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符合教学实际又能启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案。本节课主要内容涵盖了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民革命运动、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等关键历史事件,是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重要篇幅。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的细节中,感悟革命精神,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通过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分析和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五、案例亮点
1.亮点一:情境创设
本节课通过播放历史事件短视频、讲述英雄事迹等方式,营造了生动的历史情境,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亲身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这种情境创设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情感共鸣,使他们对革命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2.亮点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系列递进式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些问题不仅针对核心知识,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了他们的历史分析能力。
5.亮点五: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多种教学策略。这些策略的运用,既注重了知识的传授,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同时,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我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成为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
三、教学策略

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

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

1、背景 ①帝国主义侵略 国际背景 ②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反帝
指明方向
①政治 军阀统治黑暗,阶级矛盾激化
国内背景
②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发展 ③阶级 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④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结 论: 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与帝国主义的压迫 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三)教学过程
五四风雷 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崛起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知识点一:五四风雷 【自主学习】
结合教材的引言、资料回放及第一子目的正文回答:
(1)五四运动的背景是什么?
(2)五四运动的过程怎样? (3)为什么说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有哪些表现? (4)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结合第二子目的正文和图片、历史纵横回答:
(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
(2)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中共一大的 内容有哪些?
1、诞生的条件 ①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发展 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③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④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壮大。 ⑤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 概述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国共合 作领导北伐战争的史实 • 认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社 会变革的影响
3、教材地位与作用: 课标要求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 的史实,让学生认识到五四运动和中国 共产党诞生对中国社会变革带来的巨大 影响。五四运动被看作是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真正起点,五四运动无疑是本节 课的重点。因而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感悟 和理解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进步、 民主、科学的精神在当代中华民族的伟 大复兴中也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
重点分析: 1.概述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国 共合作领导北伐战争的史实 2.认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 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难点分析: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图解(思维导图+微试题):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图解(思维导图+微试题):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人教新课标)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思维导图】
【微试题】
1.1919年5月9日,北洋陆军第三师师长吴佩孚在衡阳越级通电大总统徐世昌:“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赴后继,以草击钟,以卵击石……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可有原!”该材料说明( )
A.北洋军阀支持五四运动
B.学生爱国热情影响广泛
C.学生运动导致军阀分化
D.北洋军阀内部派系林立
答案:B
2.“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在另一种条件下继承了辛亥革命没有做完的事业”。

材料中的“事业”是指( ) A.发展资本主义 B.反帝反封建
C.建立民主政治 D.实现国民平等
答案:B。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作业提交时间:请同学们在下次课前将作业完成,以便课堂交流和讨论。
注意事项:
1.作业完成过程中,同学们要注重查阅相关资料,力求论文和PPT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在完成作业时,注意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同学们要重视作业质量,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了解可能相对有限,但对于革命、战争等话题具有较强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背景和意义可能存在模糊认识,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进行引导和讲解。
-利用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展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和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创设历史情境,通过角色扮演、模拟辩论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体验历史事件,提高他们对革命事件的理解和感受。
-设计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将零散的历史事件进行整合,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结构。
2.教学过程设想: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革命歌曲、展示历史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可能过于关注表面现象,缺乏深入剖析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
3.学生在价值观方面,可能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迹具有一定的崇敬之情,但缺乏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应通过情境创设、情感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定义、背景和意义,掌握其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高中历史】新民主主义的崛起ppt

