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北省邢台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全国市级联考】河北省邢台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全国市级联考】河北省邢台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考生注意:1.本试客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民版必修一+必修二(前四个专题)+选修1、3、4。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母亲的兄弟都称为舅,母亲的姊妹都称为姨,父亲的姊妹都称为姑,而父亲的哥哥则称为伯,父亲的弟弟则称为叔。

这种不同称呼的产生A. 体现了宗法观念的影响B. 是因为血缘关系亲疏的差别C. 体现了三纲五常的观念D. 反映出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答案】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母亲的兄弟都称为舅……父亲的弟弟则称为叔”,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宗法制对血缘亲属的影响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2. 据资料统计,唐代文职官员中科举出身者约占38%,《旧唐书》传主1590人,有科目者531人,占33.39%;传主四品官以上有1246人,有科目者占36.68%都不过40%,进士与明经、生徒、杂色并用。

据此可知,唐代A. 注重选拔综合型的人才B. 封建门阀制依然存在C. 官吏来源方式多样化D. 科举制阻碍阶层流动【答案】C【解析】科举出身者占比较低,进士与明经、生徒、杂色并用,这并不能说明唐朝注重选拔综合型的人才,故A错误;材料没有反映门阀士族势力在唐代文职官员中的比例,不能说明封建门阀制依然存在,故B错误;进士与明经、生徒、杂色并用,这说明唐代官吏来源方式多样化,故C正确;科举制有利于阶层流动,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进士与明经、生徒、杂色并用”,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选官来源多元化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材料信息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3. 在抗日战争初期,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领导的武装力量中,既有八路军正规军,还出现了数量众多的阜平营、平山团(地方武装)、回民支队等武装。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2)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2)

高二下学期第3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部分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2.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先后任御史、枢密副使等官职,常常发挥谏官的作用。

宋仁宗有一项任命,他认为不合适,反反复复进谏,距离很近,喷了宋仁宗一脸的唾沫星,宋仁宗不但没有发脾气,反而接纳了他的意见,收回成命。

这最能说明()A.古代谏官制度的施行取决于皇帝B.古代的监察体制对权力的监督起到了一定作用C.包拯性格强势,宋仁宗性格懦弱D.监察体制是维护专制制度的工具3.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A.郡国并行制B. 分封制C. 刺史制度D. 郡县制4. 西藏史籍《萨迦世系史》载:“元帝辖十一行省,西藏之地面虽不足一行省,但为八思巴(土蕃的大喇嘛,主持宣政院)之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委付于八思巴。

”以上材料表明()①宣政院是统辖西藏地区政务和军事的地方机构②西藏已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③元皇帝重视利用宗教来进行统治④八思巴是西藏地方的宗教领袖和行政长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 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

”这表明嘉庆帝认识到()A.必须责罚军机大臣 B.军机处有利于皇帝高度集权C.军机处应予以撤销 D.军机处可能给皇权造成危害6. 胡绳先生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它们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的状态,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另一方面又想使它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造就有利于外国侵略者的内部安定秩序。

河北省邢台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试卷

河北省邢台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试卷

邢台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3月月考试题高二政治试题分值:100分时间:90分钟命题人:审核人:注意事项:请将I卷(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II卷(非选择题)答案用黑色钢笔(作图除外)做在答题卡上,不得出框。

I卷(选择题共60分)1.2014年10月4日,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2014年“瓦莱塔不夜城·中国文化街活动”如期举行。

自马耳他四面八方的人们徜徉在装饰着大红灯笼和中国结的梅里塔大街,陶醉于传统和时尚相结合的中国音乐里,许多小朋友随着欢快的音乐欢呼跳跃。

中国、马耳他都十分重视文化活动的举办,这说明()A.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B.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C.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D.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2.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表现在()①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③文明圣火,千古未绝④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采用了典型的中国艺术表现形式,它集中国特有的汉字、篆刻和书法于一体,以印章的形式设计,传达出深刻而厚重的中国文化底蕴。

