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合集下载

浅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浅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浅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迁,志愿服务活动在高校大学生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

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还可以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随着志愿服务活动的不断增加和扩大,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对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1. 志愿服务活动缺乏专业性在一些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由于缺乏专业化的指导和组织,很多志愿者的服务行为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

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导致志愿者的服务效果不佳,甚至可能出现一些意外情况。

二、解决措施1. 加强专业指导和培训针对志愿服务活动缺乏专业性的问题,高校可以加强对志愿者的专业指导和培训,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水平。

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来为志愿者们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专业性和水平。

2. 建立长期规划和组织针对志愿服务活动缺乏长期性的问题,高校可以建立长期规划和组织机制,制定长期的志愿服务计划,引导志愿者们积极参与和投入。

可以通过制定长期的志愿服务计划,鼓励志愿者们形成长期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心。

3. 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针对志愿服务活动缺乏监督和评估的问题,高校可以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志愿者的服务行为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估。

可以通过建立志愿者服务档案,定期评估志愿者的服务表现,及时纠正不当行为,提高志愿服务的品质和水平。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只要各方共同努力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这些问题是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的。

通过加强专业指导和培训、建立长期规划和组织、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等方式,可以提升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品质和水平,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在高校大学生中的发展和普及。

希望未来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能够更加成熟,发展的更好。

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可以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 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讨如何提高 志愿者的服务水平和技能,完善志愿 服务的管理机制和创新服务内容等方 面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开展跨地域、 跨文化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比较研究, 为全球范围内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提供 参考和借鉴。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01
02
03
参考文献一
完善志愿者招募机制
设立严格的招募标准和选拔流程,确保招募 到的志愿者具备较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
加强培训和管理
为志愿者提供系统的培训课程,包括志愿服 务的基本理念、沟通技巧、安全防范等方面 ,同时加强日常管理,确保志愿者队伍的规 范化和高效化。
完善支持和激励政策,激发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设立奖励机制
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 题及对策
2023-11-11
目 录
• 引言 • 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及问题 • 大学生志愿服务问题产生的原因 • 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质量的对策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大学 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公民意识、提升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 用。
缺乏社会认可
一些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后,发现社会对他们的认可度不高,这会打击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04
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质量的对 策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
宣传渠道多样化
通过校园广播、海报、微信群等多种方式宣传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增强宣传内容吸引力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志愿服务活动内容,突出其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和参与的乐趣,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热情 。

浅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浅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浅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促进社会和个人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围绕问题和解决措施展开分析。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长不足和缺乏连续性。

很多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间都比较短暂,只是为了完成学院或者学校的要求,缺乏持续性。

二是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大学生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

志愿服务活动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支持,但很多大学生对此缺乏了解和准备,导致无法提供有效的服务。

三是志愿服务活动的评估和监督机制不健全。

缺乏完善的评估和监督机制无法准确评价志愿服务活动的质量和成效,也无法及时纠正和改进问题。

四是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缺乏足够的关注和参与。

一些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缺乏兴趣和认同感,觉得只是一种“填鸭式”教育方式,缺乏深入理解和参与。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个解决措施:一是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宣传和推动力度。

通过组织宣传、举办演讲、开展宣讲等方式,向大学生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增强他们的参与欲望。

二是加大志愿服务活动的导向性和专业性培训。

学校可以提供必要的培训课程和教材,帮助大学生了解志愿服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提高他们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是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活动评估和监督机制。

通过制定评估指标和监督规定,定期对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是鼓励创新和社会合作。

鼓励大学生提出创新的志愿服务模式和方案,并积极与社会组织、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时长不足、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评估和监督机制不健全以及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缺乏关注和参与等方面。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宣传推动、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完善的评估监督机制以及鼓励创新和社会合作等措施。

通过这些努力,才能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更好地促进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

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一种具有社会价值和意义的活动,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大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同时也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大学生群体的不断壮大,志愿服务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围绕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1. 缺乏长期性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时往往只是为了完成学校的要求或者获得一定的学分,缺乏长期性。

一旦学校要求的任务完成后,大部分学生就失去了继续从事志愿服务的动力,导致志愿服务缺乏连续性。

2. 缺乏系统性大学生在进行志愿服务时,往往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和管理,导致志愿服务的成果难以持久化。

很多志愿服务项目只是零散地进行,缺乏整体规划和统筹,无法形成有效的影响力。

3. 缺乏专业性大学生在进行志愿服务时,缺乏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支持,导致志愿服务的效果不佳。

很多志愿服务项目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性,但大学生往往只是凭着一股热情和热心去从事志愿服务,缺乏专业的支持。

