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通过语文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以下是一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
首先,注重启发式教学。
语文教学不应该只是灌输知识,而是要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老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鼓励他们自由表达,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其次,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语文教学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课外阅读等多种方式进行,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表达语文知识,培养他们的多元思维和创新能力。
另外,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和思想,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表达能力。
此外,注重实践性教学。
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实际操作。
老师可以布置一些创作性的作业,如作文、诗歌创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
最后,注重激励和肯定。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和激励,鼓励他们敢于表达和尝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创新精神。
总之,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启发式教学、多元化教学手段、文学鉴赏和实践性教学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谈谈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谈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要真正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就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把握住语文教材教学的性质特点,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的创新教育模式和方法。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知识性、综合性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的创新教育模式和方法,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知识性、综合性的特点,所选例文大都情文并茂,而其教学更偏重于形象展现,情感体验,语感培养,这使得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合理地利用好这些优势和条件,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新课题。
把握学科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将创新教育贯穿于始终,我以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供大家参考: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该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
”因此,建立一种新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得以全面发展的基础。
作为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去热爱每一个学生,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营造一种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才能消除学生的顾虑,让学生思维插上驰骋的翅膀,勤动手,动口,动脑,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为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让学生各抒己见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常常要求学生的答案要有正确性、完整性,那么这种教学恰恰就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必须打开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在自由、和谐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既从同,又求异。
学生才可能学得更扎实,更灵活,在大多数的时候,语言文字是多种答案或者说是多种结论并从的,只不过孰优孰劣之分。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者:杨永丽来源:《小学生·教学实践》2013年第02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本质和发展趋势的体现,素质教育最终目的是造就创新型人才。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怎样才能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创新意识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一、激发兴趣,唤起学生的创新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生成长为创新人才的基础。
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思维往往能够长时间沉浸在活跃之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存在的内在乐趣,而且要不断创设富有变化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来推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其思维得到最大的发散,从而体验和感悟学习之美。
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利用教材和课堂资源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推动学习的进程。
二、鼓励大胆猜测,开启创新之门“质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前提条件,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就要注意从“疑点”入手,深度挖掘教学资源中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
换言之,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比如,对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对个别词句的理解,就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如遇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声音,则应让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质疑。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常常是教师的一言一语给学生以模式化的示范或提示,造成了思维定势,严重地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妨碍了学生的创新。
课堂气氛单调,难以启动学生的创新思维。
