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节日房屋特点和服饰
我国56个民族的知识点
我国56个民族的知识点一、民族构成。
1. 数量。
- 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11%;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被称为少数民族。
2. 少数民族分布特点。
-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在汉族集中地区杂居着许多少数民族;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也多与汉族和其他民族交错杂居。
例如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是主要的少数民族,但也有汉族、哈萨克族、回族等多个民族共同居住。
二、部分少数民族特色。
1. 蒙古族。
- 传统服饰:蒙古袍,其特点是宽大、长袖,便于骑马放牧,多为长袍,颜色鲜艳,而且男女款式有所不同。
- 传统民居:蒙古包,呈圆形,由木架和毛毡构成。
这种民居便于拆卸和搭建,适合蒙古族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方式。
- 传统节日:那达慕大会,一般在每年的七八月举行。
大会上有赛马、摔跤、射箭等传统竞技项目,还有歌舞表演、商品交易等活动。
2. 藏族。
- 传统服饰:藏袍,袍袖宽敞,在气温升高时,可以方便地脱下一只袖子,调节体温。
藏袍的颜色多以深色为主,且有精美的刺绣装饰。
- 传统民居: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
一般分为两层或三层,底层用于饲养牲畜,二层以上住人。
- 传统节日:雪顿节,是藏族的重要节日。
“雪顿”意为酸奶宴,在节日期间,有藏戏表演、晒佛仪式等活动,人们还会喝酸奶、吃藏式点心等。
3. 维吾尔族。
- 传统服饰:男子多穿袷袢(qiāpàn),一种对襟长袍;女子则穿艾得莱斯绸制成的连衣裙,颜色绚丽,图案精美,多为几何形状。
- 传统民居:维吾尔族的传统民居多为平顶土房,以土坯为建筑材料,房屋多成方形,有庭院,庭院里种植葡萄等果树。
- 传统节日:古尔邦节,是伊斯兰教的重要节日,也是维吾尔族等穆斯林民族的盛大节日。
节日期间,人们会宰杀牲畜,进行祭祀活动,然后走亲访友,互相赠送礼物,还会举办盛大的歌舞集会。
4. 回族。
- 传统服饰:回族男子多戴白色或黑色的无檐小圆帽,女子戴盖头,盖头的颜色根据年龄有所不同,年轻女子多戴绿色盖头,中年妇女戴黑色盖头,老年妇女戴白色盖头。
中国大部分少数民族的节日及其风俗习惯
• 节日:风雪节、摸牛节 • 风俗:舞蹈、祭祀、传统服饰
34. 基诺族:
• 节日:努尔苏丹节、火把节 • 风俗:舞蹈、歌唱、传统竞技
36. 革吉族:
• 节日:吉木热节、阿索格节 • 风俗:舞蹈、唱歌、传统服饰
37. 鄂伦春族:
• 节日:渔猎节、打猎节 • 风俗:狩猎、捕鱼、舞蹈
38. 赫哲族:
• 节日:渔猎节、红山节 • 风俗:捕鱼、狩猎、歌舞
• 节日:过大年、刀杆节 • 风俗:祭祖、歌舞、竞技比赛
45. 仫佬族:
• 节日:水龙节、三月三 • 风俗:舞蹈、歌唱、传统竞、歌唱、传统乐器
47. 锡伯族:
• 节日:纳日哈节、扎尔达昆节 • 风俗:祭祀、舞蹈、传统游戏
48. 阿尔泰族:
• 节日:库尔班大叔节、那达慕大会 • 风俗:赛马、歌舞、传统竞技
18. 京族:
• 节日:马术节、开饭节 • 风俗:马术、舞蹈、传统音乐
19. 保安族:
• 节日:船拜节、大捕虫节 • 风俗:捕虫、刺绣、唱歌
20. 门巴族:
• 节日:纳帕那节、纳帕蛮节 • 风俗:狩猎、祭祀、跳舞
21. 拉祜族: • 节日:门户节、百家节 • 风俗:舞蹈、唱歌、传统服饰
22. 水族:
中国有 56 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和风俗习惯。以下是一些少数 民族的代表性节日及其风俗习惯:
1. 蒙古族: • 节日:那达慕大会、白月明节 • 风俗:赛马、摔跤、歌舞、烤全羊
2. 回族: • 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 • 风俗:斋戒、清真寺祷告、亲友聚餐
3. 藏族: • 节日:藏历新年(洒水节)、朗日巴尔节 • 风俗:祭拜、舞蹈、唱歌、烧香
4. 维吾尔族: • 节日:古尔邦节、哈卡节 • 风俗:祷告、吃饭、唱歌、跳舞
56个民族服装及解析
56个民族服装及解析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服装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民族的服装及解析:
1.汉族:汉族的服装是汉服,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具有宽松、飘逸、简洁等特点。
2.苗族:苗族的服装以色彩斑斓、工艺精美著称,其中以苗绣最为独特。
刺绣工艺精湛。
3.彝族:彝族的服装多采用大红大绿的颜色,具有浓烈的民族特色。
男装多为宽大的长袍。
女装则以左襟大右襟小的款式为主。
4.壮族:壮族的服装以蓝黑色的对襟上衣和齐膝短裤为主,女性还会佩戴银饰和头巾。
5.布依族:布依族的服装多为蓝、黑、白等颜色,男性穿短装。
女性穿长裙和围裙。
6.朝鲜族:朝鲜族的服装以宽松、飘逸、色彩鲜艳为特点,女性喜欢穿短裙和长筒袜。
7.藏族:藏族的服装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男性多穿长袍和马褂,女性则穿宽大的裙子和对襟上衣。
8.维吾尔族:维吾尔族的服装具有浓厚的西域风格,男性多穿短装和马掛,女性则穿长裙和薄纱上衣。
9.哈尼族:哈尼族的服装以黑色和红色为主色调,男性多穿短装和马褂,女性则穿长裙和薄纱上衣。
10.哈萨克族:哈萨克族的服装以宽大、厚重为主,男性多穿长袍和马
褂,女性则穿长裙和薄纱上衣。
11.白族:白族的服装以白色为主色调,男性多穿短装和马褂,女性则穿长裙和薄纱上衣。
以上是一些常见民族的服装及解析,每个民族的服装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反映了中国多元文化的丰富多彩。
我国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我国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我国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风俗习惯,汉语成语,意思是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
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我国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希望对你有帮助!1、蒙古族:蒙古族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也有一部分从事农业,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在牧区,蒙古族多住圆形毡房,俗称“蒙古包”。
蒙古包的门一定朝南开,炉子设在毡房正中天窗底下。
在农牧区,蒙古族都住平房,室内有土炕。
2、塔塔尔族的“撒班节”,又称为“犁头节”3、景颇族普通崇信原始多神,部分人信仰基—督教。
4、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对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穿长裤,系大腰带,头缠青色长巾。
妇女大多穿大领短衣和百褶裙。
