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模块的教学问题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选修模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语文选修模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南通 2 60 ) 2 0 1
恶 —— 《 记 》 史 家传 统 摹 形传 神 ; 载 如生 —— 《 史 的 千 史 记 》 人 物 刻 画 艺 术 ) ③ 秦 始 皇 与 “ 秦 ”: 秦 始 皇 本 的 ; 刺 《 纪 》 刺客 列传 》 善叙 事 理 《 ( 其 文 疏荡 —— 《 记 》 叙 史 的
益 的探 索 。

想 人 格 )⑤ 其 他 :河 渠 书 》 六 国 年 表 》 学 究 天 人 ; 《 《 (

贯 古 今 — — 《 记 》的 体 例 ) 其 中 , 以 将 《 将 军 列 史 。 可 李 传 》 为 讲 读 , 故 事 性 强 的 《 客 列 传 》 为 自读 ; 变 将 刺 变 重 点 篇 目如 《 史 公 自序 》 《 原 列 传 》, 以 整 体 学 ; 太 、屈 可 较 难 较 长 的 篇 目如 《 始 皇 本 纪 》、 魏 公 子 列 传 》, 摘 取 秦 《 可 精 彩 片 断 重 点 学 ; 到 合 传 的 如 《 仲 列 传 》, 充 《 碰 管 补 晏
际 , 择 时 做 到 由 熟 悉 到 陌 生 , 已 知 到 未 知 , 易 到 选 由 由 难 , 浅 人 深 , 轻学 生 学 习 文 言 文 的恐 慌心 理 , 发 由 减 激
如 果 对 必 修 内 容 我 们 要 求 “ 读 不 嫌 细 ” 对 选 修 内 容 精 ,
则应 该 是 依 据课 程 标 准 做 到 “ 泛 不 怕 粗 ”教 师要 学 宽 , 会 由“ 修 ” 例 的 “ 一 ”到 “ 修 ” 展 之“ 三 ” 必 范 举 , 选 扩 反 。教

从 教 材 实 际 出发 , 加 自主 性 和 创 造 性 增

高中语文选修_大学_教案

高中语文选修_大学_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和主要内容。

(2)掌握《大学》中的核心思想,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理解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哲学等知识,对《大学》进行深入解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立志为国家、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大学》的核心思想。

(2)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教学难点:(1)对《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的深入理解。

(2)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将《大学》中的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介绍《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和主要内容。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大学》,完成以下任务:(1)梳理文章结构,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2)标注出重点词语和句子,查阅相关资料,理解其含义。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合作探究1. 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有哪些特点?(2)如何将《大学》中的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2. 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大学》中的核心思想。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大学》中的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五)课后作业1. 深入阅读《大学》,撰写一篇读书笔记。

2.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将《大学》中的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大学》的核心思想,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问题及其应对策略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内教育教学体制的不断改善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水平普遍有所提高,但当前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地阻碍了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针对当前国内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问题分析教学策略新课程标准下对语文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要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模式,必然引发新一轮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语文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要求,提倡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重视学习过程中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学习方法的培养,但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依旧存在着追求高分和升学率,沿袭应试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和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最终导致无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1.教师未能理解新课程理念的真正内涵。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但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还停留在原地,继续进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课堂上主要是灌输知识,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还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基础知识的讲授,不在意学生能力的发展,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应付考试。

另外,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就是使用新教材去教新课程。

使用新教材时还套用旧的教学目标,对新教材的研读不够深入,没有建立以新教材来推动新课程实施的目标。

2.不注重解读文本和。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在讨论课、课外活动课等教学过程中渲染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表面看,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高,教师时不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也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一贯的讲授法,这些似乎与新课程标准要求是一致的。

对选修课与必修课的认识

对选修课与必修课的认识

对选修课与必修课的认识由于在课程理念、尤其是选修课的开设为语⽂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是对语⽂教育⼯作者的⼀个巨⼤挑战。

⾼中语⽂选修课选什么、教什么、怎么教已成为语⽂教师探讨的新课题。

我认为选修课要上好需处理好以下⼏个⽅⾯问题:⼀、如何认识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关系问题:(1)⼆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必修课的数量与内容总是有限的,它在知识的深度与⼴度上受到⼀定的限制,它体现了课程的基础性均衡性,⽽选修课则可以弥补必修课的不⾜,它⼀⽅⾯可以对必修课的内容进⾏拓展或深化,另⼀⽅⾯,⼜可以发展学⽣的技能、特长。

它扩展了学校课程的种类与范围,使学校课程⽣机勃勃,充满活⼒,强化了学校课程与知识世界的动态联系。

⽽且它还更多地体现选择性,⽀持学⽣的个性发展。

(2)在教学中应强调对总体⽬标的把握。

"教材⽆⾮是例⼦",确⽴⽬标尤其重要,特别是对单元⽬标的准确构建把握。

以必修课教材内容为"点","点"上求精深,"点"上求辐射;以选修课教材内容为"⾯","⾯"上求⼴博,"⾯"上求补充。

"选修"是"必修"必要的辅助与变通,并⾮异想天开闹"独⽴",更⾮"花花架⼦""打醉拳"。

它当然是不惟"应试",⽽是更有弹性的与"必修"相关并具有亲合⼒的发展性教育的延伸。

(3) 在教学操作中,选修课当然有别于必修课。

既不要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复制品,⼜不能将选修课上成随意的讲座,这⾥需要研究的实际问题更多。

