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政府工作报告
战场电磁环境的构成及特性都有哪些?
谓战场电磁环境,是指战场空间内对作战有重大影响的电磁活动和现象。
信息化战场,构成复杂电磁环境的主要因素有敌、我双方的电子对抗,各种武器装备所释放的高密度、高强度、多频谱的电磁波,民用电磁设备的辐射和自然界产生的电磁波等。
这些电磁辐射体的共同作用,将给战场空间状态、时间分布、频谱范围和能量密度带来巨大影响,使战场电磁环境日趋复杂和恶化。
“空域”上纵横交错。
信息化战场,来自陆海空天不同作战平台的电磁辐射,交织作用于敌对双方展开激战的区域,形成了重叠交叉的电磁辐射态势,使该区域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被多种电磁辐射笼罩。
“时域”上持续不断。
信息化战场,围绕着电子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的对抗持续进行,作战双方的电磁辐射活动持续来断,致战场电磁环境始终处于剧烈的动态变化之中。
“频域”上密集重叠。
受电磁波传播特性的限制,信息化战场,交战双方都将高密度地使用有限的频谱片断,这就使密集的电磁波拥挤在狭窄的频谱之中,大大增加了电磁环境的复杂性。
“能域”上复杂多变。
在作战的全过程,敌对双方都会根据作战目的和毁伤要求,频繁调控变换辐射能量的强弱及形式,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更多、更远、更快地探测和传递电磁信息,还可以形成干扰、压制与欺骗,甚至达成毁伤效果。
复杂电磁环境如何影响武器装备性能复杂电磁环境对武器装备或生物体的作用效果称作电磁环境效应,国外一般称为E3问题。
信息化战争是在复杂多变的电磁环境中进行的,战场的电磁环境效应直接影响着武器装备战斗效能的发挥,决定着战场的生存能力。
从作用机理上看,复杂的电磁环境主要通过四个方面影响武器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热效应。
静电放电和高功率电磁脉冲产生的热效应一般是在纳秒或微秒量级完成的,是一种绝热过程。
这种效应可作为点火源和引爆源,瞬时引起易燃、易爆气体燃烧爆炸;也可以使武器装备中的微电子器件、电磁敏感电路过热,造成局部热损伤,导致电路性能失效。
射频干扰和“浪涌”效应。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天津市一九九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津政发〔1991〕99号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天津市一九九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正文:----------------------------------------------------------------------------------------------------------------------------------------------------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天津市一九九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1991年5月16日津政发〔1991〕99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天津市一九九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一九九一年是“八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继续推进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各项任务十分艰巨。
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各单位,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和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按照市委提出的“渡过难关,巩固大好局面,做好工作,争取更大发展”的总要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抓住时机,迎难而上。
要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认真制订和落实各项措施,切实解决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继续推进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努力发展第三产业。
要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全面、深入地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努力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狠抓质量,拓展市场,提高效益,促进经济正常循环和适度增长,保证一九九一年各项计划的完成和超额完成,为“八五”期间的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天津市一九九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一、一九九0年计划执行情况一九九0年是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也是经济发展中困难较多的一年。
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六中全会和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积极落实市委提出的“一切着眼于稳定,变困难为机遇”的要求,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努力克服前进中的困难,治理整顿取得新的成效,国民经济逐步向好的方面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各项事业都有新进展,全市继续保持了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稳定。
浅谈复杂电磁环境
浅谈复杂电磁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装备的日益现代化,微电子器件和电发火装置大量增加,现代化的机电系统的电磁敏感度越来越高。
另外,在高技术条件下,空间的电磁环境日益复杂,除雷电、静电等自然危害源之外,还有通信、雷达、电子战装备和定向能电磁脉冲武器、电磁脉冲炸弹等人为电磁危害源。
这些复杂多变的电磁环境,尤其是静电放电和高功率微波等快上升沿脉冲电流形成的电磁脉冲场,对装备的安全性乃至生存能力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研究电磁环境效应及其防护对策,己成为当今各发达国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1、电磁环境与电磁环境效应电磁环境是指存在于给定空间所有电磁现象的总和。
构成电磁环境的各种电磁危害源十分复杂,既有雷电、静电之类自然电磁危害源,又有雷达、通讯、广播、电子对抗等射频源和定向脉冲弹之类的人为电磁危害源。
这些危害源总体或某一种对装备或生物体的作用效果称作“电磁环境效应”(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effects),一般简称为E3问题。
美国政府工作报告在1991年就强调指出:“应把电磁环境效应和每个武器系统的维修计划与集成化后勤保障计划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此后,美国国防部还专门召开电磁环境会议,研究E3与信息战的问题。
目前,美军有世界上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陆、海、空三军电磁脉冲效应研究机构。
该研究机构着重于军事项目和暴露环境的研究,并对美军各种电磁辐射装备提出暴露标准。
科索沃战争和“911”之后的伊拉克战争都表明,美国十分重视用电磁炸弹和电磁脉冲武器打击重要军事目标和电台等民用设施。
可见,电磁环境效应尤其是电磁脉冲或高功率微波武器,在未来对各种电磁敏感系统的威胁是不可忽视的。
2、电磁环境的作用机理及其效应在电磁脉冲效应研究中,人们十分关注电磁脉冲的作用机理与效果,尤其是快上升沿的电磁脉冲对武器装备的影响具有奇特的作用。
实验研究表明,各种电磁危害源主要是通过能量的传导耦合或辐射耦合模式发生作用。
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关于1991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的通知
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关于1991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1991.04.25•【文号】•【施行日期】1991.04.25•【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关于一九九一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1991年6月28日)一、当前经济形势与今年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一)两年来,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努力,治理整顿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改革继续深化。
压缩了过大的社会需求,有效地控制了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稳定;农业获得了历史上最好的收成;工业生产逐步回升,国民经济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当前,经济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进展迟缓,市场销售回升缓慢,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困难较多,经济效益下降,国家财政困难较大。
经济、财政和企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本身的经营机制和管理问题,也有企业外部环境的因素,包括基本经济关系没有理顺,宏观管理体制不能适应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的新情况等。
所有这些困难和问题,只有依靠深化改革,才能逐步加以解决。
(二)一九九一年是“八五”计划的第一年。
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是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效益,把改革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更多地向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结构调整要效益,更多地向技术改造、技术进步和强化企业管理要效益。
