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五 周长:练习四》 赛课教案_0

合集下载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五 周长:练习四》 公开课教案_2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五 周长:练习四》 公开课教案_2

什么是周长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包括:周长的认识及周长的计算,教材先结合具体的事物,通过观察与操作认识什么是周长,然后再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学情分析:本单元的概念比较多,要从学生了解的知识经验出发,独立思考,不断感悟,切忌死记硬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事物和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和理解周长的含义。

2、能测量一个物体的周长,会计算图形的周长,并能寻求简单合理的运算途径。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描一描、量一量、数一数等多种动手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周长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能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能测量一个物体的周长,会数或会算一个图形的周长。

教法:谈话法、讲授法、直观演绎法、练习法学法:合作练习法教学用具:树叶、彩色笔、直尺、绳子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同学们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动画片吗?今天喜羊羊就跟我们一起在数学课堂中研究数学问题。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引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二、互动新授1、描一描①请学生描出喜羊羊跑树叶一圈的长度。

②学生同桌间说一说树叶的周长,然后全班说说树叶的周长。

③PPT展示三个喜羊羊爬树叶的路线,让学生判断哪一个才是爬树叶的正确路线。

④指名回答,说说怎样判断喜羊羊爬的长度是不是树叶的周长。

(关键是一周的长度)⑤请学生帮喜羊羊画出数学书封面的边线,说说数学书的周长是什么?并回答数学书封面的边线是什么图形?这个图形的周长又是什么?⑥PPT出示习题:请学生描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图形的边线。

⑦小结:图形一周的周长就是图形的周长。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玩中有悟。

]2、量一量①请学生测量喜羊羊跑树叶一圈的长度。

同桌之间研究用什么工具测量?怎么测量喜羊羊爬了多少厘米?②同桌之间合作测量树叶的周长,然后汇报测量过程。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五单元《练习4》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五单元《练习4》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练习4》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学习流程】一、导入师:同学们,第五单元周长学完了,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汇报。

1.什么是周长?围成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不是封闭图形,没有周长。

2.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或(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二、学程第一学程学习任务主问题1完成课本51页6、7题。

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把想法记录在探究单上。

第二步:互学要求(1)有序交流。

组长主持,组内互学,及时纠错。

(2)汇总意见。

组内总结方法。

(3)展学准备。

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讲准备。

第三步:展学要求:声音洪亮,语言流畅,逻辑思维清晰。

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

主问题1设计意图: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有关知识,结合情境图理解,解决现实问题,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主问题1预设答案:6.48÷4=12(厘米)答:正方形的边长是12厘米。

7.1×2+4=6(米)答:围城这块菜地的篱笆长6米。

第二学程主问题2完成课本51页8题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把想法记录在探究单上。

第二步:互学要求(1)有序交流。

组长主持,组内互学,及时纠错。

(2)汇总意见。

组内总结方法。

(3)展学准备。

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讲准备。

第三步:展学要求:声音洪亮,语言流畅,逻辑思维清晰。

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

主问题2设计意图:把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在变化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年级数学上册五周长练习四教案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五周长练习四教案北师大版
出示“练习四”第7题:
观察图可以看到这个篱笆长的一面靠墙,所以篱笆长为一长两宽
1×2+4=6(米)
8、出示“练习四”第8题
a.独立求出大正方形的周长。
b.把大正方形分成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并求出一
个小正方形的周长。
c.求出一个小正方形的周长。大正方形分成小正方形后,中间增加了4条12米长的边,即12×4=48(米),加上原来周长48米,合起来是96米。
练习四
课题
练习四
课型
练习课
教材分析
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融合,与数学课程中各个分支进行整合,并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就是把所有围成多边形的线段长度相加,是几边形就是几条边的长度相加。
3.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二、探究体验
经历过程
1.出示“练习四”第1题
a.在课本上用红笔画出小蚂蚁走过的路线。
b.小蚂蚁走过的路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周长就是一个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周长的含义,会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2.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
等活动,体验方法的科学性。
3.培养创新意识,体验发现的喜悦。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会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策略
1.情境法:结合具体情境,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3 练习四-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3 练习四-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3 练习四-北师大版一、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对象:三年级学生•课程名称:数学•章节内容:第五章运算法则(二)•课时数:1课时•教材版本:北师大版在第五章运算法则(二)中,深化了对加减法的理解,主要让学生了解加减法的交换律和分配律,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也学习了解除法。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通过练习四来加深学生对于解除法的理解与运用,同时对学生进行测试,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解除法的概念和原理。

