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说课稿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第2课时+精品教案
组织学生解答例题
通过习题,熟练惯性以及对惯性的理解。
【ppt20】拓展提升
讲解飞机投弹问题,在忽略空气阻力时,子弹离开飞机,由于惯性,依然保持原来速度向前运动,又由于重力,向下运动,所以运动轨迹是一个下抛的弧度,但是始终在飞机的正下方。
【ppt21】进行小结。
【ppt22】布置作业。
观看、思考讨论后回答
②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
【演示ppt9】
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
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越小惯性越小。
箱子质量较小时,惯性较小,运动状态越容易被改变,所以很容易被推动。
箱子质量越大时,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以被改变,所以很难被推动。
【板书】
③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越小惯性越小。
【ppt17、18】
讲解生活中是如何预防惯性造成的危害。
1.为了安全,道路上汽车不能超载和超速,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急转弯路段也要严格限制车辆行驶的速度。防止紧急情况需要刹车时,由于惯性,制动距离过长导致与前车发生碰撞。
2.为了防止汽车紧急刹车时驾驶员和乘客由于惯性而被撞伤,驾驶员和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
【ppt10、11、12】
观看视频,用惯性解释相关现象。
视频1:拨动簧片,把小球与支座之间的金属片弹出时,小球为什么没有随金属片弹出?
因为小球具有惯性,当金属片弹出时,小球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没有飞出,又由于重力作用,向下落到支座上。
视频2: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该棋子飞出而上面的棋子为什么会落下?
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第2课时
一、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演示ppt8】
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
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物体的惯性,并能解释常见的惯性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车斜面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实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科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牛顿第一定律,会解释常见的惯性现象。
三、设计思想由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两种观点引入通过实验探究得出规律并推想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理解惯性的定义,并能解释惯性现象。
介绍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并解释。
初中初二物理下册《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3)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3)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惯性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2.教学过程:
(1)导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如乘坐公交车时的前倾后仰现象)导入,引发学生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思考。
(2)新课: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通过实验演示和分组讨论,让学生理解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3)巩固:设计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3)思考以下问题并给出解答:如果地球突然停止自转,地球上的物体将会发生什么现象?
4.作业要求:
(1)作业需独立完成,确保作业质量。
(2)注意作业书写规范,字迹清晰,保持卷面整洁。
(3)按时提交作业,教师将及时批改并反馈。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以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运动实例(如滑板运动、汽车刹车等)作为导入,让学生思考这些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原因。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力与运动的关系,提出问题:“如果物体不受力,它会怎样运动?”
3.引发思考:通过讨论,激发学生对物体不受力时运动状态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4)拓展:引导学生探讨惯性与质量的关系,以及惯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提问、讨论、实验操作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形式,检验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知识的掌握程度。
7.3探究物体不受历力时怎样运动学案
7.3探究物体不受历力时怎样运动学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我设计了一堂关于物体运动的学习活动,希望通过这堂课让孩子们了解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堂课时,我以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结合简单的物理知识,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和理解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够:1. 了解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2. 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3. 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车、球、斜坡等。
学具:每组一份,包括小车、球、斜坡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让孩子们观察和思考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2. 讲解:讲解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如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 实践:让孩子们亲自动手,用教具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4. 讨论: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讨论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可以让孩子们回家后,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同时,也可以引导孩子们了解和学习更多的物理知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堂课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引入环节的游戏设计,它是激发孩子们兴趣和思考的重要手段。
我选择了“抓不住的小车”游戏,让孩子们观察小车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
这个游戏简单又直观,能够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第二个重点是实践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孩子们亲手操作,用教具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说课稿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重要内容,选自_____教材_____章节。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相关知识,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本节课则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当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为后续学习牛顿第一定律和二力平衡等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通过实验探究和科学推理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教材还注重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力的基础知识,但对于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还缺乏深入的理解。
在思维能力方面,初中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多媒体等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推理和分析,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理解物体的惯性,能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3)知道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科学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解释,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过程和内容。
(2)惯性的概念和惯性现象的解释。
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附件1:怀集县中小学教师二次备课模版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讲解]:我们现在还是回到这辆小车,我给它一个推力它就能运动,那么它为什么运动一段距离以后又会停下来呢?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有力阻碍了小车的前进,水平方向上没有其它力的作用,这样我们想办法让摩擦力更小,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讨论]:怎样改变小车所受的摩擦力?[归纳]:我们通过用表面光滑程度不同的材料来改变小车所受的摩擦力。
[展示]:展示三种材料:毛巾、纸板、玻璃。
让学生感觉它们表面的光滑程度。
