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实验室”系列验证机
美国X系列试验机全揭秘(7):X-31 —— X-35
美国X系列试验机全揭秘(7):X-31 ——X-35洛克维尔-梅赛施密特X-31“战斗机机动性增强计划”角色:试验机国家:美国/德国制造商:洛克维尔/梅赛施密特首飞:1990主要用户: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 NASA 德国航空航天局建造数量:2X-31“战斗机机动性增强计划”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测试战斗机矢量推进技术。
矢量推进能力使得X-31能朝向任意方向飞行,这能使传统战机的机动性得到显著提升。
试验机搭载了先进的飞行控制系统,即便是在能使普通航空器失速的高迎角下依旧能继续保持飞机的操控。
历史X-31共建造两架,第一架试验机首飞于1990年10月11日。
在1990年到1995年间共进行了超过500次测试飞行。
X-31机尾加装了边条,同时前部还加装一对计算机控制的全动鸭翼以增加稳定性和机动性。
该机型并无水平尾翼,仅有一个带方向舵的垂直尾翼。
俯仰和偏航动作则依靠尾部喷口的三块桨状物来控制(矢量推进)。
最终,X-31的模拟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无水平尾翼设计的X-31同样可以保持飞行稳定,矢量推进尾喷口可以提供足够的俯仰和偏航控制。
在试飞期间,X-31完成了多个里程碑。
1992年11月6日,X-31达成了70°迎角的可控飞行,1993年4月29日,第二架X-31利用“过失速”(post-stall)机动达成了一个180°快速最小半径转弯。
由于不存在普通飞机的气动限制,X-31机动性十分卓越。
这一革命性的机动动作以一位名叫沃尔夫冈·赫布斯特的梅赛施密特员工命名——赫布斯特机动(Herbst maneuver)。
赫布斯特是在空战中应用“过失速”机动理论的支持者,并且设计了之后基于X-31设计的洛克维尔SNAKE。
赫布斯特机动图解上世纪90年代初,X-31计划迎来了第二春。
VECTOR(Vectoring Extremely short takeoff and landing Control,and Tailless Operations Research,矢量推力的超短距起飞着陆控制和无尾飞行研究)计划启动,并追加了5300万美元投资。
“空中奇葩”验证机
“空中奇葩”验证机作者:铁军来源:《小学科学》2021年第12期近兩年军迷们关注的最热新型武器,除了我们中国的隐身战略轰炸机“轰-20”以外,恐怕最惹人注目的就是美国的“第六代技术验证机”了。
战机就战机,为什么要叫“技术验证机”?技术验证机和战机之间能画等号吗?技术验证机会进入空军服役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
神秘的身份所谓技术验证机,指的是为了验证各种战机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而专门研制的飞机,目的是方便研发人员根据验证结果来判断:是否将这些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应用在新战机的设计制造中。
换句话说,验证机是战机的“先行者”。
英雄遭雪藏——YF-23在20世纪80年代末,美军急需一种全面领先的划时代战机。
当时,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拿出了验证机YF-22,也就是今天的F-22,而竞争者诺斯罗普公司则拿出了验证机YF-23。
YF-23验证机机身比YF-22更长,采用了面积更大的菱形机翼,整个机身与机翼融为一个整体,同时取消了水平尾翼,向两侧倾斜的巨大的垂直尾翼兼顾了水平尾翼的功能,再加上隐藏在机腹的扁扁的进气口,这些特点为YF-23验证机提供了更好的隐身性能。
YF-23进行了四年左右的飞行试验,获得了很多宝贵的数据。
但最终,由于它所采用的技术过于先进,空军担心它的可靠性不达标,因而输掉了与YF-22的竞争。
一代空中英豪,就此被雪藏起来,再也没有重返蓝天。
超音速“兄弟”美国作为航空大国,历史上优秀战机层出不穷。
飞机第一次突破音速,就是由美国的X-1试验机达成。
而且,X-1也是世界上第一种完全为了试验目的而设计制造的飞机。
“X”蕴含着“未知的”含义,以“X”冠名的系列试验机旨在探索航空飞行的未知领域。
X-1就是专为突破音速而设计的。
因此,X-1的外形如同一颗子弹,机翼薄如刀刃,而且采用了火箭发动机,燃料也是液氧、酒精与水的混合物……一切为了“超音速”。
最终,X-1成功突破音速,引领人类进入超音速飞行时代。
中国商飞“灵雀H”新能源验证机成功试飞
| 班组天地 / 2019年04月刊80信息 ■责任编辑 夏 忠■孙自法3月10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商飞”)领衔研制的新能源验证机(灵雀H)在郑州上街机场试飞成功。
飞机飞行平稳,全系统状态良好,符合仿真预期,作为动力源的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得到充分验证。
标志着中国商飞未来民机,在新能源领域的探索取得实质进展。
“灵雀H”验证机使用多项新技术“灵雀H”验证机翼展6米,创新[企业视窗]性采用氢燃料电混合动力技术,旨在验证以氢燃料电池为主、锂电池为辅的混合动力技术在飞机上使用。
中国商飞北京研究中心预研总师杨志刚介绍说,氢是非常丰富的化学元素,氢能源可通过太阳能、风能等可持续能源获取并存储。
通过使用氢气作为能量来源,可以在未来构建一个低碳可持续的交通运输体系,这是世界航空制造业努力的重要方向之一。
“灵雀H”验证机的4个构型涵盖固定式和可收放2种起落架及V 尾、T 尾、常规尾3种不同尾翼构型,均采用大展弦比支撑翼气动布局,可有效提升包括飞机飞行航时在内的飞行性能。
经过迭代改进,“灵雀H”验证机航时超过24小时。
