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教案 氮和磷

合集下载

高一化学上学期氮和磷教案

高一化学上学期氮和磷教案

高一化学上学期氮和磷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氮元素和磷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及分布。

1.2掌握氮的氧化物、磷酸盐等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1.3学习氮肥和磷肥的生产原理及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2.2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热爱科学的情感。

3.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元素与环境的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氮和磷的氧化物性质。

1.2磷酸盐的性质和用途。

1.3氮肥和磷肥的生产原理及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2.1氮和磷的氧化物的制备和性质。

2.2磷酸盐的溶解性和沉淀反应。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回顾初中阶段学习的氮和磷元素的基本知识。

1.2提问:氮和磷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及分布。

2.氮元素的教学2.1介绍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及分布。

2.2学习氮的氧化物性质,通过实验观察氮的氧化物的制备和性质。

2.3学习氮肥的生产原理及使用方法。

3.磷元素的教学3.1介绍磷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及分布。

3.2学习磷的氧化物性质,通过实验观察磷的氧化物的制备和性质。

3.3学习磷酸盐的性质和用途。

4.案例分析4.1分析氮肥和磷肥的使用对农业和环境的影响。

4.2探讨如何合理使用氮肥和磷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5.实验探究5.1设计实验,验证氮和磷的氧化物的性质。

5.2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6.2拓展学习氮和磷元素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四、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2.实验探究环节是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是否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环保意识。

五、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学习的氮和磷元素的性质及化合物。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实验操作能力。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化学教案-氮和磷

化学教案-氮和磷

化学教案-氮和磷一、教学目标1.了解氮和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氮和磷的化合物及其应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氮和磷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化合物。

2.教学难点:氮和磷的化合物性质及其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元素周期表,引导学生关注氮和磷的位置。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氮和磷的发现历史。

2.氮的物理性质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氮气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氮气的颜色、状态等。

3.氮的化学性质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氮气与氧气、氢气等气体的反应。

4.氮的化合物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氮的化合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化合物的名称。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介绍氮的氧化物、氨、硝酸等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5.磷的物理性质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磷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磷的颜色、状态等。

6.磷的化学性质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磷与氧气、水等物质的反应。

7.磷的化合物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磷的化合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化合物的名称。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介绍磷的氧化物、磷酸盐等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8.课堂小结学生复述本节课所学内容。

9.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查阅资料,了解氮和磷在自然界、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和多媒体展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氮和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复述所学内容,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3.作业布置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氮和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学生能熟练掌握氮和磷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化合物。

2.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高,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

重难点补充:1.氮的化学性质教师演示氮气与金属镁的反应:“同学们,你们看,镁条在氮气中燃烧,产生了什么?一种新的化合物——氮化镁。

化学11《氮和磷》教案(旧人教版必修2)2

化学11《氮和磷》教案(旧人教版必修2)2

氮和磷●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2. 使学生掌握氮气的化学性质。

3. 使学生了解磷的性质。

4. 通过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使学生掌握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原子结构理论知识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1. 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2. 氮气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氮的分子结构与氮气化学性质的关系●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方法1. 运用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分析。

比较、揭示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2. 根据氮分子的结构特点启发、揭示氮气的化学性质。

3. 实验验证磷的两种同位素——白磷和红磷之间的转化。

4. 其他方法还有设问、练习、讲述等。

●教具准备铁架台、硬质长玻璃管、酒精灯、红磷、投影仪、录像机、胶片、电视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在我们学习了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之后,已利用其讨论和学习了氧族元素与碳族元素两类主族元素,今天我们将讨论和学习位于碳族和氧族元素之间的另一类主族元素——氮族元素。

[板书]第一章氮族元素[师]请同学们画出氮、磷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运用物质结构以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判断氮、磷在周期表中处于什么位置,性质如何[生]画出氮、磷原子结构示意图答复:氮在第二周期第ⅤA族,磷在第三周期第ⅤA族,氮的非金属性比磷强。

[板书]氮〔N〕、磷〔P〕、砷〔As〕、锑〔Sb〕、铋〔Bi〕[师]这些元素都在第ⅤA族,统称为氮族元素,应注意氮族元素名称和符号的写法与读音。

[生]熟悉。

区别氮族元素名称和符号的写法,读音。

[投影显示以下列图及思考]氮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思考:从氮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看,氮族元素的非金属性与卤族元素、氧族元素相比方何〔同周期〕[生]思考、讨论。

