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无疑处生疑,寻常处生趣——周邦彦《苏幕遮》(上阕)教学实录
宋词--苏幕遮(周邦彦)教案(教师版)
【答】
作者看到荷塘景色,触发了强烈的思乡之情,从而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以及久客京都的厌倦之情。
【问题6】词的下片诗人抒发了他的思乡之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①运用了从对面着笔的表现手法。
②作者不直接写自己忆旧友,而是用设问的手法,反写旧友是否忆我,不但把自己对故乡,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细腻真切,而且不落俗套
【问题2】: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整幅画面清新自然,从容淡雅。
五月盛夏的一个早晨,消暑用的沉香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嗅觉),昨夜刚下完雨,天放晴了,鸟儿在屋檐下欢快地叫着,吱吱喳喳,异常可爱(听觉)。初升的太阳照着屋外茂盛的荷花,荷叶上的雨珠渐蒸干。清平的水面上挺立着一枝枝荷花在风中摇摆(视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理解诗意】
我独自一人在异乡漫游,每到佳节就加倍思念亲人。我知道在那遥远的家乡,兄弟们一定在登高望远;他们都插着茱萸,就为少了我而感到遗憾伤心。
【问题4】: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三四两句,在表达技巧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妙在何处?请赏析。
链接——从对面着笔(对写法)
从对面落笔,就是通过写对方来写自己。即设想用对方的言行心理来反衬自己情感的一种表现手法。
其艺术效果:使表达的感情更深挚,更婉曲含蓄,更能打动人,震撼人。
活动六:当堂模拟训练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苏幕遮》周邦彦教案
《苏幕遮》周邦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苏幕遮》。
(2)理解《苏幕遮》的创作背景及诗歌的主题思想。
(3)分析《苏幕遮》的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分析,了解《苏幕遮》与其它宋词的区别和特点。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苏幕遮》中的意象和意境。
(3)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朗读与背诵。
(2)诗歌主题思想的理解。
(3)诗歌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意境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周邦彦及其词作特点。
(2)介绍《苏幕遮》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苏幕遮》,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苏幕遮》中的意象和意境。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
(2)分析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诗歌中家乡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2)分享自己的家乡故事,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苏幕遮》的特点和价值。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苏幕遮》。
2. 写一篇关于《苏幕遮》的意境和情感的短文。
3. 推荐一首类似的宋词,并进行简要分析。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苏幕遮》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和意境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诗歌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
4. 学生对家乡情感的表达和感悟。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苏幕遮》中的意象和意境。
2.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爱国情怀。
苏幕遮周邦彦教案
XXX教案苏幕遮周邦彦优秀教案XXX:《苏幕遮》XXX教案】篇二:苏幕遮_教案_(XXX)】XXX(XXX)教学目的:1、了解XXX的生平事迹。
2、掌握词的内容及表现技巧,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3、品味语言。
4、诵读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词的内容及表现技巧,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
教学方法:讨论法、诵读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好,我们今天来学习XXX的《苏幕遮》。
二、解题XXX,词牌名。
三、作者XXX(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
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等职。
他精通音律、善作词,其作品善铺叙而含蓄,富丽精细,格律精严。
漂泊的孤独和憔悴失意,是XXX词的情感基调。
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
XXX是继XXX之后北宋中后期词坛领袖,他不同于XXX追求创作自由,注重抒情言志,而是强调精心勾画,法度井然,注重词境的开拓。
XXX开宗立派,是继XXX之后北宋最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人。
