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
五年级科学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案教科版
教案:五年级科学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摩擦力的测量方法。
2. 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滑轮组、弹簧测力计、木块、毛巾、斜面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汽车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交通工具的运动。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交通工具是如何运动的吗?它们受到哪些力的作用?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交通工具的运动都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
二、探究摩擦力的概念(10分钟)1. 教师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并通过PPT展示相关实例。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摩擦力的理解。
3. 教师总结并板书:摩擦力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三、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影响因素(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器材,并提出实验要求。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的摩擦力大小。
3.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与组内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4. 教师总结实验结果: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四、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1.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如何减小自行车行驶过程中的摩擦力?2. 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3. 各组代表分享解决方案,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教师总结: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压力、使接触面脱离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3. 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了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科小学科学五上《4.5、运动与摩擦力》word教案(1)
《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一、说教材:《运动与摩擦力》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五课时。
从本课起,单元的探究活动将转入对摩擦力的研究。
这是一节典型的科学探究课,以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通过学生猜想、设计对比实验、实验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教学环节,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和物体重量关系的过程。
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亲自构建科学概念,主动获取科学知识。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的课程理念。
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2)、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2、过程与方法:(1)、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2)、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3)、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的去获取知识。
三、说教材的重难点:本节教材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进行一次完整的科学探究。
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对比实验”的意义和方法。
难点是实验的操作(如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三、说教学设计思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6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分工与合作。
为了使学生探究的时间更充分,根据实际情况将全班分成两个大组,探究同一个问题的小组分为一个大组,两个大组同时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其中一个因素。
五、说教具准备:弹簧测力计、小车、钩码、砂纸、记录表、实物展示台等。
六、说教学策略、方法及过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法体现在启发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案一. 教材分析《运动与摩擦力》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摩擦力的因素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对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摩擦力的认识较为模糊,需要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来进一步深化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学会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善于动脑、动手、动口的好习惯,树立团队合作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难点:摩擦力的量化表达和实验操作。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验、讨论、探究等环节,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科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滑轮组、木块、毛巾、砂纸、弹簧测力计等。
2.教学课件:关于摩擦力的图片、视频和动画。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摩擦力现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摩擦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摩擦力吗?”,让学生初步了解摩擦力的概念。
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摩擦力的定义,以及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如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
同时,展示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如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压力等。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摩擦力的变化。
实验一: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观察摩擦力的变化;实验二:在物体上放置不同厚度的毛巾,观察摩擦力的变化。
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摩擦力的变化规律,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范文
《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范文《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范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1一、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物体运动与摩擦力,通过摩擦力的定义、感受摩擦力让学生认识摩擦力。
通过测量摩擦力知道摩擦力有大小,为下面环节准备。
第二部分: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影响因素,经历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拉力、重力、弹力和反冲力之后引入摩擦力,关于摩擦力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这为本课学习提供基础。