对必修内容我们要求"精读不嫌细",⽽选修内容则"宽泛不怕粗","读读议议加背背,书⾯练习⼏近⽆;重在多读多感受,触类旁通底不薄。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即 地方 课 程 更 是 鲜 有 编 写 . 下 了 教 材 的 空 白 区域 和 留
缺憾。
三 、 施 过 程欲 振 乏 力 实
展。 我们认为这是选修课面临 的最大难题。
为什 么 轰 轰 烈烈 的新 课 程 改 革 没 有得 到大 家 的认
同 ? 据 问卷 调 查 分 析 。 们 总 结 了 以下 几 个 原 因 : 根 我
二 材 缩 写顾 此 失 彼 教
与 高考 联 系 紧 密 的 学科 . 大讲 特 讲 。 它 们 上成 高 考 复 把
习 的专 题 讲 座 , 对 《 而 中外 名 人 传 记 》 样 的 模 块 则 蜻 这
蜒 点 水 一 带而 过 。 四 、 资 力 量 捉襟 见 肘 师
课 程 标 准 明 确 提 出 的 “ 中语 文 选 修 课 程 设 计 的 高
五 个 系 列 : 歌 与 散 文 、 说 与 戏 剧 、 闻 与 传 记 、 言 诗 小 新 语
文字应用、 文化 论 著 研读 ”根 据 这 五 个 系列 。 。 已经 有五 家 出 版 社 各 自出 版 发 行 了选 修 教 材 . 然 开 发 这 些教 虽 材 的 积 极 意 义不 言 自明 , 是 , 在 的 问 题 也 是 不 能 回 但 存 避 的 。 的教 师 认 为 . 行 选 修 教 材 “ 够 完 善 , 有 现 不 只注 意 了 时 代 性 . 没 有很 好 的 科 学 性 。结 合 我 们 安 徽 省 多 而 ” 数 地 市所 选 修 的 人教 版 教 材 看 ,中 国 古 代诗 歌 散 文 欣 《

各 地 可 能 都 想 把 选 修 课 选 好 上 好 . 效 果 并 不 尽 但 如 人 意 。 过 程 看 。 数 教 师 感 觉 使 用 选修 教 材 的主 要 从 多

高中部编版语文必修课程与选择性必修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

高中部编版语文必修课程与选择性必修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

语文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关系及其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选修课的实施是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具有选择性与差异性的教育。

二者在教学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本文就中学语文必修课和选修课司马迁文选的教学,以文选所体现出的生死观为结点,浅议如何教授必修课和选修课及把二者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从而发挥必修课和选修课应有的作用。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是人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材的两个部分,是高中语文教材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

作为高中语文的必修和选修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就要把二者放在不同的地位,充分认识二者的设置目的和不同功能,教师据此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现从以下两个方面作简要阐述:先说说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关系。

必修课和选修课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两种类型,它们在教学上的联系和区别,《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有阐述: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方面获得发展——即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

同时《新课标》还指出,“学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

选修课也应该体现基础性……”。

显然,二者在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方面有着共性。

“重基础、重均衡”是必修课教学的特点,“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有选择、促个性”是选修课教学的特点。

选修课程与必修课在“课”的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是语文课程内容专门化的排列,其根本还是语文内容,必须用学习语文的方法来完成学习过程。

因此,凡是必修课常见常用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都适用于选修课,教学仍要遵循,不能抛弃已有的成功的教学方法而去创造一套新的教学方法来与之相配合。

当然,又因为“选修课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选修课存在着内容侧重点与培养目标等的不同,因而选修课也有着必修课不同的设计思路与教学思路。

浅谈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实施策略

浅谈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实施策略

·小学教学·39浅谈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实施策略广西贺州市贺州高级中学 李泽慧【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高中语文选修课如何有效开展是教师面临的一重大挑战。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注重其发展性而忽略了基础性的现状,旨在探讨其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 选修课程 基础性 发展性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选修课程的实施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要问题。

选修课的实施与高中语文必修课同等,都相对具有其一定程度的基础性与发展性特征。

然而,目前许多语文教师在对语文选修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进而影响了目前对高中语文选修政策的实施。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基础性与发展性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基础性特征高中阶段属于整个教育的重要基础阶段。

因此无论是选修课程或是必修课程都应具备一定的基础性特征。

相对来说,高中课程的内容大多是为了提升所有在校学生的基础,也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了不同的基础。

而高中语文的必修与选修的区别则在于:必修是针对在校的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而选修则是针对部分不同学生的发展中的不同基础。