[师]根据元素周期律知识,氮族元素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其非金属性要比同周期的卤族元素〔最外层有7个电子〕和氧族元素〔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弱。

[师]请大家阅读教材,结合表1—1氮族元素及单质的一些重要性质,运用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预测、归纳、总结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规律。

高中氮和磷化学优秀教案

高中氮和磷化学优秀教案

高中氮和磷化学优秀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氮和磷的基本性质和化合物;
2. 掌握氮和磷的常见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 了解氮和磷在生活中的应用;
4. 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1. 氮的性质和化合物;
2. 磷的性质和化合物。

教学难点:
1. 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和应用;
2. 磷的氧化物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玻璃棒等;
2. 实验药品:氮气、氨水、磷酸等;
3. 讲义和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通过图片和实验现象引入氮和磷的话题,引起学生兴趣。

二、讲解氮和磷的性质(15分钟)
1. 讲解氮的性质、氮气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2. 讲解磷的性质、磷的存在形式和化合物。

三、进行实验(25分钟)
1. 实验一:氮气的制备
2. 实验二:磷酸与氨水的反应
四、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强调氮和磷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与氮和磷相关的练习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氮和磷的性质和化合物,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
能和动手能力。

同时,引入氮和磷的应用和重要性,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下节课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或小组讨论的形式,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沟通能力。

高考化学复习教学案:氮与磷

高考化学复习教学案:氮与磷

第八章氮族元素第一课时氮与磷【考纲要求】1.氮气的结构和性质。

2. 氮的氧化物及NO、NO2和O2的混合物的有关计算。

3. 考查NO、NO2的实验室制法以及有关气体的净化、干燥等知识。

4. 掌握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5.了解P2O5 、H3PO4的性质用途。

教与学方案【自学反馈】一.氮气1.N2的电子式,结构式。

由此可以得出N2分子的结构很,化学性质活泼。

2. N2的化学性质N2 + H2 →N2 + O2→N2+Mg→Mg3N2+H2O→3.NO的性质(1)无色有毒、不溶与水的气体,能与血红蛋白作用。

(2) 2NO + O2=2 NO2NO + NO2 + 2NaOH = 2NaOH + H2O (除硝酸厂的尾气)不与碱作用生成盐,为不成盐氧化物。

4.NO2的性质(1)红棕色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 3NO2 + H2O = 2HNO3 + NO 2NO2 = N2O4 (在解化学题中有很重要的应用)NO2+SO2=SO3+NO 5.有关NO、NO2、O2等与水的作用计算(无气体剩余的比例)4NO2 ~ O2 4NO ~ 3O2 NO2 ~ NO ~ O26.磷(1)了解白磷分子结构,并与NH4+、CH4的空间结构、键角做对比。

(1)白磷是一种色状固体,有剧毒, 溶与水, 溶与CS2, 着火点为。

白磷通常保存里。

红磷是粉末状固体, 毒, 溶与水, 溶与CS2,着火点为。

两者互为。

(2) P + O 2 → P + Cl2(足量) →(3) P2O5是的酸酐,是固体,有极强的性,是一种酸性干燥剂。

P2O5不能干燥等性气体。

【例题解析】[例1]常温下,在V L密闭容器中有a mol NO气体,压强为b kpa,若再充入a mol O2,保持温度不变,反应后容器内的压强是( )A.等于1.5b kpaB. 等于2b kpaC. 小于1.5b kpaD. 大于1.5b kpa解题思路: 。