山区苗族的住宅建筑大多是“吊脚楼”,它是按照山坡的自然地势,在下方和上方分别竖立较长和较短的木桩支撑,在桩上铺楼板建筑。
楼上住人,楼下堆放杂物或关家畜。
5、阿昌族份苏阿昌族男子穿蓝、白色或黑色对襟上衣,下穿黑色裤子,也有穿左大襟上衣的。
阿昌族人民性格开朗,又十分讲礼好客。
他们待客礼仪中盛行使用茶坛,这是一种煮茶的土陶用具。
到阿昌族家中去做客,主人会先拿出酒壶倒上一小盅酒为来客洗尘,随后又拿出茶坛,放上茶叶,倒上开水,放到炭火上煮一会,煮好之后倒进茶杯里,主客一道喝茶交谈。
6、维吾尔族人待人讲究礼貌。
在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身体前倾,连声问好。
家里来客都热情招待。
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7、哈萨克族男女都娴善骑术。
青年男子喜欢摔跤和刁羊,每逢节日和喜庆,牧民都要举行各种骑术表演和比赛;“姑娘追”是青年们最喜爱的娱乐项目。
8、柯尔克孜族传统服饰很讲究。
男子喜欢戴毡帽,上身穿白色绣有花边的圆领衬衫,冬天穿黑、蓝色“袷袢”,下身穿宽裤,着高筒靴。
9、锡伯族锡伯族的村屯四周筑有围墙。
忌食狗肉。
10、乌孜别克族的传统服装,以男女都戴各式各样的小花帽为特点。
11、塔吉克族家庭一般都是三代同堂,男性是一家之主。
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及服饰特点
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及服饰特点[、蒙古族蒙白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乂富有传有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
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占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了二每年七、八万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U,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用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蒙占族服饰包括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等。
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春秋季穿夹袍,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
男袍一般都比较宽大,尽显奔放豪迈。
女袍则比较紧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条和健美。
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则喜欢用红、粉、绿、天蓝色。
腰带是蒙古族服饰重要的组成部分,用长三四米的绸缎或棉布制成c蒙3族钟爱的靴子分皮靴和布靴两种,蒙古靴做工精细,靴帮等处都有精美的图案。
佩挂首饰、戴帽是蒙占族习惯。
玛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银等珍贵原料使蒙占族的首饰富丽华贵。
2、I可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
卜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占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I可族。
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乂称大开斋。
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
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
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LL由于散居的原因,使I口I族在服饰上最具仃民族特色的就是礼拜帽,一般是用白布制做,式样为无檐小圆矛,也仃戴黑色的,最初是作礼拜时戴,现在以成为民族标志,平I」也随处可见。
回族妇女习惯戴披肩盖头,只把脸露在外面,根据年龄的不同,选用的颜色披所不同,姑娘用绿色的,中年用青色的,老年用白色的。
3、苗族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苴管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
少数民族服饰特点
少数民族服饰特点引言少数民族服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服饰风格和特点。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分布着56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这在他们的服饰中也有所体现。
本文将以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为主题,深入探讨不同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以增进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
一、汉族服饰特点作为中国最大的民族群体,汉族服饰具有较为广泛的影响力。
汉族人的传统服饰主要包括汉服和唐装两大类。
1. 汉服汉服是汉族传统的服饰。
其特点是造型庄重大气、线条简洁流畅。
男士的汉服主要以袍袄为主,女士则以长袍为主。
汉服注重颜色的搭配,常见的配色有红色、黄色、绿色等,寓意吉祥、喜庆。
在一些特殊场合,如婚礼等,汉服还会配以绣花、丝绸等饰品,增加华丽感。
2. 唐装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唐装作为汉族传统服饰之一,具有浓厚的历史气息。
男士的唐装常以长袍、长衫为主,女士则以长裙为主。
唐装注重细节的装饰,常见的有各种精美的刺绣、云纹、褶皱等。
唐装的色彩多样,既有明亮的蓝色、红色,也有素雅的黑色、白色等。
二、维吾尔族服饰特点维吾尔族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主要民族,他们的传统服饰体现了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
1. 高领长袍和喀什花帽维吾尔族男士的传统服饰是一种高领长袍,袖子宽松,下摆宽大。
而女士则是以丝绸长袍为主,亦有类似男士款式的款式。
维吾尔族男士经常戴着一顶名为喀什花帽的毡帽,上面有许多图案与装饰。
2. 雅克萨钮扣维吾尔族服饰上的钮扣叫做雅克萨钮扣,是维吾尔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扣子通常由金属或珍贵的宝石制成,形状独特,图案多样。
三、藏族服饰特点藏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民族之一,他们的服饰独特而丰富,给人以神秘而美丽的感觉。
1. 戴巴藏族男士的传统服饰是一件名为戴巴的长袍,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颜色和纹理的组合。
戴巴通常由精心编织的细纱制成,颜色多为深褐色、藏红色和天蓝色等。
