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尔现象学的历史主义批判及其启示
论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
论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
《现象学的观念》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的重要著作,该书的内容涉及到了许多重要的哲学概念,其中之一就是“超越之物”。
本文将从胡塞尔的哲学背景出发,分析他对“超越之物”的概念的理解和阐述,并探讨其对于现象学和存在哲学的重要意义。
胡塞尔是20世纪德国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提出的现象学被认为是分析现象的根本方法。
在《现象学的观念》中,胡塞尔对于现象的本质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了“超越之物”的概念。
所谓“超越之物”,是指存在于主体意识之外的客体世界。
在传统哲学中,人们通常把客体世界看作是外部的、独立于意识的存在,而主体意识则被看作是客体世界的被动接受者。
胡塞尔认为这种看法忽略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密切关系。
他指出,主体和客体是相互构成的,没有主体就没有客体,反之亦然。
人们应当超越传统哲学的二元对立,重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
胡塞尔进一步指出,“超越之物”不仅仅是客体世界的存在,还包括了主体对于客体世界的意义构建。
他认为,主体通过感觉、想象、记忆等意识活动,对客体进行主观性的解释和理解。
这种解释和理解的过程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的基础,同时也是人类意义的源泉。
“超越之物”不仅包括了客观世界的物体和事物,还包括了与之相关的意义和价值。
胡塞尔的“超越之物”概念对于现象学和存在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现象学强调对于现象的直接经验和描写,而胡塞尔认为,“超越之物”是现象背后的基础。
他认为,只有通过对于“超越之物”的研究,人们才能真正了解现象的本质和意义。
论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
论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现象学的观念》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的著作,其中探讨了“超越之物”的概念。
本文将对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进行论述,总计1000字。
胡塞尔将“超越之物”定义为那个被意识所指向的、未能被意识完全把握和捕捉的真实实体。
他认为,我们的意识在感知世界的过程中只能获得各种各样的表象和现象,而无法直接感知和把握那个存在于表象之外的实体。
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只能是有限的和相对的。
胡塞尔进一步指出,我们的意识对于这些表象和现象进行了主观性的加工和解释,使得我们所认识和理解的世界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主观性和相对性。
这种主观性和相对性使得每个人对于世界的认识和理解都有一定的个人特色和限制,而无法达到客观和普遍的真理。
胡塞尔在《现象学的观念》中批判了康德的哲学,认为康德试图通过先验的概念和范畴来限制和界定人类的认识和理解。
他认为,康德的先验概念和范畴只是针对我们的认识能力进行了规定,而没有真正回答我们如何认识和理解那个超越之物的问题。
对于胡塞尔来说,要真正理解那个超越之物,我们需要回到具体的经验和直观的观察中。
胡塞尔提出了“现象学约定”,通过分析和描述我们的直观经验,来寻找那个超越之物的真实面貌和含义。
他认为,我们要去除主观的解释和加工,要超越一切既定的观念和范畴,以求找到那个真正的超越之物。
胡塞尔的“超越之物”概念引发了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和理解的思考。
我们意识到,我们所认识和理解的世界只是一种表象和现象,而那个超越之物则是无法完全被捕捉和把握的。
这一观念启示我们要谦逊地对待我们的认识和理解,要不断反思和修正我们的观点和见解,以更加客观和全面的方式来认识和理解世界。
论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
论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
胡塞尔的《现象学的观念》一书中,“超越之物”是他对哲学传统中所声明的真实、自主、在物自身中存在的对象的一个批判概念。
在这本书中,胡塞尔试图将注意力从现象学方法的纯粹性转向超越之物作为现象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胡塞尔认为,哲学传统中对于超越之物的观念是建立在对经验和意识活动的一种抽象化之上的。
传统哲学将超越之物看作是独立于主体的、存在于物自身中的实在,而这种观念是建立在对物的本质和存在的分割之上的。
胡塞尔将超越之物看作是主体意识活动的产物,是在主体与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
超越之物不是事物的本质、本体,而是主体意识活动的外延和结果。
胡塞尔称之为“意义”,并将其看作是由主体所具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所决定的。
胡塞尔的“超越之物”旨在揭示物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
传统观念中的超越之物被剥离了主观性和意义的因素,而胡塞尔试图突破这种割裂,重新思考物与主体的互动关系。
胡塞尔的“超越之物”概念对于理解现象学的方法和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他认为,现象学的任务不仅是描述现象,而是理解现象背后的意义和关系,从而揭示出超越之物与主体意识活动的互动和相互依存的本质。
通过对“超越之物”的论述,胡塞尔试图回归到意义的来源和主体性的基础上,重新探讨物与主体的关系。
他希望通过对超越之物的分析,揭示主体对世界的主动构建和解构的能力,从而重新塑造哲学对于真实和存在的理解。