而这则是选修课程中的基础性特征。

而其根本则是在于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某些能力的创新培养,进而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做进一步的奠定基础。

(二)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发展性特征在当代,无论怎样的选修课程都不会只单纯的具有基础性。

而是具有发展性与基础性的。

面对社会不断变化,高中语文的选修课程其发展性则主要表现在其课程的价值个性化方面。

对于选修课而言,其不与必修课竞争,却是为了适应及提升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而开发的新课程。

如此说来,选修课程本身的制度则是由个性化的教育组合而成。

而选修课程的出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同时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先决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在不同程度上针对不同的学生促进其个性的进一步发展,相对来说,当选修课程被部分学生选中并认可开始学习时,其选择的课程在无形之中促进了其个性化的发展,所以这些课程的选择在其被选择的过程中也及其富有个性化的发展价值。

现阶段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

现阶段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
学 羁 2 0 1 3 年 第 1 2 期
浅谈“ 三环节教学’ ’ 之“ 课 前预 习 ’ ’
许 振元 ( 山 东省 宁 阳县 第九 中学 2 7 1 4 0 0 )
做好 “ 课 前预习 、 课 中实施 、 限时作业 ” 三 个 教学 环节 . 是培养 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 . 打 造“ 轻 负高效 ” 课堂 . 全面提 高教学 质量 的有 效途径 “ 三环节 ” 教 学改革的关键是学 生的 课前 预习阶段 . 如果 预习效果不好 . 也就很 难 实现高效课堂 . 更谈不上高效 学习 预习是指 在 教师讲课之前 .学生 通过 自主学 习先对 教 师 没讲 过的 内容进行 提前学习 .这样学 生对 将 要 学 习的 知识 能有 一个 全 面 的理解 和 把 握, 上 课听讲 时能做 到 目标 明确 , 有 的放矢 . 课 堂教学 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预 习的意义 预习在学生学习新知识 的过程 中有着不可 低估的作用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 预习是一种学 习的心理准备. 为上课打好思维定向的基础 课 前预习不是一个新名词 . 我们以前经常对学生 说: “ 下课后大家要充分预习下一节课 内 容 ” 这 句话几乎成了许多教师的“ 口头禅” 但由于要求 不明确 . 对预习的方法指导不到位 . 对预习的结 果不能进行及时的检测 . 课堂上不能有效的运用 预习的成果等 . 导致学生往往在新的知识面前手 忙脚乱 . 不知所措. 预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大打 折扣 . 预习动力大大缺失 “ 凡事 预则立 . 不预则废 ” 任何事情想要 取得 事 半功 倍 的效 果都 必须 做 好充 分 的准 备. 学生学习也是如此 西方认知心理学研 究 表 明.预 习是求知过程 中一 项必不可缺 的重 要环节 . 也是学生 自主学 习的一个 良好开端 . 更是 自 觉 运用所学知识 和能力 .对一个新 知 识对象 预先进行 了解 、求疑 和思考 的主动 求 知过程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在《 论 中学 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 中说 : “ 指导预 习 的办法 实施了 .上课 的情形 就将 和现在完 全 两样 。上课做什么呢?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 . 不再是 一味听讲 . 在教 师是指导和订正 . 不再 是一 味讲解……唯有如此 .学生在预 习的阶 段 既练习了 自己读 书 . 在讨 论的阶段又 得到

论高中语文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教学衔接策略

论高中语文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教学衔接策略

论高中语文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教学衔接策略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相较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来说,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定位方面作了更为系统、全面的阐述:必修课程要体现高中阶段对每个学生基本、共同的语文素养要求;选修课程则是在此基础上的逐步延伸、拓展、提高和深化。

[1]但一些调查实践表明:在实际的教学中,多数学校在高考的压力之下或是选择直接忽略选修课,利用本应进行选修课教学的时间来复习高考知识点;或是“挂羊头卖狗肉”,名义上开设了选修课,但实际的教学中却与必修课毫无二致,二者除了选用课文不一样,在目标、内容、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都如出一辙,选修成为必修的复制品;或是学校迫于教育局压力举办一些文学社团、话剧表演、辩论赛等活动,但实际收效甚微。

教师对于选修课的教学计划没有目的性,长此以往的应试教育压力导致教师在必修与选修课程关系的观念上出现了偏差,没有将选修课程摆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

而要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真正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不仅要看到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联系,也要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要清楚地认识到,必修与选修只有合作才能共赢。

一、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联与区别(一)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联1.二者的课程价值一致。

两者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打下一辈子的人文精神底子。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是高中语文课程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两部分,虽然二者在新课标里的定位不同,前者是为了学生的基础性均衡发展,后者则是专注于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但其最终指向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必修课与选修课具有同样的课程价值,它们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及全面而有个性的语文综合素养上具有同一性。

