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草、小龙虾、水稻共生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合集下载

稻虾共养的方法与制作流程

稻虾共养的方法与制作流程

本技术提供了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稻虾共养的方法,包括水稻的种植和小龙虾的养殖,包括以下步骤:(1)稻田的选择;(2)水稻栽种;(3)种植水草;(4)虾苗的投放;(5)投喂;(6)成虾捕捞、幼虾补投和亲虾留存;(7)稻田管理;(8)排水和收割水稻;本技术通过田间的改造,根据种养殖动植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系统,通过相应的种养殖技术和管理措施,使得动植物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共同生长,完成稻虾共生的模式,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达到互惠互利,良性循环;有效的提高了土地、水资源的利用率,社会、经济、生态效益都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值得推广。

权利要求书1.一种稻虾共养的方法,包括水稻的种植和小龙虾的养殖,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稻田的选择:选择水源充足,地势低保水性好,周围无污染,旱季不干涸、雨季不淹涝,土壤肥沃而不淤的稻田,对稻田的田埂进行加高加固,沿稻田周围开挖环形养虾沟,使田埂的高度高出稻田平面1-1.5m,埂宽为1.5-2m,坡度45-55度,环形养虾沟内设置进水口和排水口,进水口和排水口分别设有防逃装置,在稻田四周田埂上用高度为60cm的钙塑板或石棉瓦围栏,下端埋入土中20cm。

(2)水稻栽种:选择茎秆粗壮、抗倒伏、抗病害、耐肥力、在深水中能茁壮生长以及产量高的水稻品种,6月上旬在中央水稻种植区进行插秧移栽,移栽密度为60*60cm,一亩4000株左右,水位保持在5-10cm;秧苗栽插后2-3周,水稻进入分蘖前期,控制中央稻田的水位在15-20cm,在此水位基础上根据株高逐渐提高水位,但以水位不能淹没心叶为准,在水稻拔节孕穗期,保持中央稻田的水位在45cm-50cm;在水稻灌浆成熟期时,保持中央稻田的水位在55-80cm;(3)种植水草:在养虾沟中种植易乐藻和轮叶黑藻,覆盖率在25%-30%,田埂内侧四周种植水花生;养虾沟中注水,加水40-50cm深,随着易乐藻长高直到水位加至高于田面15-20cm;(4)虾苗的投放:投放时,养虾沟水位不高于中央稻田的种植区,使虾苗全部进入围沟中;按每亩投放12000-16000尾1.2-1.5cm的虾苗至养虾沟内,虾苗选择体质健壮、活力强、附肢齐全,放虾苗时对虾苗进行消毒,放入4%的淡盐水中浸泡5分钟;(5)投喂:放养3天后开始投喂,采用小龙虾专用饲料进行喂养,每天投放一次,每次的投放量为虾体总重量的2%;温度高于20度时在上午和下午各投放一次,投放量为虾体总重量的1.5%;(6)成虾捕捞、幼虾补投和亲虾留存:成虾捕捞:通过地笼进行成虾捕捞,第一次捕捞时间从4月中旬开始至6月上旬结束;第二次捕捞时间从8月上旬至9月底结束;幼虾补投:第一次捕捞结束后,每亩补放3-4cm幼虾2000-3000尾;亲虾留存:第二次捕捞期间,前期捕大留小,后期捕小留大,亲虾存田量每亩不少于15kg;(7)稻田管理:施肥:化肥总量每亩施纯氮肥12-15kg、磷肥6-7kg、钾肥8-10kg,严禁使用对小龙虾有害的化肥;追肥:在水稻返青分蘖期施用追返青分蘖肥,在孕穗期施用孕穗肥;水稻虫病害防治;(8)排水和收割水稻:稻田排水时应将稻田的水位快速降至田面5-10cm,然后缓慢排水,最后使养虾沟里的水水位保持在10-15cm,即可收割水稻。

虾稻共作养殖模式

虾稻共作养殖模式

虾稻共作养殖模式虾稻共作养殖模式的实施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水稻耕作历史,当时农民会把虾种放入水稻田中,一方面可以提高水稻的种植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同时收获虾类,增加了经济效益。

而在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虾稻共作养殖模式得到了更加科学和系统的研究和实践。

1.资源利用率高:虾稻共作可以充分利用水域资源,一方面水稻可以为虾类提供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和水稻秸秆的有机物质供给,另一方面虾类的排泄物和二氧化碳也可以被水稻充分吸收,形成循环利用,提高水体养分的利用率。

2.生态环境友好:由于虾类和水稻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保持水域生态平衡,一方面虾类吃掉了水稻中的杂草和有害昆虫,减少农药的使用,另一方面水稻的根系也为虾类提供了栖息地和庇护所。

3.经济效益稳定:虾稻共作可以增加农田的综合效益,一方面虾类的养殖收入可以增加家庭的收入,另一方面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也会得到提高,增加经济效益。

同时,虾稻共作也可以提高农田的抵抗灾害的能力,例如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对农田的影响将会减少。

要实施虾稻共作养殖模式,需要优质的水源、土壤和适宜的气候条件。

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1.选择合适的虾品种和水稻种植品种,虾类选择适应养殖环境、生长周期较短的品种,水稻选择高产、抗病害能力强的品种。

2.根据水稻和虾类的养殖需要进行合理的养殖密度安排,以保证生长空间和养分供应的平衡。

3.水稻和虾类的投喂和管理需要科学合理,合理调整饲料的投喂量、投喂时间和投喂方法,同时根据养殖阶段的需要,进行及时的管理和调整。

4.合理调节水稻的灌溉和水质管理,保证稻田中水的清洁和营养物质的供应。

5.进行定期的监测和病虫害的防治,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保证虾稻共作的健康和稳定。

综上所述,虾稻共作养殖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养殖方式,可以在满足农民经济收入需要的同时,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和提高农田的生产力。

然而,虾稻共作养殖模式的实施还需要在不断的科学研究和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同时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重视,才能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小龙虾虾稻共生养殖技术

