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祝福》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祝福》教案(优秀8篇)

《祝福》教案(优秀8篇)

《祝福》教案(优秀8篇)祝福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时间:四教时。

教学安排:第一教时l本教时重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了解倒叙的作用。

一、导入新课: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板书)二、介绍背景:《祝福》写于1924.2.7.,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3.25.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

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

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

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三、研习课文:1、自读“预习提示”,了解小说的教学重点,明确教学目标。

2、理清情节,了解倒叙的作用。

《祝福》教案优秀6篇

《祝福》教案优秀6篇

《祝福》教案优秀6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以下是美丽的编辑帮大家收集整理的《祝福》教案优秀6篇,欢迎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祝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倒叙手法的运用。

2.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3.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4.理解环境的作用。

重点、难点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2.把握环境描写的巨大作用,体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导入鲁迅先生曾在《灯下漫笔》中将中国封建社会概括为两个时代“……”,在《狂人日记》中他说:“中国的历史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在浸透了封建文化的环境当中生活着的中国百姓,不敢对生活有什么奢求,他们只求生能存命,死后安魂。

可就是如此可怜的要求,也被社会冷漠的拒绝。

这即所谓先生所说“想做奴隶而不得”。

在天地圣众歆享牲醴的爆竹声中,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可怜女人,躺在了写着“吃人“二字的历史上!今天,我们一起来看鲁迅先生的《祝福》。

教师提问:(1)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呢,还是另有特点?明确:在序幕后写出了故事结局,属倒叙手法。

(2)这种叙述方式有何特点及作用?明确:从情节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对读者有较强的吸引力;从小说的矛盾关系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死去,而且引起了鲁四老爷的震怒,突出了人物的矛盾关系。

二、自读思考1、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编写出结构提纲。

2、简单概括小说的叙事特点。

3、仔细阅读小说中关于“祝福”场景的描写,体会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含义。

三、研读讨论1、讨论小说标题的含义。

《祝福》(公开课教案)

《祝福》(公开课教案)

《祝福》(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鲁迅及其作品《祝福》的时代背景,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认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摧残,增强对美好事物的信念。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鲁迅《祝福》2.2 教学重点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主题思想。

2.3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所反映的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迫和摧残。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发现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2 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3.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祝福》的时代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分享课前预习的成果,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解答。

4.3 课堂讨论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4.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人物和事件,深入剖析作品所揭示的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迫和摧残。

4.5 总结提高教师总结课堂要点,强调作品的教育意义,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信念。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5.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3 长期观察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兴趣和价值观的变化,评估教学效果。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和教学内容,准备好相关教案、课件和教学资源。

6.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祝福》,了解作者鲁迅及其作品背景,提前思考和准备问题。

第七章:教学环境7.1 教室布置7.2 教学设备准备好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教学设备,确保教学过程中正常使用。

鲁迅《祝福》教案(精选10篇)

鲁迅《祝福》教案(精选10篇)

鲁迅《祝福》教案鲁迅《祝福》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鲁迅《祝福》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鲁迅《祝福》教案篇1(课前)1、到今年,鲁迅先生已经去世80年了。

但他的作品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被广泛地传播着、阅读着。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句名言,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一句朴实的话,道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与良知,表现出一个伟人的博爱与悲悯情怀。

2、今天,我们读小说《祝福》,就能读出这种浓烈的情怀来。

3、小说篇幅较长,将近一万字。

课前组织同学们做了认真预习,要求同学们标记段落序号、通读整篇小说、做点个性批注,并完成自学案。

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预习的效果。

4、大家通读并初步研究了这篇小说,那么小说的基本情节是怎样的呢,哪位同学来讲一讲?(一位学生说完后,老师予以明确) 同学们看看,从情节设置上可以看出:这篇小说的叙述方式有何特点?--倒叙!此外,这篇小说的情节结构还有个特点,即前有序幕,(和同学一起讲)后有尾声。