跨界融合带来“灵雀H”创新成果“灵雀H”验证机由中国商飞梦幻工作室联合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研制,珠海格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参研。
新机型试飞中国商飞“灵雀H”新能源验证机成功试飞新机型参展邮政货运机投入运营2019年04月刊 /班组天地 |81■责任编辑 夏 忠 信息■平常心“徒弟咋给师傅上课呢?”[一线传真]“真新鲜,徒弟咋给师傅上课呢?!”3月19日午间休息时,安徽电建一公司机械化大修厂钳工李春在练习间给师傅叶小海讲解故障排查要领,新进班组的几个小伙子疑惑不解,难道徒弟技高一筹?12年前的夏天,李春拜钳工叶小海为师。
4年的学徒期,而李春只用了两年便能独立作业了,而且还学到了叶师傅的“手工制作”绝活。
进班组第一天班长让他们以李春为榜样,要学到师傅的真本领,回想这些勉励的话语,再看看李春不停地做示范,小伙子们纷纷议论,难道叶师傅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厉害?此时,新员工张成心乱如麻。
航空发动机研制中的技术验证机、工程验证机及原型机特点分析
航空发动机研制中的技术验证机、工程验证机及原型机特点分析刘庆东1,史妍妍1,张明2(1.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沈阳110015;2.空军装备部驻沈阳地区第一军事代表室,沈阳110031)航空发动机Aeroengine收稿日期:2018-06-13基金项目:航空动力基础研究项目资助作者简介:刘庆东(1980),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技术基础项目管理工作;E-mail:83878050@。
引用格式:摘要:为加强航空发动机产品的研制进程管控,通过分析技术验证机、工程验证机及原型机的技术特点,提出这3类样机是集中体现产品研制进程的载体,进而研究并建立各样机的研制过程模型,并且依托研制过程模型分析各样机的研制特点及研制成果。
该项工作明确了各样机的工作内容及其实现途径,以及3类样机之间迭代演进、逐步实现产品开发的过程,对加强发动机产品研制过程管控、提高研制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技术验证机;工程验证机;原型机;研制过程;航空发动机中图分类号:V37文献标识码:Adoi:10.13477/ki.aeroengine.2019.03.007Study on Technical Verification Prototype ,Engineering Verification Prototype and Formal Prototypeof Aeroengine DevelopmentLIU Qing-dong 1,SHI Yan-yan 1,ZHANG Ming 2(AECC Shenyang Engine Research Institute ,Shenyang 110015,China ;Air Force Equipment Department First Military RepresentativeOffice in Shenyang ,Shenyang 110031,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aeroengine products ,by analyzing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chnical verification prototype ,engineering verification prototype and formal prototype ,it is proposed that these three types of prototypes were the carriers of the 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ss.The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models of each prototype were studied and establish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chievements of each prototype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process models.The work contents ,realization ways of each prototype ,iterative evolution between three types of prototypes and the process of product development step by step were clarified.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aeroengine products and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quality and efficiency.Key words:technical verification prototype ;engineering verification prototype ;formal prototype ;development process ;aeroengine第45卷第3期Vol.45No.30引言航空发动机研制具有技术风险大、研制周期长、研制经费高的特点,是1项复杂的系统工程[1]。
波音公司演示无人‘小鸟”验证机等
波音公司演示无人“小鸟”验证机波音公司于2012年12月13日向韩国陆军展示了经济型“无人小鸟”直升机技术。
该技术可以集成在韩国陆军的MD500直升机上,以提高机队执行任务的能力。
这架由MD500直升机改装而成的“无人小鸟”验证机在韩国陆军航校自主飞行了25分钟。
该机展示了成熟的无人旋翼机功能,可用于执行情报、监视和侦察(ISR)等任务。