四、朗读课文XXX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XXX,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XXX轻舟,梦入芙蓉浦。
1、学生齐读。
2、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如何的?明确:基调是伤感低沉的,因而在语速上要迟钝、低沉、绵长。
大家都晓得词是可以配乐歌唱的,以是词也长短常讲究韵律美的。
《苏幕遮》一词押仄韵到底,我们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韵脚和重点词的重读,联合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即气韵,读出作品音乐美和情韵美。
3、指定同学朗读。
4、再次齐读五、赏析词义1、团体感知:从结构上来看,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侧重写甚么?明确:上片写景,下片抒怀。
2、(一)词的上片写景:问题一: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明确: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荷花问题二: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明确:整幅画面清新自然,从容淡雅。
五月盛夏的一个早晨,消暑用的XXX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嗅觉),昨夜刚下完雨,天放晴了,鸟儿在屋檐下欢快地叫着,吱吱喳喳,异常可爱(听觉)。
苏幕遮周邦彦教案优秀
苏幕遮周邦彦教案优秀教案标题:苏幕遮周邦彦教案优秀教案目标:1. 了解《苏幕遮》这首古代诗词的作者周邦彦以及其背景和创作意图。
2. 学习《苏幕遮》的内容和意义,理解其中的诗意和情感。
3. 掌握《苏幕遮》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点。
4.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苏幕遮》的内容和意义。
2. 掌握《苏幕遮》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苏幕遮》中的诗意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苏幕遮》的复印件。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古风音乐,营造古代诗词的氛围。
-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古代诗词有什么了解?你们听过或读过哪些古代诗词?Step 2: 介绍《苏幕遮》和周邦彦(10分钟)- 展示《苏幕遮》的课文,简要介绍该诗词的作者周邦彦以及其背景和创作意- 分享周邦彦的其他著名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Step 3: 学习《苏幕遮》的内容和意义(15分钟)- 分段解读《苏幕遮》,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思和情感。
- 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Step 4: 掌握《苏幕遮》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点(15分钟)- 介绍《苏幕遮》的诗歌形式和韵律特点,如五言绝句、押韵等。
- 分析《苏幕遮》的艺术特点,如意境深远、情感细腻等。
Step 5: 诗歌鉴赏和表达(15分钟)- 分组讨论《苏幕遮》的诗意和情感,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
-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苏幕遮》的理解和感受。
Step 6: 总结与拓展(10分钟)- 总结《苏幕遮》的内容、意义和艺术特点。
-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继续思考和探索古代诗词的魅力。
教学延伸:1. 邀请学生自选一首古代诗词进行分析和鉴赏,并进行小组分享。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遗址或博物馆,了解更多关于古代诗词的背景和文化。
《苏幕遮》周邦彦教案
《苏幕遮》周邦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周邦彦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分析《苏幕遮》的词牌特点和结构。
解读《苏幕遮》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苏幕遮》的意境和情感。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运用诗词创作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哲理,提升人生境界。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导入介绍作者周邦彦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简单介绍《苏幕遮》的词牌特点和结构。
2.2 课文讲解逐句讲解《苏幕遮》的歌词,解析其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分析词中的情感和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的意蕴。
2.3 词牌特点讲解讲解《苏幕遮》的词牌结构,包括平仄、韵脚等。
示范创作一首《苏幕遮》的词,帮助学生理解词牌的特点和运用。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互动讲解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课堂。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3.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苏幕遮》中的具体意象和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