小龙虾虾稻共生养殖技术

一、小龙虾苗种管理,小龙虾养殖池塘在进行小龙虾初次养殖后基本上每年都有自生虾苗产生。

但自生虾苗产出的时间、数量与整个池塘管理工作及气候条件息息相关。

年前池塘种虾预留数量达20斤/亩以上的池塘基本上都可以保证池塘自生养殖虾苗数量的需要。

每年四月初清明时节阴雨天过后,大量抱仔亲虾爬出洞穴将小虾苗产出到池塘。

4月份开始我们池塘管理中尽量避免使用清塘、杀虫、杀青苔等杀伤性药物。

同时需要做好保持低水位及肥水工作,丰富池塘浮游动植物的生物量,增加小龙虾的天然饵料,保证池塘充足溶氧,提高池塘总钙度与可吸收离子钙含量,促进小龙虾及时蜕壳与体质恢复。

增加小龙虾苗的存活率。

苗种的选择与成活率的提高是整个养殖的成功的关键,建议广大养殖朋友做好以下几点:A、选择体表干净、体质健壮、活力好的虾苗。

B、解剖虾苗,观察肝胰脏、腮、肠道情况,选择肝脏橘黄色、腮乳白色、食线明显的优质虾苗。

C、选择规格在80尾/斤左右的虾苗,规格较大耐运输,且选择规格整齐度较高的虾苗减少虾苗大欺小相互残杀情况的发生。

D、虾苗选购采用就近原则,尽量保证运输时间不超过2小时(注:运输不超过2小时,虾苗存活率可保持在90%以内)。

运输过程中保持低温且环境透气湿润。

E、建议池塘虾苗投放密度保持在6000-8000尾/亩。

F、虾苗选购尽可能直接从塘口起捕运输回来投放。

虾苗前期价格较高可少量多次长时间持续进苗。

提高虾苗存活率及降低购苗成本。

放苗工作要做好小龙虾苗到池塘后的投放过程直接关系到虾苗的存活率。

不恰当的投放流程与池塘准备工作的不足很容易导致虾苗下塘后一周内出现大量死亡。

建议投苗工作注意以下几点。

A、养殖池塘投苗前着重做好杀菌(如:生石灰、二氧化氯、碘制剂)与解毒工作。

B、投苗时间选择在清晨或者阴天。

C、选择池塘上风口浅滩处进行虾苗投放工作,多处投放,不过于集中。

便于观察虾苗是否适应池塘环境与存活率。

D、进购虾苗到池塘后及时进行腮部充水与泡苗强体工作(注:虾苗放入池塘3-5秒后提出水面放置10秒左右,再次把虾苗放入池塘3-5秒后提出水面放置10秒左右,重复此操作三次后可将小龙虾苗放进装维生素营养液的船舱里泡苗3-5分钟)。

稻田套养小龙虾综合种养关键技术

稻田套养小龙虾综合种养关键技术

稻田套养小龙虾综合种养关键技术
稻田套养小龙虾是一种生态农业模式,它结合了水稻和小龙虾的种养,既增加了农田的产出,又能提高生态效益。

这种模式需要掌握一些关键技术,以保证高产高效。

一、水稻品种选择
水稻品种的选择需要考虑到区域的气候和土质等因素,同时还要注意品种的高产性,稳定和抗病性能。

二、土地准备
仔细挖掘水塘和排水沟,清理坑沟,铺设水田的底部和坑沟的沉积物,并在沉积物上铺设薄层芦草、稻草等,以及一些有机基质,如禽粪、猪粪、菜籽饼等绿肥,有助于调节水质、增加土壤肥力和增加微生物繁殖。

此外,需要保持适当的水位,以利于水稻和小龙虾的种养。

三、应用有机肥
水稻和小龙虾的栽培和养殖需要大量的能量和营养,在有机肥的补充下,可以有效的提高水质和土壤质量,从而增加作物和龙虾的产量。

这里推荐酸醇肥、母菌发酵草堆等,不但具有生物活性,还不会产生污染物,对水稻和小龙虾的种养有良好的效果。

四、小龙虾饵料的选择
制作龙虾饵料需要用到豆腐渣、干磨豆饼、粉末鱼饵、粉末蛋白等,用量应该根据龙虾的数量和密度的高低来确定。

同时还需加入适量的维生素、蛋白质、脂肪酸等,以提高小龙虾的体质和免疫力。

五、巧妙设计种养模式
稻田套养小龙虾的模式有许多,可以将小龙虾放在稻田中种养,也可以将水稻种在小龙虾池中。

为使水稻和小龙虾能互相促进,巧妙的设计种养模式愈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利用空间和资源,并且需要认真照顾每一只小龙虾。

虾稻同塘共生养种技术

虾稻同塘共生养种技术

虾稻同塘共生养种技术作者:来源:《农家科技》2017年第02期小龙虾与高秆水稻同塘共生,是指将养殖池塘作为整个生态系统的基础。

以小龙虾养殖为核心,在优先规划小龙虾养殖的基础上,对池塘进行开沟抬田改造,在塘边青坎和中央台田处种植高秆水稻,以充分利用虾塘内的氮、磷等物质资源。

为小龙虾养殖创建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促进小龙虾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实现“一水两用、一塘双收、虾稻共生、生态高效”的养种效果,是当前加快转变虾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养虾结构,推动虾业转型升级的新生产模式,是促进虾业增效,虾民增收的又一新途径。

现将相关技术介绍如下,供养种者借鉴参考。

一、池塘改造1.池塘选择。

选择在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优良,排灌方便、环境安静、无污染源、电力配套、交通便捷的地方开挖池塘,最好是利用具有浅滩或田板型的池塘进行改造。

2.池塘改造。

将池塘开挖或改建成东西向、长方形,面积以10-20亩为宜,土质以黏壤土为佳。

在池埂四周开挖养虾围沟,沟深为80-100厘米、底宽为6N8米、口宽为8-10米。

沟内挖出的泥土用于在池塘中央抬土造田和池塘四周固埂护坡,台田面积占大塘总面积的40%-50%。

台田中间需开挖浅垄沟,以便捕虾操作。

塘埂高为1.2-1.5米、宽为2.5-3米。

池塘应建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用填埋水泥管或架设旧楼板等形式建好农用机械及生产管理人员进出台田的通道。

