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省三亚市”不过是个轻浮的笑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人到三亚过年或者过冬,这里面包含的土、“壕”、阔气、虚荣等关键词自然不在话下。

但真相确实如此吗?
早在几年前就有这样的说法:“东北省三亚市”“海南是东北第四省”,用来形容聚集在三亚乃至海南省的东北人之多。

甚至在大家传播的段子里,出现了什么“少数民族东北族”的关键词。

与此同时,伴随着东北人越来越多在冬天春节前后集体到三亚“猫冬”的事实,他们的行为也被解读成跟“奢华”“铺张”“虚荣”等等有关。

从中国最北面的严寒之地,通过飞机、火车,漫长的运输和颠簸之后,来到了热带气候的海南,这种周折本身的确是一种浪费,因为你原来的家也不是不能过冬,也不是人类不能存活。

尤其是你家中的房子还缴着采暖费,然后空闲着浪费着,全家来到另外一个地方重新租住或者买房子,这种度假范儿的作风,看着确实像是土豪干的。

东北人老往海南跑
从大棉袄套着二棉裤到沙滩裤、太阳镜、大背心,这确实可以看成是一种人类一直追求的“震撼”,像我们通常去旅行所期望的一样,巨大的反差本来就是人类热衷的美感之一。

但实际上,东北人去三亚过冬,却不一定都是为了这种震撼。

拿我家在沈阳的二叔来说,他患有老寒腿和气管炎,以前一到冬天就上楼都费劲,据说只有到了海南才如获重生,老寒腿不犯了,还能少呼吸一点每到冬天供暖时便变得更加糟糕的空气。

我二叔和二婶在我妹妹嫁人之后,好像就一下子什么牵挂都没了一样,他们退休金只要够花,就觉得整个世界都不再有负担,所以打理好自己似乎就已经是他们最重要的事。

他们在海南也没像别人想象的每天尽吃海鲜,用我二叔的话说,他吃不惯那玩意儿,但是海南的青菜不但便宜,还比沈阳的样儿多,他们每天去菜市场买菜,然后回来自己烧菜做饭。

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享受着温暖的气候,还有便宜的蔬菜瓜果,这也的确算是一种享受和度假生活了,只是这种度假远非我们想象中的所谓奢侈和舒适。

阔气背后的艰辛
当然,对于很多在冬天的时候跑到三亚的东北人来说,他们的确很愿意跟人分享生活体会,尤其是早几年。

什么意思呢?这就跟五六年前你刚刚用了iphone一样,或者跟每当iphone 出了最新型号的头那么一两个月,你也是愿意跟人分享你的手机类似。

这就是人类几乎天生的虚荣心,只是东北人这一点尤为明显一点而已。

但换个角度来说,你也可以将东北人的虚荣心看成是这世上不那么有心机的一种虚荣心,他们只是愿意强调自己的好,而不乐意去跟你分享太多的抱怨和不堪,甚至在强调好的时候又是那么明晃晃,几乎没有动心思去掩饰或者下功夫展现得更好。

我有个妹妹,大概10年前她刚上班,收入也不多,她那时我记得好像是每月有1000块的工资,当她有一天穿着一件白色的貂绒来见我时,我还是张大了嘴巴啧啧称奇了半天。

也就是说,按照她当时的收入,要两三年不吃不喝才能买上这么一件大衣。

而那时人们关于貂绒大衣还没有如今那般嘲讽的认识,她自然珍爱和?n瑟。

但随后我们一起出门后,她竟然选择公交车作为交通工具,这让我大为不解,我的意思是――你都穿两万多块的白貂儿了,还跟人去挤公交车啊?再说,不怕别人弄脏了它吗?而我妹妹翻着白眼说,就是要省着点啊,未来五年我都准备只坐公交车。