下列关于书法篆刻艺术的表述中,正确的是,中国的书法篆刻艺术()①是由古代帝王创造出来的②受中国文字和书写工具的影响③是受神的旨意创造出来的④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孔子是举世公认的文化名人,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20世纪末,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发表了著名的《巴黎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这说明( )①中国的传统文化超越时代,具有无比优越性②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其精华,值得人类继承③中国的传统文化需要发展、创新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A.①②④B.②③C.②④D.②③④5.胡锦涛指出,当今世界,文化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传播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

河北省邢台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河北省邢台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邢台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3月月考试题高二历史试题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总计60分)1. 清代康熙皇帝有35个后妃和24个儿子,嫡长子胤礽被立为太子,后被废。

最终康照帝根据自己的标准秘密选择皇子做继承人,秘密建储制由此开始。

该现象在实质上()A. 反映了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B. 体现了一夫多妻制的弊端C. 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削的合法性D. 说明了宗法继承制度并非一成不变【答案】A【解析】嫡长子被废除,秘密建储制由此开始,说明皇帝权力的高度集中,故A正确;B不是材料现象本质;材料没有否认嫡长子继承合法性,故C错误;宗法制继承也可能发生变化,并不是材料体现主旨,故D错误。

2. 贞观四年,唐太宗问政于张玄素。

玄素曰:“臣观自古以来,未有如隋室丧乱之甚,岂非其君自专,其法日乱。

向使君虚受于上,臣弼违于下,岂至於此……如其广任贤良,高居深视,百司奉职,谁敢犯之。

”材料表明,张玄素()A. 揭示隋王朝亡于暴政B. 反对君主独断专行C. 主张加强控制地方D. 建议扩大选官范围【答案】B3. 《史记·秦始皇本纪》:“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

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

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

”据材料可推断,郡县制()A. 由秦王赢政创立B. 春秋战国已出现C. 全面取代分封制D. 加强了君主专制【答案】B【解析】据材料“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

当是之时,秦地已……置南郡矣……有河东、太原、上党郡……置三川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郡县制,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秦王赢政之前已经设郡,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当时郡县制全面取代分封制,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郡县制与君主专制的关系,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当是之时,秦地已……置南郡矣……有河东、太原、上党郡……置三川郡”,学生据此即可得出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郡县制的结论,排除干扰选项即可。

河北省邢台三中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

河北省邢台三中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

河北省邢台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分值:100分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请将I卷(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II卷(非选择题)答案用黑色钢笔(作图除外)做在答题卡上,不得出框。

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殷墟甲古文中有“(王)大令众人曰,恊田”的卜辞,“恊”字在甲骨文中象形成三耒共耕。

该甲骨文反映的殷商时期农业发展的信息有①已经使用耒耜的耕作方式②当时是集体耕作方式③证明商代已有井田制④商王朝非常重视农业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3、“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4、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

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资本主义的萌芽 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5、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农民生活艰辛 B.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C.土地兼并严重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6、北宋史学家说“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田制为空久。

”材料中反映出导致当时“田制为空久”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政治腐败B.土地兼并严重 C.土壤日益贫瘠 D.人口增长迅速7、《唐律》规定“诸工作(工匠工作)不如法者,笞四十……工匠各以所由为罪,监当官司,各减三等。

河北省邢台三中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5261251

河北省邢台三中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5261251

河北省邢台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分值:100分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请将I卷(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II卷(非选择题)答案用黑色钢笔(作图除外)做在答题卡上,不得出框。

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0题,共60分)1、清代福建农村家族在遗产继承中既有保障嫡长子特权的“抽长制”,又有照顾老年人、妇女的“膳田”“寡守田”等社会保障机制。

这种继承制度( )A.有利于维护农村家族的和谐稳定B.造成家族地权不断集中C.说明清代社会保障机制的完善D.导致宗法制愈来愈巩固2、《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A.中央集权B.官僚政治C.家国一体D.君主专制3、唐高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