胡塞尔的《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可以理解为一种批判和思考传统哲学对于物与主体关系的观念,试图重新塑造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和目的,突破对超越之物的简化和抽象化的认识,重新探讨物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胡塞尔现象学述评
胡塞尔现象学述评
弗雷德里克·赫尔塞尔是20世纪欧洲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
著作影响了整个世界,突破了传统哲学的想法。
赫尔塞尔渴望入门于
哲学,并用他的思想寻求新的答案,以便满足他的智慧的渴求和想象
的渴求。
他回答了复杂的人类问题,他提出了关于宇宙、弥撒、上帝、人性、历史和社会的宏观思想。
赫尔塞尔现象学是他最著名的著作之一,他将这本书看作是他一
生最重要的成果。
赫尔塞尔在书中阐述了他对哲学的独特见解,他认
为理性的表征并不是一种抽象的客观认知,而是来自一个主观的源头,这个源头在人的中心经历过一种“渴望”。
他认为,我们通过一种弹性而非确定性的“建立”,用渴望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构建出我们使用的概念。
赫尔塞尔的现象学为人们建立了一个创新的哲学体系,但他也受
到了许多批评。
一些学者反对他在“理性表征”上的解释,他们认为它只是一种隐喻,而不是实际的人类经验或情感。
此外,一些哲学家认为
他过度理解了主观的概念,使得它们没有得到客观的认可。
尽管有批评,但赫尔塞尔的现象学对许多哲学家都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并惊讶地发现了新的视角。
它提供了一种开放而又有启发性的
方法来理解世界,它也是重新审视哲学中人类经验的伟大而卓越的文本。
因此,可以说,赫尔塞尔的现象学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文本之一。
论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
论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胡塞尔(Edmund Husserl)是20世纪哲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哲学家,他被誉为现象学的奠基人,其代表作品《现象学的观念》更是对现象学的思想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现象学的观念》一书中,胡塞尔提出了“超越之物”的概念,这一概念在现象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就此展开详细的阐述。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胡塞尔对于“超越之物”是如何定义的。
在《现象学的观念》中,胡塞尔将“超越之物”理解为一种无法被感知的概念,它存在于我们的经验世界之外,无法通过感觉或者直接经验来观测和证实。
这些超越之物可以是形而上的实体、抽象的概念或者是其他非感性的存在。
胡塞尔认为,超越之物虽然超越了我们的感知和经验,但却对我们的认识和思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一般来说,“超越之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客观的超越之物,包括物理世界中的自然规律、客观存在的实体等等;另一方面是主观的超越之物,包括逻辑规律、数学概念、精神世界中的观念等等。
在这两个方面中,“超越之物”既包括了我们无法感知的客观存在,也包括了我们无法直接经验的主观观念,这使得“超越之物”成为了现象学中一个极具挑战性和深刻意义的概念。
胡塞尔对“超越之物”的研究并不是简单地要求我们去确认其客观存在与否,而是更关注其对我们经验世界和思维活动的影响。
在《现象学的观念》中,他强调了“超越之物”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建构知识体系的重要性,他认为“超越之物”不仅仅是一个哲学上的概念,更是对我们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的挑战。
通过对“超越之物”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的认识活动是如何进行的,我们所建构的世界观是如何与超越之物相联系的,以及我们所信仰的真理是如何与超越之物相对应的。
关于“超越之物”的研究在现象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超越之物”挑战了我们过去的认识观念和形而上学观念,它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知识体系和真理观念,深化我们对认识论和哲学的理解。
论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
论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
胡塞尔的现象学思想认为,哲学的根本问题在于对于存在的问题,因为存在在每个知
识领域上占据着首要地位。
而“存在”一词由于其普遍性,越来越多地减少其真正的含义
和内容,变成一个空瘪的概念。
因此,需要超越“存在”概念的物,即所谓的“超越之物”,来更深入地探询存在的本质。
胡塞尔不是指超越世界或无法描述的东西,而是指对于超越主体的人或任何主体的思
考过程所必需的概念。
这个“超越之物”是作为我们对存在真正本质的超越来表达的。
超越之物可以是一个真正的或想象中的对象或事情。
这个概念强调了一个超越人的认
知能力的主体性。
在探索存在的本质时,胡塞尔认为,必须超越具体的经验和鲜明的对象,走向真正的本质。
因此,超越之物成为了现象学的基础和工具,这样探究存在的本质才有
可能。
那么,何为超越主体呢?胡塞尔认为超越主体是指在探究未知领域、意志行动和意识
操作时,在认知、体验和把握基础上的能力。
超越主体也是一种哲学观念,可以理解为人
的认知层次已经到达了极限,不能再通过已有的方法和道具进行继续的知识探索,而必须
寻求一种新的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探索存在的本质。
在胡塞尔的哲学中,“超越之物”是一个基本概念,在现象学的思考中,需要超越感
性认识和知觉世界,寻求到存在的本质。
超越之物的重要性在于,它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在追求真理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不断超越我们已有的知识和认知,去探求意识
之外的存在本质。
这种思想方法不断自我超越,不断超越认识平庸,才能实现真正的哲学