伊拉克接收3架美制运输机2012年12月17日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发表声明称,伊拉克空军已经收到了3架美制C-130J运输机,不久后将接收另外3架C-130J。
此次向伊拉克交付运输机恰是美军从伊拉克撤军一周年前夕,美国与伊拉克始终保持着紧密的军事关系。
目前伊拉克已订购了数十亿美元的美制军事装备,包括M1坦克和F-16战斗机。
欧洲“神经元”无人战机原型机首飞成功2012年12月1日,由多个欧洲国家参与研制的“神经元”无人驾驶战斗机原型机首次试飞。
法国在2003年启动“神经元”项目计划,由意大利、瑞典、西班牙、瑞士和希腊参与,总投入4.06亿欧元,大约半数由法国承担。
这一原型机用于为欧洲空军今后可能装备的无人驾驶战斗机测试和研究新技术,欧洲空军有望在2030年装备无人战斗机。
“斯特赖克”装甲车双V型车底改造获成功为了保护车内士兵免于遭受简易爆炸装置和路边炸弹的威胁,美国陆军启动了“斯特赖克”装甲车车底改造计划。
新的双V型车底以防地雷反伏击车V型车底技术为基础,更进一步地融合了增强装甲、新型悬挂系统和爆炸缓冲座椅。
截止2012年12月,共有673辆“斯特赖克”装甲车完成了双V车底改造,超过450辆部署到阿富汗战场。
4/ 军事文摘/ 2013.01俄罗斯开发新型火炮2012年11月22日,俄罗斯陆军部队指挥官表示俄将利用统一的“阿玛塔”坦克平台开发火炮、导弹防空和核生化防御系统。
包括新一代坦克在内的新型战车将以“阿玛塔”通用作战平台为基础,同时这也将成为俄罗斯下一代的重型军用履带式车辆平台。
神奇的层流机翼
神奇的层流机翼作者:张建军来源:《大飞机》2018年第06期2017年9月,机翼外形奇特的空客A340“刀锋”层流验证机在法国南部成功首飛,这标志着欧洲突破性层流飞机验证机项目从理论研究迈向了实际试飞阶段。
验证机将A340飞机发动机外侧约1/3展长的翼尖部分换成了层流试验段短翼。
左右两个试验段短翼分别采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制造理念:右侧是吉凯恩航宇公司的分离式前缘、上表面为金属材料的机翼,左侧是萨博公司复合材料集成前缘、上表面为复合材料的机翼。
试验段短翼通过过渡段和整流罩与主机翼连接在一起。
在客舱内,有一个高度复杂的专业飞行测试仪表站,包括使用红外摄像机监测层流临界点,测量声波对层流影响的发声器和反射系统,安装于翼梢和垂尾顶部的相机及传感器,将测量和记录机翼的变形情况以及层流范围。
验证机创造了航空史上将跨音速层流机翼与内部主要结构的第一次真正结合,被称为“飞行实验室”。
飞行结果表明,一副自然层流机翼将减少8%的机翼阻力,降低5%的燃油消耗。
也正是由于上述原因,空中客车“刀锋”(BLADE)层流机翼验证机项目获得了《航空周刊》颁发的“民用航空技术桂冠奖”。
层流机翼取得突破层流是指流体微团像井然有序的队伍一样,在各自的轨迹上流动,互不混合。
与层流相对应的是湍流,湍流中流体微团的轨迹杂乱无章,上蹿下跳,激烈掺混,就像熙熙攘攘的市场一样,从而产生较大的摩擦阻力。
对飞机机翼来说,随着逆压梯度的增大,层流边界层内的微团受到高压气流的阻碍,越来越难以保持整齐的队列,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完全乱了队形,从而转变成湍流。
在相同雷诺数条件下,层流的摩擦阻力比湍流低90%左右。
由于层流巨大的减阻效果,航空界自20世纪30年代起就开始研究层流翼型,设计出著名的NACA(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前身)系列、FX(F.X.沃特曼,空气动力学家)系列、Eppler (爱普勒,空气动力学家)系列和NPU(中国西北工业大学)系列层流翼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尽管由于制造工艺的原因,加工不出足够光滑和表面波纹度足够小的机翼表面,但模型飞机和小型飞机的试飞表明,获得大范围的层流是有可能的。
X 档案,美国战斗机验证机全集
X 档案:从X-1到X-50——美国X 系列试验飞行器简史英文字母X 是“Experimental”这个单词的缩写,即“试验的”之意,同时也蕴涵着“未知的”深层含义。
在飞行器设计领域,未知的技术障碍与难题比比皆是,即使是通过风洞、模拟器和计算机也只能构建出一个理想状态下的模型而已,所以必须研制出专门用途的试验机去探索那些未知领域。
为了探索航空航天领域众多的未知领域,美国人开始了X 系列试验飞行器的研究工作。
1945 年初,世界上第一架火箭动力试验机XS-1(后来命名为X-1)在美国军方的资助下首飞成功。
这之后,X-3、X-4、X-5 等一大批试验飞行器相继飞上了蓝天。
在随后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以X 冠名的试验飞行器几乎每年都要研制一种,其研制速度也快得惊人,这段时间因而也成为了X 系列试验飞行器发展的黄金时期。
越南战场上的节节失败和苏联全球范围内的战略紧逼,让美国开始进入战略调整阶段。
在这种大环境下X 系列试验飞行器的研制计划也陷入了停顿,从1971 年至1983 年美国没有进行任何一种X 型试验机的研制工作。
强硬的里根总统上台后,沉寂了多年的X 系列试验飞行器计划终于迎来了转机,1984 年X-29A 前掠翼试验机的首飞成功重新拉响了美国向未知航空航天领域前进的号角。
仅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十年间,就先后有14 种X 型试验飞行器投入研制,X 系列试验飞行器计划的第二个黄金发展时期来到了。
今天,X 系列试验飞行器已经不再单纯以“更高、更快”作为其发展目标了,跨大气层飞行器、太空营救系统、无人隐形武器投送平台等成为新的发展亮点。
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一定会看到越来越多更加先进的X 系列试验飞行器飞上蓝天……参考书目:Jay Miller 《The X-Planes: X-1 to X-45》第一部分:X-1------X-10X-1X-1 试验飞机作为人类历史上一种划时代的飞机,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速度超过了音速,也是因为它是世界上第一种纯粹为了试验目的而设计制造的飞机。