现代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怀疑,应给学生留出充分思考的时间,打破“唯我独尊”的思想,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使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敢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新。
三、转变观念,培养创新能力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评估者,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的教学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1. 引言1.1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创新精神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尝试新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勇于挑战传统观念,寻求更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态度。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当下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要求人们具备快速适应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都可以通过语文教学来培养。
培养创新精神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背诵,但这往往只停留在知识层面,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而通过培养创新意识,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思考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语文知识。
创新精神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日益全球化,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只有具备创新精神的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1.2 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可谓是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往往以灌输为主,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整体教学效果有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学生的知识面和应用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现阶段由于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家庭环境的不同,学生之间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差距较大,传统的统一教学方式难以适应个性化和差异化的需求。
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度逐渐下降,缺乏动力和学习的热情,进一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与时俱进,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语文教育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正文2.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语文学习中,老师可以通过布置灵活多样的作业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不断挖掘、思考和创造。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r
隋
一
一
2 一 4
总之 ,在 语 文 教 学过 程 中 ,教师 要 重视 学 生创 新精 神 的培 养 ,要 能形 成有 利 于 发展 学 生创 新思 维 的教 学方 法 ,这 样 才 能 充分 发挥 学 生 的主 动 性和 创造 精 神 ,才 能
发 了创新意 识 ,培养 了创新 能力 。
2 启 发 想 象 , 开拓 创 新 之 路
力,已成为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和必然趋势 。那么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在教学实
践中 ,笔者主 要从 以下几 个方 面做 了些尝 试 。
1鼓励质疑 ,培育创 新萌芽
精 心选 择 一 些素 材 ,培 养 学 生创 造想 象 的 能力 。如 对有
创 造 的 大 敌 是 因循 守 旧 , 迷 信 权 威 。 创 造 就 是 出 些 充满 诗 情 画意 的诗 文 ,就 可 让 学生 在读 诗 文 的基础 上 新 , 出新 就是 要走 前 人 没走 过 的路 ,敢 于走 这 条路 的 前 充 分展 开 想象 ,画 一幅 能 够表 达 出 诗意 的 图画 ,让 学生 提 则 是 对 前 人创 造 中不 合 理 的成 分 的 怀 疑 和 否 定 。 因 通 过表 现 自己脑 海 中诗 的 画面 ,谋 求 一种 与 众不 同的理 此 ,语 文 教 学 中就 要 启 发 引导 学 生敢 于 提 出 独 到 的见 解 。鉴 于 学生 的 能力 水 平 问题 ,在 实 际教 学操 作 中 ,可 解 , 不要 有什 么标 准 答 案 。只要 学 牛言 之 成 理 , 自圆其 采 用小 组 合作 的 形式 ,这样 ,学 生在 和谐 、合 作 的气 氛 说 ,有 创 新价 值 ,哪 怕 只是 一点创 新 的火 花 ,教 师 都应 中 自主 学 习 ,各 抒 己见 ,培 养 创造 性 思 维 。例如 在教 学
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已成为企业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人才评价的重要指标。
然而,在初中学习阶段,许多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
语文教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第一步。
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询问学生的问题,让学生从问题中领悟创新的意义。
解决问题需要学生运用创新思维,提高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进而为学生的创新能力
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语文文本的创新味道
三、开展团队合作活动
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仅体现个体,还要体现在团队合作中。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开展
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比如小组讨论、班级报告等。
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具有开放性和探究
性的课题和任务,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相互交流、合作,互相学习。
在这
一过程中,学生通过与团队不同的交流与合作,搭建有效的班级合作学习氛围,提高学生
团队协作、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给予学生选择特别兴趣或喜好的主题或任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想做的事情就是与自己特别感兴趣或热爱的主题或任务相关,因此,语文教学应该针对学生的兴趣特点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选择其特别喜好或感兴趣的
主题或任务。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题目、材料和方式,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
