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合集下载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文亲爱的巴特勒上尉:我希望这封信能够顺利送达您的手中。

作为英法联军的一员,我们远征中国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我们的利益和权益,同时也是为了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我希望通过这封信向您介绍一些关于我们远征中国的情况和目的。

我们的远征行动始于1856年,当时中国的清朝政府对于外国贸易持有保守态度,并限制外国商人在中国的活动。

作为英法联军,我们认为这种限制对我们的贸易利益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我们决定采取行动。

在我们的远征行动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抵抗。

中国的抵抗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装备和训练都相对较弱。

我们通过优势的火力和战术,很快就占领了一些重要的港口城市,如天津和上海。

这些城市的占领为我们提供了后勤补给和战略基地。

我们的目的之一是迫使中国政府开放更多的港口和贸易通道。

通过与清朝政府的谈判,我们成功地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这些条约迫使中国政府开放了更多的港口,并承认了我们在中国的贸易特权。

除了贸易问题,我们还希望通过远征行动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我们将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带入中国,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推动力。

我们在中国建立了学校、医院和铁路等基础设施,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然而,我们的远征行动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反对。

有人认为我们的行动是对中国的侵略,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

我们也遭遇了一些抵抗和游击战,中国的抵抗军队对我们进行了一些袭击和破坏。

尽管我们的远征行动带来了一些争议,但我们坚信我们的行动对中国和我们自身都是有益的。

我们希望通过与中国的接触和交流,促进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并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支持和帮助。

亲爱的巴特勒上尉,我希望这封信能够让您更加了解我们远征中国的目的和意义。

我们的行动是出于对利益和权益的维护,同时也是为了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我相信我们的行动将为中国和我们自身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发展。

祝好!。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文原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文原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文原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先生,您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

您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

多谢您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

在您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既然您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

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

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

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

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全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全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全文亲爱的巴特勒上尉,首先,请容我代表英法联军来信向您表示最诚挚的问候。

我写信是为了传达我方决定联合远征中国的重要事项。

这次远征无疑将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能够成功达成我们的目标。

在撰写这封信之前,我们已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讨论,对于这次远征的目的和动机有了充分的理解。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远征来推动中国进行一系列政治和经济的改革,以维护我们自身的利益和在该地区的地位。

中国作为一个庞大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人力,对我们来说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通过远征力量,我们将向中国政府提出我们的要求和期望,并确保它们得到实施。

我们希望中国政府能够开放对外贸易,并减少关税和贸易壁垒,以促进我们的商业利益。

此外,我们还将对中国的政治和法律体系进行改革和现代化,并提倡民主、法治和人权的普及。

我们相信这样的改革对中国人民的福祉和国家的长远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们计划投入大量资源来改善中国的基础设施,并提供技术和专业知识支持,以帮助中国提高其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发展。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面临各种挑战和阻力。

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体系与我们有过很长时间的分歧,因此我们必须要选择合适的策略和方法来推动我们的改革议程。

我们必须充分尊重中国的主权和国情,与中国政府和人民进行建设性的对话和合作。

最后,我要向您保证,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来确保我们的行动是合法的、符合道义的,并最大程度上减少对中国人民的不良影响。

我们将安排足够的人员和资源来处理各种风险和挑战,以确保我们的行动是有组织、有序和规范的。

感谢您对我们这次远征的支持和奉献。

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能够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同时也推动我们英法联军的共同利益。

衷心地祝愿您在这次远征中取得巨大的成功。

诚挚的问候,XXX(写信人的名字)。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思考:用了什 么修辞手法?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反语: 说同本意相反的话,以便更有效地表达本意. 反语具有诙谐辛辣,幽默风趣的修辞效果.它 多用于讽刺. 反语既是一种写作方法,也是 一种修辞手法。
结论 用反语,有极其尖锐的讽刺 意味,表达作者愤怒之情
比较
10、各国艺术都有其代表建筑,如:
希腊有 巴特农神庙 ;
埃及有 金字塔 ;
意大利有 罗马斗兽场 ;
法国有 巴黎圣母院 ;
而东方有 圆明园