2.熟练掌握解除法的操作方法。

3.认识实际问题中的解除法应用情景。

4.学会将解除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中。

•过程与方法:1.运用课堂教学和练习方式,系统地讲解解除法的定义、原理和运算方法。

2.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举例子讲解来巩固学生的掌握。

3.鼓励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和方法,并且在练习中锻炼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弘扬“探索、创新、协作、求实”的优良教育风气。

2.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和合作意识。

3.让学生知道数学的实际使用价值。

三、教学内容与教法设计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练习四》。

2. 教法设计•知新与导入:在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本内容,对于解除法有什么概念和运算方法进行了解和探究。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回顾知识点,帮助学生回忆和梳理知识点。

•操作与讲解:讲解解除法的运算种类以及注意事项。

通过多组计算例来讲解解除法的操作方法,让学生充分掌握解除法的操作步骤。

然后,教师利用课堂时间进行讲解,鼓励学生动手进行计算练习并进行答题辅导。

鼓励学生多思考并多提问,让学生能够有效开展思考,灵活运用解除法解决问题。

•融会贯通:在教学完解除法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后,教师会针对学生进行解除法的实际应用讲解,并结合实际生活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掌握解除法的实际应用。

•知识测试:在完成练习题后,教师会再次对刚刚复习的知识点进行测试,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综合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3周长练习四-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3周长练习四-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3周长练习四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3周长练习四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五章第三节,主要内容是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我们将通过练习四来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 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周长。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并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练习题。

2. 学具:学生每人一本练习册,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例如:“如果你要围成一个正方形的花坛,你需要知道多少米的绳子?”让学生思考周长的概念。

2. 讲解:我会通过黑板和粉笔,讲解周长的概念,并展示如何计算不同图形的周长。

3. 练习:我会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我会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周长的概念2. 周长的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图1: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图2:一个长为6厘米,宽为3厘米的长方形图3:一个半径为5厘米的圆2. 答案:图1:16厘米图2:18厘米图3:31.4厘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但是,有些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和指导。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尝试计算更复杂图形的周长,例如梯形、平行四边形等。

也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设计一个图形,并计算它的周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深刻理解周长的定义以及如何计算不同图形的周长。

周长练习四(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周长练习四(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周长练习四(教案) 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2. 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周长相关练习题的解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形、正方形模型,直尺,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周长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2. 新课:讲解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加深理解。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讲解:针对学生练习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周长练习四2. 板书内容:(1)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 = (a + b) × 2(2)正方形的周长公式:C = 4a(3)周长相关练习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周长知识。

2. 观察身边的长方形、正方形物品,计算其周长。

3. 调查家人或朋友对周长知识的了解,进行简单的访谈。

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掌握情况良好,但部分学生对公式推导过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在练习环节,部分学生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导致进度较慢。

今后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3. 课后作业设计较为合理,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完成情况不佳,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4.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但仍需在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3练习四-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3练习四-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3 练习四北师大版当我站在讲台前,看着台下的一张张可爱的面孔,我知道,又将开始一次数学之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练习四。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第五章第三节的练习四,主要涉及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我会带领同学们复习分数的加减法法则,并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分数加减法的运算题目,并能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难点则是如何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我准备了PPT和练习题。