3、教学目标:科学概念:⑴、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⑵、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三、教材的重难点:重点: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训练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难点:通过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感知静摩擦力的存在。
教学准备:1、演示实验材料:供拉动的小物品若干、弹簧测力计、塑料盒子、钩码、100目砂纸一张。
2、分组实验材料:玻璃球10个、筷子一双、橡皮泥、棉布、线绳、弹簧测力计、塑料盒子、50g的钩码、一100目砂纸一张。
活动记录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对比观察,感知摩擦和摩擦力⑴、课件出示新旧轮胎,新旧运动鞋图片,请学生观察对比,发现它们的表皮发生了什么变化?⑵、是什么使它们变得光滑了?⑶、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会有摩擦现象发生?请学生举例。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运动与摩擦力》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运动与摩擦力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大小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又有实践活动的设计,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获取一些初步的科学知识。
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还缺乏一定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大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大小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大小的关系。
2.难点: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大小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运动与摩擦力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摩擦力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让学生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初步理解摩擦力的概念。
3.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4.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运动与摩擦力》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探究物体的运动与摩擦力的关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摩擦力的因素以及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验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设计丰富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摩擦力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毛巾、砂纸、滑轮组等。
2.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如滑板运动,引导学生关注摩擦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摩擦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让学生初步了解摩擦力。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摩擦力的现象,如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在不同接触面上的运动情况。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力,让学生举例说明。
小学科学五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课教材分析《运动与摩擦力》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的第五课,从本课起,单元的探究活动将转入对摩擦力的研究。
这是一节典型的科学探究课,以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通过学生猜想、设计对比实验、实验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构建科学概念,主动获取科学知识。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感受摩擦力和测量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教材首先给出了摩擦力的概念,然后说明“摩擦力是可以感觉到的”,让学生通过体验活动感受到摩擦力。
教材中说明“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然后引导学生学习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第二部分,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很多,本课只提供了两个方面: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物体的重量。
对这两个因素的探究都是经历了作出假设、制定研究方案(设计对比实验)、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来进行探究。
对于第一个因素的探究,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而对于第二个因素的探究,放手给学生,完成由扶到放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最后提出问题“摩擦力的大小还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或解决学生提出的“摩擦力大小与运动方式有关”的猜测,自然的将教学引入到下一节课的教学中。
学情分析在科学探究方面,五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本课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对于运动和摩擦力学生并不陌生,他们有着自己丰富的感性体验。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拉力、重力、反冲力、弹力等力能使小车动起来,知道力有大小的情况下进行学习的。
学生的这些原有认知和生活经验,为本节课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基础,同时使学生将科学与社会生活更好的联系起来,运用科学于社会生活中。
这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科学素养的形成都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引导学生掌握测量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摩擦力》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摩擦力》说课稿《摩擦力》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摩擦力》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摩擦力》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这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
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同时,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点。
在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其中还编入磁悬浮列车、气垫船等与现代科技联系很密切的内容。
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说教学目标按照课程标准,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与老教材的课程目标相比,它更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三、说教材的重难点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四、教学设计思路为了加强这节课的探究性,体现课改精神,这节课我主要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
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
《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运动与摩擦力》。