3.防逃设施。

用网目孔径为2毫米的聚乙烯网片包围塘埂四周,形成防逃墙。

用竹箔和网目孔径为l毫米的聚乙烯网片制作栅栏或用不锈钢密网封堵进、排水口,以防小龙虾“潜逃”出塘和青蛙等敌害的“入侵”。

二、养种准备1.清塘。

入冬后,使用生石灰干法清塘,用量为100千克/亩。

5-7天后,向围沟内注水80-100厘米,使用溴氯海因(规格:10%)或聚维酮碘(规格:10%)消毒,用量分别为250-300克/亩·米和300-500毫升/亩·米,以迅速、彻底杀灭病原菌、寄生虫及野杂鱼等敌害生物。

最新稻田淡水小龙虾连作种养殖技术

最新稻田淡水小龙虾连作种养殖技术

稻田淡水小龙虾连作种养殖技术1材料和方法1.1稻田条件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的稻、虾连作稻田。

邻近水源,水源丰富,新鲜无污染,保水性好,灌溉排水方便。

土壤质量比壤土好。

面积从几亩到数百亩不等,但最好以13333~33333m2为单位,形成面积为0.33km2的虾-稻共育区。

如果种植区内有大面积的水稻、棉花种植区,且其来自与水稻水源相同的河道,则有必要在稻虾共育区周围建立一个清洁的水池或挖一条沟渠,该沟渠可与外部水源分开,以防止稻田、棉田农药、肥料直接流入稻虾共育区,造成小龙虾损害。

1.2稻田改造1.2.1挖沟面积应占稻田面积的10%左右。

根据稻田面积大小,13333~33333m2应按以下标准进行改造:稻田垄宽4~5m,平台1~2m,内挖环形沟,沟宽3~4m,坡率1:1.5,沟深1 ~ 1 .5m;如果水田面积达到33333m2,需要在水田中间挖一条十字形的田沟,沟宽1-2m,沟深0 .8-1m;水田面积13333m2或以下,中间无沟,适宜宽度2-3m。

1.2.2用环形沟挖出的土壤加固路堤施工、加高、加宽山脊。

每增加一层土壤都应夯实,以防止渗水或风暴压垮山脊。

田埂应高于0.6~0.8m,宽4~5m,顶宽2~3m,长0.2~0.3m,宽0.3~0.4m。

1.3进水口和排水及防逃逸设施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位于水田的两端,进水口建在水田一端田埂的高度,进水口滤袋内装满水,防止敌害生物随水流进入。

排水口应遵循高灌低排的原则,建在便于排水的水田低端。

用密目铁丝网封闭管道出口,防止小龙虾逃脱。

1.4泥鳅、黄鳝可以在稻田耕作时被捕获。

茶渣可以杀死田间沟渠中的中小型杂鱼。

每667m2的剂量在XXXX年的3月底和4月初。

虾苗需要鲜艳的体色,绿褐色、强生命力、完整的附属物、无病无伤、整齐的大小和规格、人工繁殖。

包装或运输是为了避免挤压或冷却冰块。

在运输过程中,远离光线,避风。

建议每筐装2 .5 ~ 5公斤虾苗。

为了保持虾的湿润,应该覆盖水生植物。

稻田养殖小龙虾综合种养技术

稻田养殖小龙虾综合种养技术

稻田养殖小龙虾综合种养技术稻田养殖小龙虾是一种利用稻田水体资源,以及稻田残体和水稻杂草为饵料,同时育种小龙虾的一种养殖方式。

这种养殖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利用稻田水体资源,提高养殖效益,还能够为稻田生态系统做出贡献。

接下来,我们将针对稻田养殖小龙虾的综合种养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选址和准备选址是决定养殖成败的第一步。

要选择水肥充足、池塘水体清洁、土壤疏松透气、阳光充足的稻田作为种养水体。

要根据养殖规模和水面面积确定养殖场址,并进行场地修整。

在水稻收割后,清理残株、杂草和垃圾,修平池塘底部,清除水生杂草和害虫,进行消毒和净化处理。

在池塘四周搭建篱网,以避免龙虾逃出或外来鱼类损害。

二、放养和保育1. 选择优质种苗。

首先要选择健康、体型完整、活力强、外壳完整的小龙虾种苗进行放养。

一般情况下,可选择3-5厘米左右的小龙虾种苗,种苗数量视养殖规模和池塘面积而定,一般建议每亩水面放养2000-3000只种苗。

2. 放养密度。

在稻田养殖小龙虾时,要根据水域面积和水质等条件,合理确定放养密度。

一般来说,可按照每亩水面放养龙虾500-1000只左右。

3. 合理投饵。

在养殖过程中,要根据水质情况和龙虾的生长情况,进行合理的投饵。

可以选择稻谷、水稻杂草、水生植物等作为饵料,投喂适量的饲料,促进龙虾的生长发育。

4. 水质管理。

稻田养殖小龙虾时,要定期检查水质情况,保持水体清洁,保证龙虾的生长环境。

定期更换水体,控制水温和酸碱度,避免水质污染。

5. 病虫害防治。

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检查龙虾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防治病虫害,保证龙虾的健康成长。

三、合理施肥1. 稻田残体利用。

在稻田养殖小龙虾时,可以利用稻田残体作为龙虾的饵料,提供充足的营养。

稻田残体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也可以为水体提供养分,促进小龙虾的生长。

2. 泥鳅养殖。

在稻田里可以养殖泥鳅,通过泥鳅产生的粪便和泥鳅吃掉的杂草等,可以提高稻田水体的腐殖质含量,促进小龙虾的生长发育。

“稻虾共育”模式 小龙虾养殖关键技术

“稻虾共育”模式 小龙虾养殖关键技术

稻田选择 选择水源充足,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强,不受旱灾、洪灾影响,周围无污染,水质良好,排灌方便,阳光充足的低套稻田进行套养,稻田面积以便于管理和投喂为原则,一般以40~50亩为一个种养单元为宜。

初次建议用有现成的沟系供利用的稻田,减轻养虾建设工程成本。

设施改造 (1)开挖虾沟:在一个养殖单元内开挖1条环形沟,环形沟距田埂1.5~2米处开挖,沟宽2~3 米、沟深1~1.5米,外田埂面宽2米左右,坡比1∶2.5。

为了便于水稻田浅灌、晒田、施化肥、农药及捕捞,必须在养虾稻田开挖虾沟和虾潭。

田中虾沟可在插秧后开挖,其开法应视田块的形状、面积大小和排水口的方向而定。

如水稻田较小,可开成“田”字形;如是长且大的田块,可开成内“井”字或内“田”字形,沟宽0.5~1.0米,沟深0.3~0.4米为宜。

虾潭可开在虾沟的交叉处或田的四角,与虾沟相通。

虾潭一般以1.0米见方、深0.8~1.0米为宜。

(2)加固田埂:开挖环形沟的泥土可以垒在外围建设田埂并夯实、加高、加宽、加固,确保田埂高于田面0.6~0.8米,顶部宽约2米,在田埂上可种植瓜、豆、葫芦等,待藤蔓上架后,在炎热的夏季起到遮荫避暑的作用。