思考和认识探索。
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思想
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思想德国哲学家爱德华·胡塞尔是现象学的奠基人,他通过对意识现象的分析和反思,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思想。
胡塞尔的哲学思想极为深奥,他强调现象对于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性,并认为现象才是哲学研究的出发点和根基。
下面本文将深入探讨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思想。
1、现象学哲学思想的出发点胡塞尔认为,人类的认识始于感性经验,在感性经验中,我们首先感知到的是非常具体的现象,比如颜色、声音、形状等等。
这些现象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也是我们建构认识世界的唯一途径。
胡塞尔认为,研究现象的性质和本质,是哲学的首要任务。
因此,他强调现象是哲学的真正出发点和根基,只有从现象开始,才能逐步揭示出真正的本质和本体。
2、现象学哲学思想的核心理论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思想有很多方面,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理论是本体学和现象学。
本体学是研究存在的规律和本质的学问,而现象学则是研究现象的本质和意义。
在胡塞尔看来,存在的两种形态是现象和本体。
现象是存在的表面现象,本体则是存在的本质。
胡塞尔强调,本体不是被揭示出来的,而是透过现象展示出来的,因此现象对于本体的揭示极为重要。
他认为,现象是比本体更加根本和重要的,因为没有现象,我们根本无法对本体进行认知和理解。
3、胡塞尔的「回到事物本身」原则胡塞尔提出了「回到事物本身」的原则,也就是说,在哲学研究中,我们必须把注意力放在事物本身上,而不是被我们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所束缚。
这种原则可以理解为哲学思考的重要标准或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摆脱先入为主的观念和偏见,从而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本体。
4、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包括描述、分析和反思三个方面。
描述是对于事物的直接感性体验,分析是对于这种体验的概括和整理,反思则是对于分析的思考和归纳。
胡塞尔认为,哲学研究应该从经验和直觉的基础上开始,进行直接的描述和体验,然后进行分析和反思。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本体。
论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
论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现象学的观念》是德国哲学家埃德蒙德·胡塞尔的重要著作之一,该著作系统地阐述了胡塞尔的现象学观念。
在这部著作中,胡塞尔提出了“超越之物”(Transcendental Ego)的概念,这一概念对于理解他的整个现象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胡塞尔看来,“超越之物”是指作为经验现象的主体的自我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将自我意识视为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桥梁,即我们以自我意识为中介来感知外部世界。
胡塞尔指出,传统上的哲学和心理学往往忽略了自我意识作为主体的重要性,而将其仅仅视为客体的一部分。
他提出了“超越之物”的概念,强调自我意识作为主体在经验中的重要地位。
胡塞尔认为,自我意识具有一种“超越性”,即它能够超越客体意识和直接经验,使我们能够意识到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
他将这种能力称为“主观主义”(Transcendental Ego)。
在他看来,这种主观主义的能力使我们能够超越客观世界的限制,自由地产生和表达我们的意识活动。
在“超越之物”的框架下,胡塞尔对于主观和客观之间的关系做出了深刻的分析。
他认为,主观并非简单地对客观进行反映,而是在主观意识中产生这些对象,并且这种产生是基于主观的活动和创造力。
主观意识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主动而非被动的。
这一观点对于理解我们的认识活动和意识活动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在“超越之物”的概念下,胡塞尔对于“表现”(representation)和“意识”(consciousness)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他指出,“表现”并非简单地指客观实体对于主观的反映,而是主观意识的一种活动。
也就是说,主观意识并非 passively接受客观实体的反映,而是主动地产生 and 创造这些表现。
“超越之物”的概念使我们能够从新的角度理解和思考表现和意识的关系。
胡塞尔的《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概念提出了新的对于自我意识和主观世界的理解。
通过强调自我意识的超越性和主观意识的创造力,他使我们能够重新审视主观和客观之间的关系,对我们理解和认识世界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胡塞尔现象学作为历史哲学的意义
i 篓
胡塞 尔现 象学作 为历 史哲 学 的意义
任 军
内 容 提 要 胡 塞 尔 对 历 史 哲 学 的 思 考 是 一 个 有 “ ” “ ” 过 程 。 即 以 逻 辑 背 谬 的 批 判 破 有 立 的
方 式 破 除 历 史 主 义 , 时 以 纵 向 本 质 直 观 确 立 历 史 理 论 的 研 究 方 法 , 在 目的 论 的 意 义 上 确 立 同 并 历 史 哲 学 的 地 位 。 历 史 哲 学 始 终 是 胡 塞 尔 现 象 学 中 一 个 极 为 重 要 的 内 容 , 析 和 讨 论 胡 塞 尔 的 分 历 史 哲学思 想将有 助 于我们 清晰地 理 解和把握 胡 塞 尔的现 象学哲 学 。 关 键 词 胡 塞 尔 现 象 学 历 史 哲 学