快乐和成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摇篮,作为农村小学来说,由于条件有限,学生往往只局限于课本,知识面很窄,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如何利用现有的条件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呢?一、营造气氛培养创新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相互尊重、信任和理解的良好气氛,使学生对教师有亲切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信念。
教师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具大的潜能,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善于思考,出新招,获取新知。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音调、节奏和表情,用自己对所教知识的情感,诱发和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教学成为一种和谐而充满乐趣的过程。
二、求异思维激发创新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发散求异的目的在于创新。
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或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看法。
如教学《落花生》一课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一家人的对话并进行对比,深刻体会花生的好处,“它虽然不好看,但是很有用……”。
使学生初步领会到课文借花生来比喻要做有用的人。
一般来说,学生只要能理解课文意思就行了,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学生通过思考,于是便可以举出许多熟悉的生活实例来,这些实例都是从课文的结论中引出来的,是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进行的“具体化”认识活动。
然后再让学生概括自己对课文的认识,思考“课文借物喻人,阐明了一个怎样做人的道理?”从而让学生进一步领会到“内藏而不外露,有用而不炫耀”的高贵品质。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敢说、敢想,想别人没有想过的,说别人没有说过的,经常进行这样的求异训练,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创新意识的熏陶,会变行聪明,更富有创造力。
三、丰富想象探索创新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是创新的先导,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的能力,推动思维的发展。
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让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作业,使他们在想象中有所创新。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基础工具课的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些有益的尝试。
1..正确评估,激励创新意识教师应采取激励的评价机制,做到赏识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注意保护和充分调动每一伴学生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
在课堂上,学生勇于回答问题的行为是教师首先应给予以肯定的,至于回答的正确与否是第二伴的,是可以经由学生集体讨论逐步澄清的。
教师应更多多地关注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态度和创新热情,特别要注意保护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中做到不只是评价学生的做法正确与否,更要注意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交往状态,评价学生自身的发展水平及探索创新的过程。
在评价方式上,要注意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包括书面的、口头的、操作的)。
学生作业、习作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成果的激励功能,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完善他们的创新精神。
如在班中开辟习作园地,为学生的作文“发表”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
利用评讲课让小作者读自已的优秀作文,及时在班中鼓励、表扬汇编个人、班级的优秀作文集,再配上学生自用电脑绘制出的封面,家长写上序言,进行评比等等。
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兴趣。
有利于他们再度创新。
2.鼓励质疑,培育创新萌芽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因为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末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
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仅要做到’书道、授业、解惑’,更要善于启发学生对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质疑,然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
试论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能提高学生 的分数 . 使教者在考核 中立 于不败 之地 . 但学生 的知识 面狭窄 . 头脑僵化 . 对创造
性思维 的培养也只能是“ 纸上谈兵 ” 了 二、 培养兴趣。 实现语文教文的兴趣 . 逐步培养起创造性思维 三、 创设情景、 相机诱导 。 凸显学生学 习语
在训 练 中有 随意性 和割裂性 有的教师 对创
这样, 学生 的思维被调动 了起来 , 长此下去 , 就 会逐步提高学生的思 维能力 . 至发展创造性 乃
思维。
造性思 维训练不 是运用教材相 机进行 .而是 断断续 续 、 血来潮 , 时更是 生搬硬 套 、 心 有 牵 强附会 所以 . 如何在语文教学 中培养学生的
创新 意识 .进行有 效的创造性 思维训练 这个
其次. 在课外 阅读 中培养 。培养学生 的语 文学习兴趣是 为 了逐步提 高学生 的创造性思 维能力 . 但单 纯依靠课 堂教学是远远不 够的 . 应指导学 生大量阅读课 外书籍 。古 人云 :开 “
卷有益。” 所以 , 学生读 的书多了 , 的信息 大脑
一
讲民主 . 是现代语文教学 的一大特征 讲 民主就要把学生 当作教育的主体 . 在课堂教学
中. 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只是学 生 的学 习指导者 . 习动机启动 人 . 学 学生 活动
有一 个科学的认识 .应对 学生进 行有效 的创 新意识培养 关键词 : 创新 意识
创设情境 讲 究方法
同时 . 在创造性思维 的训练 中必须强调教 师 的指导作用 。在实际教学 中 . 师应依据学 教 生 的年龄 、 、 心理 知识和思想实 际相机诱导 , 使 教师 的“ ” 训 与学生 的“ ” 练 有机结合起来 特别 是 当学生思 维受 阻时, 教师尤其要启 发、 引导 。 例如. 一次作 文教 学 中. 我要 求学生谈 谈砖 头 有哪些用处 . 许多学生尽管谈 出了砖头 的不少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结合本人的实践谈三点体会。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在新课改形势下,教学不再是教师的“独奏”,而应是师生的“合奏”,学生不再是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是自主发展的主体。
陶行知认为:“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讲道德,能思考,会创造的人。