【高中历史】新民主主义的崛起ppt

4、意义
(P67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段)
1、性质: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特点(各阶层作用):
青年学生—先锋
工人阶级—主力军
3、作用: 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4、影响: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昔日爱国学生走过的路,今日的五四大街。
五四纪念碑
五四纪念碑碑文
她是春雷,唤起人民伟大的爱国意识, 她是种子,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伟大精神, 她是丰碑,凝聚着中华民族蓬勃发展的无穷力量, 她是号角,奏出浩气长存的时代壮歌! 遥望北大红楼,注目民主广场, 我们赞美不朽的五四精神。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我们走向明日的辉煌!
1915年1月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灭亡 中国的“二十一条”,其主要要求:
(1)延长日本租借旅顺、大连及南满铁路、安奉 铁路权为99年。 (2)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为政治、财政、军事 顾问。 (3)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 (4)承认日本在东三省南部及內蒙东的特殊权利。 (5)规定我沿岸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6)汉冶萍公司由中、日合办。 (7)中国警政及军械厂由中日合办。
五 四 精 神
爱国精神 民主精神 科学精神 创造精神 奋斗精神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历史条件 (P67第三段) 内部: (1)阶级基础:工人运动的发展 (2)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组织基础: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外部:共产国际的帮助
2、中共一大 (P67最后一段、P68第一段)
(1)时间、地点
1919年初巴黎和会
意大利 首相 奥兰多
英国 首相 劳合·乔治
法国 总理 克里孟梭
美国 总统 威尔逊
“公理战胜”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了三个大问题:五四风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它上承辛亥革命,下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和胜利。

从整个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和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立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本节内容包含的一些知识,是以后历史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会考、高考的必考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无产阶级或中国共产党在五四运动、中共诞生、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大革命运动等重大事件中的基本史实。

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驾驭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认识中共与国民党两个政党所代表的不同阶级利益,历史地、辨证分析评价国民革命运动。

过程与方法:(1)利用分析史料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主要史实。

(2)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

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对比中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作用,坚定坚持共产党领导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坚信中共的诞生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通过学习在国共合作促成的国民革命高潮——北伐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为祖国民族独立进步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共合作及北伐战争。

2、难点: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依据;中共成立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述法、;对比分析法、谈话法、问题教学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屏幕出示一组图片:图片一:日本政府签订“购岛”合同师:看到这样的图片,大家是什么心情?(愤怒)图片二:从大家的情绪看,大家都很愤怒。

是的,我们应该愤怒,愤怒的中国民众大规模反日游行,绝不允许一寸国土的流失。

[课件]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课件]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有人说: 正是因为国民党背信弃义, 才导致大革命失败
(二)失败的原因:
1、客观 2、主观
(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2)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
(1)中共坚持右倾机会主义 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 (2)共产国际的错误指示
中山舰事件 整理党务案
蒋介石夺取了国民党和军队 的最高领导权
蒋介石(1887—1975)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有没有胜利的可能?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一、长征的开始
1、时间:
1934年10月
2、原因:
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 败 根本原因: “左”倾错误的泛 滥
二、长征的转折
——遵义会议
内 容
遵义会议(1935年1月)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①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4、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二)外部:
共产国际的帮助
共产主义小组分布图
二、中共“一大”
1、时间: 1921年7月23日 2、地点: 上海 3、内容: 4、意义: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 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党的名称 奋斗目标 中心工作 中央机构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三、五四运动的意义
(一)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 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二)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开端。
全国规模
具有广泛 群众基础
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 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李大钊、陈独秀等的领导作用
反帝:
导火线
打倒军阀, 推翻国际帝国主 义的压迫, 统一中国为真正 的民主共和国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课堂检测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导学案相关习题,进行解题方法指导
学生自主完成习题。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
学生课后完成作业
分层设计,面向不同学生;课后复习,巩固知识。
结束
展示问题,指导学生朗读
学生集体朗读
感悟历史
八、板书设计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五四风雷——青年人的强国梦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共产党人的未来梦
五、重点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国共合作及北伐战争
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六、教学策略
本课以多媒体为平台进行教学,以导学案为依托,教学中运用图片等,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设置问题—进行讨论—总结归纳”方式开展探究,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中国人民的国家梦
九、作业设计
(一)必做题
1、下面是是“红色记忆”栏目的一名记者向观众介绍中共成立的情况的文章,请结合课本内容诊断出其中的几处毛病:
1921年7月1日,中共一大在北京秘密召开。大会通过党纲,确定了党的名称,并制定党的奋斗目标是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决定今后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资产阶级,领导学生运动。大会还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选举毛泽东为书记。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总结材料的能力。了解了五四运动的爆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非偶然。
自主探究二
从“新”一字,通过提示,使其学会结合所学知识,系统化的思考问题
学生阅读课本第二目,完成导学案,根据提示写出:中共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如何理解“新”的含义?
通过列举的方法,是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理解问题,明白“新”的内涵