生 活于其 中的具 体历 史 时 间 的揭示 , 其 整 个本 就
哲 学 》 中重点 讨 论 了“ 判 的观 念 史 ”在 这里 ) 批 ,
他 认 为 :诸 最 终 的 问 题 , 最 终 的 形 而 上 学 的 最 “ 诸
终 的 目的 论 的 问 题 , 是 与 对 于 历 史 之 绝 对 意 义 都 的 询 问 相 一 致 的 ”3 而 在 2 世 纪 3 年 代 , 别 I。 ] 0 0 特 是 在 他后 期 的代 表作 《 洲 科学 的危 机与 超 越论 欧
任 军 , 夏 大 学政 法 学 院 副教 授 宁
70 5 021
如 果 简 短地 考 察 一 下 历 史 理 论 在 胡 塞 尔 现 象 学 中 的 地 位 , 们 就 会 发 现 , 塞 尔 从 未 系 统 我 胡
地 论 述 过 一 门 关 于 历 史 本 身 的 现 象 学 理 论 …。
一
胡塞尔的主要哲学观点
胡塞尔的主要哲学观点胡塞尔,这位哲学界的大神,真的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人物。
他的思想简直像是万花筒一样,五彩斑斓,让人目不暇接。
得说说他的“现象学”理论。
简单点说,现象学就像是一种探究我们如何感知世界的工具。
想象一下,咱们每天看到的、听到的、甚至是感觉到的事情,都是通过我们的意识来理解的。
换句话说,咱们生活在一个个体的世界里,而这个世界又是被咱们的意识给“过滤”过的。
哎呀,听起来有点高深,其实就是在说,我们的感知有时候跟真实的事物相去甚远。
就像你早上醒来,发现窗外的阳光好得很,但一旦你没睡够,心情就直接掉进了谷底。
胡塞尔对“意向性”的看法也特别有意思。
你知道的,意向性就是咱们的意识总是指向某个对象。
比方说,你在吃冰淇淋,那冰淇淋就是你意识的“目标”。
但是,要是你正在吃草莓味的,而你心里想着巧克力味,那这个意向就有点跑偏了,对吧?这就像在玩一场“真心话大冒险”,你的意识总是想把你拉向某个特定的方向。
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咱们的情感、记忆、想象力就全都参与进来了,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意识网络”。
再说说他的“生活世界”。
这个概念听上去很抽象,但其实它就是指咱们每天生活的那个真实世界。
就是那个你喝咖啡、跟朋友聊天的地方。
胡塞尔认为,咱们的哲学思考应该扎根于这个生活世界,而不是空洞的理论。
就像一个花匠,得先了解土壤才能种出花来。
这种扎根现实的理念,让咱们在思考问题时,能够更接地气。
想想看,如果咱们总是飘在空中,根本无法感受到生活的真实,那日子简直就没法过了。
得聊聊胡塞尔的“时间意识”。
你有没有想过,时间是怎么在我们心中流逝的?胡塞尔觉得,时间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个不断流动的“现在”,过去的记忆和未来的期待交织在一起。
就像咱们在看一部电影时,虽然画面是连续的,但回忆和期待常常让情节变得更为丰富。
你会发现,回忆起一段往事,心里会涌起一阵暖流,仿佛那一刻又回到了眼前。
说到这里,胡塞尔的哲学真的让人感觉像是在跟时间赛跑。
论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
论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现象学的观念》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所著的一部重要著作,被认为是现象学的经典之作。
在这本书中,胡塞尔阐述了他关于“超越之物”的一些思考和观点。
本文将对这一观念进行阐述和解析。
“超越之物”的含义“超越之物”是胡塞尔对诸如基督教上帝、历史进程、社会规范等观念的概括。
它们都是超越人们经验范围的存在,无法被感性经验所直接观察到。
然而,这些“超越之物”却是人们思考、信仰和行动的根源,这种超越性质给它们带来了神秘感和权威性。
胡塞尔认为,人们思考和行动的一部分是建立在对这些“超越之物”的信仰基础上的。
这些信仰可以是宗教、政治、伦理等方面的。
例如,基督教中的上帝、唯物史观中的历史进程、民主制度中的人民选举等都是“超越之物”。
然而,这些“超越之物”并不是指存在于一个超自然或超理性的领域中,它们依然处于人们的经验世界之中,只不过是在经验的范围之外,无法被直接感知或直接证实。
它们在人们的思考和行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指引和意义。
胡塞尔认为,“超越之物”虽然无法被感性证实,但是它们依然在人们的经验世界之中,并且对人们的思考和行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仅是通过人们对于“超越之物”的信仰和敬畏,更是通过对“超越之物”本身的理解和分析。
这种理解和分析需要超越感性经验,运用理性能力,通过一定的思辨方法和哲学逻辑进行推理和构建。
胡塞尔将“超越之物”提出来,并不是想要排斥宗教、政治等各种信仰和文化形态,而是希望揭示它们的本质属性和对人们的影响。
胡塞尔认为,对于这些“超越之物”我们既不能过于崇拜和笃信,也不能过于贬低和否定,而应该尝试通过思考和分析来理解它们的意义和价值。
“超越之物”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在现代社会中,各种价值观与信仰之间的冲突和竞争正在加剧。
在这种情况下,胡塞尔提出的“超越之物”观念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来理解和分析各种信仰和文化形态的本质,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论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
论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现象学的观念》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哲学思想。
“超越之物”是其较为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对于理解胡塞尔的现象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
我们需要了解“超越之物”这一概念的基本含义。
在胡塞尔看来,“超越之物”是指那些超越我们主观意识所能直接感知和把握的客观存在的事物。
它们超越了我们对于事物的主观经验和认识,是无法被主观意识所直接触及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我们可以直接感知和认识到桌子、椅子、树木这些客观存在的事物,但我们却无法直接感知和认识到他人的内心世界、意识活动等“超越之物”。
