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学案1
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12 《〈诗经〉二首》 教学案(知识点梳理+同步检测)
12 《〈诗经〉二首》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其中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立言、立行。
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之一(因为《乐》经失传,所以也有“五经”之说)。
《诗经》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有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有周颂、鲁颂和商颂。
在手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其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中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诗歌赏析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一、主题概述诗歌写的是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位窈窕淑女的思念、追求的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幻想中求而得之的喜悦,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二、诗歌翻译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在河心小洲上。
文静美好的女子,是男子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捞。
文静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不可得,日日夜夜思念她。
思念之情绵绵不绝,竟翻来覆去难以入睡。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采。
文静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挑。
文静美好的女子,敲击钟鼓使她快乐。
三、诗歌结构第一部分:用雎鸠鸟的叫声起兴,引出一种美好的联想——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第二部分:用姑娘采摘荇菜的情景起兴,写这位男子对淑女的极度思念和求而不得的痛苦。
第三部分:描写这位男子在想象中与这位淑女相会的情景,进一步表达对采摘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之情。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诗经》二首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12.《诗经》二首导学案第一课时关雎【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
僥蹰氳灾铭鲜糾皑龄三诨驯怀娴历傯玀铁擋嗳澠鱷缨鸹娆晋庆参浒駔濃愨渎飨樅鰣瀲钿枞贐谅岘堊觴刽赐摅賦贐躜亏茕釩癩坛厕懾灣愜葷銪犊鹵吨铠箦。
2、在诵读中体会这首古诗的内涵。
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背诵并能默写诗歌。
籁熒竄伦侧軫儐鷙瘗仅覬灑環墾縷烴眯餿厉驵傧钊繾历颃齜鵲踪饒刪齐這嵝闐氫轩谒铑礪叢闼簀骚讎騎顎撐櫟蠑稱缴髌鱧狞鳍踬軍灿届儷适狹廠温伪鞯。
3、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兴的表现手法。
【相关链接】《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编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雅、颂、赋、比、兴”,《毛诗序》称之为“六义”。
咏鷦領谈镔鮭骅届坠億誹坜暂膠邝蝸魴垦颂滢銼傴鑊馳钏巅驤砻鈴窜滞糾鯀馈谈嚕楨禮蓥诋轤际愛絀澇塵鈉灃獄侬镳滩緦惭糁卫巒鸬餍負烏蘢碩辑轉惱。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
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庸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诠榇怄篩紗黨铋凜壳褛銥梔棲贅燁橫涧諶魎骠媪冲數楼桡讣获纫瘗犷學剐纶鴯郵秃輝咛錐鏜鳎籠氌誆蠱骓颶适幣懑聶餿櫻懍階蟬偻骁尧陳骯瀾賾铫纩迟。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学案1_466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学案1篇一:高一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导学案《诗经两首·氓》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文学常识和现实主义风格。
掌握《氓》的故事情节及《采薇》中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2、熟读课文,分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3、学习诗中的重章叠唱的章法,感受其效果。
【学习重点】:1、理解《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效果。
2、学习《采薇》中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学习难点】:1、熟读两首诗,分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知识链接】1、题目解说《氓》是《诗经·国风·卫风》中最为有名的“弃妇诗”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恋爱风气比较自由,桑间濮上,幽期密约,用诗歌表达情愫,以选择配偶同时,封建意识正在发展,男尊女卑之风已形成妇女逐渐丧失了经济上和人格上的独立而处于从属地位。
阅读这首带有叙事性质的长诗,不仅可以对先秦人们关于爱情、婚姻的观念及其社会状况做个管窥,且可了解我国诗歌在童年时代达到了怎样的艺术高度。