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其他词人的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3 创意写作引导学生运用诗词创作技巧,进行《苏幕遮》的仿写或创作。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诗词作品。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4.2 词作评价评估学生在词作中的表现,包括对词牌结构的掌握和对意境的创造。
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4.3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观点表述和逻辑思维。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包括周邦彦的词作选集、词牌特点的讲解资料等。
推荐一些古典诗词鉴赏的书籍和网站,供学生自主学习。
高二《苏幕遮》教学教案_苏幕遮 周邦彦教案
《高二《苏幕遮》教学教案_苏幕遮周邦彦教案》摘要:导《苏幕遮》是人教版选修教材《国古代诗歌散欣赏》三单元首诗单元重“因声气吟咏诗韵”因诵是课教学重,诗运用了触景生情手法诗人见到了()景物引发了诗人()感情使诗人感情抒发得更( ),所谓“对面落笔”(又称“主客移位”)是我国古诗歌常见表现手法也称“对写法”导《苏幕遮》是人教版选修教材《国古代诗歌散欣赏》三单元首诗单元重“因声气吟咏诗韵”因诵是课教学重学生可诵基础上理词容把握词人情感下面是编分享精彩教案希望能给带助!【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作相关情况理词容提高鉴赏诗词能力程与方法反复诵合作探究赏析词表现手法情感态价值观体会词人思乡情【学习重难】赏析词表现手法【学习课】课【导学程】、导入(教师)通荷花图片配乐将学生带入情境与学生对话交流导入新课二、作者简介(学生主学习教师检测)周邦彦(056—)美成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词人周词讲究音律、句法、法艺术表现上精雕细琢、追精巧含蓄词境周邦彦生仕途上不得几奔波地方州县深切地感受到漂泊滋味是羁旅愁思成他词作重要主题咏物也是周词主要题材新月、春雨、梨花、杨柳等都是他吟咏对象周词能够将羁旅愁思和所咏物巧妙地融体其作品善铺叙而含蓄富丽精细格律精严著有《片玉集》也称《清真集》三、初感知(诵感知诗歌美生教师)诵全词准音节奏出感情四、概括这首词上下片容(学生完成)上片写夏日早晨清新明丽充满生机美景下片抒发了作者思念故乡情感、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请从景情关系角简要分析句运用了触景生情表现手法(分)词人室外见到了摇曳生姿“风荷”引发了词人思乡感情(分)感情抒发得然真切不漏痕迹(分)【教师拓展】触景生情《闺怨》王昌龄闺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思路结()答题步骤先答出手法(触景生情)然具体分析诗句如何体现(触景生情)手法指出用了这种手法所起作用(二)答题式诗运用了触景生情手法诗人见到了()景物引发了诗人()感情使诗人感情抒发得更( )、“五月渔郎相忆否?”句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句用了对面落笔手法不直接说己思念友人而从对面落笔询问友人是否忆“我”不仅把己对故乡、对朋友思念情表达得更细腻真切而且使得不落俗套境又进层【教师拓展】所谓“对面落笔”(又称“主客移位”)是我国古诗歌常见表现手法也称“对写法”它是表现怀远、思归情,作者不直接抒发对对方思念情,而是反弹琵琶,从对方着笔,委婉含蓄地抒发对对方真挚感情“对面落笔”常见类型()将写己与写对方相结合《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年(二)通纯从设想对方展开艺术构思《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只独看遥怜儿女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六、课堂结(教师)词上片主要描绘风荷姿态下片由荷花生发开梦回故乡以风荷贯穿全既细致传神地写景状物又通触景生情和对面落笔颇有诗地表现思乡情七、当堂检测(师生动学生完成)邯郸冬至夜思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问题三、四句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采用对面落笔手法写己思却从对面着笔写故乡亲人这冬至夜围坐桌前谈论着千里外我委婉含蓄地表现了作者思情八、课作业完成语练习册《苏幕遮》相关练习九、板上片写景乡风荷触景生情下片抒情思乡情对面落笔十、教学反思次教学设计配合单元教学重围绕诵展开将吟咏贯穿始终通————生——齐使学生更地把握词人思乡情设计“思路拨”和“拓展延伸”强化了答题思路和知识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以学生主体教师适拨提升不足处对别学生及进行评价以还应这方面下功夫期待更进步。
《苏幕遮》(周邦彦)教案.docx
《苏幕遮》(周邦彦)教案《苏幕遮》教案文昌中学庄彩云教学目标:赏荷品情, 解读荷韵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3、理解周邦彦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表现思念故乡的情怀,感受作者久居京华的羁旅思乡之情。
4、掌握荷花这个古典意象的多重意蕴。
教学时间:一课时一、印象之荷:1、历代文人咏荷之作迭出,在不同诗人笔下的荷花有不同的情趣,比如杨万里笔下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通过含苞待放的荷花,停留的蜻蜓, 展现初夏小池的生命力;还有他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荷的盛开写六月西湖的美景;再比如周敦颐的“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颂莲之高洁;还有《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写活了采莲人的欢乐之情,写活了秀美的江南。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周邦彦的咏荷名作一- —《苏幕遮》,这里的荷花又有什么样的情趣?(板书:苏幕遮周邦彦)二、诵读感知学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我们先来读一读。
1、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注解,自由朗读诗歌,明确字音,疏通大意,看看有哪些字词不懂? 教师点拨:吴门:江南的苏州,也可以说苏杭一带,此地多莲花。