”这就要求教师要以人为本。
学生的可塑性是很强的,要想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注意启发学生的判断能力,努力实现由“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
二、创设民主气氛,诱发创新意识创新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目标,教学研究是创新的通道,课堂教学是创新的基地。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1.鼓励创新精神,树立创新信心在个性张扬的课堂里,创新不是优生的专利,而是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的表达。
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多一些想象思维的空间,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和联想思维。
2.创设民主氛围,诱发创新意识陶行知说:“创造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民主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具体表现。
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时,教师就要放下架子,走下讲台,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俯下身子与学生做朋友,尽力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学习气氛,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质疑,开阔学生的创新思维空间,激发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思维潜能。
3.大胆问难质疑,激发创新思维的火花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大疑酝酿强思,强思赋予灵智。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重点是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破除从众心理,鼓励学生质疑求疑。
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富有挑战性的疑难情境,造成学生认知的冲突或不协调,让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在学习新课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对有价值的问题进行交流,自由释疑,尝试解答,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激情。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已成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推进语文素质教育,实现语文教学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其语言内容充实最快,应用要求也最广,教学中若只停留在经验、知识的传授上,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将远离现实,与生活脱节。
因此,现代的语文教学除了教给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探求欲,对事物大胆质疑主动思考的能力以及创造性运用的能力。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顿悟和创造,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呢?一、善于挖掘、充分利用课文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语文教材中的诸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名作名篇,以及跳动着时代脉搏、展现着时代特色的美文时文,绝大多数闪烁着作者创造性思维的光辉,为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教师要善于挖掘并充分利用课文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将这些创造性因素加以提示,使之成为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触发点。
如教《变色龙》时,提出这样的问题:这篇小说是写人的,为什么以“变色龙”为题呢?这对我们的作文命题有什么启发?学生为了解开疑问,就会通过阅读课文认真思考,来仔细揣摩作者命题的艺术。
这样,创造的热情就被点燃了。
二、优化知识积累,拓宽知识领域,丰富创新和创造思维背景一个人的知识面越广,知识越多,其创新思维就越活跃,创造能力就越强。
因此,优化知识积累,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知识面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当然我们应该让学生首先把课本的知识学扎实,但决不可只局限于课本中的知识,还必须延伸到课本之外;不能局限于语文学科本身,还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的多种联系。
教师应把学生的视野引向更广阔的领域,例如天文的、历史的、地理的、生物的等等,为创新和创造思维构建广阔的知识背景。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传授知识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结合起来,这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重大目标。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呢?我认为要从下面几点着手。
一、语文教学中,要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思想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
要创新,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然而,多年来普遍存在着“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倾向,一节课里,老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沉闷地听,反复机械地训练,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评价一节课效果好不好,主要是看这节课里老师是否把知识完完全全地传授给了学生,却很少认真地思考过学生是不是在自主学习、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这种应试教育的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地影响着老师们的教学观,也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
我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时,先展示学习目标,然后让学生自己分析课文,找出不懂的问题,并让其他同学为之解答,教师适当加以点拨,精讲精练补缺补漏,最后总括目标,归纳小结,这样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比较复杂的物候学知识,掌握了如何用生动的评议写说明文,教学目的达到了。
这样的教学,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而且印象深刻,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呢?因此,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就要求在思想观念模式上实行深刻的变革。
只有在教师中形成共识,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实施才得以根本保证。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核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变学习过程为师生间的平等交流与共同活动。
