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个民族的服饰与生活习惯

合集下载

我国56个民族的知识点

我国56个民族的知识点

我国56个民族的知识点一、民族构成。

1. 数量。

- 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11%;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被称为少数民族。

2. 少数民族分布特点。

-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在汉族集中地区杂居着许多少数民族;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也多与汉族和其他民族交错杂居。

例如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是主要的少数民族,但也有汉族、哈萨克族、回族等多个民族共同居住。

二、部分少数民族特色。

1. 蒙古族。

- 传统服饰:蒙古袍,其特点是宽大、长袖,便于骑马放牧,多为长袍,颜色鲜艳,而且男女款式有所不同。

- 传统民居:蒙古包,呈圆形,由木架和毛毡构成。

这种民居便于拆卸和搭建,适合蒙古族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方式。

- 传统节日:那达慕大会,一般在每年的七八月举行。

大会上有赛马、摔跤、射箭等传统竞技项目,还有歌舞表演、商品交易等活动。

2. 藏族。

- 传统服饰:藏袍,袍袖宽敞,在气温升高时,可以方便地脱下一只袖子,调节体温。

藏袍的颜色多以深色为主,且有精美的刺绣装饰。

- 传统民居: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

一般分为两层或三层,底层用于饲养牲畜,二层以上住人。

- 传统节日:雪顿节,是藏族的重要节日。

“雪顿”意为酸奶宴,在节日期间,有藏戏表演、晒佛仪式等活动,人们还会喝酸奶、吃藏式点心等。

3. 维吾尔族。

- 传统服饰:男子多穿袷袢(qiāpàn),一种对襟长袍;女子则穿艾得莱斯绸制成的连衣裙,颜色绚丽,图案精美,多为几何形状。

- 传统民居:维吾尔族的传统民居多为平顶土房,以土坯为建筑材料,房屋多成方形,有庭院,庭院里种植葡萄等果树。

- 传统节日:古尔邦节,是伊斯兰教的重要节日,也是维吾尔族等穆斯林民族的盛大节日。

节日期间,人们会宰杀牲畜,进行祭祀活动,然后走亲访友,互相赠送礼物,还会举办盛大的歌舞集会。

4. 回族。

- 传统服饰:回族男子多戴白色或黑色的无檐小圆帽,女子戴盖头,盖头的颜色根据年龄有所不同,年轻女子多戴绿色盖头,中年妇女戴黑色盖头,老年妇女戴白色盖头。

各民族服饰特点的介绍

各民族服饰特点的介绍

各民族服饰特点的介绍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文化。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绚丽多彩,精美绝伦,各具特色。

它是各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积淀于服饰之中。

中国服饰如同中国文化,是各民族互相渗透及影响而生成的,在中国这个广袤的大地上,56个民族劳动创造,生生不息!服饰制作从原料、纺织工艺,以至样式、装饰都保持着鲜明的民族和地区特色。

以捕鱼为主要经济生活的赫哲族早年曾以鱼皮为衣,曾长期从事狩猎的鄂伦春、鄂温克等族狍皮兽筋缝制衣服。

经营畜牧业的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裕固族等,穿戴多取诸牲畜皮毛。

从事农业的少数民族则以当地出产的棉麻丝为原料,纺织布帛丝绸,缝制衣服。

少数民族的纺织、制革和卷毡工艺历史悠久。

如李的木棉布,藏族的丝绸,维吾尔族的阿德利丝绸,鄂伦春族的毛皮制品。

中国的少数民族服饰种类繁多,风格各异。

一般有长袍和短衣两大类。

穿长袍的人一般戴帽子,穿靴子,穿短衣服的人经常穿鞋。

还有各种形式的长袍,如蒙古族、满族、土族等民族的高领翻领,藏族、门巴族等民族的无领翻领,维吾尔族等民族的右领翻领,束腰肩长袍。

短衣服不同于裤子和裙子。

裙子款式有百褶裙、筒裙、短裙、连衣裙等。

无论是长袍、衣服、裙子、裤子,不同民族在结构、工艺、风格上都有差异。

都是高领大胸的长袍,有无开叉,有前后开叉,有前后开叉和围边。

黎族、傣族、景颇族、德昂族等民族的妇女都穿筒裙,但黎族穿棉锦裙,景颇族穿毛花裙。

民族服饰不仅在民族之间,而且在民族内部、不同支系、不同地区之间都有明显的差异。

省与省,县与县,甚至村与村之间都有差异,百花齐放,风格各异。

服装是一个国家最明显的标志。

历史上,很多民族因为服饰不同,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地方名称。

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国家,经济生活、文化素养、自然环境、地理气候的差异导致民族服饰多种多样,应该说是民间服饰的特色之一。

56个民族服装

56个民族服装

56个民族服装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其中,民族服装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符号,扮演着连接民族历史与现代的桥梁。

在每一个民族的服装中,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

本文将介绍中国56个民族的服装,展示他们各自的特点和魅力。

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之一。

汉族的传统服装是汉服,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服以宽松、舒适为特点,注重对身体的修饰和美化。

其特点是领子宽大、衣襟长、袖子宽阔、裙子浑厚。

汉服注重颜色的搭配,常用的色彩有红、绿、黄等鲜艳的色彩。

除了汉族外,其他55个民族也有各具特色的服装。

蒙古族是其中之一,他们的传统服装是蒙古袍。

蒙古袍以白色为主色调,体现了草原文化的质朴和纯洁。

他们注重使用动物皮毛和饰品来装饰服装,蒙古袍上常常缀满了骆驼毛、珍珠和宝石。

这些装饰物品不仅增添了服装的华丽感,更体现了蒙古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拜和赞美。

藏族的传统服装是藏袍,与蒙古袍相似,都是以宽大而庄重的剪裁为特点。

藏袍常常以深蓝色和红色为主色调,上面绣有各种纹路和图案。

这些图案往往寓意着宗教信仰和生活智慧。

而在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穿着民族手工编织的长靴和披肩。

壮族是中国壮大民族之一,他们的传统服装是壮锦。

壮锦是一种以绣花为主的传统手工艺品,也是壮族人民的珍贵财富。

壮锦通常以红色和蓝色为主色调,色彩饱和度高,绣花精美细腻。

壮锦的主题多为花卉、鸟兽、自然景观等,表现了壮族人民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崇敬。