开挖虾沟时,可以在田间留置小埂,给虾提供足够多的挖洞场所。

(3)设置防逃设施 :稻田养虾要开好进、排水口,其地点应选择在稻田相对两角的土埂上,便于养殖过程中整个稻田的进排水流畅。

在进排水口安装铁丝网或双层密网(20目左右),田埂上设置围栏,高40~50厘米,可用硬质钙塑板或尼龙网片和硬质塑料薄膜共同使用或石棉瓦作围栏材料;田块拐角处设置成圆弧形,以避免逃虾和成虾控制天敌进入。

消毒与培肥 (1)消毒:投放虾苗前15天左右进行干法消毒,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撒施,经3~5天晒沟后,灌入新水清除敌害生物及寄生虫等。

或带水消毒:每亩以1米水深计算,用新鲜生石灰125~150公斤,要把新鲜生石灰放在水中溶解后,全池均匀泼洒;或漂白粉消毒,将漂白粉溶化后,全池泼洒,用量为每亩7“稻虾共育”模式小龙虾养殖关键技术 “水稻+虾”模式是指以稻田为基础,在不减少粮食产量的前提下,在稻田养殖小龙虾,发挥水稻和龙虾共生互利的作用,从而获得水稻和龙虾双丰收的一种高效生态种养模式。

稻田小龙虾养殖与水稻栽培模式搭配技术

稻田小龙虾养殖与水稻栽培模式搭配技术
栽培育种
ZAIPEIYUZHONG
种植技术
稻田小龙虾养殖与水稻栽培模式搭配技术
杨 剑
(江西省鄱阳县农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江西鄱阳 333100)
摘 要 在稻田中养殖龙虾,具有投资少、效益好、无公害、见效快等优点,属于原生态的龙虾养殖模式。基于此,通过对稻田小龙 虾养殖与水稻栽培模式搭配技术进行研究,总结了技术的优势和特点,希望可以为我国发展渔业综合养殖提供借鉴。 关键词 小龙虾;水稻栽培;搭配
较为传统的捕捞方式一般使用地笼网捕捞。这种方式比 较简单,效率很高,一般是前 1 d 晚上在地笼网内放上一定 的饵料,然后安置在田间水口旺盛的地方,然后等到第 2 d 笼中就会有大量进去觅食的小龙虾被捕获。通过这种方式, 大部分小龙虾会被捕捞出来,而剩余的小龙虾则可以通过将 水稻田里的水放干后进行捕捞。 5 结语
随着渔业综合养殖技术的发展,小龙虾的稻田养殖技术 和水稻的管理技术已经成为一个重点的研究内容。在养殖的 过程中,做好准备工作、投放工作和饲养管理工作中的各个 细节,不仅能提高小龙虾的质量与产量,还能提高水稻的产量, 促进渔业综合养殖行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严桂珠,孙飞 .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及效益分析 [J]. 中
在投放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苗种种类选择投放的时间。 例如,投放的苗种若是 140 只 /kg 的虾苗,那么应该在每年 3-4 月的中旬或者是 11 月初到 12 月中旬进行投放。投放的规模 大约是 45 kg/667 m2,投放时间应该在 8 月初,而且投放的 种虾体重不能小于 30 g,每 667 m2 要保证投放 20 kg 种虾, 并且要保证雌虾和雄虾的比例维持在 3 ∶ 1。 3 饲养过程中的管理工作 3.1 投饵 将虾苗按规定投放后,应该以四定、四看为原则 投放饵料,四定指投放饵料要定时、定量、定位以及定质, 四看是指投放饵料时要看天气、看季节、看生长、看水温。 投喂的主要饵料有豆粕、麦面、菜饼等。在投喂过程时,要 按照存虾量总量的 2% ~ 6% 进行投喂。在春秋两季,由于温 度较低,应该在 17:00 进行投喂,而夏天由于温度较高,应 该在 8:00 或者 17:00 以后进行投喂,要注意的是两次投喂 的比例应该为 3 ∶ 7。 3.2 水质调节 小龙虾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在 10 ~ 30 ℃

小龙虾养殖的“虾稻共生”关键技术

小龙虾养殖的“虾稻共生”关键技术

S h u i c h a n y u y e“虾稻共生”技术是指在开展水稻种植业时,同时在稻田里养殖小龙虾,使小龙虾与水稻之间实现共生,进而获得高效率的生产模式,现已被广泛的应用在种植中。

近年来,小龙虾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稻田种植已经成为主要生产地,但是由于虾稻共生技术尚不完善,经常出现捕捞和收割,以及用水等因素的影响,降低了小龙虾的存活质量,所以必须提高养殖技术,以下讲述了虾稻共生技术的要点,现介绍如下。

一、小龙虾养殖的“虾稻共生”技术要点1、改造稻田为了防止稻田出现漏水现象,避免小龙虾挖洞出逃造成经济损失,需要对稻田附近区域的田埂进行加固处理,使其达到高出水田平面,并且顶宽大于2米,确保泥土牢固不渗水。

对使用超过一年的稻田,必须先排干虾沟积水,去除其中的淤泥,之后再加入使用水,并且,在小龙虾投放前进行消毒,可以使用生石灰75~150kg/667m2,去除田中的野杂鱼和病菌等有害物质,在放虾前七天时,进行施肥处理,采用农家有机肥,大概施放200~500kg/667m2即可。