今天,我将主要从“教材分析、实验教学目标、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六个方面做阐述。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属于力学知识板块,学生初次学习,但对力已有了初步感受。
教材从研究小车的运动开始,转到力的概念的认识、力的测量、然后进入本课的学习。
同时本课是后面学习静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这课非常重要。
二、说实验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的课程理念,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1)知道产生摩擦力的条件;(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和物体重量的关系;(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学会测量摩擦力的大小;(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习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会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认真实验。
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三、说实验内容设计本课将设计一个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第一个实验是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粗糙的关系(如PPT图1、图2)。
有以下两个步骤:1、把小车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小车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F,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2、在木板上固定好毛巾,放上小车,用弹簧测力计拉小车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F,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第二个实验是探究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如PPT图3、图4),有以下两个步骤:1、把小车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小车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F,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2、在小车上放牛奶,用弹簧测力计拉小车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F,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四、说实验设计方法本课将采用提问法、分组实验法和对比实验法进行展开教学。
在分组实验中,我会把全班同学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学5个同学,组长统筹安排并组织整个实验,两人进行实验操作,两人进行读数并记录数据。
五年级科学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案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案-教科版运动与摩擦力一、教学目标:1、知道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会做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2、通过独立自主实验探究获知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状况(扁平、坚硬程度),运动状况(翻转还是滑动),物体的重量(对地面的压力)有关,与碰触面积毫无关系。
3、培育学生乐意交流、乐意合作的态度。
二、教学准备:小车、线、长方形木板、砂皮、垫圈、记录纸、钩码、铁夹三、教学重点难点:设计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时能从实验结果中得出结论初步结论。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冬天,天冷,搓手,产生了热量。
引入摩擦的知识。
二、授课:(一)、认知体验,导入摩擦力概念1、用手在桌面上轻轻向前推一下,有什么感觉?2、预设摩擦力,并结合刚刚活动讲解摩擦力。
3、屏幕出具摩擦力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可以产生一种制约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教师板书“运动与摩擦力)4、摩擦力的大小可以测量吗?用什么工具测量,怎么测量?屏幕出具测量方法。
提出测一本科学书和一个笔袋在桌子上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
教师演示测量方法,并说明注意事项。
(二)、研究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我们先去猜测一下,你指出摩擦力的大小和短萼有关?挑选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扁平程度,摩擦力大小与物体的酌定两个因素展开研究。
(一)、请你推测,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有怎样的关系呢?学生推断:接触面越扁平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坚硬摩擦力越大。
你们的猜测似乎存有一定的道理,但这些都只是我们的猜测,我们还须要用实验去检验我们的见解。
老师今天给你们提供更多了1个测力计、塑料盒子(里面1个50g的钩码)、一张砂纸和我们的桌面。
你们能够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去检验自己的猜测吗?最新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恳请你们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交流实验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实验。
(完整版)教科版五年级上《运动与摩擦力》优秀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科学观点: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圆滑程度相关;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相关。
过程与方法:经过推断、设计实验,查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发展辨别控制变量、收集、记录、剖析数据进行得出结论的能力。
感情、态度、价值观:形成仔细实验、依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二、教课要点:用实验查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三、教课难点:依据自己设计的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剖析从而得出结论。
四、教课准备:实验资料:塑料盒、钩码、条形盒测力计、桌布、圆滑的桌面、课件五、教课过程:(一)创建问题情境,认识摩擦力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新一旧两双鞋,假如你要去参加拔河竞赛并且想取胜,你会选哪双鞋?为何?(预设:学生说新鞋,美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能够。
摩擦大)2、其实啊,我们选择新鞋仍是旧鞋是和鞋与地面的摩擦相关的,同学们想知道这位同学选的对不对吗?(生:想),嗯,那接下来我们可要跟从老师一起仔细研究本节课的内容《运动与摩擦力》, 板书课题。
3、你听闻过摩擦吗?谁试着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摩擦现象?4、经过方才同学们的例子,我们发现要想产生摩擦需要几个物体?(两个),此刻我们的手和桌面是两个物体,伸出你的手放在空中,感觉到摩擦吗?(没有)那如何才行?(接触)。
也就是说得与物体接触,此刻把手放在桌面静止不动有摩擦吗?(没有)那得怎么办?(动)得运动。
所以说要想产生摩擦需要几个物体(两个),并且物体一定要(接触)?还得(运动)?这个过程中摩擦在哪产生的?(接触面)。
接下来,我们的手在桌面上使劲向前推,再在空气中向前推,对照,哪个使劲大?这说明手与桌面摩擦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力,这种力是帮助我们运动仍是阻挡我们运动的?这个阻挡我们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
5、我们一同来看看摩擦和摩擦力的观点,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出示摩擦力的观点: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所以运动物体要遇到一种阻挡运动的力。
《运动与摩擦力》优秀说课稿
《运动与磨擦力》优秀说课稿范文《运动与磨擦力》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运动与力》单元中承上起下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包含两个学习内容: 1、感知磨擦力。