2.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创立了系统论,其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即任何一个系统都是一个完整体,它不是由零碎的部分简单相加、拼凑而成,每一个要素在整体中都处于特定的位置,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关于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关于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 对 学 生 讨论 的情 况 进 行 归 纳与 总 结 。教 师要 根 据 学 不高 , 4要 又是使选修课教学产生 困惑的原因之一 。
生讨论 的情况进行及时和全面的总结 与归纳 。根据案例 中的 观点和事实情况 , 紧密联系所教授的内 容, 把零 散的知识 条理 化、 系统化 , 模糊 的认 识清晰化 , 引导学生完成 从具体 到抽象
二 、 济 方面 的原 因— — 教 育经 费 不 充 足 经
笔者 了解 到, 目前某省 大多数 的高级 中学并没有实行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涉及的人 、 、 事 情节 发展 , 清 案 例 与现 实社 会 的 连 接 点 , 密 中语 文选 修 课 走班 上 课 的物 质 条 件 , 有 足 够 的教 室 和 教 师 , 理 紧 没 结 合 教 材 内 容 和学 生 的实 际 问 题 ;要 了解 学 生 的实 际情 况 和 对 于 城 市 中条 件优 良的高 级 中学 来 说 ,学 生还 能在 本 班 内 进
例 。《 毛泽 东思想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的教 面 前。 课
学过程 , 是传授政治理论知识 的过程 , 也是 培养 国家建设 所需
笔 者 认 为 , 们 就 应 该 正 视 在 改 革 中 出现 的 问题 , 关 键 我 其
要 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 。“ 政治理论课” 教师既要教书 , 还 是 挖 掘 出 产 生 这 些 困 惑 的原 因之 所 在 , 出解 决 问题 的对 策 。 找 要育人 。因此 , 所选案例对学生要起 到正而教育的作用 , 避免 在 这 里 ,笔 者 粗 浅 地分 析 几 点 产 生这 些 疑 惑 的 原 因 及 提 出一 使用一些政治观点有误导性 的、 内容不 健康的案例 , 以免 引起 些改进见 意, 希望对高 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有所裨益 。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以深圳市育才中学教学实践为例叶延武【专题名称】高中语文教与学【专题号】G311【复印期号】2010年07期【原文出处】《课程·教材·教法》(京)2010年3期第22~26页【作者简介】叶延武(1963- ),男,江苏淮安人,广东省深圳市育才中学副校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教育部华南师范大学课程中心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管理。

广东省深圳市育才中学,广东深圳518067【关键词】EE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设置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一方面是对必修课程的内容进行拓展或深化,另一方面,可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开阔知识视野,发展技能、特长,陶冶情操,提高整体素养。

通过高中三年必修与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在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五个方面得以全面提高和发展。

然而,2004年起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的选修课教学实践面临着许多无法回避的问题。

下面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在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呈现深圳市育才中学的一些实践探索。

一、问题分析(一)选修课程所占课时比重过大、内容偏深根据《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安排,高中语文必修课程为5个模块共180课时,[1](4)按每周5课时计,只需1.25学年就可以修完。

高中剩下的一大半时间则用来安排选修课程。

选修课课时太多,课程标准的要求却比较空泛,缺乏明确具体的指导,于是部分学校要么随意开设,要么提早复习应对高考,这就导致了必修课落实不充分,学生基础不扎实的局面。

从结构看,选修课程门类很多,课程标准共设置了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和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现有较成型的5套教材,每套有5个系列,每个系列设计若干模块(不同课程教材研发单位设置的模块数量不等,有的16个,有的14个,有的12个),模块内容和名称有的区别较大,有的大同小异。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摘要: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设置了语文选修课是一个最大的亮点,无论是在教学方式还是教学内容上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都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但是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引入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个新的挑战,其中涉及到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选材选课的难题,实施考核的具体步骤等。

面对这样一个崭新的事物,虽然经过不断的摸索探究学习成果已经初见成效,但还有许多的方面有待提升。

关键词:语文;选修课;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8-0068-01随着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语文选修课被合理的分为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新闻传记、文化著论选读”五个深受学生的喜爱的系列。

选修课已经逐步成为语文教学中的“精神大餐”,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的要求,完善了语文课程,还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为学生带来了广阔的学习空间,为教育引入了新的机制。

其给学生教师带来的深远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一、我国高中语文选修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自我国教育改革方案颁布以来,各个高中踏上了改革的新路途,然而即使学校将改革实施的红红火火,依然有部分学生对于选修课似懂非懂,存在错误的认识。

教师对于选修课的作用主要关注的还是知识的积累以及考试方面等。

选修课的改革未起到本质的作用,其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是学生选课权利与教学时间的问题。

“选修课”顾名思义就是学生行使自主的权力,根据兴趣爱好自由的选择课程。

但是根据我国目前的教学现状,实现这种完全“自由”,完全“选修”的学校并不多。

大多数学校的选修课均是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不仅学生教师没有选择的权力连学校也只能服从,很显然,这种形式的选修不过是一种变相的必修。