所以,柳永的《望海潮》里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美景。
相忆:就是忆相,“相”偏指一方,可翻译为“我”。
)三、赏荷品情在本词中,上片写景,下篇抒情。
1、齐读一遍,在上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怎样的荷花? 试用形容词来描述。
(提示:想象描绘,像什么,给你的感觉)2、作者笔下的荷塘是什么样季节的荷塘?3、朗读指导,齐读一遍。
u “燎沉香,消海暑”情绪烦闷,声音低沉, 语速稍慢;u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转为欢快,声音清脆,节奏加快,情绪饱满;u “叶上初阳”三句,此人已经置身室外,视野开阔,境界清远,诵读时语势要连贯,中音中速,“风荷举”重读,要读出亭亭玉立的感觉。
《苏幕遮》(周邦彦)教案
《苏幕遮》(周邦彦)教案第一篇:《苏幕遮》(周邦彦)教案《苏幕遮》(周邦彦)教案【学习目标】1、美读理解词意,体会作者的思乡情。
2、学习鉴赏本词的艺术特色。
3、有感情地诵读全词。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温故导入莲花历来为人们所喜爱,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咏赞莲花的诗篇,同学们能说出几句写荷花的诗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杨万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杨万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李白。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周敦颐。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周邦彦是如何来描绘荷花的神韵的,由赏荷寄托词人了怎么的情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周邦彦的《苏幕遮》。
二.走近作者: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中国北宋词人,妙解音律,善于作词,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
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
此词作于神宗元丰六年(1083)至哲宗元佑元年(1086)之间,当时周邦彦久客京师,从入都到为太学生到任太学正,处于人生上升阶段。
周邦彦本以太学生入都,但却无所作为,不免有乡关之思。
三.检查预习:1、读准字音、辨析字形燎liáo溽rù楫jí浦pǔ2、结合注释解释意思燎沉香消溽暑侵晓窥檐语楫梦入芙蓉浦四.朗读感知学生自读,注意把握节奏停顿。
教师指导,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师生共读。
问题一:从内容上看,词的上下片分别侧重写什么?明确: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问题二:词的下片抒情,抒发了一种什么情感?明确:思乡之情问题三: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其分明,但是情景之间关联密切,想想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的感情纽带是哪个意象?明确:风荷。
周邦彦苏幕遮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周邦彦苏幕遮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1 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品味语言,体会意境,探究词见景生情、虚实结合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与探讨讲解,感受意境之美与思乡之情,补充相关知识,激发学生交流探讨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启发引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词人笔下的荷之神韵和思乡之情;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理解词人思乡之情的浓郁。
【教学难点】探究体会见景生情、虚实结合的表现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体味法、合作探究法、讲述法等【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思乡,自古以来一直是文学作品热衷表现的主题之一。
尤其是在古代交通不便,通讯不畅,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乡书谁人传递?思乡,成了大多数人的书写。
我们学过哪些表现思乡之情的诗词呢?学生作答:1.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2. 日幕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3.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4.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5.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6.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7.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8.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9.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10.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苏轼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些诗词有一个共同点:由眼前所见之实景,引发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落日风帆,明月浮云,夕阳夜雨……凡可入诗者皆可以寄托思乡的伤和怨,也就是见景生情,虚实结合。