此外,朝鲜族、满族、苗族、侗族、瑶族等民族的传统服装也各具特色。

朝鲜族的传统服装是朝鲜服,以其端庄典雅的设计被广泛认可。

满族的传统服装是满袍,采用黑色和白色为主色调,展示了满族人民的庄重与尊贵。

苗族的传统服装是苗袍,以其色彩斑斓和精细刺绣而闻名,体现了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侗族的传统服装是侗袍,以其以青色为主色调和独特的造型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

56个民族的服饰与生活习惯

56个民族的服饰与生活习惯

1、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

有自己的语言。

——采茶2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3 、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

——羊皮袄、保安刀4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弹唱5 、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

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6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

——跳板、长鼓舞7 、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

——剪纸,打曲棍球8 、傣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9 、德昂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

——象脚鼓舞10、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浸泡芦笙,拦路迎宾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

有自己的语言。

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

绝少发生盗窃现象。

有自己的语言。

——织独龙毯,烤烙饼13、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

有自己的语言。

——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14、俄罗斯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1.3万余人,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56个民族的生活习俗

56个民族的生活习俗

56个民族的生活习俗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中国56个民族分布在全国各地,点缀着这片神州大地。

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56个民族的生活习俗,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1 、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 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

有自己的语言。

——采茶2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3 、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 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

——羊皮袄、保安刀4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弹唱5 、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

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6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

——跳板、长鼓舞7 、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

——剪纸,打曲棍球8 、傣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9 、德昂族:分布在云南,人口 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

——象脚鼓舞10、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浸泡芦笙,拦路迎宾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

有自己的语言。

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

绝少发生盗窃现象。

中国56个民族中部分民族的服饰及生活习惯

中国56个民族中部分民族的服饰及生活习惯

中国56个民族中部分民族的服饰及生活习惯陈怡诺收整官方统计的数字是56个,他们分别是:汉族和蒙古族、满族、朝鲜族、赫哲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回族、东乡族、土族、撒拉族、保安族、裕固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羌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德昂族、独龙族、基诺族、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壮族、瑶族、仫佬族、毛南族、京族、土家族、黎族、畲族、高山族56个民族,但其实远远不止这个数。

仅一个云南省就报了100多个,我是汉族的,汉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族是原称为“华夏”的中原居民,后同其他民族逐渐同化、融合,汉代开始,称为汉族。

汉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有七大方言。

现代汉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由甲骨文、金文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方块字,共有四万个字以上,通用的有七千字左右,现为国际通用语文之一。

汉族没有产生全民族必须信仰的宗教,部分人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汉服,又称汉衣冠,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约西元前2698年)至明末(公元17世纪中叶)这四千多年中,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历代汉人王朝推崇周礼、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变的礼仪衣冠体系。

自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礼法的继承,到了汉朝形成完善的衣冠体系并普及至民众,还通过儒教和中华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

汉人、汉服、汉语、汉俗由此得名。

日本、朝鲜、越南均曾颁布法律效仿汉衣冠制度。

阿昌族壮年打包头时总要留出约4 0 厘米长的穗头垂于脑后。

如外出赶集或参加节日聚会时,喜欢斜背一个“筒帕”(挎包)和一把阿昌刀。

妇女的服饰有年龄和婚否之别。

中国56个少数民族服饰

中国56个少数民族服饰
第二,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和民族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的不同,中国少数民族服 饰显示出北方和南方、山区和草原的巨大差别,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的自然条件南北迥异;北方严寒多风雪,森林草原宽阔,分点在其间的北方少数 民族多靠狩猪畜牧为生;南方温热多雨,山地益岭相间,生活在其间的少数民族多从事农 耕。不同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造成了不同的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也造成 了不同的服饰风格和服饰特点。生活在高原草场并从事畜牧业的蒙古、藏、哈萨克、柯尔 克孜、塔吉克、裕固、土等少数民族,穿着多取之于牲畜皮毛,用羊皮缝制的衣、裤、大 氅多为光板,有的在衣领、袖口、衣襟、下摆镶以色布或细毛皮。藏族和柯尔克孜族用珍 贵裘皮镶边的长袍和裙子显得雍容厚实。哈萨克族的“库普”是用驼毛絮里的大衣,十分 轻暖。他们服装的风格是宽袍大袖、厚实庄重。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宜于植麻种棉;自织麻 布和土布是衣裙的主要用科。所用工具多十分简陋,但织物精美,花纹奇丽。因天气湿热, 需要坦胸露腿,衣裙也就多短窄轻薄,其风格多生动活泼,式样繁多,各不雷同。总之, 风格的多种多样,不同的特点十分突出,构成了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另一个特点。
壮族服饰
壮族男装多为破胸对襟的唐装,以当地土布制作, 不穿长裤,上衣短领对襟,缝一排(六至八对)布结 纽扣,胸前缝小兜一对,腹部有两个大兜,下摆往 里折成宽边,并于下沿左右两侧开对称裂口。穿宽 大裤,短及膝下。有的缠绑腿,扎头巾。冬天穿鞋 戴帽(或包黑头巾),夏天免冠跣足。节日或走亲 戚穿云头布底鞋或双钩头鸭嘴鞋。劳动时穿草鞋.壮 族妇女的服饰端庄得体,朴素大方。她们一般的服 饰是一身蓝黑,裤脚稍宽,头上包着彩色印花或提 花毛巾,腰间系着精致的围裙。上衣着藏青或深蓝 色短领右衽偏襟上衣(有的在颈口、袖口、襟底均绣 有彩色花边),分为对襟和偏襟两种,有无领和有领 之别。有一暗兜藏于腹前襟内,随襟边缝置数对布 结纽扣。壮族妇女普遍喜好戴耳环、手镯和项圈。 服装花色和佩戴的小饰物,各地略有不同。上衣的 长短有两个流派,大多数地区是短及腰的,少数地 区上衣长及膝。

我国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我国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我国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我国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风俗习惯,汉语成语,意思是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