同时,为了防止危害生物,在整理好稻田后,需要用密网进行过滤。

2、苗种选择与放养小龙虾具有特殊的生活习性,在稻田里养过小龙虾后,通常都会留着部分小龙虾,导致了养殖户无法掌握小龙虾的数量,一般都采用自行繁殖的模式,导致几年后,小龙虾的形状和质量逐年下降,所以,必须选择合适的小龙虾苗种,建立专门的虾苗繁育池,且面积不宜过大,为稻田的十分之一即可,同时,确保繁殖虾品种优良,创造良好的培育条件,而原有稻田中的小龙虾必须是成熟的个体,数量不宜较多,避免出现只出售大个小龙虾逆向选择的现象。

并且,提前小龙虾的放养,加快小龙虾的产卵过程,使其尽快完成受精卵的孵化工作,为小龙虾养殖打好基础。

对小龙虾的繁殖数量进行估算,在保证生产计划前提下,减少亲虾的数量,防止破坏虾池的生态环境,最好采购不同地区的虾苗,减少小龙虾近亲繁殖的现象。

养殖过的稻田虾沟中会留存小龙虾亲虾,经过春季的繁殖,产生大量的小龙虾苗种,必须及时调整苗种的投放数量,当数量达到生产所需时,及时进行清除,虾苗不足时,及时补充新的虾苗,在虾稻共生的种植方式下,对小龙虾的种植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需要大于200只/kg,且小于4000只/667m2。

湖北咸宁市虾稻共作模式技术要点

湖北咸宁市虾稻共作模式技术要点

湖北咸宁市虾稻共作模式技术要点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第8期稻田综合种养是指在通过人为改造的稻田内,既种植水稻又养殖水生动物,具有“一水两用、一季多收、粮渔共赢、生态环保”的优点,能提高资源利用率,稳定粮食生产,有效缓解环境污染,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和生产优质农产品。

咸宁市具有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的历史和资源优势,咸宁市水稻种植面积为204万亩,其中适宜发展稻田养鱼面积约100 万亩。

从2012年开始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以来,咸宁市虾稻共作模式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虾稻共作模式平均亩产小龙虾100kg,平均亩产稻450~500kg,每亩稻田的稻虾产值4000元以上。

本文综述了咸宁市虾稻共作模式的技术要点,为养殖户提供技术参考。

1.稻田选择与稻田改造稻田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稻田,土质以壤土为宜。

稻田面积一般以30~50亩为宜。

稻田改造:沿稻田田埂内侧2m开挖环沟,沟深1~1.5m,宽3~4m,坡比1:1.5左右,环沟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8%~10%。

利用挖环沟的泥土加宽、加高田埂,改造后的田埂,高度宜高出田面80cm以上。

进水口和排水口应成对角设置,进水口建在田埂上,排水口建在环沟最低处。

用水泥瓦或钙塑板沿田埂四周围成封闭防逃墙,防逃墙高40~50cm,四角转弯处成弧形,进排水口应加设铁丝网或栅栏等防逃设施。

2.环沟消毒稻田改造完成后,用生石灰100kg/亩带水20cm对环沟进行消毒,杀灭敌害生物和致病菌,预防小龙虾疾病发生。

3.苗种投放投放幼虾模式:4月初前后投放幼虾,4月至6月中旬为商品虾养殖期,6月中旬至8月底为留种、保种期,9月为繁殖期,10月至翌年4月为苗种培育期。

投放规格为3~4cm的幼虾1万只/亩左右,第二年不必投幼虾。

投放亲虾模式:8月底前投放亲虾,9月为繁殖期,10月至翌年4月为苗种培育期,4月至6月中旬为商品虾养殖期,6月中旬至8月底为留种、保种期。

亲虾投放量为23~30kg/亩,雌雄比例为2~3:1,第二年不必投亲虾。

虾稻共作稻田设计规划技术要点

虾稻共作稻田设计规划技术要点

虾稻共作稻田设计规划技术要点虾稻共作是一种农田种植方式,是将虾和稻田结合起来进行养殖和种植的一种生态农业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虾和稻田互相促进,实现生态循环和资源优化利用。

虾稻共作的稻田设计规划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技术要点:1.地块选择和准备:选择适合虾稻共作的农田,一般要求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质良好等。

种植前需要进行土壤检测和水质检测,确保适宜种植虾和稻谷。

2.水池设计和建设:虾稻共作的核心是建设适合虾类养殖和稻谷生长的水池。

可以采用分隔水池或者上下层水池的设计方式,虾池的水位和稻田的水位需要分别控制,以满足两者的生长需求。

3.棚架建设:在稻田覆盖搭建钢架或木架的棚架,以供虾类的栖息和遮蔽稻穗避免阳光直射,同时稳定架子,撑稻穗。

4.虾苗引进和养殖:选择适合虾稻共作的虾种和虾苗引进,进行虾苗养殖。

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对虾类的合理饵料喂养和水质管理,确保虾类的生长健康。

5.稻谷种植和管理:选择适合虾稻共作的稻种进行种植,进行田间管理和科学施肥。

同时要注意稻田的防虫、防病和除草等工作,保证稻谷的正常生长。

6.水质管理:虾稻共作中的水质管理很重要,需要进行定期监测和调整水质。

保持稻田的水体清澈、透明,同时保证虾池的水体富含氧气。

7.休渔期和稻谷收割:根据虾类的生长周期,合理安排休渔期,为虾类提供生长和繁殖的环境。

稻谷收割后,可以提供丰富的秸秆作为虾养殖区的饲料。

8.种植周期调整:虾稻共作中虾和稻类的生长周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虾和稻谷的生长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可以通过适当改变养殖密度、稻谷种植面积和水位等方式,调整两者生长的节奏。

9.产销一体化:在虾稻共作中,要实现虾和稻谷的优势互补,需要进行产销一体化的管理。

虾养殖和稻谷种植的产品可以进行互补销售,增加农民的收入和市场竞争力。

10.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虾稻共作是一种生态农业模式,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

在设计规划中要合理布局虾稻共作的区域,保护水源和土壤,避免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实现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小龙虾稻田综合养殖技术