4. 志愿服务形式单一大学生在进行志愿服务时,往往只是选择传统的形式,比如教育支援、社区服务等,缺乏多元化的选择。

这导致一些大学生并不感兴趣或者不适合这些形式的志愿服务,影响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5. 社会认可度不高一些人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持有质疑态度,认为大学生只是完成学校的任务或者名义上参与志愿服务,缺乏真正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种看法影响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也使得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成果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

二、对策分析1. 加强长期规划为了解决大学生志愿服务缺乏长期性的问题,可以加强长期规划。

通过设立长期的志愿服务项目,引导大学生形成持续参与志愿服务的习惯,增强志愿服务的连续性和持久性。

可以设立志愿服务档案,记录志愿服务的时间和成果,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

2. 增强系统管理为了解决大学生志愿服务缺乏系统性的问题,可以加强系统管理。

浅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浅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浅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摘要】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缺乏有效引导和管理,导致志愿者活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其次是志愿者素质参差不齐,影响服务质量;还有就是缺乏长期性和持续性,不能持续对社会产生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加强组织引导和管理、提升志愿者素质培训以及建立长效机制和持续服务项目等措施。

通过规范性和可持续性的措施,加强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性和影响力,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问题、解决措施、引导、管理、素质、培训、长期性、持续性、规范性、可持续性1. 引言1.1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意义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活动。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大学生能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领导能力,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

志愿服务可以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现状和发展需求,增进与社会的联系与互动,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观。

参与志愿服务还能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社会经验,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质,有助于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不仅有益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也对大学生自身的能力提升和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加强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规范性和可持续性,对于推动社会和谐进步,提升国家文明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问题一:缺乏有效引导和管理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存在问题之一是缺乏有效引导和管理。

由于志愿服务活动通常是由学生自发组织和参与的,缺乏专业化的组织和管理机构,导致志愿者活动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

一些学生组织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缺乏有效的引导,无法确保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也容易导致志愿者们在活动中出现混乱和不协调的情况。

由于缺乏有效引导和管理,一些志愿服务活动可能存在着安全隐患。

缺乏专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志愿者们在执行任务时可能出现安全意识不强、操作不规范的情况,容易出现意外事件。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会活动,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同时也可以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分析和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服务项目的单一化。

许多高校的志愿服务项目都是以传统的孤寡老人和贫困山区的帮扶活动为主,这种单一化的服务项目不仅难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还无法满足社会各个方面的需求。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更多样化的志愿服务项目,比如环保、义教、儿童关爱等,从而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

一些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是志愿者素质和能力不足。

由于许多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完成学校的学分要求或者为了简历上的一段经历,因此他们对志愿服务的态度不够认真,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

这样就导致了志愿服务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中还存在着一些管理上的问题。

部分学校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体系不健全,志愿者的招募和管理工作存在不规范的情况。

还有一些学校在志愿服务项目的策划和执行中缺乏科学性,导致了一些项目的执行效果不尽人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管理体系,完善志愿者的招募、管理、考核等制度,并加强对志愿服务项目的策划和执行。

一些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还存在着一些社会认可度不足的问题。

由于一些志愿服务项目的执行效果和社会影响力不够,导致了社会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认可度有所下降。

我们应该不断提高志愿服务项目的社会影响力,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宣传志愿服务项目的成果和效果,提高社会的认可度。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积极寻求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推动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更好发展。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摘要】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专业指导与培训、缺乏有效管理机制、缺乏长期持续性、志愿服务内容单一以及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等。

这些问题导致志愿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服务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需要引起重视和改进。

为了提升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应加强对志愿者的专业培训和指导,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和长期持续性机制,丰富志愿服务内容,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以实现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影响力的提升。

高校应重视这些问题,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志愿服务工作的改进和提升。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问题,缺乏,专业指导,培训,有效管理机制,长期持续性,内容单一,评估机制,引起重视,改进。

1. 引言1.1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一项具有积极意义的社会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拓宽他们的视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改进才能更好地发挥志愿服务的作用。

本文将从缺乏专业指导与培训、缺乏有效管理机制、缺乏长期持续性、志愿服务内容单一、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等方面分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以期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改进措施和建议,进一步推动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2. 正文2.1 缺乏专业指导与培训"缺乏专业指导与培训"这一问题是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面临的一大挑战。

在进行志愿服务活动时,许多大学生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系统性的培训和指导,导致他们在服务过程中难以胜任。

在很多情况下,大学生志愿者仅凭一股热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却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就容易导致志愿服务活动的效果不明显,甚至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可以考虑建立专业的志愿服务指导团队,由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经验的老师或专业人士来指导学生志愿者。