教学设计8: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教学设计8: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

认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理解国共合作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归纳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阅读有关五四运动的资料,使学生理解、并逐步掌握历史资料认读和解读的基本方法;了解史由证来、论从史出。

通过五四运动和中共诞生历史事件分析,学习从时代背景、性质、内容、影响等方面理解历史事件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和继承五四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革命发展的曲折性,认识到革命的艰辛,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史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

教学难点: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ppt)洪秀全、孙中山的图片。

师:他们领导了什么歌名或运动?生: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

师:那么结果怎么样?生:失败了。

师:那么我们从中有得到什么历史教训?老师引导学生回答: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取得民主革命的成功。

师:那么,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究竟要如何走下去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国家的青春记忆——五四运动,它所开创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ppt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五四运动浮雕)环节二——新课讲授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风雷(一)五四运动的含义师:遥望北大红楼(ppt显示图片),注目民主广场,我们赞美不朽的五四精神;关于五四呢,一个是政治的“五四”,这主要突出的是其反帝反封建性质以及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另一个是文化的“五四”,这包括了新文化运动。

在这场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下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了全面进攻,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今天我们主要分析作为政治运动的五四运动。

(二)五四运动的背景大家结合课本第一段,我们重返五四现场,一起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在1919年会产生震动人心的五四运动呢?师:1919是一个国家的青春记忆,我们重返无私现场,一起来看看五四发生的原因。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西方出了圣人,他叫耶稣,基督教相信耶 稣被钉死在耶路撒冷,使耶路撒冷成为世界闻名 的古城。而在东方也出了一个圣人,他叫孔子, 连日本人也奉他为东方的圣人。
牧野先生你说对吗?” 牧野不得不承认: “是的。” 顾维钧微笑道:“既然牧野先生也承认孔子 是东方的圣人,那么东方的孔子就如同西方的耶 稣,孔子的出生地山东也就如耶路撒冷是东方的 圣地。 因此,中国不能放弃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 耶路撤冷一样!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成为五 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
9
请问:
(1)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当时中国不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2)中国的外交失败说明了什么道理?
弱国无外交
对内: 经济上加重对人民的剥削, 政治上战乱不断,社会动荡,
军事上扩充北洋军;
对外:大借外债;出卖国家主权
总之,北洋军阀统治黑暗,阶级矛盾尖锐
奠定了思想基础.
——《中国通史》
国际背景: (1)一战期间,美日加紧对华侵略, 尤其是日本。 _ (2)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
一、五四风雷
(一)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国际 背景
①日美加紧侵华 ②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①政治
反帝 指明方向
国内 背景
②经济
军阀统治黑暗,阶级矛盾激化 (根本原因) 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 没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按照马 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 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 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 国主义及其走狗。 ——毛泽东
(一)成立的历史条件: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内部
阶级: 无产阶级的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三)斗争的结果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材料三 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175家;1895— 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685家;1913—1919年,中国新建 厂矿有600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超过了过去 半个世纪。
辛亥革命前产业工人达50万—60万人;1919年产业工人达
200万,手工工场工人和店员已增至1200万;1912—1919年 的7年间,工人罢工130次,仅1919年的前5个月就达19次。 经济上: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 阶级结构上:工人阶级队伍壮大,罢工斗争频繁发生。
探究:有人说“没有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就不会有五四运动”,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 么?
材料1 1915年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提出了灭亡 中国的“二十一条”。1915年5月9日,除第五条部分内容 以后再议外,称帝心切的袁世凯接受了“二十一条”的全 部内容,这就是“五九国耻”。 材料2 “南南北北,东东西西,文文武武,时时杀杀砍
①刚刚登上历史舞台的工人阶级迫切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
导核心,一个自己的政党。
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条件 经济根源: 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的发展 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 日益结合 组织基础: 党的早期组织的建立 外部条件: 共产国际的帮助
工人阶级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新的奋斗目标——
五四精神
是爱国、民主、进步、科学的精神 是敢为天下先,永不低头的精神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
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
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 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 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毛泽东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课件2 (人教版历史必修1)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课件2 (人教版历史必修1)