另外,选修课最初的在课程自由选择背景下的走班制教学的设计,由于学校考核制度与硬件条件的各方面制约,并没有完全的实现。

众所周知高中的课程安排是非常紧凑的,必修课程占用时间过长就造成了选修课时间的不够充分。

【高中】高中语文校本选修课程开发的思考与探

【高中】高中语文校本选修课程开发的思考与探

【关键字】高中高中语文校本选修课程开发的思考与探索南宁沛鸿民族中学韦燕智内容提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已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语文校本选修课程开发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

根据学校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结合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以师生探究式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充分开发学校语文教学资源,满足新课程标准下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需要,重点开发课程拓展型、学校特色型、学科综合应用型、网络应用型、学生综合活动性以及学生兴趣型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关键词:高中语文、校本、选修课程、思考、探索一、我国语文校本选修课程的发展和现状“校本选修课程”是近来我国课程研究者从西方教育文献中引进的新名词,它的英文表述是“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或“Site-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缩写词为“SBCD”。

早在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西方国家要求在课程决策上实现民主化,强调学校的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代表等参与课程的决策,这样澳大利亚、美国、法国、前苏联等西方国家都实行了教育改革,开设了校本选修课程,国外校本选修课程开发与研究已经较为成熟。

我国校本选修课程一般指的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学生的需求进行评估的根底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或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出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选修课程。

我国根底教育改革为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政策保障。

2000 年教育部根底教育司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规定:地方和学校安排的选修课占用课时累计数为10.8%-18.6%,同时,需要承担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占8.8%)的课程。

2001 年国家教育部《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进一步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

高中语文必修课与选修课教学实施的若干问题

高中语文必修课与选修课教学实施的若干问题

点而提 出的基本原则,是符合 阅读鉴赏基本规律的总
体要求 。 由于 以往 阅读教学 中普遍存在着肢解课文 , 只 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不 良倾 向,这 一强调具有现实针对 性。 但同时我们也要 防止不能抓住课文的重点, 不善于 从局部指 向课文整体, 将整体把握变成大而化 之、 架空 立论 的倾 向。 以, 所 在阅读 教学中处理好局部与整体 的
局 部, 又有利于对整体认识的提升 。看来 , 不是不要对 课文作局 部分析 , 而是要从文本 的整体 出发来分析 。 浮
光掠 影 、 囵 吞 枣 , 是 真 正 意 义 上 的 整 体把 时 , 首先应通读 教材, 弄清课文 的重点和难点 , 住关键句段或 关键 词语作为切入 口, 抓 来带动对文本 的整体理解 。对文本的结构、作者 的情 感 、 达所用的语 言及修 辞的研究 , 表 甚至段落 的切分、 标 点的运 用, 一个字 、 一个 词的推敲 , 常常会对深入 理
维普资讯
高 中语 文 必 修 课 与 选 修 课 教 学
实 施 的 若 干 问 题
华 东师 范大 学 中文 系 方智 范


高 中语文必修课教学要处理 好的几个关 系
学过 程 中,对不 同类 型文 本 的阅读指 导应 该有所侧 重 。” 不同文类 ( 实用类、 文学类 、 论述类 ) 和不 同文体 的课文 , 点不 同, 特 教学的切入点往往也不 同。 2 对课文 的基本理解与多元解读 的关系 .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 阅读 。课标明确 将 “ 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 性阅读 ” 学 作为培养 阅读 鉴 赏能力 的重 要 目标 , 要求 学生 “ 对文本 能作 出 自己的 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 阐发 、评价和质

高中语文必修与选修课程衔接的教学思考

高中语文必修与选修课程衔接的教学思考

高中语文必修与选修课程衔接的教学思考作者:王涛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16年第7期王涛按课程标准设置的进度安排,高二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之后,语文必修的五个模块的教学工作结束,开始选修教材的教学。

各学校选修课程操作基本上无较大差异。

从一线教学观察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冷热不均——“永远都是那么几本。

”从各学校选用的教材看,主要集中在《史记选读》《唐诗宋词选读》《现代散文选读》等几本教材上。

这主要是基于高考试题类型的训练考虑:分别从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和现代文阅读的角度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部分学校还会补充选修教材中的《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和《语言文字运用》等教材,其课程的设置还是相同的思考。

而其他教材基本上不作考虑。

以至于谈及选修教材,教师的反应“永远都是那么几本”,其余的教材连名字都叫不上来。

于是选修课实际上成为了必修课,选不起来。

二、惯性滑行——“无非就是再教一本。

”必修教材上完后,经过期中考试,各学校马上投入到了选修教材的教学之中,基本上属于“无缝对接”。

教师与学生从思想观念上和课程意识上并没有做好迎接选修课的准备,部分教师从备课到课堂授课都延续了必修教材教学的状态,并没有认真分析选修教材的特点。

不少语文课堂,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无非还是预习、授课、复习、反馈,唾沫与粉笔齐飞,试卷共讲义一色。

三、紧盯高考——“瞄得越准,差得越远。

”到了高二,很多学校,很多老师开始迫不及待,目标直指高考。

于是,各种类高考、仿高考的讲义材料横行。

《史记》被上成文言文题型讲解课,教师热衷于大谈文本中的文言知识点,不厌其烦地整理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让学生背诵,抽查。