小说讲述了祥林嫂一十三年的悲惨遭遇:她从一个二十六七岁的青年妇女,变成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街头乞丐,而且只四十来岁,就悲惨死去,在寒冬、在人们的祝福声中。

其人生变化之大,之惨,让人震惊,令人悲伤。

5、正如作者在文中写道的那样: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

不过,大家注意到没有。

小说中也有这样一些表述: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

似乎鲁镇一切照旧。

小说中一方面强调祥林嫂的变化之大,一方面又强调鲁镇的未曾改变。

那么,这“变”和“不变”之中究竟有何深刻的内涵和意蕴呢?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变”与“不变”来阅读和探究小说,进而了解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主旨。

6、先来看小说是如何写“变化”的。

小说围绕祥林嫂写了哪些变化?请在文中找出来,并分析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请同学们整理一下自己的预习成果,等下参与分享。

鲁迅祝福教案(6篇)

鲁迅祝福教案(6篇)

鲁迅祝福教案(6篇)鲁迅《祝福》教案篇一教学要点1、分析样林嫂所处的典型环境,剖析祥林嫂的悲剧根源及小说主题。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祥林嫂的反抗。

3、深层把握“祝福”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我们生活中的任何人,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关系中的个人,而不是思想家们所理解的‘纯粹’的个人”。

文学反映人的生活整体,也只有通过“生活本身形式”(车尔尼雪夫斯基)才能得到完满的表现。

因此,在艺术作品中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的“关键在于个别的环境”(马克思)。

那么,在《祝福》中,围绕和促成人物行动的环境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研读小说的环境描写1、提问:作者把祥林嫂的悲剧置于“鲁镇”这个“舞台”上来演绎,“鲁镇”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在那里表现出怎样的世态风情(1)学生集体朗读小说的第1~2段。

(2)学生勾画关键句子进行体会,然后前后桌进行交流。

(3)学生自由发言后,明确:①鲁镇是一个封闭式的社会。

许多传统习俗、封建观念、男尊女卑等封建等级关系在鲁镇的人与人之间被异常严格地遵守着。

如,当“我”离开五年之后重回鲁镇时,最强烈的感觉是一切“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准备“福礼”的是女人,而“拜的却只限于男人”。

②鲁镇弥漫着浓厚的迷信气氛。

“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人们的美好愿望寄托在对神的祈求上。

2、学生思考:鲁四老爷是一个怎样的人(1)学生默读课文,摘录有关语句。

(2)思考后明确:鲁四老爷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他崇拜祖先,思想僵化,反对社会的一切变化。

他向“我”大骂康有为,康有为主张变法,但是他因循守旧。

他“案头”堆放的是“理学”著作,墙上挂的是朱子格言;孔孟之道流布于周身血脉,封建伦理浸透了通体细胞。

孔孟理学、封建伦常正是他处世立身、待物行事的准则。

可见,鲁四老爷是一个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

3、学生思考:祥林嫂周围的其他人对其态度如何明确:祥林嫂周围的人对她表现出令人颤栗的凉薄与冷漠。

鲁迅祝福教学设计(通用12篇)

鲁迅祝福教学设计(通用12篇)

鲁迅祝福教学设计鲁迅祝福教学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鲁迅祝福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鲁迅祝福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环节及时间预设环节一:导入新课——注重学生体验,直击主旨2分钟环节二:文本探究自主学习5分钟合作探究20分钟思辨深入7分钟环节三:互动分享——价值引领10分钟环节四:拓展延伸二、板书设计三、评价系统——《诸城一中高效课堂提问评价系统》环节一导入新课。

初步感知余秋雨《废墟》中“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鲁迅不想大团圆,白先勇不想大团圆。