学习了本文后,同学们不仅品味了
雨果的精彩语言,而且感受了雨果的博 大胸怀,如果要更好的感受他的内心世 界,请你也用书信的形式,给雨果写一 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强盗、窃贼、 制裁、 直抒胸臆
行窃、偷窃
抗议
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


从前……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

词 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是真正的物主
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运用指示代词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三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理解
分析结构
第一层:①段:交代写信的缘由。
第二层:②一⑥段:作者以饱含 感情的笔调,盛赞圆明园的辉煌灿烂, 并叙述圆明园被毁坏的经过。
第三层:⑦—⑩段:作者以明确 的态度表明自己对远征中国的看法: 这是一次“偷窃”,法兰西政府是强 盗。
奇迹
朗读第3段,选出你认为 写的好的词句,品味作者的 感情。
奇迹
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 态度?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优秀6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优秀6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优秀6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篇一◆知识与能力1.体会文中反语的运用。

2.领会文章中语句的意蕴,分析其如何体现作者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3.掌握文中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

4.文章语言精彩,细心揣摩可提高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l.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

2.讨论法、问答法、诵读法、点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l.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2.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重点难点疑点剖析◆重点1.分析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2.把握文中反语的运用。

3.引领学生回顾文中的那段历史,了解文中相关知识,丰富知识面。

◆难点1.领会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2.感受作者富有特色的语言。

◆疑点作者谴责英法联军的行径用了不少反语,这些反语有何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几幅圆明园的图片。

◆学生准备1.查资料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那段历史。

2.预习课文,准确认读文中的生难词语。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

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

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

看着插图,举步其中,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

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把特勒上尉的信》。

二、介绍作家及背景资料1、雨果2、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3、圆明园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示范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章。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细细体味。

3.齐读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提问:1)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理清第三段的思路。

2)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部编版九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文详解

部编版九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文详解

部编版九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文详解课前预习一、作品梗概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中国遭受空前劫难。

联军头目之一的巴特勒上尉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威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的“胜利”捧场。

雨果站在人类正义的高度,于1861年11月25日,圆明园被焚毁的一年后,写下了这封谴责英法联军暴行的信,作为给巴特勒上尉的回信。

文题不仅明确指出了本文的体裁——书信,而且全面交代了这封信的主要内容——评论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更指出了信件的收件人——巴特勒上尉,一举三得,清晰明了。

二、作者简介雨果(1802一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赞誉yù:称赞恍huǎng若:①茫然;②仿佛,好像。

惊骇hài:惊慌害怕。

瞥piē见:一眼看见。

劫jié掠:抢劫、掠夺(财物或人)。

制裁:对违法者依法给予惩罚。

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华丽雄伟。

也形容场面华丽而盛大。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二、主题概述本文通过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强盗行径和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高度赞扬了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遭受劫难的中国人民的深切同情。

三、作品结构第一部分(1):回复巴特勒上尉征求自己对远征中国的看法,交代了写作的缘由。

第二部分(2、3):盛赞圆明园的艺术价值,突出圆明园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第三部分(4~9):控诉、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对“文明人”的“体面”行为进行揭露和嘲讽。

第四部分(10):照应开头,以反语表达自己的态度。

四、鉴赏品读1.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作者在信的开头并不是开门见山地说明自己的态度,而是先提出对方错误的观点,具有极浓的讽刺意味。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主要内容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主要内容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主要内容
摘要:
I.背景介绍
-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 巴特勒上尉
II.雨果的信
- 信件的背景和目的
- 雨果的态度和立场
- 雨果对英法联军的谴责
- 雨果对圆明园的描述和评价
III.主要内容
- 雨果对英法联军行为的谴责
- 雨果对圆明园的惋惜和痛心
- 雨果对文明的尊重和保护
IV.结论
- 雨果的信对后世的影响
- 对我们的启示
正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在1861年写的一封信。

当时,英法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巴特勒上尉想要请雨果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反而
代表了人类的良知,在这封信中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雨果在信中明确表示,英法联军的行为是犯罪,而不是战争。