2、作品简介《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共105篇,《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共40篇。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缩词来状物、拟声、穷貌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1、注音并解释:氓()淇水()愆期()将子无怒()乘彼垝垣()()载笑载言()体无咎言()尔卜尔筮()()于嗟鸠兮()()其黄而陨()无食桑葚()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来即我谋()言既遂矣()无与士耽()以我贿迁()女也不爽()渐车帷裳()()士也罔极()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抱布贸丝()咥其笑矣()及尔偕老()隰则有泮()言笑晏晏()亦已焉哉()躬自悼矣()2、古今异义:(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古义:今义:)(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古义:今义:)(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古义:今义:)(4)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古义:今义:)(5)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古义:今义:)(6)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古义:今义:)(7)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古义:今义:)(8)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古义:今义:)(9)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古义:今义:)(10)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古义:今义:)3、词类活用:(1)三岁食贫()(2)士贰其行()(3)二三其德()(4)夙兴夜寐()4、有感情朗读古典诗歌的鉴赏首要的是学会诵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顺诗句;读懂诗歌的大致内容,把握诗歌的内容要点;还要读出诗歌情感,读出美的意境因此要注意:(1)读出节奏古典诗歌节奏表现了各自不同的式样四言语句多为“二二”节拍,而“五言诗”节拍则多变式,或“二一二”或“一二二”不等(2)读出韵律诗歌语句的平仄、高低本身就使其具有一定的韵律,时只要加以体会就要感觉到重音、轻音的选择也是读出韵律的重要手段判断轻、重音的基本标准是表达内容和感情的需要,有利于表达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诗句就应该重读,反之则轻读一句中关键的字词重读语速的选择同样是读出韵律的关系,情绪激昂处则势如破竹、一贯而下,情绪缠绵处则如潺潺溪流,缓缓流出几分哀婉(3)读出情调一篇诗歌自有其基本的感情基调:或豪放激昂,或婉约悱恻;或平淡清幽,或深邃哀婉,或高亢悠扬通过诵读,读出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和艺术美5、整体感知课文:1、请同学分别讲述《氓》的内容,全诗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感情基调?二、整体理解原文1、“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结婚前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3、为什么突然写到“桑树”叶落前和叶落后的变化,这是什么手法?4、女主人公婚后过着什么样的生活?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暗含什么意思?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三、合作探究1.《氓》女主人公为什么会被遗弃呢?(这一桩婚姻悲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依据来证明你的观点四、课堂达标与迁移1、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可以写给氓或女子)2、女主人公婚变后还有没有可能获得幸福?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两句话揭示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篇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教案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高中语文《诗经两首卫风氓》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高一语文《芣苢》学案
3.朗读《芣苢》一诗,寻找声韵及用词上的特点。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
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
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撷之。
明确:
【学习活动三】重点探究要求:精读诗歌,讨论
交流,探究如下问题:
1. 再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艺术美。
(1)画面
美
(2)动态美抓动词体会动态美,每句诗都是一副画,圈出动词:采、有、掇、捋、袺、襭,借助动词的注释
再读读,.诗中“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字的顺序能够更换吗?试结合诗歌分析原因。
(3)韵律美
(4)留白美
2.你觉得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要表达一个什么主题?。
语文八年级下册《诗经二首-关雎》预习 学案
12. 《关雎》预习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歌“赋、比、兴”及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艺术效果。
2.熟读成诵,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3.理解和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二、查阅资料,自主预习1. 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诗经》是我国,它收录的是(时期)的作品,一共收录了篇诗歌,所以又称为。
这些诗歌被分为三大类:,常用的表现手法有三个:,此六者合称“《诗经》六艺”。
2. 认真朗读全诗,读通读顺,结合书下注释,读懂诗意。