今天,我们一起品读周邦彦的《苏幕遮》。
二、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北宋词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继柳永之后北宋最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人。
妙解音律,善于作词,羁旅愁思和咏物是他词作的重要题材,周词语言富丽精工,音调和谐,讲究格律,被称为“词中老杜”,“词家之冠”。
周邦彦苏幕遮教案
周邦彦苏幕遮教案教案标题:周邦彦《苏幕遮》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苏幕遮》的内容和主题,了解其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课堂活动和讨论,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苏幕遮》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课堂活动和讨论,培养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苏幕遮》的书籍封面或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这部作品的好奇心。
2. 了解背景(10分钟)介绍《苏幕遮》的作者周邦彦,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让学生了解这部作品的重要性和地位。
3. 阅读理解(20分钟)学生阅读《苏幕遮》的选段,然后回答相关的阅读理解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等要素。
4. 文学鉴赏(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苏幕遮》的主题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5. 创作活动(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创作活动。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或情节,用自己的语言和想象力进行改编和创作。
小组成员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或朗诵。
6. 总结和展示(10分钟)学生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继续对文学创作和阅读感兴趣。
四、教学评估:1. 阅读理解题的答案。
2.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的创作成果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古代文学作品,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学展览或演出,加深他们对文学的理解和欣赏。
3. 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文学研究,写作相关的论文或文章。
六、教学资源:1. 《苏幕遮》的书籍或文本。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苏幕遮》课堂实录
《苏幕遮》课堂实录师:上课,起立!生:老师好。
师:请坐。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才华横溢、玉树临风的李白。
今天一起走入周邦彦的《苏幕遮》。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一生在仕途上不得意,几度奔波于地方州县,深切感受到漂泊的滋味,于是羁旅愁思成为他词作的重要题材。
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新月、荷花、梅花、梨花、杨柳等都是他吟咏的对象。
周邦彦是继柳永之后北宋最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人。
周词语言富丽精工,音调和谐,讲究格律,被称为“词中老杜”,技法上成为婉约词的集大成者。
羁旅诗歌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类:思乡怀人之情,第二类羁旅之愁,孤寂之感,第三类主要是壮志难酬。
这是羁旅诗的大致情感。
师:对准字音,辨形注音。
请对照着将课本上的汉字标注音标。
请各位同学自由诵读诗歌,时间两分钟左右。
(学生自用诵读诗歌 2分钟左右)师:好,现在请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
(生读)师:请看PPT上的两个问题:1、本词上、下片分别侧重写什么?2、主要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讨论,讨论时间到后,请同学回到上述问题。
)师:张涛涛同学你从这首诗歌中读到了一些什么?生:我从这首诗歌中读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师: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生:“久作长安旅”生:读到了漂泊之苦。
师:你读到了漂泊之苦,那么你怎么样看出诗人漂泊之苦的?生:“久作长安旅”。
师:刚才张涛涛说的这句话,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这么“苦”啊?生:壮志难酬就会苦,有家难回也会苦。
师:有家为什么不能回呢?生:远。
师:哪个字能够展现出这种“苦”呢?生:久作长安里的“久”字师:对了!“久作长安旅”中的“久”字。
“旅”字表现漂泊在外,久字突出了时间之长久。
这个“久”字就是诗人内心的苦。
用久字突出漂泊之长,漂泊之久。
再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才会用“永”久字来表达情感的?生:孤寂师:有时候,你要是喜欢一个地方,待多久都不会心生怨倦。
诗人是经常在外漂泊之人,漂泊时间之长之久,已经对这种漂泊生活已经心生厌倦,所以一个“久”在蕴含了诗人的丰富的情感。
周邦彦《苏幕遮》教学实录