他指出,战争应该是为了保护文明,而不是摧毁文明。

雨果将英法联军的行为称为“强盗政府”,并质问:“如果文明意味着的是毁灭,那么这种文明有什么用?”
在信中,雨果对圆明园的描述和评价充满惋惜和痛心。

他将圆明园比喻为“恍如月宫的神殿”,是“一个世界性奇迹”。

雨果写道:“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在我们眼里,中国是野蛮人。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因为他们是野蛮人,就可以剥夺他们的财产,摧毁他们的家园,侮辱他们的祖先。


雨果的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表达了对文明的尊重和保护,也展示了对人类良知的坚守。

人教统编版语文九上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解析版)

人教统编版语文九上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解析版)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一、夯实基础1.识音恍.若()绸缎..()..() 瞥.见()劫掠..() 惊骇.()珐琅赃.物()制裁..()【答案】恍.若(huǎng)绸缎..(fà láng)瞥.见(piē)劫掠..(jié lüè )赃.物(zāng)..(chóu duàn)惊骇.(hài)珐琅制裁..(zhì cái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

2.辨形(1)誉()誊()(2)脏()赃()(3)骇()骸()(4)辍()缀()【答案】(1)誉(赞誉)誊(誊写)(2)脏(肮脏)赃(赃物)(3)骇(惊骇)骸(骸骨)(4)辍(辍学)缀(点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形近字的掌握。

3.释义(1)荡然无存:(2)富丽堂皇:(3)丰功伟绩:(4)眼花缭乱:【答案】(1)荡然无存: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

(2)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辞藻华丽。

(3)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4)眼睛看见纷繁复杂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意思的掌握。

二、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绸缎野蛮.(mán)典.范(diǎn)B.劫掠琉.璃(liú) 缀.满(chuò)C.制栽箱箧.(qiè) 予.以(yǔ)D.恍若给.予(ɡěi) 珐.琅(fà)【答案】A【解析】B.缀zhuìC.栽→裁D.给jǐ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赞誉奇迹典范笑嘻嘻B.耗费赃物洗劫不可明状C.制裁野蛮剪影眼花潦乱D.绸缎震憾宫殿富丽堂皇【答案】A【解析】B项“不可明状”应为“不可名状”;C项“眼花潦乱”应为“眼花缭乱”;D项“震憾”应为“震撼”。

3.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部编版九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文详解

部编版九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文详解

部编版九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文详解课前预习一、作品梗概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中国遭受空前劫难。

联军头目之一的巴特勒上尉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威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的“胜利”捧场。

雨果站在人类正义的高度,于1861年11月25日,圆明园被焚毁的一年后,写下了这封谴责英法联军暴行的信,作为给巴特勒上尉的回信。

文题不仅明确指出了本文的体裁——书信,而且全面交代了这封信的主要内容——评论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更指出了信件的收件人——巴特勒上尉,一举三得,清晰明了。

二、作者简介雨果(1802一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赞誉yù:称赞恍huǎng若:①茫然;②仿佛,好像。

惊骇hài:惊慌害怕。

瞥piē见:一眼看见。

劫jié掠:抢劫、掠夺(财物或人)。

制裁:对违法者依法给予惩罚。

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华丽雄伟。

也形容场面华丽而盛大。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二、主题概述本文通过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强盗行径和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高度赞扬了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遭受劫难的中国人民的深切同情。

三、作品结构第一部分(1):回复巴特勒上尉征求自己对远征中国的看法,交代了写作的缘由。

第二部分(2、3):盛赞圆明园的艺术价值,突出圆明园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第三部分(4~9):控诉、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对“文明人”的“体面”行为进行揭露和嘲讽。

第四部分(10):照应开头,以反语表达自己的态度。

四、鉴赏品读1.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作者在信的开头并不是开门见山地说明自己的态度,而是先提出对方错误的观点,具有极浓的讽刺意味。