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户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4、先秦许多名臣出身微贱,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魏晋时期愈加强调官吏的出身。

这反映了秦汉至魏晋时期( )A.宗法思想逐渐退出政坛B.儒学被用于规范君臣关系C.阶层固化影响官僚政治 D.天下大同替换为社会不公5、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

不属于从封建转帝制这一次转型时期特征的是(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B.“公天下”转向“家天下”C.百家争鸣向儒学独尊转型D.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6、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说:“中国历史,二千年前是封建政治,后二千年是郡县政治。

”这两种“政治”的根本区别主要集中于( ) A.皇帝和丞相的权力分配上 B.中央机构的运作方式上C.地方的管理方式上D.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上7、秦汉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是东西方文明的重大发展和成熟时期。

【新】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参考下载

【新】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参考下载

邢台一中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

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所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其中在“死亡与鬼神观”上“墨家利用,儒家闪烁,道家则淡然”。

下列主张属于道家的是A.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B. “施行不可以不慬,见有鬼神视之”C. 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D. “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死亡与鬼神观”的问题。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家是不重视“死亡与鬼神观”的,是看淡“死亡与鬼神观”的,选项C的“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意在强调人死了以后,在上则没有君主,在下则没有臣僚.无君无臣,脱离了世俗的桎梏,这是典型的道家的庄子的逍遥思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是儒家孔子的观点,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施行不可以不懂,见有鬼神视之”是墨家墨子的观点,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是儒家孟子的观点,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2. 古代宰相的职权可概括为“入(宫)则参对(君主)而议政事”、“出(宫)则监察(百官)而懂(正)是非”。

下列对宰相职权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事无巨细,大权独揽B. 参与决策,监督执行C. 秉承诏令,上传下达D. 拾遗补阙,以备顾问【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入(宫)则参对(君主)而议政事”、“出(宫)则监察(百官)而懂(正)是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大权独揽,不是宰相,故A排除。

宰相可以参与决策,监督执行,故B正确。

材料未涉及秉承诏令,上传下达,故C排除。

材料主旨不在于拾遗补阙,以备顾问,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宰相3. 《荀子·强国篇》:“应侯问孙卿子曰:‘入秦何见?,孙卿子曰:‘……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

邢台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邢台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邢台一中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所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其中在“死亡与鬼神观”上“墨家利用,儒家闪烁,道家则淡然”。

下列主张属于道家的是()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B.“施行不可以不慬,见有鬼神视之”C.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D.“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2.古代宰相的职权可概括为“入(宫)则参对(君主)而议政事”、“出(宫)则监察(百官)而懂(正)是非"。

下列对宰相职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事无巨细,大权独揽B.参与决策,监督执行C.秉承诏令,上传下达D.拾遗补阙,以备顾问3.《荀子·强国篇》:“应侯问孙卿子曰:‘入秦何见?,孙卿子曰:‘……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

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轻慢),古之吏也。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秦人尚未摆脱边地陋俗B.秦国社会治理井然有序C.秦国成为最强的诸侯国D.郡县制巩固了中央集权4.《齐民要术》:“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

犁欲廉(意为窄),劳欲再。

犁廉耕细,牛复不疲;再劳地熟,旱亦保泽也。

”以上材料不能反映( )A.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B.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D.中国古代农业注意改进生产工具5.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

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忠、孝、廉、节”6.近代学者钻研《墨经》,发现其涵盖了哲学、逻辑、心理、政治、伦理等多个学科内容。

胡适说:“看《墨辩》中论光学和力学的诸条,可见墨学者真能做许多实地实验,这正是科学的精神。

河北省邢台市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扫描版)(2021年整理)

河北省邢台市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扫描版)(2021年整理)

河北省邢台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扫描版)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邢台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扫描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邢台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扫描版)的全部内容。

