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篇第一
论语前十篇
《论语》前十篇第一学而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理解:孔子说:“学习就要不时的进行复习,应用,只有这样才能把所学真正的落地,有所收获,当然是一件让人喜悦的事情啊!真正的朋友、知己一两个足以,能够不惧路途遥远来与我相见,这更是真朋友,谁能不高兴呢!人们不知道我,不了解我,那又怎样,我不生气啊,这才称得上君子!孔子告诉我们,真正的学习是要应用,学问和知识学完不用,就变成了空谈。
学到了知识就要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加以应用,使知识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服务,发挥知识的价值。
学习的人也要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把知识内化到自己的血肉中,这确实是一件无比欢乐的事!真正的朋友是与自己志同道合之人,得到这样的知己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再远的路途也不会阻隔朋友相聚。
不为外在的不理解困扰,这是求学问和做事的最高境界了,这也是一个人的真智慧!这样的人也拥有极高的道德修养!第二为政篇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理解:子夏向孔子请教孝道。
孔子回答说:”侍奉父母能做到和颜悦色是最难的啊!“人到老的时候,往往一天不如一天,无论是记忆力还是行动力。
不像小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会变得越来越懂事,也越来越灵活。
当儿女在照顾老人的时候,能否做到不愠,不怒,不烦,让父母安享晚年?能否做到不把自己的焦虑、烦闷、不快摆在脸上,哪怕这些与父母无关?做儿女的有没有想过父母看你这样会为你着急,他们会不会以为你对他们不耐烦了?这些都是做人子女的必须考虑到的。
第三八佾篇入太庙,每事问。
理解:孔子到太庙的时候,遇到什么事都爱问。
这说明两点,一孔子好学,对自己不知道的事一定要弄明白。
二是孔子知礼。
孔子对当时周朝的礼制一定是非常熟悉的,但他仍然每事都问别人,这就是孔子的谦虚诚敬的个人修养。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没有不懂装懂,不懂还不敢问,怕别人笑话的时候?求学问就要好问,不懂就问,让自己学到东西这才是真正的学习之道,没什么可耻的。
《论语》五章文言文翻译
第一章:学而篇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并且时常温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难道不是君子吗?第二章:为政篇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用德行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自己居于固定的位置,而众星都围绕着它。
”第三章:八佾篇原文: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孔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古代圣贤的治国之道,就在于这一点。
无论大事小事,都要遵循这个原则。
如果只追求和谐,而不遵循礼节,也是不可行的。
”第四章:里仁篇原文: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译文:孔子说:“居住在仁德之地是美好的。
选择不居住在仁德之地,怎么能算是明智呢?”第五章:公冶长篇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物。
”这五章文言文翻译分别从学习、为政、礼、仁、君子等方面阐述了孔子的思想。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对于个人修养、国家治理、道德规范等方面的见解。
以下是这五章文言文的详细翻译:第一章:学而篇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并且时常温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难道不是君子吗?第二章:为政篇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用德行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自己居于固定的位置,而众星都围绕着它。
”第三章:八佾篇原文: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孔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古代圣贤的治国之道,就在于这一点。
无论大事小事,都要遵循这个原则。
论语 学而篇第一名句 肖思琪整理
论语《学而篇第一》名句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解释: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解释: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4、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解释: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
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5、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解释: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
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6、过则勿惮改。
解释: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7、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解释: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8、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解释: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孝了。
9、礼之用,和为贵。
解释:礼仪最大的作用在于和谐。
1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解释: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
1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解释: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第一章 论语学而篇
第一章论语学而篇zǐ yuē xué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lái bú yì lè hūr én bù zhīér bú yùn bú yì jūn zǐ hū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子:《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敬称。
时:时时,经常。
习:演习,复习。
说:同“悦”,高兴。
愠(yùn):恼怒,怨恨。
【大意】孔子说:“学了,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高兴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yǒu zǐ yuē qí wéi rén yě xiào tìér hào fàn shàng zhě xiǎn yǐ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bù hào fàn shàng ér hào zuò luàn zhě wèi zhī yǒu yě jūn zǐ wù běn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běn lìér dào shēng xiào tì yě zhě qí wéi rén zhī běn yú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注释】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
弟:同“悌(tì)”,弟弟尊敬、善事兄长称为“悌”。
论语第一至五章复习
可忍也?”