【课件】《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

【课件】《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

整体感知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 上尉的信》以书信形式抒发了雨果这 位正直的、有良知的作家对东方艺术、 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 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谴责、掠夺行 径的控诉。
分析结构
第一层:①段:交代写信的缘由。 第二层:②一⑥段:作者以饱含感情 的笔调,盛赞圆明园的辉煌灿烂,并叙述 圆明园被毁坏的经过。 第三层:⑦—⑩段:作者以明确的态 度表明自己对远征中国的看法:这是一次 “偷窃”,法兰西政府是强盗。
剪影jiǎn yǐng 比喻对事物作轮廓的描写;亦指 比喻描写出的轮廓。 劫掠jié lüè 抢劫掠夺。 赃物zāng wù 贪污受贿或盗窃得来的财物。 制裁zhì cái用强力管束并惩处,使不得胡作非 为。 荡然无存dàng rán wú cún:形容原有的 东西完全失去,不存在。
富丽堂皇fù lìtáng huáng形容房屋宏伟豪华。
2、朗读第3段,根据作者的描述,想象一下圆明 园的美。再想一想:在雨果的心目中,圆明园具 有怎样的地位?
想象圆明园的美:恍若月宫,用雪松做屋架, 屋子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神殿、后宫、 城楼栉次鳞比,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 琉璃、珐琅、黄金、金碧辉煌。园子里还有一座 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 天鹅、朱鹭和孔雀,令人眼花缭乱。真是一座富 丽堂皇的宫殿、美丽的花园。
雨果
圆明园Βιβλιοθήκη 走近作者雨果(1802—1885), 法国作家。法国浪漫 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代表作有:《巴黎圣 母院》、《海上劳 工》、《悲惨世界》、 《九三年》等长篇小
说。
课文背景
雨果致法帝拿破仑远征军团长巴特勒上尉的 这封信是在1861年11月25日写的,当时巴特 勒率领法国远征军凯旋归国,红极一时,希 望大文豪作诗文美言赞颂,雨果却毫不客气 复函,怒斥无知匹夫,毁坏中国花费百年的 功夫,巧夺天工建造而成的世间罕见的伟大 建筑。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据古籍的描写复原的圆明园鸟瞰图
圆明园是一座供清朝皇帝游乐的花园,也是中国劳动 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这座花园方圆十多公里,在这儿 可以观赏到国内外四十个地方的有名的风景。园内还珍藏 着许多无价的珍宝,罕见的图书,珍贵的历史文物,因此它 又是一座闻名世界的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 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6日,侵略军闯进圆明 园,大肆抢掠。他们把园里凡能 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 抢走。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 东西,就任意打碎、践踏。最后 一把火把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的 “万园之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 垣。
埃及是一个极稳 定与保守的文明古国, 埃及建筑中最为大家 耳熟能详的就是金字 塔,金字塔出现在公 元二千年前,除技术 和材料外,其严密的 奴隶制度以及将法老 王视为神祉的化身, 并相信灵魂不灭,因 而造就了伟大的金字 塔。然而,拿破仑的 炮火也曾给它以毁坏。
埃及金字塔
法国的巴黎圣母 院
罗马的斗兽场
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 事情。”
自读5—10段,找出雨果讽刺侵略者的句 子并对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进行鉴赏品味。 5. “政府有时令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
是强盗。”
公开抗议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不顾个人 得失,表现出了一代伟人的骨气。 6.“法兰西帝国各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 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 因明园富而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 “富而堂皇”应该是艺术的本来面目、本 真状态,而掠夺已使它们支离破碎,整体的美感 荡然无存,当然相比之下变成了破烂,揭露了帝 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维克多· 雨果
(1802—1885)
★ 希腊 巴特农神庙
在希腊首都雅典卫城的 古城堡中心,石灰岩的山 岗上,耸峙着一座巍峨的 长方形建筑物,这就是在 世界艺术宝库中著名的巴 特农神庙。巴特农神庙是 雅典最著名的古迹之一, 也是举世闻名的古代七大 奇观之一。 这座神庙历经两千多年 的沧桑之变,战火已经使 得庙顶坍塌,雕像荡然无 存,浮雕剥蚀严重,但从 巍然屹立的柱廊中,还可 以看出神庙当年的丰姿。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文说明]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愤怒谴责了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的强盗行径,深切同情中国遭受的空前劫难。