要继续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同时,要深化改革,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尽快使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提高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使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和稳定发展迈出新的步伐。
(三)根据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今年的经济体制改革,要在保持现有各项重大改革政策措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前提下,围绕解决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积极稳妥地进行。
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要放在继续增强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活力上,改进企业管理,完善企业经营机制,并为此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布日期】1991.04.09•【文号】•【施行日期】1991.04.09•【效力等级】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1991年4月9日批准)目录序言一、1991-2000年的主要目标和指导方针(一)奋斗目标和总体蓝图(二)基本指导方针(三)主要任务和重要指标二、“八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综合经济指标(一)基本任务(二)经济增长的规模和速度(三)综合经济效益(四)国民收入的生产和分配(五)财政和信贷三、“八五”期间主要经济部门发展的任务和政策(一)农业和农村经济(二)水利建设(三)能源工业(四)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五)原材料工业(六)地质勘查和气象(七)电子工业(八)机械制造工业(九)国防工业和国防科研(十)轻纺工业(十一)建筑业(十二)商品流通四、“八五”期间地区经济发展的布局和政策(一)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二)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三)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五)地区经济协作和联合(六)城乡规划和建设(七)国土开发整治和环境保护五、“八五”期间科学技术、教育发展的任务和政策(一)科学技术的发展(二)教育事业的发展六、“八五”期间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交流(一)进出口贸易(二)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和智力(三)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区七、“八五”期间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和措施(一)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二)改革企业体制(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四)改革价格体制(五)改革财政税收体制(六)改革金融体制(七)改革工资制度(八)改革住房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九)改革计划体制和投资体制(十)加强经济调控体系建设八、“八五”期间人民生活和消费政策(一)居民收入和消费结构(二)控制人口增长(三)劳动就业和劳动保护(四)卫生保健事业九、“八五”期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一)文化建设(二)思想建设(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序言本世纪最后十年,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是非常关键的时期。
中国产业政策风雨兼程40年
中国产业政策风雨兼程40年作者:暂无来源:《经济》 2018年第17期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际刚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政府出台的产业政策,一言以蔽之:点多、面广、影响强、成就大。
根据改革进程、发展阶段和国际环境变化,过去40年的产业政策大致可划分为体制转轨时期、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时期、新世纪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发生至2018年4个阶段。
体制转轨时期的产业政策(1978年-1991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时代。
1978年至1991年是国民经济的体制转轨时期,产业政策的重点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纠正产业结构重大比例关系的失调,促进短线产业加快发展,抑制长线产业发展,努力使各方面失调的比例调整过来。
该时期,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政府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产业政策的措施更多以政府投资、银行信贷、税收和一定的计划等直接干预手段为主,间接干预手段为辅。
改革之初,中国的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农业和工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原料动力工业和其他工业的比例严重失调,造成国民经济总体运行和发展难以持续,迫切需要对产业结构做重大调整。
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提出了十二条调整比例关系的原则和措施。
1979年6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搞好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政府从优先支持轻工业发展转向大力支持基础产业发展,对控制加工工业过快增长予以控制。
1986年4月,“七五”计划第一次在国家层面提到“产业政策”,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原则“在继续保持农业全面增长,促进轻工业和重工业稳定发展的前提下,着重改善他们各自的内部结构”。
这个时期,国家着重于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也开始重视产业结构升级。
1990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努力开发新产品、新品种,增产名牌优质产品和市场紧缺产品,尤其要增产适应农村需要的日用消费品”。
历年参考资料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词出现次数
解读改革年代的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03月05日 16:14来源:凤凰资讯以改革年代的政府工作报告为切口,观察中国政治与社会的变迁,以及政府施政的方向,向来是人们的一个选择。
而语言作为行动的直接传递,我们从1979年到2015年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通过高频词汇的提取,进行分析。
以改革年代的政府工作报告为切口,观察中国政治与社会的变迁,以及政府施政的方向,向来是人们的一个选择。
而语言作为行动的直接传递,我们从1979年到2015年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通过高频词汇的提取,进行分析。
在1979年之前的,文革当中那些充满“斗争”的词汇,比如反攻倒算等,在197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后,便从此消失了。
改革的字眼,开始出现,而且频率逐渐增多。
经过对历年改革出现频次的梳理发现,经过第一轮改革开放之后,上世纪80年代末的改革呼声极为强烈。
此后,邓小平南巡之后,新一轮改革出现,改革逐步走向平稳。
但在平稳中,每逢政府换届年,改革便攀升。
但十八大之后的2013年,改变了这一规律。
从数据的曲线可以看出,2013年之后改革,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出现频率并没有因为是“平年”而减弱,反之逐年增多,今年达到86次。
这跟当前政府深化改革相关。
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针对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我们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以释放市场活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啃了不少硬骨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体制改革全面推进。
”今年作为改革关键年,改革的高频出现,再次释放了改革持续加码的信号。
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几乎涉及到了方方面面,价格改革、财政改革、金融改革、国企国资改革、军队改革等等,这些都是要继续啃的硬骨头。
与改革相对应的,依法治国等词汇,在上世纪90年开始出现,随之“服务型政府这类词汇,也开始上升。
由于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的词汇也高调出现。
而经济一直是改革年代的高频词汇。
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概况