这些指导团队可以为学生志愿者提供必要的培训,包括专业知识、技能培养、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学生的一项重要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推动社会进步。

我们也必须承认,目前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解决。

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着缺乏系统性的问题。

目前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往往依赖于个人和学校的自愿参与,缺乏组织和规范。

由于缺乏系统的组织和管理,志愿服务活动往往缺乏持续性和长期性,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使志愿服务能够更加科学、有序地进行。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宣传与参与存在不平衡的问题。

大部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宣传主要通过校内渠道进行,很少进入社会大众的视野。

这导致了社会公众对大学生志愿服务了解不足,以及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力不够。

也存在一些学生对于志愿服务的主动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大部分只是出于义务而非真正的兴趣和热情。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扩大宣传的覆盖面,提高公众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认知度;鼓励学生参与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培养他们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兴趣和热情。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距离感与效果问题也不容忽视。

目前大部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往往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距离感,缺乏与社会实际需求的紧密结合。

这导致了一些志愿服务活动只是形式上的参与,没有真正解决社会问题。

由于部分大学生对于志愿服务的重视程度不高,也导致了志愿服务活动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主动了解社会实际需求,并将其作为志愿服务活动的重点内容。

也要加强志愿服务活动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志愿服务的效果能够得到真正的体现。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培训与指导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目前许多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时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致了志愿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

我们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培训与指导,提供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浅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浅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浅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一项十分重要且有益的社会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可以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贡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校人数的不断增加,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浅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组织不够规范。

由于高校志愿者数量的增加和志愿服务项目的多样性,一些学校的志愿服务组织在组织和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志愿者的招募、培训、活动安排等方面的工作并不是很规范,导致了志愿服务活动的效果不够显著。

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是建立更加规范化的志愿服务组织。

高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志愿服务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和管理志愿者的招募、培训、活动安排等工作。

可以借鉴成熟的社会组织管理经验,建立起专业化、规范化的志愿服务管理体系,提高志愿服务活动的效果。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服务内容单一。

一些高校的志愿服务活动主要以社区服务为主,服务内容相对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

这样一来,不仅难以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参与,也难以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

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是丰富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

高校可以开展多元化的志愿服务活动,包括环保服务、文化交流、老年关爱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项目。

可以鼓励学生自主组织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参与热情。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缺乏长期性。

一些高校的志愿服务活动往往是一次性的短期活动,缺乏长期的持续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这样一来,难以形成积极的志愿服务氛围,也难以实现志愿服务的长期效果。

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是加强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期性规划。

高校可以制定长期的志愿服务项目计划,从短期活动延伸到长期服务,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志愿服务体系。

可以加强对志愿者的引导和激励,鼓励他们参与更长期的志愿服务活动,形成持续性的志愿服务氛围。

浅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浅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浅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其综合素质。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该活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通过一定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一、问题存在1.缺乏规范性很多高校的志愿服务活动没有完善的制度和规章制度,导致服务形式单一、服务内容重复,缺乏有效性和深度。

2.组织不到位部分高校在组织志愿服务活动时缺乏引导和规划,导致志愿者个体活动独立性强,活动质量参差不齐。

3.缺乏社会效益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在某些场合下,可能会成为一些组织机构、企业或者单位的利用工具,失去了原本的公益属性,这样不仅对高校的办学产生消极影响,也对参与的志愿者和受助的对象没有实质帮助。

4.关注程度不够一些高校的志愿服务活动受到只是学生的密切关注,而得不到校方或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使得这些活动的声量不高、缺乏社会影响力,形同虚设。

二、解决措施1.建立规范化制度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制度,并对外发表清晰明确的服务宣言,强调志愿者服务的公益属性和社会价值,让大家明确每一次服务行动的初衷和目的地。

2.合理规划高校在组织志愿服务时应该合理安排志愿者的岗位,规范活动流程,同时也要毫不留情地淘汰那些质量低劣的活动,确保实现志愿服务活动的真正效益。

3.增强服务效益高校应该注重志愿服务的质量提升,提高所有志愿者的服务意识和实际能力,同时优化服务内容,进一步提升服务的实际效益,增强服务的公益属性。

4.提高社会关注度高校应该通过增强对志愿服务活动的宣传推广来提高社会对其的关注度,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爱心公益活动,来关注志愿服务的实际效用和社会价值,从而增强志愿服务活动的知名度,提高其在高校的影响力。

综合来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一项非常良好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以及社会意识和创新精神。

