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和影》说课稿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和影》教案设计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和影》教案设计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和影子形成的原理。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了解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探究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 影子形成: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影子的形成原因,了解阳光、灯光等光源产生的影子特点。
3. 光的折射:通过实验,观察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折射现象。
4. 光的反射:通过实验,观察光在平面镜上的反射现象。
5. 生活中的光和影: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光和影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现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光的传播原理、影子形成的原因、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难点: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光传播、影子形成等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实验现象和感受。
3. 联系生活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和影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生活中的光和影现象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光和影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光的传播:讲解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引导学生理解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3. 影子形成: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光源产生的影子特点,探讨影子形成的原因。
4. 光的折射:实验探究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折射原理。
5. 光的反射:实验观察光在平面镜上的反射现象,讲解反射原理。
8.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采用小组讨论、实验报告、观察日记等多种形式,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能力。
2. 关注学生在实验操作、问题解答、交流分享等方面的表现,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小学科学《光与影》说课稿
小学科学《光与影》说课稿磐安教育《光和影》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第一课《光和影》,知识体系属于物质世界,结合《有效教学》的思想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决定着将把学生引向何方。
注重学科的性质、年龄的特点。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出相关概念,然后通过活动探究规律,最后用规律解释现象,同时深化对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光源;第二部分是影子。
本课学习首先通过“影子游戏”引入新课学习,总结影子产生的条件。
“影子游戏”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创设一个情镜,激发动机培养兴趣。
让学生进入探究光和影之间关系的学习,同时从中发现影子产生的条件。
学生都玩过手影游戏,但未必都知道其中的道理。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一些看似司空见惯的现象,其实都蕴涵着科学道理。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屏。
然后,由此活动进入对光源的认识和学习。
教师首先说出光源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根据概念寻找平常知道的光源,如白炽灯光、日光灯灯光、太阳光、激光等等。
在关于光源的讨论中,学生会提到月光和镜子是光源。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特别引导学生讨论它们是不是光源,并说明理由。
月光和镜子光是反射光,自己不能发光。
从而再次对光源这个概念进一步认识和理解。
落实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屏。
明确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并且是正在发光时叫做光源。
这一科学概念。
对光源概念的理解后,再进入到对影子的研究。
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首先提出问题:1. 为什么一天当中同一个物体不同时间在地上产生影子的方向是不同的,2. 为什么一天当中的同一个物体在不同时间,产生的影子的大小也有区别,3.为什么同一个物体,在同一个光源下会产生不同形状的影子, 接下来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测,让学生讨论和独立思考、汇报。
从这三个问题当中学生对影子与光之间的关系有所了解,但是还是不能够确定到底如何改变三者关系从而改变影子的各种属性,接下来引出实验内容探究在光源的照射下,物体影子变化的特点这一活动,活动分为三个小活动,通过这三个活动落实科学概念:“影子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系”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以及投影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
教科版科学五上《光和影》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五上《光和影》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五上《光和影》。
本课旨在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路径和规律,以及影子的形成原理。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光”单元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光学知识的基础。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光学概念,掌握光传播的基本规律,并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光学现象。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光有了基本的了解,如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但对其原理并不清楚。
同时,学生对影子的形成也充满好奇。
本课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光的传播和影子的形成原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基本原理,掌握光传播的路径和速度。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和影子的形成原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和影子的形成过程。
五、教法学法1、教法:采用实验法、演示法、问答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2、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六、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实验器材(手电筒、蚊香、火柴棒等)。
2、学生准备:分组准备实验器材(手电筒、蚊香、火柴棒等)。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如阳光下的人影、日食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新课教学:(1)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到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并总结出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探究影子的形成过程。
