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教案(优秀8篇)
语文课文《祝福》教学教案
![语文课文《祝福》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8d6302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bb.png)
语文课文《祝福》教学教案该小说通过描述祥林嫂悲剧的一生,表现了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以及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
也阐述了像文中的“我”一样的启蒙知识分子,对当时人们自私自利以及世态炎凉的这一社会现状的无动于衷和不知所措。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课文《祝福》教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语文课文《祝福》教学教案一《祝福》教学设计的撰写【问题】“祝福”的隐喻意义是什么?【材料】教科书《祝福》,《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洗澡》,《家——鸣凤之死》,《绳子》【教学设想】要理解《祝福》言语的隐喻意义,需要有展现封建时代妇女悲惨命运的阅读材料,将学生带入到《祝福》的阅读语境中,通过主问题牵引、挖掘细节来领会狂欢背后隐藏的是一个受封建礼教摧残和迫害的农村妇女的悲剧。
基于此,本文的教学计划拟用四课时:第一课时学生阅读材料进入《祝福》教学语境,其余三课时分析文本。
【学习目标】通过挖掘细节、品读语言能深入文本,理解“祝福”的隐喻意义。
【过程设计】1.导入祝福,祝愿美好之意,在文中是一种祈求吉祥如意的祭祀形式。
那么我们如何解释在祝福狂欢下祥林嫂惨死的悲剧,不妨先来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和巴金的《家》中的截取的两段材料。
PPT展示《小团圆媳妇之死》(节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老胡家跳大神,就实在跳得奇。
用大缸给团圆媳妇洗澡,而且是当众就洗的……大神打着鼓,命令她当众脱了衣裳。
衣裳她是不肯脱的,她的婆婆抱住了她,还请了几个帮忙的人,就一齐上来,把她的衣裳撕掉了……很快地小团圆媳妇就被抬进大缸里去。
大缸里满是热水,是滚熟的热水。
她在大缸里边,叫着、跳着,好像她要逃命似的狂喊。
她的旁边站着三四个人从缸里搅起热水来往她的头上浇。
不一会,浇得满脸通红,她再也不能够挣扎了,她安稳地在大缸里边站着,她再不往外边跳了,大概她觉得跳也跳不出来了。
那大缸是很大的,她站在里边仅仅露着一个头……这时候,看热闹的人们,一声狂喊,都以为小团圆媳妇是死了,大家都跑过去拯救她,竟有心慈的人,流下眼泪来……她的婆婆过来,赶快拉了一张破棉袄给她盖上了,说:“赤身裸体羞不羞!” ……有的竟觉得困了,说他要回家睡觉去了。
《祝福》教案
![《祝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0bff8c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09.png)
《祝福》教案《祝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及其文学常识,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环境等),小说所表现的具体内容等。
2、能力目标:欣赏祥林嫂的人物形象,能用各种描写手段来表现人物的手法进行训练。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了解封建社会广大下层劳动妇女低下社会地位和不幸遭遇,关注社会发展,体味人生意味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知识目标:了解作家及其文学常识,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环境等),小说所表现的具体内容等。
教学难点能力目标:欣赏祥林嫂的人物形象,能用各种描写手段来表现人物的手法进行训练。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教师形成一定的鲁迅小说的讲课方法思路模式,尽量在对作家作品的深入研究中凸显自己的教学个性,让学生受到良好的小说教学。
甚至发展会写小说了。
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请看这幅图片,(出示封例图片)这是祥林搜,她是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具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
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开山之祖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想必大家对鲁迅先生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鲁迅先生确实是一代文学巨匠,在2023年的全球阅读排行榜上,鲁迅先生的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分别雄据排行榜第一位和第十一位,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从而揭开了中国新文学的序幕,他的这两本短短的小说集,内容深切,格式特别,茅盾先生在《读呐喊》一文中说:犹如久处黑暗的人们骤然见到了绚丽的阳光。
感受是那样的至深至切。
如果说,茅盾先生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开拓者的话,那么鲁迅先生则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开拓者,今天让我们走进祥林嫂,去感受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被旧制度所吞噬。
本文写于1924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
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的小说《祝福》应运而生。
二、学生速读,并思考:这篇小说主要写了有关祥林嫂的哪些事情?三、文本研读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板书:情节、人物、环境。
祝福教案优质8篇
![祝福教案优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60ac1a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3a.png)
祝福教案优质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汇报材料、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发言稿、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report material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 drafts, doctrinal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祝福教案优质8篇开放式的教案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编写教案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祝福教案优质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祝福》教案五篇
![高中语文《祝福》教案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0f28ed23a8956bec0875e336.png)
《祝福》教案【教学目标】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教学重点】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教学难点】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本教时重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了解倒叙的作用。
一、导入新课: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板书)二、介绍背景:《祝福》写于1924.2.7.,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3.25.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
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
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
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祝福》教案优秀6篇