因此,高校应该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志愿服务的规范化,注重服务机制的完善和志愿者的数量的不断扩大,从而不断拓展志愿服务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高校志愿服务成为了一种新型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目前高校志愿服务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参与人数不足、服务项目单一、管理不规范等,迫切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

本文将通过对高校志愿服务现状的分析,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在推进高校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1. 参与人数不足当前,虽然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但是高校志愿服务的参与人数仍然不够理想。

许多学生对于志愿服务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认为这是一种强制性的义务性活动,缺乏自愿参与的积极性。

2. 服务项目单一大部分高校的志愿服务项目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的公益形式,如支教、环保、慰问孤寡老人等,缺乏多样性和个性化,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3. 管理不规范由于高校志愿服务的参与人数较多,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有的学校缺乏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志愿服务活动往往缺乏统一的规范和管理,容易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1. 学生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多数学生对于志愿服务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认为这是一种被动接受的义务性活动,缺乏真正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再加上目前高校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时间安排较为紧张,使得他们很难主动腾出时间参与志愿服务。

三、对策和建议1. 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针对学生对于志愿服务的误区,高校应该在宣传中加强引导,鼓励学生自愿参与志愿服务,并明确表示志愿服务是一种自愿性的行为,不是强制性的义务。

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让他们从内心认同和接受志愿服务的意义和价值。

2. 丰富志愿服务项目高校应该在志愿服务项目的设立上进行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规划,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设置不同方向的志愿服务项目,使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体验和体会。

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近年来,大学生志愿服务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推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关注和思考。

本文将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1.1 志愿者积极性不足一方面,虽然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参与度逐年提高,但仍有一部分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缺乏足够的热情和积极性。

这可能是由于个人兴趣、价值观的差异,以及对志愿服务的认识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1.2 志愿服务内容单一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容较为单一,多数集中在敬老、支教、环保等传统领域。

虽然这些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也不能忽视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多元化需求。

1.3 志愿服务管理不规范在一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如志愿者培训不足、活动组织不力、安全保障不到位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志愿服务效果不佳,甚至可能对志愿者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1.4 社会认知度低尽管大学生志愿服务在社会上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其认知度较低,甚至存在误解。

这使得大学生志愿服务在招募志愿者、获取社会支持等方面受到限制。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对策分析2.1 激发志愿者积极性为了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志愿服务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和认同;•设立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荣誉;•结合大学生自身的兴趣和特长,提供更丰富、更具挑战性的志愿服务项目。

2.2 拓展志愿服务领域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多元化需求,可以尝试拓展志愿服务领域,例如:•结合科技创新,开展科普宣传、技术支持等志愿服务;•关注心理健康,开展心理援助、情绪支持等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开展社区服务、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

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在当前社会中,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一种有益社会的行为举措,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然而,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多和志愿服务项目的多样化,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需要我们积极寻找解决对策。

首先,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参与热情不高。

一些大学生或许只是因为完成学校要求而去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对于其中的意义和价值并没有深刻的认识。

这导致了志愿服务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也影响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

其次,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管理不规范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机制,导致志愿者在活动过程中出现行为失范、效率低下等情况。

志愿服务项目的管理缺位不仅降低了服务质量,也影响了参与者的积极性。

此外,一些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本身的内容不够吸引人,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实用性。

单一的服务形式和内容可能无法满足不同志愿者的需求和兴趣,导致志愿者缺乏长期的参与动力。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改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

首先,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志愿服务的宣传和引导,提高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举办讲座、展览、主题活动等形式,增强学生对志愿服务的热情和参与意愿。

其次,加强志愿服务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志愿服务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

设立专门的志愿服务部门或者机构,明确志愿服务的指导思想和服务目标,为志愿者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确保志愿服务项目的顺利开展。

此外,鼓励多样化的志愿服务项目,吸引更多志愿者参与其中。

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专业和爱好,设计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项目,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

同时,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总的来说,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一项有益社会的活动,对于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然而,在推动志愿服务发展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解决。

通过加强宣传引导、规范管理监督和开展多样化项目,可以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为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摘要】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但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

志愿者参与度不高,缺乏专业培训和服务项目单一,同时也缺乏长期规划。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加强宣传和引导,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丰富多样化的服务项目,以及制定长期发展规划。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提高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的质量和效益。

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有效的对策得到解决,强调对策的重要性,可以推动该活动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问题、对策、参与度、专业培训、服务项目、长期规划、宣传、引导、培训体系、多样化、发展规划、存在问题、重要性。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是一项有益于社会的公益活动,通过志愿者的参与和奉献,可以为社会各个方面带来积极的影响。

在高校中,志愿者服务活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许多学生积极参与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改变社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现在很多高校的志愿者参与度并不高,很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志愿者服务的重要性,或者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