XV-24A垂直起降验证机的研制与发展
XV-24A垂直起降验证机的研制与发展作者:温杰来源:《无人机》2017年第10期今年1月31日,DARPA将美国极光飞行科学公司(简称极光公司)设计和研制的“雷击”(LightningStrike)方案正式赋予了XV-24A验证机的名称。
目前,极光公司已经冻结了XV-24A验证机的总体设计方案,在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DARPA)的“垂直起降试验机”(VTOL X-Plane)计划发展中迈出了重要一步。
按照合同,极光公司作为主承包商,正在与罗罗公司、霍尼韦尔公司联合设计和研制一架采用分布式混合电力推进系统的XV-24A垂直起降技术验证机,预计在 2018年底实现首飞。
技术验证计划早在2013年2月25日,DARPA启动了VTOL X-Plane(简称VXP)计划,旨在通过固定翼技术和旋翼技术之间的融合与创新,研制和集成一些新颖的子系统,力求在飞行速度、悬停效率、巡航效率和有效载荷能力等方面突破当前面临的一些限制,以大幅度地改善垂直起降和巡航飞行的性能。
VXP计划的目标是在52个月内研制出一架技术验证机,通过飞行测试实现以下一些设计要求:最大持续飞行速度达到555~740km/h,盘旋效率从60%至少提升到75%,巡航状态的升阻比从目前的5~6提高到10,携带有效载荷至少相当于自身总重量4540~5450kg的40%。
如果试飞结果达到预期性能,美国军方将利用这项计划所验证的相关技术,设计出一种可替代V-22倾转旋翼机的平台。
VXP计划启动后,DARPA先后收到多家公司提交的各种设计方案,从新型倾转旋翼的飞机、加装短翼的复合式直升机到嵌入涵道风扇的飞翼,都力求满足相关性能要求。
虽然DARPA并没有详细说明这种试验机是无人机还是有人机,但所有参与竞争的公司都选择了无人驾驶方案。
按照计划,VXP计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概念设计阶段,主要任务是定义子系统、确定飞机构型和推进系统和评估总体性能,计算出尺寸、重量、燃油以及功率需求。
科普空中试验平台——飞上天的“试验室”
科普空中试验平台——飞上天的“试验室”0:00 / 03:29说到“试验室”,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不是这样的——宽敞明亮的房间,摆放整齐的设备,还有身穿试验服的工作人员……总之,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试验室。
那么,飞上天的“试验室”你见过吗?今天,就给大家科普一下能在空中飞行的试验室——空中试验平台。
什么是空中试验平台?包括军机、民机在内的每一架新型飞机都要经过飞行试验,取得合格证后才能正式放飞。
在飞行试验的过程中,需要把被测试飞机的一些系统、设备加改装到已试飞过的飞机上进行飞行试验,通过真实的飞行提前检测某些性能,而这种飞机就叫作空中试验平台,也可以称之为“飞行的试验室”。
空中试验平台可以对被测试飞机的机械、电子雷达、发动机、通信、机电、弹射座椅等多个系统进行测试。
空中试验平台作为军民用航空试验的平台,在军机研制和民机取证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缩短飞机试飞周期、降低研制风险的重要手段。
成为民机取证必经之路由于飞行试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完成必要的地面试验后,经过空中试验平台预先试飞,可以提前验证飞机的某些性能和功能,及早暴露飞机的缺陷,为飞机修改设计及下一步研制决策提供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从而缩短飞机的研制周期,降低研制风险。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机研制的加快发展,民用航空适航取证要求对飞机某些系统进行空中试飞验证,空中试验平台的作用更加突出,已经成为民机取证的必经之路。
无可替代的试验平台与地面试验相比,空中试验平台试飞的优势在于它是在真实飞机上通过真实飞行取得试验数据,具有地面试验无法比拟的真实感,是地面模拟向飞行环境与真实世界的一个延伸。
空中试验平台不受地面试验诸多调整设备精度及调整过程的影响,能够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空中环境和飞行状态,为驾驶员提供最为真实的生理和心理感受,使得模拟效果更加逼真,试验结果更加准确可信。
在世界航空发展史上,空中试验平台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现今,空中试验平台已成为美、俄等航空强国的重要航空试验手段。
空勤登记证立式验证一体机亮点范文
空勤登记证立式验证一体机亮点范文今天咱得好好唠唠这个空勤登记证立式验证一体机,这玩意儿可真是航空领域里的一个超酷的存在,有着好多让人大开眼界的亮点呢!一、验证速度超快,就像闪电侠。
首先啊,这一体机验证速度那叫一个快。
以前空勤人员登记验证的时候,可能得等上一小会儿,手续繁琐得像解一团乱麻。
但有了这个一体机,就像给这个流程装上了火箭助推器。
空勤人员把登记证一放或者一扫,“嗖”的一下,验证就完成了。
这速度,感觉就像闪电侠在工作,一下子就把事情搞定了,大大节省了空勤人员的时间。
毕竟在航空这个争分夺秒的行业里,每一分钟都很宝贵,这一体机可算是帮了大忙。
二、识别精准度超高,像超级侦探。
这个一体机的识别精准度,那简直绝了。
它就像一个超级侦探,对空勤登记证上的各种信息明察秋毫。
无论是照片、姓名、编号还是其他关键信息,它都能准确无误地识别出来。
不管是有点磨损的老证件,还是新办的证件,它都不会看走眼。
就好像这个一体机有一双火眼金睛,能透过表象看到证件的本质,保证只有合法合规的空勤人员才能顺利通过验证。