周邦彦《苏幕遮》教学实录作者:柳春月来源:《语文周报·教研版》2020年第35期一、导入说到荷花,我们都会想起周敦颐的《爱莲说》中赞美荷花品格的诗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而历代文人雅士中咏荷的作品也是数不胜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宋时期婉约派词人周邦彦的一首咏荷佳作——《苏幕遮》。
二、了解作者作者介绍: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立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
他少年时期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严谨,语言典丽精雅。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设计意图:了解词人的基本知识。
对于词人的写作主题、风格、影响有一定了解,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词句,积累文学常识。
三、初读感知1.读准字音,参照注释理解字词。
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再读,读出作品的音乐美和情韵美。
诗词最重要的是诵读。
通过诵读,学生可以走进词人创设的藝术空间,感知词的魅力。
点几名学生分析怎样朗读,特别注意句内节拍、句末韵脚。
3.播放范读视频。
通过聆听名家的朗诵,进一步感知词人情感。
学会吟咏词句。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的诵读,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感知词的魅力并且提高学生的自主学能力,使后期教学更加轻松。
四、细读、理解内容1.整体感知:从词的结构宏观把握。
词的上下片侧重写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1)词的上片写景。
a.词的上片写了哪些意象?意象: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风荷。
b.词的上片描绘了哪些画面?整体画面是什么样的?请简要描述出来。
画面:燎香消暑、鸟雀呼晴、风荷摇曳。
整幅画面清新自然,从容淡雅。
c.小结:在上片中,词人选取了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荷花等意象,描绘出了燎香消暑、鸟雀呼晴、风荷摇曳。
整幅画面清新自然,从容淡雅。
(2)词的下片抒情。
《苏幕遮》(周邦彦)教案
《苏幕遮》(周邦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词坛成就。
2、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体会词的音韵美。
3、鉴赏周词语言,巩固高考诗歌鉴赏题中炼字类题型答法。
4、熟悉对写法课时安排: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幻灯片展示余光中的《乡愁》,并配乐萨克斯名曲《回家》。
同学们熟悉这支曲子吗?对,回家,多么温馨的字眼!多么优美的旋律!思乡,自古以来一直是诗歌表现的主题之一,尤其是在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
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乡书谁人传递?于是,远在他乡异地的诗人,常常不禁悲从中来,美丽而忧伤的诗句便汩汩而出,成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继柳永之后“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周邦彦的思乡情中,看他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板书课题)二、作者简介学生参看P50注释①,教师简介: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因献《汴都赋》升太学正,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宗正少卿等职。
徽宗即位后,由于他精通音律、善作词,被任命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
有《清真集》,又名《片玉集》。
在北宋,以苏轼为代表的词风在大力开拓词的表现领域的同时,又往往成为“曲子中缚不住者”,表现出作为文字作品的词与音乐逐渐分离的趋向。
而周邦彦却是朝另一个方向发展,极端重视词与音乐的配合,使词的声律模式进一步规范化、精密化。
在任大晟府提举时,周邦彦以他的音律知识并吸收民间乐工曲师的经验,搜集和审定了前代与当时流行的八十多种词调,并创制了《六丑》等不少新调。
周邦彦的词虽说在题材和情感内涵方面没有提供更多的新东西,但在艺术形式、技巧方面都堪称北宋词的又一个集大成者,为后人提供了许多经验。
因此,南宋以后的姜夔、吴文英等人都十分推重周邦彦,有人甚至称他为“二百年来以乐府独步”。
直到清代的常州词派,还奉他为词之“集大成者”。
这说明在词的艺术形式和语言技巧上,周邦彦确有出色的贡献与深远的影响。
《苏幕遮》(周邦彦)教案
《苏幕遮》(周邦彦)教案【原文】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曰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学习目标】、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意。
2、了解作者,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
3、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因献《汴都赋》升太学正,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宗正少卿等职。
徽宗即位后,由于他精通音律、善作词,被任命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
有《清真集》,又名《片玉集》。
在北宋,以苏轼为代表的词风在大力开拓词的表现领域的同时,又往往成为“曲子中缚不住者”,表现出作为文字作品的词与音乐逐渐分离的趋向。
而周邦彦却是朝另一个方向发展,极端重视词与音乐的配合,使词的声律模式进一步规范化、精密化。
在任大晟府提举时,周邦彦以他的音律知识并吸收民间乐工曲师的经验,搜集和审定了前代与当时流行的八十多种词调,并创制了《六丑》等不少新调。
周邦彦的词虽说在题材和情感内涵方面没有提供更多的新东西,但在艺术形式、技巧方面都堪称北宋词的又一个集大成者,为后人提供了许多经验。