河北省邢台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扫描版)。

邢台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邢台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河北省邢台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客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民版必修一+必修二(前四个专题)+选修1、3、4。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母亲的兄弟都称为舅,母亲的姊妹都称为姨,父亲的姊妹都称为姑,而父亲的哥哥则称为伯,父亲的弟弟则称为叔。

这种不同称呼的产生A.体现了宗法观念的影响B。

是因为血缘关系亲疏的差别C.体现了三纲五常的观念D。

反映出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2。

据资料统计,唐代文职官员中科举出身者约占38%,《旧唐书》传主1590人,有科目者531人,占33.39%;传主四品官以上有1246人,有科目者占36。

68%都不过40%,进士与明经、生徒、杂色并用。

据此可知,唐代A注重选拔综合型的人才 B.封建门阀制依然存在C.官吏来源方式多样化D。

科举制阻碍阶层流动3。

在抗日战争初期,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领导的武装力量中,既有八路军正规军,还出现了数量众多的阜平营、平山团(地方武装)、回民支队等武装.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A。

重视缓和与当地民众矛盾 B.注重发动各种抗日力量C.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已成熟D.积极完善抗日统一战线4。

有学者在评价近代某次运动时说:“这回革命,就像经过商周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部落酋长的世界,就像经过秦汉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贵族阶级的世界,所以从历史上看来,是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和那红脸打倒黑脸的把戏,性质完全不同.”材料中的“革命'是指A。

国民大革命 B.太平天国运动C。

义和团运动D。

辛亥革命5。

“斯大林初次卷人苏中关系是在20年代,当时他向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个灾难性的建议一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这个建议不仅使中共损失了大部分党员,也差点毁掉了斯大林自己的政治生涯.”这一观点A.主要从中共角度分析国共合作的破裂B。

河北省邢台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

河北省邢台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

邢台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3月月考试题高二化学试题分值:100分时间:90分钟命题人:审核人:注意事项:请将I卷(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II卷(非选择题)答案用黑色钢笔(作图除外)做在答题卡上,不得出框。

I卷(选择题共50分)1.美国“海狼”号潜艇上的核反应堆内使用了液体铝钠合金作载热介质,下列关于Al、Na原子结构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Al>NaB. 第一电离能:Al>NaC. 电负性:Na>AlD. 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Na>Al2.NH3和BF3可以通过配位键形成化合物NH3·BF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H3、BF3两分子都是极性分子B.NH3、BF3两分子的中心原子采取的都是sp3杂化C.形成配合物时NH3中N原子提供的是孤对电子,BF3中B原子提供空轨道D.形成配合物时BF3中B原子提供的是孤对电子,NH3中N原子提供空轨道3.下列各组物质所含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A.HNO3和NH4NO3 B.NaOH和KCl C.NaN3和CaO2 D.AlCl3和MgCl24.二氯化硫(S2Cl2)是广泛用于橡胶工业的硫化剂;其分子结构如右图所示。

常温下,S2Cl2是一种橙黄色的液体,遇水易水解,并产生能使品红褪色的气体。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S2Cl2的电子式为B.S2Cl2为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C.S2Br2与S2Cl2结构相似,熔沸点:S2Br2>S2Cl2D.S2Cl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2S2Cl2+2H2O===SO2↑+3S↓+4HCl5.下列事实与NH3极易溶于水无关的是( )A. NH3与水反应生成NH3·H2OB. NH3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C. NH3和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接近D. NH3是极性分子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4和CH4的空间构型和键角都相同B.O3与OF2都是V形分子C.SO3和SeO32-的立体构型都是三角锥形D.HOCH2CH(OH)CH2OH与CH3CHClCH2CH3都是手性分子7.关于氢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B.氯化钠易溶于水是因为形成了氢键C.氨易液化与氨分子间存在氢键无关D.甲硫醇(CH3SH)比甲醇的熔点低的原因是甲醇分子间易形成氢键8.固体A的化学式为NH5,它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结构,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河北省邢台三中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河北省邢台三中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河北省邢台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分值:100分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请将I卷(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II卷(非选择题)答案用黑色钢笔(作图除外)做在答题卡上,不得出框。