[讨论]:小车滑行的距离会不会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呢?[讲解]:摩擦力和初始速度都对小车滑行距离有影响,这里就有两个变量了,我们讲过当探究多个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时,我们可以采用控制变量法。
控制摩擦力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速度,观察小车在水平轨道上运动的情况,这探究的是速度对物体运动情况的影响,这不是我们今天探究的问题。
我们今天探究的是力是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那么我们就应该在保持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摩擦力的大小,观察小车在水平轨道上的运动情况。
由于惯性,乘客要保持原来的速度,而乘客的脚受到汽车向后的摩擦力停了下来,所以身体要向前[讨论]:如何来控制物体开始在水平轨道上运动时的速度保持一样呢?[教师点拔]:推力或从高处滑下,让小车获得速度;推力不好控制)[总结]:我们可以让小车放在斜面的同一高度,让其自由下滑,注意不能给小车力,保证小车在水平轨道上开始运动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运动距离就越长。
[讨论]:假如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突然消失了,那么运动的小车将会怎样?[总结]:假如水平面对小车完全没有摩擦,小车将永远运动下去。
实际上,接触面光滑,完全没有摩擦是做不到的。
这里,用设想完全没有摩擦的理想化的方法进行推理,通常叫“理想实验”,它是科学推理的一种重要方法。
八年级物理下册《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首先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即惯性定律。我会解释,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接着,我会通过动画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理解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可以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1.动画演示:通过动画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b.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c.与同学进行有效合作,共同探讨并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探究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
3.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说明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形成共识,并准备汇报。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我会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行点评和补充,确保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准确无误。然后,我会对本章节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以下几点:
(二)问题导向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设计以下问题:
1.物体在不受力时会怎样运动?
2.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有什么关系?
3.为什么我们在生活中会感受到惯性现象?
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和实验,从而深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将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让他们共同完成以下任务:
3.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用牛顿第一定律来解释,将这些现象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
初中物理最新-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 精品
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一、情景引入力和运动有关系吗?当然有了,没有力物体哪能运动?古希腊的学者亚里士多德早在两千年前就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他的根据是一个物体(例如一辆车)运动起来后必须用力才能使它不停地运动下去,失去力的作用,运动会停下来.初看起来,他的观点似乎符合实际情况,所以这个观点在人类的历史上统治了近一千七百年.直到三百年前,人们才开始对这个观点是否正确提出疑问,并由伽利略和牛顿等几位科学家对力和运动的关系提出了科学的论断。
二、教材研究问题1——物体的运动需要力吗?情景:一辆小车用力推时,它就运动,不推它,就静止。
提出问题: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猜想与假设:○1物体的运动力;○2物体的运动力;○3物体的运动有时需要力,有时不需要力。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设计思路:在地球上完全不受力的物体是没有的。
可以设法使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在运动方向上受到的力越来越小,考察它的运动情况,再进一步推想它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
具体做法:分别将小车放在斜面的同一高度,让其自行滑下,观察小车在不同表面的水平轨道上的运动情况。
步骤:见课本P48“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思考:○1为什么在水平轨道上铺上不同的材料?○2小车为什么要从同一高度滑下?○3小车为什么在不同材料的水平面上滑行距离不同?分析与论证:分析、比较上述实验结果之后,可以得出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
假如水平面对小车完全没有摩擦,小车将。
得出结论:。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力不是产生运动的原因。
一切物体如果不受外力,都能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
因此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问题2——什么是惯性?阅读课文P49页最后一段。
惯性:。
惯性的理解:○1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都有。
○2惯性不是力,因此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或受到“惯性作用”○3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区一等奖)
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内容】:《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沪科粤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七章第3课(2课时)【教材分析】:本章比较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安排了多个探究活动。
其中本节是一个完整的探究,其它属于探究全过程中的若干环节或是一些小型、有趣的课外活动。
通过这些探究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基础知识,同时可以使学生较好地体验科学探究地过程,受到科学研究方法地教育,提高科学探究地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对惯性早在小学中已经接触到,但没有系统地了解,教材中采用大量的图片,联系实际,将物理知识渗透在社会的方方面面。
对于理想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要帮助学生掌握。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理解物体的惯性,并能用惯性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了解生产、生活中人们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方法。
(2)经历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么运动的过程,获得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知识。
领悟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特别是分析与论证的能力。
认识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科学研究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并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认识,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4)【教学理念】:教学重点: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概念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应用鉴于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建议采用的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实验与讨论【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师:在上新课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物体的状态有运动和静止。
师:小车放在水平的讲台上处于什么状态?生:静止.师:老师如果想让小木块动起来怎么办?请同学来演示一下。
生:推它一下师:现在老师想让它一直动怎么办呢?生:一直推师:此时力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生: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师:推木块时,木块就运动,当这个推力撤消后,木块的状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生:由运动变为静止。
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三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并能用语言表述;
理解什么是惯性;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的过程,认识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科学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体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形成实事求事﹑不迷信权威﹑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新课教学
质疑:为什么同学们挑战不能够成功呢?你对刚才的过程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得出两个问题:
(1)为什么硬币没有飞出?