戴巴上常常绣有各种图案和纹饰,如藏传佛教的经文、神秘的符号等。
中 国少数民族的特色风俗
中国少数民族的特色风俗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拥有 56 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风俗文化,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蒙古族是一个勇敢豪放的民族。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
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大会上有惊险刺激的赛马、摔跤,还有射箭等比赛项目。
蒙古族人崇尚白色,他们认为白色象征着纯洁和吉祥。
在饮食方面,蒙古族人以牛羊肉、奶制品和面食为主,著名的美食有烤全羊、手把肉等。
他们居住的蒙古包,便于拆卸和搭建,适应了游牧生活的需要。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
壮族的歌圩节非常有名,在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青年男女们盛装打扮,聚集在歌圩场上对歌,以歌传情。
壮族的铜鼓文化也源远流长,铜鼓不仅是一种乐器,还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
在饮食上,壮族喜食糯米,有五色糯米饭等特色美食。
壮族的传统建筑是干栏式建筑,分上下两层,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泼水节是傣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在傣历新年的4 月中旬,一般持续3 至7 天。
节日期间,人们相互泼水祝福,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
傣族的孔雀舞优美动人,是傣族文化的重要代表。
傣族的竹楼是一种独特的民居建筑,以竹子为主要材料,具有通风散热、防潮防虫的特点。
回族是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
回族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是他们重要的节日。
在开斋节,回族人要沐浴净身,穿上新衣,到清真寺参加会礼。
回族禁食猪肉,他们的饮食以牛羊肉、面食和油茶等为主。
回族的清真寺建筑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宗教特色。
维吾尔族能歌善舞,他们的音乐和舞蹈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
肉孜节和古尔邦节是维吾尔族的重要节日。
在节日里,人们身着盛装,走亲访友,互相祝福。
维吾尔族的手抓饭是一道特色美食,用大米、羊肉、胡萝卜等食材烹制而成。
维吾尔族的传统民居是土坯建筑,墙壁厚实,冬暖夏凉。
藏族有着独特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藏历新年是藏族最隆重的节日,人们会进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包括祭祀、跳舞、唱歌等。
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服饰特点、居民和饮食习惯
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服饰特点、居民和饮⾷习惯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服饰特点、居民和饮⾷习惯⼀、蒙古族1、节⽇:每年七、⼋⽉牲畜肥壮的季节举⾏“那达慕”⼤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这是⼈们为了庆祝丰收⽽举⾏的⽂体娱乐⼤会。
“那达慕”⼤会上有惊险动⼈的赛马、摔跤,令⼈赞赏的射箭,有争强⽃胜的棋艺,有引⼈⼊胜的歌舞,显⽰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
2、服饰特点:蒙古族服饰包括长袍、腰带、靴⼦、⾸饰等。
但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
蒙古族服饰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格。
因为蒙古族长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不论男⼥都爱穿长袍。
牧区冬装多为光板⽪⾐,也有绸缎、棉布⾐⾯者。
夏装多布类。
长袍⾝端肥⼤,袖长,多红、黄、深蓝⾊。
男⼥长袍下摆均不开衩。
红、绿绸缎做腰带。
3、居民和饮⾷习惯:蒙古族现主要分布在中国北⽅内蒙古⾃治区,蒙古族⾃称"蒙古"。
其意为"永恒之⽕"。
别称"马背民族"。
蒙古族牧民视绵⽺为⽣活的保证、财富的源泉。
⽇⾷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
蒙古族的传统饮⾷⼤致有四类,即⾯⾷、⾁⾷、奶⾷、茶⾷。
通常,蒙古族称⾁⾷为“红⾷”,蒙语叫“乌兰伊德”;称奶⾷为“⽩⾷”,蒙语叫“查⼲伊德”(纯洁、吉祥、崇⾼之意)。
⽽农区多以⾕物蔬菜为主⾷,以⾁⾷为辅。
⼆、维吾尔族1、节⽇:中国新疆维吾尔族节⽇主要传统节⽇有“⾁孜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
2、服饰特点:维吾尔族的传统服装,男⼥⽼少均戴四楞⼩花帽。
男⼦普遍喜欢穿对襟“袷袢”(长袍),内着绣有花纹的短衫。
⼥⼦喜着连⾐裙,外套⿊⾊对襟背⼼,戴⽿环、⼿锡、戒指、项链等装饰品,姑娘多梳⼩辫,现在城市居民⼀般穿时装。
3、居民和饮⾷习惯:维吾尔族⼈待⼈讲究礼貌。
在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按在前胸中央,然后⾝体前倾,连声问好。
家⾥来客都热情招待。
维吾尔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他们的舞蹈轻巧、优美,以旋转快速和多变著称,反映了维吾尔族⼈乐观开朗的性格。
十种少数民族服饰的介绍综述
十种少数民族服饰介绍1、壮族服饰壮族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的壮布和壮锦,均以图案精美和色彩艳丽著称,还有风格别致的“蜡染”也为人们所称道。
在服饰上男子与汉族无多大区别,女子则多姿多彩,特别喜欢在鞋、帽、胸兜上用五色丝线绣上花纹,人物、鸟兽、花卉,五花八门,色彩斑斓。
以蓝黑色衣裙、衣裤式短装为主。
壮族男装多为破胸对襟的唐装,以当地土布制作,不穿长裤,上衣短领对襟,缝一排(六至八对)布结纽扣胸前缝小兜一对,腹部有两个大兜,下摆往里折成宽边,并于下沿左右两侧开对称裂口。
穿宽大裤,短及膝下。
有的缠绑腿,扎头巾。
冬天穿鞋戴帽(或包黑头巾),夏天免冠跣足。
节日或走亲戚穿云头布底鞋或双钩头鸭嘴鞋。
劳动时穿草鞋。
壮族妇女的服饰端庄得体,朴素大方。
她们一般的服饰是一身蓝黑,裤脚稍宽,头上包着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腰间系着精致的围裙。
上衣着藏青或深蓝色短领右衽偏襟上衣(有的在颈口、袖口、襟底均绣有彩色花边),分为对襟和偏襟两种,有无领和有领之别。
有一暗兜藏于腹前襟内,随襟边缝置数对布结纽扣。
在边远山区,壮族妇女还穿着破胸对襟衣,无领,绣五色花纹,镶上阑干。
下穿宽肥黑裤(也有的于裤脚沿口镶二道异色彩条),腰扎围裙,裤脚膝盖处镶上蓝、红、绿色的丝织和棉织阑干。
劳动时穿草鞋,并戴垫肩。
在赶圩、歌场或节日穿绣花鞋。
壮族妇女普遍喜好戴耳环、手镯和项圈。