通过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并思考日常生活中影子形成的相关现象。
(3)深入探究光的传播路径。
通过小组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路径和速度变化。
2020小学科学光和影说课稿范文格式
2020小学科学光和影说课稿范文格式教师和学生可以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的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子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整理的小学科学光和影说课稿,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小学科学光和影说课稿范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光源、遮挡物和屏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2.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时光源。
3.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光源与遮挡物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与光源照射的物体的侧面形状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的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子之间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2.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观察、推理、倾听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探究影子变化的特点。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手电筒、长方形木块、A4纸、铅笔、尺子【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教室里所有的窗帘全部拉下,灯都熄灭)教师以手影游戏引入,利用投影机的灯光,教师现场做手影,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影子判断是什么小动物。
让也有些会手影的学生上台来表演。
通过以上的活动,让学生初步的了解影子的形成条件,引导学生说出影子形成的条件。
二、知识构建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影子形成的条件,最首要的是要有光,那有光就要有光源。
哪位同学尝试地说一说你所理解的光源。
同学1:要能自己发光的物体。
同学2:也要是正在发光的物体,比如:现在我们教室的日光灯,现在熄灭了,没有发光,所以说也要是正在发光的物体。
师:这两个同学说的都很不错,都能说出自己的理解的光源。
实际上就是光源就是这两个同学说的。
哪个学生再来总结一下光源的概念。
同学3:能自己发光并且在是正在发光的物体。
师:我们知道了光源的概念,你能判断下面的物体哪些光源哪些不是光源呢?全班同学一起判断。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和影》说课稿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和影》说课稿教科版
1、引入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忆一下他们在生活中见过的影子,并引导他们思考影子的产生条件和特点。
2、探究光源
在第一部分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光源的概念和标准,并让他们探究光源的不同类型和特点。
3、探究影子
在第二部分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探究影子的变化规律,并引导他们理解影子的产生和特点。
4、总结结论
在探究完光源和影子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总结归纳出影子的变化规律,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话简单地描述一下影子的特点和产生条件。
5、应用实践
在最后一部分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让他们尝试用影子来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物体的高度和方向等。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实践和探究,深入了解光和影子的特点和规律,培养了科学探究和合作创新的能力。
本课的导入环节采用了观看视频和玩手影游戏的方式,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
在认识光源环节,教师先讲解光源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寻找身边的光源,并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发光物体,引导学生判断它们是否是光源。
探究影子变化规律的活动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分为三个小活动。
活动一是让学生回想自己影子的变化,通过观察图片和猜测,探究影子的长短和方向变化原因。
活动二则是通过孙悟空的影子变化,引导学生猜测影子大小与物体到光源的距离有关,并进行实验验证。
教师要求学生画出影子并展示评价,
让学生在动手画的过程中逐步理性思考,将科学知识融入绘画当中。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光和影》说课稿
《光和影》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光单元是五年级上册的第二个单元,《光和影》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从本课到第4课将指导学生认识光的传播特点。
认识光的传播特点从影子开始,因为影子的许多特点,比如说影子的长短会随照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显示了光的传播是直线的。
2、本节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光源;第二部分是影子。
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出影子的变化特点;教学难点是通过实验和事实探究出影子变化的规律。
二、说教学目标学生从生活中对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已积累了一些经验,因此根据课程标准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2)明白什么是光源,并能判断光源的标准(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影子的特点或规律(4)知道什么叫投影及其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探究目标为(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三、说学情1、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他们知道影子的产生必须要有光和物体,影子随着光的改变而改变,等等。
但是他们的这些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有必要通过科学探究实验,实际地去观察、整理数据、去发现光和影子之间的规律。
在完善概念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方法。
2、教具准备。
教师自备:课件、投影仪、四棱锥、圆锥。
教师为各组准备:手电筒、4开的素描纸、长方体橡皮、勾线笔、量角器。
四、说教法和学法为了达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方法是:生活感知―—提出问题―—质疑猜想——实验研讨——总结结论——生活应用。
这个教学策略和方法体现了“变”教给学生知识为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大胆想,充分做,在获取感性认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得知识和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模式,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和影》教案设计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和影》教案设计(教科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和影子形成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光和影的关系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和影现象。
教学重点:1. 光的传播和影子形成的基本原理。
2. 实验探究光和影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光的传播和影子形成的原因。