(2)没有力物体能否保持运动?
教师:我们先来研究第二个问题,再来研究第一个问题,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历史上早就有争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能,伽利略的观点是不能。到底能还是不能,我们物理上解决争论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通过学习惯性的应用,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想实验法",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难点:探究并学会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五
实验
器材
学生准备:玻璃杯、硬纸板、硬币。
教学器材:斜面一块、毛巾一条、纸板一块、小车一辆(共26组)、惯性定律演示器、铁架台、细线下端悬挂有轻小物体、蜡烛、火柴。
教师板书:阻力越小,物体速度减小的越慢。
引导推理:
假设小车在运动中不受任何阻力,情况又如何?(发挥同学的丰富的想象力)——小车将永远运动下去,运动的速度将保持不变。
教师板书: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教师: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那力在物体的运动中起的作用是什么?教师拿着个小球演示静止的小球要使他运动起来需要力,要使它加快需要力,要使它改变方向需要力,要使它停下来需要力。由此可见:
《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新部编本2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
2、使学生领会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讲授法。
【教具】斜面,小车,长木板,毛巾,棉布,气垫导轨装置。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前面讲过的知识: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提问: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情况将会怎样?(二)新课教学1、让同学们猜想然后做实验:装置如图9-19所示注意:(1)用同一小车做三次实验,每次都使小车从静止开始由同一斜面的顶端下滑,保持小车滑到三种水平表面时的初速度相同;(2)告诉学生由于水平表面的材料不同,小车沿水平面运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不同,沿毛巾表面运动受到的阻力最大,沿水平木板运动受到阻力最小。
演示结果:在第一次实验中,小车沿垫着毛巾的水平表面滑行,阻力f最大,滑行的距离最短,运动的时间也最短,显然速度减小得最快。
在第二次实验中,小车沿垫着棉布的水平表面滑行,阻力f比第一次实验小了,滑行的距离和运动时间也都延长了。
第三次实验中,小车阻力最小,车滑行的距离和运动的时间都最长,小车速度减小得最慢。
可见,实验证明,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越长,运动的时间也越长,其速度减小得越慢。
2、科学的推论:300年前,伽利略在类似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得出: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阻力等于零,物体的速度将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不停息地运动下去。
科学家笛卡尔补充了伽利略的结论:如果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的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将沿原方向匀速运动下去。
讲到这里,教师可补充气垫导轨实验,这是一个可将摩擦力减到最小的实验。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第1课时+精品教案
教学方案
【ppt6】
提出问题:
摩擦力对物体运动有什么影响?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假设:运动着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越大,物体运动的距离越短;受到的摩擦力越小,物体运动的距离越长。
那么如何准备实验器材呢,需要能运动的物体(小车),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能够变化(运动水平面粗糙程度如何改变?布、毛巾、玻璃),需要测量物体运动的距离(刻度尺)
实验器材:
小车、斜面、布、玻璃、毛巾、刻度尺等。
【ppt7、8】
设计实验:
小车运动的初始速度需要相同,引导学生控制变量,用同一个小车,在同一个斜面的同一个高度由静止下滑。
将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水平面上分别铺上布、毛巾、玻璃),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速度变化的快慢,并比较小车在不同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
注意:这里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初速度相同,我们要使用同一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运动了控制变量法。
实验操作: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实验探究,若条件不足,可以观看实验操作的演示视频,掌握实验操作过程。
【ppt9】
记录数据:
分析与论证:
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得越慢。
分组实验、记录数
据、分析讨论
通过动手实验,分析
摩擦力对物体运动
的影响,知道运动的
物体所受阻力越小,
速度变化得越慢,运
动的距离越远。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导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导说课稿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八年级物理下册的内容,探究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了解到当物体不受力时,将会有怎样的运动情况。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物体运动的几种基本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和匀速曲线运动。
静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静止状态。
当一个物体不受力作用时,它将会保持静止状态。
这是因为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将保持原来的状态,直至外力对其产生作用。
换句话说,一旦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不受到任何力的作用,它将一直保持静止,不会自行改变。