服装花色和佩戴的小饰物,各地略有不同。
上衣的长短有两个流派,大多数地区是短及腰的,少数地区上衣长及膝。
2、傣族服饰傣族服饰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现出热爱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
富于热带、亚热带旖旎风光的傣族服饰,也是独具民族特色的。
傣族男子一般喜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多用白布、永红布或蓝布包头。
妇女服饰,因地区而异。
德宏一带傣族妇女,婚前多穿浅色大襟短衫,下穿长裤,束一小围腰,婚后穿对襟短衫,花色或黑色统裙。
西双版纳的傣族妇女上着白色、绊色或天蓝色等紧身内衣,大襟或对襟圆领窄袖衫,下身多为花色长统裙。
10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
学习目标:
1.了解不同民族的服饰、民居、饮食、 节日,感受我国多彩的民族风情。 2.理解、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3.逐步树立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增强 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为博大精深的民 族文化感到骄傲,激发民族自豪感。
1、缤纷艳丽的服饰
侗族服饰
白族服饰
高山族服饰
陕北窑洞
黎族高脚船型屋
傣家竹楼
土家吊脚楼
客家民居因为从中原前 迁移,为防备盗匪的骚 扰和当地人排挤而建造 的;傣家竹楼却因傣族 地处亚热带,而竹楼具 有防酷热和湿气的功能。
4、多彩的节日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是蒙古语,“慕” 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 游戏”,以表 示丰收的喜悦之情。
资料拿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再见!谢谢! (*^__^*)
在蒙古国那达慕又被定 为国庆节,是蒙古国最 盛大的节日。在节日期 间,国家的领导人都要 亲临现场观看。那达慕 也是蒙古人尽情欢畅的 时刻,这一季节是蒙古 草原景色最美、牛羊最 肥壮、马奶酒口感最醇 的季节。大会的比赛节 目有摔跤、骑马和射箭。
傣族“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节日,是傣族
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谷雨节 日那天定为泼水节。在三四天节日 里,人们相互泼水,表示洗去身上 的陈年旧土,祝福新的一年幸福平 安。
彝族“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哈尼族、普 米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节庆期间,各族男 女青年或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 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 秽求吉;或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摔跤; 或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搜集一些少数民族风情的
哈尼族的文化常识
哈尼族的文化常识哈尼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和广西等地。
哈尼族的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本文将以哈尼族的文化常识为标题,介绍哈尼族的传统服饰、民居建筑、风俗习惯、音乐舞蹈以及节日等方面的内容。
一、传统服饰哈尼族的传统服饰以手工织布为主,色彩鲜艳,富有民族特色。
男性常穿长衫、短衫和裤子,女性则喜欢穿长袍、对襟衫和裙子。
他们还喜欢佩戴银饰,如银耳环、银项链等,这些银饰是哈尼族文化的重要象征。
二、民居建筑哈尼族的民居建筑以土木结构为主,多为木石结合的建筑形式。
哈尼族的传统民居多为木楼,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造型。
他们注重房屋的采光和通风,屋顶常常采用石板瓦覆盖,可以有效防止火灾。
三、风俗习惯哈尼族人民热情好客,善于歌舞和耕作。
他们重视家庭和睦,注重子孙的教育和培养。
在婚礼上,哈尼族人会举行隆重的仪式,包括纳彩礼、娶亲和婚礼宴席等。
在哈尼族的传统节日中,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如划龙舟、放烟花等。
四、音乐舞蹈哈尼族的音乐舞蹈独具特色,多以农耕为主题,表现出他们对土地和劳动的热爱。
哈尼族的舞蹈动作矫健有力,富有激情和节奏感。
在哈尼族的传统音乐中,常常使用竹笛、板胡、木鱼等乐器,给人一种宁静而又欢快的感觉。
五、节日文化哈尼族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如哈尼族的新年、清明节、火把节等。
在哈尼族的新年里,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如舞狮、放鞭炮、吃年夜饭等。
清明节是哈尼族祭祖的重要节日,人们会前往祖坟扫墓、祭祀祖先。
火把节是哈尼族最具特色的节日,人们手持火把绕村庄跳舞,表达对丰收的祈福之意。
总结起来,哈尼族的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服饰、民居建筑、风俗习惯、音乐舞蹈和节日等方面。
哈尼族的文化丰富多彩,展现了他们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和崇尚。
通过了解哈尼族的文化常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促进民族交流与融合的进程。
苗族的风俗特点是什么
苗族的风俗特点是什么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苗族的风俗特点丰富多样,涵盖了生活习俗、婚丧嫁娶、服饰装扮、节日庆典等方面。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苗族的风俗特点。
一、苗族的生活习俗1.古朴而勤劳的生活方式:苗族人民是勤劳而勇敢的,他们通常居住在山区和较为偏远的地方,过着与大自然密切相连的生活。
2.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生活方式:苗族人民主要以种植作物为生,以水稻为主要粮食,同时还种植玉米、大豆、蓖麻等作物。
他们非常擅长种植水稻,智慧型梯田是苗族人民巧妙的创造。
3.重视环境保护:苗族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他们崇尚自然,注重环境保护。
例如,在搭建房屋时会尽量选择与自然环境搭配的材料,不随意破坏自然资源。
二、苗族的婚丧嫁娶习俗1.约定俗成的婚姻习俗:苗族婚姻以父母之命为主,通过纳彩礼和过花门的方式,女方嫁入男方家庭。
同时,苗族男女在婚礼上穿戴华丽的节日服饰,举办盛大的婚礼庆典。
2.独特的丧葬习俗:苗族人民非常注重对逝者的丧葬仪式。
他们相信死者的灵魂能够得到永生,因此在丧葬时要进行多种仪式,包括丧家头发染黑、排灵植树、开道祭祀、祭奠等。
同时,苗族人民还注重继承与传承,将家族的祭祀仪式代代相传。
三、苗族的服饰与装扮1.彩色长衫与马褂:苗族男女在日常生活中,身着彩色长衫和马褂,色彩鲜艳且繁杂,通过绣花、刺绣等手工艺技巧展示出苗族人民对美的追求。