推翻君主专制, 民权主义 “新”在强调普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民生主义
•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张 作 霖
兵力35万
北京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直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 南 广西 安 江苏 徽 浙江
上海

北 伐 战 争 前 形 势 图

西 福建
广东
吴佩孚兵力20万
国民政府
兵力约10万
孙 传 芳
第十四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 起
一、五四风雷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 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 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 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 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 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 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 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 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 亡了!同胞起来呀!
社会 主义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条件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内部 阶级: 无产阶级的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组织: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外部: 共产国际的帮助
• 一大召开: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 海秘密召开,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 湖游船上举行。 • 大会内容:通过党纲;确定党的名称;确 定党的奋斗目标;确定党的中心工作;选 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 影响:一些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 分子开始同工人相结合,把马克思注意传 播到工人中去。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名称 旧民主主 义革命
性质
任务
领导 阶级 资产 阶级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课件(人教版必修一)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课件(人教版必修一)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D.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发展情
况,意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共产国际对中国 的支持始于1921年,A项说法错误;1925年中国共产党人
数大幅度增加时,土地革命和北伐战争尚未进行,故B、C
两项错误。 [答案] D
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合作领导的,是国共第一次合作
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3.结果
“ 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
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4.失败原因 (1)帝国主义寻找 蒋介石 作为新的代理人。 (2)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 (3)陈独秀坚持 右倾 错误。
[探究升华] 毛泽东说过:“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 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 成就„„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 两党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取得了怎样巨大的 成就? 提示: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成就: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从帝国主义国家手中收回了全部权力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北伐中北洋军阀统 治基本被推翻,但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完成。中国依然是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B、C、D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A
点此进入 [随堂基础巩固]
点此进入
[课时跟踪训练]
[教材P62“学思之窗”问题提示] 从下面两图中,你能看出五四运动的什么特点?
提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二、中国共产党诞生 1.条件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工人阶级 队伍壮大。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同中国 工人运动 相结合。 (3) 陈独秀、李大钊酝酿。 (4)共产国际的帮助。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高考考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三民主义纲领;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朝的灭亡和袁世凯篡夺革命查实;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基础知识】一、五四运动1、背景:1)国际背景: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俄国十月革命胜利2)国内背景:①政治:北洋军阀统治黑暗,阶级矛盾激化②经济:民族工业发展③阶级:工人阶级队伍壮大④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3)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2、经过:第一阶段:1919,5.4起,北京,学生,罢课。

第二阶段:1919,6.5起,上海,工人阶级,三罢斗争。

3、结果:初步胜利1)释放被捕学生2)罢免三位亲日派分子的职务3)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4、意义1)性质: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的革命运动2)特点(各阶层作用):青年学生——先锋;工人阶级——主力军3)作用: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4)影响: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二、中共成立:1、历史条件国内:1)经济基础:民族工业的发展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壮大3)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4)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国际: 5)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2、中共“一大”:1921.7.23,上海→嘉兴南湖内容:①决定建党并通过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名称;②确定奋斗目标③确定中心任务④决定成立中央机构意义: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第一次国共合作1)原因:A、中共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统一战线;B、国民党在社会上威信较高,在广州建立了根据地;C、共产国际的帮助。

2)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3)影响: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2、国民大革命(1926-1927)A、性质: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B、概况:目的:打倒列强除军阀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方针:先打吴、再打孙、最后打张结果:前期取得重大胜利,国民政府北迁武汉(1927年初),最后失败。

高中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说课逐字稿

高中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说课逐字稿

高中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说课稿各位尊敬的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