胡塞尔在《现象学的观念》中对“超越之物”做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他认为,人们通常倾向于把所有的意识活动都看作是在意识之中发生的,人们习惯性地把关于外部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理解都归结为主观的认识和理解。
而事实上,胡塞尔指出,我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并不仅仅局限于主观经验和意识活动,还包括了对“超越之物”的认识和理解。
这就要求我们超越主观的意识和经验,去探寻和理解那些超越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即“超越之物”。
在胡塞尔看来,人们对“超越之物”的认识和理解受到了种种限制和阻碍。
“超越之物”本身的不可见性和不可触及性是其认识和理解的主要困难所在。
由于“超越之物”超越了我们的主观意识和经验,我们无法直接感知和把握到它们的存在,因而也就难以真正理解和认识它们。
人们对“超越之物”的认识和理解也受到了他们自身认识能力的局限。
胡塞尔认为,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他们所能认识和理解的范围也是有限的,他们很难去超越其认识能力的局限,去理解那些超越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的事物。
在现实生活中,“超越之物”的概念也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对于科学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面临着认识和理解的种种困难和挑战,这就需要他们去超越主观意识和经验,去探寻和理解那些超越他们的认识能力和经验的客观存在的事物。
论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
论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胡塞尔(Edmund Husserl)是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他的《现象学的观念》被誉为现象学的奠基之作,为后世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部著作中,胡塞尔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念,其中就包括“超越之物”。
本文将就胡塞尔在《现象学的观念》中对“超越之物”的思想进行全面解读和分析。
在胡塞尔的《现象学的观念》中,他提出了一种关于认识和现实之间关系的观点。
他认为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并不是直接的,而是经由各种经验和表现形式而得到的。
其中一种关键的经验形式就是“表现”(phenomenon),对于表现,胡塞尔作了如下解释:“表现是我们对世界直接经验的内容,它包括我们的感知、直觉、情感和思维等。
”胡塞尔指出,我们所直接经验到的表现并不等同于事物的本质,表现只是在我们意识中直接呈现的一种形式。
而实际上,胡塞尔认为在表现之后还有一种超越的存在——“超越之物”。
胡塞尔所说的“超越之物”并非指某种具体的事物,而是指对于我们认识能力的一种挑战。
在他看来,“超越之物”即是我们在表现之后再寻找事物的本质,即使这种本质并不是直接呈现在我们意识中的。
胡塞尔认为,我们必须超越表现,达到事物的本质,这就是“超越之物”。
在胡塞尔看来,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我们需要超越我们的主观意识,达到客观的存在。
他认为,这种超越性是我们认识的基础,也是我们认识的最终目标。
在《现象学的观念》中,胡塞尔详细分析了超越之物的各种特征和意义,试图揭示出认识的本质及其超越性。
胡塞尔提出,超越之物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存在。
他认为,这种存在是我们认识活动的最终目标,也是我们认识活动最直接的对象。
为了达到这种存在,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超越表现,直接接触这种存在。
只有通过这种接触,我们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了解事物的真实面目。
在《现象学的观念》中,胡塞尔对“超越之物”的分析和阐释,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认识论范式。
论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
论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胡塞尔(Edmund Husserl)是20世纪最重要的德国哲学家之一,他被誉为现象学之父。
《现象学的观念》是他在哲学领域的重要著作之一,该书探讨了人类认识活动的本质和结构。
胡塞尔认为,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并非简单地接受外部世界的事物,而是通过主观活动对外部事物进行塑造和构建。
在胡塞尔的哲学体系中,他提出了“超越之物”的概念。
这一概念指的是那些超出我们单纯感知能力范围的对象,即我们无法直接感知到的客观世界的存在。
这种“超越之物”既包括实在世界中的物体,也包括一些普遍的概念和原则。
胡塞尔认为,正是这些“超越之物”构成了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是我们认识活动的先决条件。
通过研究胡塞尔的“超越之物”理论,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类认识世界的本质和结构,探讨认识活动的起源和发展。
了解“超越之物”在现象学中的作用,可以为我们提供更深层次的认识论启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认识活动的本质和意义。
1.2 研究意义研究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从理论上看,“超越之物”是胡塞尔对于客观存在的思考,通过探讨“超越之物”,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事物背后的本质和根源。
而在实践上,“超越之物”则直接关系到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行为方式。