第一届 1954年9月~1959年4月刘少奇一次会议(1954年9月):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五个组织法;通过政府工作报告,选举国家领导工作人员二次会议(1955年7月):通过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4年国家决算和1955年国家预算、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制定兵役法三次会议(1956年6月):通过1955年国家决算和1956年国家预算;批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四次会议(1957年6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56年国家决算和1957年国家预算、1957年度国民经济计划;决定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五次会议(1958年2月):通过1958年国家预算、1958年国民经济计划;批准汉语拼音方案;周恩来总理作关于目前国际形势和我国外交政策的讲话第二届 1959年4月~1965年1月朱德一次会议(1959年4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59年国民经济计划、1958年国家决算和1959年国家预算、关于西藏问题的决议;选举国家领导工作人员二次会议(1960年3~4月):通过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1959年国家决算和1960年国家预算、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周恩来总理作关于目前国际形势和我国对外关系问题的讲话三次会议(1962年3~4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60年国家决算,确定发展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四次会议(1963年11~12月):通过1964年度国民经济计划、1963年国家预算和1964年国家预算初步安排、关于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议第三届 1965年1月~1975年1月朱德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64年12月~1965年1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65年国民经济计划主要指标和1965年国家预算的初步安排;选举国家领导工作人员第四届 1975年1月~1978年3月朱德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75年1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修改宪法;选举国家领导工作人员第五届1978年3月~1983年6月叶剑英一次会议(1978年2~3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修改宪法;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选举国家领导工作人员二次会议(1979年6~7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79年国民经济计划、1978年国家决算和1979年国家预算;修改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制定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作出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要决策三次会议(1980年8~9月):通过1979年国家决算和1980年国家预算;制定国籍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婚姻法;决定全面修改宪法并成立宪法修改委员会四次会议(1981年11~12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80年国家决算和1981年国家概算执行情况的报告、198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点;制定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经济合同法,原则批准民事诉讼法草案五次会议(1982年11~12月):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六五”计划、关于1982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3年国家预算的决议;修改选举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第六届 1983年6月~1988年4月彭真一次会议(1983年6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8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982年国家决算;选举国家领导工作人员二次会议(1984年5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8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983年国家决算和1984年国家预算;通过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新的兵役法;决定设立海南行政区三次会议(1985年3~4月):发展计划、1984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5年国家预算的报告;批准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决定授权国务院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等方面可以制定暂行规定或者条例;制定继承法四次会议(1986年3~4月):通过“七五”计划纲要,1985年国家计划执行情况与1986年计划决议,1985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6年国家预算决议;通过了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外资企业法五次会议(1987年3~4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86年国家计划执行情况与1987年计划决议,1986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7年国家预算决议;原则批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通过七届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授权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中葡两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联合声明的决定第七届 1988年4月~1993年3月万里一次会议(1988年3~4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87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8年国民经济计划和国家预算草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通过宪法修正案、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通过成立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定;选举国家领导工作人员二次会议(1989年3~4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88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1989年国民经济计划和国家预算草案;通过行政诉讼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以及关于国务院提请审议授权深圳市制定经济特区法规和规章的议案决定三次会议(1990年3~4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89年国家计划执行情况、1990年国民经济计划和国家预算草案;接受邓小平辞去军委主席职务的请求;通过香港行政区基本法和相应的决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修正案、选举军委主席、副主席四次会议(1991年3~4月):通过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1990的国家计划执行情况与1991年计划决议,1990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1年国家预算决议;通过刑事诉讼法修改草案,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选举国家领导工作人员五次会议(1992年3~4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91年国家计划执行情况与1992年计划决议,1991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2年国家预算决议;通过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的决定;通过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法,工会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八届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第八届1993年3月~1998年3月乔石一次会议(1993年3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92年国家计划执行情况与1993年计划决议,1992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3年国家预算决议;通过澳门基本法,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及相关决定,授权人大常委会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的预备工作机构的决定二次会议(1994年3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93年国家计划执行情况与1994年计划决议,1993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4年国家预算决议;通过预算法;授权厦门市人大制定法规和规章在厦门经济特区实施三次会议(1995年3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94年国家计划执行情况与1995年计划决议,1994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5年国家预算决议;通过教育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四次会议(1996年3月):通过“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及关于纲要的报告;1995年国家计划执行情况与1996年计划决议,1995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6年国家预算决议;通过行政处罚法,修改刑事诉讼法,授权汕头市和珠海市人大分别制定法规和规章在各自的经济特区实施的决定五次会议(1997年3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96年国家计划执行情况与1997年计划决议,1996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7年国家预算决议;通过刑法,国防法,九届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九届人大代表的办法;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第九届 1998年3月~2003年3月李鹏一次会议(1998年3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199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199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布日期】1995.03.18•【文号】•【施行日期】1995.03.18•【效力等级】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大机关正文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了李鹏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会议认为,1994年是全国人民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的一年,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