2. 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和影现象。
教学准备:1. 教具:课件、实验器材(光源、物体、屏幕等)。
2. 学具:每人一套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光和影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光和影的关系。
2. 提问:你们见过哪些光和影的现象?光和影是如何产生的?二、探究光的传播(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在透明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光的传播特点:光沿直线传播,透明介质中光传播无阻碍。
三、探究影子形成的原因(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角度下物体产生的影子。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影子形成的原因:光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物体被阻挡,形成影子。
四、生活中的光和影现象(5分钟)1. 学生举例生活中见到的光和影现象。
2.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光的传播和影子形成的基本原理。
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光和影问题?3.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光的传播和影子形成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和影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实验探究:光的折射现象(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折射现象。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光的折射特点: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科学教案《光和影》(精选14篇)
科学教案《光和影》(精选14篇)《光和影》篇1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过程与方法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有窗帘的教室分组实验: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形的小木块、铅笔、尺子三、教学重、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引入还想知道些什么?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是要探索光的秘密。
2、关于影子产生的条件1)谁玩过影子的游戏?我们怎样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2)想一想:影子是怎么产生的,亲自做一做,看看需要有什么条件?3)在实际操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知道影子的产生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3、关于“光源”的教学1)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体能发光呢?学生列举2)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自己发光和反射其他物体的光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4、影子的特点1)在刚才的影子游戏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吗?2)我们再通过一些活动继续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现自学科学书第25页,看看是否明白实验的方法、步骤、要求。
3)教师着重提示、演示第一个实验4)分组实验,先在屏上画下影子,最后再画到课本上相应的地方5)分组汇报,交流实验发现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5、回顾和总结1)引导学生回顾:我们今天学了光的哪些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2)再做一做影子游戏,验证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
《光和影》说课稿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光和影》说课稿一、实验教学背景及教学目标:《巧用自制教具,探究影子的变化特点》来源于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光和影》,这一课主要有光源和影子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影子这一部分的内容包括三个活动:1、探究影子的大小变化;2、探究影子的长短变化;3、探究影子的形状变化。
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探究欲强,他们对影子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但孩子们对影子的变化特点认识模糊,需要引导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基于以上分析,我设定的三维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知道影子的方向、长短随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2、知道影子的大小与光源和遮挡物之间的距离有关;3、知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过程与方法:1、做光和影实验,用图画、数字记录;2、通过对比实验,分析推理出影子的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事物的变化有规律;2、养成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探究影子的变化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总结影子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创新与设计:教科书实验一的缺点: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书上的实验原形稳定性差,实验数据的误差更大:1、光源没有支撑,孩子们很难控制光源和遮挡物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2、不容易测量屏上影子的长度;3、测量不同高度物体的影子长度,需要更换不同的物体,比较麻烦。
我的改进方法:比较影子长度变化的仪器!我用有一定厚度的透明塑料制作成了一个半圆形,并在塑料板上打孔定位(分别在30度、60度、90度、120度、150度打孔,用一条线,把这5个孔连接起来),用来保持光源和遮挡物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当影子投射到屏上的时候,用纸质直尺就可以轻松测出影子的长度;用螺栓和螺母之间的松紧程度可以调节来实现遮挡物的高度变化。
教科书实验二的缺点:1、遮挡物是悬空的,容易晃动;2、测量屏上影子的大小比较麻烦;3、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不能够精确的移动。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和影》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和影》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光和影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光》第一课时《光和影》。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手影游戏让学生了解影子的产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和屏之间。
2.认识什么是光源,能准确判断哪些发光的物体是光源。
3.通过实验了解影子的特点:a。
物体影子的方向、位置随着光源方向、位置的改变而改变;b。
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c。
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事物间变化的联系与规律。
2.在实验观察中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3.从游戏中发现知识的奥秘,激发探索的好奇心。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影子的变化和光源、遮挡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从实验中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和影子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手电筒、蜡烛、打火机、火柴、遮挡物、A4纸、有窗帘的教室、长方体木块、铅笔、尺子。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猜谜语:师:上课前来猜个谜语:有个黑朋友,天天跟我走,有时走在前,有时走在后,想和他说话,就是不开口。