巴特勒上尉征求雨果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本想得到雨果的赞誉,而雨果把话题集中在圆明园上,从圆明园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奇迹说起,谴责焚掠圆明园的强盗行为。

雨果的立场、观点,表现了他明辨是非的良知和正直不阿的人格。

雨果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不仅同情中国人民,而且敬重中国人民。

他身为法兰西人,却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他把政府与人民区别开来,把上尉征求意见的机会变成向强盗政府提出抗议的机会。

雨果用了很大篇幅盛赞圆明园,让我们想见其原貌。

雨果赞扬中华民族是“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这对于我们民族的复兴也是一个鼓舞。

根据课文特点,一要探求雨果的思想,二要学习这封信的写法。

[教学设计举例][初读课文]一、比较鉴赏本文“赞美”和“谴责”两部分相对独立,情感鲜明,我们可以分块比较赏析,在对比中强化感受,然后进行深层的反思:1、自读1-4节,找出雨果评价圆明园的句子并对自已感受最深的句子进行赏析品味文中集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主要体现在第三自然段)。

首先,作者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将之称为世界奇迹。

接着,作者将之与另一世界奇迹巴特农神庙进行类比,突出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无与伦比的地位。

再用“请您想象”引起一连串的精彩描绘,展现圆明园令人惊骇而不可名状的梦幻般的美妙。

解答:先作总评,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

以全球眼光,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的地位。

接着与巴特农神庙类比,指出圆明园的艺术特色和成就: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的最高成就;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然后,通过具体描绘,生动地告诉人们,圆明园是怎样一座华丽而伟大的建筑。

本段是世界伟大作家的语言艺术与世界独一无二的建筑艺术的精美融合,美不胜收。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作者介绍
维克多·雨果(1802—1885)19世纪 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 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 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 暴力、以爱制“恶”,被称为“法兰西的莎 士比亚”。
【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文题解说 从标题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从建筑材料、装饰陈设及园林景观方面, 描写细腻,有很强的感染力。
2.谈谈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圆明园?
①铺陈手法,是对描写对象进行浓墨重彩的渲染、描绘等,
产生文句上的形式美,表达上的激情美。
在本文第3段,作者发挥想象,从材料、布局、陈设、园 林景观等方面,细致描绘了圆明园的盛景,为后文批判英法 联军做了铺垫。
主旨归纳
在给巴特勒的信中,雨果愤怒 谴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强盗行径 和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高 度赞美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表 达对遭受空前劫难的中国人民的深 切同情。
断瓦残垣的警示——我们当自强!!
课堂作业:
网上有言论说雨果作为法国人,但对法国的“胜利” 没有喜悦,没有赞美,而是站在正义和良知的立场上揭 露和批判了这次“胜利”。他这样似乎不够“爱国”? 请你编辑一条评论回复他。
两词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揭露更深刻,鞭 挞更有力,使中心更鲜明突出。
⑩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以“赞誉”一词作结,反语,既照应文章的开头总 结全文,又具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
该句鲜明地表达了雨果对远征中国之举的态度—— 强烈谴责,立场非常鲜明。
4、从中可以看出雨果有什么样的品质?
充分表现了雨果正直、公正、是 非分明的品格和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 情结的博大胸怀。
2.谈谈本段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圆明园?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本文选自《雨果文集》第11卷,程增厚译。

本文被选入2001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课和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文章。

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所谓的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反而代表了人类的良知,在这封信中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雨果的难能可贵之处,不仅在于他的立场不是狭隘民族主义,而是群众的角度,世界的角度,人类的角度,他公开斥责政府如强盗一般,颠倒黑白,不以此为耻,反以此为荣;还在于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