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于是也就出现了一种真正深沉的文学。

”为本节课解读这位“停在中国心脏上”的作家通过这篇“真正深沉的文学作品”中关于“民众心灵”的揭秘的铺垫。

以初中课文鲁迅>文鲁迅先生的作品《藤野先生》和《药》中关于“看客”的文字描写导入新课,直击主题。

导入新课,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生成,注重深和新。

学习方式:学生齐读,问题引领。

时间:2分钟左右环节二文本探究第一步,自主学习从分析语言角度入手,以讲述“看客”故事的角度进行文本的探究。

1.快速阅读课文,圈点勾画句中能准确揭示看客心态的用词。

2.概述这一“看客”与被看者之间的故事,分析其心态,剖析其在被看者生命历程所起的作用。

3.时间5分钟左右。

第二步,合作探究以问题引入。

鲁迅说:这一类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里,古来不晓得死了多少人物。

学生合作探究这“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里都有哪些人物。

学生自由分析,对其中的问题处进行当堂讨论探究,进行个性化解读。

重点探究的看客为:我、鲁镇的女人们、短工。

探究方式为,老师引领,学生分析,老师补充,学生感悟。

以分析“短工”这一形象,分析本环节的学习探究过程:重点分析下面片段:“也许有罢,——我想。

《祝福》(公开课教案)

《祝福》(公开课教案)

《祝福》(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介:《祝福》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之一,描绘了旧社会的残酷现实和人民群众的苦难。

1.2 学生分享:让学生提前阅读《祝福》,分享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

1.3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旧社会的残酷现实,培养学生对人民群众的关爱和同情。

第二章:文本分析2.1 教师讲解:详细讲解小说的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背景。

2.2 学生讨论:分组讨论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关系,分享讨论成果。

2.3 教学目标:使学生深刻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第三章:角色扮演3.1 教师指导:为学生分配角色,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3.2 学生表演:学生根据角色扮演要求,进行表演。

3.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第四章:小组讨论4.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讨论小说中的社会现实和人物命运,分析作品对现实的启示。

4.2 学生分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4.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师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小说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5.3 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对小说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六章:作品背景探究6.1 教师讲解:介绍《祝福》创作的历史背景,包括社会环境、文化氛围等。

6.2 学生分享: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享对作品背景的理解和发现。

6.3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作品,认识到文学作品与历史背景的关联。

第七章:文学技巧分析7.1 教师讲解:分析《祝福》中的文学技巧,如象征、讽刺、对比等。

7.2 学生讨论:分组讨论文学技巧在小说中的应用和效果,分享讨论成果。

7.3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对文学技巧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第八章:作品主题探讨8.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探讨《祝福》中的主题,如封建礼教、人伦关系等。

8.2 学生分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鲁迅《祝福》教案及教学反思

鲁迅《祝福》教案及教学反思

鲁迅《祝福》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祝福》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2)分析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风格及其在《祝福》中的体现;(3)掌握相关文学常识,如鲁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祝福》与其他作品的异同;(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底层人民的生活关注;(2)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批判精神;(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作品简介:介绍鲁迅及其作品《祝福》的相关背景,包括作者生平、创作年代、作品类型等。

2. 故事情节梳理:详细讲解《祝福》的故事情节,包括主要人物、事件发展、高潮结局等。

3. 人物形象分析:(1)分析主人公祥林嫂的形象特点及其在作品中的意义;(2)探讨其他人物形象的作用,如四叔、阿Q等。

4. 主题思想探讨:(1)剖析《祝福》所反映的封建社会问题;(2)探讨鲁迅先生对人性的思考和关怀。

5. 文学手法鉴赏:分析《祝福》中的象征手法、讽刺手法等,引导学生体会鲁迅先生的文学魅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把握;(2)人物形象的分析;(3)主题思想的探讨。

2. 教学难点:(1)鲁迅先生文学手法的鉴赏;(2)对作品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鲁迅及其作品《祝福》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初步感受作品氛围。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针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文学鉴赏:分析《祝福》中的文学手法,如象征、讽刺等,引导学生体会鲁迅先生的文学魅力。