2.银饰与头饰:苗族人民钟爱银饰,包括银耳环、银项链、银头饰等。
尤其是苗族女性,头上戴着灿烂的银饰,如角簪、花罗、银冠等,彰显出苗族女性的娇美和高贵。
3.独具特色的发型:苗族女性以长发为美,梳起细而长的麻花辫,并束成花朵形状。
他们还会通过头巾、发钗等来修饰自己的发型,使其更加华丽美观。
四、苗族的节日庆典1.花山节:苗族人民每到农事忙碌的时候,会举办盛大的花山节,以祭祀土地神、求丰收为主要内容。
整个节日期间,人们戴花、舞蹈、歌唱,欢快庆祝。
2.度苗年:度苗年是苗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正月十五左右。
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服饰特点、居民和饮食习惯
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服饰特点、居民和饮食习惯一、蒙古族1、节日: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2、服饰特点:蒙古族服饰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
但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
蒙古族服饰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格。
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
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
夏装多布类。
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
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
红、绿绸缎做腰带。
3、居民和饮食习惯:蒙古族现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自称"蒙古"。
其意为"永恒之火"。
别称"马背民族"。
蒙古族牧民视绵羊为生活的保证、财富的源泉。
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肉。
蒙古族的传统饮食大致有四类,即面食、肉食、奶食、茶食。
通常,蒙古族称肉食为“红食”,蒙语叫“乌兰伊德”;称奶食为“白食”,蒙语叫“查干伊德”(纯洁、吉祥、崇高之意)。
而农区多以谷物蔬菜为主食,以肉食为辅。
二、维吾尔族1、节日:中国新疆维吾尔族节日主要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
2、服饰特点:维吾尔族的传统服装,男女老少均戴四楞小花帽。
男子普遍喜欢穿对襟“袷袢”(长袍),内着绣有花纹的短衫。
女子喜着连衣裙,外套黑色对襟背心,戴耳环、手锡、戒指、项链等装饰品,姑娘多梳小辫,现在城市居民一般穿时装。
3、居民和饮食习惯:维吾尔族人待人讲究礼貌。
在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身体前倾,连声问好。
家里来客都热情招待。
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他们的舞蹈轻巧、优美,以旋转快速和多变著称,反映了维吾尔族人乐观开朗的性格。
他们以面粉、大米为主食,喜喝奶茶,佐以面粉烤制的馕。
白族、傣族等五个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及服饰特点
白族、傣族等五个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及服饰特点傣族傣族有人口162万多人,其中云南有101.4万,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
临兴的耿马、孟定,思茅的孟连,玉溪的新平等30多个县也都有分布。
傣族先民为古代百越中的一支,汉代称“滇越”、“掸”。
魏晋以后,有“金齿”、“白衣”、“摆夷”等多种他称,但自称是“傣”,意为酷爱自由与和平的人。
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
傣族习俗傣族在思茅全区均有分布,以景谷、孟连、澜沧、江城、普洱、墨江、思茅居多。
景谷、孟连的为傣那支系,澜沧芒景、芒那的为傣绷支系,江城土卡河的为傣社毫支系。
景谷傣族多住平房,土木结构,以茅草或瓦覆盖,进门为中厅,设煮饭、烹茶、取暖用的火塘,支有铁三脚架,厅中铺床,供待客用,中厅左右两厢小房为主人寝室。
房屋结构有落地式和干栏式两种,干栏式的掌楼,楼上住人,楼下关牲畜,堆放柴禾和生产工具。
干栏式房屋冬暖夏凉,以竹木为建筑材料,以杂木为主,多用红毛树、锥栗树、黑荆树当柱,以竹片或木片做椽.房顶盖草排或板瓦不等,房屋分上下两层,上层用木板或竹笆围墙,楼后搭有晒台,孟连、澜沧、江城整董等地傣族居住干栏式屋。
江城土卡河傣社毫支系人居住落地式鸡罩笼房。
服饰持点傣族妇女的穿着打扮,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它就像孔雀开屏一样,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
只要了解情况的人,都觉得这话一点也不算夸张。
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婷婷玉立,仪态万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
他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扮,用独具特色的服饰把自己装扮得一个个如花似玉。
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着窄袖短衣和统裙,把他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
上面穿一件百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圆颈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水红、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种色彩。
现在多是用乔其纱,丝绸、的确凉等料子缝制。
窄袖短衫紧紧地套着胳膊,几科没有一点空隙。
有不少人还喜欢用肉色就料缝制,若不仔细看,还看不出袖管,前后衣襟刚好齐腰,紧紧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银腰圈和一串响铃式银链子,耳朵上戴一对很长的银耳环,手上戴着粗大且刻有花纹的银手镯作为装饰。
傣族的特点和风俗
傣族的特点和风俗
傣族习俗主要体现在服饰、建筑、饮食、语言文化、节日等方面。
下面从三个方面介绍傣族的风俗习惯和特点。
1、服装:傣族是云南省一个独特的少数民族。
傣族人居住的地方大多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因此,服装充分体现了气候温暖、山林茂密、物产丰富的特点。
它不仅注重实用性,而且具有很强的装饰意义。
它能反映热爱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性格和民俗。
苗条的傣族女孩们把黑色和明亮的发髻放在头后,在紧身上衣和花裙子之间系上银色腰带。
她们挺拔优雅,就像古典淑女的魅力。
2、饮食:习惯于早上和晚上吃饭。
其主食、副食和菜肴丰富多彩,具有品种多、酸辣可口的特点。
傣族生产的粳米和糯米不仅体积大,而且含油,糯米的粘度也大。
日常肉类包括猪、牛、鸡和鸭,不吃或少吃羊肉。