通过研究“超越之物”,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理解他者,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问题。
因此,研究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不仅有助于推动哲学领域的发展,更有助于提升我们的认知水平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惑。
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探究“超越之物”的概念,对于促进人类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正文2.1 胡塞尔对于“超越之物”的定义胡塞尔在《现象学的观念》中对于“超越之物”的定义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解读。
他将“超越之物”定义为一种存在于经验之外的对象或实体,超越了我们所能直接感知或理解的范围。
《纯粹现象学通论》[德]胡塞尔著读后感
《纯粹现象学通论》[德]胡塞尔著读后感第一篇范文《纯粹现象学通论》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的代表作之一,该书系统地阐述了现象学的理论和方法。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现象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现象学作为一种哲学方法论,其核心观点是“回到事物本身”。
胡塞尔认为,要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必须摒弃一切先入为主的偏见和成见,以纯客观的态度去观察和研究事物。
这一观点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观点充斥着我们的头脑,很容易影响到我们对事物的真实认识。
而现象学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清洁”的思考方式,使我们能够回归到事物的本身,从而更好地理解世界。
书中,胡塞尔还对现象学的诸多概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如“意向性”、“表象”、“充实性”等。
这些概念虽然抽象,但通过对它们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现象学的精髓。
例如,意向性是指意识对事物的指向和定位,这使我们意识到,我们的认知并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主动意向的结果。
这一点在现代心理学和认知科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应用。
此外,胡塞尔在书中还探讨了现象学与科学、道德、美学等领域的关系,认为现象学可以为各个领域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这一观点令人深思,因为现象学确实具有跨越学科的潜力,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科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然而,尽管现象学具有诸多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其局限性。
例如,现象学强调回归事物本身,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往往是复杂多变的,单一的现象学方法可能无法全面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因此,在运用现象学方法时,我们还应该结合其他哲学方法和学科知识,以达到更全面的认识。
第二篇范文《纯粹现象学通论》是胡塞尔现象学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对现象学的基本概念、方法以及应用等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阐述。
作为一名人工智能助手,我以独特的视角阅读了这本书,试图从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的角度去理解和解读胡塞尔的现象学理论,从而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新的启示。
论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
论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现象学的观念》是德国哲学家爱德蒙·胡塞尔(Edmund Husserl)的重要著作,该书在现象学理论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现象学的观念》中关于“超越之物”的论述是该书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述。
我们需要理解“超越之物”的含义。
在胡塞尔的哲学体系中,“超越之物”是指现象之外的存在体,即不仅仅是我们对现象的经验意识,而是现象背后的实在。
胡塞尔认为,现象仅仅是对超越之物的表现,并不能完全揭示超越之物的本质。
要真正探索事物和世界的本质,就需要超越现象本身,直接面对超越之物。
胡塞尔通过“归纳的唤起”(induction of awakening)来达到对超越之物的认识。
所谓“归纳的唤起”,是指通过对一系列类似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从中归纳出超越之物的一般属性和本质特征。
通过对多个具体的椅子进行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椅子”的一般属性,即它们都具有坐的功能,这就是超越之物“椅子”的本质特征。
胡塞尔提出了“意向性”(intentionality)的概念来解释人类对超越之物的认识。
意向性是指我们对超越之物的意识和心理活动的指向性。
胡塞尔认为,人类的意识活动总是指向某个超越之物,这个超越之物可以是现实中的物体,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
正是通过意向性,我们才能认识和理解超越之物的存在和本质。
胡塞尔提出了“再回到事物本身”(return to the things themselves)的方法,通过直接回归到事物本身来寻求对超越之物的认识。