小龙虾稻田综合养殖技术

小龙虾稻田综合养殖技术嘿,大伙们!今天咱来聊聊小龙虾稻田综合养殖技术。

咱就说啊,这小龙虾那可是个美味呢。

有一回啊,我去一个朋友家的稻田边玩,就看到他们在搞小龙虾稻田综合养殖。

哇哦,那可真是让我开了眼界。

朋友跟我说,这小龙虾稻田综合养殖可有不少好处呢。

首先啊,稻田能给小龙虾提供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

小龙虾可以在稻田里自由自在地爬来爬去,找吃的。

而且稻田里的水草啊、虫子啊啥的,都是小龙虾的美食。

我看到那些小龙虾在稻田里活蹦乱跳的,可精神了。

然后呢,小龙虾也能给稻田带来好处。

小龙虾的粪便可以当肥料,让稻田的土壤更肥沃。

而且小龙虾在稻田里爬来爬去的,还能松动土壤,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朋友说,他们家搞了小龙虾稻田综合养殖后,水稻的产量都提高了不少呢。

我记得有一次,朋友带我去稻田里抓小龙虾。

哎呀妈呀,那可太有意思了。

我们穿着雨靴,拿着小桶,小心翼翼地走进稻田。

一开始我还不敢抓小龙虾,怕被它夹到。

但是朋友说小龙虾其实很胆小,只要轻轻地抓住它的背,就不会被夹到。

我试了试,还真的是。

不一会儿,我们就抓了小半桶小龙虾。

抓完小龙虾后,朋友还给我介绍了一些养殖小龙虾的注意事项。

比如说,要控制好稻田里的水位,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还要定期给小龙虾喂食,不能让它们饿着。

还有啊,要注意防治病虫害,不能让小龙虾生病。

总之啊,小龙虾稻田综合养殖技术可真是个好东西。

既可以养出美味的小龙虾,又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

大家要是有兴趣,也可以试试哦。

嘿嘿,说不定你也能养出又大又肥的小龙虾呢!。

加工技术-小龙虾“虾稻共生”养殖技术

加工技术-小龙虾“虾稻共生”养殖技术

加工技术-小龙虾“虾稻共生”养殖技术一、稻田环境条件养虾稻田应是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不含沙土,保水性能好的稻田。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不受洪水淹没。

面积大小不限,一般以50亩为宜。

二、稻田改造1、挖沟沿稻田田埂外缘向稻田内7m-8m处,开挖环形沟,堤脚距沟2m开挖,沟宽3m-4m,沟深1m-1.5m。

稻田面积达到100亩的,还要在田中间开挖“十”字形田间沟,沟宽1m-2m,沟深0.8m。

2、筑埂利用开挖环形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

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以防渗水或暴风雨使田埂坍塌。

田埂应高于田面0.6m-0.8m,埂宽5-6m,顶部宽2m-3m。

3、防逃设施稻田排水口和田埂上应设防逃网。

排水口的防逃网应为8孔/cm(相当于20目)的网片,田埂上的防逃网应用水泥瓦作材料,防逃网高40cm。

4、进排水设施进、排水口分别位于稻田两端,进水渠道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上,进水口用20目的长型网袋过滤进水,防止敌害生物随水流进入。

排水口建在稻田另一端环形沟的低处。

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保证水灌得进,排得出。

三、移栽植物和投放有益生物虾沟消毒3-5天后,在沟内移栽水生植物,如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水花生等,栽植面积控制在10%左右。

在虾种投放前后,沟内再投放一些有益生物,如水蚯蚓(投0.3-0.5kg/㎡)、田螺(投8-10个/㎡),河蚌(放3-4个/㎡)等。

既可净化水质,又能为小龙虾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

四、投放管理1、投放亲虾养殖模式初次养殖的8月底至9月,往稻田的环形沟和田间沟中投放亲虾,每亩投放20kg-30kg,已养的稻田每亩投放5-10kg。

亲虾投放前,环形沟和田间沟应移植40%-60%面积的飘浮植物。

亲虾应从养殖场或天然水域挑选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色泽好的小龙虾,挑选好的亲虾用不同颜色的塑料虾筐按雌雄分装,每筐上面放一层水草,保持潮湿,避免太阳直晒,运输时间应不超过10小时,运输时间越短越好。

水稻养殖小龙虾

水稻养殖小龙虾

水稻养殖小龙虾简介水稻养殖小龙虾是一种利用水稻田生态系统共生的方式,将水稻田与养殖小龙虾相结合,既能增加水稻产量,又能获得小龙虾的经济收益,是一种生态友好的养殖方式。

本文将介绍水稻养殖小龙虾的养殖方法、水稻田的改造以及水稻养殖小龙虾经济效益的分析。

养殖方法准备工作在进行水稻养殖小龙虾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1.选择适应性强的水稻品种,如早熟、较耐淹等品种;2.小龙虾苗种的选购,选择龙虾苗种的成活率高、抗病性强的品种;水稻田改造在养殖小龙虾的水稻田中,需要进行一些改造来适应小龙虾的生长环境:1.将水田改造成稻虾混养的生态系统,可以在水稻田中设置稻田和虾池,虾池通常在水稻田中间靠近田埂设置;2.钓鱼小道网的设置,可以防止小龙虾从水稻田中逃出;3.轮作方式,水稻季节与小龙虾养殖季节错开,避免两者同时进行,破坏生态平衡。

养殖管理小龙虾养殖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管理措施:1.配置适宜的水质环境,维持水稻田中的水质清洁;2.施加不同种类的饲料,确保小龙虾获得充足的营养;3.对小龙虾养殖水域进行适时清理,清除底泥和杂草。

水稻养殖小龙虾的经济效益增加产量将水稻与小龙虾共生,既能够增加水稻田的产量,又能获得小龙虾的养殖收益。

水稻和小龙虾之间的共生关系可以提高水稻田的肥力,使水稻生长更加旺盛,进而提高水稻产量。

获取附加收入水稻养殖小龙虾不仅仅能够获得丰收的水稻,还能获得小龙虾的经济效益。

小龙虾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通过将小龙虾养殖与水稻种植相结合,可以将水稻田的空间充分利用,增加附加收入。

促进就业水稻养殖小龙虾的兴起,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

养殖小龙虾需要人工管理和操作,增加了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有助于提高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

总结水稻养殖小龙虾是一种创新的养殖方式,能够充分利用水稻田生态系统,既能增加水稻产量,又能获得小龙虾的经济效益。

通过适当的准备工作、水稻田改造以及养殖管理,可以实现水稻养殖小龙虾的成功。

无公害水稻虾(青虾)共作技术

无公害水稻虾(青虾)共作技术

无公害水稻虾(青虾)共作技术无公害水稻和虾共作技术是一项新型农业生产种植方式,是针对水稻和虾共生的一种特殊生产方式。

在这种生产方式中,虾和水稻是共生的两种生物体,这也是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虾的一种合理利用方式。