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我国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希望对你有帮助!1、蒙古族:蒙古族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也有一部分从事农业,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在牧区,蒙古族多住圆形毡房,俗称“蒙古包”。

蒙古包的门一定朝南开,炉子设在毡房正中天窗底下。

在农牧区,蒙古族都住平房,室内有土炕。

2、塔塔尔族的“撒班节”,又称为“犁头节”3、景颇族普通崇信原始多神,部分人信仰基—督教。

4、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对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穿长裤,系大腰带,头缠青色长巾。

妇女大多穿大领短衣和百褶裙。

山区苗族的住宅建筑大多是“吊脚楼”,它是按照山坡的自然地势,在下方和上方分别竖立较长和较短的木桩支撑,在桩上铺楼板建筑。

楼上住人,楼下堆放杂物或关家畜。

5、阿昌族份苏阿昌族男子穿蓝、白色或黑色对襟上衣,下穿黑色裤子,也有穿左大襟上衣的。

阿昌族人民性格开朗,又十分讲礼好客。

他们待客礼仪中盛行使用茶坛,这是一种煮茶的土陶用具。

到阿昌族家中去做客,主人会先拿出酒壶倒上一小盅酒为来客洗尘,随后又拿出茶坛,放上茶叶,倒上开水,放到炭火上煮一会,煮好之后倒进茶杯里,主客一道喝茶交谈。

6、维吾尔族人待人讲究礼貌。

在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身体前倾,连声问好。

家里来客都热情招待。

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7、哈萨克族男女都娴善骑术。

青年男子喜欢摔跤和刁羊,每逢节日和喜庆,牧民都要举行各种骑术表演和比赛;“姑娘追”是青年们最喜爱的娱乐项目。

8、柯尔克孜族传统服饰很讲究。

男子喜欢戴毡帽,上身穿白色绣有花边的圆领衬衫,冬天穿黑、蓝色“袷袢”,下身穿宽裤,着高筒靴。

9、锡伯族锡伯族的村屯四周筑有围墙。

忌食狗肉。

10、乌孜别克族的传统服装,以男女都戴各式各样的小花帽为特点。

11、塔吉克族家庭一般都是三代同堂,男性是一家之主。

中国56个民族的民族服饰

中国56个民族的民族服饰

中国56个民族的民族服饰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统一体,五十六个民族都创造了辉煌的民族服饰文化。

由于每个民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性格和审美情趣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文化。

按民族名称拼音顺序排列1、阿昌族阿昌族聚居于云南。

男子穿对襟上衣,黑色长裤,未婚男子缠白色包头,已婚青壮年男子缠藏青色包头。

妇女穿窄长袖对襟衫,下着裙。

未婚女子梳辨盘于头顶,已婚妇女束髻,缠高耸的包头。

妇女喜戴各种银饰。

2、白族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大理,那里苍山洱海风景秀丽,民族文化较为发达。

白族男女均上着衣、外套领褂,下着裤。

服装颜色的搭配简单鲜明,对比协调。

白族人民崇尚白色。

男子的包头、女子的帽箍,男女上衣,甚至裤子都喜用白色或接近白色的浅绿、浅蓝等色。

3、保安族保安族居住在甘肃省内大河家地区。

保安族男子,穿白布衫,外套青布坎肩,下穿深色长裤,头戴白或黑色圆顶帽,在节日里穿长袍。

女子穿色彩艳丽的衣裤,上衣为刚过双膝的有花边的大襟袄,外套坎肩,戴头盖,也戴礼帽。

4、布朗族布朗族分布在云南西部和西南部。

布朗族男子上穿青布圆领长袖对襟或大襟衣,下着宽脚裤。

妇女上着紧身短衫,下着筒裙,也有着长裤的。

名地妇女均喜欢戴银饰。

5、布依族布依族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盘江、红水河流域。

布依族男子常穿短衣长裤,盛装时着长衫,戴瓜皮帽。

妇女则上着短衣,下着百褶裙或长裤,戴银饰。

6、6、朝鲜族中国的朝鲜族是明末清初从朝鲜半岛移居东北形成的。

其文化与朝鲜半岛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

朝鲜族男子的上衣为斜襟、宽袖,前襟有飘带,他们还喜欢穿“背褂”(坎肩)和灯笼裤,这种裤子很肥大,便于在炕上盘腿而坐。

妇女多穿短衣长裙,上衣与男子相似,只是更加短小。

朝鲜族妇女的结婚礼服朝鲜族儿童多穿七彩衣,色彩斑斓,好象彩虹在身。

青年男子多戴鸭舌帽,中捞年人则戴毡帽,妇女普遍戴花色头巾。

朝鲜族男子常穿宽大的长方形胶鞋,妇女多穿鞋头尖而跷起的船形胶鞋。

7、达干尔族达干尔族主要聚居在嫩江两岸,在东北诸民族中,是社会发展水平较高、与外界经济文化接触和交流较多的民族之一。

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及服饰特点

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及服饰特点

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及服饰特点[、蒙古族蒙白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乂富有传有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

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占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了二每年七、八万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U,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用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蒙占族服饰包括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等。

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春秋季穿夹袍,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

男袍一般都比较宽大,尽显奔放豪迈。

女袍则比较紧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条和健美。

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则喜欢用红、粉、绿、天蓝色。

腰带是蒙古族服饰重要的组成部分,用长三四米的绸缎或棉布制成c蒙3族钟爱的靴子分皮靴和布靴两种,蒙古靴做工精细,靴帮等处都有精美的图案。

佩挂首饰、戴帽是蒙占族习惯。

玛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银等珍贵原料使蒙占族的首饰富丽华贵。

2、I可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

卜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占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I可族。

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乂称大开斋。

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

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

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LL由于散居的原因,使I口I族在服饰上最具仃民族特色的就是礼拜帽,一般是用白布制做,式样为无檐小圆矛,也仃戴黑色的,最初是作礼拜时戴,现在以成为民族标志,平I」也随处可见。

回族妇女习惯戴披肩盖头,只把脸露在外面,根据年龄的不同,选用的颜色披所不同,姑娘用绿色的,中年用青色的,老年用白色的。

3、苗族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苴管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