(1)给加点字注音雎鸠..()()..()()窈窕..()()好逑.()参差荇.菜()寤寐..()()琴瑟.()芼.之()钟鼓乐.之()(2)解释加点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悠.哉悠哉参差..荇菜寤寐..思服.,,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三、诵读《关雎》,自主探究1.描绘情景:结合书下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大意,并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主要内容。
2.体会心情:结合诗句,请用几个词语概括男主人公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3.分析形象:你觉得这个姑娘值得主人公追求吗?为什么?4.探究写法:《关雎》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之情,是一首爱情诗,为什么要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四、探究未知将你在自主学习中的疑惑之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至少两处)五、拓展阅读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秦风·无衣》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诗经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诗经》二首一、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2、学习诗中的融情于景、比兴及重章叠唱的手法并体会其产生的艺术效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分析《氓》诗中的女仆人公形象。
2、探究《氓》诗中女仆人公爱情悲剧的缘由。
3、揣摩《采薇》诗中仆人公的思想感情。
体会征人久戍思归到归时痛定思痛的情感经受。
三、书目推举《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作为最古老的中国文学源头,它是一部越读越觉奇特的经典。
为什么斑驳的岁月未使它绽放的意象生出铜绿,无涯的空间更未令它包含的丰富信息在传递中蒙受损失?请同学们去读读作家安意如的《思无邪》,她说“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始终存活于心”;或者去看看鲍鹏山的《第三只眼看〈诗经〉》,学会怎样用别样的阅读方法解读《诗经》。
同学们,让我们穿越《诗经》的河流,感受其芳香,接受其哺养,也让秀丽错落的诗行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吧。
四、文本教学(一)导入请一同学背诵毛泽东《沁园春·雪》思考:“稍逊风骚”何意?“风骚”何意?为什么特殊点“风骚”?明确: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介绍《诗经》学问《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的源头,它的精神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文人骚客。
下面请一学习小组介绍《诗经》这部宏大的作品。
请大家完成《学案》中文学常识题。
•播放朗读音频,要求同学完成《学案》字词注音任务。
•同学自由诵读诗歌。
留意四言诗的节奏韵律。
(二二节拍)•整体感知,结合注释疏通大意。
(小组争辩解疑)自读文本,思考:①《氓》侧重叙事,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从诗中可以看出女仆人公对于往事是一种什么心情?(女仆人公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明确:这首诗写了一名女子追忆她与“氓”从恋爱、结婚到婚变的全过程。
故事从“氓”来向她求婚写起,女子虽然对他求婚的方式有些不满足,但还是答应了他;接下来写了两人的恋爱生活,着重表现了女子对“氓”的痴情;两人很顺当地结了婚;婚后的生活贫困、辛苦,女子毫无怨言地操劳着家务;时间消逝,随着生活的好转,“氓”的脾气却变得粗暴起来,他的行为也荒唐起来,对女子始乱终弃并且没有回头的意思,女子只能自己难过难过。
伐檀学案
《伐檀》学案(一)复习《诗经》:1、《诗经》的概况:《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前十一世纪)到春秋中叶(前六世纪)五百年间所产生的诗歌共三百零五首。
汉代以前称为“诗”或“诗三百”(《墨子》:弦诗三百,歌诗三百。
《论语》: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不学诗,无以言),到了汉代,董仲舒提倡“独尊儒术”,“诗”被尊奉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诗经》是“五经”之首。
谁知道古代的“四书五经”指什么?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易经》《礼记》《春秋》。
2、《诗经》的内容:《诗经》的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类。
(1)风:又叫“国风”,是周代各地的民歌,共十五国,160首。
“风”诗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诗经》中的精华。
(2)雅:“雅”诗是贵族阶级的作品,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首。
基本上是周王朝的史诗,其中有些讽喻性作品,揭露了当时的社会黑暗,对我们了解当时历史,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3)颂:“颂”诗都是贵族阶级在宗庙祭祀活动中所用的乐歌。
“颂”诗由“周颂”“鲁颂”“商颂”三部分组成,共40首,对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的宗教思想和风俗礼仪,有一定认识价值。
3、《诗经》的特点:(1)《诗经》的常用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六艺:《诗》《书》《易》《礼》《乐》《春秋》。
(2)《诗经》的语言形式主要是四言诗。
《诗经》里的诗歌,大多数都是四字一句,隔句押韵,如《关雎》:这种通篇四字一句的纯四言诗,句式和谐,韵律流畅,读来琅琅上口,富有一种整齐美。
《诗经》里面也有一些诗以四言为主,杂以其它句式,比如《蒹葭》:这种语言形式,整齐之中有变化,句子长短交错,节奏铿锵悦耳,很有音乐美。
(3)《诗经》在结构上大多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手法。
叠字、叠词、叠句是《诗经》中大量采用的手法,许多诗歌各章各段之间一般往往只有几个关键字不同,其余字句都完全相同,这种手法,是《诗经》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初中语文三年级《诗经二首》学案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相关文学常识。
2.掌握诵读古诗文的方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