![《祝福》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4027f09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16.png)
《祝福》教案优秀6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以下是美丽的编辑帮大家收集整理的《祝福》教案优秀6篇,欢迎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祝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倒叙手法的运用。
2.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3.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4.理解环境的作用。
重点、难点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2.把握环境描写的巨大作用,体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导入鲁迅先生曾在《灯下漫笔》中将中国封建社会概括为两个时代“……”,在《狂人日记》中他说:“中国的历史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在浸透了封建文化的环境当中生活着的中国百姓,不敢对生活有什么奢求,他们只求生能存命,死后安魂。
可就是如此可怜的要求,也被社会冷漠的拒绝。
这即所谓先生所说“想做奴隶而不得”。
在天地圣众歆享牲醴的爆竹声中,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可怜女人,躺在了写着“吃人“二字的历史上!今天,我们一起来看鲁迅先生的《祝福》。
教师提问:(1)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呢,还是另有特点?明确:在序幕后写出了故事结局,属倒叙手法。
(2)这种叙述方式有何特点及作用?明确:从情节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对读者有较强的吸引力;从小说的矛盾关系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死去,而且引起了鲁四老爷的震怒,突出了人物的矛盾关系。
二、自读思考1、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编写出结构提纲。
2、简单概括小说的叙事特点。
3、仔细阅读小说中关于“祝福”场景的描写,体会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含义。
三、研读讨论1、讨论小说标题的含义。
《祝福 》教案
![《祝福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517c5a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c6.png)
《祝福 》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作品,把握小说的主题。
2. 分析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 理解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
2. 难点:探讨祥林嫂悲剧的根源,理解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三、教学方法1. 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
3. 点拨法: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拨和归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及作品,引出《祝福》这篇小说。
2. 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 教师提问:祥林嫂经历了哪些不幸?3. 人物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点。
- 讨论:祥林嫂的死因是什么?- 教师点拨:祥林嫂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
4. 主题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小说的主题。
- 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 明确小说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礼教的罪恶。
5.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
6. 布置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祝福》的理解和感受。
- 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呐喊》《彷徨》等。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结合时代背景,让学生深刻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此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祝福》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祝福》优秀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b083560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a2.png)
《祝福》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学会对祝福的理解和掌握。
2.获得用祝福表达心情的技能。
3.培养学生心中充满祝福和关爱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祝福,学会用祝福表达心情。
教学难点:带有情感的祝福的表达和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任课教师播放一段简短、具有感染力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或增强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2.预习通过预习,帮助学生准备学习的知识内容。
建议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祝福的含义,以及如何通过祝福表达自己的情感。
完成预习任务后,让学生呈现出来。
3.学习教师通过不同渠道的祝福语录,让学生了解祝福是什么,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表达祝福。
要求学生分析祝福的表达方式,并且选出最感人的几句话。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成员互相祝福,注重情感的传递和理解,让学生通过祝福语互相表达对彼此的渴望。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播放一些祝福类歌曲或电影,以“生日快乐”的歌曲为例,可以引导学生对生命的珍惜,让学生领悟不同祝福语背后的深刻意义。
4.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互相讲述自己所表达出的感受,让学生互相交流,加深对祝福价值的理解。
5.作业让学生完成独立作业,要求学生写下一封祝福信或一个祝福信的片段,充分发挥他们对祝福的理解,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四、教学评估在教学的这个阶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小组练习情况的检查。
2.祝福语理解能力的把握情况。
3.独立作业的完成情况。
4.学生对“祝福”概念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后记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个科学的课程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学科更感兴趣,产生更加自然深刻的理解。
当教师用一颗爱心去做好每堂课的设计,便会令学生成为健康、长期、积极的习惯,使学生一生受益。
鲁迅《祝福》教案及教学反思
![鲁迅《祝福》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fd9f14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14.png)