我说课的题目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展开本次说课。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下面我将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十四课的内容,主要围绕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以及国民大革命运动进行讲述。

本课上承辛亥革命,下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和胜利,从整个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和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立,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二、说学情要想上好一堂历史课,不仅要深入分析、研究教材,还要对学情有深入的把握。

高一学生自身的知识、个性都比初中有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他们的分析能力、辩证思维也明显增强,但对本课知识的认识比较肤浅,大多停留在表层,没有形成系统深刻的认识,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五四运动的概况和历史意义,识记中共成立的意义,能分析出中共和国民党合作的原因及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学会总结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提高历史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领会“五四精神”,了解五四运动中近代中国人民彻底的、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建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思想,激励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以及教学目标的分析,我制定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和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

【难点】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五、说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

我将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史料分析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接下来,我会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部分。

环节一:导入新课众所周知,一堂历史课如果有好的开头,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使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三、新领导确立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 1.条件 没有一个革命党, 没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按照马 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 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 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 ①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就不可能领 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 国主义及其走狗。 国主义及其走狗。 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毛泽东 ——毛泽东
③组织基础:早期共产党组织的成立。 。
三、新领导确立
2.中共“一大” ”
建党
①确立的党的名称 名称:中国共产党; 名称 ②奋斗目标 奋斗目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奋斗目标
焕然一新 ③中心任务 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中心任务
④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成立中央局; 组织机构
四、新方法应用
反帝反 封建
一、新阶级产生
3.经过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 。 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 时 间 主 力 中心地点 斗争方式 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示威游行 5月4日至 学 生 北 京 罢 课 6月4日 工人罢工 工人阶级 上 海 6月5日起 学生罢课 商人罢市
一、新阶级产生
4.结局 ①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曹、陆、章三人的职务; ; ③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①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 ; ②工人阶级从此登上政治舞台; ③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④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二、新思想传播
1.原因 ①巴黎和会后知识分子对西方国家失去信任; ; ②接受社会主义可在思想上领先于资本主义国家; ; ③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实际成功; ④苏维埃政权的主动示好。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知识梳理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知识梳理

高中历史必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1、五四风雷(1)背景①国际形势:日本加紧对中国的侵略;②思想条件:十月革命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③政治根源: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北洋军阀分裂,点明当时的国内背景是军阀的混战)④阶级条件:工人阶级的壮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结论: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人民的压榨奴役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⑤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

(2)五四运动的过程①5月:北京学生②6月:上海工人③结果:初步胜利(3)五四运动的性质和评价①性质: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②历史功绩:A、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B、启导人民的觉悟和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③新旧民主主义的区别:A、同:完成反帝反封任务;(1)诞生的条件:①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②组织基础: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南陈北李)③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壮大。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使建立统一的政党组织任务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2)中共的成立(1921-7-23)①中共一大召开1921年7月23日,会期8天;会址: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上海代表李汉俊弟弟李书诚家举行,由于会场受到暗探注意和外国巡捕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进行。

参加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正式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2人,代表着当时全国50多个党员。

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与会;由于当时没有大会审查机构,据说只是列席了会议<有争论>。

列席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

(有关"一大"原始材料都在前苏联;1957年的苏联和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时给了中国一部分。

因此,俄本的文件记载就成为有关这次大会的珍贵史料。

此前由于有关一大的当事人都没有意识到这次会议对中共未来历史的影响,后来的只是根据毛泽东和董必武的回忆)中国共产党刚刚诞生的时候,党员的状况比较复杂。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ppt课件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ppt课件