他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种见解,是非常透彻的。

因此,他盛赞中华民族,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愤怒的谴责了侵略者的罪行。

书名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又名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原版名称Lettre au capitaine Butler作者简介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2.26~1885.5.22),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雨果出生于法国东部紧挨瑞士的省城贝桑松,他的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一位将军,儿时的雨果随父在西班牙驻军,10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入法学院学习,但他的兴趣在于写作。

他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的诗歌竞赛会得奖,17岁时在“百花诗赛”得第一名,20岁时出版了诗集《颂诗集》,因歌颂波旁王朝复辟,获路易十八赏赐,之后写了大量异国情调的诗歌。

之后他对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为共和主义者,他还写过许多诗剧和剧本,几部具有鲜明特色并贯彻其主张的小说。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全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全文

尊敬的巴特勒上尉:我谨代表英法联军,致信于您,以表达我们在远征我国过程中对您的深切敬意和感激之情。

以下是我们对您的信心全文:一、引言在这封信中,我们希望通过写信的方式,向您表达我们对您以及您所领导的部队的赞赏和敬意。

在我国的远征行动中,您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力和军事才能,为英法联军所取得的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对您的敬意和赞赏1. 您的勇敢和决断在我国的战场上,您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决断力。

在激烈的战斗中,您始终坚定不移地领导部队,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展现出了优秀的军事领导能力和娴熟的战术运用技巧。

2. 您的智谋和策略您在战斗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智谋和战略眼光。

您能够准确地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制定合理的作战计划,并且在执行过程中果断果敢地做出决策,为联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胜利。

3. 您的带兵风范您对部队的关心和照顾,以及对部下的榜样作用,给整个部队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和激励。

您以身作则,不畏艰险,始终身先士卒,展现了一名优秀军官应有的带兵风范。

三、感谢您的贡献1. 战场上的贡献您在我国的远征行动中,作为一名英法联军的将领,为联军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您的杰出表现对联军的战斗效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我们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战役胜利。

2. 事后的总结我们对您所做出的贡献和付出的努力表示由衷的感谢和赞赏。

您的表现为联军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让我们对未来的合作和战斗充满信心和期待。

四、祝愿您和部队我们衷心祝愿您和您所领导的部队在未来的战斗中一路顺利、战无不胜。

希望您能够在接下来的各项任务和战斗中继续发挥出您的优秀领导才能和军事才干,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和胜利。

尊敬的巴特勒上尉,您的杰出表现和优秀领导才能让我们深感敬佩和赞赏。

在我国的远征行动中,您的表现为英法联军的战斗力和战斗成果增添了璀璨的一笔。

我们由衷地祝愿您一切顺利,期待未来与您共同战斗,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敬祝英法联军全体成员敬上尊敬的巴特勒上尉:非常感谢您在我国远征行动中展现出的卓越领导才能和杰出表现。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 上尉的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 上尉的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尊敬的巴特勒上尉:
你好,这里是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指挥官。

这次远征,我们的使
命是保障我方的客商安全以及阻止中国朝贡西班牙的行为。

我们已经
在沿海海岸部署了大批军队,我们希望能得到你的支持,共同解决这
一问题。

目前在中国有大量的客商在一九四七及之后已经损失了大量财物,我们将全力保障客商的安全,确保未来客商可以正常生意和经商活动。

同时,在维护我国客商权益的同时不得侵犯当地百姓和教会的权利。

最后,希望你能够帮助我们取得成功,开创一段合作缔造安定繁
荣中国南海的局面。

谨此
英法联合军远征中国的指挥官。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尊敬的巴特勒上尉,首先,我们向您致以诚挚的问候和敬意。

作为英法联军的一员,您在中国远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展现了出色的领导才能和军事才华。

通过这封信,我们希望向您传达我们对您和您的团队的深深敬意。

首先,我们想向您表达我们对您在中国远征中的勇气和决心的赞赏。

您在战斗中表现出的勇敢和坚定的意志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您率领的部队能够面对任何挑战,并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其次,我们要感谢您对英法联军的奉献和忠诚。

作为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官,您不仅保护了联军的利益,更确保了我们的行动始终遵循正当的道德和法律准则。