易错点: 。

高三化学教学案 第一章 氮族元素 第一节 氮和磷

高三化学教学案  第一章 氮族元素  第一节 氮和磷

注意: (1).氮族元素的相似性: 最外电子层上均有 5 个电子,获得 3 个电子可以达到稳定结构,所以氮族元素能显-3 价,最高价均为+5 价。最高价氧化物的通式为 R2O5,对应水化物通式为 HRO3 或 H3RO4。 气态氢化物通式为 RH3。 (2) 氮族元素的递变性: 氮 磷 砷 锑 铋 非金属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 HNO3 H3PO4 H3AsO4 H3SbO4 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弱增强 NH3 PH3 AsH3 稳定性减弱、还原性增强 (3)氮族元素的一些特殊性: +5 价氮的化合物(如硝酸等)有较强的氧化性,但+5 价磷的化合物一般不显氧化性。
三、磷: 白磷和红磷是磷的同素异形体中最 重要的两种。 1.磷的性质 (1)磷跟氧的化合反应 (磷在空气中燃烧) : 点燃 4P+5O2 2P2O5(白烟现象) 注意:五氧化二磷吸水 P2O5+3H2O H3PO4 (2)磷跟卤素化合(磷在氯气中燃烧): 2P+3Cl2 点燃 2PCl3(白雾现象) 2PCl3+Cl2 点燃 2PCl5(白烟现象) 2.白磷、红磷性质差异的原因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不同,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得多,当 白磷受到轻微的摩擦或被加热到 40℃时,就会燃烧;即使在常温下,白磷在空气中也会缓 慢氧化,氧化时发出白光,在暗处可以清楚地看见。所以,白磷必须贮存在密闭容器里,少 量时可保存在水里。白磷和红磷燃烧,都生成唯一的产物——白色的五氧化二磷。 3.磷的存在和用途:在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磷存在,磷主要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于矿 石中。是构成蛋白质的成分之一,是化工原料之一。 磷的两种同素异形体白磷和红磷的比较 白磷 分子结构 颜色 密度(g· cm ) 溶解性 毒性 着火点 还原性 保存 相互转化

化学教案--- 氮和磷第一课时

化学教案--- 氮和磷第一课时

“化学教案——氮和磷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氮和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氮和磷的用途及其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氮和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氮和磷的反应原理及实验操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吗?(2)学生回答:氮。

2.探究氮的物理性质(1)观察氮气样品,描述其颜色、状态、气味。

(2)教师提问:氮气在空气中有什么作用?(3)学生回答: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约占空气体积的78%。

3.探究氮的化学性质(1)教师演示:将氮气与氧气混合,通过电火花引发反应,观察现象。

(2)学生观察:氮气与氧气反应淡蓝色的氮氧化物。

(3)教师提问:氮气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与氧气反应?(4)学生回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氮气可以与氧气反应。

4.探究磷的物理性质(1)观察磷的样品,描述其颜色、状态、硬度。

(2)教师提问:磷有什么用途?(3)学生回答:磷可以用来制造火柴、肥料、农药等。

5.探究磷的化学性质(1)教师演示:将磷与氧气混合,点燃引发反应,观察现象。

(2)学生观察:磷与氧气反应大量白烟。

(3)教师提问:磷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与氧气反应?(4)学生回答:在点燃的条件下,磷可以与氧气反应。

(1)氮的用途:制造氮肥、氮氧化物、炸药等。

(2)磷的用途:制造火柴、肥料、农药等。

(3)氮和磷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重要性:氮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磷是人体骨骼、牙齿的主要成分。

7.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氮和磷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了解了氮和磷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我国农业、工业、医药等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8.作业布置(1)熟记氮和磷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2)查阅资料,了解氮和磷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

(3)完成课后练习题。

氮和磷物理教案范文

氮和磷物理教案范文

氮和磷物理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氮和磷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氮和磷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熔点、沸点等。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氮和磷的概述氮和磷的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原子量氮和磷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和分布2. 氮和磷的物理性质密度、熔点、沸点、凝固点溶解性、挥发性颜色、状态(固态、液态、气态)3. 氮和磷的化合物常见氮化物、磷酸盐的性质和用途氮和磷的氧化物、氢化物的性质4. 氮和磷的应用氮肥、磷肥的制备和使用氮和磷在农业、工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5. 实验操作与观察氮和磷的密度、熔点、沸点的测定氮和磷化合物的溶解性、挥发性的实验观察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氮和磷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作用。

2. 运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氮和磷的物理性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利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掌握氮和磷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温度计、密度计等。

2. 实验试剂:氮气、磷粉、氮化物、磷酸盐等。

3. 教学课件和教案。

五、教学评价2.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氮和磷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