在创新思想的前提下,老师不是权威,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
指导者和参与者,老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要与学生在平等的条件下,用自己的激情吸引学生一起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学篇•经验交流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桥梁和纽带,不仅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而且也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心灵,发展人的语言,训练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能培养人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界定了阅读的核心目标是:首先要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语感,最后实现创造性的阅读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因此,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也属于综合性学科范畴。
而小学阶段,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学生在阅读中开拓眼界,在阅读中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因此,阅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那么如何开展行之有效的阅读活动,笔者结合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谈谈自己浅显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兴趣是情感的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可增加学生持续阅读能力,为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在的条件。
因此,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知识,而且要激发学生爱学、会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动机。
如果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那么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就成了空话。
要搞好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首要条件。
如,在教学《草原》时,上课伊始,我出示了草原的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并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大胆猜测想象自己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孩子们带着美好的憧憬从草原优美的插图中走出来。
孩子们纷纷举手,踊跃发言。
其中有位学生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卷:“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地,清清的河水。
”又有位学生迫不及待地补充“洁白的羊群,奔驰的骏马。
”又有学生补充“热情好客的蒙古人,天籁般的歌声。
”“五颜六色的花儿竞相开放,有羞红脸含苞欲放的,有绽开笑脸怒放的,淡淡的清香弥漫了整个草原。
”“穿着彩虹般盛装的蒙古族健儿策马驰骋。
”学生寥寥数语却勾勒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不需老师支离破碎的讲解,不需教师喋喋不休的诠释,在精美的插图中学生读懂了课文深刻的内涵。
语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论语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今后经济发展将主要取决于知识的生产、进步与创新,取决于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因此,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更应站在一个高起点上,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语文教学。
然而大面积的小学语文教学缺乏活力,很难看到思想的碰撞,言语的交锋,更难看到智慧的闪光,创造的火花,因此,需要给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而创新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诗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
”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就应与语言文字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其实,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之中,就隐含诸多创造性的因素,以阅读教学为例,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其重要任务之一。
培养语感,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语言活动中的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而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正是创新能力的内在源泉,是创造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直觉和顿悟都是在特定的情境和条件下产生的,只有学生处于一种特定的问题情境时,再经过老师的引导、启发,才能产生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
例如教学《草船借箭》时,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1)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2)借箭的成功归功于谁?因为这两个问题富有思考性、启发性,所以很快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中,同学们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在讨论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儿童的阅读活动,同样离不开其应有的生活经验,离不开想象与联想,儿童对于课文中的信息,只有在他的记忆贮存中能够找到与它具有相似性的信息组块以后,才能够进行匹配与识别,从而理解这部分内容,这种匹配与识别的过程,就是大脑中的相似组块和课文中的信息通过相似运动而相互激活、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过程,也就是联系过去相似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与联想,将课文中的文学符号转化为生动、可感的图画的过程。
谈谈语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 、鼓 励质 疑 ,培 育刨 新 萌 芽 在 语 文 教 学 中 ,教 师 应 充 分 挖 掘 教 材所 蕴涵 的创 新教 育 素材 ,鼓励 、启 发 、诱 导 学 生 多 提 问题 , 多 质疑 ,因 为 提 问是 一 个 人 从 已知 伸 向未 知 的 心 理 触 角 ,是 创 新 意 识 的具 体 体 现 。 善 于 发 现 问题 和 提 出 问题 是 一 个 人 具 有创 造 潜 力 的重 要 标 志 。在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中 , 教 师
不 仅 要做 到 “ 道 、授 业 、解 惑 ” 传 ,更 要