鲁迅《祝福》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祝福》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分析鲁迅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对封建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3)掌握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剖析作品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合理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揭示社会现实的勇气和担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3)学会关爱他人,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弘扬正能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祝福》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分析鲁迅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对封建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3)掌握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刻画和社会背景的关联。
(2)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3)如何从作品中提炼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及其作品《祝福》。
(2)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对作品有初步了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全文,把握故事情节。
(2)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修辞手法。
3. 课堂讲解:(1)讲解作品背景,揭示作品的社会意义。
(2)分析人物形象,阐述鲁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3)讲解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4. 互动环节:(1)学生分享自主学习心得和小组讨论成果。
(2)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深入思考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习成果。
3. 课程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了作品的重要知识点,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鲁迅《祝福》的教案
![鲁迅《祝福》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8a383a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34.png)
鲁迅《祝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祝福》的基本内容,把握作品的主题和结构。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
(3)能够欣赏鲁迅先生的文学才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对社会的关爱和对人性的探讨。
(2)培养学生的同情心,提高道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祝福》的基本内容,把握作品的主题和结构。
(2)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
(3)欣赏鲁迅先生的文学才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分析作品的主题和结构。
(2)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祝福》。
(2)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和结构。
(2)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
(2)分析鲁迅先生的文学才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 课堂练习:(2)互相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6. 总结反馈:(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2)针对学生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祝福》,巩固所学知识。
3. 选择一篇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文学评论:评估学生的文学评论写作能力,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4.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课文《祝福》教案
![课文《祝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08399a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3b.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课文《祝福》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段:高中教学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祝福》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及其作品的历史背景。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情节、环境等元素,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技巧,进行文学创作或评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祝福》。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客观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爱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2)培养热爱文学、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己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祝福》的基本内容及其主题思想。
(2)作品中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3)作者鲁迅的文学地位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及对劳动人民的关爱。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鲁迅及其作品《祝福》的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祝福》,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如“祝福”、“眼睛”等。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讲解课文《祝福》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技巧,进行文学创作或评论。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
2. 自主学习:让学生分析作品中的封建礼教对人物命运的影响,如祥林嫂的悲剧。
3. 合作探讨:讨论作者鲁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及对劳动人民的关爱。
4. 教师讲解:讲解鲁迅的文学地位和影响,引导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
5. 课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课文《祝福》的感悟。
五、课后作业1. 总结课文《祝福》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祝福》(公开课教案)
![《祝福》(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e73eb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13.png)
