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篇第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而篇第一
共十六章
1.1子曰:“学而时习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火,不也是君子吗?”
【注释】
①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在适当的时候”。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把它解为“时常”。“习”,一般解为“温习”;古书中,它还有“实习”“演习”的意义。孔子所讲的功课,一般都和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密切结合。比如礼乐射御。所以这个“习”理解为实习比较好。
1.2 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tì),而好犯上者,鲜(xiǎn)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③生。孝弟(tì)也者,其为仁④之本与(yú)!”
【译文】有子说:“他的为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好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君子专心致力于基础工作,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啊!”
【注释】
①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论语》记载孔子的学生一般称字,独曾参和有若称“子”。
②弟:读音和意义跟“悌”相同,tì,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
③道:道理,法则,制度。
④仁:一种很高的道德规范,具有丰富的内涵,诸如爱人、忠恕、克己复礼、谨言、慎行等。
1.3 子曰:“巧言令色,鲜(xiǎn)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1.4 曾子①曰:“吾日三省吾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④乎?传②(chuán)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
【注释】
①曾子:孔子的学生,名参(音sēn),字子舆。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②传:动词作名词用,老师的传授。
1.5 子曰:“道/千乘(shèng)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译文】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对待工作,诚实无欺,节约费用,爱护官员,役使百姓要按照农时。”
1.6子曰:“弟子入①则孝,出①则悌(tì),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后生小子,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离开自己房子,便敬爱兄长;寡言少语,说则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剩余力量,就再去学习文献。”
【注释】
①入、出:“入”是“入父宫”,“出”是“出己宫”。
1.7 子夏①曰:“贤贤②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③;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
子夏说:“一个人能好人之贤德胜过好色之心,侍奉父母能尽心竭力,服侍君上能奉身尽职,同朋友交往能诚实守信。这样的人,纵使他(自谦)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注释】
①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晚年的学生。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②贤贤易色: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敬的意思。第二个“贤”,指贤人,有才德的人。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③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1.8子曰:“君子/不重(zhòng),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以后,就不会再自以为是,顽固不化。要以忠和信两种道德为主。不要跟与自己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注释】
①无:通毋,“不要”的意思。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文】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归于忠厚老实了。”
1.10 子禽①问于子贡②曰:夫(f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yú)?抑与(yǔ)之与(yú)?”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yú)?”
【译文】子禽问子贡道:“老师到了一个国家,必然听到那个国家的政事。(是他自己)求来的呢?还是别人自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是靠温和、善良、恭顺、节制、谦逊来取得的。他获得的方法,和别人获得的方法,不相同吧?”
【注释】
①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郑玄所注《论语》说他是孔子的学生,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未载此人,故一说子禽非孔子学生。
②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比孔子小31岁。子贡善辩,孔子认为他可以做大国的宰相。据《史记》记载,子贡在卫国做了商人,家有财产千金,成了有名的商业家。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mò),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①,可谓孝矣。”
【译文】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地不加改变,可以说是做到孝了。”
【注释】
①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的名词,无论好坏、善恶都可以叫做道。但更多时候是积极意义的名词,表示善的好的东西。这里应该这样看,所以译为“合理部分”。
1.12 有子曰:“礼①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有子说:“礼的作用,以遇事都做得恰当为可贵。过去圣明君主的治理国家,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他们大事小事都做得恰当。但也有行不通的地方。(这是因为)为和谐而(一味)和谐,不用一定的规矩制度来加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注释】
①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1.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①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态度容貌的庄矜合于礼,就不致遭受侮辱。所依靠的都是关系亲近的人,(这个人)也就可靠了。”
【注解】
①复:实践的意思。朱熹《集注》云:复,践言也。”
1.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chǎn),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①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②。”
【译文】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知好礼的人。”
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先开料,再糙锉,细刻,然后磨光。’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啊,(我)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过去的事,你能有所发挥,(联系现在的事,)预知未来的事。”【注释】
①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都称其名。
②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同“之”;往,过去的事情;来,未来的事情,这里譬为未知的事。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