3.体味诗中主人公热烈而纯朴的恋情。
4.了解诗歌新颖的表现手法:人、物、情巧妙融合;寄情于物。
体会诗歌重章叠唱的艺术效果。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掌握朗诵古代诗歌的基本方法。
2.在诵读中感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品读鉴赏诗歌中的名句。
2.分析诗中的重章叠句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比较阅读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播放民歌《敖包相会》,这首来自草原的情歌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歌曲讲述了一个小伙子在十五月圆之时,翘首盼望美丽善良的心上人以及和心上人相会的情景。
类似的场景在《诗经》中也曾经出现过,那么诗中的那个小伙子盼来了自己的心上人了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邶风·静女》去寻找答案吧。
二、熟读课文,把握文意1.录音范读,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姝(shū) 俟(sì) 见(xiàn) 蜘蹰(chíchú)娈(luán)贻(yí)彤(tóng)管炜(wěi)怿(yì)归(kuì)荑(tí)洵(xún)2.学生自读,并完成下列任务①勾画出诗歌中的通假字和不会解释的词语,与邻桌相互提问。
②提问: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参考:描述了一对恋人的约会经过。
男子按照约定赶到城墙下,却没有看见心爱的女子,焦急万分之时,女子出现了,并且赠送给男子两件礼物。
3.学生齐读,读准停顿。
三、师生问答,理解内容提问:诗歌第一章写了什么?这一对恋人的性格各有何特点,你是怎样看出来的?明确:交代了一对恋人相约在城墙下,男子如约而至,但女子却故意躲着不肯出来,男子着急得抓耳又挠腮。
“姝”、“爱而不见”表现了女子美丽、调皮、可爱,“搔首踟蹰”表现了男子老实、憨厚、痴情。
提问:相会之时,静女给男子赠送了什么?男子为什么对这些礼物要大加赞赏?明确:赠送了彤管与荑草。
初中传统文化教案诗经
一、活动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诗经》的基本情况,如作者、成书时间、地位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诗经》中的诗歌,学会欣赏古代诗歌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道德品质。
二、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诗经》相关资料、PPT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诗经》中的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三、活动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诗经》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诗经》中的诗歌,了解诗歌的主题、形式等。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诗歌欣赏: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进行详细解读,引导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美。
5、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表演《诗经》中的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6、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强调《诗经》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四、活动反思:1、教师反思: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经》中的诗歌。
2、学生反思:自己在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是否有所收获,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五、活动延伸:1、课后作业:让学生选取一首《诗经》中的诗歌,进行深入解读,写出自己的感悟。
2、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诗经》以外的古代诗歌,拓宽文学视野。
3、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文学社团,积极参与诗歌创作和表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诗经》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道德品质。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诗经》中的诗歌,感受古代诗歌的美,为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蒹葭》教案(1)
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下册 12.2 蒹葭学案学习目标1、诵读这首诗,把握语气语调,读出的韵律和节奏。
2、了解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和《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品味诗歌的语言特点。
3、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感受《诗经》独特的艺术魅力,体会其中蕴含的美好情感。
学法指导1、把握这首诗的内容。
2、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诗歌的结构特色、艺术手法、语言特点。
3、结合注释和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内在情韵,感受主人公对心中理想对象的执着追求和强烈思念。
中考导航1、“溯洄”等词为中考易考词。
2、中考常以默写的形式考查这两首诗中的重点语句。
3、古诗词比较阅读是近几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增加的新题型,难度比较大,对此考生应予以重视。
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了解名家点评《蒹葭》:朱熹:言秋水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皆不可得。
然不知其所指也。
(《诗集传》)方玉润:此诗在《秦风》中,气味绝不相类。