生活在大陆的傣族人喜欢吃狗肉,擅长烤鸡和烤鸡,他们非常喜欢鱼、虾、蟹、蜗牛和其他水产品。
3、节日:著名的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
第一天和第二天是送走旧东西的意义,最后一天是迎接新生活的体现。
通常在清明节后的第十天举行。
男人和女人泼水,互相祝福。
它象征着“最好的一天”。
在泼水节的传播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渐将其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泼水节更多的神奇意义和民族色彩。
十种少数民族服饰的介绍
十种少数民族服饰介绍1、壮族服饰壮族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的壮布和壮锦,均以图案精美和色彩艳丽著称,还有风格别致的“蜡染”也为人们所称道。
在服饰上男子与汉族无多大区别,女子则多姿多彩,特别喜欢在鞋、帽、胸兜上用五色丝线绣上花纹,人物、鸟兽、花卉,五花八门,色彩斑斓。
以蓝黑色衣裙、衣裤式短装为主。
壮族男装多为破胸对襟的唐装,以当地土布制作,不穿长裤,上衣短领对襟,缝一排(六至八对)布结纽扣胸前缝小兜一对,腹部有两个大兜,下摆往里折成宽边,并于下沿左右两侧开对称裂口。
穿宽大裤,短及膝下。
有的缠绑腿,扎头巾。
冬天穿鞋戴帽(或包黑头巾),夏天免冠跣足。
节日或走亲戚穿云头布底鞋或双钩头鸭嘴鞋。
劳动时穿草鞋。
壮族妇女的服饰端庄得体,朴素大方。
她们一般的服饰是一身蓝黑,裤脚稍宽,头上包着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腰间系着精致的围裙。
上衣着藏青或深蓝色短领右衽偏襟上衣(有的在颈口、袖口、襟底均绣有彩色花边),分为对襟和偏襟两种,有无领和有领之别。
有一暗兜藏于腹前襟内,随襟边缝置数对布结纽扣。
在边远山区,壮族妇女还穿着破胸对襟衣,无领,绣五色花纹,镶上阑干。
下穿宽肥黑裤(也有的于裤脚沿口镶二道异色彩条),腰扎围裙,裤脚膝盖处镶上蓝、红、绿色的丝织和棉织阑干。
劳动时穿草鞋,并戴垫肩。
在赶圩、歌场或节日穿绣花鞋。
壮族妇女普遍喜好戴耳环、手镯和项圈。
服装花色和佩戴的小饰物,各地略有不同。
上衣的长短有两个流派,大多数地区是短及腰的,少数地区上衣长及膝。
2、傣族服饰傣族服饰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现出热爱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
富于热带、亚热带旖旎风光的傣族服饰,也是独具民族特色的。
傣族男子一般喜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多用白布、永红布或蓝布包头。
妇女服饰,因地区而异。
德宏一带傣族妇女,婚前多穿浅色大襟短衫,下穿长裤,束一小围腰,婚后穿对襟短衫,花色或黑色统裙。
西双版纳的傣族妇女上着白色、绊色或天蓝色等紧身内衣,大襟或对襟圆领窄袖衫,下身多为花色长统裙。
56个民族的特点和风俗的简单介绍
标题:探寻我国56个民族的特点和风俗一、引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其中,56个民族各具特色,拥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
本文将对我国56个民族的特点和风俗进行简单介绍,以增进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了解与认识。
二、汉族汉族是我国最大的民族群体,其特点是勤劳、善于经商。
汉族的传统风俗习惯有春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且崇尚家庭和谐,尊敬长辈。
饮食文化上,汉族人喜欢面食,如面条、馒头等。
三、蒙古族蒙古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以牧业为主要生活方式。
他们善于骑马、射箭,有独特的游牧生活方式。
蒙古族的传统服饰壮丽而华丽,反映出他们的勇敢和豪迈。
四、藏族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拥有着丰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他们善于唱歌、跳舞,且擅长工艺制作,尤其以唐卡、藏毯等著称。
藏族的服饰多以鲜艳的颜色和精美的绣花为特点。
五、族族主要分布在新疆自治区,以种植水果和手工业为主要生活方式。
族的饮食文化十分丰富,有烤全羊、馕等特色美食。
族的舞蹈和音乐也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
六、总结与回顾通过对我国56个民族的特点和风俗的简单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这些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丰富了我国的多元文化,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了解和学习的机会。
对于我来说,通过撰写这篇文章,我深刻体会到了我国56个民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也增加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七、个人观点与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宝贵之处。
每个民族的特点和风俗都值得我们去尊重和传承,同时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
希望未来能够更多地了解和学习我国56个民族的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多样性与和谐作出更多的贡献。
结语:通过本文的撰写,我对我国56个民族的特点和风俗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感受到了多元文化的魅力。
相信在不断的学习和交流中,我们能够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实现民族团结与进步。
一、引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我国少数民族的习俗及服饰有哪些
我国少数民族的习俗及服饰有哪些我国少数民族的习俗及服饰有:一、蒙古族蒙古族服饰包括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等。
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
男袍一般都比较宽大,尽显奔放豪迈。
女袍则比较紧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条和健美。
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则喜用红、粉、绿、天蓝色。
二、壮族壮族男装多为破胸对襟的唐装,以当地土布制作,*** 长裤,上衣短领对襟,缝一排(六至八对)布结纽扣壮族服饰,胸前缝小兜一对,腹部有两个大兜,下摆往里折成宽边,并于下沿左右两侧开对称裂口。
穿宽大裤,短及膝下。
壮族妇女的服饰端庄得体,朴素大方。
她们一般的服饰是一身蓝黑,裤脚稍宽,头上包着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腰间系着精致的围裙。
三、满族满族服饰分旗装与马褂。
当今满族一般着时装,节日才会穿满足特色的服饰。