•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
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
【原文】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xiang)维辟公,
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
【译文】 掌握鲁国实权的三个家族在祭祖仪式结束时,唱着
天子祭祖时所用的诗歌。孔子说:“歌词中的‘诸侯辅助,天子
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困惑,五十理解自然规律,六十
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违规。”
•
【原文】 孟懿子问孝,子曰:“勿违。”樊迟御,
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勿违’。”樊
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 以礼、祭之以礼。”
• 【译文】 孟懿子问孝,孔子说:“不违礼。”樊迟驾 车时,孔子告诉他:“孟孙问孝于我,我说:‘不违 礼’。”樊迟说:“什么意思?”孔子说:“活着时按 礼侍奉;死之后按礼安葬、按礼纪念。”
• 【译文】 子夏说:“重贤轻色、尽心孝顺父母、 尽力献身国家、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没有 高等学历,我也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 【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 学则不固,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 勿惮改。”
•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稳重就不 会有威严,经常学习就不会固执,一切要 以忠信为本,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 有错误不要怕改正。”
• 【译文】 孔子说:“甜言蜜语、满脸堆笑、点头哈腰,左丘明认 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心怀怨恨跟人交朋友,左丘明认为可耻, 我也认为可耻。”
仁德,要口才干什么?”
•
【原文】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悦。
• 【译文】 孔子要漆雕开当官。漆雕开说:“我还没自信。”孔子 听后很高兴。
论语全文之学而篇第一
论语全文之学而篇第一【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释】“ 子:对男子的尊称,这里特指孔子。
曰(约):说。
时:时常。
习:用于实践,实习。
亦:也是。
乎:吗。
朋:同学为朋,同志为友。
愠(运):怨恨,恼怒。
” 【译文】孔子说:“经常学习,不也喜悦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快乐吗?得不到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原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注释】悌(替):尊敬师长。
鲜(显):很少。
犯上作乱:冒犯尊长,*国家。
【译文】有子说:“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却好犯上的人,少极了;不好犯上,却好作乱的人,绝对没有。
做人首先要从根本上做起,有了根本,就能建立准确的人生观。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就是做人的根本吧!”【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注释】巧:好。
令:善于。
色:脸色。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释】 " 吾(务):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醒):检查,反省。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提醒自己:工作是否敬业?交友是否守信?知识是否用于实践?”【原文】子曰:“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注释】 " 导:治理。
乘(胜):军队基本单位,兵车一辆,兵士100 人。
" 【译文】孔子说:“治理国家应该事事认真,时时诚信,处处节约,关心群众,即时抓住发展机遇。
”【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注释】悌(替):尊敬师长。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应该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认真诚信,广施爱心,亲近仁人志士。
能轻松做到这些,才能够从事理论研究。
论语学而篇第一 ppt课件
•道,可谓 孝矣。”
•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 (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 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 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 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 说是尽到孝了。”
• 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 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 亦不可行也。”
•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 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 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 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 要不误农时”。
•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 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 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 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 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 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论语
学而篇第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 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
亦君子乎?”
•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 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 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 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 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 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 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 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 与!”