PPT上包含了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例题,练习题则是用来让同学们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分数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PPT上的例题,讲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同学们独立完成,检验他们对于分数加减法的掌握程度。

4.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有关的作业题目,让同学们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清晰地展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以及例题的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3 + 1/42/5 + 3/54/7 + 2/7答案:1/3 + 1/4 = 7/122/5 + 3/5 = 14/7 + 2/7 = 6/73/4 1/45/6 2/68/9 3/9答案:3/4 1/4 = 1/25/6 2/6 = 1/28/9 3/9 = 5/9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效果,看看同学们是否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在课堂上给予他们更多的练习机会。

同时,我也会给他们推荐一些有关的数学游戏和练习题,让他们在课外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第五单元练习四优秀教学案例

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第五单元练习四优秀教学案例
1.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总结自己在讨论中得到的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和计算方法。
2.邀请每个小组的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和归纳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和计算方法。
3.强调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技巧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一些实际的分数加减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和巩固。
2.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意运算符号和计算方法的准确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一系列有效的教学策略,如提问引导、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我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设计课后练习,让他们在课后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在案例中,我以一个分蛋糕的故事为主线,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然地接触到分数加减法的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使他们能够自主地发现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能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又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合作交流的培养:本案例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通过这种合作交流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共同解决问题,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教学策略的运用:本案例采用了一系列有效的教学策略,如提问引导、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设计课后练习,让他们在课后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
2.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技巧,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分数加减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五 周长:练习四》 赛课教学设计_0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五 周长:练习四》 赛课教学设计_0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周长的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的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列举实例整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

2.根据特征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计算。

教学难点:1.通过对知识进行整理,提高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的能力。

2.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法指导:合作交流、尝试拓展练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同学们,请欣赏图片,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呈现。

周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今天就让我们来继续学习周长的知识。

板书课题:周长的复习全班同学齐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是周长?你知道吗?(设计意图:进一步的认识周长的定义,为下一步学习面积打下基础,防止两者混淆。

)我们学过哪些图形的周长?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二、回顾梳理,形成网络1.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对本节知识进行回顾梳理,谁愿意来说一说呢?2.反馈,并把学生整理的知识进行展示。

3.师生交流并总结。

4.统一公式。

(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周长计算公式)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周长有哪些计算公式,你知道吗?生说,师完成板书。

我们了解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两者之间的关系呢?课件展示:长方体,长20厘米,宽15厘米老师取一个长方形的纸进行演示,从中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让学生说一说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学生汇报,教师一一展示结果,并让学生及时评论,总结。

(设计意图:借助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引导学生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认识及区别,便于学生下一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内化理解,基本练习。

师:刚才我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一)火眼真金1.所有的图形都有周长。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五 周长:练习四》 赛课教案_2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五 周长:练习四》 赛课教案_2

“我”的课堂“我”作主————《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练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练习四。

【教学思考】本单元学习目标主要是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测量和计算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这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有关知识的基础。

本课是北师大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练习四》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练习课。

在这节练习课的设计中,师生平等对话,由学生提出本节课要练习的内容“什么是周长”、“怎样计算周长”、“如何运用周长知识解决问题”,以这些问题的解决为“经线”贯穿整个课堂,组织一系列的观察、思考、操作、计算、比较、归纳、合作等学习活动,在充分凸显练习课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多种解题方法的过程,多维度延伸周长的探索活动,不仅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周长意义的理解,提高计算周长的能力,而且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归纳多种解题方法,并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 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测量和计算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其它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 结合具体图形,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学习活动,理解图形剪拼变化引起的周长的变化,探究其规律,并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 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图形剪拼变化引起的周长变化。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手机,长方形纸,作业纸,剪刀,小棒【教学实录】一、开门见山,梳理练习内容1.读课题,提出问题。