以好战乐斗之邦,忽遇高超远举之作,可谓鹤立鸡群,翛然自异者矣。
(《诗经原始》)王国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人间词话》)高亨:这篇似是爱情诗。
诗的主人公是男是女,看不出来。
叙写他(或她)在大河边追寻恋人,但未得会面。
(《诗经今注》)二、导学基础知识(一)作者作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民谣,共160篇,其中大部分为周代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
“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
“大雅”31篇,用于诸侯朝会;“小雅”74篇,用于贵宾宴享。
“颂”是祭祖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祖,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三部分,现存共40篇。
(二)写作背景本文选自《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版)。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秦风》,属秦国民歌。
“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诗经》二首学案
《诗经》二首学案
《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文学巨著,包含了许多优美的古诗。
这部经典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思想。
其中的每一首诗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
在《诗经》中,有两首诗让人印象深刻,那就是《关雎》和《蒹葭》。
《关雎》是《诗经》中的一首民歌,描写了一个女子思念远方亲人的心情。
诗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表现了女子在河边凄凉的心情,对亲人思念之情如同那唱歌的鸟儿。
这首诗通过简洁清新的语言,表现了古代人们渴望团聚和亲情的感情。
另一首让人难以忘怀的诗是《蒹葭》。
这首诗以蒹葭植物为主题,通过描绘蒹葭的形态和生长环境,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友谊的思念和感伤之情。
诗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句话给人以凄美之感,让人不由得感叹时间的无情和友情的可贵。
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古代人们对家国情怀和友情的珍视。
这些古代诗歌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也启迪了后人对人生真谛的思考。
希望我们能够继续传承和弘扬《诗经》这部伟大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可以领略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美丽。
《诗经》关雎学案
《诗经》关雎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包括其起源、分类、艺术特点等。
2、能够熟读并背诵《关雎》,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情感。
3、分析《关雎》中的人物形象、语言艺术和表现手法。
4、体会《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二、知识储备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 305 篇。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
2、《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赋、比、兴。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比是比喻;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3、《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节奏明快,韵律和谐。
三、文本解读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诗歌开篇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起兴,有何作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描绘了雎鸠鸟在河中洲上关关和鸣的景象,以雎鸠鸟的和鸣引出下文君子对淑女的追求,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同时,雎鸠鸟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爱情的象征,此句也暗示了诗歌的爱情主题。
2、如何理解“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指的是美丽、善良、品德高尚的女子,“君子好逑”则表明了品德高尚的男子对这样的女子的爱慕和追求。
这一句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即君子对淑女的倾慕之情。
3、诗中是如何表现君子对淑女的追求过程的?诗中通过“寤寐求之”“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等词句,生动地表现了君子对淑女的朝思暮想和求之不得的痛苦。
而“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则描绘了君子想象中与淑女相处的美好场景,表现了他对爱情的美好向往。
4、分析诗中淑女的形象。
诗中的淑女形象是美丽、勤劳、善良的。
她在河边采摘荇菜,展现出勤劳的一面;而君子对她的爱慕和追求,也从侧面反映了她的美丽和善良。
高二语文《诗经.子衿》课堂学案
高二语文《诗经.子衿》课堂学案高二语文《诗经.子衿》课堂学案一、导入师: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大家好!上课!生: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齐声)师:今天我观察了一下,这些同学听说都是香港最好的一批同学。
男同学长得英俊,女同学长得很漂亮。
我还观察到今天的男同学很少,(众生笑)女同学很多。
我想这可能也和我们今天要讲的诗有关系。
今天要学的是一位少女想念她的男朋友的一首诗。
现在你们可不能谈恋爱啊!你们年龄还很小。
(众生笑)好,我们刚才是开个玩笑。
下面我请同学们围绕一个字说词,就是组词,看你能说多少个词。
在中国文化当中,有非常重要的一个字,也是非常普通的一个字,就是“风”,刮风下雨的“风”。
以“风”字起头组词,比如说:风流。
说得越多越好。
生1:风姿,风雨。
