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留学生汉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教留学生汉语文――――留学生学历班语文教学
的点滴体会
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已经两年多,虽然在此之前,有过十几年的中学语文教学经历,但给外国人教汉语却还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对我来讲,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一个全新的课题,其中充满了机遇,充满了挑战。

面对不断从国外蜂拥而至的的求学者,如何更好地抓住机遇推广汉语,更好地宣传弘扬我们几千年辉煌灿烂的中国文化,利用学校办学条件及自身优势,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创出育才的牌子,不仅成为摆在我们每一个国际部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同时也对我们这些对外汉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曾经,我也和社会上、同行中的有些人一样,将“对外汉语教学”视为“小儿科”简单地认为“只要是个中国人就可以教留学生汉语”。

经过实践,我才认识到这是一个多么幼稚的想法,才感受到自己认识的浅薄、专业知识的匮乏。

近两年来,我主要从事的是学历班的汉语文教学,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留学生学历班的语文教学与我以往所从事的中国中学语文教学大相径庭,无论教学对象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有很大的差异。

留学生汉语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新生事物,它还是一个新课题,因为它既不同于完全的语言班的语言学习,又不同于中国班的语文教学,它是随着近几年来“蜂拥而至”的“小留学生”而应运诞生的。

这些十几岁的小留学生们驻扎在各个中学的校园里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预备参加中国的高考,上中国的名牌大学。

想想他们语言学习也才刚刚入门,只能完成简单的日常交流,就要学习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学习那些连中国学生都畏难皱眉的鲁迅作品、古代诗文,其教和学难度不言而喻。

对留学生来讲,它既是语文的学习,又是语言的学习。

因此,教材的选编、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语言难易尺度的把握等等等等都是我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以下,我仅从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感受,希望得到同仁的指正。

一、了解教学对象,分析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与对中国人的任何教学活动最大的区别就是教学对象的不同,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外国人,而且基本上都是七八岁至十七八岁的中小学生,我们汉语教师不仅对他们进行必需的语言教学,帮助他们渡过语言关,最主要的是要根据他们留学的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文化课的教学,以帮助他们完成相对应中学阶段的文化知识学习,顺利考入中国的名牌大学。

和中国班不同的是,中国班的学生都是按计划招生,学生情况都是可以预知的,班级学生文化知识水平相当,学生队伍相对稳定,教学目标是统一而明确的;而留学生的生源不固定,流动性非常大,即使都是韩国人也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学校,学生汉语水平千差万别,学生情况事先都是未知的,不可预见的,经常都是有几个学生就有几个层次,每个学生的留学目的也是不同的。

所以,每接手新班我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查、了解教学对象的情况,包括文化背景、汉语程度、留学目的等。

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来安
排、设计教学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计划,制定相关的教学措施和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以06年高二学生为例,班级人数27人,(是历届人数最多的班级)学生的整体汉语水平比上届高,HSK水平达到9级1人,7级有3人、5-6级有8人,3-4级较多有10人,没有级别的有4人。

他们中明确将来报考北大、人大的有三分之一,报考中医药大学、艺术类、技能类的有三分之一;没有明确目标,走一步看一步或者根本一问三不知的也占三分之一。

了解大概情况后,我做到了心中有数。

其次就是分析现状,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

去年高一时在国际班学习的大部分学生这学期到中国班去插班,而国际班的这1 9人中,大多数高一时在中国班插班,还有一部分是这学期新转入的同学,高一的语文课程基本没有学过,而高一的许多文章篇目都是北大考纲的传统篇目,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原有的教学内容和计划,调整教学进度,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

根据学生的需要,先补习高一的部分内容,尽量将两个学期的内容合并,保留重点内容,删减一些篇目。

这样一来,时间紧,任务重,教学难度加大,但是也更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二、以人为本,分层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我们的教育教学对象比较特殊,因为学生来源的国家、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学习汉语的时间长短也不同,因而各自的汉语水平以及接受能力差异较大。

同在一个班级,有的学生汉语水平已经达到八九级,不仅能用流利的汉语和中国人交流,而且还能写出漂亮的记叙文,而有的学生还存在较大的语言障碍,连基本的日常交流都达不到,有的甚至连一句完整的句子也读不下来,在落差如此之大的群体中给他们实施同样的教学内容,采取同样的教学方法显然是不能满足他们各自的需求,所以根据培养目标,对学生既要有统一的、基本的要求,又要考虑到学生在水平、能力、素质方面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这便是我们留学生学历班语文教学的特色。