师:知道今天我们要合作学习什么内容吗?生: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练习。

师:真善于观察,是一节练习课。

2.师:在这节课里,你想练习什么内容呢?(师板书:练习内容)生: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公式。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五 周长:练习四》 公开课教案_0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五 周长:练习四》 公开课教案_0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的基础。

本节课在小学数学“空间图形”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对具体事物或图形进行观察与度量;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理解周长的含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周长,能指出并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周长的含义.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各种图形、测绳等。

学具:树叶、皮尺、彩笔等。

教学设计根据《课标》指出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安排了以下四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 教师讲故事,提出问题。

2 学生思考并回答.3 教师揭示课题。

二、合作探究、理解新知活动一:描一描课件出示小蚂蚁散步,看见了一片树叶于是有了跑步计划的情境图。

1、动手用彩笔描一描小蚂蚁跑步的路线。

2、学生汇报描的方法,师生共同小结。

再描。

3、课件出示小蚂蚁跑步的动态图并且会说出一个小秘密。

4、描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师自己说出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5、学生总结图形周长的含义。

此环节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设计思路,也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周长在图形上”,使学生在操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学生对周长这个概念就有了一定的认识。

活动三:量一量1、在学生认识并理解周长的基础上,让学生去量一量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在学生测量之前课件出示测量要求与注意的问题.2、学生讨论并汇报测量方法,集体讨论,总结发现更多更好的测量方式3、小组合作,选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测量.活动四:数一数1、教师课件出示教材45页的最后一幅图并提出问题。

2、学生自主探究,总结汇报。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五 周长:练习四》 优质课导学案_0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五 周长:练习四》 优质课导学案_0

《周长的复习整理》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50-51。

学习目标:1.通过课前小练习再次回忆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

2.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进步理解长、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并了解长方形周长公式也适用于平行四边形。

3.通过动手画一画、拼一拼等操作,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利用周长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学习重点:探究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

学习难点: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教学过程:一. 重温旧知(分析课前练习)①通过课前部分有问题存在的的小练习导入,引导孩子认真观察,培养孩子们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小结:什么是周长及长方形周长公式和正方形周长公式?二.学以致用(运用旧知解决问题)1.把一个长方形分成甲乙两部分你能比较哪部分的周长长一些?2.在长方形中剪去一个小长方形观察剩下图形周长会发生什么变化?(利用1号信封中小长方形动手画一画,剪去部分用阴影来表示)3.反馈罗列学生各种思考方法,小结在什么情况下剪长方形周长变短、变长、不变?4.练习巩固,提升理解(课件出示)三.优化方法(拼拼算算中感悟)1.用剪下的两个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拼一拼并算算拼成图形的周长。

(图形不重叠)(利用2号信封的材料拼拼)2.反馈各种拼法并说说如何计算所拼成的图形周长,同时并对几种拼法进行整理,优化各种拼法的计算方法。

小结:拼法多样,但最终可以归结几种拼法不同但计算方法可以相同或相似,所拼成图形周长减少的是原来两个长方形周长的两条宽边或长边。

四.学习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五.课后练习作业纸1张。

北师大新课标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五周长练习四》4

北师大新课标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五周长练习四》4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周长?教学设计课型:复习课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能描出图形的边线,能结合实例计算周长。

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周长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会计算周长的简单问题,但是对周长的拓展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教学目标:1、通过比照活动,让学生发现,在剪拼的过程中,周长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2、通过研究周长与边长的关系,指导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给定周长的图形。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剪拼过程中周长的变化,会画给定周长的图形。

教学难点:探究剪拼过程中周长的变化,会画给定周长的图形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具准备:长方形纸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与周长有关的根底知识,长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怎样计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继续复习周长。

大家有没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有〕老师相信你们,请看大屏幕。

二:复习〔一〕、周长的变化1、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各是多少厘米?2、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周长是多少厘米?请同学们拿出1号和2号图形,先标上各边的长度,动手拼一拼算一算。