• 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 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 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 谓之学矣。”
•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 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 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 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 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 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 过了。”
•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 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论语学而篇16则原文
论语学而篇16则原文摘要:一、前言- 论语学而篇的重要性- 学而篇的16 则内容概述二、学而篇16 则原文- 第一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第二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第三则: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第四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第五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第六则:子曰:“君子不器。
”- 第七则: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第八则: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第九则: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第十则: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 第十一则: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 第十二则: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 第十三则:子曰:“恭而无礼则劳。
”- 第十四则: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 第十五则: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 第十六则: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三、总结- 学而篇16 则的核心思想-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正文:一、前言《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学而篇作为《论语》的开篇,包含了诸多关于学习、修身、为人处世的智慧。
本篇文章将详细解读学而篇的16 则原文,以期为大家提供借鉴。
二、学而篇16 则原文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之后要时常温习,这样做是非常愉悦的。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令人愉快吗?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这不正是君子的表现吗?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三次。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通过温习旧知识来获得新知识,就可以成为一名老师了。
”6.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应该只专注于某一技能。
”7.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贡问:“有没有一句话可以作为终身遵循的准则?”8.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学而篇_第一_课件
我爱积累(背诵我最行)
子曰:“道千乘之国,------,节用而 爱人,----------。” 子曰:“弟子入则孝,------,谨而 信,泛爱众-------。行有余力,--------。”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 固。------。无友不如己者。-----------。” 有子曰:“礼之用,------。先王之道,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不以 礼节之,------------。”
《论语》者,二十篇, 群 弟 子, 记善言。
《论语》 《论语》,从字面意思上 说就是语言的论纂,用现代汉 语说,就是语录,是孔子弟子 及其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的追 记,也有一些是对孔子弟子言 行的记录。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宪问篇第十四》《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阳货篇第十七》《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学而篇第一
复习旧知
学而篇 第一(共16章,已学8章)
《 学而时习之》《孝弟为仁之本》 《巧言令色》 《吾日三省吾身》 《贤贤易色》 《慎终追远》 《温、良、恭、俭、让》 《观其志,观其行》
复习旧知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 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 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 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 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篇第一原文注音版
学而篇第一原文注音版《论Lún语yǔ学xué而ér第dì一yī》子Zǐ曰yuē:“学xué而ér时shí习xí之zhī,不bù亦yì说yuè乎hū?有Yǒu朋pénɡ自zì远yuǎn方fānɡ来lái,不bù亦yì乐lè乎hū?人rén不bù知zhī而ér不bù愠yùn,不bù亦yì君jūn子zǐ乎hū?”有Yǒu子zǐ曰yuē:“其qí为wéi人rén也yě孝xiào悌tì,而ér好hào 犯fàn上shànɡ者zhě,鲜xiǎn矣yǐ。
不Bù好hǎo犯fàn上shànɡ,而ér好hào 作zuò乱luàn者zhě,未wèi之zhī有yǒu也yě。
君Jūn子zǐ务wù本běn,本běn立lì而ér道dào生shēnɡ。
孝Xiào悌tì也yě者zhě,其qí为wéi仁rén之zhī本běn与yǔ?”子Zǐ曰yuē:“巧qiǎo言yán令lìnɡ色sè,鲜xiǎn矣yǐ仁rén。
”曾Zēnɡ子zǐ曰yuē:“吾wú日rì三sān省shěnɡ乎hū吾wú身shēn:为wéi 人rén谋móu而ér不bù忠zhōnɡ乎hū?与Yǔ朋pénɡ友you交jiāo而ér不bù信xìn乎hū?传Chuán不bù习xí乎hū?”子Zǐ曰yuē:“道dào千qiān乘shènɡ之zhī国ɡuó,敬jìnɡ事shì而ér信xìn,节jié用yònɡ而ér爱ài人ren,使shǐ民mín以yǐ时shí。
学而篇第一章感悟
学而篇第一章感悟学而篇是《论语》中的第一篇,是孔子的弟子们记录下的孔子的言行。
这篇文章围绕着学习的重要性展开,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和思考。
在阅读这篇文章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真谛。
学习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