报告对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是实事求是的,对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的分析是客观的,提出的新的一年的任务经过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会议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会议指出,1995年是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年。
全国各项工作都必须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继续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全国工作的大局,进一步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要统一思想,总揽全局,加强协调,扎实工作,努力完成本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会议要求,要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把发展经济的重点切实转到调整结构,增加效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上来。
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注意解决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要扶持中西部地区加快经济发展。
要采取有效措施,逐步理顺分配关系。
要严格控制基本建设规模,加大投资结构调整的力度,坚持正确的投资方向,确保农业、交通、通信和能源等基础产业、基础设施以及技术改造的投资比重。
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继续办好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发挥开放城市、开放地带的积极作用。
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3月23日,化德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出席会议代表143人。
会议听取了县人民政府1954年工作安排的报告,传达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的基本精神。
选举产生了县长1人。
讨论通过《关于化德县代行人民代表会议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的工作计划(草案)》。
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1956年11月28日~12月3日,化德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出席会议代表111人。
会议听取了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征兵工作报告、县法院工作报告。
选举产生了人民委员会委员19人;选举产生了县长、副县长、法院院长;选举产生了化德县出席察哈尔盟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1人。
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4月25~30日,化德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出席会议代表107人。
会议听取了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和县法院工作报告;听取了化德县1958年农牧业生产大跃进工作报告及化德县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报告;听取了人大代表议案审查报告,并做出了各项决议。
选举产生了化德县人民委员会委员19人;选举产生了政府县长、副县长;选举了化德县出席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人。
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1960年11月11~14日,镶黄旗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现称化德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化德城关镇召开。
出席会议代表127列席代表26人,其中蒙古族代表55人。
会议听取了镶黄旗和化德县人民政府分别做工作总结报告和旗人委关于“今冬明春工作任务”的报告。
听取了镶黄旗和化德县分别做法院工作报告及财政决算报告。
会议通过“化德县与镶黄旗合并的决议”。
选举产生了镶黄旗人民委员会委员21人,选举产生了旗长、副旗长、法院院长。
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1963年9月10~14日,化德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出席会议代表121人。
会议听取了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和法院工作报告,听取了1962年财政决算和1963年财政预算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1992.03.20•【分类】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1992年3月20日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鹏)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1991年国内工作的回顾1991年是我们的国家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的一年。
面对国际形势急剧变化和国内遭到的严重自然灾害,我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周围,贯彻执行邓小平同志倡导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1991年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百分之七。
粮食产量达到43524万吨,棉花产量达到566.3万吨,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百分之三,是在大灾情况下夺得的丰收年。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总产值比上年增长百分之十四点二。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继续增加,原煤达到10.9亿吨,石油达到1.39亿吨,钢突破7000万吨,水泥和化肥(折纯)分别达到2.48亿吨和1988万吨,国家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百分之十八点六,建成投产大中型基本建设和重要技术改造项目215个,其中包括年炼铁和炼钢各300万吨的宝钢二期工程、年产各30万吨的扬子和齐鲁乙烯工程、上海南浦大桥、秦山核电站、云南鲁布革水电站、青海西宁曹家堡机场以及新疆塔里木油田的开发等,当年新增加的主要生产能力有煤炭2714万吨,石油1491万吨,发电机组容量1184万千瓦。
投资向能源、交通、原材料和水利等基础产业倾斜,结构继续改善,增强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后劲。
国内市场繁荣,购销两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际比上年增长百分之十。
1991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199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一、环境状况(一)环境污染状况1.大气1991年,全国城市大气污染仍呈煤烟型污染,冬春季重于夏秋季,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大中城市重于小城镇。
全国废气排放量为10.l万亿标立方米(不包括乡镇工业,下同)。
废气中烟尘排放量为1314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火电厂排放364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622万吨,比上年增长8.6%,其中火电厂排放460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79万吨,比上年下降25.9%。
1991年,城市大气中总悬浮微粒物年均值范围在80~1433微克/立方米之间,北方城市平均为429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为225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均略有下降。
污染严重的城市依次为延安、宝鸡、吉林、大原、济南和安阳等。
城市大气中降尘量均值范围在3.2~51.2吨/平方公里·月之间,与往年相比呈下降趋势,北方城市明显重于南方城市。
污染严重的城市依次为鞍山、三明、长春、百家庄、哈尔滨、唐山、大同、吉林、沈阳、嘉峪关、大原、兰州和济南等。