《祝福》(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祝福》的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祥林嫂的性格特点,了解作品所反映的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作品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理解,增强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祝福》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祥林嫂在封建社会中所遭受的种种苦难,在祝福中悲惨死去的故事。
2.2 人物分析祥林嫂:勤劳、善良、坚韧,受到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的压迫,最终无法摆脱悲惨命运。
2.3 主题探讨作品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对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进行了批判,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理解《祝福》的故事情节,分析祥林嫂的性格特点,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3.2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对封建社会的批判,理解作者对祥林嫂的同情。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祝福》,引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5.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作品氛围。
5.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析祥林嫂的性格特点,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
5.4 课堂展示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5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及文学成就。
6.2 课中活动1. 检查预习情况,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基本内容;2. 分析祥林嫂的性格特点,讨论她在作品中的形象意义;3. 引导学生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了解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鲁迅《祝福》教案最新8篇
![鲁迅《祝福》教案最新8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7c771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bc.png)
鲁迅《祝福》教案最新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鲁迅《祝福》教案最新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语文课文《祝福》教案
![语文课文《祝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a31d09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b3.png)
语文课文《祝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祝福》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分析比较,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精神。
(2)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祝福》的基本内容理解和人物形象把握。
(2)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3)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深刻思想和内涵的理解。
(2)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运用。
(3)写作练习的完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鲁迅及其作品《祝福》。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课时安排本章内容计划用2课时完成。
五、课后作业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举例说明。
3.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祝福”的短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维。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3.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质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练习,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祝福》教案
![《祝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6ecbfa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81.png)
《祝福》教案《祝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分析祥林嫂的悲剧根源,挖掘本文的主题,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主问题,围绕主问题,思考讨论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根源,进而挖掘主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能提高学生尊重他人、尊重生命、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精神素养。
教学重点认识祥林嫂的悲剧形象,探究作品的主题。
文本比较长,给学生阅读分析带来一定困难。
教学过程导入语:现代作家丁玲说:“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那么,祥林嫂为什么非死不可呢?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呢?这节课,我们来深入探讨祥林嫂的悲剧根源和本文的主题。
1、(出示主问题)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是什么?换句话说,是谁把祥林嫂一步步推向了深渊?2、围绕主问题,设计几个小问题,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1)从祥林嫂的外部生存环境入手,分析悲剧的外因。
思考她身边有哪些人?把他们分类,他们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命运中起了怎样的作用?2)从祥林嫂的内心环境入手,分析悲剧的内因。
阅读“祥林嫂再嫁”一段,思考她闹得“真出格”,说明了什么?她的追求是什么?她为什么追求那样的生活?她有着怎样的道德观?她的内心世界与她的遭遇之间的矛盾,给她造成的影响是什么?3、学生思考,讨论。
4、学生发表讨论的结果,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师中肯评价,引导发言。
外因:鲁四老爷四婶剥削者政权剥削、鄙视祥林嫂祥林嫂的婆婆、小叔子、夫家大伯族权卖出祥林嫂,逼迫她赶走她,直接改变了祥林嫂的命运鲁镇人鲁四老爷家短工等普通群众夫权鄙视、奚落、嘲笑祥林嫂柳妈神权给祥林嫂沉重的精神负担内因:祥林嫂1)祥林嫂闹得越出格,说明封建思想对她毒害越深,她追求贞节的好女人形象;但封建制度却使她被逼再嫁,使她不能维护好女人形象;这对矛盾,使她产生强烈的负罪感,给她造成沉重的精神负担,使她欲生不能。
2)死后被分尸等鬼神迷信思想又使她产生强烈的恐惧感,使她欲死不敢。
2024《祝福》的说课稿范文
![2024《祝福》的说课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fb72100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67.png)
2024《祝福》的说课稿范文《祝福》是2024年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属于第三单元第四课。
本课通过学习《祝福》,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到祝福的意义和祝福的方式,并引导学生学会向他人送上真挚的祝福。
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祝福》,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培养学生的关心他人、祝福他人的良好习惯和道德素质。