这精准度,就像在满是沙子的海滩上准确挑出珍珠一样厉害。
三、操作超简单,傻瓜都会用。
这一体机的操作简单得不得了。
它可没有那些复杂得让人头疼的步骤,不需要空勤人员是个技术高手才能搞定。
就像用手机拍照一样容易,把证件放上去或者按照提示扫一下,然后按照屏幕上简单的指示操作,就大功告成了。
就算是对电子产品不太熟悉的空勤人员,也能轻松上手。
就好比是给你一把只有一个按钮的魔法棒,只要轻轻一按,就能实现验证的魔法。
四、安全性超棒,像坚固的堡垒。
在航空安全方面,这个一体机可是个坚强的守护者。
它的安全性就像一座坚固的堡垒,保护着整个验证流程。
它采用了先进的加密技术,就像给信息穿上了一层厚厚的铠甲,防止信息泄露和被篡改。
无论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还是在存储的时候,所有的信息都被严密保护着。
这就好比是把空勤人员的重要信息放在一个超级安全的保险箱里,只有通过严格的验证程序才能打开,让不法分子无从下手。
航空航天测试与验证技术的试验设备与工具
航空航天测试与验证技术的试验设备与工具航空航天是现代工业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随着人们对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航空航天测试与验证技术的需求也日益提升。
因此,对于试验设备与工具的技术创新和研发,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试验设备和工具两个方面来阐述航空航天测试与验证技术。
试验设备试验设备是进行航空航天试验的重要设备,其可靠性和准确度直接影响到试验的有效性。
试验设备的种类繁多,包括试验台、气密性测试仪、载荷测量仪等。
试验台是一种可靠的、精确的试验设备,可用于模拟飞行、气动学试验、强度试验等应用。
其结构包括工作台、支撑框架、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组成部分,可实现对飞行器各种状态的模拟和测量。
气密性测试仪是一种用于测试各种航空航天器密闭性的设备。
其作用是通过对密闭结构的渗透测试,监测结构的漏气情况,并为结构的修改提供依据。
气密性测试仪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试验仓、压力传感器、真空泵等。
载荷测量仪是一种主要用于实验室研究和飞行试验中的载荷和振动测量的设备。
其作用是分析机身受力部位,并作出相应的结构更改,以达到更好的飞行效果和舒适度。
载荷测量仪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载荷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分析软件等。
工具除了试验设备,工具的选择和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工具的种类繁多,包括测量工具、调试工具、模拟工具等。
测量工具包括量规、千分尺、测角仪、三角板等。
其作用是进行各种尺寸和角度的测量,以保证不同零件的精确度和匹配度。
调试工具包括程序调试器、仿真器、搭板等。
程序调试器和仿真器主要用于调试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搭板则是一种方便快捷的工具,可用于快速搭建和拆卸各种机械结构,方便设计和测试。
模拟工具是一种通过数字和模拟电路来模拟航空航天系统的性能。
模拟工具主要包括控制器仿真工具、信号发生器、数字示波器等。
它们可以模拟各种复杂的控制策略,使得工程师可以更好地预测系统的负载和性能。
印度隐身无人战斗机缩比验证机完成地面滑行试验,等
印度隐身无人战斗机缩比验证机完成地面滑行试验据印度国防分析网站2021年10月24日报道,印度首架“隐身飞翼飞行试验台”验证机自2021年6月开始进行地面试验,目前已完成了地面低速、中速和高速滑行试验,计划在2021年底进行首飞。
从发布的视频和图片看,该验证机采用无尾飞翼布局,并已配装1套光电系统、特高频/甚高频(U/V)天线、C波段数据链、空速管等。
CACI公司将为美空军研发多光谱激光原型系统据美空军技术网站2021年10月20日报道,CACI公司获得了美空军研究实验室授予的一份为期15个月的合同,将开发一种高功率激光原型系统,以支持用于不同军事任务的改进型光电(EO)传感器。
该原型系统可在连续光谱中发出宽波长范围的白光,涵盖了紫外光谱、可见光谱和短波红外光谱范围。
美、英、日、澳举行联合演习据英国海军技术网2021年10月19日报道,10月15日—18日,美国、日本、英国和澳大利亚4国海军在东印度洋海域举行了2021年海上伙伴关系演习。
演习内容涉及先进海上通信、反潜作战、空战和实弹射击等,参演部队还进行了海上补给、跨甲板飞行和海上拦截演练,旨在加强各国协作能力以及在印度洋海域的作战能力,促进区域安全与稳定。
俄罗斯海军将建造5艘破冰船和3艘多用途船据比利时海军认知网2021年10月17日报道,俄罗斯后勤副参谋长安德烈·叶菲莫夫表示,俄罗斯将在2033年前建造5艘破冰船和3艘多用途船,每艘船载货6000吨,可在1米厚的冰区航行,用于向北极地区驻军运送军事货物。
新破冰船计划于2022年服役,该船是21180M型的升级款,其船体较小,吃水较浅,将配备先进的Zaliv-LK-21180自动控制系统。
据美国战略司令部网站2021年11月1日报道,美国于当日开始进行全球雷霆22(GT22)年度核指挥控制和野战训练演习。
此次演习包括增加轰炸机飞行、导弹训练和潜射弹道导弹战备,以验证“三位一体”核力量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民航机载设备之试验室适航符合性验证试验(MoC4)