其中改良后产生的旗袍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
旗装,满语称“衣介”。
分为单、夹、皮、棉四种。
这种“衣皆连裳”(古代上为衣,下为裳)与汉族的上衣下裳的两截衣裳有明显区别。
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的一种褂子。
为了骑马方便,在长袍的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禊的短褂、以御风寒。
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
四、彝族彝族服饰款式繁多,一般男女上衣右开襟,紧身,袖口、领口、襟边都绣有彩色花边。
身披羊毛织成的斗蓬“擦尔瓦”,颜色多为黑色或羊毛本色。
下装男女有所不同。
五、 ****** 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
男子们都喜爱戴用白色制作的圆帽。
圆帽分两种,一种是平顶的,一种是六棱形的。
讲究的人,还在圆帽上刺上精美的图案。
*** 妇女常戴盖头。
盖头也有讲究,老年妇女戴白色的,显得洁白大方;中年妇女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未婚女子戴绿色的,显得清新秀丽。
扩展资料:民族服饰是指各民族本身文化中独有特色的服饰,也可以称为地方服饰或民俗服饰。
民族服饰,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包括制作原料、纺织工艺、印染工艺、刺绣工艺、图案纹样、色彩表现、饰品工艺、文化价值等因素。
蒙古族风俗特点范文
蒙古族风俗特点范文蒙古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蒙古族的风俗特点主要体现在他们的服饰、住房、婚姻习俗、饮食文化、节日庆典和艺术表演等方面。
以下是对蒙古族风俗特点的详细介绍。
一、服饰蒙古族人民的传统服饰丰富多彩,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男性通常穿着长袍,上衣和下身分开,头戴斗篷,腰围皮带,穿靴子,头戴僧帽或高达两尺的高帽。
女性则穿着长袍式的衣服,上衣下摆呈喇叭状,上穿彩色图案的袄子,下穿广大的裙子,盖头巾,脚踩靴子。
他们的服饰以蓝色、红色、黄色等鲜艳的色彩为主,充满了豪放和草原民族特有的风采。
二、住房蒙古族的传统住房是蒙古包,又称作“包子房”,是一种可移动的圆顶毡房。
蒙古包由一层厚厚的软毡布搭建而成,外面再套上一层防风防雨的硬毡布。
蒙古包有一个圆形的开口,以便通风和采光。
蒙古包的结构非常简单,可以迅速拆卸和搭建,非常适合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
三、婚姻习俗蒙古族的婚姻习俗主要包括婚姻介绍、彩礼、订婚、拜堂和婚礼等环节。
蒙古族的婚姻多由父母或媒人牵线搭桥,在男方家中安排一场隆重的仪式来介绍女方。
彩礼是男方送给女方家庭的礼物,除了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外,还要准备一些牲畜作为重要的财物表达对女方的尊重和爱意。
婚礼当天,男方要举行美酒佳肴的盛宴,女方则要穿上传统的婚纱,参加精心准备的婚礼庆典。
四、饮食文化蒙古族的饮食文化以牛肉、羊肉和奶制品为主要食材。
他们讲究草原上长大的肉,一般喜欢将肉切成薄片,加入一些香料,然后在火上烤熟。
蒙古族人还有一道特色菜叫“涮羊肉”,是将羊肉切成薄片,放在热汤中涮烫,吃的时候蘸上特制的酱料。
在饮食方面,蒙古族人还喜欢喝奶茶,将鲜奶和茶叶混合后煮开,成为浓郁香甜的饮品。
五、节日庆典蒙古族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和庆典,其中最重要的是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的传统体育盛会,它不仅具有极高的娱乐性,还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交流方式。
那达慕大会通常包括射箭、摔跤、马术、赛马和歌舞等项目,吸引了数以万计的蒙古族和其他民族的观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节日房屋特点和服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节日维吾尔族:男子多穿长袍,称袷袢;男女老少都爱戴四楞小花帽,称朵帕; 节日:肉孜节、古尔邦节、那吾鲁孜节壮族:崇拜祖先,信仰多神,有嚼槟榔和用槟榔招待客人的传统习惯;节日:中元节、牛魂节、三月歌、吃立土家族:崇拜土王,哭嫁节日:赶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黎族:妇女耳环多且重,熟称儋耳,男子以红或黑布缠头,称吊襜节日:三月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苗族:自由对歌,恋爱节日:芦笙节、苗节、春节、四月八、吃新年、龙船节、清明节等藏族:信仰藏传佛教,以糌粑为主食,献哈达节日:藏历年、雪顿节、望果节、沐浴节、萨葛达瓦节等彝族:男子头顶留一小块头发,称天菩萨节日:火把白族:信仰佛教,以白色为贵节日:年节、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鱼谭会等纳西族:披羊披肩节日:三朵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火把节等傣族:孔雀舞节日: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撒拉族撒拉族主要有古尔邦节和开斋节圣纪节。
乌孜别克族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
毛南族春节放鸟飞、端午找草药。
毛南族也过端午节,还有南瓜节、重阳节。
佤族佤族和汉族一样过春节。
还有插种节、新米节畲族畲族主要过三月三和畲族畲族春节。
保安族民族传统节日也都是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
羌族羌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羌语称“日羌节”,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
另一年节日是“祭山大典”,又称祭山会、山神会等少数民族的房屋特点1.蒙古族:住蒙古包即毡包~“包”满语“家”“屋”的意思。
2.回族:与汉族基本相同~砖木结构瓦房。
较有特点的是门前或客房中可见阿拉伯文书写的条幅、中堂等,但不挂人像,。
3.藏族:碉房为主要住房样式之一~平顶狭窗土石结构房屋~一般为一层。
另有牧区的帐篷也为住房样式之一。
4.维吾尔族:多为土结构方形平房、矮小、四壁无窗、向北开门~屋顶平坦并开有天窗~多有庭院栽花木果树。
5.苗族:以吊脚楼最具特色~多建于斜坡~分两层或三层。
其余多为以竹编泥糊做壁~以草为顶的平房。
6.彝族:多是土木结构平房。
俗称土掌房。
分三间~中间开大门做厨房~左为主人右养禽畜或放杂物~也有二三层楼建筑。
7.壮族:竹木结构“干栏”式建筑~“干栏,干阑,”又称“麻栏”~“栏”状语“屋”之意木柱竹柱建离地底架~之上建住宅。
8.布依族:木结构~一般称“半边楼”。
依山傍水~利用倾斜地势建成~一半楼一半平房故而得称。
9.朝鲜族:木结构平房~屋顶四面倾斜用稻草、谷草或瓦片覆盖~墙壁用泥沙混合而成~内外皆用白灰粉刷。
10.满族:土木结构~一般是三间或五间~中间开门~两旁为窗。
以土筑墙~“章茅”铺顶并以草绳泥灰固定。
11.侗族:全部木质结构~多为外廊式二至五层鼓楼~一般多为宝塔形~另有一种廊檐相接若干栋连在一起。
依坡傍河的寨子多建吊脚楼。
12.瑶族:多为竹木结构的草房~一般是一楼一底。
楼下住人楼上屯粮储物或供男人居住。