2.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祝福》的内容和意义,了解祝福的方式和表达方式。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能够通过写作表达对他人的祝福。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祝福》的寓意和主题,学习祝福的方式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他人的祝福。
教法学法:教法:情感教育法、阅读教学法、讨论教学法。
学法:合作学习法、创造性学习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2.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通过谈论关于祝福的故事或经历,引起学生对祝福的思考和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环节二、预习检测: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检验学生对上一课时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环节三、阅读与理解: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并进行重点解读和理解,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寓意和主题。
环节四、讨论与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分享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向他人送上真挚的祝福,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环节五、写作实践: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想法,写一段祝福他人的文字,并进行交流和分享。
环节六、巩固与拓展:进行课堂练习和扩展阅读,巩固学生对《祝福》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环节七、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祝福的方式和表达方式,并强调祝福的重要性和意义。
板书设计:主题:《祝福》重点:理解祝福的寓意和主题,学习祝福的方式和表达方式。
难点:培养写作能力,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他人的祝福。
通过以上说课稿范文的参考,在准备自己的说课稿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教学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鲁迅《祝福》说课稿和教案
![鲁迅《祝福》说课稿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085e03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de.png)
鲁迅《祝福》说课稿和教案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祝福》。
《祝福》是鲁迅先生在1924年发表的一篇短篇小说,收录于《呐喊》第二集中。
故事以农村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善良、勤劳的农村妇女祥林嫂的悲惨遭遇。
通过祥林嫂的命运,鲁迅先生对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展现了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
在教学《祝福》时,我们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祝福》;(2)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4)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分析和理解作品;(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合理的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对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批判;(2)理解作者关注民生、追求民主的思想情怀;(3)提高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祝福》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2)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创作意图;(3)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作品对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批判;(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分析和理解作品;(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合理的评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祝福”,思考祝福的含义和作品主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基本情节;(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互相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鲁迅《祝福》教案及教学反思
![鲁迅《祝福》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151f4e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80.png)
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鲁迅及其作品《祝福》的背景和文学价值。
分析并解读《祝福》中的主题、人物、情节和语言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会运用文学批评的方法,对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理解并思考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培养对社会的关注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鲁迅《祝福》2.2 教学重点:掌握《祝福》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语言特色。
2.3 教学难点:对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的理解。
对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祝福》。
引发学生对作品兴趣和阅读期待。
3.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祝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
3.3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主题、人物、情节进行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见解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度:学生的发言和讨论积极性。
阅读理解: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程度。
分析与讨论:学生的见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2 评价标准:课堂参与度:积极发言和参与讨论。
阅读理解:能够准确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
分析与讨论:能够提出有深度的见解和进行有逻辑的讨论。
五、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祝福》的了解程度。
学生对作品主题、人物、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5.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提供更多的背景资料和文学批评的文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
6.2 教学工具: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作品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祝福》教案设计