6. 总结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鲁迅《祝福》的教案

鲁迅《祝福》的教案

鲁迅《祝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祝福》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3)能够解读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语言特色;(4)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评价小说的艺术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小说情节,体会小说的人物情感;(2)通过合作学习,交流对小说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的看法;(3)通过探究学习,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语言特色;(4)通过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民间传说的了解和尊重;(3)培养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关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小说《祝福》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3. 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语言特色。

三、教学难点1. 小说中的象征手法的理解和分析;2. 小说中的语言特色的解读和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阅读小说《祝福》,了解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的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小说《祝福》,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对小说中的难点内容进行初步理解和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对鲁迅的介绍,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小说《祝福》,感知小说情节,体会小说的人物情感;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小说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的看法,分享阅读感悟;4. 探究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语言特色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5. 写作实践:学生根据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写作实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6. 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进行指导和提升。

鲁迅《祝福》优秀教案 4篇

鲁迅《祝福》优秀教案 4篇

鲁迅《祝福》优秀教案4教学目标:一、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二、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板书)介绍背景《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

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及多种戏剧。

检查预习1.解释词语。

寒暄尘芥堆淡然俨然咀嚼赏鉴沸反盈天不更事《四书》(见教材注释)2.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有哪些?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

研习新课1.学生自读预习提示,了解小说的教学重点,教师点拨,明确教学目标。

2.理清情节,了解倒叙的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统一意见,形成下面的表格:提问: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呢,还是另有自己的特点?明确:本文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这是采取了倒叙手法。

提问: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讨论归纳: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呢?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而且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提问:哪一句是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序的?明确:“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鲁迅《祝福》的教案

鲁迅《祝福》的教案

鲁迅《祝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祝福》的基本内容,把握作品的主题和结构。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

(3)能够欣赏鲁迅先生的文学才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对社会的关爱和对人性的探讨。

(2)培养学生的同情心,提高道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祝福》的基本内容,把握作品的主题和结构。

(2)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

(3)欣赏鲁迅先生的文学才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分析作品的主题和结构。

(2)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祝福》。

(2)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和结构。

(2)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

(2)分析鲁迅先生的文学才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 课堂练习:(2)互相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6. 总结反馈:(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2)针对学生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祝福》,巩固所学知识。

3. 选择一篇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文学评论:评估学生的文学评论写作能力,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4.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鲁迅《祝福》教案最新8篇

鲁迅《祝福》教案最新8篇

鲁迅《祝福》教案最新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鲁迅《祝福》教案最新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祝福》优秀教案

《祝福》优秀教案

《祝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掌握小说的情节结构、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教学难点:理解鲁迅的讽刺手法和深刻寓意。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祝福》原文、相关背景资料、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祝福》,了解鲁迅及其作品。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介绍鲁迅及其作品《祝福》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思考“祝福”在文中的含义。

二、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课文,感知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教师简要介绍小说的情节梗概。

三、分析祥林嫂形象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分析祥林嫂的形象。

四、探讨小说主题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

2.教师引导学生从祥林嫂的命运、周围人物的态度等方面分析小说的主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祥林嫂的形象和小说的主题。

2.引导学生关注鲁迅的讽刺手法。

二、分析鲁迅的讽刺手法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鲁迅在小说中运用的讽刺手法。

2.教师引导学生从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分析鲁迅的讽刺手法。

三、深入探讨小说主题1.学生分组讨论,深入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

2.教师引导学生从祥林嫂的命运、周围人物的态度等方面深入分析小说的主题。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鲁迅的讽刺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五、作业布置1.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了解鲁迅的文学成就。

2.深入分析祥林嫂的形象,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2.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祝福》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掌握鲁迅的讽刺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第一课时三、分析祥林嫂形象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点。