4. 期终考试:设置有关氮和磷的问题,检验学生对该领域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氮和磷在自然界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氮和磷的作用。

2. 讲解氮和磷的概述:介绍氮和磷的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原子量,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和分布。

3. 演示实验:测定氮和磷的密度、熔点、沸点,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的物理性质。

4. 讲解氮和磷的物理性质:详细讲解氮和磷的密度、熔点、沸点、凝固点、溶解性、挥发性等。

5. 讲解氮和磷的化合物:介绍常见氮化物、磷酸盐的性质和用途,以及氮和磷的氧化物、氢化物的性质。

6. 应用实例:讲解氮和磷在农业、工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氮和磷教学设计方案

氮和磷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节氮和磷第二课时程式。

【设疑】白磷的着火点在40℃,易燃烧,那如何保存它呢?【讲解】少量白磷可保存在水里。

【讲解】P2O5是吸湿性极强的白色粉末,是常用的干燥剂。

它溶于热水生成为磷酸。

请同学们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但白磷着火点低于红磷。

4P+5O22P2O5(白烟)【思考、讨论、回答】低温、密封【思考、回答】P2O5+3H2O 2H3PO4(磷酸)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讲解】磷跟氯气经点燃化合,生成三氯化磷和五氯化磷,并伴有烟和雾。

三氯化磷是无色油状液化,五氯化磷是浅黄色固体。

他们都是重要的化学试剂。

【板书】(2)与氯气反应Cl2不足时2P+3Cl22PCl3(液体)Cl2过量时2P+5Cl2 2PCl3(固体)【思考、书写、评价】【演示实验1—1】磷的相互转化,观察现象。

【提示】黄色的固体就是白磷。

【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什么?【板书】(3)磷的相互转化白磷红磷【观察、回答】加热后,玻璃管时有黄色气体产生,内壁冷的地方(玻璃管两端)有黄色固体附着。

【思考、回答】白磷和红磷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理解】【引导】由此可见,磷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容易和氧气、氯气等许多物质直接化合。

在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磷存在,磷主要以磷酸盐形式存在于矿石中。

【思考、理解】【板书】3.磷的用途【指导阅读】【阅读、归纳】(1)白磷(如制磷酸、燃烧弹、烟雾弹)(2)红磷(制安全火柴,农药)【小结】磷的性质及用途。

第二册第一章氮族元素 第一节氮和磷教案

第二册第一章氮族元素 第一节氮和磷教案

第二册第一章氮族元素第一节氮和磷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

(2)掌握N2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重要用途。

熟悉自然界中氮的固定的方式和人工固氮的常用方法,了解氮的固定的重要意义。

(3)掌握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及相互转化的关系。

(4)掌握白磷、红磷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了解磷的含氧酸的性质,了解常见的磷酸盐。

2.能力和方法目标(1)通过“位、构、性”三者关系,掌握利用元素周期表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方法。

(2)通过N2结构、性质、用途等的学习,了解利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线索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氮气的化学性质。

氮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教学过程]氮族元素1.氮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ⅤA族包括:氮(N)、磷(P)、砷(As)、锑(Sb)、铋(Bi)五种元素。

2.氮族元素在结构、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氮族元素的相似性:原子的最外电子数相同,均有5个电子,最高价均为+5价,最低负价是-3价(Sb,Bi无负价)。

最高价氧化物的通式为R2O5,对应水化物通式为HRO3或H3RO4。

气态氢化物通式为RH3。

(2)氮族元素的递变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氮磷砷锑铋非金属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HNO3H3PO4H3AsO4H3SbO4H3BiO4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弱增强NH3PH3AsH3稳定性减弱、还原性增强氮族元素的非金属性比同周期的碳族强,比氧族卤族元素弱氮族元素的一些特殊性:+5价氮的化合物(如硝酸等)有较强的氧化性,但+5价磷的化合物一般不显氧化性。

氮元素有多种价态,有N2O、NO、N2O3、NO2、N2O4、N2O5等6种氧化物,但磷主要显+3、+5两种价态。

氮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为:-3, +3, +5.3氮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递变规律(1)颜色和状态:(2)单质的密度逐渐增大,单质的熔沸点先增大(N2→As)后减小(Sb→Bi)。