他认为,我们在分析研究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各种先入之见和主观偏见的影响,只有通过再次回到事物本身,摒弃这些干扰和偏见,才能真正把握超越之物的本质。
《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是胡塞尔哲学体系的核心概念之一,通过对超越之物的探索,我们可以认识和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存在。
通过“归纳的唤起”、意向性和“再回到事物本身”等方法,胡塞尔试图揭示超越之物的意义和存在,并为现象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胡塞尔现象学的自然主义批判及其启示
胡塞尔现象学的自然主义批判及其启示任 军(宁夏大学 政法学院,银川 750002) 提要: 从胡塞尔现象学对自然主义的界定与批判历程开始,继而从胡塞尔现象学的角度对自然主义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胡塞尔现象学的自然主义批判对于当今哲学形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胡塞尔;现象学;自然主义中图分类号: B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3637(2009)03-0121-04 一、胡塞尔对自然主义的界定和批判历程胡塞尔在《逻辑研究》(1900—1901)中完成了对心理主义的清算之后,继而又在《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1911)中对自然主义和历史主义进行了批判①。
在胡塞尔现象学中,自然主义是指“对自然之发现的结果现象,自然在这里是指一个按照精确的自然规律而在空间、时间存在的统一之意义上的自然”。
从历史上来看,随着这种“自然”观念在自然科学中的逐步实现,“自然主义也一再地得到扩展”。
自然主义者“所看到的只是自然并且首先是物理的自然”,所有事物只有两种存在的可能性:要么“本身是自然的,隶属于物理自然的统一联系”,要么“虽是心理因素,但却只是依赖于物理因素而发生变化的东西”[1]。
所有的自然主义都具有两个特征:“一方面是将意识自然化,包括将所有意向—内在的意识被给予性自然化;另一方面是将观念自然化,并因此而将所有绝对的理想和规范自然化。
”[2]胡塞尔认为,这种必然主义的态度是近代客观科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近代客观科学一方面将世界视为“实在的宇宙”;另一方面又假设这个宇宙具有一个客观的“自在存在”,而这个“自在存在”只是主观———相对地展现在生活世界的被给予性之中;但是这种“自在存在”又可以借助于客观化、数学化的思维方法在一种无止境的研究过程中作为世界的“真实存在”而被把握到。
一切精神性事物和活的事物都在这种观点中被自然化[3]。
这种态度中的关键词是:数学化、因果律以及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的区分,所以自然主义这个概念必然与客体主义这个概念相关联。
胡塞尔三个核心观念批判
胡塞尔三个核心观念批判胡塞尔三个核心观念批判综观胡赛尔的现象学还原有三个核心观念,即悬搁的观念,直观的观念,意向性的观念。
这三个核心观念在上世纪被誉为是认识论哲学的重大突破,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如何来看待胡赛尔现象学还原的三个核心观念呢?初看时很容易被这三个核心观念所吸引,有着很强的术语逻辑构思。
但是静下心来深思,特别是以人类意识结构的实在考察追问,胡赛尔的现象学还原及其三个核心观念是有重大缺陷的,并没有带来认识论哲学的重大突破,相反有着自身的可疑和矛盾背谬,需要我们进行再认识批判。
一,关于悬搁。
胡赛尔的现象学还原认为,认识论永远不能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其理由是生活和自然科学从不关心认识的可能性,认识是否和自在事物一致。
认为一切经验知识都是可疑性的,存在自身的矛盾和背谬。
因此,认识论的创立和新大陆的开辟必须采取断然地悬搁一切自然科学和经验知识,把它们加括号、中止判断、存而不论。
胡塞尔之所以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原因在于,自康德创立近代认识论先验哲学以来,西方的认识论哲学长期是以先验绝对为主导的。
胡赛尔的现象学还原则承续了康德的先验哲学,不仅认为认识的形式是先验的,更认为认识对象的构造也是先验的,而这恰恰是康德先验哲学的重大缺陷。
由此赢得了先验哲学家们的青睐,被誉为认识论哲学的世纪性突破。
那么,认识论哲学的创立和发展能否悬搁自然科学和经验知识,把它们存而不论,贴上无效的标志呢?或者说哲学思考能否离开自然科学和经验知识,特别是时代知识的巨大发展和新的汇集呢?这里就关切到哲学思维的基础原理。
哲学思维不是凭空在人类的心底涌现的。
哲学思维有它的基础原理:它首先源于经验知识的汇集,从经验知识不断涌现和汇集中,获得哲学智慧抽象的更高发展和新的维度。
没有丰富的经验知识来源,没有经验知识的更高时代汇集,哲学和哲学智慧的更高抽象必将是无源之水,无米之炊,走向枯竭。
胡赛尔的现象学还原悬搁自然科学和经验知识在认识论哲学创立中的基础联系,其结果是他的论述完全陷于了诸多繁琐晦涩的术语编织构思,在术语编织构思中绕来绕去而没有实在考察的踪影。
《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德]胡塞尔著读后感
《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德]胡塞尔著读后感第一篇范文《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的重要著作,通过对欧洲科学危机的深入分析,提出了超越论的现象学方法,以期超越科学危机,重建科学的基础。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现象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对科学危机有了新的认识。
胡塞尔认为,欧洲科学的危机源于科学自身的内在矛盾,科学的发展导致了科学自身的异化,科学的方法论和科学的研究对象之间出现了裂痕。
这一危机表现在科学对现实的解释越来越无力,科学的理论与现实的实践之间越来越大。
胡塞尔认为,这一危机只能通过超越论的现象学来解决。
超越论的现象学是一种哲学方法,它通过直观的方式,揭示出科学研究的本质和科学对象的真正性质。
胡塞尔认为,只有通过超越论的现象学,才能揭示出科学的真正基础,才能解决科学危机。
胡塞尔的观点深深地打动了我。
我认为,他的超越论的现象学不仅可以解决科学危机,也可以为我们理解和解决其他领域的危机提供方法。