2、磨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要求学后明确磨擦力是妨碍物体运动的力,它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运动物体的总分量等因素有关。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在探索影响磨擦力大小因素的问题,训练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运用,同时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培养科学的探索态度:敢于提出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并积极用实验去验证猜想的科学行为习惯。
本课的探索活动可分为三个部份:第一、感知磨擦和磨擦力。
第二、研究磨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关系,第三、研究磨擦力大小与物体分量的关系。
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知道磨擦力是一种妨碍运动的力,知道磨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知道磨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分量有关:物体越重,磨擦力越大;物体越轻,磨擦力越小。
探索技能:通过猜测、设计实验检验磨擦力与接触面和分量的关系。
发展识别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和记录并运用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对研究问题作出合理解释的探索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本课的重点:认识磨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物体分量的关系。
本课的难点:掌握测定磨擦力大小关系的实验。
教法:以学生为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师主导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实验探索法。
让学生通过现象提出问题、猜测猜想、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同时充分利用各小组的相互合作,使学生之间有更好交流,让教学更容易突破重难点,再辅以课件教学,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
学法:与教法相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分组实验,相互合作,把大部份时间给学生实验,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
教师只作适当点拨,从内容方法方面作归纳小结,真正做到“以探索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
1、认知磨擦多媒体出示两物体经磨擦后的对照图片:一幅是新旧轮胎对照图片;一幅是新旧鞋底对照图片。
2019版教科小学科学五上《4.5、运动与摩擦力》word教案(1)
《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一、说教材:《运动与摩擦力》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五课时。
从本课起,单元的探究活动将转入对摩擦力的研究。
这是一节典型的科学探究课,以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通过学生猜想、设计对比实验、实验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教学环节,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和物体重量关系的过程。
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亲自构建科学概念,主动获取科学知识。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的课程理念。
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2)、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2、过程与方法:(1)、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2)、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3)、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的去获取知识。
三、说教材的重难点:本节教材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进行一次完整的科学探究。
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对比实验”的意义和方法。
难点是实验的操作(如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三、说教学设计思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6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分工与合作。
为了使学生探究的时间更充分,根据实际情况将全班分成两个大组,探究同一个问题的小组分为一个大组,两个大组同时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其中一个因素。
五、说教具准备:弹簧测力计、小车、钩码、砂纸、记录表、实物展示台等。
六、说教学策略、方法及过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法体现在启发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最新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精品课件
最后祝:您2、及时记录数据。 3、材料放回抽屉,坐好举手示意。
二: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关系实验
小组号 第 小组 物体名称 钩码盒 读数(N)
注意:1、水平轻拉拉动物体。 2、及时记录数据。 3、材料放回抽屉,坐好举手示意。
课后小知识
学习方法指导
同学们,天道酬勤,一个人学习成绩的优劣取决于他的学习 能力,学习能力包括三个要素: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希望我的文档能 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 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每一个文档都花费了我大量 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 大的欣慰。如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规范的学习行为; 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效的学习方法。 只要做好以上三点,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学习的强者。 加油!加油!加油!
课后反思
1、今天的学习结束,你收获了什么? 2、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 3、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学习心得与学习方法。
课后作业
1.完成教科书课后练习中的1、2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作业。
运动与摩擦力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思考:两双鞋鞋底有什么不同?参 加拔河比赛你选哪一双,为什么?
一个物体在另外一个物 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 物体的接触面就会发生 摩擦。
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 阻碍运动的力,这种 力叫作摩擦力。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科学《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
科学《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运动与摩擦力》。
一、说教材《运动与摩擦力》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运动和力”单元的第五课。
教材从研究小车的运动开始,转到力的概念认识、力的测量;然后进入本课的学习。
本课是这个单元中第三部分(第三部分(第5~7课):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学内容的起始课。
从本课起,单元的探究活动将转入对摩擦力的研究。
二、说学情学生对物体的运动现象是比较熟悉的,对运动和力的关系也有一定的了解:对物体施加力,可以让物体运动起来;施加的力越大物体运动越快,力越小物体运动越慢;对运动的物体施加一定的力,可以让它停下来……但是他们的认识、了解有的是片面的,是不充分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他们对外界主动施加的作用力能够认识,对于随之产生的反作用力则模糊不清;物体运动越快,摩擦力越大,物体运动越慢摩擦力越小……学生已有的这些经验是本课学习的宝贵资源,纠正一些片面、错误的前概念也成为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会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过程与方法:1.经历测量摩擦力大小的过程。