氮和磷化学教案

氮和磷化学教案

了解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以及磷的性质;掌握氮气的化学性质(跟氢气、氧气的反应)。

情感目标:通过氮族元素有关量变引起质变,以及氮气性质的相对稳定性等知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并通过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等有关知识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原子结构理论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在大纲中与氧族元素、碳族元素简介一样均属于了解层次。

但氮族元素简介出在章引言部分,并且以开门见山的形式将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直接给出,而不像氧族元素、碳族元素那样作为一节出现,并进行引导分析其递变规律。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已给学习了氧族元素、碳族元素等元素化合物知识,并对用理论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已经了解,因此,在使学生了解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的基础上,重点以“思考”方式让学生归纳比较卤族元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这样,既强化了理论的指导作用,又巩固了元素周期律的知识。

在介绍氮和磷的单质时,是以学生熟知的化肥引入的,这样学生便于接受。

由于氮气在空气中含量最多,并且在合成氨及硝酸的工业制法中都要用到氮气,因此氮气的化学性质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重点,大纲中要求为“掌握”层次。

教材从氮分子具有牢固的n≡n 键而结构稳定入手,说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从而说明结构决定性质,接着又联系化学键的知识,从分子获得的能量使化学键断裂的角度说明氮气在一定条件下还能与某些非金属反应,从而认识氮气的一些化学性质。

关于磷,在大纲中的要求为了解层次,教材在初中介绍过的磷与氧气反应的基础上,又介绍了磷与氧气的反应。

此外还介绍了磷的同素异形体白磷和红磷的性质的差异,以及红磷和白磷的相互转化从而复习高一学过的同素异形体的的概念。

本节教材的编写,注重联系实际,介绍环境污染问题;注重增加学生学习举,配制了较多的图画和照片;注重培养自学能力开阔知识,编入了两篇资料和一篇阅读。

高一化学教案氮和磷

高一化学教案氮和磷

高一化学教案氮和磷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

(2)掌握N2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重要用途。

熟悉自然界中氮的固定的方式和人工固氮的常用方法,了解氮的固定的重要意义。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位、构、性”三者关系,掌握利用元素周期表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方法。

(2)通过N2结构、性质、用途等的学习,了解利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线索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氮气的化学性质。

氮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教学过程]
[引入]投影(或挂出)元素周期表的轮廓图,让学生从中找出氮族元素的位置,并填写氮族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

根据元素周期律让学生通过论分析氮族元素在结构、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教师引导]氮族元素的相似性:
[学生总结]最外电子层上均有5个电子,由此推测获得3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所以氮族元素能显-3价,最高价均为+5价。

最高价氧化物的通式为R2O5,对应水化物通式为HRO3或H3RO4。

气态氢化物通式为RH3。

氮族元素的递变性:
氮磷砷锑铋
非金属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
HNO3H3PO4H3AsO4H3SbO4H3BiO4
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弱增强
NH3PH3AsH3。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磷元素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磷元素

一、基本说明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化学1》年级:高中一年级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教版所属的章节:第三单元——元素周期律教学时间:2课时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磷元素的基本性质,掌握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理解磷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 内容分析:本节课重点讲解磷元素的基本性质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难点是磷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是:元素周期律。

3.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前两单元的内容,对元素的基本性质和周期表有一定的了解。

本节课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磷元素的性质。

4. 设计思路: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和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得出磷元素的性质。

同时,通过讲解磷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回顾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的性质。

(2)提出问题: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怎样的?磷元素有哪些性质?2. 新课讲授(1)讲解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介绍磷元素的基本性质。

(2)通过多媒体展示磷元素的结构示意图,讲解磷原子的电子排布。

3. 实验探究(1)分组实验:观察磷在不同状态下的颜色、气味等性质。

(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磷元素的性质。

4. 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磷元素的基本性质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回顾磷元素的基本性质和实验探究过程。

(2)提出问题:磷元素有哪些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是什么?2. 新课讲授(1)讲解磷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如磷酸、磷化氢等。

氮和磷物理教案

氮和磷物理教案

氮和磷物理教案氮和磷物理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及相互转化的关系。

(2)掌握白磷、红磷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了解磷的含氧酸的性质,了解常见的磷酸盐。