该技术的目的是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同时提高虾类的饲养质量和产量,促进增收效益。

该方法利用虾类的灵活性、机动性、钻孔能力和水稻根系的高效供水能力,形成了一种有机结合的生产模式。

这种方法的优点有多个方面,包括节约水稻栽培的成本和虾类饲养的成本、降低虫害和病害的感染率以及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等等。

水稻和虾共作技术中,水稻是一个自然的生长载体,其种植方式一般包括直播、秧苗移栽、直接播种等方式,而虾的饲养以高密度地种植为主,其数量一般为每亩地2000只到3000只不等。

虾类在生长的过程中,起到了多个方面的作用,例如:能够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控制杂草的生长、调节水稻生长的度和形态、降低田间虫害数量、增加水稻的冠层下的生长面积、提高水发性等等。

在水稻和虾共作技术中,虾经常会需要进行人工饲养和处理。

例如,虾在一些种植过程中需要通过喂食添加物,或者通过其他人工饲养方式进行。

同时,在种植过程中,虾对水质的要求也很高,需要进行水质管理和调节。

因此,虾的高密度饲养和管理是该技术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为了使水稻和虾共作技术成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和管理。

对于水稻来说,可以增加密度、增强光合作用、控制灌浆时间等等,同时,还可以采取一些有利于虾类饲养的方法。

例如,在水稻生长的某些阶段,可以加强水质管理、增加洞穴数量、增加虾的饲养量等等,这些肯定都是有利于虾类的生长和繁殖。

总之,水稻和虾共作技术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生产方式,同时也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生产模式。

在这种生产方式中,通过增加虾类的饲养量、改变水稻种植的方式、增加水培区域等形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水稻和虾类的生长质量、提高农民的收入、减轻对土地的使用压力、改善生态环境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技术提供一种仙草、小龙虾、水稻共生养殖系统,其包括稻田养殖区域、环沟区域以及外田埂区域;稻田养殖区域包括呈类矩型或S型设计的田面,用于种植水稻;环沟区域包括设置在所述稻田养殖区域周围的环沟,用于养殖小龙虾;外田埂区域包括设置在环沟区域周围的外田埂,用于养殖仙草;其中环沟的一端靠近顶部处设置有进水管道,环沟的另一端靠近底部处设置有出水管道;外田埂区域的内侧设置有防逃网;环沟区域内还设置有补水管道,补水管道凸出于环沟底部,用于对环沟中的养殖水进行补水操作。

本技术通过稻田养殖区域养殖水稻、环沟区域养殖小龙虾以及外田埂区域养殖仙草,实现了仙草、小龙虾以及水稻的循环养殖,提高了小龙虾的养殖质量。

权利要求书1.一种仙草、小龙虾、水稻共生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稻田养殖区域,包括呈类矩型或S型设计的田面,用于种植水稻;环沟区域,包括设置在所述稻田养殖区域周围的环沟,用于养殖小龙虾;外田埂区域,包括设置在所述环沟区域周围的外田埂,用于养殖仙草;其中所述环沟的一端靠近顶部处设置有进水管道,所述环沟的另一端靠近底部处设置有出水管道;所述外田埂区域的内侧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小龙虾外逃的防逃网;所述环沟区域内还设置有延伸方向大致垂直于环沟的水流方向的补水管道,所述补水管道凸出于所述环沟底部,用于对环沟中的养殖水进行补水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仙草、小龙虾、水稻共生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管道包括管体、设置在所述管体顶部的第一出水板、设置在管体底部的第二出水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管体两侧的泥土固定部;其中所述管体包括设置在顶部的第一管体出水口以及设置在底部的第二管体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板与所述第一管体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二出水板与所述第二管体出水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仙草、小龙虾、水稻共生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板包括与所述第一管体出水口连接的第一进水口、用于对顶部补水进行缓冲操作的第一缓冲通道、以及将所述顶部补水从管体顶部均匀导出的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朝向所述管体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仙草、小龙虾、水稻共生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水板包括与所述第二管体出水口连接的第二进水口、用于对底部补水进行缓冲操作的第二缓冲通道、以及将所述底部补水从管体底部均匀导出的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朝向所述管体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仙草、小龙虾、水稻共生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仙草、小龙虾、水稻共生养殖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相邻的补水管道之间的投食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仙草、小龙虾、水稻共生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在所述投食区域进行投食操作后,通过所述补水管道对环沟中的养殖水进行补水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仙草、小龙虾、水稻共生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道可旋转的设置在环沟的靠近底部处,以便对出水管道的出水口的高度进行调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仙草、小龙虾、水稻共生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逃网埋入地下10厘米至15厘米,所述防逃网的顶端高出所述外田埂所在平面40厘米至50厘米,所述防逃网为黑油布、玻璃板或石棉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仙草、小龙虾、水稻共生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沟内设置有多个水生植物投放区域,用于投放伊乐藻、轮叶黑藻以及水花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仙草、小龙虾、水稻共生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沟中部还设置有增加小龙虾的栖息区域的漂浮块,所述漂浮块通过支架或漂浮锚设置在所述环沟中的设定高度处。

技术说明书一种仙草、小龙虾、水稻共生养殖系统技术领域本技术涉及生物养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仙草、小龙虾、水稻共生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淡水小龙虾具有适应力强、繁殖力高、病害少、食性杂、生长快、耐低氧的特点。

小龙虾体内的蛋白质含量很高,且肉质松软,易消化,对身体虚弱以及病后需要调养的人是极好的食物;虾肉内还富含镁、锌、碘、硒等,镁对心脏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能保护心血管系统,它可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同时还能扩张冠状动脉,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及心肌梗塞。

现有的小龙虾养殖模式一般为池塘养殖,需要搭配种植水草作为小龙虾的饲料,如种植水草的质量不到位,可能会导致小龙虾产量和优质小龙虾比例降低。

故本技术提供一种仙草、小龙虾、水稻共生养殖系统,可有效的提高单位区域内小龙虾的产量以及优质小龙虾的比例。

技术内容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有效提高单位区域内小龙虾的产量以及优质小龙虾比例的仙草、小龙虾、水稻共生养殖系统,以解决现有的小龙虾养殖系统的小龙虾的养殖质量较差的技术问题。