(谜底:影子)2.玩游戏(手影游戏):师:现在我们再玩个跟影子有关的游戏。
师:先在下面学学,比一比,谁学得最像?指名上台表演。
3.验证影子产生的条件:1)探索影子产生的条件:师:想一想,游戏中的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小组讨论,反馈。
师:从讨论中,你知道影子的产生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吗?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影子产生的条件(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
2)解决光源、遮挡物和屏三者的位置关系:师:是不是有了光源、遮挡物和屏,就一定能产生影子呢?(遮挡物要在光和屏之间)师追问:影子的产生对遮挡物有没有要求?(不透明物体)4.揭示课题:师:影子的产生离不开光,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光和影的秘密。
(板书:光和影)联系实际,认识光源:1.什么是光源,明确光源概念:师:我们里教室里哪些物体在发光?生1:电灯生2:电脑屏幕生3:…师:你认为什么样的物体才能叫做光源?生:师将灯熄灭)问:这样还是光源吗?生:师:像电灯这样自己能发光而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和影》说课稿正式稿
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光和影》说课稿甘州区南关学校贾磊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来自甘州区南关学校,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光合影》。
下面我就从教材、学生、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几个方面说说说我对这节课的设计与理解。
一、说教材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这一单元将通过教学指导学生认识光和影的关系,光的传播特点和阳光强弱与温度的关系。
认识光的传播特点需要从观察影子开始,因此本课起着统领1―4课学习内容作用。
本节课内容分为两部分。
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出本课的教学重点,那就是探究出影子的变化特点;教学难点是通过实验和事实探究出影子变化的规律。
二、学生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非常乐于动手操作,对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已经有生活体验。
因此有必要再一次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动手实践,实际地去观察,去发现和总结光和影子之间的规律。
二、目标在进入课堂学习之前学生从生活中对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已积累了一些经验,由此根据课程标准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科学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分别为(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2)明白什么是光源,并能判断光源的标准(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影子的特点或规律(4)知道什么叫投影及其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探究目标分别为(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三、教学方法为了达成以上目标,我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是:从生活感知—提出问题—质疑猜想—实验研讨—总结结论—生活应用。
这个教学策略和方法体现了把教给学生知识变为教会学生学习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大胆想,充分做,在获取感性认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得知识和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光和影》说课稿定稿
《光和影》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光和影》,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本课是第二单元的起始课,这一单元将通过教学指导学生认识光的传播特点和阳光强弱与温度的关系。
认识光的传播特点需要从观察影子开始,因此本课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
这节课的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光源;第二部分是影子。
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的课程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出影子的变化特点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和事实探究出影子变化的规律。
二、说学情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观察动手能力,也经历过探究过程,对于影子的产生和特点积累了不少经验,这都是开展教学的有利方面。
但他们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有必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实际地去观察、去发现其中的规律,在完善概念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方法。
三、说教法、学法为了达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方法是:提出问题-----质疑猜想-----实验研讨------结论应用。
课堂上,我指导学生采用问、想、做、说、用的方法。
即:问――问不懂的地方;想――想实验的步骤和方法;做――做探究实验;说――说通过实验总结出的特点或规律;用――用所获的知识释疑。
学生始终在老师的指导下动脑、动手、动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设计意图: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四、说教学流程为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我的教学流程如下:1、激趣引入,感知影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出质疑。
小学科学《光和影》说课稿
小学科学《光和影》说课稿小学科学《光和影》说课稿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光和影》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科学《光和影》说课稿1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第一课时《光和影》。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光源和影子。
教材先以影子游戏导入,通过引导让学生找出影子产生的条件,而后揭示什么是光源,最后通过三个活动探究影子的特点。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观察动手能力,也经历过探究过程,对于影子的产生和特点积累了不少经验,这都是开展教学的有利方面。
但他们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有必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实际地去观察、去发现其中的规律,在完善概念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方法。
(二)教材处理为了更好地满足教与学的双重需要,我对教材进行了一些处理:一是对教学活动的顺序进行了调整。
先引出光源,再一起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最后再探究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二是实验器材上注重创新,自制了一个“简易量角装置”,这样,既能增加实验的准确性,又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是注重课后拓展延伸。