鲁迅《祝福》优秀的教案

鲁迅《祝福》优秀的教案

鲁迅《祝福》优秀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祝福》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现实意义。

(3)欣赏鲁迅先生的文学才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文本,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讨论、探究的方式,深入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关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3)激发学生热爱文学,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祝福》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现实意义。

(3)欣赏鲁迅先生的文学才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现实意义的深入剖析。

(2)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让学生独立阅读文本,感知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2. 讨论探究: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深入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象征手法,进行分析解读,引导学生认识作品的意义。

4. 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祝福》。

2. 自主阅读:让学生独立阅读文本,感知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3. 讨论探究: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深入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象征手法,进行分析解读,引导学生认识作品的意义。

5. 总结提升: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五、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2.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祝福》这个故事的认识和感悟。

3. 推荐一本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并简要介绍其内容。

鲁迅《祝福》教案及教学反思

鲁迅《祝福》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鲁迅及其作品《祝福》的背景和文学价值。

分析并解读《祝福》中的主题、人物、情节和语言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会运用文学批评的方法,对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理解并思考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培养对社会的关注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鲁迅《祝福》2.2 教学重点:掌握《祝福》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语言特色。

2.3 教学难点:对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的理解。

对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祝福》。

引发学生对作品兴趣和阅读期待。

3.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祝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

3.3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主题、人物、情节进行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见解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度:学生的发言和讨论积极性。

阅读理解: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程度。

分析与讨论:学生的见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2 评价标准:课堂参与度:积极发言和参与讨论。

阅读理解:能够准确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

分析与讨论:能够提出有深度的见解和进行有逻辑的讨论。

五、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祝福》的了解程度。

学生对作品主题、人物、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5.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提供更多的背景资料和文学批评的文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

6.2 教学工具: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作品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鲁迅《祝福》的教案

鲁迅《祝福》的教案

鲁迅《祝福》优秀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鲁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3)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讨,深入理解作品;(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作品中的现实主义精神;(3)学会批判性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2)认识作品对人性的剖析和关怀;(3)培养热爱文学、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鲁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 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3. 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4. 作品中的现实主义精神;5. 作品的批判性思考。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鲁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3)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4)作品中的现实主义精神;(5)作品的批判性思考。

2. 教学难点:(1)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2)作品中的现实主义精神;(3)作品的批判性思考。

四、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让学生独立阅读作品,感受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 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比较作品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异同,揭示现实主义精神;4. 批判性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鲁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2. 自主阅读:给学生一定时间,让他们独立阅读作品;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4. 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比较作品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异同,揭示现实主义精神;5. 批判性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回答问题等方面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鲁迅祝福优秀教案

鲁迅祝福优秀教案

鲁迅《祝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祝福》的基本内容,把握作品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讽刺手法,理解其深刻的主题内涵。

(3)能够欣赏鲁迅先生的文学才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祝福》。

(2)运用文本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作品中的象征和讽刺手法。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关爱和同情,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2)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树立反对封建迷信、追求科学的思想观念。

(3)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祝福》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讽刺手法。

(3)探讨作品的主题内涵和社会意义。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讽刺手法的运用。

(2)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文学地位,引导学生了解《祝福》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祝福》,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祝福》的基本内容,分析作品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讽刺手法,如祥林嫂的遭遇、庙会上的祝福等。

(3)探讨作品的主题内涵和社会意义,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品的价值。

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讽刺手法,以及作品的主题内涵。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祝福》,整理课堂笔记。

2. 结合课后习题,深入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讽刺手法。

3. 写一篇短文,谈谈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祝福》鲁迅教案设计(通用17篇)

《祝福》鲁迅教案设计(通用17篇)

《祝福》鲁迅教案设计(通用17篇)《祝福》鲁迅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和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2.学会制作贺卡,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美术等学科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精神,使学生体验到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每个学生准备好卡纸、剪刀、胶水、水彩笔或蜡笔及其他做贺卡所需材料;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磁带;几张供学生参考的贺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小朋友,让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