孔子在文章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不是一次性的事情,而是需要不断地重复和实践。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能力。
学习是一种积累和沉淀的过程。
孔子在文章中提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表明了学习需要不断地回顾和总结过去的知识和经验,才能够在新的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只有通过积累和沉淀,我们才能够建立起坚实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模式。
学习是一种自我完善和成长的过程。
孔子在文章中说:“君子不器。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来完善自己的品德和修养。
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学习是一种追求真理和智慧的过程。
孔子在文章中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思考和探索来追求真理和智慧。
只有通过思考和探索,我们才能够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
通过阅读学而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真谛。
学习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是一种积累和沉淀的过程,是一种自我完善和成长的过程,也是一种追求真理和智慧的过程。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我们才能够不断地提升自己,开拓自己的视野,获得更多的机会。
因此,我将继续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地提升自己,不断地追求真理和智慧,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懈努力。
论语学而篇第一原文
论语学而篇第一原文学而第一,又称“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主要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之门”。
本篇共有十六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 《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学而篇译文:孔子说:“学的道理在合适的时机去实践(一说:学习知识以后,经常温习它),不也是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有子说:“一个人如果孝顺父母,友爱兄长,却喜欢犯上作乱,这是很少见的;不喜欢犯上作乱,而喜欢造反的人更是没有的。
《论语》解读——学而篇第一(主要内容是谈学习-侧重谈的是学习的对象)(共56张PPT)
“仁者爱人”,从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来看,重在主动理解,真 诚宽容;重在倾心关注,力行扶助;重在见贤思齐,举贤进能。仁 者这番“爱人”的功夫,是那些巧饰外表专求取悦的人根本办不到 的。
【原文】 1.4曾子曰①:“吾日三省吾身②:为人谋而不忠乎③?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④?传不习乎?⑤”
【注释】 ①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是孔子最小的学生之一,小孔子
第二句谈“问”,即“学问”。朋友从远方来,不是来玩,而 是来切磋学问,互相请教。曾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 闻。”又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讨论学问,辅助成就 仁德,不也是很快乐吗?孔门的“问”与孔门的“学”一样,包括 “进德”、“修业”两个方面。
第三句谈“行”,即社会实践。进德修业后,学问大有提高, 应该出来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效力尽忠。然而别人却不了解你,怎 么办?发脾气,生怨气吗?不对,应该是“不愠”。即不发脾气, 不生怨气。首先要做到的是“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仁者安仁”,用仁德来修己安身,廓然大度,不愠不躁。“人不 知而不愠”,是一种十分高尚的道德修养境界,也是“学”、“问” 应修炼达到的境界,这也是君子的标准之一。还有一种情况,是人 已知其才,知其贤,而仍蔽贤,抑才,你却依然不愠不怒,境界则 更为高远。
学而篇第一:吾日三省吾身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所传授给别人的东西,自己实践过了吗?—李泽厚译”(我所传授于人的,有不是我自己日常所讲习的吗?—钱穆译)
【心解】
钱穆先生说,“盖曾子所反己自尽者,皆依于仁之事,亦即忠恕之极也。
”儒家讲“忠”、讲“恕”是对人,讲“信”、讲“敬”是对友,讲“恭”、讲“敏”是对事,但无论是“忠”、“恕”,还是“敬”、“信”,还是“恭”、“敏”,一切皆“人道本于人心”,情感的力量,精神的力量,人格的力量一切皆来自于人的内心的力量。
所以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仁来自于人内心一种向善的追求;“巧言令色,鲜矣仁!”,一切的丑陋都是因为虚伪与矫饰。
人内心的力量有二种指向,一种是向外的,忠恕也罢,诚实也罢,恭敬也罢,都是美好的内心对外在世界的悦纳、包容、担当与友爱,犹如大地、高山与河流,在静默中以包容接纳的胸怀让一切生命草长莺飞,花开花谢;一种是向内的,它是自律的,自省的,自立的,自强的,让自己茁壮成一棵树,汇合成一条河,累积成一座山,恣肆成一片海,在晨钟暮鼓,朝暾夕月之中,静默成化育万千生命的子宫。
《论语》学而第一带拼音和译文
《论语》学而第一带拼音和译文
论语学而第一
>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不患莫己知,求人不倦。
”
在《论语》学而篇的第一章,孔子说:“研究并适时复,难道
不喜欢吗?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快乐吗?被人不知道而不生气,难道不是君子吗?不嫌弃自己无人知之事,求人不厌烦。
”
这里,孔子强调了三个重要的观点。
首先,他提出了研究的重
要性,并强调每个人应该适时地复所学的知识。
通过不断研究和复,我们能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最终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其次,孔子强调了朋友的重要性。
他认为有朋友远道而来是一
件令人快乐的事情。
朋友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分享心得,从而得到
更多的启发和提升。
朋友的存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最后,孔子谈到了君子的品质。
他认为一个君子应该能够不被
别人的无知所困扰,保持谦虚和宽容的态度。
同时,君子也应该能
够欣然接受求助和指导,不厌倦地向他人请教。
通过这句话,我们能够看出孔子对研究、人际关系和君子风范
的重视。
他强调了研究的重要性,并且提醒人们要善于与他人交流
和分享。
同时,他也强调了作为一个君子应该具备的品质,包括谦虚、宽容和勇于求教。
总结来说,《论语》学而篇第一章中的这句话提醒着我们,在
学习的道路上,应该保持谦逊、不倦,并且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学习。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论语》学而篇第一
进德修身,通常而言,是与自己的不良习气作斗争,是痛 苦的事情,但是在孔子看来却充满了“悦”和“乐”,有着无 限的乐趣一一因为个人修养的提高乃是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 是运用自己的心灵对自然和社会规律进行理性探索的过程,这 个过程充满了快乐。在反复的学习与实践中,不仅能培植人格, 更能增长智慧,这种成长的幸福感是难以言说的。孔子的心态 和气度真是非凡博大啊!