后来我慢慢也能理解这种“只坐公交车”的想法了,一来确实要过一段紧巴巴的日子,二来人多的地方她才有更好的展示。

这就是普通东北人的?n瑟与实诚,他们总是可以在司空见惯的虚荣心里面,再漫不经心地注入那么一点大大咧咧和直爽。

近十年,随着赵本山小品和东北“二人转”笑星被全国各地的人接受,“东北人”三个字也似乎成了可以人人都说上两句的名词。

每件事都可以被任何人去认识和发表见解,即便这些都是浅薄和苍白的,也不能掠夺人的这种权利,但“东北人”确实一再成了搞笑和虚荣的
代名词,这本身还真有点好笑。

大众的力量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所谓“众口铄金”是真实的,一旦风气形成,这风气的力量会将当事人卷入其中,使之变成和验证自己正确性的一个铁证。

大众喜欢点评,而点评的力量同时也包括塑造,用点评去塑造一个口味、一种认识、一个审美潮流。

我所能理解的“大众点评”除了积少成多以外,更重要的是人们喜欢随波逐流,喜欢人云亦云,当“东北省三亚市”成为一个经典的嘲讽爱慕虚荣的笑话时,不管你说什么,都不影响人们将之看成一个趋之若鹜的绝妙譬喻。

可真的达到了绝妙的程度吗?我觉得也就是贴边儿吧,绘声绘色都达不到。

想象一下,身穿厚重的棉袄、棉裤、羽绒服的东北老汉和老娘们儿,他们风尘仆仆大包小裹地从遥远的严寒之地,经过飞机的颠簸,越过火车的漫漫长夜,来到温暖如夏的阳光沙滩之所,这里面包含的土、“壕”、阔气、虚荣等关键词自然不在话下。

如果再加上东北人到了哪里都不认生、随便一开口就一嘴苞米茬子味儿容易辨识的口音,你再对之得出匪气、素质低、嗓门大等不良印象,那也算不上奇怪。

但也可能,他们的这些行为,为的只是艰难的求生而已。

你知道,约定俗成的关键词和印象,并非样样都是真理,更并非每一件放在每一个人身上都相安无事地合理,我们只是喜欢这样简单粗暴地理解和看待问题而已。

这说明我们肤浅、浮躁,缺乏人与人之间的基本认知。

我二叔就告诉我,他每年去海口过冬,比在家省钱;坐火车真累,但为了多活两年还是愿意折腾一次。

贴标签的轻浮
我所住的广州客村附近,从元宵节过后在广州大道南一带就会呈现出一个壮观的景象。

从夜幕降临之时开始,你站在接壤客村的广州大道南路边,就会不断地看到标有“湖北旅游”字样的大巴车停到路边,然后会从车上下来无数身背大包和拉杆箱的青年男女。

他们坐上路边早已等候多时的三轮车,接着再去往客村的幽深之处,开始新的一年的打工客居生涯。

这些从湖北来广州打工的青年人,几乎已经占据了硕大的客村,他们在客村的服装工厂、布料市场、缝纫机厂商那里工作,在湖北人开的鄂菜餐馆里吃饭,在广州城中村里跟同乡一起工作生活和娱乐……但你不会将这里称之为什么“广州市湖北区”“湖北省广州市”“湖北客村”之类。

我想,人,包括当地人和外地人以及为一件事做出命名的旁观者,都是势利的,他们接受利益的驱动和用肤浅来应付眼前事物几乎是同质的。

湖北人在客村工作,是付出、是劳动,他们虽然赚了钱,但付出了更多的生命中宝贵的时间和体力;而东北人在三亚、海南消费,是接受、是索取,虽然他们也给三亚乃至海南人民贡献了gdp和劳动机会,但他们对于自己的生命来说是在享受。

你可以笑着说出“东北省三亚市”,然后轻佻地将之当成一个段子和掌故去卖弄,但不会真心关心一下那里的人是以何种表情去度过自己的风烛残年,也不会去对客村里的湖北人投上哪怕是可怜一瞥的目光(因为他们跟你想象的一样落后,属于你意识中的司空见惯,不具备任何笑点和震撼)。

这就是我们的势利和轻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