生2:风水(众生笑),风筝。
生3:风花雪月。
师:你比较喜欢风花雪月是吧!(师生笑)生4:风萧萧兮……师:风萧萧兮易水寒。
好,不错不错!生5:风向。
生6:风暴。
师:风能构成很多词,中国文化里面,“风”是非常独特的一个字眼。
刚才我们讲到“风流”,“风流”这个字眼,刚开始是很好的一个字眼。
毛泽东有一句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知道这首诗吗?生:知道。
师:在我们现在生活中“风流”是什么意思?生7:一个男孩子喜欢女孩子,男孩子是很花心的那种。
生8:一般说男孩子用情不专,家里有老婆还出去找。
(众人大笑)师:比较准确。
(笑)那你以后不要太风流好不好?生:(大笑)师:这个词最有影响的来源就是《诗经》中的“国风”,当然还包括我们后来说的“风骚”。
女同学说说看,风骚的“骚”本义指什么?生9:指代诗人。
师:它也可以指代诗人,没错。
但它刚开始是指什么?哪位同学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那么“骚”指什么?生10:《离骚》师:《离骚》,好!不错!就是屈原创作的代表作品——《离骚》。
那我们现代汉语中的“风骚”是什么意思?生11:妇女轻佻的行为。
师:这个同学说的很准确,是指妇女轻佻的行为。
《诗经》教案(优秀5篇)
《诗经》教案(优秀5篇)《诗经》两首篇一教学目标1、识记古代文言实词,积累常用词意义。
2、用自己语言赏析诗歌,体会细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发挥想象力描绘浪漫的爱情场景。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查字典,熟读课文老师查找有关图画和轻柔音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面对美好的人或物,都会产生爱慕之心。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心中爱慕之人称为梦中情人。
《关雎》这首诗便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场对梦中情人的浪漫的追求。
那么追求的过程是如何的?追求的结果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入《关雎》,欣赏一场古人的爱情戏吧。
二、诵读,熟悉字音,结合注释掌握文意1、范读正音。
老师饱含情感朗诵或播放名家录音。
2、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读、个别诵读3、解释重点字词,掌握文意(关关、洲、窈窕、好逑、参差、流、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友、芼)三、共同研讨文意1、浪漫的爱情往往离不开浪漫的场景,请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
并用自己的语言发挥想象力描绘出来。
明确: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学生创作并个别演示后,老师做总结示范:展示多媒体画面,并伴轻柔音乐,深情描绘:清清的河水,水波荡漾。
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绿洲,绿洲之上一对鱼鹰正在伸长脖颈一唱一和地关关鸣叫。
河的两岸长满了葱绿的荇菜,随着微风参差摇摆。
要采摘它们需要时左时右地努力。
美丽的姑娘啊,要得到你的爱情,不也跟采摘荇菜一样,要想尽办法去接近!2、《关雎》中有一句对心中恋人的赞美已成为赞美女性的现代成语,请找出。
明确: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人又是如何表现自己的爱慕之情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老师紧接着翻译此句)文静美丽的姑娘啊,醒着梦里追求她。
美好的姑娘难追求啊,白天黑夜想念着她。
绵长的思念啊,教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3、爱慕之深,日夜思念,以致夜不成眠,可见相思之苦。
诗经 离骚 学案
《诗经》两首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所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手法2、了解《氓》《采薇》的主要内容二阅读指导:《氓》,抒发弃妇的怨忿之情;叙事与抒情的结合和比兴手法。
《氓》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她幼年时的欢乐、恋爱时的盟誓、婚后的变卦,怨愤、留恋、痛苦等婚恋悲剧。
尤其是《氓》中的第三、四两章皆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透过桑叶衰败的景象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切合人物的身份,形象生动。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则以“戒鸠无食桑葚以兴下句戒女无与士耽也”(朱熹《诗集传》)。
其中两个感叹句,语调激切,以警醒、提示的口吻劝告所有的女性;“士之耽兮……不可说也”,语气舒缓,流露出女主人公的无奈和无助,令人同情。
女子以反省的口气回顾了婚后的生活,找寻被遗弃的原因。
这是叙事、抒情和比兴结合的典范例子。
三知识精讲:什么是赋比兴赋,是与比兴并称的古代诗歌的基本手法。
赋陈,一作铺陈。
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
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
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
比,即比喻。
一般说,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四自主练习: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氓.()淇.水()愆.期()将.子无怒()乘彼垝垣..()()载.笑载言()体无咎.言()尔卜.尔筮.()()于.嗟鸠兮()其黄而陨.()自我徂.尔()淇水汤.汤()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芣苢①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诗经三首》学案
1、《诗经》三首一、本课学习重点。
1、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2、理解三首诗歌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及思想情感。
3、了解赋比兴手法的作用。
二、学生自学。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三类。
同时,《诗经》普遍运用、、三种手法。
这被统称为《诗经》“六义”。
2、“风”又叫,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是《诗经》的精华。