本技术提供一种仙草、小龙虾、水稻共生养殖系统,其包括:稻田养殖区域,包括呈类矩型或S型设计的田面,用于种植水稻;环沟区域,包括设置在所述稻田养殖区域周围的环沟,用于养殖小龙虾;外田埂区域,包括设置在所述环沟区域周围的外田埂,用于养殖仙草;其中所述环沟的一端靠近顶部处设置有进水管道,所述环沟的另一端靠近底部处设置有出水管道;所述外田埂区域的内侧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小龙虾外逃的防逃网;所述环沟区域内还设置有延伸方向大致垂直于环沟的水流方向的补水管道,所述补水管道凸出于所述环沟底部,用于对环沟中的养殖水进行补水操作。

在本技术所述的仙草、小龙虾、水稻共生养殖系统中,所述补水管道包括管体、设置在所述管体顶部的第一出水板、设置在管体底部的第二出水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管体两侧的泥土固定部;其中所述管体包括设置在顶部的第一管体出水口以及设置在底部的第二管体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板与所述第一管体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二出水板与所述第二管体出水口连接。

在本技术所述的仙草、小龙虾、水稻共生养殖系统中,所述第一出水板包括与所述第一管体出水口连接的第一进水口、用于对顶部补水进行缓冲操作的第一缓冲通道、以及将所述顶部补水从管体顶部均匀导出的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朝向所述管体的顶部。

在本技术所述的仙草、小龙虾、水稻共生养殖系统中,所述第二出水板包括与所述第二管体出水口连接的第二进水口、用于对底部补水进行缓冲操作的第二缓冲通道、以及将所述底部补水从管体底部均匀导出的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朝向所述管体的两侧。

在本技术所述的仙草、小龙虾、水稻共生养殖系统中,当在所述投食区域进行投食操作后,通过所述补水管道对环沟中的养殖水进行补水操作。

在本技术所述的仙草、小龙虾、水稻共生养殖系统中,所述出水管道可旋转的设置在环沟的靠近底部处,以便对出水管道的出水口的高度进行调节。

在本技术所述的仙草、小龙虾、水稻共生养殖系统中,所述防逃网埋入地下10厘米至15厘米,所述防逃网的顶端高出所述外田埂所在平面40厘米至50厘米,所述防逃网为黑油布、玻璃板或石棉瓦。

在本技术所述的仙草、小龙虾、水稻共生养殖系统中,所述环沟内设置有多个水生植物投放区域,用于投放伊乐藻、轮叶黑藻以及水花生。

在本技术所述的仙草、小龙虾、水稻共生养殖系统中,所述环沟中部还设置有增加小龙虾的栖息区域的漂浮块,所述漂浮块通过支架或漂浮锚设置在所述环沟中的设定高度处。

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仙草、小龙虾、水稻共生养殖系统通过稻田养殖区域养殖水稻、环沟区域养殖小龙虾以及外田埂区域养殖仙草,实现了仙草、小龙虾以及水稻的循环养殖,提高了小龙虾的养殖质量,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小龙虾养殖系统的小龙虾的养殖质量较差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相应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的仙草、小龙虾、水稻共生养殖系统的一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仙草、小龙虾、水稻共生养殖系统的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仙草、小龙虾、水稻共生养殖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仙草、小龙虾、水稻共生养殖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图3的a区域的放大图;图6为沿图5的A-A’截面线的截面图;图7为本技术的仙草、小龙虾、水稻共生养殖系统对应的田间设施的架构流程图;图8为本技术的仙草、小龙虾、水稻共生养殖系统对应的水稻栽培流程图;图9为本技术的仙草、小龙虾、水稻共生养殖系统对应的小龙虾养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下面先对本技术涉及的三种养殖植物以及动物进行介绍。

水稻:广东省北靠南岭山脉,南临南海,从平海面的潮田到海拔千米的山区梯田都有水稻种植,稻区辽阔。

广东属季风亚热带和热带气候,雨量充沛,日照时数长,这些条件均对水稻生长有利,早稻一般在3月上旬插秧,7月中旬收获;晚稻品种7月下旬插秧,11月中旬收获。

小龙虾:小龙虾生长适宜水温18~31℃,最适水温22~31℃。

在适宜的温度和充足饲料的自然条件下,体长为5cm的小龙虾苗种,经过2~3个月的饲养,即可达到性成熟,体长在12cm 以上,体重达到30g。

在人工伺养的条件下,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如果投喂膨化颗粒饲料,同样体长5cm的虾苗,只需28天,就可以长至50g以上。

小龙虾具有杂食性,食性广,植物性饲料如豆类、谷类、各种渣类、蔬菜类、各种水生植物、无毒的陆生草类都是它的食物;动物性饲料如水生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动物内脏、蚕蛹、蚯蚓等都是它喜食的食物。

小龙虾一年中的活跃期在3-11月,也就是八九个月的活跃期,到了冬季,小龙虾会自己进洞过冬,基本上不用进行什么操作了。

3月份小龙虾一般已经开始出洞活动;4-5月份为小龙虾生长的高峰期;5-6月份是大量捕捞成品虾的季节;7-8月一般是静养期,因为气温比较高,小龙虾也不太活动;8-10月气温开始逐渐降低,小龙虾逐渐开始恢复活力。

这段时间小龙虾正是交配抱卵的高峰期;10月份以后,在捕捉成虾的时候;11月份天气变冷,逐渐开始入冬,南方基本上可以进行最后一次成虾捕捞以及种虾投放。

仙草:春季气温在10-15摄氏度,仙草宿根开始萌发许多新苗,不易发生病虫害,无需施用农药。

苗高3厘米以上时,可将蘖生苗分株,连根移栽。

请参照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的仙草、小龙虾、水稻共生养殖系统的一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仙草、小龙虾、水稻共生养殖系统的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本技术的仙草、小龙虾、水稻共生养殖系统10包括稻田养殖区域11、环沟区域12以及外田埂区域13。

稻田养殖区域11包括呈类矩型或S型设计的田面111,用于种植水稻;环沟区域12包括设置在稻田养殖区域周围的环沟121,用于养殖小龙虾;外田埂区域包13包括设置在环沟区域周围的外田埂131,用于养殖仙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