认识我国少数民族特色

认识我国少数民族特色

认识我国少数民族特色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拥有 56 个民族,其中 55 个是少数民族。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着独特的文化、风俗和传统,这些特色构成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画卷。

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他们生活在广袤的草原上,逐水草而居。

蒙古族的传统服饰华丽而实用,男子多穿长袍和靴子,女子则喜欢佩戴银饰和彩色头巾。

蒙古包是他们独特的居住形式,便于搬迁和搭建。

蒙古族的音乐和舞蹈充满了力量和激情,长调悠扬深远,呼麦独特神奇。

那达慕大会是他们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个时候进行赛马、摔跤、射箭等比赛,展示着蒙古族的勇敢和豪迈。

维吾尔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

他们主要聚居在新疆地区,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字。

维吾尔族的传统服饰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尤其是女性的艾得莱斯绸裙,飘逸动人。

他们的音乐节奏明快,舞蹈优美动人,如著名的麦西来甫,大家一起载歌载舞,充满欢乐的氛围。

维吾尔族的美食也非常有特色,烤羊肉串、馕、手抓饭等让人垂涎欲滴。

藏族是一个有着深厚宗教信仰和独特文化的民族。

他们生活在青藏高原,那里有壮丽的雪山和辽阔的草原。

藏族的传统服饰厚重而华丽,藏袍是其代表性的服装。

藏族的建筑风格独特,布达拉宫、大昭寺等都是藏族建筑艺术的杰作。

藏族的宗教文化源远流长,他们信奉藏传佛教,转经筒、磕长头是常见的宗教活动。

藏族的歌舞也别具一格,锅庄舞热烈奔放,展现了藏族人民的热情和豪爽。

朝鲜族是一个勤劳善良的民族。

他们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能歌善舞,注重礼仪。

朝鲜族的传统服饰简洁大方,以白色为主色调。

他们的房屋通常坐落在山脚下,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

朝鲜族的美食丰富多样,泡菜、冷面、打糕等深受人们喜爱。

朝鲜族的音乐旋律优美,舞蹈轻盈优雅,伽倻琴弹唱更是具有独特的魅力。

傣族是一个生活在云南地区的民族,他们依水而居。

傣族的传统服饰清新淡雅,女性常穿着筒裙。

傣族的竹楼别具特色,是适应热带气候的建筑形式。

泼水节是傣族最盛大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相互泼水,寓意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

56民族服饰特点的介绍

56民族服饰特点的介绍

56个民族服饰的特点1、蒙古族(měng gǔzú)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游牧民族。

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以玛瑙、珍珠、金银制成。

2、回族(huízú)回族是回民族的简称。

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

男子们都喜爱戴白色的圆帽,回族妇女常戴盖头。

3、苗族(miáo zú)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苗族服饰以夺目的色彩、繁复的银饰品装饰和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

4、傣族(dǎi zú)傣族服饰充分体现其地理特点,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女饰追求轻盈、秀丽,服装的色彩极为出色。

5、傈僳族(lìsùzú)傈僳族定居在滇西怒江地区。

傈僳族的服饰很有特点,妇女穿绣花上衣,麻布裙,喜欢戴红白料珠、珊瑚、贝壳等饰物;男子穿短衣,外着麻布大褂,左腰佩刀,右腰挂箭包。

6、藏族(zàng zú)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西藏。

藏族服饰的最基本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长靴、编发、金银珠玉饰品等。

7、壮族(zhuàng zú)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

壮族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的壮布和壮锦均以图案精美和色彩艳丽著称,风格别致的“蜡染”也为人们所称道。

8、朝鲜族(cháo xiǎn zú)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

朝鲜族人比较喜欢素白色服装,以示清洁、干净、朴素、大方,故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自称“白衣同胞”。

9、高山族(gāo shān zú)台湾高山族传统服饰色彩鲜艳,以红、黄、黑三种颜色为主,其中男子的服装有腰裙、套裙、挑绣羽冠、长袍等,女子有短衣长裙、围裙、膝裤等,除服装外,还有许多饰物,如冠饰、臂饰、脚饰等,以鲜花制成花环,在盛装舞蹈时,直接戴在头上,非常漂亮。

56个民族简介及服饰特点

56个民族简介及服饰特点

五十六个民族简介1、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

有自己的语言。

——采茶2、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3、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

——羊皮袄、保安刀4、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弹唱5、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

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6、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

——跳板、长鼓舞7、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

——剪纸,打曲棍球8、傣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

——象脚鼓舞10、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浸泡芦笙,拦路迎宾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

有自己的语言。

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

绝少发生盗窃现象。

有自己的语言。

——织独龙毯,烤烙饼13、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

有自己的语言。

——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14、俄罗斯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1.3万余人,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少数民族民俗知识点总结

少数民族民俗知识点总结

少数民族民俗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据绝大多数,其他55个少数民族分布在全国各个地区。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反映了其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历史传统。

本文将对中国少数民族的民俗知识做一个总结,涵盖节日、婚嫁、饮食、服饰等方面。

一、节日1.苗族的““三月三”节苗族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他们有一个重要的节日“三月三”节,是苗族的传统节日,也是苗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三月初三,相当于公历的每年的农历二十六三月初一日。

在此时,苗族各地举行各种盛大的祭祀活动,并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表演,如“打花枪”、“芦笙舞”、“上灯台”、“踩堂歌”等。

2. 藏族的“藏历新年”节藏族是中国的又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青海省的囊谦县等地。

藏历新年是藏族的传统节日,又称洛萨。

据说促著的天使妈底的第一架鼓从以上升起,象征今年的第一天。

到了现在,庆祝洛萨的活动从上升到蔚的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当中藏民的生活。

传统庆祝活动包括赛马、赛射箭、唱藏歌、跳藏舞以及宗教活动。

3. 朝鲜族的“端午节”朝鲜族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

朝鲜族有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称“半夏节”。

这一天,人们会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

端午节是朝鲜族人民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一种重要的民俗传统。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朝鲜族群众正是迎来温暖的春季、田间第一次大作物水揉季节这个神圣的日子中,在每年的“端午节”当天,朝鲜族家家户户都会做好各种备品,为祝亲朋好友送上丰寅难丰的防脱病。