品读圣贤经典 开启智慧人生
②学:《尚书》说:“学,效也。”就是效法、模仿之意。 ③习:《说文解字》:“習,鸟数飞也。”因此,“习”字的 本意是鸟儿多次练习飞翔,在这里是温习和练习的意思。 ④说:同“悦”,高兴、愉快的意思。 ⑤乐:快乐。 ⑥愠:怒,怨恨,不满。 ⑦君子:《论语》中的“君子”指道德修养高的人,即“有德 者”;有时又指“有位者”,即职位高的人。这里指“有德者”。 【解读】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 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 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还
学习可以使人成长,使人进步,使人快乐,使人睿智,使 人过上幸福的日子...关于学习的意义,谁都能说上一箩筐, 也就不必再赘述了。倒是那学什么、怎么学的大深意,却是很 有必要说上一说的。
学而篇第一原文注音版
学而篇第一原文注音版(原创版)目录1.学而篇第一原文注音版的背景和意义2.学而篇第一原文的内容概述3.学而篇第一原文的注音及翻译4.学而篇第一原文的主旨和价值观5.学而篇第一原文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启示正文【学而篇第一原文注音版的背景和意义】《学而篇第一》出自《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其作者为孔子的弟子们。
该篇旨在阐述儒家学派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对于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注音版的出现,使得读者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和阅读原文,同时也方便了学者们对其进行研究和解读。
【学而篇第一原文的内容概述】学而篇第一原文共包括 16 句话,主要涉及儒家学派对于学习、道德、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看法。
其中,一些经典的名言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都出自这一篇。
【学而篇第一原文的注音及翻译】以下是学而篇第一原文的注音及翻译: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注音:xué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shuō hū?翻译:学习之后不断温习,不是很愉快吗?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注音: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 qǐ lái, bù yì lè hū?翻译: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音:rén bù zhīér bù yùn, bù yì jūn zǐ hū?翻译: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不是很有君子风度吗?【学而篇第一原文的主旨和价值观】学而篇第一原文的主旨是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提倡君子的道德品质,包括谦虚、宽容、乐于助人等。
这些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学而篇第一原文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启示】在现代社会,学而篇第一原文的价值观可以应用于个人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
出自论语的成语
出自《论语》的成语一、学而篇第一1.2犯上作乱释义:犯:触犯,冒犯;上:指品级、地位高的;作乱:闹乱子。
旧指招架朝廷、官府及长辈。
历史上统治阶级用以诬蔑人民的招架、起义。
1.3巧言令色释义:巧言:甜言蜜语;令色:讨好他人的表情。
形容甜言蜜语,假装和善,讨好他人。
1.7言而有信释义:说话算数,有信誉。
二、为政篇第二2.2一言以蔽之释义:蔽:归纳。
用一句话来归纳它。
2.4从心所欲(为所欲为)释义:从:听任;欲:希望,想要。
随着自己的心愿,想如何就如何。
2.11温故知新释义:温:温习,温习;故:旧的,指已学过的。
温习学过的知识,能够取得新的明白得和体会。
比喻回忆过去,熟悉现实。
2.24见义勇为释义:义:正义;为:做。
看到正义的情形就勇敢地去做。
三、八佾篇第三3.21既往不咎释义:既:已经;往:过去;咎:责备。
对过去的错误再也不责备。
3.25尽善尽美释义:尽:极,达到极点。
超级好,超级美。
形容事物达到极为完美的境界。
四、里仁篇第四4.17 见贤思齐释义:贤:有才德的人;齐:看齐。
指见到有才德的人就向他看齐。
五、公冶长篇第五5.15不耻下问释义:不耻:不以为可耻。
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形容虚心勤学。
5.20三思而行(三思而后行)释义:三:再三,表示多次;思:考虑;行:行动。
反复考虑,然后才去做。
指做事慎重。
5.21愚不可及释义:愚:愚蠢,笨,傻;及:达到。
愚到谁也达不到的程度。
形容超级傻。
六、雍也篇第六6.18文质彬彬释义:文:文采;质:实质。
本质:彬彬:形容高雅。
原形容人既高雅又朴实,后形容人高雅有礼貌。
七、述而篇第七7.2学而不厌释义:厌:知足。
专心学习,从不知足。
形容勤奋勤学。
7.2诲人不倦释义:诲:教诲;倦:厌倦,倦怠。
教育人极有耐心,不知倦怠。
7.8触类旁通释义:举:列举;反:类推,推理。
举出一个,就能够推知其他。
形容擅长类推,触类旁通。
7.19发愤忘食释义:下决心发奋学习,连用饭也忘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而篇第一
共十六章
1.1子曰:“学而时习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火,不也是君子吗?”