城市大气中二氧化硫年均值范围在4~351微克/立方米之间,北方城市平均为92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为88微克/立方米。
与上年相比,南方城市污染程度有所下降,北方城市变化不大。
污染严重的城市依次为重庆、贵阳、宜宾、太原、南充、乌鲁木齐、青岛、长沙、宜昌和石家庄等。
城市大气中氮氧化物年均值范围在11~164微克/立方米之间, 北方城市平均为54微克/立方米,比上年增加7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为38微克/立方米,与上年持平。
污染严重的城市依次为乌鲁木齐、郑州、兰州、广州和大连等。
1991年,酸雨仍限于局部地区,降水pH年均值范围在3.8~7.6之间,监测的51个城市中pH年均值低于5.6的占59%。
酸雨出现频率超过75%的有长沙、南充、宜宾、赣州、重庆和衡阳等。
本年度降水中出现过酸雨的城市比上年度增长7.8%。
2.水1991年,废水排放仍以工业为主,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增加,重金属和有毒物质基本得到控制或有所下降。
历年政府工作报告汇总
年政府工作报告汇总
报告人职务 国务院总理 副总理兼计委主任 副总理兼财政部长 国务院总理 副总理兼计委主任 国务院总理 国务院副总理 / / / 国务院总理 / / / / / / / / / / 国务院总理 / / 国务院总理 国务院总理 副总理兼计委主任 国务院总理 国务院总理 国务院总理 国务院总理 国务院总理 国务院总理 国务院总理 / / 华国锋 华国锋 姚依林 赵紫阳 赵紫阳 赵紫阳 赵紫阳 赵紫阳 赵紫阳 赵紫阳 / / / / / / / / / / 周恩来 / / / 周恩来 姓名 周恩来 李富春 李先念 周恩来 薄一波 周恩来 谭震林 报告日期 1954.5.23 1955.5.5 1956.6.15 1957.6.26 1958.2.3 1959.4.18 1960.4.6 / / / 1964.11.21 / / / / / / / / / / 1975.1.3 / / 1978.2.26 1979.6.18 1980.8.30 1981.113 1982.11.30 1983.6.6 1984.5.15 1985.3.27 1986.3.25 1987.3.25 / / 30975 28313 12720 32486 29599 22861 18648 14272 26933 22001 / / / / / / / / / / 5172 / / / 19072 字数 23108 55873 18444 34790 23919 31033 9774
29420 24881 26424 12858 15853 19099 15606 15674 19457 16666 16796 15727 15521 15722 15393 23427 16848 18361 20645 24458 24059 19697 19679 19776 19450 15427 17000
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概况
第一届 1954年9月~1959年4月刘少奇一次会议(1954年9月):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五个组织法;通过政府工作报告,选举国家领导工作人员二次会议(1955年7月):通过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4年国家决算和1955年国家预算、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制定兵役法三次会议(1956年6月):通过1955年国家决算和1956年国家预算;批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四次会议(1957年6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56年国家决算和1957年国家预算、1957年度国民经济计划;决定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五次会议(1958年2月):通过1958年国家预算、1958年国民经济计划;批准汉语拼音方案;周恩来总理作关于目前国际形势和我国外交政策的讲话第二届 1959年4月~1965年1月朱德一次会议(1959年4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59年国民经济计划、1958年国家决算和1959年国家预算、关于西藏问题的决议;选举国家领导工作人员二次会议(1960年3~4月):通过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1959年国家决算和1960年国家预算、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周恩来总理作关于目前国际形势和我国对外关系问题的讲话三次会议(1962年3~4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60年国家决算,确定发展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四次会议(1963年11~12月):通过1964年度国民经济计划、1963年国家预算和1964年国家预算初步安排、关于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议第三届 1965年1月~1975年1月朱德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64年12月~1965年1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65年国民经济计划主要指标和1965年国家预算的初步安排;选举国家领导工作人员第四届 1975年1月~1978年3月朱德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75年1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修改宪法;选举国家领导工作人员第五届1978年3月~1983年6月叶剑英一次会议(1978年2~3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修改宪法;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选举国家领导工作人员二次会议(1979年6~7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79年国民经济计划、1978年国家决算和1979年国家预算;修改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制定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作出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要决策三次会议(1980年8~9月):通过1979年国家决算和1980年国家预算;制定国籍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婚姻法;决定全面修改宪法并成立宪法修改委员会四次会议(1981年11~12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80年国家决算和1981年国家概算执行情况的报告、198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点;制定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经济合同法,原则批准民事诉讼法草案五次会议(1982年11~12月):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六五”计划、关于1982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3年国家预算的决议;修改选举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第六届 1983年6月~1988年4月彭真一次会议(1983年6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8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982年国家决算;选举国家领导工作人员二次会议(1984年5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8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983年国家决算和1984年国家预算;通过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新的兵役法;决定设立海南行政区三次会议(1985年3~4月):发展计划、1984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5年国家预算的报告;批准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决定授权国务院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等方面可以制定暂行规定或者条例;制定继承法四次会议(1986年3~4月):通过“七五”计划纲要,1985年国家计划执行情况与1986年计划决议,1985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6年国家预算决议;通过了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外资企业法五次会议(1987年3~4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86年国家计划执行情况与1987年计划决议,1986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7年国家预算决议;原则批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通过七届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授权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中葡两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联合声明的决定第七届 