二、婚嫁1. 哈萨克族的婚俗哈萨克族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哈萨克族的婚俗非常独特,其婚礼通常是在秋季举行,有“拜堂”、“新婚洞房”、“办娶”等环节。

在婚礼的当天,一对新人要相亲相爱地通过设在河桥上的大驱、盖子或树木,最终抵达新郍德,河桥的意思是在善地过一生,得到家人的多年来的祝福。

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丰富艺术
水族人有着独特的编织工艺和独具特色的服饰装扮,如刺绣服饰和精 美的编制品。他们的音乐和舞蹈也充满了海洋元素。
东乡族风俗习惯
宗教信仰
东乡族信奉藏传佛教,寺庙 和僧侣在当地文化中扮演 重要角色。每逢重大节日, 他们都会举行隆重的宗教 仪式。
服饰文化
东乡族服饰融合了藏族和 汉族的元素,体现出独特的 审美风格。男性常穿长袍, 女性则喜欢鲜亮的衣裙。 头饰和首饰也是身份地位 的象征。
服饰
畲族妇女喜欢穿白衣配黑围裙,男子喜欢穿白色衣裤,纺织技艺独特。
高山族风俗习惯
与自然和谐共生
高山族部落深深融入大自然, 他们崇敬大山大水,将其视为 神灵,并以尊重和虔诚的态度 维护这片神圣的家园。
丰富多彩的祭祀活动
高山族人会定期举行各种祭祀 活动,祈求丰收、平安,并传承 悠久的文化传统。这些活动包 括祭山、祭祖、祭水等。
传统手工艺
纳西族妇女擅长制作色彩艳丽、图案复 杂的刺绣、织锦和服饰,体现了她们丰 富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技艺。
独特建筑风格
纳西族人依山傍水建造独特的木质建筑 ,融合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点,呈 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情。
景颇族风俗习惯
1 独特的服饰文化
景颇族以传统服饰见长,男性喜 穿长衫及高筒帽,女性则偏好绣 花裙装及银质饰品。这些服饰彰 显了该族人丰富的工艺美学及对 独特文化的热爱。
独特的服饰和装饰
高山族人的服饰颜色鲜艳,带有丰富的几何图案和民族元素,体现了他 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追求。
拉祜族风俗习惯
传统住宅
拉祜族人普遍居住在山区,他们建造的 木结构房屋以茅草或芭蕉叶覆盖屋顶, 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民族服饰
拉祜族女性身穿艳丽多彩的传统服饰, 上衣上绣有精美的花纹图案,头戴带有 流苏的头饰,彰显其独特的民族风情。

中国56个民族服饰图片及介绍

中国56个民族服饰图片及介绍

中国56个民族服饰及简介大全某著名电影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服装就像是一个大舞台,人生的五光十色仅可以在上面精彩上演。

更何况是我们56个民族,经过历史文化的沉淀, 每个民族都各有特色, 民族服饰更成为它们最大的魅力所在。

1、汉族汉族有自己悠久华美的服饰,即汉服。

各个朝代,对服饰的颜色,各有崇尚,到了明代,取法周、汉、唐、宋,定为赤色为宜。

民国妇女后上穿“斧口衫”,有对襟、大襟、琵琶襟之别,下着裙子,有凤尾裙、百褶裙等。

2、壮族壮族妇女穿藏青色或深蓝色矮领、右衽上衣,衣领、袖口、襟边都绣有彩色的花边,下着黑色宽肥的裤子。

扎布贴、刺绣的围腰,戴绣有花纹图案的黑色头巾。

壮族服饰一般都用自织的土布制成。

3、满族满族妇女一年四季都穿袍服,其中最具特色的旗袍。

领、襟、袖的边缘镶上宽边作为装饰。

满族把深绛色看作福色,还崇尚白色。

早期的面料大多都是用烙铁烫绘的方式绘制在兽皮和毛毡面料上。

4、回族回族妇女习惯戴披肩盖头,只把脸露在外面,根据年龄的不同,选用的颜色有所不同,姑娘用绿色的,中年用青色的,老年用白色的。

5、苗族苗族分布较广,支系众多,服饰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妇女较典型的装束是短上衣、百褶裙。

苗族衣料以麻织土布为主,普遍使用独具特色的蜡染、刺绣工艺。

头、颈、胸及手等部位配有银饰,苗族的银饰在各民族首饰中首屈一指。

6、维吾尔族维吾尔族女子普遍穿连衣裙,外罩坎肩或上衣。

妇女和姑娘都喜欢用天然的乌斯蔓草汁画眉,染指甲,戴耳环、手镯、戒指、项链等。

妇女外出时,要带头巾或蒙面纱。

衣料一般选用著名的“艾得里斯绸”。

7、土家族土家族女装上衣矮领右衽,领上镶嵌三条花边(俗称“三股筋”),襟边及袖口贴三条小花边栏杆;下穿“八幅罗裙”,裙褶多而直。

传统衣料多为自织自纺的青蓝色土布或麻布,史书上称为“溪布”、“峒布”。

8、彝族彝族妇女着百褶裙、戴头帕,生育后,可戴帽或缠帕,喜佩耳饰、手饰,戴银领牌。

传统衣料以自织自染的毛麻织品为主,传统色彩为黑、红、黄三色。

56个民族的特点和风俗的简单介绍

56个民族的特点和风俗的简单介绍

标题:探寻我国56个民族的特点和风俗一、引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其中,56个民族各具特色,拥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

本文将对我国56个民族的特点和风俗进行简单介绍,以增进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了解与认识。

二、汉族汉族是我国最大的民族群体,其特点是勤劳、善于经商。

汉族的传统风俗习惯有春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且崇尚家庭和谐,尊敬长辈。

饮食文化上,汉族人喜欢面食,如面条、馒头等。

三、蒙古族蒙古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以牧业为主要生活方式。

他们善于骑马、射箭,有独特的游牧生活方式。

蒙古族的传统服饰壮丽而华丽,反映出他们的勇敢和豪迈。

四、藏族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拥有着丰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他们善于唱歌、跳舞,且擅长工艺制作,尤其以唐卡、藏毯等著称。