1、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备课,根据所学内容,分层制定教学目标,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由低到高,循序渐进。

以《藤野先生》为例,教学时,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制定了以下三级目标和要求:一级:1、理解掌握课文中的词语及成语,积累词汇。

2、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记住文章体裁及作者。

二级:1、把握文章脉络线索,记叙顺序。

2、能根据时间顺序及地点转换划分段落层次,并归纳概括段意。

三级:1、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过程,体会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2、能够概括藤野先生的思想性格;学习通过几件事表现一个人的思想性格的写法。

3、写作训练:通过几件事来写一个人。

这三个等级的教学目标正是为汉语水平低、中、高三个层次而设计的,并在课堂教学中逐级贯彻执行,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在这一课中有所收获。

再比如在说明文的教学中,也贯彻执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由浅入深,分层教学。

先学习简单的事物说明文,再学习抽象复杂的事理说明文,要求汉语水平较好的同学,不仅能够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而且能分析文中所使用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对汉语水较低的同学要求他们掌握生字词;记住常见的几种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大概了解文章的说明对象就可以了。

等第二学期再学习说明文的时候,对他们的要求相应提高,高层次的同学在原有的目标中又增加了学会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
确性这一要求;而对低层次的同学也逐步提高要求,要求他们能够判断出说明方法;说明顺序。

2、设计问题的层次性。

留学生的教学课堂远不会像中国学生的课堂那么顺畅、活跃,课堂上从不会出现“一呼百应”,理想效应,起初,常常是我在那神色飞扬,自认为讲得再明白不过了,而学生那儿却还是一脸的茫然。

往往一个问题,甚至一句话都强调好几遍了,还有人问你:“老师,你刚才说什么”?或者就是三个字——“不知道”。

在这里几乎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老师困惑,学生迷茫。

在经过认真的教学反思后,我明白了,是我忽略了我的教学对象的特点。

我以前的教学对象是中国人,他们用母语来学习母语,是处于自然的语言环境之中,由于有历史文化的底蕴和积淀,所以许多东西是一点即通。

而我现在的教学对象是外国人,所有的东西——文化背景、思想观念、思维方式都不一样,我所教授的一切,对他们来讲都是全新的,未知的。

因此,恰当的启发引导就显得至关重要。

备课时应更加注重“备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问,为不同程度的学生量体裁衣,设计难易不同的问题,哪个问题有谁来回答,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问题设计既要由易到难,递层深入,还要紧扣重点,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地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在学习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分层设计以下问题:
(一)基础型问题——初步感知,问题设置比较简单,直接能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信息或答案:
1、小说的故事发生什么地点?什么时间?
2、故事里讲到了哪些人?这些人都是做什么的?
3、谁是主要人物?
4、孔乙己最后的结局怎么样了?
(二)归纳型问题——答案不是现成的,需要对文字信息进行筛选,思考、归纳出问题的答案。

或者答案事先做出,一个问题有三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只有对课文内容理解弄懂才可能选出正确答案。

(两种方法可以灵活交叉应用)
1、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何称他“孔乙己?
2、人们对孔乙己的态度如何?(主要是掌柜、长衫主顾、短衣帮、我)
3、孔乙己对别人(酒客、我、邻舍孩子)的态度怎样?
4、孔乙己是怎么死的?
(三)探究型问题——只有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思考,对文章中的人物、事件、作者观点谈出自己的看法。

(这个层次较难,是为汉语水平达到八级以上具有一定阅读分析能力的同学设置)
1、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人物分析)
2、“大约孔乙己的确已经死了”,矛盾吗?说明什么?
3、小说的社会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4、鲁迅为什么要写这么一个可怜又可悲的人物?
这种分层设问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每一类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可以让他们在你精心设计的轨迹上次第前进,并且找到成功的快乐。

对学生回答问题,以鼓励、赏识为主要教学手段,对于学习兴趣低、学习效果差的同学,一旦发现他们取得一点点进步便鼓励赞扬,激励进取,有时即使是“虚伪”的夸奖也是必要的。

3、布置作业的层次性。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以外,给他们的作业题、练习题也是分层布置。

对于程度较好者,除了常规基础作业、课后练习,还给他们布置额外的阅读训练,让他们有更快的提高。

而对于基础阶段的同学,则主要是加强基础训练,形成知识的积累。

有时即使是同一张练习,也有分层必做、选作之分,起初有些想偷懒不愿多做的同学认为老师这样是“差别”、“不公平”,等我耐心讲明原因目的之后,他们也被老师的这种“良苦用心”所感动,有的学生甚至还为自己被这样“差别”对待而窃喜自豪,还有什么理由不完成作业呢?写作也是一样,汉语程度不同的学生每次作文对他们的要求都不一样。