1988年4月~1993年3月万里一次会议(1988年3~4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87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8年国民经济计划和国家预算草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通过宪法修正案、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通过成立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定;选举国家领导工作人员二次会议(1989年3~4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88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1989年国民经济计划和国家预算草案;通过行政诉讼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以及关于国务院提请审议授权深圳市制定经济特区法规和规章的议案决定三次会议(1990年3~4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89年国家计划执行情况、1990年国民经济计划和国家预算草案;接受邓小平辞去军委主席职务的请求;通过香港行政区基本法和相应的决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修正案、选举军委主席、副主席四次会议(1991年3~4月):通过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1990的国家计划执行情况与1991年计划决议,1990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1年国家预算决议;通过刑事诉讼法修改草案,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选举国家领导工作人员五次会议(1992年3~4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91年国家计划执行情况与1992年计划决议,1991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2年国家预算决议;通过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的决定;通过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法,工会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八届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第八届1993年3月~1998年3月乔石一次会议(1993年3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92年国家计划执行情况与1993年计划决议,1992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3年国家预算决议;通过澳门基本法,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及相关决定,授权人大常委会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的预备工作机构的决定二次会议(1994年3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93年国家计划执行情况与1994年计划决议,1993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4年国家预算决议;通过预算法;授权厦门市人大制定法规和规章在厦门经济特区实施三次会议(1995年3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94年国家计划执行情况与1995年计划决议,1994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5年国家预算决议;通过教育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四次会议(1996年3月):通过“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及关于纲要的报告;1995年国家计划执行情况与1996年计划决议,1995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6年国家预算决议;通过行政处罚法,修改刑事诉讼法,授权汕头市和珠海市人大分别制定法规和规章在各自的经济特区实施的决定五次会议(1997年3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96年国家计划执行情况与1997年计划决议,1996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7年国家预算决议;通过刑法,国防法,九届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九届人大代表的办法;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第九届 1998年3月~2003年3月李鹏一次会议(1998年3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199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199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
这些热词为改革开放40年“画像”
这些热词为改革开放40年“画像”作者:晚综来源:《晚晴》2019年第04期每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都记录了一年来国家发展进程中备受关注的焦点,每一份报告都是时代进程的一帧侧写。
改革开放40年来,一份份报告拼凑出了一副完整的改革开放“肖像”。
纵观40年《政府工作报告》,“发展”是永恒的主题,“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等也是最高频出现的词汇,其中“改革”一词,1978年就出现在报告中,随后频率逐年上升,1988年达到了惊人的175次。
1981年,“对外开放”一词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而在1984年,“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并列提及。
改革开放之初的1979年,解放社会生产力的各种措施紧张筹备,“自主权”一词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报告提出,“用三年时间集中力量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此后几年,“对外开放”“经济效益”“社会财富”等充满时代气息和改革精神的词汇频繁出现在报告当中。
1979年7月,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园区蛇口工业区在深圳创立。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成为改革开放之初最强劲的时代音符。
而“经济特区”一词也在1981年正式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1982年“联产承包”一词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
这一发轫于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正式成为国策,不但调动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也奠定了经济发展和后续改革的基础。
“联产承包”也成为改革开放最具代表性的符号之一。
纵观改革开放之初的几份《政府工作报告》,“计划”一词出现的频率一路走低,而“市场”一词则一路走高,两个词的频率都在1991年出现了高峰。
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随后的199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市场经济”一词出现了17次。
1996年,“可持续发展”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可持续发展成为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的重要战略。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1990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1年国家预算的决议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1990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1年国家预算的决议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布日期】1991.04.09•【文号】•【施行日期】1991.04.09•【效力等级】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大机关,预算、决算正文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1990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1年国家预算的决议(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经过审议并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报告,决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1991年国家预算,批准国务委员兼财政部部长王丙乾所作的《关于1990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1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
会议授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1990年国家决算。
附件一:关于1990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1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1991年3月26日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委员兼财政部部长王丙乾我受国务院的委托,现在向大会提出1990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1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查。
一、1990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1990年,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和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有关决议,继续进行治理整顿,并采取了一些深化改革和适时调整宏观紧缩力度的政策措施,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国民经济的治理整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农业生产突破前几年的徘徊局面,获得了全面丰收;工业生产逐季回升,超额完成了全年计划;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有所改进,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国际收支状况显著改善。