民航机载设备地面试验室适航符合性验证试验(MoC4)流程的研究(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中国上海 201210孟益民)【摘要】本文总结了民用飞机航电系统在地面试验室开展适航符合性验证试验(MoC4)的一般试验流程,详细分析了试验构型的符合性说明方法,从试验件、试验设施、质量体系、试验程序和人员资质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其能够满足符合性所应具备的条件关键词:MoC4;航电系统;适航;试验流程作者简介:孟益民(1984.07—),男,湖北黄石人,硕士,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航电系统集成验证。
0 引言适航符合性验证试验是民用飞机向适航当局表明其对适航条款符合性的重要手段。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的规定,适航符合性验证分为:符合性声明(MoC0)、说明性文件(MoC1)、分析/计算(MoC2)、安全评估(MoC3)、试验室试验(MoC4)、机上地面试验(MoC5)、飞行试验(MoC6)、航空器检查(MoC7)、模拟器试验(MoC8)和设备合格性(MoC9)等十种方法[1]。
由于航电系统功能复杂,与飞机各个系统都有交联关系,很难在地面试验室将航电系统独立出来,因此航电系统的适航符合性验证试验一般多在飞机上进行,即采用机上地面试验(MoC5)和飞行试验(MoC6)的方式。
然而,航电系统的一些功能如机组告警等需要飞机工作在故障状态才会触发,在飞行试验时验证这些功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加上飞行试验本身的成本高昂,目前世界上主要的飞机制造商如美国波音公司、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等越来越多的选择将航电系统的适航符合性验证试验放在地面试验室进行,从而节省大量的飞行小时数,降低制造成本。
我国民用飞机的研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航电系统MoC4试验方面尚无成熟的经验,本文针对航电系统MoC4试验的过程和方法开展了研究。
1MoC4试验流程1.1 概述在试验室环境中进行航电系统适航符合性验证试验的流程如图1所示。
首先,飞机制造商编制适航符合性验证计划(CP)。
X-48B无人翼身融合体(BWB)验证机成功首飞
X-48B无人翼身融合体(BWB)验证机成功首飞
佚名
【期刊名称】《电子对抗》
【年(卷),期】2007(000)004
【摘要】X-48B无人翼身融合体(BWB)验证机于7月20日在NASA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内的德莱顿飞行研究中心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验,试验的目的是收集稳定性和飞行控制特性方面的细节信息,特别是在飞行器起飞和着陆过程中。
【总页数】1页(P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221.3
【相关文献】
1.EADS公司未来无人作战飞机验证机实现首飞 [J], 佚名
2.京东自研"京蜓"自转旋翼无人机首飞成功 [J],
3.“幻影线”无人演示验证机顺利完成首飞 [J], 周小坤
4.EADS公司的“梭鱼”(Barracuda)无人验证机首飞 [J],
5.美国海军X-47B无人空战系统验证机首飞推迟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沉默之蓝验证机外形独特,隐身性能极强仅建造1架
沉默之蓝验证机外形独特,隐身性能极强仅建造1架
图中的这种飞机,是美国在1978年开始研制的一种飞机,它主要用于验证隐身性能。
该飞机的代号为“沉默之蓝”,整个飞机项目攻击花费了1.65亿美元。
尾部视角。
沉默之蓝验证机于1982年首飞,直到1996年才被外界所知晓。
在如此多的时间里,外界一直不知道这种飞机的存在,它是个名副其实的“黑项目”。
沉默之蓝验证机也被称作鲸鱼飞机,或者是怪物校车。
从此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该飞机采用V型垂直尾翼。
机头特写。
飞行中的沉默之蓝验证机。
从顶部看上去,这个家伙像是块长了翅膀的板砖。
沉默之蓝验证机全长17米,翼展14.7米,高3.2米,重量为13.6吨。
同现在的隐身战斗机相比,沉默之蓝验证机的速度比较慢,只有462千米/小时。
总共仅仅建造1架。
整个项目的研制目标是,验证沉默之蓝飞机能够对纵深战场的目标实施持续监视,为指挥官提供实时的目标信息,却不会被敌方的雷达发现。
按照美国空军官员的说法,沉默之蓝验证机完美地完成了任务,并在1985年正式退役。
沉默之蓝验证机的座舱内部
博物馆里面展示的沉默之蓝验证机,远处有架XB-70轰炸机。
沉默之蓝验证机使用的传感器也非常先进,后来被用于E-8 联合监视目标攻击雷达系统之上。
在3年的时间里,沉默之蓝验证机总共进行了135次飞行。
这种飞机在正式公布之后,曾让外界大吃一惊,甚至美国军方的许多人在此之前也完全不知情。
沉默之蓝验证机在完成科研试验任务之后,已经停止使用,被留在博物馆里面用作展示用途。
注意,它的上方还有架奇怪的飞机。
美国X-43实验机进入实机验证阶段
美国X-43实验机进入实机验证阶段
始安
【期刊名称】《《世界航空航天博览:A版》》
【年(卷),期】2004(000)002
【摘要】美国国家肮空航天局(NASA)在经过一连串的测试机验验证后,决定生产3架Χ-43空天飞机的原型机,对这种空天飞机进行更进一步的实机验证,以证明冲压发动机在未来空天飞机上的实用性。
计划中Χ-43空天飞机实验机时速可以达到每小时8045千米,即约7倍声速。
该项被称为Χ-43C的高超声速空天飞机飞行计划将耗资1.5亿美元,
【总页数】1页(P93)
【作者】始安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271.37
【相关文献】
1.把摆式液压万能实验机改造成电液伺服万能实验机 [J], 郭怀仁;赵明波;罗华兴;徐明;
2.无人宇宙实间实验机 [J], 孙永恩
3.改造摆式液压万能实验机为数显式实验机 [J], 郭怀仁;赵明波;罗华兴
4.西科斯基公司X2技术验证机研制进入新阶段 [J], 陈