因此,南宋以后的姜夔、吴文英等人都十分推重周邦彦,有人甚至称他为“二百年来以乐府独步”。
直到清代的常州词派,还奉他为词之“集大成者”。
这说明在词的艺术形式和语言技巧上,周邦彦确有出色的贡献与深远的影响。
周邦彦,北宋晚期一个重要词人,是北宋晚期的集大成者,他集结了北宋的大成,开拓了南宋的先声。
他开拓出一种新的作风,不重感发而重思力。
“人望之如木鸡,自以为喜”,周邦彦是以自己的私人得失利害为主的,跟苏东坡以国家得失利害为主是不同的。
二.词文赏析:(前人评周邦彦写词“擅长写景咏物,精工词语,铺叙中,曲折,变化,回环。
”)——张炎《词源》。
《苏幕遮》课堂实录(人教版高二选修)
•••••••••••••••••《苏幕遮》课堂实录 (高二选修)《苏幕遮》课堂实录 (人教版高二选修)多媒体展示缺少作者和题目的《苏幕遮》词,)师:大家看一下这首词,大家猜一猜这首词的作者是苏轼还是李清照?生:李清照师:大家的判断还是挺准的。
因为大家都看出来了这是一首婉约词。
可是它的作者不是李清照,而是周邦彦。
宋朝中后期的著名的婉约派词人周邦彦。
现在大家快速地从文中找到作者周邦彦当时在何处?生:吴门(小声),长安(理直气壮)。
师:大家读书不能断章取义,肯定不在吴门。
确切地说,也不是长安。
应该在什么地方?大家看注释。
生:汴京。
师:对,汴京。
也就是今天的开封。
那么作者在长安做什么呢?想知道吗?我们来看一下作者简介。
请大家出声地读一读。
(生读)师:这段文字有三个要点。
一是谈到美成词,清真词的时候要知道说的是周邦彦。
二是因写了一篇《汴都赋》被提拔,在京城做官。
三是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
师:一篇作品怎样把握语气语调,主要是由什么决定?生:作者的感情。
师:下面我们看一下作品的上阕。
一开始作者心情如何?(生沉默。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和天气?生:炎热潮湿的夏季。
师:心情如何?生:烦闷。
师:声音是低沉还是高亢?生:低沉。
师:语速呢?生:稍慢。
师:我们试读一下。
(生读,然后师又范读)师:作者接下来的感情有没有变化?生:有。
师:那又该怎么读?(生快速而又欢快地读)师:大家感情把握的非常好。
好,四句接起来读一下。
(生读)师:一个夏夜的早晨,天转晴了,作者信步来到室外,看到了一幅荷塘美景。
这三句全是写荷的,因此读的时候要语势连贯,中音中速。
读的时候要发挥想象,好象无边的荷塘美景就在你眼前。
大家齐读一下这三句。
(生读)师:这里有地方要重读,应该是哪几个字?(学生在下面小声嘀咕,师范读)听出来了吗?生:风荷举。
师:下面我们把上阕合起来连读一下。
(生读)师:刚才我们说在这里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变化。
《苏幕遮》教学实录
《苏幕遮》教学实录三维目标:1、学问目标:(1)“知人”明“志”。
(2)背诵本词。
2、技能目标:(1)用“缘景明情”的的方法赏析诗歌。
(2)品尝本词重点语言。
(3)学习从“对方落笔”的抒情方式。
(4)把握“诵读”的其它要点。
3、情感目标:(1)连续通过“诵读”,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和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喜爱。
(2)通过图文统一的课件制作,使学生在情操上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技能目标”中的(1)(2)(3)三大点及“情感目标”中的第一点。
教学难点:“技能目标”中的(1)(2)两大点。
教学思路:“诵读”为鉴赏本词钥匙,把握本词的各项学问只是手段,培育学生的语文力量和语文素养才是最终目的。
教学内容:《苏幕遮》整首词教学方法:诵读法,争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步骤:初步诵读“知人”明“志”重难点赏析整体理解诵读“诵读”要素总结本词相关琏接背诵课文教学设计理念:1、声情并茂的“诵读”为学生品尝诗文语言,提升语文素养的最正确途径。
学生唯有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能”才能真正意义上地翻开“语文”的大门,走进“语文”缤纷的世界,才能去爱“语文”并享受语文!2、语文的工具性:着重培育学生的语文实践力量,为此“听、说、读、写”贯穿课堂。
3、重视语文课的熏陶感染:据本词“荷”的特点,精选了与之有关的国画和现实中荷花、荷叶美图来制作课件,尽最大可能做到图文合一,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4、教材整体教学观:“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为《中国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三单元的教学目的,所以,“诵读”作为手段贯穿整个单元教学;又《中国诗歌散文观赏》中“诗歌观赏”内容为第一、二、三单元,三个单元的教学目的依次是“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为此,教师在教学后一单元时,皆应以前一或前全部单元为根底。
那么,《苏幕遮》一文的教学也不例外。
附:这三个单元诗鉴的三个层次(即三个单元的教学目的)根底:以意逆志诗作主旨、创作本意提升:缘景明情诗作的情感(意境)共鸣:因声求气诗作神韵、气概、风格(“声”是诗作思想情感的声韵表达)4、由于本首词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观赏》“诗歌局部”的最终一首,故要对三个单元以来始终以“诵读”为授课手段的“诵读”其它要点进展总结。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周邦彦《苏幕遮》教学案设计例
周邦彦《苏幕遮》教学案例筅马红丽一、初读作品,吟咏诗韵(教学的第一个步骤,主要是知人论世,初步感知作品。
先从词人的生平中挖掘让学生感兴趣、有震撼感的内容,这样,作品的诵读就是带着期待和喜爱开始的。
加之很多诵读技巧的引入,让学生始终沉浸在诗歌诵读的良好氛围中,能激发他们对作品深入研究的热情。
)1.知人论世。
看注释了解周邦彦,小组展示课前对周邦彦资料的补充。
周邦彦的“集大成”表现在三个方面:从词的搜求、审定、考证方面来说,他有集成和创制的功劳;就其写作功力之成就而言,他善于体物言情,描绘工巧周至,又善于融化前人诗句,炼字妥帖工整;从创作风格来说,清真词能集北宋词自柳永到秦观、贺铸等人之成就而独具特色。
他发展了柳永以赋为词的铺叙手法,兼取秦词的柔婉、贺词的艳丽,综合形成自己善于勾勒、妙于剪裁、精巧工丽的典雅作风。
2.诵读感悟。
诗词的韵律音乐性首先体现为在音顿的疏密、音尾的长短、音高的抑扬、音量的强弱等方面有明显的对比,吟诵时应该有所变化。
