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学00107 讲义 第四章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决策

第一节决策概述

一、决策的含义与类型

1、决策的含义。

“决策”一词是现代管理学中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就词义而言,决策可以有两种解释:(1)静态上理解,决策是指已形成的“决定”,一般作为名词来使用;

(2)动态上理解,决策是指做出决定的过程,一般作为动词来使用。

2、决策的类型。

(1)根据决策目标所涉及的规模和影响程度不同,决策可分为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

①战略决策是指决策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带有全局性、方向性以及影响深远的决策。

②战术决策是指为了达到组织目标所采取的程序、途径、手段和措施的决策。

(2)根据决策内容的具体情况不同,决策可分为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①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过程的每一步骤都有规范化的固定程序。这些程序可以重复的使用于解决同类的问题。也称常规决策。

②非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过程没有固定程序和常规办法,解决的问题是非重复出现的管理问题。也称非常规决策。

(3)根据决策所处的时期不同,决策可分为平时决策与危机决策。

①平时决策是指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决策者针对各种管理问题所做出的决策。

②危机决策是指当组织的重大安全利益和核心价值观念受到严重威胁或挑战而使组织生存处于危机时期,决策者要做出重要决策和应急反应。

危机决策需要具备三个要素:

第一,决策问题的发生、发展具有突然性、急剧性,需要决策者当机立断。

第二,可供决策者利用的时间和信息等资源非常有限;

第三,事态的发展危及决策单位、决策者的根本利益,并且决策的后果很难预料。

(4)根据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决策可分为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

①初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从事某种活动或从事该种活动的方案所进行的初次选择。

②追踪决策是指在初始决策的基础上对组织活动方向、内容或方式所做出的重新调整。

追踪决策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回溯分析。回溯分析就是对初始决策的形成机制与环境进行客观分析,找出失误的原因,以便去纠正,有针对性地采取调整措施。

第二,非零起点。追踪决策是非零起点的决策。

第三,双重优化。追踪决策所选的方案,不仅要优于初始决策方案,而且要在能够改善初始决策实施效果中的各种可行方案中,选择最优或最满意的方案。

(5)根据决策所具有的条件和可靠程度不同,决策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

①确定型决策是指在决策环境和条件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决策者所做出的决策。

②非确定型决策是指在决策环境和条件不确定的情况下,决策者所做出的决策。

③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可以知道不同行动方案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所获得的结构,虽然不能完全判断未来出现的是哪一种环境条件,但是可以预测其出现的概率。

二、决策与预测的关系

预测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未来发展的性质、状态及变化趋势所作的估计和测算。预测既需要开发人们的创作性思维、增强人们的知识能力,又需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我们又可以理解为,借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对客观事物未来发展趋势所做的有科学依据的推理和判断。预测与决策关系密切。

1、预测服务于决策

预测是根据事物以往的发展规律对未来所做出的估计和判断,为决策提供了一种预警系统。使决策者能够高瞻远瞩地看到未来,较好地把握可能遇到的机会,迎接可能到来的挑战,防止决策出现失误。因此,科学的决策必须有科学的预测。

2、预测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

决策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过程,它包括问题的发现、目标的确定、方案的选优和追踪决策等阶段。决策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预测。

(1)问题发现阶段:预测可以根据对信息资源的分析、对事物历史发展规划的判断,找出实际状况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为问题的发现提供必要的手段和方法。

(2)目标确定阶段:预测可以向决策者预示事物的我来发展趋势,帮助决策者确立决策目标。

(3)方案的选优阶段:预测可以帮助决策者探讨实现决策目标的各种方案,对每一方案的执行后果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为备选方案的择优提供判断的依据和尺度。

(4)追踪决策阶段:预测可以根据决策执行的情况,预测决策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时修正决策,避免造成更大的失误。

预测是保证决策达到预期目标、避免决策失误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前提。

3、预测和决策的区别

(1)预测侧重于对客观事物的科学分析,决策侧重于对有利时机和目标的科学选择。

(2)预测强调客观分析,决策则突出了领导艺术。

(3)预测是决策科学化前提,决策是预测的服务对象和实现机会。

第二节决策理论

一、决策理论学派

1、决策理论学派的产生

决策理论学派是由社会系统学派发展而来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巴纳德就提出了“决策”这一概念,社会系统学派对于组织的决策过程研究为决策理论学派的产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和社会科学家赫伯特·西蒙和詹姆士·马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赫伯特·西蒙和詹姆士·马奇等人为代表的管理学家以社会系统理论为基础,吸收了行为科学、系统理论、运筹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逐步形成了决策理论学派,为决策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管理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2、决策理论学派的观点

(1)强调了决策在管理中的重要性。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

(2)分析了组织在决策中的作用。组织是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

(3)阐述了决策过程。决策不只限于从几个备选方案中选定一个方案,而是包括几个阶段和涉及许多方面的整个过程。

(4)提出了决策的准则。在管理决策中,只有采取“满意准则”才是更合理可行的。

(5)归纳了决策的类型。更具决策所给定的条件不同,将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