当今 世 界 ,高 新 技 术 发 展 迅 猛 , 国 善 于 启 发 学 生 对 一 些 问题 从 不 同 角度 去 际竞 争 日趋 激 烈 ,各 国都 急 需 一 批 又 一 进 行 思 考 , 然 后 提 出 不 同 的 见 解 和 看
学 《 海 不 死》 死 一课 时 ,师 生应 共 同 讨 论
够表 达 出 诗 意 的 图 画 。 古 诗 的特 点 是 诗
幅 田园风 光 图 。 因 此 ,只 要 理 解 了诗
鼓 励 学生 进 行 小发 明 、小 创 造 。 如在 教 中 有 画 , 一 首 诗 往 往 就 是 一 幅 山 水 画 ,
那 么 ,如 何 在 语 文 教 学 中培 养 学 生 应 该 予 以 肯定 与表 扬 , 以提 高 他 们 的 创 的创 新 意 识 呢 ?在 教 学 实 践 中 , 笔 者 主 新 积 极 性 。 要 从 以下 几个 方 面 做 了些 有 益 的 尝试 。
一
三 、启发想象 ,开拓刨新之路 想象 力 是人类所 独有 的思 维能力 ,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鼓励提问和探索: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现象,探索未知领域,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提供挑战性任务: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和项目,鼓励学生面对挑战、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创设开放性环境:创设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度和空间发挥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尝试新思路和方法。
提倡多样性思维:提倡多样性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方式。
组织创新活动:组织创新活动和比赛,如创意大赛、科技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造力。
引导团队合作: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让他们共同解决问题、开展项目,培养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提供资源支持: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包括知识、技术、设备等,帮助学生实施创新项目和实践活动。
激发学习兴趣:设计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他们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鼓励尝试失败: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接受失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的创新项目和想法。
示范榜样作用:教师可以以身作则,展示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行动,成为学生的榜样,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创新活动。
通过以上方法,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和创造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没有创新,人类就会停滞不前。
科技的发展,核心在于创新,作为基础工具课的语文教学,具有发扬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发扬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鼓励发问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来自质疑问难,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启发诱导的作用,改变过去那种老式的填鸭式满堂灌的僵化教学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多提问题,一个问题,要允许有多种理解,不要规定什么统一答案,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只要学生有自己的看法,并言之有理,就应予以肯定和鼓励,比如,关于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过去是一篇文章,其思想内容只有一个,新的课改标准已经不再提倡这种模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文学作品的认识是不能整齐划一的,要启发学生各抒己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例如《孔乙己》的主题,课本的课后提示和《教师教学用书》认为小说揭示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残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但学生们提出了质疑,孔乙己之所以落到这样的地步,难道没有他自身的因素吗?为什么他不转变观念,不去适应社会,难道其他没有考上的人也都像孔乙己那样,最后只能是死路一条吗?学会谋生,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应从小说中获得的启示。
其次,从小说中对孔乙己下场的原因分析,人们对他的冷漠也是原因之一,我们应从中认识到,对于穷苦的弱势群体要予以同情,这样社会才能和谐美好,这样的理解,使《孔乙己》这篇文章有了充分的现实意义。
再如,《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课文中对胡屠户的定性是贪财如命、趋炎附势的小人,但在我的课堂上,最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
有位同学提出了不同见解,他说胡屠户骂范进是可以理解的,不能由此就简单地说他是个小人,同学们也议论纷纷,说站在岳父的角度看胡屠户骂范进也是正常的,学生们议论很激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篇•经验交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所谓创新意识,就是在掌握和理解概念知识的基础上,不仅能将新知识、新概念同化到已有的概念和知识系统中去,而且能利用新知识、新概念去改造旧概念,在解决问题时,能融会贯通,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不安于现状,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有创新意识、有丰富的创造想象力。
那么,在我们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学生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教学计划安排与单元活动设计要有充分的弹性,要考虑学生有接受消化的可能,又必须有一定的难度。
(3)启发式方法的实施应采取多种形式,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既可通过老师讲授学习,又要通过“发现学习法”让学生主动地掌握知识,教师不应干涉太多,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机会,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创造想象可以在语境中启发,也可以在续写中启发。
如,《海上日出》《桂林山水》等课文的教学,都可以让学生跟随文字展开想象,勾画出日出、白云、江水、山川等各种景物,并给他们涂抹美丽的颜色,在想象中倾注自己的情感,使它们更加鲜活动人,充满生气,获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的感受。
二、营造民主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的教学,教师是主体,要求学生唯师命是从,学生只是接受知识信息的器械而已,教师在教学中也经常采取“满堂灌”的形式,这种方式不仅不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知识,而且会使学生养成懒于思考的习惯,更谈不上培养创新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目的是造就创新型人才。
当今世界,知识的更新周期缩短。