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殷墟甲古文中有“(王)大令众人曰,恊田”的卜辞,“恊”字在甲骨文中象形成三耒共耕。

该甲骨文反映的殷商时期农业发展的信息有 ①已经使用耒耜的耕作方式②当时是集体耕作方式③证明商代已有井田制④商王朝非常重视农业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3、“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4、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

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资本主义的萌芽 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5、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农民生活艰辛 B.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C.土地兼并严重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6、北宋史学家说“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田制为空久。

”材料中反映出导致当时“田制为空久”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政治腐败B.土地兼并严重 C.土壤日益贫瘠 D.人口增长迅速7、《唐律》规定“诸工作(工匠工作)不如法者,笞四十……工匠各以所由为罪,监当官司,各减三等。

(解析版)河北省邢台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

(解析版)河北省邢台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

邢台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3月月考试题高一历史试题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1.殷墟甲古文中有“(王)大令众人曰,恊田”的卜辞,“恊”字在甲骨文中象形成三耒共耕。

该甲骨文反映的殷商时期农业发展的信息有①已经使用耒耜的耕作方式②当时是集体耕作方式③证明商代已有井田制了④商王朝非常重视农业生产A. ①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夏商早期农业。

甲骨文是一种象形文字,其中的“協”字反映了三耒共耕,可以推断当时已经使用耒耜耕地,故①项正确。

材料提到“(王)大令众人”,可知当时的耕作是众人完成的,可以推断出是集体耕作方式,故②项正确。

材料提到“協田”,说明当时采用集体耕种的方式,井田制下公田由庶民和奴隶集体耕种,故③项正确。

在殷商时代书写并不方便,将农业生产活动记载入甲骨文中,体现了农业活动在当时的重要性,故④项正确。

综上所述,①②③④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2.2.《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 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 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 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知道农夫通过耕种土地即可养活家人,这有利于自耕农经济的发展即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A项正确;战国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农业收益的增加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铁犁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收益的增加,C项存在因果倒置的错误,且牛耕出现于春秋晚期,故C项不符;材料没有涉及到土地所有制的问题,故D项错误。

3.3.“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加两猿,可容一牛,用一人牵,旁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河北省高三历史3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

河北省高三历史3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

河北省2017届高三历史3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邢台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3月月考试题高二历史试题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总计60分)1. 清代康熙皇帝有35个后妃和24个儿子,嫡长子胤礽被立为太子,后被废。

最终康照帝根据自己的标准秘密选择皇子做继承人,秘密建储制由此开始。

该现象在实质上()A. 反映了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B. 体现了一夫多妻制的弊端C. 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削的合法性D. 说明了宗法继承制度并非一成不变【答案】A【解析】嫡长子被废除,秘密建储制由此开始,说明皇帝权力的高度集中,故A正确;B不是材料现象本质;材料没有否认嫡长子继承合法性,故C错误;宗法制继承也可能发生变化,并不是材料体现主旨,故D错误。

2. 贞观四年,唐太宗问政于张玄素。

玄素曰:“臣观自古以来,未有如隋室丧乱之甚,岂非其君自专,其法日乱。

向使君虚受于上,臣弼违于下,岂至於此……如其广任贤良,高居深视,百司奉职,谁敢犯之。

”材料表明,张玄素()A. 揭示隋王朝亡于暴政B. 反对君主独断专行C. 主张加强控制地方D. 建议扩大选官范围【答案】B3. 《史记·秦始皇本纪》:“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

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

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

”据材料可推断,郡县制()A. 由秦王赢政创立B. 春秋战国已出现C. 全面取代分封制D. 加强了君主专制【答案】B【解析】据材料“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