2.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摩擦力与重量的关系。
3.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养成合作探究科学摩擦力的兴趣,认识到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很重要。
四、说教学重难点1.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摩擦力与重量的关系。
2.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五、说教学法1、教法: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下教学法:(1)想象法:通过教师巧妙的介入,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感知植物的特点。
教科小学科学五上《4.5、运动与摩擦力》word教案(1)
《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一、说教材:《运动与摩擦力》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五课时。
从本课起,单元的探究活动将转入对摩擦力的研究。
这是一节典型的科学探究课,以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通过学生猜想、设计对比实验、实验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教学环节,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和物体重量关系的过程。
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亲自构建科学概念,主动获取科学知识。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的课程理念。
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2)、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2、过程与方法:(1)、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2)、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3)、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的去获取知识。
三、说教材的重难点:本节教材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进行一次完整的科学探究。
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对比实验”的意义和方法。
难点是实验的操作(如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三、说教学设计思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6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分工与合作。
为了使学生探究的时间更充分,根据实际情况将全班分成两个大组,探究同一个问题的小组分为一个大组,两个大组同时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其中一个因素。
五、说教具准备:弹簧测力计、小车、钩码、砂纸、记录表、实物展示台等。
六、说教学策略、方法及过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法体现在启发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
《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教科版五年级科学
《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运动与摩擦力》是修订版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五课时。
从本课起,单元的探究活动将转入对摩擦力的研究。
这是一节典型的科学探究课,以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通过学生猜想、设计对比实验、实验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教学环节,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和物体重量关系的过程。
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亲自构建科学概念,主动获取科学知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课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的课程理念。
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2)、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4.5、运动与摩擦力》word教案(1)
《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一、说教材:《运动与摩擦力》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五课时。
从本课起,单元的探究活动将转入对摩擦力的研究。
这是一节典型的科学探究课,以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通过学生猜想、设计对比实验、实验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教学环节,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和物体重量关系的过程。
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亲自构建科学概念,主动获取科学知识。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的课程理念。
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2)、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2、过程与方法:(1)、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2)、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3)、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的去获取知识。
三、说教材的重难点:本节教材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进行一次完整的科学探究。
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对比实验”的意义和方法。
难点是实验的操作(如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三、说教学设计思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6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分工与合作。
为了使学生探究的时间更充分,根据实际情况将全班分成两个大组,探究同一个问题的小组分为一个大组,两个大组同时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其中一个因素。
五、说教具准备:弹簧测力计、小车、钩码、砂纸、记录表、实物展示台等。
六、说教学策略、方法及过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法体现在启发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五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 第五课运动与摩擦力 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第五课运动与摩擦力教科版《运动与摩擦力》说课文稿一、使用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运动与摩擦力》。
二、实验器材:钩码、测力计、砂纸、木块、毛巾、;系线的纸盒,实验记录表。
三、实验创新要点与改进要点创新要点:1、利用力学原理,以现有的材料进行简单的改造、加工,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
2、弹簧测力计是静止的,示数稳定,读数更准确、方便。
3、拉动木板,不要求其匀速运动。
改进要点:(如图一)1、把测力计竖直挂起使用,读数就方便了。
2、利用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水平拉动木板。
3、改拉木板不拉木块,这样拉木板不需要考虑它是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和测力计总处于静止状态,恰好克服原试验不足之处,操作方便。
四、实验原理或实验设计思路实验原理:二力平衡原则拉力与摩擦力平衡实验设计思路:1、首先让学生感知摩擦力,用手在空气中向前移动,在桌面上向前移动,对比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②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三次,并及时记录结果。
③学生汇报,发现问题。