藏族的服饰多以鲜艳的颜色和精美的绣花为特点。

五、族族主要分布在新疆自治区,以种植水果和手工业为主要生活方式。

族的饮食文化十分丰富,有烤全羊、馕等特色美食。

族的舞蹈和音乐也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

六、总结与回顾通过对我国56个民族的特点和风俗的简单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这些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丰富了我国的多元文化,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了解和学习的机会。

对于我来说,通过撰写这篇文章,我深刻体会到了我国56个民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也增加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七、个人观点与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宝贵之处。

每个民族的特点和风俗都值得我们去尊重和传承,同时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

希望未来能够更多地了解和学习我国56个民族的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多样性与和谐作出更多的贡献。

结语:通过本文的撰写,我对我国56个民族的特点和风俗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感受到了多元文化的魅力。

相信在不断的学习和交流中,我们能够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实现民族团结与进步。

一、引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56个民族的服饰与生活习惯

56个民族的服饰与生活习惯

民族服饰与生活习惯
蒙古族服饰
蒙古族服饰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格。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 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装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红、绿绸缎做腰带。 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喜穿软筒牛皮靴,长到膝盖。农民多穿布衣,有开衩长袍、棉衣等,冬季多毡靴乌拉,高筒靴少见,保留扎腰习俗。男子多戴蓝、黑褐色帽,也有的用绸子缠头。 女子多用红、蓝色头帕缠头,冬季和男子一样戴圆锥形帽。未婚女子把头发从前方中间分开,扎上两个发根,发根上面带两个大圆珠,发稍下垂,并用玛瑙、珊瑚、碧玉等装饰。还有比较有特色的是蒙古族摔跤服。蒙古族摔交服是蒙古族服饰工艺。摔跤比赛服装包括坎肩、长裤、套裤、彩绸腰带。坎肩袒露胸部。长裤宽大。套裤上图案丰富,一般为云朵纹、植物纹、寿纹、五蝠捧寿等。图案粗犷有力,色彩对比强烈。内裤肥大,用10米大布特制而成。利于散热,避免汗湿贴于体表;也适应摔跤角力运动特点,使对手不易使用缠腿动作。套裤用坚韧结实的布或绒布缝制。膝盖外用各色布块拼接组合缝制图案,纹样大方庄重,表示吉祥如意。服装各部分配搭恰当,浑然一体,具有勇武的民族特色。
回族服饰
பைடு நூலகம்

民族服饰特点的介绍概括

民族服饰特点的介绍概括

民族服饰特点的简要概括:
1. 蒙古族:蒙古族的服饰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格,男女都爱穿长袍。

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

夏装多布类。

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

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

2. 彝族:彝族服饰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和地区差异。

南部的男子穿对襟长袖上衣,外套坎肩式短褂,系宽腰带,垂其两端的作为前裙。

衣袖、领、腰及下摆都镶上彩色花边,用黑布缠头。

女子服饰分为短衣长裙、长衣下裳和式三种款式。

3. 土族:土族男子冬天穿斜襟光板皮袄和羊毛褐衫,其他季节穿小领、斜襟长袍或白色高领短褂,外套黑色或紫色的大襟坎肩,下穿长裤,系腰带、围肚。

头戴白毡帽,脚穿绣花布鞋。

男服习惯绣花,镶黑、红边饰。

妇女服饰五彩斑斓。

4. 苗族:苗族服饰分布较广,支系众多,服饰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妇女较典型的装束是短上衣,百褶裙。

苗族衣料过去以麻织土布为主,普遍使用独具特色的蜡染、刺绣工艺。

裙子则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饰的用料、颜色、款式、刺绣等方面,都极具民族风格。

配饰以头、颈、胸及手等部位的银饰为多见,苗族的银饰在各民族首饰中首屈一指。

5. 布依族:布依族男子上穿对襟或大襟的短衣,下着长裤,也有穿长衫长裤,缠青色或花格头巾。

色调以青蓝色或白色为主。

妇女一般穿大襟短衣,下穿长裤。

衣襟、袖口等处镶彩色花边,裤脚处也镶着花边,头缠青色或花格头巾,或将白色印花头帕搭在头上,青年女子的胸前还挂着绣有漂亮花纹图案的围腰。

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

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

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
其独特的生活习俗。

以下是一些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
1. 傣族:傣族是个热情好客的民族,他们喜欢唱歌、跳舞,也喜欢食用酸辣的食物。

傣族女孩喜欢穿着鲜艳的服装和饰品,而男孩则喜欢戴着红色头巾。

2. 壮族: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他们喜欢食
用米饭,腌制食品和炖蛋。

壮族男女在结婚时喜欢进行“鸳鸯拜寿”活动,也喜欢跳广西山歌舞。

3. 哈尼族:哈尼族是生活在云南的一个民族,他们依靠
农业生产为生。

哈尼族人喜欢喝酸汤,妇女们喜欢穿着五颜六色、亮丽的服装,男人则喜欢穿着黑色长衫。

4. 藏族:藏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有着独特风俗和宗教信
仰的一个民族。

藏族人喜欢喝茶,喜欢跳藏族舞蹈,喜欢将自己的祖先、历史和宗教信仰融入到生活中。

5.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是居住在新疆自治区的一个民族,他们喜欢食用羊肉和馕(面饼)。

维吾尔族女性婚礼时喜欢涂抹花瓣和香料的胭脂,男性则喜欢穿着长袍和挽长辫子。

6. 蒙古族:蒙古族是一个以游牧为生的少数民族,居住
在中国北方和中亚地区。

蒙古族喜欢食用烤羊肉,并喜欢饮酒和唱歌跳舞。

蒙古族男性一般穿着蒙古袍和靴子,女性则喜欢穿着彩色头巾和绸缎裙子。

这些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每个民
族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这也是我国多元文化的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服饰与生活习惯蒙古族服饰蒙古族服饰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格。