5.DARPA航天飞机验证机项目即将进入第二阶段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中实验室”系列验证机演示图。
三视图。
研制背景及设计思想:航空工业是高技术密集型产业,其中集合了大量的高新技术。
一种型号飞行器的研制是一个不断积累研究经验的过程,其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理论实验和工程验证试验。
目前在航空领域有两种研究体制,即以俄罗斯、欧盟、中国等为代表的型号牵引型航空工业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技术牵引型航空工业。
前者主要围绕型号工程开展,在型号开发过程中不断进行技术攻关,从而取得航空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后者在开展型号研制之外,依托健全的科学实验体制,进行一系列不是针对具体型号而是以积累技术储备为目的的工程项目。
这两种研究体制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型号牵引型机制结构紧凑,研究成果短期效果明显,而且资金投入指向明确,有较高的投入产出比。
但这种机制容易产生对工程项目的过度依赖,基础研究投入较少,在原理和技术创新方面动力不足。
而且型号牵引的短期成果并不能使一个国家的航空工业具备巨大的研究潜能和知识的战略性积累,尤其在以前位涉足过的研究领域,通常会有技术储备几乎为零的尴尬情况。
技术牵引型研究机制以技术进步和创新为导向,在资金投入有保障的情况下,可以从战略上提高国家航空工业的潜在研究能力,尤其在基础研究方面,可以形成健全的科研机制,在遇到新问题新挑时有较大的研究动力。
这种机制有利于形成深厚的技术储备,能对未来的型号研制的高效进行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
不过这种研究机制的建立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尤其是考虑到其投入产出周期特别长,短期效果不明显,而且投资风险较大,造成经济门槛过高,所以大部分国家无法采用这种研究机制。
不过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航空大国都在逐步重视以实验为先导的准技术牵引机制的建立,也只有不断增加在航空技术基础实验方面的投入,才能形成深厚的技术储备。
如果说研究机制的选择是从战略角度进行的考虑,那么从硬件角度看技术牵引机制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规模庞大的验证机体系。
美国的X系列验证机在其航空工业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大部分现役型号都脱胎于验证机,而且很多前沿的技术开发都是在验证机上进行的。
所以,技术牵引机制的硬件建设关键点就是验证机体系的建立。
不过,要建立健全的验证机体系是一项投资庞大且消耗可观的工程。
大多数国家无法形成真正的技术牵引机制瓶颈也就在验证机的研制上。
目前我国的航空工业还有很多领域的研究处于刚起步甚至空白状态,要赶上国际航空工业的发展步伐,必须从大量的实验中取得大量的技术积累,建立健全的实验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把航空技术的进步步伐掌握在自己手中。
长期以来我国也适应了一套以型号为研究目的的航空工业体系,重视短期内的成果,有限的资金只能投入到几个重点工程项目中,但在一些前沿的技术领域就很少有较大的进步。
所以在很多研究方向上我国与世界航空强国会出现“代”的差距。
从战略角度考虑,我们极有必要建立健全的实验体系,表现在硬件方面就是验证机的需求十分迫切;但另一方面过大的资金需求又不允许庞大验证机体系的全面建设,只能选择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投资。
以上矛盾的解决关键在于找到验证机开发和资金投入的平衡点,在资金投入有限的情况下高效地开发验证机,在风险可承受范围内逐步的向技术牵引机制过渡。
为了降低验证机的开发成本,降低风险,模块化思想是一种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思路。
由于验证机往往只侧重某一方面的科研目的,所以制造一架验证机时并没有必要在验证机整体上进行全面的重新设计,只需要更改重点结构,就可以在更改范围最小的前提下完成实验目的。
这样对验证机机体结构的重用是模块化思想的一种体现。
基于这一设计思想,本文提出了“空中实验室”模块化系列验证机。
该系列验证机的设计前提是:假设需要进行的一系列实验项目对机体的变动要求主要集中在机翼气动布局和动力系统布置方面,对机身变化不敏感,即机身可成为各模块中的稳定组成部分。
下面本文将以固定翼气动布局验证机和可偏转旋翼验证机为例,对“空中实验室”模块化系列验证机进行具体介绍。
模块化复杂气动布局验证机:模块化复杂气动布局验证机是一种采用模块思想进行开发的组合式验证机,不同的气动布局采用统一的机身,通过对鸭翼、主翼和发动机的不同组合实现高速巡航布局、混合前掠翼布局和混合连翼布局,不同的布局方式分别用于超音速飞行、跨音速飞行和亚音速飞行的相关实验。
由于不同的方案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结构通用,使该系列验证机的开发成本降低,从而可以减少整个飞机项目的研发投入。
同时,机身上的灵活连接部件为验证机的改型预留了巨大的空间。
模块化复杂气动布局验证机还可以作为动力设备、新材料、航空电子技术、生命保障系统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空中试车台。
机身模块采用细长型升力机体,机身与边条翼融合。
采用大边条设计,边条从机头发展,一直延伸到机身尾部。
整个机身下表面平滑,上表面隆起,结合平滑融合的边条翼,在飞行中整体产生升力。
机头略微下垂,使飞行员具有良好的视野。
在机身前段机背隆起,后段过渡为扁平形,这种设计的目的是使机身符合面积率,有利于从亚音速进入超音速,同时隆起的机身有利于增大机内空间,方便各种实验设备的布置。