![《祝福》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2447e5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e4.png)
《祝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祝福》的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的基本结构。
(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及文学地位。
(2)掌握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如象征、讽刺等。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作品主题思想。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爱国情怀。
(2)领略鲁迅先生的文学魅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1)理解《祝福》的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的基本结构。
(2)掌握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如象征、讽刺等。
(3)感悟作品的主题思想,领略鲁迅先生的文学魅力。
2.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讽刺手法的运用。
(2)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其代表意义。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先生及其文学地位。
(2)概述《祝福》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兴趣。
3.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如象征、讽刺等。
3.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作品主题思想,分享学习心得。
(2)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其代表意义。
3.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4.1 请结合课文,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讽刺手法。
4.2 请就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你的看法。
五、教学反思5.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
5.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6.1 讲授法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祝福》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及作品的基本情节。
6.2 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教学评价6.1 过程性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祝福》优秀的教学设计
![《祝福》优秀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ecb5ce5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d1.png)
《祝福》优秀的教学设计《祝福》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1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祝福》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祝福》优秀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小说三要素及小说情节结构。
2、学习通过肖像描写揭示人物精神面貌的写法,理解环境描写对表现主题思想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祥林嫂的悲剧,了解旧社会劳动妇女的悲惨遭遇和封建社会礼教吃的人本质。
[教学重点]着重认识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
[教学难点]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涵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教学设想]1、文内容丰富深刻,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点。
2、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整体教学。
3、方法上采取老师指导下的学生研读,读、思、议结合。
[教学方法]分析法、欣赏法,体会法[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有这样一个女人,神情憔悴,衣衫褴褛地从现代名著中向我们走来,她有过年轻、美貌,有过幸福,却一步一步的走向绝望走向死亡……这个女人就是祥林嫂,这个形象的缔造者就是鲁迅。
二、背景介绍《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
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及多种戏剧。
三、快速阅读课文,理解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结构特点。
四、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的故事梗概。
五、学生仔细阅读文章,考虑以下问题1、“祝福”的日子到底在那一天?具体时间呢?2、祥林嫂在祝福前夜寂寞死去,但她生前曾给世人留下过甜甜的笑容,请你找出来读读,你能在这些笑容背后发现什么吗?3、鲁迅先生说“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在本文中,鲁迅是怎样实践他的写作主张的?请你找出本文描写祥林嫂眼睛的句子,并品出其中的内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祝福》教案(优秀8篇)祝福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时间:四教时。
教学安排:第一教时l本教时重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了解倒叙的作用。
一、导入新课: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板书)二、介绍背景:《祝福》写于1924.2.7.,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3.25.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
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
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
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三、研习课文:1、自读“预习提示”,了解小说的教学重点,明确教学目标。
2、理清情节,了解倒叙的作用。
3、速读课文,概括各段内容。
提问: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还是另有安排?明确:本文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这是采取了倒叙的手法。
提问: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讨论归纳:设置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中死去,造成了浓重的悲剧气氛,而且死后引起了鲁四老爷的震怒,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四、布置作业。
第二教时l本教时重点分析祥林嫂形象。
一、回顾小说的三要素:故事情节、人物、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二、分析祥林嫂形象:小说的主题是靠人物形象来体现的。
这一课的主人公就是祥林嫂。
我们只有弄清楚祥林嫂的性格和命运,才能懂得《祝福》的主题。
而作为人物形象又是通过故事情节──人和人之间的联系或冲突表现出来的。
那么,祥林嫂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就先来分析一下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由此来把握祥林嫂的形象,领会《祝福》的主题。
1.开端部分:①祥林嫂为什么要到鲁家做工?小说的一开始,祥林嫂就是封建的宗法制度的牺牲品。