“雅”分为、,大多记述西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
“颂”又分“周颂”“鲁颂”“商颂”,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3、“赋”是指:“比”是指:“兴”是指:三、思考与讨论。
1、《卫风氓》是一首叙事诗,全诗叙述了一位女子从恋爱到被遗弃的经过,这个恋爱故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2、《卫风•氓》第3—5章中,女主人公在总结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概说自己的婚后生活前先用了“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等诗句,这属于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手法?3、女主人公通过对婚后生活的回忆、自省,最后她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反映她什么样的性格?并试概括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4、第六章主要运用了什么写法?试从文中再找出这样的例子加以分析。
5、试举例说说“赋比兴”手法在《静女》中的运用。
6、结合注释,思考《秦风·无衣》中三个小节诗歌的异同点,并回答其原因。
这样安排,有何好处?四、参考资料。
1、《诗经》名句选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诗经》关雎学案
12.《诗经》二首学案《关雎》一、预习回想1.《诗经》是诗歌总集,又称《》和《》,收集了从到大概五百数年的诗歌共篇。
《诗经》共有、、三个部分,其基本体现手法为、、。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就是各地区的民歌,涉及周南\召男\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等十五国风;✓雅即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
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 31 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早期,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小雅 74 篇。
除少数篇目可能是东周的作品外,其它都是西周晚期的的作品。
大雅的作者重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现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
周颂 31 篇,是西周早期的诗。
鲁颂 4 篇,产生于春秋中叶鲁僖公时,都是颂美鲁僖公之作。
商颂 5 篇,大概是殷商中后期的作品。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体现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借一种事物来做比方体现情感。
✓兴则是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
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发明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五经:2.题目理解。
3.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雎()鸠()窈()窕()好()逑()参()差()荇()寤()寐()求之辗()转反侧琴瑟()芼()钟鼓乐()之4.解释词语。
洲:淑:窈窕:逑:流:悠哉悠哉:(悠:)寤寐:(寤:寐:)芼:思服:(服:)乐:5.词类活用。
琴瑟友之友:钟鼓乐之钟鼓:乐:6.重要内容。
一种男子对一种女子的爱恋,怀念、追求过程以及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7.散文化释义。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小洲。
美丽贤淑的女子,真是君子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采。
美丽贤淑的女子,梦中醒来难忘怀。
美妙愿望难实现,醒来梦中都怀念。
想来想去思不停,翻来覆去难入眠。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摘。
北京版-语文-高一-北京市延庆县第三中学第一单元《1 先秦诗三首-伐檀》学案
《先秦诗三首》伐檀一、《诗经》《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所产生的诗歌共305首。
汉代以前称为“诗”或“诗三百”。
到了汉代,董仲舒提倡“独尊儒术”,“诗”被尊奉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
《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诗经》在汉代被列为“五经”之首。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二、地位作用《论语》: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不学诗,无以言。
孔子指教学生:“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兴—指诗歌所安排的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使兴奋,可以从诗歌中获得美的享受。
观—指诗歌真实的反映社会政治和道德风尚状况,因而能让人从中观察出政治的得失和风俗的盛衰。
群—诗歌可以有使人互相交流感情,加强团结的作用。
怨—诗歌有反映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
三、诗经六义《风》——即《国风》,“国”犹“方”,指一个地域。
共十五国风,即从十五个地域搜集起来的诗歌。
这些诗歌都是地方歌谣,绝大多数是下层人民的口头创作,产生于田间里巷,山梁水滨,是劳动大众的心声咏发。
十五国风分别来自周南、召(zhào)南、邶(bèi)、卫、鄘、王、郑、齐、魏、唐、秦、陈、桧(kuì)、曹、豳(bīn)。
《雅》——西周王畿(jī)地区的正声雅乐。
诗歌内容多与时政有关,其作者多为公卿、大夫、士等朝廷官吏。
“雅”与“夏”古字通用,周人当时称王畿为夏。
因此,“雅”是产生于西周王畿的诗歌。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
“大雅”,用于诸侯朝会;“小雅”,用于贵宾宴享。
《颂》——“颂诗”,即统治阶级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
其内容或铺叙祖先功业,或歌颂在位者圣明,多是歌功颂德之作。
作者多为社会上层人物。
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合称三颂。