13.白族:多为砖木或木石结构的两层楼房~前出廊格局山墙到顶并高出屋面~俗称“封火墙”。
14.土家族:砖木结构~一般是一正两厢~厢房做成吊脚楼。
正屋中间为堂屋。
15.哈尼族:类似彝族以土木结构的“土掌房”为多见~也有类似壮族的“干栏”式竹木结构的楼房~一般分前后两间。
16.哈萨克族:一般主毡房~少数住瓦房。
17.傣族:竹结构楼房,称“竹楼”。
以数十,一般是24到40,根竹子支撑~离地七八尺处铺楼板或竹篾~顶上盖草排,现改用砖柱瓦顶,。
18.黎族:竹木结构草房。
金字形屋顶~上盖茅草。
旧式住房为“船形屋”~竹木扎架构成~状如船篷因而得名。
19.傈傈族:于黎族相似~但也有木结构的楼房用长约1-2丈的方木料垒成~形似木匣。
20.佤族:以木、竹和茅草为主要材料~四壁着地的草木房~也有土壁草房和少量瓦房。
也有与傣族架空“楼房”相似的地区。
21.高山族:木结构草房。
木板围墙~沿海房屋用厚木板外墙砌卵石~屋内地面下凹2-3米故屋檐仅离地1米左右。
22.拉祜族:竹木结构的桩上房屋-掌楼。
上下两层。
楼外设小台晾晒谷物~楼上住人~楼下养牲口或存放木材。
23.水族:木结构为主~屋顶用瓦、杉皮或茅草覆盖~结合处不用铁钉。
一般分平房和楼房两种。
24.东乡族:土木结构平房~室内陈设简单~普通人家炕上铺毡或席子~富人家才有箱、柜、桌、椅等物。
25.纳西族:木楞房~一般用圆木架起~成四方形~顶盖木板~房门低矮。
26.景颇族:竹结构草房~多为长廊形。
分上下两间~楼下是养家禽~大牲口则另建厩栏。
27.柯尔克孜族:旧时住毡做的帐篷~称为“勃孜吾”适季迁徙。
今已定居~一般为新建土平房。
28.达斡尔族:一般为只有们没有窗户的“柱克查”~类似鄂伦春族的“撮罗子”。
现在大多住满族式的脊草木房。
29.仫佬族:泥墙瓦顶~茅房不多见~福者亦有楼房~并筑有坚固碉堡。
30.羌族:碉楼~多为石结构的方形平顶屋~不规则的乱石砌墙只用粘土泥巴接缝~高达十余丈。
31.布朗族:竹结构楼房。
四壁用竹片编成~以茅草盖顶。
32.毛难族:木石结构的房屋。
以石块筑成墙基~以木做栋梁~造地板和楼壁。
有平房也有楼房。
33.仡佬族:通常有土筑房、篾织房或石砌房三种~俗称“塌塌房”,檐下墙壁矮小,或“千脚房”,三角形~屋檐触底,~另有“穿斗房”又叫高架房。
34.锡伯族:三间至五间~大门多向南开。
35.阿昌族:以砖瓦、木石结构的四合院建筑常见。
36.普米族:以“木楞房”为主~墙壁用圆木重叠垛成~顶盖木瓦~四角立大柱~中央立一方柱。
37.塔吉克族:多为土木结构的正方平顶房屋。
墙壁用石块、草皮砌成~顶部架树枝~抹上拌有麦草秸的泥土。
牧民则住毡房或筑土屋。
38.怒族:长方形木结构板房~一般为两层~楼上住人~楼下管牲口。
另有较矮小的竹篾房。
39.乌孜别克族:一般为土木结构平顶长方形房屋~墙壁较厚~砌有图案形的壁龛。
40.俄罗斯族:多为土木结构房屋~屋顶用麦秆覆盖~室外有院落。
41.鄂伦春族:一般著一种非常简单的帐篷“撮罗子”鄂温克语称作“仙人柱”。
用25-30根松杆搭起成伞形~适于迁徙。
42.崩龙族:又称“冠盖式住房”形似孔明帽的竹木结构的矮脚竹楼。
木材做框架~竹子做围棚~茅草盖房顶。
43.塔塔尔族:一般是平顶土房。
44.独龙族:竹木结构矮楼房。
木楼多用十根圆木自下而上垒积固定成墙~四壁无窗~顶盖茅草或木片。
45.赫哲族:常见的有“胡如布”“希日兔克”“撮罗昂库”“阔恩布如昂库”“博苏昂库”“温特合”和“卓”等平房样式。
46.门巴族:石结构人字形木顶或竹顶的两层小楼。
47.珞巴族:旧时住简陋竹木茅舍~民主改革后从深山密林出来~重建新家园.48.基诺族:一般为竹结构的草房。
分两种~一种是父系家庭居住的竹楼~另一种是由父系大家庭成员集体居住的“大房子阿昌族:阿昌族聚居于云南。
男子穿对襟上衣,黑色长裤,未婚男子缠白色包头,已婚青壮年男子缠藏青色包头。
妇女穿窄长袖对襟衫,下着裙。
未婚女子梳辨盘于头顶,已婚妇女束髻,缠高耸的包头。
妇女喜戴各种银饰。
白族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大理~那里苍山洱海风景秀丽~民族文化较为发达。
白族男女均上着衣、外套领褂~下着裤。
服装颜色的搭配简单鲜明~对比协调。
白族人民崇尚白色。
男子的包头、女子的帽箍~男女上衣~甚至裤子都喜用白色或接近白色的浅绿、浅蓝等色。
保安族保安族居住在甘肃省内大河家地区。
保安族男子,穿白布衫,外套青布坎肩,下穿深色长裤,头戴白或黑色圆顶帽,在节日里穿长袍。
女子穿色彩艳丽的衣裤,上衣为刚过双膝的有花边的大襟袄,外套坎肩,戴头盖,也戴礼帽。
布朗族布朗族分布在云南西部和西南部。
布朗族男子上穿青布圆领长袖对襟或大襟衣,下着宽脚裤。
妇女上着紧身短衫,下着筒裙,也有着长裤的。
名地妇女均喜欢戴银饰。
布依族布依族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盘江、红水河流域。
布依族男子常穿短衣长裤,盛装时着长衫,戴瓜皮帽。
妇女则上着短衣,下着百褶裙或长裤,戴银饰。
zhang zhuzhang zhu主要分布在我国xi zhang、青海、甘肃、四川和云南等地。
zhang zhu服饰的基本结构为肥腰、长袖、大襟长袍,穿这种肥大的衣服夜间可以和衣而眠,袍袖宽敞,臂膀伸缩自如,既防寒又便于起居,白天气温上升,便可脱出一条臂膀,方便散热。
久之,脱一袖的装束便成了zhang zhu服装特有的风度。
妇女通常梳发辨,戴头饰和发套,各地男女均穿氆氇或牛皮靴。
朝鲜族中国的朝鲜族是明末清初从朝鲜半岛移居东北形成的。
其文化与朝鲜半岛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
朝鲜族男子的上衣为斜襟、宽袖~前襟有飘带~他们还喜欢穿“背褂”,坎肩,和灯笼裤~这种裤子很肥大~便于在炕上盘腿而坐。
妇女多穿短衣长裙~上衣与男子相似~只是更加短小。
朝鲜族妇女的结婚礼服~朝鲜族儿童多穿七彩衣~色彩斑斓~好象彩虹在身。
青年男子多戴鸭舌帽~中捞年人则戴毡帽~妇女普遍戴花色头巾。
朝鲜族男子常穿宽大的长方形胶鞋~妇女多穿鞋头尖而跷起的船形胶鞋。
达干尔族达干尔族主要聚居在嫩江两岸,在东北诸民族中,是社会发展水平较高、与外界经济文化接触和交流较多的民族之一。
达干尔族的服装式样以袍式为主,为便于骑马,袍前后两面开衩。
男装以皮质为主,女装以棉布居多。
达干尔族妇女的发式和装饰品各地不一,有的用白布或白毛布包头,有的戴头饰.傣族傣族多居住在我为云南的亚热带地区,擅长农耕和水稻种植。
傣族人在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融合了中原和印度及中南半岛诸国文化。
傣族男子多穿圆领大襟或对襟小衫,下着长裤,白布或蓝布包头。
妇女穿长筒裙和短衫,梳各种发式。
傣族人民崇拜孔雀和大象,常将孔雀和大象的图案编织在衣物上。
德昂族德昂族散居于云南省西南部,其服饰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德昂族男子多穿蓝、黑色上衣和宽而短的裤子,裹黑、白头巾,巾的两端饰以彩色绒球;青年男子戴银项圈等饰物。
妇女上着蓝、黑色上衣,下着筒裙,在腰部佩戴数个腰箍。
东乡族东乡族居住于甘肃省临夏东北部。
东乡族服饰与当地的汉族和hui族相近,妇女一般穿zhang青色和黑蓝色布衣,外加一件齐膝的布坎肩;男子穿短衣、肥裤和坎肩,也有穿长袍的。
妇女一般戴丝绸制成的盖头,头盖分绿、黑、白三色。
侗族侗族居住在湘、黔、桂三省毗临地区。
侗族服饰分为南北两种类型。
生活在北部地区的侗族男子服饰与汉族基本相同;妇女上着无领衣,银珠大扣,下着裤。
南部的男子多穿对襟衣,裹绑腿,头缠亮布;女子上着紧身衣,下着百褶裙,或上着短衣,下着长裤,盛装时着鸡毛裙。
侗族妇女喜爱银饰,以多为美,以重为贵。
独龙族独龙族世代聚居于云南的独龙河两岸。
独龙族喜欢在衣外披覆条纹线毯,既有古朴的山林风韵,又有现代时装魅力。
独龙族男女均喜欢用染色红藤作为手镯和腰环饰物,妇女头披大花毛巾。
俄罗斯族我国的俄罗斯族是俄罗斯的移民和苏联归国华侨的后裔,其服饰较多地保留着俄罗斯人的传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