一些志愿者面对服务活动时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致他们在实际行动中难以发挥作用。

一些高校的志愿者服务项目比较单一,缺乏多样化和个性化,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由于缺乏长期规划和持续的支持,很多高校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往往无法持续发展和壮大。

加强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做好志愿者的引导和培训工作,开展丰富多样的服务项目,制定长期发展规划,成为当前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对于提高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意义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的问题及其对策是当前高校志愿服务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探讨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地了解志愿者参与状况,提高服务品质,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资料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资料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大学生志愿服务是指热心公益事业的大学生。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高校大学生社会核心精神的体现,它将服务社会与个人素质的提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效推动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一、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及特点1.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体现,是新形势下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国家志愿者组织和志愿服务管理政策的不断完善,高校志愿服务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和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号召。

这些都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主动性。

根据我国参与志愿活动的志愿者的年龄层次、学历层次、时间层次等多种因素分析,青年人占志愿者绝大多数,其中高校大学生居多。

如在2011年第八届残奥会的志愿者招募过程中,全国共有37519名热心人士递交了有效的志愿者报名申请表,其中在校大学生占所有报名人数的92.99%。

这充分说明了高校大学生成为了志愿服务的主要社会群体。

但是当今国内外经济发展进程中,不确定因素增多、突发事件冲击加大、社会局势越来越复杂,志愿者管理条例尚未建立,加上大学生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中这些给我国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带来的存在社会阅历较浅,的严峻的挑战。

2.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点。

志愿服务具有自愿性、公益性、实践性、参与性等特点。

但是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随着社会发展和大学生思想的变化,呈现出大学生志愿服务新的特点。

无偿性与功利性并存:高校大学生自愿参加志愿服务,以不图任何物质报酬为前提,活动的动机是非营利趋向的,确定了志愿服务具有无偿性。

当代大学生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环境中深受“利益原则”的影响,在自己付出志愿服务的同时总是想着如获得社会认可和社会价值,从而呈现出较强的功利性。

组织性与随意性并存:为了顺应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需求,高校团委均成立志愿者组织,实施对大学生志愿者管理与培训,并根据服务项目需要组织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有时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强制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

浅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浅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浅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教育的普及,更多的大学生开始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服务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然而,现实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服务质量不高、服务项目单一、参与率低等。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推进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问题一:服务质量不高服务质量不高是当前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普遍问题之一。

一些志愿者缺乏相关知识、技能和经验,难以胜任一些专业性、复杂性或难度较大的志愿服务项目。

一些志愿者也缺乏服务所需的耐心和细心,影响到服务质量。

解决措施:提高培训和管理水平。

为志愿者提供专业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心理辅导等全方位的培训。

同时,加强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制度,加强对志愿者的指导和监督,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问题二:服务项目单一当前的志愿服务活动主要以助学、支教、扶贫等为主,志愿服务项目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实效性。

一些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也受到影响。

解决措施:拓展志愿服务项目。

建立广泛联系和协作的社会资源网络,开展更多种类和形式的志愿服务项目,涉及关爱老年人、儿童、动物保护、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同时,根据志愿服务的实际需求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志愿者积极性和参与度。

问题三:参与率低当前大学生中很多人抱着消极的心态对待志愿服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人数较少。

一些高校的志愿服务组织也存在招募管道窄、推广不够等问题,导致志愿者招募难度大。

解决措施:加强宣传和推广。

加强对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宣传,宣传重点放在志愿服务的意义和价值等方面,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同时,与社区、非政府组织、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保持联系,提高志愿者的招募渠道和成功率。

结语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这并不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教育、提高管理、拓展项目、加强宣传等多种方式,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

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摘要】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缺乏长期规划、缺乏有效监督和评估机制、缺乏具体项目指导以及志愿者参与度不高等。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建立长期志愿者培训计划、建立志愿者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加强与社会组织合作提供项目导师支持、提供多样化的服务项目,激发志愿者参与热情等对策。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推动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持续发展,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益。

展望未来发展,应该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和资源整合,不断完善服务体系,促进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的进一步壮大和发展。

【关键词】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问题、对策、长期规划、志愿者培训计划、监督、评估、服务质量、项目指导、社会组织、项目导师支持、参与度、多样化项目、发展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在推动社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也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目前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效果,也制约了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缺乏长期规划,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往往是零散地开展,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志愿者们参与的项目多为短期活动,缺乏长期的计划和目标,导致志愿者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