在拓展中,我设计了两个活动,一是设计一幅墙图,向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墙来了》节目投稿;二是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这样,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为下一课的学习做好准备,使科学延伸到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的课程理念,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我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科学概念: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了解光源和投影的概念,知道投影在生活中很有用处;能用科学的语言总结影子变化的特点。
光和影说课稿
光和影说课稿
《光和影》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第一课《光和影》,知识体系属于物质世界,结合《有效教学》的思想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决定着将把学生引向何方。
注重学科的性质、年龄的特点。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出相关概念,然后通过活动探究规律,最后用规律解释现象,同时深化对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光源;第二部分是影子。
本课学习首先通过“影子游戏”引入新课学习,总结影子产生的条件。
“影子游戏”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创设一个情镜,激发动机培养兴趣。
让学生进入探究光和影之间关系的学习,同时从中发现影子产生的条件。
学生都玩过手影游戏,但未必都知道其中的道理。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一些看似司空见惯的现象,其实都蕴涵着科学道理。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屏。
然后,由此活动进入对光源的认识和学习。
教师首先说出光源的概念,然后让学生。
【精编范文】《光和影》说课稿-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光和影》说课稿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第一课时《光和影》说课稿。
欢迎阅读!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第一课时《光和影》。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光源和影子。
教材先以影子游戏导入,通过引导让学生找出影子产生的条件,而后揭示什么是光源,最后通过三个活动探究影子的特点。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观察动手能力,也经历过探究过程,对于影子的产生和特点积累了不少经验,这都是开展教学的有利方面。
但他们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有必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实际地去观察、去发现其中的规律,在完善概念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方法。
(二)教材处理为了更好地满足教与学的双重需要,我对教材进行了一些处理:一是对教学活动的顺序进行了调整。
先引出光源,再一起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最后再探究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二是实验器材上注重创新,自制了一个“简易量角装置”,这样,既能增加实验的准确性,又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是注重课后拓展延伸。
在拓展中,我设计了两个活动,一是设计一幅墙图,向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墙来了》节目投稿;二是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这样,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为下一课的学习做好准备,使科学延伸到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的课程理念,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我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科学概念: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了解光源和投影的概念,知道投影在生活中很有用处;能用科学的语言总结影子变化的特点。
《光和影》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光和影》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光和影》说课稿各位尊敬的评委,大家好!今天我实验教学说课的内容是《光和影》,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说课。
一、实验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影子的长短、方向、形状、大小和光源有关。
2、科学探究通过做光和影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3、科学态度在实验中如实记录数据,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合作的习惯。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光影变化在人类生活和艺术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做光和影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光影一体盒、五角星体、网格纸、影子尺四、实验改进要点1、教材实验分析教材安排了三个实验,让学生从中探索达成目标。
在教学中,发现这些实验存在以下不足:实验1:(1)手持手电筒容易晃动,不易掌握高低不能控制好变量完成实验;(2)缺乏数据,不易推理。
实验2:(1)整体实验不好操控;(2)墙面侧面绘图有难度,不易得到规律性图形分析。
实验3:(1)长方体各个侧面为大小不一的长方形,投影影子相似度高,不易区分,学生思维不好拓展。
2、实验器材创新要点基于上述实验存在的问题,本人大胆创新,设计光影实验一体盒,优化实验操作。
本器材由5部分组成。
3、实验改进优点:(1)手电筒轨道——方便改变光源的方向和角度,实现控制变量。
(2)手电筒滑轨——调节手电筒高度。
(3)可拆卸平板——保证第一个、第二个实验互不影响,三个实验又互为整体。
(4)两侧滑轨——物体固定杆可实现上下移动研究影子大小和物体距离光源远近的观察实验,内设小卡槽,可固定研究,定量分析。
旋转固定杆变换物体侧面,更有效完成观察记录。
(5)五角星体——正面、侧面差异大,影子形状变化明显,发散学生思维。
(6)网格纸——精准绘图(7)影子尺——既可绘图,又可读出影子长度。
《光与影》是教课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光与影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老师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光与影》。
《光与影》是教课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的第一节。
本单元首先引领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重点在于光直线传播和反射现象。
从本课到第四课都将指导学生认识光的传播特点。
而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它重难点是探索在光源照射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因此在遵循小学科学的课程总目标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物质科学领域内,初步了解常见的物质的变化等要求下。
本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为理解并记忆光源的定义,投影的定义及应用。
探究活动中,发现影子形成的必要条件。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的知识储备方面,他们对于光的传播特点和光可以转化为热,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观察和体会。
生活中他们也接触了一些利用光的原理制作的玩具和仪器。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对于他们是具有一定基础的。
对于学生的心理方面,对本单元的学习兴趣点的把握比较关键。
因为对生活常识性的知识有了一定量的积累,所以部分同学听课时的状态就会松懈,分散注意力。
因此要更加注意课堂的趣味性。
在本课的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我采用了演示法,试验法,讲授法,讨论法。