2.能力和方法目标(1)通过NO2、NO、O2跟水反应的分析,掌握氮的氧化物、氧气和水反应的有关计算方法。

(2)通过比较白磷、红磷的结构和性质,提高比较能力,提高判断同素异形体的能力。

通过氮族、氧族和卤族元素的比较,提高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NO2、NO、O2跟水反应的有关计算。

[教学过程][复习和引入新课]复习上节课N2的化学性质,总结氮的氧化物的性质。

[教师提问]你能写出哪些氮的`氧化物的化学式?其中氮元素的价态分别是多少?氮的氧化物中属于酸酐的有哪些?NO和NO2如何转化?NO2、溴蒸气怎样鉴别?如何收集NO、NO2?[边讨论边总结](一)二氧化氮跟水的反应[演示实验]二氧化氮跟水反应。

装置如下图所示(一支10mL量筒)。

(1)轻轻摇动量筒,观察现象(水位逐渐上升,红棕色逐渐变浅)。

(2)用大拇指按住量筒口,取出量筒倒转振荡,再插入水中,观察现象。

(水位迅速上升至量筒容积约,剩余体积的无色气体)。

(3)将量筒口用橡胶塞塞住,从水中取出量筒,往量筒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溶液变红)。

通过以上实验的分析引出下列问题。

(二)NO2、NO、O2跟反应的计算分析反应原理:1.二氧化氮跟水反应:3NO2+H2O=2HNO3+NO2.二氧化氮、氧气同时跟水反应:4NO2+O2+H2O =4HNO3 3.一氧化氮、氧气同时跟水反应:4NO+3O2+H2O =4HNO3 【氮和磷物理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教案氮和磷
氮和磷(第一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

(2)掌握N2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重要用途。

熟悉自然界中氮的固定的方式和人工固氮的常用方法,了解氮的固定的重要意义。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位、构、性”三者关系,掌握利用元素周期表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方法。

(2)通过N2结构、性质、用途等的学习,了解利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线索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氮气的化学性质。

氮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教学过程]
[引入]投影(或挂出)元素周期表的轮廓图,让学生从中找出氮族元素的位置,并填写氮族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

根据元素周期律让学生通过论分析氮族元素在结构、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教师引导]氮族元素的相似性:
[学生总结]最外电子层上均有个电子,由此推测获得3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所以氮族元素能显-3价,最高价均为+价。

最高价氧化物的通式为R2,对应水化物通式为HR3或H3R4。

气态氢化物通式为RH3。

氮族元素的递变性:
氮磷砷锑铋
非金属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
HN3 H3P4 H3As4 H3Sb4 H3Bi4
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弱增强
NH3 PH3 AsH3
稳定性减弱、还原性增强
[教师引导]氮族元素的一些特殊性:
[学生总结]+价氮的化合物(如硝酸等)有较强的氧化性,但+价磷的化合物一般不显氧化性。

氮元素有多种价态,有N2、N、N23、N2、N24、N2等6种氧化物,但磷主要显+3、+两种价态。

[教师引导]氮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有哪些递变规律?
[师生共同总结后投影]本中表1-1。

[引入第一节]
第一节氮和磷
氮气
布置学生阅读教材第2-3页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边提问边总结]
(一)氮的存在
游离态:大气中N2的体积比为78%、质量比为7%。

化合态:无机物中(如硝酸钾等),有机物中(如蛋白质、核酸等)。

[引导]请学生观察周围空气并通过联想分析氮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总结]
(二)氮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难溶于水(1:002),比空气稍轻。

[投影]常见气体在常温常压下的溶解度,让学生进行比较。

难溶气体:N2(1:002);H2(1:002);
微溶气体:2(1:02)
可溶气体:l2(1: 2)、H2S(1:26)
易溶气体:S2(1:40)
极易溶气体:Hl(1:00)
[思考]实验室制N2时应该用什么方法收集?
(三)氮气的化学性质
[引导]结构决定性质,先研究N2的结构。

1.N2的结构
电子式:SPAE PREFIX = />;结构式:N≡N。

氮氮三键的键能很大(946·l-1),所以N2很稳定,通常情况下,性质很不活泼。

2.氮气的化学性质
(1)与氢气反应
(2)跟镁反应:3g+N2 g3N2
(3)与氧气反应:N2+2 2N
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分析上述三个反应。