好好的一篇篇经典就这样被支离破碎地处理了。

对于“文”的教学,草草带过,以至于学生学完之后,只知道项羽是莽夫,刘邦是流氓!《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大谈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发材料让学生背诵意象、艺术手法,真正的诗词涵咏,意境赏析抛在脑后。

总结语文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总结语文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总结语文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一、引言语文课是学生在学校阶段非常重要且必修的一门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语文课堂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发展。

本文将总结语文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改善现状。

二、主体部分1.教材选择和内容安排不合理首先,在语文课堂中,教材选择和内容安排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

例如,有些教材过于经典化而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

此外,同样可以看到一些地区或学校重视古代文化知识传授而忽视当代优秀作品的引入。

这种情况导致部分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抵触心理。

针对这个问题,我建议加强教材的多样性与创新性,并注重选取与年龄阶段、社会背景等因素相符合的内容。

同时,应鼓励介绍一些当代作家及其作品,并通过当下热门话题进行讨论和写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2.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其次,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讲解式教学模式往往使得学生陷入被动接受的状态,没有积极参与思考和讨论的机会。

这样的课堂容易导致学生对课程失去兴趣并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为了改进这种情况,我建议引入互动式教学方法,例如分组合作、辩论、角色扮演等方式。

此外,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实践活动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通过增加互动和探索性环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3.评价方式单一、偏重记忆再次,在语文课堂中,存在着评价方式单一和偏重记忆而不注重实际运用能力的问题。

很多时候,评价依据仅仅是死记硬背知识点和文学常识,而忽略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这种评价方法无法全面有效地评估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建议教师在评价中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表达。

鼓励学生参与项目式的作业或探究性实践活动,提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比如口头表达、书面作文以及小组合作等方式。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使用中的几个问题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使用中的几个问题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使用中的几个问题第一个集中的问题就是,近半数的教师认为课时紧张。

参加调研的老师大多数将这归结为教材的内容多而且难。

但实际情况怎么样,需要进一步调查。

第二个问题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这个任务群对于教师们的挑战非常大,学生阅读水平的差异被认为是其中最大的困难。

第三个问题是从教学方式,也就是从教材使用上来看,呈现出“三分天下”这样一个态势,也就是单篇为主,或者说是以单元整体为主,或者是以群文为主。

这就表现出对统编教材的结构理解不够。

在实际教学当中还有一些相关的表现,就是将单元导语、课文注释,还有学习提示同等看待的趋向。

第四个大的问题,就是对任务的设置总体上是满意的,使用的时候老师们也会有增减,任务实施的主要困难在于课时不够。

第五个大的问题,在我们调查问卷中体现的是,活动类单元当中会发现,没有探索到合适的教学方式。

其背后的本质是对活动类单元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那么我们下面一一来讲这五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课时紧张。

大家可以看到调查问卷的图,展示了超过半数(约有56%)的教师认为课时紧张。

而且我们还要考虑到这次试用的时候主体是像北京、上海、辽宁这样的省市,这些省市的师资水平在全国范围内还是有优势的,那么如果全面铺开的话,是不是更为紧张?这一困难的原因有哪些?排在第一位的是认为内容过多,第二位的是认为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第三个是教材内容较难。

这样加起来占到了84%。

学生的基础薄弱,其实是相对于教材而言的。

内容较难,这个跟学生的基础薄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这些原因总的说明,统编教材的内容是多而且难的。

当然这也有相对性。

那么到底是教材本身的内容过多,还是由于这是一个新的教材,老师们要适应,所以会在自己具体教学的时候觉得“多”,教不完?“难”也是这样。

所以,这到底是试用的时候教师遇到的问题,还是今后将会继续遇到的问题?是不是随着教材的使用,随着我们各项培训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这些问题会得到解决?在难度的考量当中,具体而言,认为选择性必修偏难的比必修偏难的要稍微多一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模块的教学问题模块教学是高中改推进的关键与核心。

一切理念都要在教学上落实,教学上的变化才能体现新程的变化。

在高中改推进一年多的实践中,我们认为,要把握好新程模块教学的要诀,一是要吃透新理念,二是要摸清必修和选修模块教学的特性,三是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教材、学生和学情的实际情况出发,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总体原则是要积极探索,做好继承中的创新,在扬弃中前行。

教材处理:要“学完”,未必是“教完”高中新教材普遍的情况是容量大、内容多。

如人教版个必修模块,每一模块仅是阅读部分,就有4个单元共16篇,还有表达交流个专题,梳理探究3个专题。

一个模块实际的上时间为9周共36学时,其中至少需要8-10个学时的作时间,还有梳理探究的内容,这样仅阅读教学最多剩下20个学时,加之相当多的选有一定难度,一篇(尤其是言)按传统教学就需3-4个学时,教学上时间非常紧,按常规操作一般学校完不成教学任务。