(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你们喜欢这首歌吗?为什么呢?是呀,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

有哪位妈妈不爱自己的孩子,又有哪一个孩子不爱自己的妈妈。

3月8日是母亲的节日,在这特殊的日子里,你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二、小组协作,制作贺卡今天这堂课上,我们就亲自制作一张贺卡送给亲爱的妈妈,带给她一份惊喜,号码?1.做一做。

贺卡的样式有很多,你们瞧——师边出示边简介:有心形的、圆形的、镂空的、立体的等等。

小朋友,这些贺卡漂亮吗?其实,只要你肯动脑筋,设计出的贺卡会更漂亮。

你准备设计怎样的贺卡呢?跟同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与学生个别交流)让灵巧的小手动起来吧,看谁的.贺卡最有特色。

(师巡视指导)交流评议。

2.说一说、写一写、问一问。

“三八”节即将到来,小朋友有什么祝贺的话想对妈妈说吗?小组讨论(学生逐个发言,其他学生耐心倾听,待发言结束后发表见解。

在合作中,学生锻炼了听、说能力)交流反馈。

小朋友,你们都说得很好,现在让我们拿起笔,把刚才说的话写在贺卡上,看谁的字写得美。

不会写的字可以请教同组的小朋友,也可以问老师。

3.画一画。

小朋友,想让贺卡更加精美吗?请发挥你们的想象,用五彩的笔去装扮它吧。

你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和小组的伙伴商量。

三、展示交流,互相学习。

(分小组、全班同步进行)四、联系生活,巧送贺卡一张贺卡,就是对母亲的一份爱。

小朋友,你准备怎样把贺卡送给妈妈呢?(指名说)《祝福》鲁迅教案设计篇2[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小说三要素及小说情节结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祝福》优秀教案•相关推荐鲁迅《祝福》优秀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鲁迅《祝福》优秀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鲁迅《祝福》优秀教案篇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育点1、了解小说三要素及小说情节结构2、了解小说中任务描写的几种方式(二)、能力训练点1、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2、着重体会鲁迅小说中“我”的感情及作用(三)、德育渗透点要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涵的强烈的爱憎之情二、重、难点着重认识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1、第一课时,让学生理清小说结构,画出集中描写祥林嫂外貌的三段文字,反复诵读,体味这些看似冷峻的描写中所蕴涵的深情。

2、第二课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结合环境描写,分析任务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过程一、重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导入新课——回忆鲁迅先生的作品关于《呐喊》和《彷徨》2、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结构特点(1)序幕写景象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发展祥林嫂初卖改嫁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尾声再写景象3、请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分析祥林嫂的外貌变化,并深入挖掘其社会根源。

初到鲁镇,情形如何?再到鲁镇,情况怎样?临死前,有何不同遭遇?4、请学生依据以上分析讨论,概述“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的深刻含义。

善良能干——包办婚姻——被卖——再嫁——社会的根源二、总结与引申祥林嫂被逼着一步步走向死亡,与哪些人有关?究竟谁是真正的刽子手?三、作业布置思考:究竟谁是杀害祥林嫂的真正的刽子手?四、板书设计情节特点:倒叙人物命运:祥林嫂善良能干,却一步步被逼向死亡。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和过程一、重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导入新课引入鲁迅取名《彷徨》的原因2、认真研读故事的结局,分角色朗读对话,找出议论性的文字,理解“我”的感情善良,同情,本想安慰,但却最终伤害——自责和自我解剖——愤激3、有人说,祥林嫂之死,鲁四叔是首恶,卫老婆子和柳妈是帮凶,你怎样看?分小组讨论,然后选择发言。