在这个基础上,国内财政收入超额完成了国家预算,并继续保持了适度增长。
但是,由于有些支出超过了预算,财政赤字比原来数额有所扩大。
根据现在的预计数字,1990年国家财政总收入为3244.78亿元,完成预算的100.3%;国家财政总支出为3395.21亿元,完成预算的102.1%;收入和支出相抵,财政赤字为150.43亿元。
国务院批转文化部关于文化事业若干经济政策意见报告的通知
国务院批转文化部关于文化事业若干经济政策意见报告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1991.06.10•【文号】•【施行日期】1991.06.10•【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正文国务院批转文化部关于文化事业若干经济政策意见报告的通知(1991年6月10日)国务院同意文化部《关于文化事业若干经济政策意见的报告》,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关于文化事业若干经济政策意见的报告国务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文化事业有了较快恢复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但是,由于受国家财力限制和其它一些原因,我国文化事业长期存在的底子薄、设施差,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
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切实解决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关于“中央和地方都要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逐步增加必要的投入”的精神,以及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关于“要继续积极稳妥地进行各类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认真研究制定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对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给予必要物质支持”的要求,在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内部管理的同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对文化事业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和保障,以使文化事业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为此,就当前急需解决的有关文化经济政策问题,经与国家计委、财政部、人事部、建设部、国家税务局等有关部门协商,提出以下意见:一、各级政府要真正把文化事业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政策上加以引导,资金上予以支持。
要逐年增加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逐步改变文化经费紧张的状况,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二、各级文化部门要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配合有关部门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文化经济政策,加强队伍建设和财务管理,注重经营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关于1991年全国清理“三角债”成果和1992年继续开展清理“三角债”工作的公告
关于1991年全国清理“三角债”成果和1992年继续开展清
理“三角债”工作的公告
国务院清理"三角债"领导小组
【期刊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年(卷),期】1992(000)004
【摘要】为了贯彻中央工作会议关于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改善企业经营环境的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清理"三角债"工作的部署,1991年在全国范围内重点清理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拖欠款,同时狠抓了限产压库、调整结构。
1991年全国共注入银行清欠贷款306亿元,地方和企业自筹24.5亿元,通过组织连环清欠,共清理拖欠款1360亿元,达到了投入1元资金清理4.1元拖欠的显著效果,超过了清理"三角债"工作的原定目标。
【总页数】3页(P121-123)
【作者】国务院清理"三角债"领导小组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23
【相关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清理三角债领导小组关于全国清理三角债工作情况报告的通知 [J], ;
2.我省全面开展清理“三角债”和“压贷挂钩”工作 [J], ;
3.国务院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清理“三角债”工作的通知 [J], ;
4.国务院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清理“三角债”工作的通知 [J],
5.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清理三角债领导小组关于全国清理三角债工作情况报告的通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1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199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199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1991年3月26日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委员兼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邹家华各位代表: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建议》精神,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草案的同时,进一步研究和拟订了一九九一年计划草案。
现在,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大会报告一九九○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执行情况与一九九一年计划的安排意见,请予审议。
一、1990年计划的执行情况一九九○年是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一年。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国务院采取了坚持总量控制、适时调整紧缩力度和积极调整结构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治理整顿取得了显著成效,整个经济形势继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物价上涨幅度明显回落,农业获得全面丰收,工业生产逐步回升,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有新的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在治理整顿中,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一万七千四百亿元,比上年增长5%;国民收入一万四千三百亿元,增长4.8%。
总的看,一九九○年计划的执行情况是好的,基本上实现了计划规定的各项任务。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农业生产全面丰收,主要农产品大幅度增产。
由于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对农业的领导,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提高部分农产品的收购价格,积极推广农业先进科技成果,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上大部分地区风调雨顺,使农业获得多年来少有的好收成。
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四千三百五十亿公斤,比上年增加二百七十五亿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棉花总产量达到四百四十七万吨,比上年增长18.1%。
油料总产量一千六百一十五万吨。
增长24.7%。
糖料总产量七千一百八十万吨,增长33.7%。
肉类、水产品产量也持续增长。
主要农产品产量都超额完成了计划。
整个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农业总产值达到七千三百八十二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超过计划增长4%的要求。
(二)工业生产速度逐步回升,基础工业产品稳定增长。
一九九○年工业生产逐步摆脱了上年三季度以后增长速度回落过猛的局面,逐月回升。
包括村及村以下工业,全国工业总产值完成二万三千八百五十一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6%,超过计划增长6%的要求。
能源和主要原材料生产稳定增长,一般加工工业的生产得到控制,基础工业与加工工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有所改善。
原煤产量达到十亿八千万吨,比上年增长2.5%;发电量六千一百八十亿千瓦小时,增长5.7%;原油一亿三千八百万吨,与上年持平;钢六千六百零四万吨,增长7.2%。
化肥、农药等支农产品持续增长。
这些产品产量都完成或超额完成了计划指标。
由于有计划地控制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一般加工工业的长线产品产量有较大回落,特别是家用电冰箱、家用洗衣机和金属切削机床等比上年下降20—34%。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稳步发展,运输紧张状况趋于缓和,运输秩序有所好转。
能源节约取得较好成绩,全国节约能源总量完成一千万吨标准煤。
(三)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增加,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四千四百五十一亿元,比上年增长4.5%。
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基本建设投资完成一千六百四十二亿元,比上年增长9.8%;技术改造投资完成八百二十八亿元,增长5.8%。