当是之时,秦地已……置南郡矣……有河东、太原、上党郡……置三川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郡县制,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秦王赢政之前已经设郡,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当时郡县制全面取代分封制,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郡县制与君主专制的关系,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当是之时,秦地已……置南郡矣……有河东、太原、上党郡……置三川郡”,学生据此即可得出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郡县制的结论,排除干扰选项即可。

4. 枢密使一职在五代被武臣所掌握,为适应连年战争的局面,枢密使把军政大权握于一已之手以便宜从事,职掌范围达到极限;但到了宋代,枢密使制又发生了变化,其任职者由武将渐转为文官,职权范围逐步缩小。

材料反映了宋代君主()A. 防止武将专权B. 重视分宰相之权C. 强调监察地方D. 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答案】A【解析】宋代用文臣管理地方,“其任职者由武将渐转为文官,职权范围逐步缩小。

”说明是削弱武将的权力,主要是防止武将专权,对抗中央,故A正确;B属于中央管制措施;C属于监察制度变化;D属于经济措施。

5. 在明成祖朱棣武力夺取建文帝的帝位后,朱允炆后来被追谥为“惠宗让皇帝”,意即他把帝位让给了明成祖朱棣;朱祁钰在被其兄明英宗赶下台后,其庙号后来被追谥为“代宗”,表示他只是个代理皇帝罢了。

明朝皇帝的追谥反映出朝廷()A. 对史实完全不子尊重B. 在质疑嫡长子继承制C. 改变了前代修史传统D. 对内斗的曲笔与回护【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朱棣和朱允炆是叔侄关系,朱祁钰和朱祁镇是兄弟关系,朱允炆和朱祁钰的追谥,即“让皇帝”、“代宗”是皇族内斗之后胜利者对史实的曲笔和对自己的回护,D正确。

A项的“完全”过于绝对,不能由两个皇帝的谥号得出明朝皇帝的追谥全部都不尊重史实,排除。

材料没有涉及嫡长子继承制,B错误。

前代修史也有这样的传统,C错误。

6. 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这说明()A. 儒家思想延绵的合理性B. 文明发展的相对延续性C. 血缘政治开启于夏朝D. 礼是三代思想的核心【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孔子的意思是商朝承袭了夏朝的政治制度,后来的周朝又承袭了商朝的政治制度,后世继承周朝礼乐制度的,即使经过百世也可以看到前代的影子,据此可知材料说明了文明发展的相对延续性,故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时还没有出现儒学,所以A的说法不符合材料的意思,故可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到血缘政治,故可排除C;材料中的礼是指政治制度,所以D项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故可排除。

7. 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

”下列对材料中领事裁判权评价正确的是()A.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B. 开启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C. 符合了时代需要的相关法律规定D. 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答案】A【解析】“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中国人的法律视野”说明材料是从中国司法近代化的角度进行正面评价领事裁判权,故A正确;B是新中国成立之后;C中相关法律规定不符合题意;D是第一次鸦片战争。

点睛: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

这是一种治外法权。

材料中是从该措施积极角度考察,注意与中国司法近代化综合思考回答即可。

8. 1914年9月《中华小说界》杂志刊出一幅题为“世界将来之伟人”的图片,图案是中心一小圆,外围一大圆。

小圆中一中国男孩,外圈12小圆各有一小孩,分别标为英、俄、意、美、法、德、比、日等12国名。

出现这幅图片原因分析合理的是()A. 列强瓜分刺激了国人求强之心B. 民主共和的确立提升了民族自信心C.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解放了思想D.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找到新发展方向【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在辛亥革命后推翻了清朝统治,使民族自尊心增强了,故选B;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错误认识,排除C;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排除D;材料中与列强瓜分无关,排除A。