您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在中国远征中得到了充分展现,这值得我们深深地敬佩。

在您的领导下,我们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战果。

通过您的智谋和战术才能,我们成功地攻占了一座座重要的城市和据点。

同时,您还通过有效的战略规划,确保了我们与当地居民的和谐相处,树立了联军的良好形象。

您的努力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回报,让我们的远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作为一名出色的领导者,您时刻关心部队的福祉,并尽力满足我们的需求。

您对我们的关心和尊重,使我们始终充满动力和斗志。

您的智慧和毅力使联军能够始终团结一心,共同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您的领导风范和思维模式对我们每个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我们希望能够继续跟随您的领导,取得更多的战果。

您展现出的领导力和军事才华使我们深信,在您的指引下,英法联军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我们衷心希望继续与您并肩作战,为英法联军和我们的国家争取更多的荣誉。

再次向您表达我们对您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您是一位出色的军事指挥官,也是我们的榜样和领袖。

我们衷心祝愿您在未来的军事生涯中取得更多的成功,并希望继续与您共同迈向辉煌的未来。

敬礼!英法联军士兵们。

0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0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 特色的语言。 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二)能力目标: 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 别。 (三)教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 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一、研读文本 问题探讨: 1.请把信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画出 来,看看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 (抓关键词)
关键词提示:世界奇迹 尽在于此 典范 洞府 神庙 宫殿 两代人 梦见 惊骇 亚洲文明的剪影
第2课时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2.请把信中讽刺侵略者的语句画出来,看 看有什么艺术效果。(抓关键词)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3、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这一句话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以全人类的名义谴责侵略者的强盗行为, 义正词严,批判力强。 4、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回到了欧洲。 (这一句话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形象再现强盗相互勾结的丑恶嘴脸、肆 意掠夺的卑鄙行径,讽刺力强。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自立、自强,跻身强国之林。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小结:
本文盛赞了圆明园的文化艺 术价值,愤怒谴责了英法联军的 强盗行径。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三、拓展延伸: 内容提示:
给雨果写封信。要求:格式正确,观点鲜 明,内容丰富,不少于400字。
1)你如何评价雨果的观点?他的胸怀和品格对你有什么 启发?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作为中国人,你是怎样 看待的? 3)中国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多世 纪以来中国有了什么进步? 4)雨果对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做了高度评价,今天中华民 族正处于复兴时期,正在成长的你,打算怎么做呢?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文本解读
4.如何理解“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 是属于人类的。”的含义?
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所创造 的文明成果,它都是属于全人类的。任何国 家、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去破坏它。
文本解读
5.“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 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 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 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这里主要采用了哪 一种写作手法?
赅(ɡāi)言简意赅 憋(biē)憋气
赃(zānɡ)赃物 箧(qiè)箱箧
脏(zānɡ)坑脏 筐(kuānɡ)竹筐
词语释义
惊骇:惊慌害怕。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 感到迷乱。 荡然无存:空荡荡的什么东西也不存在 了。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也说丰功伟业。 富丽堂皇:文中形容建筑物宏伟华丽。
文本解读
1.巴特勒上尉征求雨果对远征中国的意 见是什么目的?
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 国的“胜利”捧场。
文本解读
2.课文第二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引出下文作者的看法。
文本解读
3.课文第三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来描述 圆明园?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从建筑材料、建筑物、陈设、装饰、园 林景观等方面描述。作者借助想象从多方面 极力铺陈,意在引导读者感受圆明园的美丽 神奇,为下文谴责英法联军劫掠、焚毁圆明 园的罪恶做铺垫,这样更能激起世界人民对 美好的东西被毁灭的痛惜之情。
文本解读
8.第六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 怎样的表达效果?
反语。“文明”其实是野蛮,是对人类 文明的破坏;“野蛮”正是人类文明之所在。 作者运用反语讽刺批判当局,更显示出他的 凛然正气和博大胸怀。并且将一组反义词并 列使用,形成一种鲜明的对照,更突出了批 判和谴责的感情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二)能力目标:
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三)教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二、重点难点:
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