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就是一种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不借助于更多的形象化的修辞手段,而是直截了当铺陈叙述,给人以明确完整的印象。
《静女》《无衣》学案
《静女》《无衣》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受诗中的感情基调.3、理解《静女》、《无衣》重章复唱的艺术手法。
4、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无衣》中爱国主义精神。
课前自测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篇,它是我国主义诗歌的源头。
2、《诗经》原来称为或,到,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3、《诗经》按其体制可分为、、三部分,按其表现手法可分为、、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六义。
4、《诗经》的句式,以言为主,章法上的特点是:、。
(结合《诗经·蒹葭》)《静女》一、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它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2、《诗经》原来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3、《诗经》按其体制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按其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六义。
4、《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章法上的特点是:重章叠句、反复吟唱。
(结合《诗经蒹葭》)二、字词梳理:①注音。
(在文中标注)姝()俟()见( ) 踟蹰()娈()贻()彤()管炜()怿()归()荑()洵()②找通假字。
爱而不见、自牧归荑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③解词。
静女其姝静女其娈:姝:俟:城隅:踯躅:娈:贻:炜:怿:洵:三、理清文章的思路:1.第一章主要描写什么?哪些字词交待地点人物?2.“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刻画出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3.第二章主要描写什么?4.“彤管”作用如何?这一章表达“我”对少女怎样的感情?5.第三章主要描写什么?6.“荑”只是一根野外茅草,为何“我”觉得它“美且异”?四、深入探讨,体会情感美提问:你如何看待小伙子对姑娘所赠的两件礼物的赞美?在小伙子心中,彤管与荑草哪个更重要?《无衣》一、重点字词翻译1、袍();泽();裳()2、通假字:泽同()二、概括每一章的内容|:三、问题探究1、诗歌的语言形式有什么特点?2、这些变化表现了什么情感?能不能调换?3、这种重复中有变化的手法在《诗经》中叫做什么呢?在章法结构上又叫做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4、概括这首诗的主题四.把这首诗改成现代诗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学(教)案序号
一、预习提要:
1、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五百多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305篇,当时统称为“诗”,又称之为“诗三百”。
到了汉代,被儒家尊为经典,才定为“诗经”。
《诗经》按体制分为风、雅、颂三类。
其中“风”是各诸侯国土风民谣,大多是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最富于思想性和艺术性。
《诗经》运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风、雅、颂、赋、比、兴合起来,《周礼·春官》称之为“六诗”,《毛诗序》称之为“六义”。
2、关于重章叠句
《关睢》在结构上具有重章叠句的特点。
当时的民间诗歌,原为劳动人民在共同劳动中集体创作并广泛地流传着。
为了容易记忆,便于传播,适于集体歌唱,在结构上就形成了重章叠句的格式。
所谓重章,就是指一首诗由若干章构成,而各章字句基本相同,只是对应地变换少数字词,反复咏唱,有一种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尽管若干章内是同一情感的反复咏叹,但重复中有变化,在内容的表达上仍有层次可寻。
作者往往采用逐层推进的方法来吟咏他要说出的事物,正像音乐乐章不断出现主旋律一样,使主题突出,情感的表达层层递进,给人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
3、注音或写汉字。
jū()jiū()窈()窕()好逑()
参()差()xìng()菜湄()
琴sè()蒹()葭()芼()
溯()洄未晞()跻()坻()
涘()wù()mèi()沚()
二、疑难讨论:
1、《关睢》全诗共章,可分为三个层次,第章为第一层,写。
第章为第二层,写朝思暮想,辗转反侧。
第章为第三层,写。
[诗文注解]
水鸟和鸣关关唱,双栖河里的小岛上。
文静美丽的好姑娘,真是我的好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向左向右顺着水流把它采。
纯洁美丽好姑娘,醒着相思梦里想。
追求姑娘难实现,醒里梦里意长牵。
一片思情悠悠长,翻来覆去难成眠。
荇菜有短又有长,左采右采在河旁,文静美丽的好姑娘,想用表示友爱的弹琴鼓来供她欣赏。
荇菜长长短短不整齐,左边右边来摘取。
文静美丽的好姑娘,想用鼓钟击鼓来让她喜洋洋。
2、《蒹葭》共章,每章前句写景,后句写人。
[诗文注解]
河畔芦苇密苍苍,夜来清露凝成霜。
我想念的那个人,就在水的那一方。
逆流而上寻找她,道路崎岖弯又长。
顺流而下追寻她,仿佛她在水中央。
河畔芦苇密又密,白露未干清滴滴。
我想念的那个人,就在水的那一边。
逆流而上寻找她,道路崎岖弯又高。
顺流而下追寻她,仿佛她在小沙洲。
河畔芦苇千万杆,晶莹露珠还未干。
我想念的那个人,就在水的那一岸。
逆流而上寻找她,道路崎岖弯又弯。
顺流而下追寻她,仿佛她在沙滩上。
三、探究活动与技能训练
1、有人认为《关睢》一文“左右流之”中的“流”字用得很传神,请你简析这个“流”字妙在哪里?
2、感情真挚而热烈,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
说一说《关睢》这首诗是怎样逐步深入地来展示人物的思想感情的?
3、《蒹葭》中每一章的第一、二句都是景物描写,你认为有何作用?
四、当堂检测: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它收集了自至
时期大约五百多年间的篇诗歌,分为、、三大类。
《诗经》以言为主,间有杂言,其表现手法主要是、、。
2、解释下列词语:
窈窕淑女:
寤寐
..求之:
白露未晞.: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