4、师生共同研读文中深刻的语句,加深文意的理解。

二、总结与引申1、封建压迫的体现(四权)2、对比电影和小说中祥林嫂的人物形象的区别三、作业布置阅读鲁迅小说《离婚》,注意比较爱姑和祥林嫂的命运,看看有何深刻含义?四、板书设计祥林嫂之死根源:封建伦理制度,旧的文化观念。

解救办法:摧毁旧制度,否定旧文化。

鲁迅《祝福》优秀教案篇2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理清脉络,理解倒叙手法的作用。

(2)体会环境描写、肖像描写等对于塑造人物、深化主题的作用。

一、导语激趣有人说祥林嫂是个没有春天的女人,她先是在春天里死了丈夫,接着而她在春天里死了儿子,最后她又在春节的祝福声中死在寒冷的雪地里。

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小说《祝福》,看一看鲁迅先生是怎样演绎了这个发生在春天里的人间惨剧。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速读课文,列出本文的情节提纲,并且思考作者在小说的情节结构上采用了何种顺序,这种安排有什么作用?先小组谈论,后全班交流情节内容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倒叙开端祥林嫂来到鲁镇发展祥林嫂被迫改嫁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尾声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祝福》的结构是以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为主体安排的。

开头的"序幕",交代了悲剧主人公祥林嫂所生活的典型环境。

接着用倒叙的方法,先写祥林嫂的悲剧结局,把祝福景象与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然后,对悲剧的主体部分,即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最后,仍以祝福情景作为尾声,深化故事的主题。

倒叙的作用:造成悬念,引人入胜;造成悲剧气氛,奠定悲凉基调;突出祥林嫂与鲁四老爷的矛盾冲突;突出反封建的主题。

(九曲黄河,东流入海,只有具体考察每段河身迂回曲折的流程之后,才能对黄河入海的全程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在阅读活动中,要把握文章的有机整体,也必须对文章的有机结构作深入剖析,细心发现各部分之间与整体的内在联系才行。

在把握了整体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对"精彩片段"或各个部分的思想意义,也才能对"精彩片段"或各个部分在艺术上作出准确判断,因为与整体的关系,对整体的作用,是解析评价各个局部的艺术价值的主要标准。

整体感知部分的设计是不可或缺的。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

对提高鉴赏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专题品析,合作鉴赏鉴赏角度: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以及其他描写人物的方法。

任选一个角度,可以化大为小深入研究。

如"形象"这一角度,可以把视点集中于"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上。

分组讨论,确定本组鉴赏专题,合作探究品鉴。

15分钟后小组长将整理有序的发现和大家交流。

交流过程中,本小组的成员可以补充论证,其他小组也可以质疑或补充。

1、人物姓名鉴赏祥林嫂:(1)、没有自己的名字,随从丈夫叫了祥林嫂。

说明她没有人生自主权。

也说明那个社会"男尊女卑"现象的严重性。

(2)、祥林嫂"不祥",命运多舛,数遭闵凶,她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祥林嫂这个名字,表明了作者对她的悲悯与同情。

鲁四老爷:(1)、他与鲁镇同姓,又被称为"老爷",说明他是地方权威人物、最高统治者,掌控鲁镇。

他的理学老监生的身份,更暗示了鲁镇沉浸在他礼教阴霾的笼罩之中。

(2)、他书房里的对联写作"事理通达心气平和"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因为他一见祥林嫂就"皱眉"的态度与他"可恶""不干不净""谬种"的语言都鲜明地表现出他的事理不"通"更不"达"、他的心气不"平"、更不"和"。