2、用改进后的装置测量物体运动时的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状况的关系。
①将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测力计的挂钩上,另一端固定在盒子上。
②、在光滑的桌面上,轻轻拉动盒子,找到刚好能使盒子动起来的力,记录下弹簧测力计上的读数,重复多做几次。
③、在桌面上铺一条干燥的毛巾后,在粗糙的毛巾上轻轻拉动盒子,并找到刚好能使盒子动起来的力,作好记录。
④、在桌面上铺一张砂纸后,在粗糙的砂纸上轻轻拉动盒子,并找到刚好能使盒子动起来的力,作好记录。
⑤、填好记录表,整理数据。
⑥得出结论: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4、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①、将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测力计的挂钩上,另一端固定在装有钩码的盒子上。
②、在桌面上沿水平方向缓缓拉动盒子,找到刚好能使盒子运动起来的力,记录下弹簧测力计上的读数,③、重复多做几次实验,并且增加钩码数,填好记录表,整理数据。
运动与摩擦力
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运动与摩擦力》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本节是在前几节课中学生利用小车作了动力的研究后来教学的。
本节课要求学后明确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它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运动物体的总重量等因素有关。
努力把学生吸引到用摩擦力的理论去解答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培养科学的探究态度:敢于提出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不苟同别人的说法的科学精神;并积极用实验去验证猜想的科学行为习惯。
教学中我主要安排了两个板块:第一环板块:探究性学习。
主要是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1、感知摩擦,测量摩擦力。
首先我让学生跟着老师做运动,体会生活中的摩擦现象。
然后让学生通过把手放在桌面上感受摩擦力的真实存在,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真实感觉,在充分描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把手放在桌面上的时候感受到的力就是摩擦力。
出示摩擦力的定义,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完整的概念。
摩擦力不仅能感受到,还可以测量出来,引出“摩擦力的测量”。
学生通过测量各种物体的摩擦力,体会到了摩擦力有大有小,很自然的引入到本课研究的重点内容: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2、大胆猜想,制定方案。
首先让学生大胆想象和猜测: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根据学生的猜测,引导学生梳理整理: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有关,也可能与运动物体本身的重量有关。
接下来,我让孩子们认识实验桌上面的实验材料:钩码、测力计、纸盒、砂纸等。
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和身边的材料来设计实验、制定探究计划(如选择自己的文具、书等)。
实验发现:教师根据学生制定的计划来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的关系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运动物体本身重量的关系,让学生分别开展实验并做好记录,教师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探究,并提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设计方案。
3、总结归纳,汇报展示:在这个阶段,学生不仅能检验自己在研究性学习阶段的成果和收获,还能培养自己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
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运动与摩擦力》。
一、说教材
《运动与摩擦力》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运动和力”单元的第五课。
教材从研究小车的运动开始,转到力的概念认识、力的测量;然后进入本课的学习。
本课是这个单元中第三部分(第三部分(第5~7课):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学内容的起始课。
从本课起,单元的探究活动将转入对摩擦力的研究。
二、说学情
学生对物体的运动现象是比较熟悉的,对运动和力的关系也有一定的了解:对物体施加力,可以让物体运动起来;施加的力越大物体运动越快,力越小物体运动越慢;对运动的物体施加一定的力,可以让它停下来……但是他们的认识、了解有的是片面的,是不充分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他们对外界主动施加的作用力能够认识,对于随之产生的反作用力则模糊不清;物体运动越快,摩擦力越大,物体运动越慢摩擦力越小……学生已有的这些经验是本课学习的宝贵资源,纠正一些片面、错误的前概念也成为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会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测量摩擦力大小的过程。
2.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摩擦力与重量的关系。
3.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养成合作探究科学摩擦力的兴趣,认识到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很重要。
四、说教学重难点
1.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摩擦力与重量的关系。
2.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五、说教学法
1、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
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下教学法:
(1)想象法:通过教师巧妙的介入,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感知植物的特点。
(2)表现法:通过感知,使学生产生强烈亲身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的表现对事物的了解。
(3)实践法: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和亲身的体验,让学生通过感情去亲身实践。
(4)探究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生活中更好的去体验。
2、学法:
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首先让学生尝试想象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植物,然后小组活动、最后通过"讨论交流"和"亲身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最终解决问题。
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六、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感受摩擦和摩擦力,并揭题。
谈话:我们科学课提倡动手又动脑,先跟老师一起来动动手,好不好?
1.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做搓手活动,引出摩擦。
2.体验认识更多的摩擦现象:手搓脸,搓衣服,搓桌子,黑板擦擦黑板,粉笔板书“摩擦”。
【说明】直接由体验摩擦进入课堂教学,直奔主题,为后面的活动节省时间,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摩擦”的科学概念,同时为学生理解“摩擦力”这概念作好铺垫。
3.出示摩擦概念。
像这样,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
〖课件展示〗
4.说说生活中的摩擦现象。
5.体验摩擦力。
A.明确体验要求:再跟老师一起来活动一下手好不好?不过这次活动跟刚才可不一样了,要听老师的指挥了:把手自然地放在桌面上,慢慢往前推,你有什么感觉?把手抬起来,离开桌面往前推,你又有什么感觉?
B.学生谈谈有什么感觉?这种力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说明】通过“有要求的活动”,既符合学生以“动”为第一需要的心理特点,又让他们的动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主题。
学生根据不同要求用手在桌面上摩擦,可以很好地体验到摩擦力的存在以及摩擦力的一些特点。
6.出示摩擦力概念,并出示课题。
导语:我们把物体相互接触,摩擦时产生的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课件展示摩擦力概念〗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运动和摩擦力(板书课题)
(二)、猜测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过渡:摩擦力无处不在。
请看,老师这里的塑料盒在移动时会产生摩擦力,那这时的摩擦力到底有多大呢?我们能测出它的大小吗?