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交流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五.教学流程(一)导入(首先是导入环节)T;谈话导入,从身边实际生活入手,提问学生,对于光我们都知道什么?生活中哪些用到了光?S:光有电灯,点燃的蜡烛,太阳,教室里面幻灯片的放映,太阳能电池板。
T;表扬学生,指出我们学习这节课的重要性。
光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用处,可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
进一步提问学生想不想探索更过的光的秘密?引入新的课程—光和影。
【设计意图】这样去导入,从身边实际生活入手,是为了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了解,同时说明研究光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将科学与生活相联系。
(二)新授(接下来是新授环节)1、T:播放手影戏的小视频,然后学生亲自做一做,手影游戏,想一想:影子是怎么产生的,看看需要有什么条件?【设计意图】这样做的意图在于,来激发学生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光和影》说课稿
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光和影》。
一、说教材
《光和影》五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的起始课,本单元从本课到第四课将指导学生认识光的传播特点,认识光的传播特点从观察影子开始。
本课将重点探究影子的特点。
影子有许多特点,比如说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影子有大有小,有方向等。
教材安排了两部分内容:光源和影子。
教材第一部分以影子游戏导入,通过引导让学生找出影子产生的条件,而后揭示什么是光源。
第二部分通过三个探究活动在光的照射下影子的变化规律,发现物体的形状和影子之间的关系。
二、说学情
水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观察动手能力,经历过较多的探究活动,对影子的产生和特点积累了不少经验。
他们知道影子的产生必须要有光和物体,影子随着光的照射角度改变而改变等,这都是开展教学的有利方面。
不足的是,他们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比如五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具有初步的思维能力,但缺乏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知的能力,因此有必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实际地去观察、去发现其中的规律,在完善概念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光源是指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光的物体。
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小组合作完成光和影的探究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能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2.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了解观察、推理、倾听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影子的特点。
难点: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影子的规律。
五、说教学法
1、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下教学法:
(1)想象法:通过教师巧妙的介入,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感知植物的特点。
(2)表现法:通过感知,使学生产生强烈亲身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的表现对事物的了解。
(3)实践法: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和亲身的体验,让学生通过感情去亲身实践。
(4)探究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生活中更好的去体验。
2、学法:
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首先让学生尝试想象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植物,然后小组活动、最后通过"讨论交流"和"亲身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最终解决问题。
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
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六、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预设6分钟)
1.播放手影视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谁也能试着跟大家展示手影戏。
需要哪些准备呢?
[教室里所有的窗帘全部拉下,灯都熄灭,利用投影机的灯光,学生现场做手影]
3.小结:影子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呢?(预设:光、遮挡物、屏)
4.揭题:影子有哪些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板书课题)
(二)、联系生活、认识光源(预设6分钟)
1.我们知道了影子形成的条件,最首要的是要有光,光就要有光源。
哪位同学尝试地说一说你所理解的光源。
(预设:要能自己发光的物体;正在发光的物体,比如:现在我们教室的日光灯,现在熄灭了,没有发光,所以说也要是正在发光的物体。
)
2.小结:光源就是能自己发光并且在是正在发光的物体。
3.你能判断下面的物体哪些光源哪些不是光源吗?(预设:白炽灯光、日光灯灯光、太阳光、激光等。
月光和镜子不是光源,熄灭的电灯也不是光源)。
(三)、自主探究、获取新知(20分钟)
1.出示生活中的影子图片,找一找影子的特点。
(预设:长短不一样,方向不一样,形状大小不一样)。
2.请你说一说,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点?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
(预设:跟物体的形状,光照射的角度,照射的远近等有关系)。
3.教师出示一个小木块,在同学面前用手电筒远近不同的位置照射,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影子是可以变化的)。
4.影子还有很多特点,我们一起来探究影子变化的特点。
[实验器材的准备:手电筒、A4纸、木块]
5.请仔细阅读书本25页内容,按照要求完成三个探究实验。
实验提醒:
(1)探究手电筒从不同远近照射同一木块实验时,要保证手电筒和屏的距离不变,移动木块,观察影子的变化。
(2)每完成一个实验,尝试着在A4纸上画出影子,并且尝试着分析、推理得出每个实验的结论。
小组合作探究、讨论。
(3)实验探究和讨论结束后,进行班级交流。
6.实验探究影子特点。
7.汇报交流
(在进行交流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实验结论。
在得出每个实验的结论后,还要要
求学生在学习单(课本25页)上尝试画出影子形成的光线图,大致能通过画图找出影子的位置,能了解影子的长短。
)
8.小结:
(1)影子的大小和方向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在背光一侧。
(2)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在光屏和光源位置一定的情况下,遮挡物离光源越近,影子越大;遮挡物离光源越远,影子越小。
(3)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角度越来越大,影子越来越长。
(4)物体光照面不同,影子的形状也不同。
即物体影子与光源所照射物体的不同侧面形状有关。
(四)、课堂延伸、巩固应用(预设8分钟)
1.出示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
2.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3.举例投影在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应用。
4.利用投影仪再玩一玩手影游戏,边玩边思考:
(1)如何把手影变的大一些?
(2)你能利用投影仪展示3个以上自己不同的影子吗?
(3)假如我们身上没有手表及其他计时工具,你能根据太阳照射下物体的影子,来估计一下大约是什么时间吗?
5.我们今天学了光的哪些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
七、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
因此,本课我采用了知识网络式板书,把黑板分为三部分,把知识要点写在左侧,把知识的推导过程写在中间,实例应用写在右边。
以上是我对《光和影》这节课的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