缺乏有效监督和评估机制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在志愿者服务活动中,缺乏对志愿者的监督和评估,导致志愿者服务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缺乏具体项目指导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许多志愿者由于缺乏相关经验和指导,往往无法正确地开展志愿服务,导致服务的效果不佳。

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只有不断完善和改进志愿者服务活动,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到此结束。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提高志愿者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一、志愿服务的目的和动机不够纯粹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一种无偿的社会活动,其目的是帮助他人,促进社会的发展。

现实中一些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并不够纯粹,有的是出于应付社会实践的需要或者为了在简历上增加亮点,有的是出于虚荣心或者赶时髦,这样的动机是不够健康和正面的。

这种情况下,志愿服务活动就会失去本身的意义,甚至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影响到志愿服务的效果和社会的正常秩序。

二、志愿服务的组织和管理存在不足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通常是由学生社团或者学校团委组织和管理的,一些组织和管理存在的不足也是一个问题。

由于学生组织的自发性和学校管理的松散性,导致志愿服务活动不够规范和系统,有的活动缺乏有效的宣传和组织,有的活动缺乏后续的跟踪和评估,这些都会影响到志愿服务的效果和社会的评价。

三、志愿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存在单一化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往往是单一化的,大部分是一些教育支教、环保宣传、义诊志愿、社区服务等,这些活动虽然有益于社会,但是往往只是表面上的服务,缺乏深度和广度,不能真正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大学生的成长。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往往缺乏创新和突破,囿于传统的模式和方法,不能真正产生有影响力的效果。

四、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可度不够高虽然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受到了一定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其社会认可度并不够高。

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问题,影响到社会对其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认可度本身就不够高,导致志愿服务活动受到质疑和挑战。

这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五、志愿服务的培训和引导不够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需要一定的技能和知识,需要一定的培训和引导,然而现实中许多志愿者缺乏必要的培训和引导,导致志愿服务活动效果不佳。

这也是一个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在总结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志愿服务的目的和动机不够纯粹、组织和管理存在不足、内容和方式存在单一化、社会认可度不够高、培训和引导不够完善等方面。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活动主题单一。

在一些高校中,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主题比较单一,大多集中在公益慈善活动上,如走访留守儿童、支教助学、义务劳动等。

这些活动虽然意义重大,但过于单一的活动主题容易使大学生志愿服务变得枯燥乏味,缺乏新意。

这种单一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也无法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和兴趣,导致部分学生对志愿服务的参与热情不高。

志愿服务项目执行机构缺乏专业化管理和指导也是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之一。

在某些高校里,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由学生自治组织或社团承担,这些组织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和技术指导,志愿服务项目的执行往往缺乏条理和规范。

一些学生缺乏全面的带队经验和服务技巧,导致志愿服务项目的实施效果难以保证。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融入度不高也是当前存在的问题。

在一些高校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往往是在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的,学校和社会组织对志愿服务活动的支持和引导力度不够。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与课程融合度不高,学生很难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应用。

也缺乏专业导师和社会专家的指导和支持,使得志愿服务活动的专业性和社会性不足,缺乏实际意义。

一些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也在于缺乏有效的成果评估和总结。

在很多高校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成果评估和总结工作较为随意,学生志愿者往往缺乏对自身志愿服务活动的成果和进步的认识。

学校、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机制,志愿服务成果得不到充分的宣传和传播。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与持续推进。

高校应该鼓励多样化的志愿服务活动主题,丰富志愿服务内容,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和兴趣。

高校应建立专业的志愿服务机构和指导团队,加强对学生志愿服务项目的管理和指导,提高志愿服务活动的专业性和实践效果。

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问题

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问题

ABCD
资源供需不匹配
志愿服务资源供需不匹配,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影响服务的开展和质量。
资源开发不充分
部分志愿服务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未能发 挥其应有的价值。
03
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问题的 原因分析
志愿服务组织的建设和管理不完善
志愿服务组织缺乏统一的管理 和协调,导致资源分散和重复 建设。
志愿服务组织的内部管理机制 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招募、培 训和评估机制。
监督评估机制缺失
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估机制,无法对志 愿服务活动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 难以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志愿服务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问题
服务内容单一
服务效果不明显
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单一、缺乏创新,难以 满足多元化的社会需求。
部分志愿服务活动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甚 至可能产生象需求不匹配
政府和社会组织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政策和资金 支持有限,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
媒体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宣传和报道不足,未能 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04
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问题的 解决对策
加强志愿服务组织的规范化管理
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
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组织高效运转。
制定志愿服务标准
制定志愿服务流程、规范和标准,确保服务质量和效果。
创新资源筹集方式
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志愿服务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05
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未来 展望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前景
志愿服务参与度提升
01
随着社会对志愿服务认知度的提高,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意
愿和积极性将不断增强。
服务领域多元化
02
大学生志愿服务将拓展至更多领域,如环境保护、扶贫帮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摘要:为了推动高校志愿服务更好地发展,本文首先针对当前社会形势分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明确了志愿服务的特点与功能。