全班交流。

3、比一比,将这两个图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后,周长有没有发生变化?生:变了,减少了两条边的长度,请你上来指一指减少的边在哪里?可以怎样计算拼出的长方形的周长呢?动手算一算。

4、奇思在手工课上,将一张长方形纸剪成了两个正方形,请同学们拿出3号图形,标上各边的长度,像奇思一样,从中间把它剪成两个正方形,在剪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生:正方形的边长是9厘米?师:你是怎样想的?5、这两个正方形的周长之和是多少?比一比,将这两个长方形剪成两个正方形后,周长有没有发生变化?谁来指出增加的边在哪里?通过这两个活动你发现了什么?生:在剪的过程中,周长增加了,在拼的过程中周长减少了。

二:周长与边的关系1、淘气用铁丝围一个正方形,算一算,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生:48÷2=12厘米师:你是怎样想的?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北师大新课标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五 周长 练习四》_6

北师大新课标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五 周长 练习四》_6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练习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本2011课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练习四》P50----51页内容。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练习四,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周长、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基础进行学习的。

教科书中呈现的多种方法都是建立在对周长意义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周长的理解程度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认识了周长,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够计算图形的周长。

此时学生学习长方形周长就不会感到陌生了,进而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学习也就相对容易了,学会解决有关周长题的复杂问题。

教学目标:1.巩固图形的周长,能熟练计算多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自主整理、小组交流等进行复习,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的习惯。

3.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意识,激发探究欲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巩固周长概念,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长方形和正方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方法:动手测量、合作探究、学练结合。

教学准备:课件、绳子、正方形纸、练习题单。

教学过程:一、整理复习,建构知识网络。

师:这几天我们学习了第五单元有关周长的知识,今天我们上一节整理复习课-----练习四。

(板书课题)课前我让咱们同学对这一单元整理了思维导图,这单元都学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学得比较好,哪些知识容易出错?1、反馈汇报。

生:预设回答。

(1)知道了周长的含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2)(2)测量规则图形、不规则图形、多边形的周长。

知道了常用的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3)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4)能运用周长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同学们整理的很好,和老师整理的知识点差不多,大家看看老师整理的思维导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四
教学内容:教材第50---51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1、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2.通过摸一摸、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
等活动,体验方法的科学性。

3.培养创新意识,体验发现的喜悦。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比一比谁最棒!
236×6= 3600÷6= 250×4= 79×9= 125×8= 630÷3= 45×2= 8100÷9=
全班练习,分别找学生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2、求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23cm 7cm
二、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四”的第1---5题。

1、多媒体出示“练习四”第1题如下:
a.在课本上画出小蚂蚁走过的路线。

b.说一说小蚂蚁走过的路线就是这个图形的什么?
2、多媒体出示“练习四”第2题如下:
a.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上述物品想一想如何测量它们的周长?
b.同桌协作完成。

c.师:巡视指导。

3、多媒体出示“练习四”第3题如下:
a.生独立思考。

b.分别让学生说一说你的判断方法和结果。

c.对说的好的进行表扬。

4、多媒体出示“练习四”第4题如下:
a.三生说出计算方法后板演。

b.全班练习。

5、独立完成“练习四”第5题。

三、完成教材第51页“练习四”的第6----9题。

1、多媒体出示“练习四”第6题如下:
a.引导观察上面的情境图一生说一说图意。

b.想一想正方形四条边的特点,并说一说该怎样计算。

c.独立完成。

2、多媒体出示“练习四”第7题如下:
a.一生说一说篱笆的长度分为那几个部分?每部分的长度是多少?
b.同桌交流本题的计算方法。

c.一生板演全班练习。

3、多媒体出示“练习四”第8题如下:
a.独立求出大正方形的周长。

b.把大正方形分成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并求出一个小正方形的周长。

c.求出一个小正方形的周长。

d.比较4个小正方形的周长之和与大正方形周长之间关系,想一想为什么?
四、课题小结:
师生共同说一说你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四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