16个选修模块也是一样,如《中国小说欣赏》9个单元,每单元2部作品,涉及18本长篇大部头巨著,几乎是中专业大学生一两年才能学完的内容,要在9周内教完,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在此情况下,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就要从实际出发,增加自主性和创造性。

长期以,我们许多教师“教教材”教惯了,教学只停留在“教”的层面上,没有去“用教材教”。

要思考的是:我们是以书本为本不敢越雷池一步,还是以学生为本灵活自主地处理教材?是从教师个人预设的教学任务出发、从教材内容出发,还是从学生实际、学习过程出发?是坚持统一要求、统一步骤,还是尊重学习个性和学习差异?是过于依赖教师个人,还是对学生不放心?是“以教定学”还是“以学定教”?回答好了这些问题,就能实事求是地审视、处理好高中教材。

我们说,教材仅是一个学习的平台,师生是教材的主人,不是教材的奴隶,教材内容的取舍权在师生。

“教”不完可能客观存在,但学生基本“学”完是完全可能的。

有的重点篇目可以集中时间认真研读赏析,有的则可以一带而过,有的则完全可以自学,不必在内讲析;哪些是学生感兴趣的篇目、愿意学的篇目就集体学,有的则可个别化处理。

哪篇适于练的就练,哪篇适于讲的就讲,适于读的就读,不平均使用力量。

尤其是选修模块,内容精深,角度较专,于教师知识结构距离较远,教材容量明显偏大,以传统经验和传统方法,“教”不完教材是必然的,但并非是学生“学”不完。

不宜以“教”完教材内容为重,应以学生“学”到多少为本。

只有这样,长期积累,学生才有收获,教学才有效益。

那种只顾加班加点拼命赶进度,只顾以教完教材为目的的教学操作只会成倍加重学生负担,是不科学的,在新程的实践中也是行不通、走不远的。

教学过程:要增强辩证性,加大弹性。

一是三维目标的辩证处理。

在新程实施中出现一种偏失,即死守传统的知识教学体系,以知识为本位。

堂上不落下任何一处知识点,动辄讲系统成型的言语法,现代汉语修辞与语法知识,认为学生不弄懂这些东西,就不是在学高中语;教师不讲这些东西,教学就无所依托,心里就会发“虚”。

于是教学中亦步亦趋,死死板板,老一套,不肯改观。

另一种偏失则是相当多的教师受弱化工具性观念的影响,不恰当地认为要弱化知识教育,反对知识本位,加之实验教材无论是前后,还是一本书的前后均将知识性内容作了弱化处理,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不大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不注重语基本能力的培养,对内容匆匆带过,字词难点都没理解深透,就立马跨过本身做许多引伸与发挥,做些思想教育与“精神培养”的工作,把更多的目光聚焦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光环上。

这是偏重了人性,弱化了工具性,“虚”得没有着落,是另一个误区。

这些误区均是对新程理念理解不完整、不透彻造成的。

应该是将三维目标完整、辩证地结合起,妥善地处理好几者间的关系,不能走极端。

二是教学艺术上的辩证处理。

虽然貌似热闹的形式主义不是改的追求,但在教法上太实太“死”,堂上一味灌输,沉闷而无生气,又不是语的特点。

如果仅是为了追求“实”,而把重要的“过程”忽略了,其实是把重要的教学目标丢却了。

学习归根到底是学生自己去学,不是教师纯粹的讲授所能替代的。

长期以,我们习惯于讲授,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没有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调动起,他们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受到压抑,这是学习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应该要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权利,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体验“过程”,使堂“活”起。

这是保证学生“学完”教材所必要的环节。

但若在教学中片面夸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失却教师的引导作用,放任学生自流,纯粹追求学生的“过程”,仅只追求堂的“活跃”而无实际成效,一节下学无所获,也是不可取的。

这是两个方面”度”的把握问题。

所以说,我们既要重视程显性、明确的目标(知识与能力),又不能忽视隐性、模糊的目标(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和内容既要“死”“实”,又不能太“死”太“实”,既要有一定的基础(或重点),又不能完全为基础(重点)而教,要有综合效益(三维目标)的追求;教学方式上要“活”,不要把上得太“死”、太“实”,要把“活”“虚”的过程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但又不能太“活”太“虚”而没有实效,以致流于“虚”……这大概是语学科十分独特的地方。

语的特别处就在于“死”“活”并重,“实”“虚”相间,这是个辩证法。

选修模块的教学:要突出学习内容、学习过程的选择性和个性化。

如何上好选修,是一个崭新的题。

我们认为,既不要将它当成一个全新的东西望而生畏,也不能以不变应万变,静态或消极地对待新的教学。

要考虑到它与必修的异同,既不要把选修上成必修的复制品,又不能将选修上成随意的讲座或活动,这里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

选修五大系列具有不同的教育目标,大约可分为三类。

“诗歌与散”“小说与戏剧”系列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审美能力,是为了增加个人的化底蕴;“新闻与传记”“语言字应用”系列,偏重于语言字的应用能力;“化论著研读”则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理性解读能力、探究能力、综合学习能力,它们有不同的侧重点、不同的层次。