其次从社会环境建设、高校组织运作模式、大学生自身素质等角度出发总结了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措施,为高校志愿服务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问题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208-03大学生志愿服务是指热心公益事业的大学生。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高校大学生社会核心精神的体现,它将服务社会与个人素质的提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效推动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一、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及特点1.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体现,是新形势下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国家志愿者组织和志愿服务管理政策的不断完善,高校志愿服务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和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号召。

这些都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主动性。

根据我国参与志愿活动的志愿者的年龄层次、学历层次、时间层次等多种因素分析,青年人占志愿者绝大多数,其中高校大学生居多。

如在2011年第八届残奥会的志愿者招募过程中,全国共有37519名热心人士递交了有效的志愿者报名申请表,其中在校大学生占所有报名人数的92.99%。

这充分说明了高校大学生成为了志愿服务的主要社会群体。

但是当今国内外经济发展进程中,不确定因素增多、突发事件冲击加大、社会局势越来越复杂,志愿者管理条例尚未建立,加上大学生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中的存在社会阅历较浅,这些给我国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带来的严峻的挑战。

2.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点。

志愿服务具有自愿性、公益性、实践性、参与性等特点。

但是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随着社会发展和大学生思想的变化,呈现出大学生志愿服务新的特点。

无偿性与功利性并存:高校大学生自愿参加志愿服务,以不图任何物质报酬为前提,活动的动机是非营利趋向的,确定了志愿服务具有无偿性。

当代大学生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环境中深受“利益原则”的影响,在自己付出志愿服务的同时总是想着如获得社会认可和社会价值,从而呈现出较强的功利性。

组织性与随意性并存:为了顺应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需求,高校团委均成立志愿者组织,实施对大学生志愿者管理与培训,并根据服务项目需要组织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有时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强制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

体现了高校志愿服务组织性。

但是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是自愿无偿性的,往往与志愿者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有关系,不会受服务个体需求和组织要求而制约,从而呈现出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随意性。

多样性和专业性并存:高校大学生是具有较高思想觉悟和的文化素质,他们热心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面对社会公共需求,开展服务西部、社区建设、环境保护、赛事服务、抢险救灾、对外援助、敬老爱幼等志愿服务,在形式上和内容上的体现出服务的多样性。

高校也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大学生总是喜欢将本身所学专业与开展的志愿服务相结合,参加专业类的志愿服务活动,从而巩固大学所学专业,体现出志愿服务的专业性。

文化性与社会性并存: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传承校园文化的一种方式。

深受高校历史文化的影响,体现出高校文化特色,从而使志愿服务活动具有文化性。

志愿服务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使其高校志愿服务具有社会性。

二、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功能1.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交织的战略机遇期、社会管理任务艰巨而繁重。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导向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弥补部分社会保障的不足、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发展。

2.高校志愿服务有利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志愿服务成为高校大学生参与程度最深的社会公益实践活动。

它将大学生设置在主人翁的位置上,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志愿服务树立正确而的大学奋斗目标,加强自身修养,挖掘自己的潜力,了解自己的长处增加社会经验,有利于推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有利于提升个人思想道德素质。

大学生志愿者在帮助他人,服务他人的同时,也无形中受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纠正功利性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大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增进了大学生对生命价值、国家、社会和人生观的深刻理解,有利于提升个人思想道德素质,最终实现社会价值与自身价值的有效统一。

4.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大学生在服务他人的同时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培养了大学生环境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执行能力、领导能力、交流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办事能力、自我推销能力、市场机制的运用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专业技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1.缺乏完善的保障制度:我国高校志愿服务工作还没有明确的法律为志愿服务事业“保驾护航”,志愿组织体系不健全.缺乏服务具体标准和有效监督与服务记录,培训机制不健全,临时突击培训占主导,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服务能力处于较低水平,而且在志愿服务中倘若出现一些意外也没有任何的保障机制,重挫伤了大学生的服务热情。

2.服务内容单一,专业特色不明显:高校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理解趋于肤浅和简单.仅仅停留在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到公共场所开展环境保洁、义务宣传、无偿献血等活动,虽然服务范围都很广,但很难实现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造成了高校志愿服务内容的单一化和服务活动形式化,专业特色不明显,不利于志愿服务活动持久有效地开展。