边条翼在飞机起飞和降落阶段有提高操纵灵活性的作用,在大迎角飞行状态下,边条翼可以提高大迎角下的飞行性能。
在机身前段有鸭翼接口,用于不同鸭翼方案的组合;中段有主翼接口,用于不同主翼方案的组合;在机身腹部设有进气道接口,用于机腹进气布局的实现。
整个机身都由平滑曲面过渡,可以有效降低阻力。
机身采用大跨度复合材料整体成型技术,可用于实验这种材料成型技术在飞机制造领域的可行性,这也是目前客机机身加工的前沿课题。
大块的机身模块整体成型有利于减少机身的装配工作量,同时也有利于增加机身的整体强度。
在材料重量下降、连接件数量减少的情况下,整体复合材料机身有利于提高整机的推重比,从而提高飞机的机动性。
机身作为模块化复杂气动布局验证机的基础模块,必须具有较大的改装潜力。
为实现不同气动布局机翼在机身上的连接,机身留有的鸭翼、主翼和垂尾接口部分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范围调整的。
起调整的方面主要是接口尺寸、材料、形态结构,这样才能适应不同机翼结构的连接需求。
而接口结构本身可以加工成接口系列标准件,同时机翼的连接部分根据这些标准进行设计。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机身的通用性,也有利于降低成本。
假设需要实验一种本文三种气动布局以外的新方案时,就可以在机身上装配相应的连接接口,组装上新的机翼和垂尾以及发动机短舱,就可以很容易的实现飞机整体气动布局的变化。
高速方案高速方案的特点是在机身前段安装后掠鸭翼,鸭翼与机身间采用切尖梯形翼连接。
主翼采用用双三角后掠形式,内段后掠角大于外段。
采用后掠翼型主要是考虑飞机工作在超音速状态时后掠布局是推迟激波产生的成熟方案。
同时,鸭翼和主翼之间可以实现旋涡的耦合作用,实现主翼升力的增加。
鸭翼和主翼为远距耦合布局,有利于在起飞时提供较大的抬头力矩。
垂尾采用直立单垂尾,垂尾根部在机身上有较长接合面,使垂尾具有一定后掠角。
为了满足超音速飞行对发动机大推力的需求,动力系统采用四发双侧翼根布局,每侧各两台。
进气道均为后掠唇口,可以满足高速飞行时大俯仰角下的进气需要。
发动机为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可以使全机推重比接近1,实现马赫数 1.5左右的超音速巡航。
在高速方案中鸭翼和主翼采用远距耦合,这种设计有利于实验鸭翼对飞机俯仰姿态的控制规律以及鸭翼在复杂气流环境下对主翼表面涡流的影响。
其实验成果对进一步优化战斗机鸭式气动布局有较大帮助。
同时,根据目前国际上提出的几种超音速客机方案,鸭式布局成为一种新趋势。
所以,利用高速方案的远距耦合鸭式气动布局也可以进行一系列超音速大飞机的预研工作。
由于前端鸭翼产生的涡流影响的主翼区域有限,所以如果要充分利用鸭翼和主翼之间涡流有利耦合的影响,就应当采用低展弦比的后掠翼型。
来自前端鸭翼的气体涡不仅会打在主翼上,同时也会对发动机进气道产生影响。
由于大部分采用鸭式气动布局的战斗机都是机腹进气或两肋进气的,所以鸭翼的涡流不易对发动机产生巨大影响。
但未来的民航超音速客机由于振动噪音等方面的限制,不能将发动机布置在机腹或两肋,但又要采用鸭式布局,所以在两侧进气的鸭式布局上展开实验是很有价值的。
前端鸭翼的产生的涡流对主翼上的涡流脱体有抑制作用。
基于这一现象,可以设想该涡流也可以对发动机进气道流场进行约束,通过合理的鸭翼布局,高速巡航时能够有效地在发动机前组织健全的进气流场,对发动机的运行十分有利。
这一设想就可以通过在高速方案验证机上的实验进行验证。
考虑到每侧的两台发动机都需要受到鸭翼涡流的影响,所以发动机改变了传统的横向并排布局,采用了纵列式,这样鸭翼涡流就能最大限度地影响每侧的两台发动机。
高速方案主要用于验证超音速大型飞机的可行性和相关技术参数,其成果可以为大型超音速客机、运输机、轰炸机的研制打下基础。
同时,高速方案也是很好的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测试平台,即可作为新型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空中试车台。
混合前掠翼方案混合前掠翼方案的特点是在机身前段安装联接式组合鸭翼。
连接式组合鸭翼是用于新型鸭翼布局的实验,连翼式鸭翼综合了后掠鸭翼和前掠鸭翼各自的优点,并且提高了翼身的强度,减弱了鸭翼在高速和乱流中产生的颤振。
在鸭翼未端还安装有翼稍帆片,可以有效地改善鸭翼上、下表面的流线偏斜,抑制翼尖涡的扩大,减小鸭翼翼尖涡对主翼的不利影响,同时巩固鸭翼翼身旋涡与主翼漩涡之间的有利耦合。
机身中段安装后掠直翼梁,机身后段安装大面积组合式前掠翼。
前掠翼中部为大面积菱形翼,主要起切尖梯形翼的作用。
主翼外段为前掠翼,前掠角与菱形翼副翼延长线夹角保持一致。
采用前掠翼主要是为了利用前掠翼的以下优点:跨音速阻力低,操纵性好;升力系数大;跨音速巡航航程程增加;过失速机动性能优越。
混合前掠翼方案中鸭翼部分和主翼部分都是混合翼型。
其中鸭翼部分的后掠段为处于水平面,而前掠翼段的翼根处带有上反角。
这样的设计是考虑到两台发动机位于机背,发动机进气口进气环境受前端鸭翼脱体涡影响很大。
部分气流在发动机进气道前已经分离,造成进气效率下降,影响发动机性能。
如果把前端鸭翼的前掠段翼根改为带有上反角,一方面可以避免翼后脱体涡打在发动机上,另一方面为前端后掠翼的有利涡流顺利的穿过前掠段,从而在发动机前形成有利的涡流,将气体约束在机体表面,推迟附面层的分离,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的进气效率。
同时机身隆起表面与发动机唇口共同构成无附面层进气道,使附面层从进气道两侧滑出,防止附面层进入发动机内,提高进气效率。
从鸭翼后端脱离的涡流一部份用于约束发动机前的进气流场,另一部分向外延伸,与主翼构成有利耦合,提高主翼的效率。
由于主翼是前掠翼,气体涡趋向翼根,所以鸭翼的有利涡流也应当趋向翼根才能与主翼涡流相遇。
要使鸭翼涡流趋向翼根,就应当采用前掠翼,这就是鸭翼有后掠翼和前掠翼联合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