因为正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迫使她嫁给一个“比她小十岁”的丈夫,而丈夫又过早地丧了命。
祥林嫂因此陷入了“嫁而守寡”的悲惨的命运之中。
按理说,“年纪大约二十六七”的祥林嫂是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劳动在农村生活下去的,可是“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于是祥林嫂才被迫逃到鲁四老爷家里。
②祥林嫂是怎样对待使她“嫁而守寡”、“备受虐待”的宗法制度的呢?作者通过祥林嫂在鲁家生活的情况,写出了她的争扎与反抗。
③祥林嫂在鲁家的生活是极其悲惨的:……为什么说她“反满足”?她希望凭借辛勤的劳动来换取起码的生活,寻求一条活路。
这就鲜明地揭示出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性格,以及在生活道路上的争扎。
然而,勤劳、善良的祥林嫂想通过加倍的劳动来摆脱悲惨的命运的愿望,很快破灭了。
她在鲁家做工只三个半月,由于鲁四老爷的支持(P:“既然她的婆婆要她回去……可说呢”),被她婆婆像捆牲口一样,“捆了躺在船板上”,被抢了回去,封建的族权再次向她伸出了魔掌。
2.发展部分:祥林嫂被迫改嫁到深山野是故事情节的发展。
在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写出了封建宗法制度对祥林嫂的迫害而显示出了这种迫害是很残酷的呢?(P.)同一只封建宗法制度的黑手,伸出了两条绳索,捆住了妇女的脖子,朝着相反的方向紧勒,要把劳动妇女置于死地而后快。
祥林嫂当时就处在这种极端悲惨的境地中:族权迫使她寡而再嫁,夫权又视此为奇耻大辱,使她忍辱含冤,永远生活在耻辱之中。
祥林嫂以后的悲剧,都是由此而引起的。
那么,祥林嫂是如何对待新迫害的呢?3.高潮部分:①祥林嫂为什么又一次来到鲁四老爷家?②有人认为,丧夫失子有偶然性,这种看法对不对?丧夫失子似乎有偶然性,然而隐藏在偶然性背后的,是那起决定作用的必然性。
祥林嫂的丈夫死于旧社会中蔓延着的传染病“伤寒”,阿毛死于祥林嫂的贫困、劳碌。
(若不是忙着“打柴摘茶养蚕”,能让年仅两三岁的孩子去剥豆吗?)因此,实质上,是罪恶的政权夺走了祥林嫂的丈夫和儿子的生命,使她陷于嫁而再寡的境地。
作者开始把批判的笔触由封建夫权、族权扩展到封建政权。
按照封建宗法观念,妇女“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一旦丧夫失子,则连在家庭中生存的权利都被剥夺了。
因此,“大伯来收屋”使祥林嫂走投无路,只好再一次来到鲁家。
她到鲁家后,又遭受了更大的打击。
③在鲁四老爷,人们对待祥林嫂这个“嫁而再寡”的不幸女人态度如何?A.鲁四老爷的态度:鲁四老爷站在顽固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立场上,从精神上残酷地虐杀她。
他暗暗地告诫四婶的那段话,就是置祥林嫂于死地而又不露一丝血痕的软刀子。
(通过四婶先后喊出三句“你放着罢”,杀人不见血地葬送了祥林嫂的性命。
)B.人们的态度:人们叫她的“声调和先前很不同”。
鲁迅用他那犀利的笔锋,从广阔的领域里揭示了封建社会黑暗的程度。
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使她感到痛苦与迷惑。
她不时地向人们诉说着自己不幸的遭遇,她的精神却惨遭蹂躏。
而柳妈的说鬼又给祥林嫂新的打击。
C.柳妈说鬼:④祥林嫂是如何对待这如此沉重的打击的?其结果如何?为了争得做人的权利,为了求得一线生存的希望,她在竭尽全力地反抗着:她背着沉重的精神包袱,整日劳碌着,以便积够十二元鹰洋,用“捐门槛”的方法去摆脱人们在阳世、阴世间给她设下的“罪名”,她忍受着咬啮人心的嘲笑和侮辱,在无边的寂寞和悲哀中,默默干了一年,这是何等坚韧的反抗精神啊!而反抗的结果,出乎柳妈、祥林嫂的预想,这血淋淋的事实深刻地说明了:祥林嫂是无法“赎罪”的,祥林嫂陷入了求生不得,欲死不能的境地。
4.结局部分:当祥林嫂被折磨得像“木偶人”,丧失了当牛做马的条件后,鲁四老爷就一脚把她踢出门外,使她终于成了“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的僵尸。
即使这样,她在临死前,还向我提出了三个问题:A.“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B.“那么,也就有地狱了?”C.“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这是对魂灵的有无表示疑惑。
她希望人死后有灵魂,因为她想看见自己的儿子;她害怕人死后有灵魂,因为她害怕在阴间被锯成两半。
这种疑惑是她对自己命运的疑惑,但也正是这种疑惑,这种无法解脱的矛盾,使她在临死前受到了极大的精神折磨,最后,悲惨地死去。
从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封建的宗法制度正是用政权、族权、神权、夫权这四条绳索把祥林嫂活活地勒死的。
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正是旧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悲惨遭遇的真实写照。
作者正是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一典型人物,对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有力地抨击的。
小结:祥林嫂是生活在旧中国的一个被践踏、被愚弄、被迫害、被鄙视的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总之,祥林嫂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源是封建礼教对中国劳动妇女的摧残和封建思想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根深蒂固的统治。
三、布置作业。
第三教时l本教时重点分析鲁四老爷和“我”的形象。
一、检查作业:二、分析鲁四老爷:鲁四老爷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他政治上迂腐、保守,顽固地维护旧有的封建制度,反对一切改革与革命。
他思想上反动,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
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1.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这个人物的呢?①间接描写:通过鲁四老爷的书房陈设的描写,点明了鲁四老爷的身分(地主阶级、封建理学的卫道士),揭露了他的丑恶本质,从而揭示出他成为杀害祥林嫂的刽子手的深刻的阶级根源和思想根源。
②直接描写:A.行动描写:这表现在祥林嫂被抢走的两件事上:当婆婆一边抢人一边来领工钱时,鲁四老爷把祥林嫂一文还没有的工钱全交给了婆婆。
与此相对照的是对被压迫的寡妇祥林嫂的冷酷无情。
祥林嫂曾那样辛勤地为鲁家劳动过,可当她遭到恶运时,鲁家却无动于衷,连祥林嫂走没走、怎么走的,都毫不过问,只是到了正午,四婶肚子饿了,这才想起了祥林嫂淘米时拿走米和淘箩,于是倾巢出动“分头寻淘箩”;连平时摆派头、端架子的鲁四老爷都“踱出门外”,“直到河边”,等看见米和淘箩“平平正正的放在岸上,旁边还有一株菜”时,这才放心。
这场虚惊,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在封建统治者的眼里,一个劳动妇女的命运都不如一个淘箩、一点米、一株菜,鲁四老爷冷酷残忍的嘴脸跃然纸上。
B.语言描写:在祥林嫂的问题上,鲁四老爷一共开过六次口,说了百十来个字,却就把他反动、顽固、虚伪自私、阴险狠毒的性格特征,把他杀害祥林嫂的罪行,揭露得淋漓尽致。
a.祥林嫂被抢前:b.祥林嫂被抢时:c.当他为寻淘箩,“踱”到河边时:d.紧接着,午饭之后,卫婆子又来时:e.对四婶的暗暗告诫:f.祥林嫂死后:作为这六次开口背景的是鲁四老爷虚伪寒暄后的“大骂其新党”,它恰恰深刻地揭示了那六次开口的根源。
三、分析“我”这一形象: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
“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憎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
对祥林嫂提出的“魂灵的有无”的问题,之所以作了含糊的回答,有其善良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我”的软弱和无能。
在小说的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的作用。
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
“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四、分析柳妈:问:有人认为柳妈是帮助鲁四老爷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你是怎样来看待这一问题呢?明确:柳妈和祥林嫂一样都是旧社会的受害者。
虽然她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可是在年节时还要给地主去帮工,可见,她也是一个受压迫的劳动妇女。
但是,由于她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很深,相信天堂、地狱之类邪说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信条,所以她对祥林嫂改嫁时头上留下的伤疤,采取奚落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