明 , 个 人 的 得 失 荣 辱 一 切 在
点 特 作 生 美 的 情 中 , 象 , 往 中
者活好人,寄作完与往所 的的的生或托者全诗是咏 生哲愿态流了在融人作之 活理望度露一描合的者
,,,
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放在开头,有什么 作用?
“蜡炬成灰泪始干” 是全诗的引子,诗歌的 主体部分就是扣住“灰” 与“泪”(“自焚”与 “流泪”)分两层来展 开抒情的。

我便是我呀! 我的我要爆了!
02
读——理内容 结构
像红
红 前 色
,的 洞蜡
房烛
内,
。多


喜 庆



寿

从诗歌题材的特点来看,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这 种诗有什么特点?
人的通志诗物这 文咏过的是诗是
裁 体 思 叹 对 诗 托 。 一
想体事歌物咏首 。现物,言物咏
或或或出定摹在自的“咏 表包寄自的事一我自物物 现涵寓己感物起形况”诗
的 印 象 ( 即
体 现 出 中 国
建 筑 美 ,指
诗。 富 象 的
音乐美,指三美:音乐
格 律 化 ” 的
新 月 派 代 表
的美 主 闻
作 者
的 有 形 是 是、 张 一
对 形 文 词 音建 , 多 称 象 字 藻 节筑 提 提

和 感 的 的 和美 倡 出
句 、 视 运 旋、 诗 了 的 色 觉 用 律绘 歌 “
诗 人 劝 勉 红 烛 , 也 就 是 劝 勉 自 己 : “ 红
第 八 九 小 节
呼一
唤声
。是



呼 唤

,情
一 声

是唤





04
听——悟情感 主旨
听视频朗诵,分析诗人的情感经历有哪些 变化
名家朗诵欣赏
诗人情感的变化过程
第1节:赞叹红烛的“红”——扬

第2节:困惑于红烛的自焚——抑

北 浠 水 。 现 代 爱 国 诗 人 , 学

, 1899 11
, 又 改 名 一 多 。
年 月
原 名 闻 家 骅
改 名
者 简 介
响格《和诗早
颇,死民。年 大整水族他参

。齐》气的加
、具质诗新 和有。具月

谐沉代有社
的郁表极, 艺奇作强提

术丽《的倡
表的红民新 现艺烛族格

,术》意律
影风、识体
绘画美,指和画面感)
创 发 流 情 是 灰 诗生 是 收 完 即 , , 诗
作 诗 为 的 扣 泪 将哲 将 获 全 刻 凸 将 共
的 情 线 。 住 始 唐学 红 , 交 联 现 红 九
宗 , 索 全 “ 干 代, 烛 但 融 想 了 烛 节
旨 显 , 诗 灰 ” 诗也 精 问 起 到 红 精 ,
求 示 用 以 ” 作 人就 神 耕 来 诗 烛 神 开
天狗 郭沫若

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我是月底光, 我是日底光, 我是一切星球底光, 我是X光线底光, 我是全宇宙底Energy底总量!

我飞奔, 我狂叫, 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 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剥我的皮, 我食我的肉, 我嚼我的血, 我啮我的心肝, 我在我神经上飞跑, 我在我脊髓上飞跑, 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30年代 新诗的规范 闻一多 戴望舒《雨巷 二三十年代大革
、徐志 》等
命前后知识分子

摩与新 月派
的思想形态和精
神风貌,时代的

一面镜子
40年代 新诗的成熟与 戴望舒 艾青《大堰河 三四十年代战争
深化
、卞之 我的保姆》等 与和平、革命与
琳与现
救亡的严酷斗争
代派
和中国社会变迁
与民族情绪的“
吹号者”
希望 胡适
果 真 开 ” 层 主 诗人 底 哲 结 ” 由 红 红
。 谛 诗 心 来 体 “生 奉 理 到 与 红 ” 烛
对 意 迹 展 部 蜡宗 献 , “ “ 烛 字 的
诗 、 的 开 分 炬旨 的 也 莫 我 形 上 颜


03
探——析形象 语言
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的主要问题(不必面面俱到,可侧重其中的一辆各方面): ①这一(几)节写了什么内容?②用了哪些表现手法?③诗人有哪 些困惑?有哪些感悟?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感悟?④语言上有哪些特色? 哪些词用得比较好? 五个小组,分别探究第一节、第二三节、第四节、第五六七节、第 八九节。要求:小组分工合作,讨论交流。在书上圈点标注,然后派 代表交流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