3.高校重视程度与宣传氛围不够: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点决定了志愿服务是没有利益回报,部分高校领导不重视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只是偶然组织参与公益的活动,不能形成长期性和固定性。

还有部分高校将志愿活动作为服务政治需要的工具,在宣传报道的过程中夸大其实质,存在虚假行为,造成了大学生对公众诚信度缺乏信心,严重挫伤了志愿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激励措施不到位: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尚未形成一套长期有效激励措施,经调研发现,我国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存在激励定位不准确、激励的形式过于单一,激励方式不恰当,社会认可度低、缺乏人性化激励机制等问题。

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只是被动接受,参与志愿服务的率不高,不能长期坚持参加志愿服务。

5.资金短缺与监督缺失:资金短缺是高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经费来源较单一,缺乏主动向社会和企业募集志愿服务所需资金的观念和能力,资金使用上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从而制约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6.志愿者素质有待提高: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受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大学生越来越注重个人利益,对志愿服务不感兴趣,缺乏创新奉献精神。

加上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对学生管理和协调也不够,缺乏有效的指导培训,使得志愿者水平参差不齐,不能独立开展项目类的志愿服务活动。

故高校大学生志愿者自身素质要进一步提高。

四、新形势下促进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措施1.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管理办法,做好志愿服务的机制保障。

高校要依托共青团组织制定和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保障机制和青年志愿者服务管理办法,从志愿者注册条件、权利、义务、注册程序、管理、激励表彰等方面制定有力措施,保证服务服务的有序、平稳开展。

同时要建立志愿者服务专项基金,优化志愿活动项目,争取社会活动资金,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坚实的保障。

2.加强大学生志愿者培训与管理,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综合素质。

大学生志愿者自身素质,是高校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虽然说大学生接受了高等教育,拥有丰富的知识、技术资源,但是在开展志愿服务过程中仍然暴露出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

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选配优秀的指导教师,做好志愿者的培训与管理工作。

同时高校可以建设建立志愿者库和志愿者网络电子资料库,并根据人员变动更新和维护,为志愿服务供需双方提供服务增强对志愿者管理服务的透明度,保障志愿者活动良性发展。

3.注重以学生为本,完善志愿者激励机制:激励是“最伟大的管理原理”。

高校应以学生为本,针对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动机的多样性,建立社会、高校、个人与项目四位一体的人性化表彰评定激励体系,满足不同志愿者的心里需求。

高校团组织还要及时肯定志愿者付出的努力,表扬优秀志愿者;加强志愿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学习;设计独特的志愿兴趣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志愿服务激励氛围,推动志愿者行动的蓬勃发展。

4.创新志愿服务内容,凝练志愿服务品牌。

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在校外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实现志愿服务活动基地化。

同时注重创新志愿服务内容,力争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主体性地位,让大学生自主设计形式新颖、时代感强志愿服务项目,以此来锻炼大学生的组织、策划、运筹等能力。

同时不断扩大志愿服务领域,探索“专业+志愿服务项目”模式,创建自己的志愿服务“品牌”,真正实现服务成才,不断借助品牌建设将志愿服务予以模式化、规范化。

5.加大志愿精神的宣传,内化志愿服务为自觉行为:高校团组织应注重整合信息资源,充分运用新媒体如互联网、微博、移动通讯,结合传统广播、电视、书刊、报纸等手段,树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典型,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

同时要鼓励党员及学生干部带头参加志愿者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形成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从而培养大学生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甘于奉献的公益美德、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使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自觉的行为。

6.转变教学管理模式,志愿服务实习学分制促进志愿服务的健康发展。

高校应将志愿服务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将学生选修课学分获取、实习实训成绩、评优选先、组织发展、奖助学金评定、就业创业等政策相结合,由此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健康、有序发展。

这也是实现志愿者工作常态化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建设和谐社会,促进时代进步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高校要充分发挥社会、高校、团体、个人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不断去探索,引导大学生广泛参与志愿服务,全面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1]许人冰.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1).[2]袁鑫鑫.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9(1).[3]黄巧荣,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与弘扬[j].当代青年研究,2012,312(3).[4]康红蕾.多元价值视域下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探析[j].江西科技学院学报,2012,3(7)1.[5]林蔚华.构建大学生志愿者活动长效机制的探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3(30)21.[6]李媛媛.浅析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j].商业经济,2010,(03).[7]郭超.新时期高校完善志愿服务工作的途径[j].巢湖学院学报,2012,14(2).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2009年度科学研究计划项目(09jk113)作者简介:傅学强(1983-),男,汉族,山东滨州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王志(1977-),男,满族,辽宁锦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