进而得出“氮气既能表现氧化性,也能表现还原性”的结论。

[引导]中国有句农谚,叫做“雷雨发庄稼”,谁能解释这句话的含义?请大家阅读教材第3-4页内容,再理解这句农谚。

[学生总结]
[补充演示实验]教师事先在一烧瓶内充满一氧化氮气体,让学生观察一氧化氮的颜色等。

打开瓶塞,让学生观察变化。

[学生观察结论]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二氧化氮显红棕色。

通常条下,一氧化氮易转化为二氧化氮。

[教师引导]请用双线桥法标出以上三个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学生活动]完成以上作业,教师根据学生作业情况加以说明。

(四)氮气的用途
1.合成氨、制氮肥、制硝酸。

2.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充填灯泡、保存粮食和水果。

[教师引导]请学生分析以上用途中利用氮气哪方面的性质。

(五)氮的固定
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叫做氮的固定。

途径:自然固氮(雷雨固氮、生物固氮);人工固氮:合成氨工业。

教师向学生介绍人工模拟生物固氮这一世界性研究题的现状和前景,鼓励学生献身科学研究为人类作出贡献。

[堂小结]
结构、性质和具体反应之间的联系: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随堂练习]
1.不属于氮的固定的变化是()
(A)根瘤菌把氮气转化为氨(B)氮气和氢气在适宜条下合成氨
()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下合成N (D)工业上用氨和二氧化碳合成尿素
答案:D。

2.在汽车引擎中,N2和2进行反应会生成污染大气的N(N2+2 2N+Q),据此,有人认为废气排出后,温度即降低,N分解,污染也就会自行消失,事实证明此说法不对,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常温常压下N的分解速度很慢
(B)在空气中N迅速变为N2而不分解
()空气中N2与2的浓度高,不利于平衡向左移动
(D)废气排出后,压强减小,不利于平衡向左移动
答案:AB。

3.利用下列方法,可以在实验室里从空气中制取氮气的是()(A)把空气液化, 然后分离出氮气
(B)把空气缓缓通过加热了的铜网
()把空气缓缓通过加热了的镁粉
(D)把空气通过装有氢氧化钠的洗气瓶
答案:B。

4.现有、R两种第ⅤA族元素,下列事实不能说明的非金属性比R 强的是()。

(A)酸性:H34>H3R4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3>RH3
()气态氢化物还原性:H3>RH3
(D)含氧酸盐的稳定性:Na34>Na3R4
答案:、D。

.在F、P、Si、Fe这四种元素中,每种元素都有某些方面区别于某它三种元素。

若从中选出氟元素,选择的理由中正确的是()。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
(B)单质与冷水反应最剧烈
()单质固态时为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
(D)在氧化物:F6、P2、Fe23中,F6最稳定
答案:B。

6.在标准状况下,将2与N按3:4体积比充满烧瓶,将烧瓶倒置于水中,最后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单位:l·L-1)()。

(A)004 (B)0036 ()0026 (D)0018
答案:B。

7.1898年,曾有人发明了固氮的一种方法,该法以石灰石、焦炭、空气为原料。

第一步反应是石灰石分解;第二步是使第一步反应产物和焦炭反应,在电炉中的高温下制得第三步反应起始物;第三步反应中另一反应物是空气,该反应也是在电炉中完成的,生成一种固体;第四步是使该固体和水蒸气反应制得氨气。

又知该固体中有与N3-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

(1)试写出四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试简评该固氮方法。

答案:(1)a3 a+2↑;a+3 a2+↑;a2+N2 aN2+ ;aN2+3H2(g)=a3+2NH3↑。

(2)这种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电能,原料众多,设备重,生产成本高。

8.有A、B、、D四种气体,能发生下列变化
A+D E+H2,E+2 D,
+D B+F,B+2 。

且已知其中:为红棕色,D能使石灰水变浑浊,E常温下是固体,F 是一种酸酐。

(1)写出四种气体的化学式:A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

(2)写出+D B+F所表示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D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H2S、N、N2、S2。

(2)N2+S2=N+S3。

(3)S2+a(H)2=aS3↓+H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