• 3.意义 帝国主义 • (1)性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 封建主义 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革命运动。 青年学生 • (2)__________ 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工人 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 ____________的传播。 新民主主义革命 • (4)是中国__________________ 的开端。 • 思考1 五四精神是什么? • 【答案提示】五四精神:爱国、民主、科学、 进步。
• 2.过程 1919 • (1)第一阶段:①爆发: ______年5月4日。北 天安门 大等高校学生在 ________前集合举行游行示 威。第二天,北京学生实行总罢课,全国各 废除二十一条 地学生纷纷响应。②口号:“外争主权,内 除国贼”“________________ ”“拒绝在和约 北京 学生 上签字”。③中心:______。④主力: ______。⑤结果: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
• 2.诞生 • (1)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上海,后 来在浙江嘉兴南湖。 • (2)代表:毛泽东、董必武、张国焘、李达等 13人,代表全国五十多名党员。
• • • •
3.内容 (1)确立党的纲领。 中国共产党 (2)确定党的名称为“ ____________”。 (3)提出党的奋斗目标:用革命军队和无产阶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政权,建立 级一起推翻__________ 工人阶级 __________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工人运动 (4)大会决定今后党的工作中心是组织 中央局 陈独秀 __________,领导__________ 。 • (5)成立党的中央机构——______,________为 书记。
• (2)标志:①“四一二”政变:1927年4月12 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并于4月18日在 南京建立“国民政府”,与汪精卫的武汉国 民政府相对抗。②“七一五”政变:1927年7 月15日,汪精卫与共产党决裂,血洗武汉三 全面破裂 镇。 • (3)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__________,国民 大革命失败,革命暂时转入低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踏雪寻梅】1.了解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史实。

2.认识五四运动和中共诞生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按图索骥】一、五四风雷(一)背景:1.国际上:(1)一战期间,日美乘机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日本,成为侵华最主要的国家,促使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高涨。

(2)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

2.国内:(1)根本原因:阶级矛盾日益加深①北洋军阀政府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大肆出卖国家主权,对内加大掠夺,人民负担更加沉重②军阀之间不断混战,人民苦不堪言。

(2)阶级基础: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3)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推动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促使先进分子,尤其是青年学生积极开展爱国活动。

(4)直接原因: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概念阐释]巴黎和会及中国外交努力一战结束后的1919年,胜利的协约国集团为解决战争所造成的问题以及奠定战后的和平而召开的会议。

这个和会是胜利国举行的和会,又是个大国操纵的和会,德国等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会议之外。

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主导了和会的进行。

和会上签订了处置德国的《凡尔赛和约》,同时还分别同奥、匈、土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

它们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一战后由美、英、法等主要战胜国主导的国际政治格局。

会议通过一系列措施来重塑现实政治格局,遏制德国等战败国以及苏俄,与此同时又通过筹组国际联盟来企图建立理想的国际外交规范。

中国曾经在战争期间对德宣战,也算是战胜国之一,因而也派外交总长陆征祥率领代表团6人出席了会议。

在巴黎和会上,年轻的中国代表、著名的外交官顾维钧向帝国主义列强据理力争,作了强硬发言,提出废弃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巡警,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撤销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主等七项条件。

接着,在中国旅欧学生要求下,又提出取消“二十一条”和要求收回大战时被日本乘机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权利的陈述书。

当时,帝国主义根本不理睬中国人民的正当要求,竟无理地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各种特权,全部让给日本,至于日本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二十一条”,又借口不在会议的讨论范围之内而置之不理。

中国不仅没能收回山东的权利,反被日本帝国主义将它在山东的侵略用《凡尔赛和约》规定了下来。

顾维钧不惧日美英法勾结欺侮弱国的淫威,为维护中国山东大义凛然,挺身而出,怒斥列强,拒签和约。

(二)经过1.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至6月初):运动的中心在,主力军是。

口号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并要求惩办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2.第二阶段:运动的中心在,主力军是。

1919年6月5日起,上海工人罢工支持学生的爱国斗争,从此,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随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的浪潮波及全国。

(三)结果: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北洋军阀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曹、陆、章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四)性质和意义1.性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的革命运动。

2.意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是中国的开端。

[知识点拨]五四运动与以往革命的不同特点: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广泛性、坚决性、不妥协性:第一,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主义有机结合;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意义的群众运动;第三,在五四运动中,爱国的青年起到了先锋作用;第四,高举爱国主义大旗。