匀速直线运动接下来,我们来介绍匀速直线运动。
当一个物体不受力作用时,如果它已经在运动中并且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它将会一直保持这种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物体的速度和方向将始终保持不变。
这是因为没有来自外部的力来改变物体的速度和方向。
匀速曲线运动除了匀速直线运动,当一个物体不受力作用时,如果它已经在运动中并且保持匀速曲线运动,它同样也会一直保持这种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物体将会沿着曲线运动,速度和方向也将保持不变。
这也是由于没有来自外部的力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当物体不受力时,它将会保持原来的状态,不会自行改变。
静止物体将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匀速曲线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匀速曲线运动。
这就是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将保持原来状态的规律。
思考题1.当一个物体不受力时,它的运动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吗?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导说内容,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和掌握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
谢谢大家!。
2020春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
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2.知道什么是惯性。
3.用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推理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体会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科学方法。
2.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理解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形成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惯性的应用,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想实验法”、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及对其内涵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航天员在“太空行走”时,航天员和飞船之间总是用一条“绳子”相连。
你知道这条“绳子”有什么作用吗?二、教学步骤探究点1 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阅读课本]P49~51“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思考]轻推木块在桌面上向前运动,撤掉推力,木块立即停止,这是什么原因呢?[提示]木块在水平方向上不再受到推力的作用,但木块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力作用。
[思考]如果减小摩擦力,情况会怎样呢?你能设计一个实验吗?[提示]如果摩擦力减小,木块运动的距离应该更远。
可以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或用小车代替木块。
[思考]如果木块不受摩擦力的作用,即在水平方向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它会怎样运动?[提示]会做匀速直线运动或永远运动下去,不会停下来。
[思考]阅读课本P50“活动1”,如何设计实验验证这一猜想?[提示]先让小车在水平方向上运动起来,运动的小车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既不受推力,也不受摩擦力。
[思考]若要小车在水平方向上不受摩擦力作用,能做到吗?[提示]物体间的接触面不可能绝对光滑,我们只能减小摩擦,但不能消除摩擦。
[思考]如果运动着的小车只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当摩擦力变小时,物体运动的距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提示]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
[思考]实验时,每次实验都需使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下滑,其目的是什么?[提示]从同一高度下滑可以保证小车的水平初速度相同,当小车的水平初速度相同时,才能通过比较运动的距离来判断摩擦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第一课时)白中黄彬
说课稿
本节课在全章中的地位
从全章的知识结构体系来看,本节课是一个转折,本章的前两节主要探讨“运动”,后两节将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从本节课开始,学生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
本节课教学方法的选择
要建立牛顿第一定律,必先突破学生头脑中错误的前概念。
所以本节课让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由直观到抽象,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获得正确的认识。
本节课教学深度的把握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理解“理想实验”的科学方法,其他的不宜作过多的展开。
本节课对实验的处理
先让学生按照教材7-24进行实验,待做完实验、得出结论后,再结合“金钥匙”栏目,反思讨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实验,体会实验的设计思想。
此法的优点是直截了当,方便易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知识和方法都能得到落实;但是不利于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但是,若让学生先充分、自由、开放地制定方案,设计实验,从学生认知规律来说确实有很大的难度,所以我选择先实验,再反思讨论的方案。
本节课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本节课的实验虽然是让学生先实验后反思,但就对实验的理解来说要比其他的实验深刻,可作为同类实验的光辉典范。
可在探究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培养主动与同伴合作的精神,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