而另一联已经脱落,说明他的附庸风雅。

那脱落的一联是"品节详明德性坚定",可以暗示他是个不明品节、无品缺德的人。

鲁四老爷这个名字表明了作者对他的嘲讽与憎恨。

柳妈:(1)、柳,"无心插柳柳成荫",柳妈对祥林嫂的精神戕害,是由于她对迷信的执着造成的,是因善而害人,她的无知的善良建议,使得祥林嫂最后一个精神堡垒被粉碎。

(2)、柳,生命力及强,插在哪里就在哪里生长。

暗示封建迷信思想及易生长、传播、普及,当时的社会迷信面及广。

柳妈这个名字表明了作者对民众愚昧无知的批判。

贺老六:(1)、俗话说"六六大顺",而他贺老六是大不顺。

花钱娶来的是寡妇,婚姻不顺;死于伤寒,寿命不顺;儿子夭折,家门不顺。

(2)、贺,有庆贺、庆祝之意。

而贺老六的人生最终一无所有。

大伯,即他的长兄,不慈不仁,又收了他"自家的"房子,赶走了祥林嫂。

贺老六无喜可贺,有悲可哀。

贺老六这个名字表明了作者对他的不幸遭遇的同情。

祥林嫂的婆婆:(1)、卫家山人。

只卫护自己的家,是个专横贪婪的封建家长。

"她应酬从容,说话也能干,寒暄之后,就赔罪,说她特来叫她的儿媳回家去,因为开春事务忙,而家中只有老的和小的,人手不够",堂而皇之地全部收取了祥林嫂一千七百五十文工钱,并且"又取了衣服"。

为了获得更多的彩礼,她又"好打算",把祥林嫂当作奇货卖给了深山野奥里的贺老六,得了八十千钱。

这就是她的从容和能干!(2)、她没有具体的名字,说明这种专横贪婪之徒远不是个别现象,这种利用宗法家族权威无所不为的封建家长比比皆是,有一个广大的群体。

小结:小说《祝福》人物形象的命名有着特别的含义,或寄寓美(祥林嫂、贺老六)的毁灭于其中,或寄寓讽刺(鲁四老爷、柳妈)于其里,作者的怜悯与憎恶,无奈与悲愤隐于人物姓名的深处。

2、爆竹声声话祝福--环境描写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了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表现出强烈的宗法思想和礼教威迫对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了死亡的道路。

第三次实际结尾通过"我"的感受来描写。

祥林嫂的惨死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吃人本质的揭露,首尾呼应,结构完善。

小说始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又再一次写到鲁四老爷家的祝福。

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联系。

封建礼教正是通过祝福这样的典型事件在精神上多次摧残,以致于杀害了祥林嫂,而祥林嫂死时又正是鲁镇家家祝福之时。

祝福的热闹正反衬了祥林嫂临终的孤寂凄凉。

以"祝福为题更能揭露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3、画眼睛的艺术--祥林嫂的肖像描写眼睛是心之窗。

课文对祥林嫂进行了三次肖像描写,描写的重点是眼睛。

通过她的眼睛,我们可以知道,她原本是勤劳善良,安分耐劳的,她饱受生活的惨重打击后,在人们对于她的苦难的鉴赏、恐吓、威逼之下,精神完全崩溃,极度悲哀与麻木。

最后变成"眼睛间或一轮"的"活物",祥林嫂在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威迫下,一步步被逼上了死亡的道路。

4、祥林嫂死亡之迷--杀害祥林嫂的凶手侦破祥林嫂的婆婆、鲁四老爷、贺家大伯、柳妈和鲁镇的人,都有罪责。

生活在祥林嫂身边的人们,谁也无意逼死祥林嫂,但确实是这些人把祥林嫂逼上了绝路。

中国人世代奉行"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它毒害了所有的人,而就是这些人,又在不自觉的害别人,他们不约而同得织成了一张无形的大网,吞噬着祥林嫂一类善良的、不幸的弱者。

丁玲硕果这样的话:"祥林嫂是非死不幸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所以,祥林嫂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源就是封建礼教。

封建礼教是杀害祥林嫂的元凶。

(文章的意蕴,是贯注在文章生命机体的精神能量,是作家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对自然独特的审美发现和认识,是具有美学价值的思想和智慧的闪光。

在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深入体会文章中的思想和艺术个性呢?叶圣陶先生给我们作出了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