二、中国共产党诞生与发展(一)诞生:中共一大1.条件(1)思想基础与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并与中国日益相结合。

(2)组织基础:1920年初,陈独秀和李大钊在各地建立共产主义小组,酝酿成立中国共产党。

(3)外部条件:的帮助。

2.诞生(1)中共“一大”的召开: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秘密召开,大会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举行。

(2)内容①通过了党纲,正式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②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③决定今后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④成立党的中央机构——,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3.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二)发展: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中共二大1.1922年7月,中共在上海召开“二大”,中心任务是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2.内容:(1)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党的最高革命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3)当前中国革命的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4)革命性质:民主主义革命(5)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6)民主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3.意义:中共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一)国共合作1.条件(1)中国共产党在开展工人运动中,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2)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并制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

2.实现(1)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召开。

(2)意义:①政治成果: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②军事成果: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建立陆军军官学校。

(二)北伐战争1.目的: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

2.进程:1926年7月,国民政府出师北伐;1926年底,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

3.影响:基本上摧毁了的主力,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三)国民革命失败1.原因:(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列强干涉中国革命,寻求新的代理人;蒋介石、汪精卫叛变;(2)主观方面:年幼的中共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2.标志: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3.教训: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杈,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误区警示] (1)第一次国共合作并不是中共首先倡导的,而是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的结果。

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首先倡导国共合作,先说服了孙中山,又说服了中共,二七惨案的教训使中共认识到合作的必要性,于是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实现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基础,因而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真知灼见】[材料一正因为认识到辛亥革命是承前启后的革命分水岭,湖南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刘云波,武汉大学宣传部的扬天树等学者开始从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在联系和统一性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和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联系……——《不同视角下辛亥革命史教育价值刍议》(1)如何理解“辛亥革命和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联系”?导读辛亥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无产阶级的壮大;辛亥革命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社会、经济等基础。

材料二有些当代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既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也是第二次巨变的起点。

”(2)根据材料,如何理解五四运动“补课”和“起点”?导读第一次巨变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不彻底,而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因此五四运动是“补课”;第二次巨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此五四运动是“起点”。

巧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爱国大运动,彻底反帝又反封,爱国学生为先锋,知识分子先行者,工人阶级登舞台。

工运马列相结合,启导人民更觉悟,催生伟大共产党,五四运动是界线,新旧民主两阶段。

探究主题二国民大革命的特点及对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1.实现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组成的革命统一战线,中国革命力量空前团结起来,为以后中国革命提供了范例。

2.是中国近代史无前例的国民大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都出现新高潮。

3.建立了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国民革命的军事基础。

把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威震全国。

4.沉重打击了封建军阀势力和帝国主义的侵华势力,为中国革命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5.革命所到之处使人们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普遍的革命洗礼,播下了革命的种子,为中国革命的深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史海泛舟]材料一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二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导读从对立、攻击到决定实行国共合作(党内合作)。

图示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的含义【高瞻远瞩】一、五四运动不同于以往革命的新气象(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

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

(2)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3)新的精神面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4)新的觉醒——民族意识觉醒。

五四运动中,各阶层广泛参加,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量。

(5)新的革命先锋——青年学生。

爱国进步成为民族精神旗帜。

二、对比分析法认识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三、辛亥革命与国民大革命的比较【学以致用】1. 1919年5月9日,北洋陆军第三师师长吴佩孚在衡阳越级通电大总统徐世昌:“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赴后继,以草击钟,以卵击石,……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可有原!”该材料说明A.北洋军阀支持五四运动B.学生爱国热情影响广泛C.学生运动导致军阀分化D.北洋军阀内部派系林立2.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开创了一种新的现代文明以挽救中国。

在此,他揭示了A.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中国主力军B.科学和民主成为五四精神的核心C.爱国主义与马克思主义逐步结合D.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完全融合3.某学者在评价某次革命时说,这次革命的前提是“对政治共同性作出新的解说”,这次革命“所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自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