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

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

夏装多布类。

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

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

红、绿绸缎做腰带。

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

喜穿软筒牛皮靴,长到膝盖。

农民多穿布衣,有开衩长袍、棉衣等,冬季多毡靴乌拉,高筒靴少见,保留扎腰习俗。

男子多戴蓝、黑褐色帽,也有的用绸子缠头。

女子多用红、蓝色头帕缠头,冬季和男子一样戴圆锥形帽。

未婚女子把头发从前方中间分开,扎上两个发根,发根上面带两个大圆珠,发稍下垂,并用玛瑙、珊瑚、碧玉等装饰。

还有比较有特色的是蒙古族摔跤服。

蒙古族摔交服是蒙古族服饰工艺。

摔跤比赛服装包括坎肩、长裤、套裤、彩绸腰带。

坎肩袒露胸部。

长裤宽大。

套裤上图案丰富,一般为云朵纹、植物纹、寿纹、五蝠捧寿等。

图案粗犷有力,色彩对比强烈。

内裤肥大,用10米大布特制而成。

利于散热,避免汗湿贴于体表;也适应摔跤角力运动特点,使对手不易使用缠腿动作。

套裤用坚韧结实的布或绒布缝制。

膝盖外用各色布块拼接组合缝制图案,纹样大方庄重,表示吉祥如意。

服装各部分配搭恰当,浑然一体,具有勇武的民族特色。

回族服饰青海、甘肃、宁夏回族地区的服饰较富于传统特点。

男子一般头戴黑、白两色号帽(俗称“回民帽”),身穿白土布对襟上衣(土称“尕汗搭”)。

扎腰带,前腰和下穗处绣牡丹花,多结婚时用,平时扎一般粗布。

外着青布黑夹夹(黑坎肩)、黑色或蓝色长裤,穿白土布袜子(袜头及后跟处纳花)、黑布鞋或用白线勾的线帮鞋。

号帽颜色因年龄而异,婚姻后青年及老年均戴黑色,未婚青年戴白色或紫红色,小孩戴白色,也有的戴黑色或用白线勾成的号帽。

中老年妇女一般内穿普通袖旗袍、深灰色过膝坎肩,戴过膝长的黑盖头(60岁以上者戴白盖头)。

少女戴绿盖头,结婚时穿粉红色长袍、绣花鞋,平时喜艳色,如绿裤子、玫瑰红歪襟短褂,背心前后胸均绣花。

有的地区戴齐腰长的短盖头。

女孩9岁以前不戴盖头,头顶常排一大排花发卡,穿中式艳丽短裤褂和短绣花背心及绣花鞋;19岁后出门须戴盖头。

云南回族男女均不穿坎肩,妇女喜穿大花上衣,戴白盖头;男上衣于领下胸前有三角形花边,中襟两侧、衣边、袖口均有花边。

新疆回族妇女穿长旗袍、坎肩,戴盖头;男服饰与西北其他地区回族相同。

华北回族的服饰基本与汉族相同。

少数阿訇等宗教职业者尚保留长袍或号帽外缠头饰等传统习俗。

藏族服饰藏族主要居住在平均海拔四千米左右的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这里的气温反差大,日光足,紫外线强。