高新技术发展迅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急需涌现一批又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共同重视。
作为基础工具课的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
同时作为一项人文学科,语文教学更应该加强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494-01
一、激发兴趣,唤醒创新意识
教师要不断创设富有变化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才能推动其求知欲,发展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形成为科技进步作贡献的兴趣和志向,创新意识不能只靠教师的讲述来启发,在课堂上要注意知行结合,营造兴趣氛围。
精讲多练,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能干巧干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
如在教学《死海不死》一课时,师生共同讨论死海不死的原因,从中进行科学的分析,然后要求学生在课后做一些有关的浮力试验,看看水中盐分增多后,浮力有何变化。
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上展示试验的不同结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为寻求
真理不思标新立异的浓厚兴趣。
二、鼓励质疑,培育创新萌芽
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因为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末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
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善于启发学生对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质疑,然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
比如语文教学中对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就要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已见,敢于提出自已的见解,不要有什么标准答案。
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有创新价值的,哪怕只是一点创新的火花,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与表扬,以提高他们的创新积极性。
例如《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就有的同学说,胡屠户这个人,从做为范进的岳父的角度来看,他是个好岳父,因为换谁在他这个角度,有了范进这么个只会死读书不会生活的女婿,都会责骂范进,这也是恨铁不成钢的表现。
这时,又一伴同学提出了一个主张:胡屠户为什么不让范进也去做屠户,光骂他又有什么用?这时,又引起了一片争议。
学生的创新思维完全被激活,他们提出了许多问题。
此时,教师适时组织读议:“同学们,让我们再读课文,然后将你们所提的问题与当时的现实情况进行对照,看看他是人什么!”经过讨论交流,学生充分认识到,在当时
这种情况下,胡屠户由于深受到科举制度的毒害,中了举的范进在他眼里就是好的,有前途的,没中举的范进在他眼里就是不成器的,没有用的,同时也决定了他只能让范进在科举这一条道上走下去,而不能能有其他的想法……这样通过学生自已质疑,自已解惑,不但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活跃了思维,激发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创新能力。
三、启发想象,开拓创新之路
想像力是人类所独有的思维能力,它能够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而发散正是创新的基础,也是一切发现和发明的基石。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机会,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如对有些充满活力诗情画意的正诗文,就可让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画一幅能够表达出诗意的图画。
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
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
因此,理解好诗句,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美妙的画面。
然而,从文字到图象,需要殉思维的加工过程。
不同的学生,对画面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不同的构图布局。
让学生通过仕表表现自已脑海中诗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
鉴于学生的能力水平问题,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边讨论、边思考:画什么,该怎么画?这样,学生在和谐、合作的气氛中自主学习,各抒已见,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例如,在教学古诗《天净沙·秋思》时,学生就如何在画中表现“小桥流水人家”一句的诗意展开了讨论,各执一词,争执不已。
有的认为应
该在房子旁边画一座桥,再画一条小溪绕屋而过,有的认为小溪不应绕屋而过……所有这些争议对诗句的理解似无关联,怎么画都无所谓。
但可贵的是,它能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能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的灵感得到激发,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纷纷模仿古诗书写出自已的诗篇。
我们不强求学生的诗作是否工整漂亮,但是,这样的学习过程,不正是他们一个自超越、自我创新的过程吗?只要有这样的土壤,孩子们创新之花必定灿烂缩放。
四、正确评估,激励创新意识
教师应采取激励的评价机制,做到赏识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注意保护和充分调动每一伴学生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
在课堂上,学生勇于回答问题的行为是教师首先应给予以肯定的,至于回答的正确与否是第二伴的,是可以经由学生集体讨论逐步澄清的。
教师应更多多地关注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态度和创新热情,特别要注意保护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中做到不只是评价学生的做法正确与否,更要注意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交往状态,评价学生自身的发展水平及探索创新的过程。
在评价方式上,要注意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包括书面的、口头的、操作的)。
学生作业、习作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成果的激励功能,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完善他们的创新精神。
如在班中开辟习作园地,为学生的作文“发表”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
利用评讲课让小作者读自已的优秀
作文,及时在班中鼓励、表扬汇编个人、班级的优秀作文集,再配上学生自用电脑绘制出的封面,家长写上序言,进行评比等等。
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兴趣。
有利于他们再度创新。
参考文献:
[1]崔宝山.浅谈初中语文创新教育《科学之友:上旬》 2007 第2期
[2]郑素欢.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实践《教学月刊(中学版)》 2009 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