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农林水利投资比重由上年的3.3%上升到4.1%,能源工业投资比重由28.8%上升到32%,运输邮电业投资比重由10.7%上升到15.9%;生产性投资比重由上年的68.6%上升到72.2%,非生产性投资比重相应由31.4%下降为27.8%。
楼堂馆所及其他非生产性建设得到有效控制。
重点建设加快,一批项目建成投产。
全国建成投产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九十五个,大中型项目内的单项工程七十一个;限额以上更新改造项目九十二个。
能源、交通的新增能力都有增加。
煤炭开采能力新增二千零十六万吨,石油开采能力新增一千三百三十二万吨,发电装机容量新增九百一十二万千瓦;铁路交付运营里程一百二十七公里、复线里程新增三百四十九公里、电气化里程新增五百五十一公里,公路新增通车里程一万四千公里、沿海港口吞吐能力新增二千二百五十六万吨,城市市内电话新增一百五十七万门。
(四)零售物价基本稳定,人民生活继续有所改善。
为了逐步改变价格体系扭曲的状况,一九八九年四季度以来,中央和地方陆续出台了多项调价措施,但由于社会供需总量平衡状况明显改善,农业丰收后集市贸易价格下降,全国零售物价上涨幅度回落较大。
全年零售物价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1%,大大低于上年的上涨幅度。
但随着国家提高邮政电信收费标准,特别是不少地区相继调整城市交通、煤气、自来水等的价格,服务项目价格水平上涨较多,全国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比上年上涨3.1%,其中大中城市涨幅还要大些。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
全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达到二千九百六十亿元,比上年增长13%;职工平均货币工资二千一百五十元,扣除生活费用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9.7%。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六百三十元,比上年增长4.7%,扣除商品性支出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8%。
当然,全国各地情况有所不同,增长水平有高有低。
城乡居民在收入增加、生活改善的情况下,储蓄继续大幅度增加。
一九九○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七千零三十四亿元,比上年末增加一千八百八十七亿元。
(五)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交流进一步扩展,国际收支状况有所改善。
据海关统计,全年进出口货物总额达一千一百五十四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
其中出口总额六百二十一亿美元,增长18.1%;进口总额五百三十四亿美元,下降9.8%。
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改善。
工业制成品,特别是机电产品出口比重显著上升,高档消费品进口继续得到控制。
全年利用国外资金继续保持适当规模,国际旅游业逐步回升。
由于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支都呈现顺差,外汇收支平衡状况明显改善,国家现汇结存增加到一百一十亿美元,对外支付能力有所增强。
(六)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
国家科技计划的完成情况较好。
农业新品种和增产新技术的普及推广,工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特别是节能新技术的推广又有新的进展。
重点科技攻关取得许多重要成果,亚洲一号通讯卫星和长征二号捆绑火箭发射成功、五兆瓦低温核供热试验堆建成并投入正常运行、大秦线万吨级组合列车运行试验成功,这些标志着我国又有一批科学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高技术的研究也取得重要成果。
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并通过了国家验收。
各级各类教育继续发展。
普通高等院校在稳定规模的基础上,一些院校办学条件有所改善,学科专业进一步调整。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有了新的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扫盲工作进一步推进。
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和卫生、体育等事业也取得新的成绩。
社会福利事业得到巩固和发展。
特别是第十一届亚运会在我国成功举行,获得了丰硕成果,振奋了民族精神,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九九○年我们国家在内有困难、外有压力的情况下,整个经济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是来之不易的。
这是全国广大干部和群众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团结一致、克服困难、积极进取、辛勤劳动的结果。
我们一定要努力巩固和发展治理整顿已经取得的成果。
在充分估计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尚有待进一步解决,整个经济形势也还存在严峻的一面。
一是工业生产回升不平衡。
在工业生产逐步回升过程中,全民所有制工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由于困难多、负担重,生产回升慢。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整个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
二是经济循环不畅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去年在工业生产逐步回升过程中,部分产品销售不畅,产品积压有所增加,影响了整个经济的正常循环。
三是结构调整进展缓慢,经济效益普遍较差。
全年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比上年下降18.5%。
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天数由上年的一百零九天延长到一百二十七天;可比产品成本上升7%,企业亏损额增加一倍多。
四是国家财政困难加剧。
由于财政收入增长缓慢,支出增长较多,全年财政收支差额比计划有所扩大。
以上这些矛盾和困难,大多是治理通货膨胀过程中难以完全避免的暂时现象,是多年形成的结构偏畸、体制存在缺陷的反映。
从我们的工作来说,在治理整顿过程中,对调整结构、开拓市场、提高效益,虽然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具体组织、检查、落实还不够有力。
我们要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正视困难和问题,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搞好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在治理整顿中求发展。
二、1991年计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一九九一年是第八个五年计划的头一年。
努力做好这一年的工作,使新的五年计划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促进政治、经济和社会进一步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党的第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一九九一年计划安排总的指导思想是:贯彻执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继续推进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进一步改善经济秩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在保持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坚持和改进总量平衡,着力调整结构,提高效益,积极开拓市场,促进经济正常循环和适度增长,使国民经济逐步走上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轨道。
基于上述指导思想,一九九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在改善经济结构、增进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3.5%,工业总产值增长6%;国民生产总值增长4.5%。
在保持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大体协调的前提下,执行中争取超过这一指标。
——发展经济,广辟财源,增收节支,改善财政困难状况,合理安排信贷规模,控制货币发行和物价总水平。
——按照国力的可能,保持投资规模和消费需求适度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五千亿元;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继续有所提高。
——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努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继续支持“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的发展,积极开展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不发达地区间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
——努力推进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的各项改革,进一步扩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一九九一年计划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继续加强农业,保持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已经连续两年丰收,今年按平年考虑。
计划安排粮食总产量四千二百五十亿公斤,略高于前两年的平均水平;棉花产量四百五十万吨,油料产量一千六百三十万吨,糖料产量七千二百万吨,肉类总产量二千八百四十万吨,水产品总产量一千二百四十万吨,都略高于上年水平。
在去年农业全面丰收的基础上,今年要实现上述指标,任务是相当艰巨的。
根据历史的经验教训,在农业形势较好的情况下,对农业生产决不能有丝毫放松,否则就容易发生经济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