例如,在教育领域,我们也可以通过超越论的现象学,直观地理解教育的本质,揭示教育的问题,找到教育的真正基础,从而解决教育的危机。
第二篇范文从文化批判的视角重读《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胡塞尔的《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不仅是对科学危机的哲学探讨,更是一种深刻的文化批判。
胡塞尔通过对科学危机的剖析,实际上是在揭示现代性的危机,是在批判现代化过程中科学知识的独裁和理性的狭隘化。
胡塞尔认为,科学的危机源于科学知识体系的自我封闭和独裁,这种独裁导致了科学对其他知识领域的排斥,甚至是压迫。
科学以其所谓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排斥了其他形式的知识,甚至是生活中的常识。
这种科学的独裁实际上是现代性的一种体现,是现代性对知识的独裁和理性的狭隘化。
胡塞尔的现象学是一种对这种知识独裁的批判,是一种对理性的狭隘化的批判。
他通过现象学的方法,试图揭示出科学的本质,揭示出科学知识的真正来源,以此来对抗科学的独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r n
Z
向于将一切都看作是 自然 ,精神科学 都 看 作 是 精 神 ,看 作 是 历 史 构 成
在对个体生命 的 自我认识层次上 的 “ 自身思义 ” ( 详后 ) ,还是在交互主体层 次上的 “ 理解” ,生
弋 丁 - r
_ -
出于这种考虑 ,胡塞尔在对 当时盛行 目 学之 中的 自 然主义哲学 ( 用实证科学
认为 ,在胡塞尔那里 ,历史首先是从 两个方面被 排除在外 的:作为发生学的解释原则 和作为被历 史学家和社会 学家研究过 的现 实。 ’ _ ( 但是在 2 J
11 年的 《 学作为严格 的科学》 中,胡塞尔 91 哲 对历史、历史学等问题进行 了关注 ,并对表现为 历史主义的历史哲学进行了批判 。特别是在 13 95
T a s e d na h n me oo y t los mma z sb e yt ep i s p yo itr f sel iw rn c n e t P e o n lg ,i as u l i r e r f hl o h f s yo il h o h o Hu sr’ ve s S a d i e eain t S n t rv lt o U . s o
哲学观点及其对我们的启示进行简单的总结。
【 关键词】胡塞尔;现 象学;历史主义
Ab t a t Ths p p r s rs w t s e l r i u f h s r im n P i s p y a g r u sr c : i a e t t i Hu s r’ c t e o i o i s i h l o h s Rio o s a h S i q t c o S i n e, a d n l s s i x a it n n h is e n h C i s f u o e n ce c a d ce c n a a y e hs e p t i o t e su i T e r i a o s o E r p a S i n e n
一
; 《 在 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 所致力于 哲学 ,胡塞尔则直接称其为 “ 极端怀疑的主观主 o j
在自 然科学和精神科学之 间找到哲学 学哲学 的位置。在胡塞尔看来 , “ 自 义” 。和胡塞尔一样 ,狄尔泰 也在精神和观念的 层次上致力于寻求精神科学 的基础 ,但是无论是
胡塞尔对 “ 历史主义”概念的使用 ,一般都 是针对 自 l 9世纪 以来 由兰克 、德罗伊森 和狄 尔
泰等人所代表的 “ 历史学派”观点:强调知识 的 历史性 ,并用历史理性来取代纯粹理性的优先地 位。 本文 试 图从 《 学作 为严格 的科 学》 … 哲 对历史主义的批判人手 ,继而分析胡塞尔在 《 欧 洲科学 的危机与超越论 的现象学》 中对历史主义 问题的阐述 ,最后对胡塞尔的历史哲学观点及其
E 心理学中的意识和观念 问题)进行了 同时也对历史主义 ,特别是对狄尔泰 进行 了批判。
命和历史始终是他所关心的主题 。这样做的后果 O 就在于 :在发生性和有效性或者说在历史和逻辑 ‘ O 一
的张力 之间 ,他 始终是 偏 向前 者 的。 同样 的问题也出现在他的世界 观学说中 ,生命反 思和历史感是 狄尔泰 的世 界观论 的两个 基本要 _ 工 <
确定的是 ,胡塞尔对于历史 、历史学 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对于历史 ,他 历史的东西对我们来说都是在其 ‘ 存
p‘ 可理解的’ 可解释的 ’ 、‘ ,这种存 青 神的存在 ’ ,就是一个意义所具有 的
素。 瞄 狄尔 泰 的哲 学世 界 观包 括 三个类 型 : 自然主义 、自由理想 主义 ( 唯心 主义 ) 、客观唯 心主义 。 ( ’ J 尽管他认 为 “ 神对于它们之 中 精
维普资讯
2o06
胡塞尔现 象学 的历史主义 批 判及 其 启示
任 星 ( 中山大学哲学 系,广 东 广 州 5 07 ) 125
【 摘要 】该文从胡塞尔在 《 哲学作为严格的科 学》 中对历史主义的批判入手 ,继而分析 他在 《 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 中对历 史主义问题的阐述 ,最后对胡塞 尔的历 史
作者简介 :任 军 (90年一 ) 17 ,宁夏 固原人 ,中山大学外国哲学专业博士生 ,浙 江东方职业技 术学院教师。
维普资讯
: 示进行简单的总结。
历史学通过这样一个 自然主义态度 的 “ 悬搁”就 可 以得到真正的纯粹观念 ,而至多只能和其他 自 然科学一样获得一种经验和事实的一致性 。 对于历史主义 ,特别是 狄尔泰的 “ 世界观 ”
Ke r s: Hu s r ; P e o n lg ; Hi o i im y wo d se l h n me o o y s r s t c
中图分类号 :B 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76 (0 6 2 06 0 56 5 00— 60 20 )O — 06— 6 胡塞尔一生都在致力于关于纯粹 意识 的先验 现象学研究 , 从未系统地对一 门关 于本 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历史 认识的现象学理论进行过论述。 " … 在他看来 ,
年的 《 欧洲科学 的危机与超越论 的现象学》 中, 他把作为哲学史的历史 以及历史哲学问题作为重
要题 目进行 了探讨和论述 ,并再次对历史主义问 题做出了批评。
历史是作为一种 “ 现实 化” 的带有 “ 意见 ”性
质的事实而存在的,它与一种作为 “ 可能化的”
的 “ 真理 ” 性 质 的纯粹 先验 意识 是 对立 的。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