从本质上说,这些系列不管如何区分,只是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上的侧重点不同,它们都是语,是语程内容专门化的排列过程。

这些内容不管如何新,不管如何编排,究其实都是语内容,都必须要用学语的方法完成。

这是基本点。

因此,凡是语常见常用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都是适用于选修的。

不会因为这是一个新生事物,而必须要创造一套全新的教学方法应对它。

但因其是“选修”,是高中新程的亮点和实施难点,又有内容侧重点的不同,有培养目标的不同,教学这些模块又需要有一些新的认识。

第一个原则在于选修较之必修更应突出选择性和个性化。

即尊重和突出学生的学习个性和学习愿望,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注意构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空间。

这是高中程改革的一个理念,也是设计、构拟选修程的初衷。

重要目的是强化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培养学生有特色的学业素养和人格特征,使不同的学生发挥各自的才华和特长,获取多样化的成功。

在这样在教学中,首要因素是要顾及学生的个别化特征,这也就是要顾及学情。

在同一选修模块中,有的学生对这个专题、单元或领域有兴趣,有研究基础,另一些学生在另一专题、单元或领域有基础,可充分尊重其学习需求,准许其在学习探究的领域、角度有所侧重,尽量使学生各取所需,同时也要使其各尽所能。

教学内容不要仅以教师一个人的设定作为目标。

如中外诗歌散模块,某一诗歌专题的内容,有的学生愿意研究其情感、意境,有的愿意研究诗人的创作背景,有的愿意研究其翻译的准确性……很多学习任务的差异,内要尽可能让学生“自选”。

笔者有一个想法:选修学生有所“选”,才能有所修,否则这个学习就没有什么特性了。

当然这并不排除教师组织的集体学习和统一学习,而是要注意两者相结合。

这是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的选择。

在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上,也要允许学生有一定的自主选择。

统一学习、个别性学习、合作学习,讲授式、资料索引研究式、专题辩论式、论写作式……多样化的方式都可在尊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基础上,自主确定。

但重点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宜总是讲授和灌输,一定要将学习的自主权向学生倾斜,要将学习过程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学。

学生学习个性化了,多样化了,主动性起了,有了探究与合作,这个选修就到家了。

因此,选修在教学上的核心问题仍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问题、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问题。

第二个基本点是选修内容的难度和深度上的处理要适宜。

选修教材多是高校某一专业领域的资深教授(学者)所编,注重精深和系统,未必适合高中学情,同时高中不同于大学,高中学生的语选修是初步的接触、了解和学习,不是高校中专业专门化的、深入的研究,要防止类同于大学程,不宜深挖、深究。

教学要量力而行,对教材的内容要做适度取舍,与本地本校学情不太相符的要适度增删。

由于模块学习短时间、小容量、快节奏、多板块、个性化,不宜对学习做很高要求,不能贪多求深,不能求专求难,有了一些涉猎,能突破一些重点内容、顾及其他内容即可,要以学习实效为重。

第三个基本点是要遵循并围绕各选修系列的特点,根据选修不同的性质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不同的模块系列,其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应该有一定的区别。

高中语程标准指出:“有的重在实际操作,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有的重在发挥想象和联想,注重情感和审美的体验;有的重在思辨和推理,强调理性和严谨。

所以选修特别需要注意寻求与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如:学欣赏类的,要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出发,掌握体特点和鉴赏方法,重在审美,重作品情感与人物的把握,重体验与感悟,要诵、读、评、议相结合。

对应用与实践类的程,如“新闻写作”“语言字应用”“写作”“语言规范与创新”,要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理论与方法,适当采取模拟现实情境、展开调查、实地活动、专题探讨、多种方式训练等方法,通过观察、发现、讨论、对话、表演、写作等活动,给学生进行语实践的机会,在体验、应用和实践中提高其语素养。

探究类的程,如化论著研读,重点要放在论著内容、观点的解读与探究上,通过质疑问难、探查讨论、深入思考,在展示、汇报、交流、辩论的过程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不同的观点争鸣,以积累化底蕴,开阔化视野,改善思维品质,提高探究能力。

不管如何“因制宜”,选修的教学总体上应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将学习方式的转变放在首位。

模块考评:摆脱急功近利思想,着眼于发展性评价。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相当多的学校将新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与高考挂上钩,教学中仍以高考训练的模式套新改,处处以训练为本,学习过程从头到尾都是练题,且试题又深又难,与高考的结构、题型一模一样,教学上急于获取模块学习的高分,欲使学生高考成功。

这是有些急功近利的。

语学习是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一个模块半个学期的教学时间怎能达到高考的要求?况且新程也不是引导每个学生都去追求100分,而是要求学生基本达标即可(程标准只是提供一个基本要求,并不是最高要求),评价也是采取区间区分(达标即给2个学分),不提倡精细区分,故在新程的考试上不能随意提高考试难度,更不能让学生沿着传统的高难度的高考模式去检测,不然会让学生对语新程的学习产生挫败感和无成就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