一般来说,每个节拍的后一个字遇到平声时,可适当延长,遇到仄声时宜作停顿,这样可以达到抑扬顿挫的效果。
疏密对比。
三字句一二式:燎/沉香;消/溽暑三字句二一式:故乡/遥;何日/去四字句二二式:鸟雀/呼晴;家住/吴门;水面/清圆;小楫/轻舟五字句二一二式:侵晓/窥/檐语五字句二二一式:久作/长安/旅;一一/风荷/举;梦入/芙蓉/浦七字句二二三式:叶上/初阳/干宿雨;五月/渔郎/ 相忆否长短对比。
朗读时,每个字声音的长短也表现出朗读者对诗歌的理解;而正确地使用延长音,又能促进对诗意的准确把握。
在正常的朗诵或诵读中,长短对比主要体现在停顿或延长的时间长短上。
一般来说,停顿或延长的时间比较长,可以强调字所包含的感情。
韵脚一般要相应延长;尤其是结句的末字,其延长音能表现一种余韵。
上面所列“语”“举”“去”“旅”都要读出余韵悠长的意味来。
抑扬对比。
抑扬对比主要体现在字调高低与平仄的配合所显示的音乐性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 我个 人倾 向 于“ ” “ 栏 ” 床 是 井 。长 夜 难 眠 , 立 庭 院 ; 伫 月
光 如霜 , 井栏 生 凉 ; 抬头 望 月 , 乡思 顿生 。
这 个问题 没有 标准 答 案 ; 节 课我 提 出 的所 有 问题 , 没 有 这 都 所 谓 的标准答 案 。 但 是 , 诗就 得 啄木 , 磨 才 能 无 疑 处 生 疑 , 磨 才 能 寻 常 读 琢 琢
便 提一 下 , 典 诗 词 讲 求格 律 , 人 在具 体 的 创作 中, 古 诗 往往 会 依 据 格律 的需 要 , 照 自己 的审美 理想 , 意 的破坏 固有 的语 言组 按 有 合 规则 。例 如 杜 甫 诗 句 “ 稻啄 余 鹦 鹉 粒 , 梧 栖 老 凤 凰 枝 ” 香 碧 。 ( 书 : 稻 啄余 鹦鹉 粒 , 梧 栖 老 凤凰 枝 ) 板 香 碧 简直 不 可 理解 , 调 但 下语序 , 鹦鹉 啄余 香稻 粒 , “ 凤凰 栖老碧 梧枝 ”就 豁然 开 朗 了。 , 因此 , 住 , 记 读诗 千 万 不 要 像 读 文 言 文一 样 , 字 字落 实 。写 东 搞
形 的香炉 中燃着 一种 叫“ 瑞脑 ” 的香 料 。
② 消溽 暑 。 消 , 说 为 消 磨 , 把 时 间度 过 去 。如 消 闲、 一 即
消夏。
师 : 代没 有 玻璃 。 唐
生 : 窗户 呢。 开
Hale Waihona Puke ③ 鸟雀 呼 晴 , 晓窥 檐 语 。不 考 虑 修 辞 , 我们 想象 画面 。 侵 让
顺便提一下古典诗词讲求格律诗人在具体的创作中往往会依据格律的需要按照自已的审美理想有意的破坏固有的语言组合规则
读 写算
21 0 1年
第1 6期
基础教 育研 究
诗 歌 : 疑 处 生 疑 , 常 处 生 趣 无 寻
— —
周 邦彦 《 苏幕 遮》 上 阕 ) 学 实录 ( 教
李永平
( 乌兰 浩特一 中 内蒙古 乌 兰浩特 17 0 ) 34 0
一
师: 这么说 有 道 理 。其 实 问 题 的 关 键 是 对 “ ” 的理 解 。 床 字 ( 书 : ) 床 ” 有 五 种 说 法 。① 卧 具 ; “ ” “ ” 板 床 “ , ② 床 即 窗 的通 假 字; ③胡 床 , 坐具 , 似我 们 开 学 典 礼 时 坐 的 马 扎 , 又 有不 同 , 类 但 应 该是 “ 带靠背 的大马 扎” ④ 井 台 ; 井栏 , 为木 质 , 多用 石 ; ⑤ 初 后 材 。( 板书 : 具/ 胡床 / 台/ 栏 ) 画 井 台 和井 栏 ) 解 释 卧 窗/ 井 井 ( 床 为 井 台或井 栏 并 非 孤例 , 文 中 多 是 , 李 白《 干行 》 中 写 诗 如 长 诗 道 :妾发 初覆 额 , 花 门前剧 。郎骑 竹 马来 , 床 弄 青梅 。 这 五 “ 折 绕 ” 种 说法 , 你认 为哪 一种 解释 最合 理 ? 大家 思 考一 下 , 然后 说 说 自
生: 静夜 思 床 前明月 光 , 疑是地 上 霜 。举头 望 明月 , 低头 思故 乡 。
有什 么疑 问 , 者 你觉 得什 么地 方 写得 好 , 或 写得 有 趣 , 出来 , 找 和 同桌交 流一 下 。不要 怕错 , 堂本 来 就是 出错 的地方 。 课
生交 流 。提 问。师解 答 。 ( 沉 香 。沉香 , 之 心节 , 木 置水 则 沉 , 名沉 香 。 ( 本 草 故 《
干 … …词 人 为何 要取 这 一种 ?无论 怎样 组合 , 得 理解 为 “ 阳 都 初 干 叶上 宿雨 ” 但 意 味不 同 。不 考 虑 格 律 的要 求 , , 叶上 初 阳 干宿
雨 , 以想象 到 词 人 先 看 到 荷 叶 , 而 看 到初 阳渐 渐 的晒 干 宿 可 继 雨。其他 各 句 的趣 味 , 家课 后 自己去 理解 , 之成 理 即可 。顺 大 言
己的看 法 。 生: 。 略
方 屋檐 , 二 鸟雀 , 三 探头 窥 视屋 内 , 转身 欢 啼艳 阳 。这 等 画面 。
多 么 自由 , 么惬 意 。 多 ④ 叶上 初 阳干 宿雨 。这 四个 词还 可 以怎 样排 列 组合 ? 千宿 雨 叶上初 阳/ 阳 叶上 干 宿 N/ f上 宿雨 干初 阳/ 初 n 叶上 宿雨 初 阳
处 生趣 。诗 歌 , 因琢 磨 而 有 趣 。 ( 书 : 疑 处 生 疑 , 常 处 生 板 无 寻
趣)
西也是 这样 , 换 一 下语 序 , 果不 同。你 写 , 朵 花 , 通 ; 变 效 一 普 改 成, , 花 一朵 , 了 。 诗 ⑤ 水 面清 圆 。意为 “ 面清澈 , 叶浑 圆” 水 荷 。 风荷 举 。一 一 次 ; , 态 ; , 之 轻 , 层 风 动 举 风 叶之 柔 , 荷
具 , 放在 室 内 ; 白置 身室 内 , 以抬头 可见 明月 ? 需 李 何 生 : 过 窗户 。 透
“ 家上 色沉 檀拣 香 ” 刘 。指 刘家 老 店 卖“ 等 的沉 香 、 上 木香 、 香 乳 等 。也是 士 大夫 的文 化 习俗 , 文人 经 常 焚香 。具体 流 程 是 : 香炉 ( 画香 炉 ) 一木 炭— — 香 灰—— 隔火— —香 丸 ( 屑 、 饼 ) 香 香 。李 清 照《 花 阴》 醉 中有 “ 脑 消 金兽 ” ,板 书 : 脑 消 金兽 ) 瑞 句 ( 瑞 即兽
师: 同学们 好 , 很高 兴能 够 和大 家共 同学 习 诗歌 。 ( 书 : 板 诗 歌) 我姓李 , 白 的李 。( 书 : 白 ) 到李 白 , 有 一 首脍 炙 人 李 板 李 提 他 口的诗 歌—— 《 静夜 思》 ( 书 : 夜 思 ) 能背 一下 这 首 诗 , 。 板 静 谁 并 说说 大意 ?
纲 目?木 部 》 ) 熏 香 , 生 活 习俗 , 择端 《 明上 河 图》 是 张 清 画有 一 招贴 , 书 上
明亮 的月 光洒 在床 前 的窗户 纸 上 , 好像 地 上 泛起 了一层 霜 。 我( 诗人 ) 不住 抬起 头来 , 禁 看那 天 窗外 空 中 的一轮 明 月 , 由得 不 低 头沉 思 , 想起 远 方 的家乡 。 师: 这首诗 有 一个有 趣 的疑 问 , 知大 家 是 否发 现 。床 是 卧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