9. 刘亚洲上将指出:“甲午一役,是民族之哀,民族之痛,但我认为,它同时还是民族之幸。

因为在这场战争之后,-个奇妙的瞬间诞生了。

在这个瞬间里,历史向古老的中国打开了另外一扇门。

”作者意在强调甲午中日战争()A. 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B. 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 促使仁人志士开始进行制度探索D. 促使中国认清其所处的国际地位【答案】C【解析】由材料“历史向古老的中国打开了另外一扇门”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刘亚洲意在强调甲午中日战争的积极影响,即面临被列强瓜分的民族危机,当时爱国的仁人志士(以康有为、孙中山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C项正确。

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B两项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消极影响,不符合材料的主旨;D项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故排除。

10. 李侃编写的《中国近代史》称:“《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步伐大大加快,俄、英等国争先恐后地掠夺在华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

”这实际上反映了()A. 日本是瓜分中国狂潮中的急先锋B. 《马关条约》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C. 列强在掠夺中国过程中相互勾结D. 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B【解析】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加剧。

故答案为B项。

A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

11. 1875年3月,李鸿章在处理马嘉理案时提道,马嘉理未经中国地方官同意,擅自带领武装探路队深入中国内地,“不独有违条约,亦显悖万国公法……中国自主之国,岂容他国无故调兵入境?”这说明()A. 列强已经取得了在中国驻军的权利 B. 李鸿章运用近代外交理念维护主权C. 清政府仍然坚持闭关锁国D. 李鸿章不承认领事裁判权【答案】B【解析】从“不独有违条约,亦显悖万国公法”可以看出李鸿章在解决这一问题时不仅仅站在本国角度上,而是站在世界角度上,这种观点符合近代外交理念,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结论;C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D选项曲解材料的含义。

12. 两江总督刘坤一等就某一重大事件电奏清政府:“(若)辽、台并失,(则)南北皆危.并恐各国从此生心,后患不堪设想……现在各军械略齐,兵勇锐气可用,似不可听其恫吓之言,为此迁就之计。

”这番言论发表的时间是()A. 鸦片战争爆发后《南京条约》签订前B. 《南京条约》签订后C.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马关条约》签订前D. 《马关条约》签订后【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若)辽、台并失”是指假如日本割占辽东半岛和台湾,中国后患无穷;故刘坤一等电奏清政府希望不要接受日本要求,体现《马关条约》还未签订,排除D,C项正确。

题干体现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等相关信息,与鸦片战争、《南京条约》无关,排除AB。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若)辽、台并失”,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前。

13.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腐败无能,应当推翻,但此前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党进行推翻清政府的活动时,却不被中国人支持。

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辛丑条约》签订前,清政府并不腐败B.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C.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的民主意识开始觉醒D. 《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加深【答案】B【解析】《辛丑条约》中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腐败无能,应当推翻。

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辛丑条约》签订前后的中国的基本状况,例如,辛丑条约》签订前,清政府早就腐败,《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不是简单的加深而是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4. 《资政新篇》问世后,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其《能静居士日记》中说:“《资政新篇》一本,贼族洪仁玕所作以上洪逆者,文理较明白。

其中所言,颇有见识”;“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

赵烈文如此评价主要因为《资政新篇》()A. 体现了与洋务派一致的改革要求B. 可作清政府全面改革内政的借鉴C. 学习西方的精神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D. 有利于实现农民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答案】C【解析】题干“《资政新篇》一本……其中所言,颇有见识”“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说明对《资政新篇》有很高的评价,《资政新篇》中的内容有进步性,符合时代潮流,故选C项;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资政新篇》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不会成为清政府全面改革内政的借鉴,排除B;《天朝田亩制度》体现出农民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D错误。

点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其中所言,颇有见识”“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根据《资政新篇》的内容和评价分析解答。

15. 1925年,中共四大在《对于农民运动之决议案》中提出“宣传农民组织农民的方法,自当从目前的实际问题入手”,涉及到反抗地主、苛税、匪祸、兴办水利等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