1.用测力计测量摩擦力。
A.认识用测力计测摩擦力的方法。
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最后课件出示测量摩擦力的方法: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慢慢地匀速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相当于它受到的摩擦力。
B.请个别学生示范。
C.学生分组用测力计测不同物体(学生自选)在桌面、地面等处运动的摩擦力。
〖课件展示活动内容〗
D.各小组汇报所测得的摩擦力。
2.猜测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导语:看看各小组测的摩擦力,你有什么发现吗?大家测量的摩擦力的大小为什么不一样呢?你觉得摩擦力的大
小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呢?小组同学请讨论一下。
A.学生讨论。
B.学生说说与摩擦力大小可能有关的因素,并谈谈自己的想法,教师板书学生猜测的因素。
【说明】着重指导了测摩擦力的方法后,让各小组尝试测不同的物体在不同地方的摩擦力(可以是桌面上,可以是地面上等等)。
这样的活动设计一是为了让学生熟练并掌握测摩擦力大小的方法;二是为了引出探究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对比实验:学生汇报所测得的数据并分析数据,自己提出疑问:同一个物体的摩擦力的大小为什么不一样呢?你觉得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三)、验证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有关。
导语:刚才我们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作了猜测,也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但这些还都是猜测,需要我们来验证。
今天我们就先来验证摩擦力大小是否真的和接触面光滑程
度有关。
1.学生讨论实验方法。
A.出示实验器材。
B.小组讨论,如何用这些实验器材来做验证实验。
〖课件展示讨论要求〗
重点讨论如何控制实验中的变量。
C.交流各小组的实验设计。
D.各小组改进实验设计。
F.出示活动要求,讲解实验记录单的记录。
〖课件展示〗
2.学生分组动手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根据自己组的实验设计进行验证实验。
3.交流实验结果。
〖课件展示各组数据统计表〗
4.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A.观察表中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指导学生横向观察数据表,纵向观察数据表,学习科学全面地观察分析数据表。
B.根据数据表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C.得出实验结论。
〖课件展示〗
【说明】让学生围绕实验器材设计实验,他们的设计活动会更有针对性,效率更高。
对学生的实验指导坚持经历由扶到放的过程。
这是两个对比实验中的第一个,因此作重点指导,并以指导如何控制变量为主,体现适当的“扶”。
同时强化学生的数据意识,引导他们关注实验数据,从数据中去反思实验过程,去得出实验结论,体会分析数据的重要性。
(四)、验证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重量有关。
1.出示活动要求和实验记录单。
〖课件展示〗
2.学生动手自主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实验结果。
〖课件展示各组数据统计表〗
4.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
【说明】这个探究活动与前一个活动处于并列地位,两个都是对比实验,相似度很大。
所以在第一个活动的基础上,再加上是五年级的学生,所以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合作探究,这既是对学生对比实验能力的一次检验,也是学生锻炼实验能力的一次很好机会。
5.实验评价。
A.今天我们做的实验可以称为哪一类实验?做这类实验要注意些什么?
对比实验,要注意变量的控制,实验的公平,这样结果才会更准确。
B.各小组谈谈你们在实验中有哪些好的地方,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C.教师点评所观察到的各小组实验情况。
表扬优秀之处,提出改进希望。
【说明】设计实验点评环节,让学生经历自评、师评的过程,可以加深他们对对比实验的印象,意识到认真实验很重要,同时也可以让他们体会到小组合作探究的乐趣。
6.整理材料。
科学研究需要智慧,更需要一种严谨求实的态度和良好的实验态度,现在,老师来看看,哪一组把实验器材整理得又好又快。
(五)、总结延伸
1.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做个小小设计家
张大爷家最近买了一套新房,这两天准备装修卫生间了,装修公司的老板催他把地砖买回来。
请你帮他出出主意,买什么样的地砖好呢?(课件出示题目,这道题在重视知识的同时也重视学生思维的拓展——合适的才是科学的。
)
七、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
因此,本课我采用了知识网络式板书,把黑板分为三部分,把知识要点写在左侧,把知识的推导过程写在中间,实例应用写在右边。
以上是我对《运动与摩擦力》这节课的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