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三、教学媒体:投影仪、录音机。

四、课型:讲学课
五、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联系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这节课我将采用质疑法、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其中以诵读、讨论为重。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将贯穿课堂始终,再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

六、课时: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简介背景:1856—1860,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中国遭受空前劫难。

2.圆明园:在北京海淀附近,清代名园之一。

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为环绕福海的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周约十余公里。

园内凿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仿照国内外名胜四十景,有建筑物145处,艺术价值甚高,被誉为“万园之园”。

3.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本文是1861年11月25日,圆明园被焚毁后一年后,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回信。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生第一遍朗读课文。

2.指名学生找出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并朗读。

3.指名学生找出文中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朗读。

4.说说你读了课文后的整体感受。

(学生可能从以下两方面说感受:英法联军的罪行令人发指,使人愤恨;雨果对中国的巨大同情受人尊敬。


5.师生第二遍朗读课文,认真品味感情。

(三)、拓展:
课本前插图有两幅圆明园被毁前后的照片;历史书八年级上册中也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内容和相关图片,你看后有什么感想?
(学生可能从几方面说:侵略者的暴行,对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毁灭;落后的清政府软弱挨打;新中国的迅速发展使国人扬眉吐气。


(四)、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常识。

2.有条件的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把握主题: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赞美和谴责的口气。

2.指名概括文章的主题。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之举,立场非常明确,态度非常鲜明。

他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愤怒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他深切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二)、评价雨果:
(中国是被掠夺国,我们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那是很自然的。

如果我们换到雨果的位置上去,那么,我们就会想到,一个法国作家如是说,实在是非常也不起的。

雨果是在强盗统治的国度时发表他的议论,公开抗议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他不顾个人得失,公理至上,是很有骨气的,因而也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普遍赞誉和崇敬。


(三)、课堂练习:
1.朗读、识记,积累以下词语:
琉璃珐琅晨曦瞥见箱箧荡然无存丰功伟绩
2.指名学生用以下词语造句:
眼花缭乱丰功伟绩荡然无存
3.思考、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文中使用了反语的修辞方法,使文章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找出一些例子来。

(赞誉、文明、野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漂亮。


(2)作者将圆明园与巴特农神庙进行比较,有什么作用?
(3)雨果在文中对圆明园的大量赞美,有什么作用?
(4)朗读、识记这句话:“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是何意思?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预习新课《亲爱的爸爸妈妈》。

(五)、板书设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
赞美圆明园
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
讽刺侵略者
八:资料附录
1.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1827年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剧本序言反对古典主义,成为浪漫主义的宣言。

后又创作剧本《欧那尼》《国王寻乐》,表达人民对暴政的不满;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反对专制和教会。

1861~1869年创作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从人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海上劳工》歌颂浪漫主义爱情在与大自然斗争和克服人类弱点方面的巨大精神力量;《笑面人》通过流浪艺人的悲惨遭遇,描写人民的苦难生活。

1874年完成长篇小说《九三年》,描写法国革命高潮一年的动人场景。

2.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英法联军之役,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

清咸丰六
年(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进犯广州,挑起这场战争。

次年英法组成联军,12月攻陷广州。

1858年5月英法舰队在俄美支持下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清政府派桂良、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赴天津谈判,6月分别与俄、美、英、法四国代表签订《天津条约》,11月又在上海签订中英、中法、中美通商章程。

沙俄趁机于5月间用武力迫签《中俄瑷珲条约》,割去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大片领土。

1859年英、法、美借口换约又派军舰北上,6月突攻大沽炮台。

清军奋勇抗击,重创英法舰队。

1860年英法再组联军,扩大战争。

8月英法联军二万五千人由北塘登陆,攻陷大沽,进占天津,9月在通州(今属北京市)八里桥击败清军后,直攻北京。

咸丰帝逃往热河,遗留恭亲王奕 媾和。

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

后奕 分别与英法代表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和批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

沙俄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

帝国主义的蛮横侵略与清朝封建统治者的妥协投降,使中国继鸦片战争之后又一次大量丧失领土和主权。

九、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