比如,HSK达到5级以上,要求每次作文必须达到500字左右;7级以上,每次作文要达到700字左右。

具体要求每个人也不一样。

事实证明,这样的分层教学对于这些汉语程度不一的学生来讲,非常必要。

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为了学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关注每一位学生。

最大限度地尊重了学生的需求,尊重了学生的学习差异。

能够最有效地提高每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水平。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我们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段,尤其在我们的对外汉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以它特有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科学性促进了语文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果。

1、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皮亚杰也说过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

我所教的这些留学生,年龄均在十六七岁,到中国学习
汉语最多的也不过两年多,他们只具备了一般语言交际的能力,能够完成一般的日常交流。

就这样的汉语水平来学习我们初高中的语文课程,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学习一篇课文,面对那么多生字词、句子段落,课文读不下来,句子不理解,讲课他又听不明白,对语文的学习很快就会产生恐惧腻烦的感觉,还谈何兴趣?常常抱怨“中国语文太难”,甚至产生放弃心理。

而这个时候,也是我们语文老师最尴尬的时候,如何调动、刺激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成为我们汉语教师最首要解决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先进的教学方式,给我们的留学生汉语文教学带来极大的帮助,它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把抽象静止的东西变得生动活泼,容易使学生对所授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能很自然的进入到积极思维的状态中。

它凭借自己的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让学生通过直接的视听感官作用,产生对课文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往往解释半天他也听不明白的一个词语,一句话,通过一幅图画,一个动画,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还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比如在学习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时,对于这个与我们现代生活相距甚远的“纺车”,一张直观的图片就让他们认识了并记住了纺车,以至于在今年的浙江乌镇的社会实践中看到阿婆用纺车纺线的情景而激动得大呼小叫。

在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氛围,使学生在一种虚拟的空间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增强教学效果。

如我在教《背影》一课时,首先以一个身着深青布棉袍、黑布马褂体态臃肿,步履蹒跚的父亲背影图片引入课堂,再配上一段舒缓深沉的抒情音乐,以学过的孟郊的《游子吟》导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再联系他们自己千里迢迢,到异国他乡求学,父母是多么牵挂、思念……这样有音乐、有画面,加上动情的导入,一下子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的共鸣,使他们的思维、兴趣集中到了我所设置的情境中去,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课文,尤其是那段父亲过铁道卖橘子的艰难过程的视频短篇强烈震撼了他们,我看到有的同学眼中噙着泪水,这节课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我把父亲背影的图片通过photoshop加工处理成朦胧隐约而又意味深长的效果,作为主体背景贯穿ppt课件的始终,以它为线索贯穿教学的始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教学感染力。

因此,多媒体以其生动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勾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2、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化解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人类对于知识的掌握总是从感性过渡到理性”。

而借助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感性为理性,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让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功能,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

一些以往要通过大量语言文字分析归纳,而被视为教学难点的内容,就可以用直观、感性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其中难理解的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

这对于汉语水平、理解归纳能力尚差的留学生就显得更为重要。

例如在学习说明文《向沙漠进军》时,我先向这些出生在沿海国家,从来未见过沙漠的学生分别展示沙漠奇异美丽的风光图片,让他们认识沙漠,感受沙漠的浩渺神奇,然后再播放沙尘暴肆虐的图片,聆听阴森可怖的风声。

让他们全面了解沙漠的神秘和变化莫测,为课文教学做好铺垫。

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播放了动画“阵地战”“游击战”,课文中对“阵地战”阐释说明对留学生来讲抽象难懂,但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演示,几乎不用讲解,他们很容易就能明白什么是“阵地战”,理解了沙漠是怎样通过“游击战”“阵地战”这两种方式对人类进攻。

而且对“游击战”“阵地战”这样有意思的比喻极为感兴趣,从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阵地战
第5段是课文的难点,我利用fash动画演示“风遇到防护林,风速减小70% --80%,到距离防护林等于林木高度20倍的地方,风又恢复原来的速度,所以防护林必须是并行排列的许多林带,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这部分内容逻辑性强,又涉及到数学问题,就是对中国学生来讲,理解也有一定的难度,就不要说这些连课文都读不利落的留学生。

记得我过去给中国学生讲这段时,都是让学生反复阅读领会,并假设具体数字让学生通过计算来理解这段内容。

而我如今可以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再配以清晰的讲解,这个难点就迎刃而解了,学生们频频点头。