因而藏族男女喜戴帽子,以遮挡阳光对头部的照射。

牧区的妇女喜用酥油涂面,防止皮肤的干裂。

藏族妇女身上经常佩带如耳环、耳坠、项链、手镯等装饰品。

它都嵌有珍贵的玛瑙、黄金、象牙等。

不同地区的藏民,尽管装束和头饰有不同的区别,但图案和花纹都表示相同的含义—吉祥如意、美丽珍贵。

男女均戴呢帽或细皮帽,上身穿绸、布长袖短褂,着宽肥长袍,右襟系带。

农区女子穿用氆氇制作的无袖长袍,多在腰间系图案瑰丽的围裙,藏语称“邦垫”。

牧民男女一般不穿短褂,只穿无布面的羊皮长袍,在领口、袖和衣襟上用细皮或色布镶边。

男穿裤,女穿裙。

男女均穿氆氇或牛皮长靴。

男腰系长带。

喇嘛袈裟用紫红色氆氇制成,长幅缠身,下穿围裙,足登长靴,头戴僧帽。

维吾尔族服饰维吾尔人热情奔放、性格豪迈,其服饰特点是:式样宽松、洒脱,色彩对比强烈。

妇女爱穿宽袖轻盈的连衣裙,衣料一般选用著名的“艾得里斯绸”。

男袍称“袷袢”。

右衽斜领,无纽扣,用长方巾扎腰。

过去女子多在宽袖的连衣裙外套黑色对襟背心。

今多穿西式短上装和裙子。

维吾尔族不论男女老幼都戴绣有各种花纹的多帕(花帽)。

女子喜戴耳环、手镯、项链等装饰物。

过去少女都梳十多条发辫,以长发为美。

婚后一般改为两条,辫梢散开,头上别产月形梳子作装饰,也有将双辫盘成发髻者。

动物纹。

数量最少,主要有云卷蝴蝶纹、鹿形纹、鹿头云卷纹及马纹。

还有借鉴他民族的纹样,如“寿”字纹等。

苗族服饰有性别、年龄及盛装与常装之分,且有地区差别。

据清代《百苗图》所载,凡八十三种。

另有考察资料称百余种。

1984年民族文化宫在举办全国苗族服饰展览时,首将将纷繁复杂的苗族服饰分为湘西型、黔东型、川黔滇型、黔中南型以及海南型等五大类别和若干款式。

湘西型,流行于湖南湘西州及湘、黔、川、鄂四省交界一带。

古代男女蓄发椎髻的习俗已消失。

今女我穿圆领大襟短衣,盘肩、袖口等处有少许绣花;宽脚裤,裤筒边缘多饰花边;包扎又高又大的青布或花布头帕,戴银饰。

黔东型,流行于黔东南。

男装多为青色土布衣裤,包青头帕。

女装以交领上衣和百褶裙为基本款式,以青土布为料,花饰满身,图案多为平绣的各种龙、凤、鸟、鱼及花卉。

雷公山一带女装独特,百初裙甚短,长者30厘米,短者不足20厘米,上衣花饰用彩线挑以各种几何图案。

妇女盛装银饰繁多。

川黔滇型,流行于川、黔、滇、桂等省区讲西部方言的苗族地区。

女装上为麻布衣,下为蜡染麻布花裙。

色调较浅,花饰不多,银饰亦少。

黔西北和滇东北一带,不论男女皆缀以织花披肩,大者形同斗笠。

黔中南型,流行于贵州中南部以及黔、桂、滇交界处。

女装上衣多披领、背帕等,下装有一青色百褶裙,也有蜡染裙。

以挑花为主,兼用蜡染。

贵阳、安顺、安龙等地的花溪式女装,其披领酷似一面旗帜,俗称“旗帜服”,花饰也多。

海南型,流行于海南省。

女装多为右偏襟青布长衫,蜡染布筒裙,花饰少。

苗族银饰苗族金属工艺品。

流行于黔东南和湘西苗族地区。

有银冠、银珈、项圈、披肩、项链、牙签、髻簪、耳环、手镯、戒指等。

项圈由小到大多达七圈为一套,重二千余克。

造型或呈四棱突起,绕如螺旋,或偏圆,平面上錾出各种花纹图案。

项圈是苗家姑娘恋爱、结婚必备之物。

牙签一般由数根薄而透明的牙签和四到八条银链、小银铃组成,每条银链又由数十个直径不超过2毫米的小银环连缀而成。

每个零件又编、錾、刻出各种图案,常见的有鸾凤交颈、双凤朝阳、并蒂桃等,以祝愿幸福吉祥;鲤鱼跳龙门、梅花满场等表达美好愿;针筒、猴子喜桃、狮子滚绣球等则表现生活情趣;一副牙签要同时具备形美、色明、声脆、实用等优点。

苗族银梳苗族银饰工艺品。

流行于黔东南苗族地区。

苗语称“耶尼宋”、“依尼”。

用银和木制的梳子。

长约16厘米,梳面有三只鸟的图案,亦有与之相称的其他图案。

梳背有十一朵银花,吊一个小银链,悬有喇叭状的银筒,稍一摆动,便叮当有声。

梳子的两条副角有银链连着一颗长长的银针,银针插在发簪的左右侧。

苗族银镯苗族金属手工艺品。

苗语称“尼秋把”。

姑娘戴于腕间的银饰品。

出自民间银匠之手。

通常将银子抽条做成。

较讲究者饰以花纹图案。

苗族银项苗族金属手工艺品。

苗语称“谢垛尼”。

姑娘戴于颈脖的银饰品。

出自民间银匠之手。

将银子抽成长条做成,或抽成银丝,由多根银丝穿织图案。

彝族服饰四川凉山和贵州西部一带,男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多褶宽脚长裤;也有的地区穿小脚长裤:以长达数丈的青蓝布帕包头,在右前方扎成细长锥形子帖(汉称“英雄结”),向前伸出帕外。

左耳戴黄、红大耳珠,珠下缀红线。

女穿镶边或绣花大襟右衽上衣和多褶长裙,裙缘镶多层色布。

姑娘头覆绣花瓦式方帽,压以发辫,遮住前额,尤如帽沿。

戴耳环。

领口有银排花。

外出时男女都穿擦尔瓦。

冬天以领部有裥褶的羊毛披毡套在擦尔瓦内。

壮族服饰男子一般着黑色唐装,以当地土布制作。

上衣短领对襟,缝一排(六至八对)布结纽扣,胸前缝小兜一对,腹部有两个大兜,下摆往里折成宽边,并于下沿左右两侧开对称裂口。

穿宽大裤,短及膝下。

有的缠绑腿,扎头巾。

劳动时穿草鞋,节日穿宽口布鞋。

女戴黑头巾,着藏青或深蓝色短领右衽偏襟上衣(有的在颈口、袖口、襟底均绣有彩色花边)。

有一暗兜藏于腹前襟内,随襟边缝置数对布结纽扣。

下穿宽肥黑裤(也有的于裤脚沿口镶二道异色彩条),腰扎围裙。

劳动时穿草鞋,并戴垫肩。

在赶圩、歌场或节日穿绣花鞋。

壮族花鞋刺绣工艺品。

又称“绣鞋”。

为妇女所用。

流行于广西龙州等地。

清末民国初年流行。

鞋头有钩,象龙船。

分有后跟和无后跟两种。

鞋底较厚,多用砂纸做成。

针法有齐针、拖针、混针、盘针、堆绣、压绣等。

在色彩上,年轻人喜用亮底起白花,常用石榴红、深红、青黄、绿等艳丽色,纹样有龙凤、双狮滚球、蝶花、雀等;老年人多用黑色、浅红、深红等厚色,纹样有云、龙、天地、狮兽等。

壮族妇女发式因地而异。

广西龙胜一带的老年妇女不结髻,把长发翻过头顶打旋,然后用四尺黑布包好;青年女子头顶留长发,四周剪成披衽,顶心长发翻到前额,扎以白布,插上银梳;小孩头发则先剃光,戴上外婆送的银饰帽,长大才留顶心发。

天峨一带的女子留长发而不打辫,已婚者结髻,梳顺后由左向右绕,扎头巾;少女梳一条长辫加刘海;少妇梳双辫;中老年结髻,垂于脑后。

广东连山一带的发型宛若一条盘曲的蟠龙,贯以大簪,用青色绸布包缠。

壮族儿帽壮族头饰工艺品。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流行于广西龙州壮族地区。

剪纸刺绣,蝶恋花纹样。

壮绣壮族刺绣工艺。

流行于广西壮族居住地区,尤以龙州县城关镇为盛,历史最为悠久。

主要用黑刺红、深绿等色。

先以剪纸贴于绸、布,后按设色意图用平针、抢针、盘针等法绣制。

图案纹样喜用二龙戏球、独龙、双凤朝阳、凤穿牡丹、狮子滚球及蝴蝶、花鸟、万字、人物、吉祥如意形等。

造型简练,生动活泼。

色彩以原色、间色、复色反复运用,对比强烈,艳丽悦目。

通常用作花鞋、花帽、胸兜、帐帘、坐垫、荷包和壮剧服装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