【注释】
①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在适当的时候”。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把它解为“时常”。
“习”,一般解为“温习”;古书中,它还有“实习”“演习”的意义。
孔子所讲的功课,一般都和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密切结合。
比如礼乐射御。
所以这个“习”理解为实习比较好。
1.2 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tì),而好犯上者,鲜(xiǎn)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③生。
孝弟(tì)也者,其为仁④之本与(yú)!”
【译文】有子说:“他的为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好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
君子专心致力于基础工作,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
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啊!”
【注释】
①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
后一说较为可信。
《论语》记载孔子的学生一般称字,独曾参和有若称“子”。
②弟:读音和意义跟“悌”相同,tì,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
③道:道理,法则,制度。
④仁:一种很高的道德规范,具有丰富的内涵,诸如爱人、忠恕、克己复礼、谨言、慎行等。
1.3 子曰:“巧言令色,鲜(xiǎn)矣仁。
”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
1.4 曾子①曰:“吾日三省吾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④乎?传②(chuán)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
【注释】
①曾子:孔子的学生,名参(音sēn),字子舆。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②传:动词作名词用,老师的传授。
1.5 子曰:“道/千乘(shèng)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对待工作,诚实无欺,节约费用,爱护官员,役使百姓要按照农时。
”
1.6子曰:“弟子入①则孝,出①则悌(tì),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译文】孔子说:“后生小子,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离开自己房子,便敬爱兄长;寡言少语,说则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剩余力量,就再去学习文献。
”
【注释】
①入、出:“入”是“入父宫”,“出”是“出己宫”。
1.7 子夏①曰:“贤贤②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③;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译文】
子夏说:“一个人能好人之贤德胜过好色之心,侍奉父母能尽心竭力,服侍君上能奉身尽职,同朋友交往能诚实守信。
这样的人,纵使他(自谦)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
【注释】
①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晚年的学生。
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②贤贤易色: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敬的意思。
第二个“贤”,指贤人,有才德的人。
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③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
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1.8子曰:“君子/不重(zhòng),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
【译文】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以后,就不会再自以为是,顽固不化。
要以忠和信两种道德为主。
不要跟与自己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
【注释】
①无:通毋,“不要”的意思。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
【译文】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归于忠厚老实了。
”
1.10 子禽①问于子贡②曰:夫(f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yú)?抑与(yǔ)之与(yú)?”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yú)?”
【译文】子禽问子贡道:“老师到了一个国家,必然听到那个国家的政事。
(是他自己)求来的呢?还是别人自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是靠温和、善良、恭顺、节制、谦逊来取得的。
他获得的方法,和别人获得的方法,不相同吧?”
【注释】
①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
郑玄所注《论语》说他是孔子的学生,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未载此人,故一说子禽非孔子学生。
②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比孔子小31岁。
子贡善辩,孔子认为他可以做大国的宰相。
据《史记》记载,子贡在卫国做了商人,家有财产千金,成了有名的商业家。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mò),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①,可谓孝矣。
”
【译文】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地不加改变,可以说是做到孝了。
”
【注释】
①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的名词,无论好坏、善恶都可以叫做道。
但更多时候是积极意义的名词,表示善的好的东西。
这里应该这样看,所以译为“合理部分”。
1.12 有子曰:“礼①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
【译文】有子说:“礼的作用,以遇事都做得恰当为可贵。
过去圣明君主的治理国家,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他们大事小事都做得恰当。
但也有行不通的地方。
(这是因为)为和谐而(一味)和谐,不用一定的规矩制度来加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
【注释】
①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1.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①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
【译文】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
态度容貌的庄矜合于礼,就不致遭受侮辱。
所依靠的都是关系亲近的人,(这个人)也就可靠了。
”
【注解】
①复:实践的意思。
朱熹《集注》云:复,践言也。
”
1.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chǎn),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①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②。
”
【译文】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
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知好礼的人。
”
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先开料,再糙锉,细刻,然后磨光。
’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啊,(我)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过去的事,你能有所发挥,(联系现在的事,)预知未来的事。
”【注释】
①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都称其名。
②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同“之”;往,过去的事情;来,未来的事情,这里譬为未知的事。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译文】孔子说:“不要愁别人不知我,该愁我不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