在讲到沙漠对人类的危害时,我给他们播放沙尘暴组图、联系2003年沙尘暴袭击汉城的图片,结合今年春天北京沙尘天气频繁的事实,告诉他们,治理沙漠,保护环境,不仅是中国人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地球人的义务。

这一课我用多媒体手段不仅让这些从未见过沙漠的留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感受了沙漠的神奇、浩渺,了解了沙漠的残暴、凶悍、认识了沙漠对人类的危害,还适时地对他们进行了思想教育,环保教育,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正是多媒体的恰当运用,给本来枯燥无味的说明文教学增添了许多趣味,有趣的是,那几天正好每天刮风,学生看着风沙四起,尘土飞扬的天气说:“老师,这是‘游击战’吧?”看到他们能这样学以致用,我的高兴是不言而喻的。

由此可见,设计制作得当的多媒体课件,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而且可以将许多知识点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成为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有效途径,使他们能全面正确地掌握教学内容,以及对重难点的消化和理解,从而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在从事留学生语文教学的这两年多来,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如今,它已经是我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拐杖。

四、融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于教学之中
对外汉语教学就是弘扬中华文化的最基本的、首要的工作,它的目的就是要通
过语言、文化的交流,促使外国留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进而使中华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我们国际部的教师既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又是外国学生了解中国,
认识中国的第一窗口。

所以,我们汉语教师所担负的责任义务就不仅仅是语言文化的教学,而应该在教学的同时,传播我们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弘扬我们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宣传正在腾飞崛起的今日之中国。

国际部的外国留学生,大都来自韩国,都是稚气未脱的中学生,他们最多的来中国也不过两三年,对中国知之甚少,他们当中有许多人自恃自己的国家经济发达,而傲慢无礼,看不起中国。

所以身为留学生的老师,既有传授他们中国汉语、中国文化的本分,又承担着宣传中国的使命,让更多的外国人正确地、客观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进而热爱中国。

我在的语文教学中,尤其注重抓住时机宣传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悠久灿烂的中国历史、奇异多彩的民俗风情、辽阔的国土疆域,丰富的物产资源,美丽的山水风光,让他们通过事实,从内心深处油然升出对中国的敬意和热爱。

例如在学习《中国石拱桥》时,通过多媒体视频课件的播放,学生不仅直观地认识了“石拱桥”,了解了石拱桥的特点,还体会到了赵州桥悠久的历史,科学的设计,巧妙的施工,更多的是流露出对中国桥梁的历史悠久的惊叹,对中国人的智慧的赞赏。

他们对赵州桥的设计者李春更是崇拜佩服。

学习《苏州园林》时,也是一样,他们通过多媒体看到了美如图画的苏州园林,立刻就产生了想去苏州旅游的冲动。

诸如此类的还有通过《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字的渊源历史,汉字的独特魅力以及书籍演变的历史。

通过《“文明”与“野蛮”》让学生认识“东方文明”的象征----圆明园等等……。

还利用研究课播放介绍中国名山大川的风光片,介绍中国美食、戏剧、杂技,利用社会实践让他们直接感受中国的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

使得学生更直接、直观地了解了中国,认识了中国,慢慢地被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所折服,被中国丰富多彩的物产所吸引,被中国美丽如画的名胜所陶醉,他们由衷地说:“中国很大,很美,很丰富”。

国际部基本上每学期都会安排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游览中国的名胜风光,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学习中国文化。

让他们更多地了解中国,感受中国,进而热爱中国,宣传中国。

每次我都会提前布置作业,提醒他们应该关注的地方,应该搜集的资料,用心感受,回来写成文章。

因为有了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写作不再是一件艰难的事,同学们都用自己的笔,自己的心,描画出中国各地的美丽风光,记录下点点滴滴的难忘趣事,表达出对中国之大、之美赞叹。

这样的活动一举多得,既让学生最直接地感受了解了中国,也帮助他们积累了生活素材,还锻炼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五、悉心研究考纲,自编教材练习
我们学历班的留学生除了需要继续提高汉语水平,考取HSK证书(汉语水平等级证书)以外,还要更深层次的学习汉语文,全面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考取中国的名牌大学,而后者对他们来讲更为重要。

可是我们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就是——没有适合他们的现成教材、练习题、考试题。

为了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也为了满足留学生的各种需要,我们学历班语文教师在老教师的带领下,研究北大、人大等大学的入学考纲、中国中学语文教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