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组织病理学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组织病理学讲解

口腔组织病理学-11口腔2班

鳃弓(branchial arch) :胚胎第4周时,原始咽部的间叶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柱状隆起,与6对主动脉弓动脉相对应,称鳃弓。

咽囊(pharyngeal pouch):与鳃沟相对应的鳃弓的内侧是原始咽部,表面衬覆的内胚层上皮向侧方增生呈囊样,形成与鳃沟相对应的浅沟,称为咽囊。

联合(merge):面突突起之间为沟样凹陷,随着面部的进一步发育,突起之间的沟会随着面突的生长而变浅、消失,称为联合。

融合(fuse):有的突起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发生表面外胚层相互接触、破裂、退化、消失进而外胚间叶组织穿通称为融合。

原口(stomatodeum):由于迁移的神经嵴细胞的增生,在额鼻突两侧的下方出现第一鳃弓,此时形成了最初的口腔即原口或口凹。

嗅凹(oral pit):鼻板由于细胞的增生,边缘隆起,特别是在其外侧缘,隆起更明显,使鼻板中央凹陷,称鼻凹或嗅凹。

原发腭(primary palate):前腭突的发生早于侧腭突,所以称为原发腭。

侧舌隆突(lateral lingual prominence):在下额突的原始口腔侧,内部的间充质不断的增生,形成3个膨隆的突起,其两侧两个对称的突起称为侧舌隆突。

甲状舌管(thyroglossal duct):胚胎第4周,奇结节和联合突之间的内胚层上皮增生形成管状上皮条索,称甲状舌管。

唇裂(cleft lip)多见于上唇,是由于球状突与上颌突未能联合或联合不全。

腭裂(cleft palate):一侧侧腭突和对侧侧腭突及鼻中隔未融合或部分融合。

原发性上皮带(primary epithelial band):胚胎第5周,覆盖在原始口腔表面的外胚层上皮,在未来牙槽的位置,上皮增生形成一

马蹄形上皮带,称原发性上皮带。

牙板(dental lamina):原发性上皮带向深层增生,分裂成两个,向唇颊侧增生的为前庭板(vestibular lamina ),向腭侧增生的为牙板。

牙胚(tooth germ):增生上皮下方的外胚间充质快速分裂增殖,在上皮周围积聚。增生的上皮和间充质共同组成牙胚

罩牙本质(mantle dentin):最先分泌到细胞外的牙本质胶原纤维称为Von Korff’s fiber。主要为Ⅲ型胶原,由成牙本质细胞深处发出,粗大,与基底膜垂直。此时形成的牙本质称罩牙本质。

前期牙本质(predentin):在牙本质形成过程中,矿物沉积晚于牙本质有机基质的形成,因此在成牙本质细胞层与矿化的牙本质之间总有一层尚未矿化的有机基质,称为前期牙本质。髓周牙本质:罩牙本质形成后继续形成的原发性生理性牙本质即为髓周牙本质。

生长线:每天形成的牙本质基质与先前形成的基质之间,在显微镜下可见明显的线,称为生长线。

托姆斯突(T omes processes):无釉柱釉质形成后,成釉细胞开始离开牙本质表面,在靠近釉牙本质界的一端,形成一短的圆锥状突起,称为成釉细胞突起,即托姆斯突。

釉小皮:釉质形成后,成釉细胞在釉质表面分泌一层无结构的有机薄膜覆盖在牙冠表面,称为釉小皮。

缩余釉上皮(reduced dental epithelium):釉质发育完成后,成釉器几层细胞缩合一层鳞状上皮覆盖在釉小皮上,称之为缩余釉上皮。

上皮根鞘(Hertwing’s epithelial root sheath):当冠部发育即将完成时,内釉上皮和外釉上皮在颈环处增生,向未来根尖孔方向生长,这些增生的上皮呈双层,称赫特威希上皮根鞘。

根端复合体(PAC):上皮根鞘、牙乳头、牙囊三者相互作用,在牙发育早期,作为一个整体性的功能复合物称为根端复合体。

牙的萌出(eruption):指牙齿突破口腔粘膜的现象,是从牙根发育时就开始的。分为萌出前期、萌出期、萌出后期。

引导管:在干燥的幼儿颅骨上,在乳牙的舌侧可见含有结缔组织挑唆的孔。

釉牙本质界(EDJ):是釉质与牙本质的交界面,呈连续的贝壳状。

釉板(enamel lamellae):是垂直于牙面的薄层板状结构,起自釉质表面向釉牙本质界延伸,部分可达牙本质。

釉梭(enamel spindle):起始于釉牙本质界突入釉质内的纺锤状结构,牙磨片中,釉梭的有机物分解代之以空气,呈黑色。

釉柱横纹(cross striations):是釉柱上与釉柱的长轴相垂直的线,透光性低;呈规律性重复分布,间隔2-6um。

透明层(hyaline layer):根部最外层的较薄牙本质,无小管,无结构,可能有助于牙本质与牙骨质的结合。

托姆斯颗粒层:根部牙本质透明层内侧,一层暗黑色颗粒状未矿化区。

绞釉:釉质内2/3弯曲,牙切缘及牙尖处弯曲更明显,可以增强釉质对咬合力的抵抗

施雷格线(Schreger line):落射光观察牙纵磨片:在釉质厚度的内4/5区,可见宽度不等的明暗相间带,这些明暗带称为施雷格线。.

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由于牙本质和牙髓在胚胎发生和功能上关系密切,故两者合称为牙髓牙本质复合体。

前期牙本质(predentin):牙本质的形成是有序的,成牙本质细胞先分泌基质然后矿化。在成牙本质细胞与矿化牙本质之间的一层刚形成的未矿化的牙本质。

管周牙本质(peritubular dentin):围绕成牙本质细胞突起的间质呈环行透明带,构成牙本质小管的壁,高度矿化。

管间牙本质(intertubular dentin)位于管周牙本质之间的牙本质。矿化程度较低,其内胶原纤维较多,围绕小管成网状交织,并与小管垂直。

继发性牙本质(secondary dentin):指牙与对颌牙建立咬合关系后形成的牙本质,即在牙发育到根尖孔形成后。位于原发性牙本质的内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