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的识别(1)
危重病人识别评估转运
谢谢
03
准备医疗设备:包括呼吸 机、监护仪、急救箱等
04
制定应急预案:应对可能 出现的紧急情况
转运过程
安全转运
1
转运前评估: 全面评估病人 病情,确定转
运方案
3
转运人员:选 择经验丰富、 技术娴熟的转
运人员
2
转运设备:选 择合适的转运 设备,确保病
人安全
4
转运过程:确 保转运过程平 稳、安全,避
免二次伤害
和凝血功能
08
神经系统功能: 评估患者肌力、
肌张力和反射
09
营养状况:评估 患者体重、身高
和营养状况
10
心理状况:评估 患者情绪、认知
和行为变化
确定转运需求
01
评估病情:根据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
疗需求进行评估
02
确定转运方式:根据病情和距离选择合适的
转运方式,如救护车、直升机等
03
确定转运时间:根据病情和转运方式确定
循环功能评估:观察患者皮 肤颜色、四肢温度、脉搏等, 判断是否出现循环功能障碍
神经系统评估:观察患者瞳 孔大小、对光反应、肌力等, 判断是否出现神经系统损伤
实验室检查:进行血常规、 生化指标等检查,判断是否 存在严重感染、电解质紊乱
等
影像学检查:进行X光、CT、 MRI等检查,判断是否存在
严重创伤、器官衰竭等
确保病人安全到达
转运前评估:全面 评估病人病情,制
定转运方案
转运路线:规划最 短、最安全的转运 路线,避免交通拥
堵和颠簸
转运设备:选择合 适的转运设备,如
救护车、担架等
转运环境:保持转 运环境舒适,避免 温度、噪音等对病
危重病人的识别(一)
危重病人的识别(一)危重病人的识别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医疗保障的不断完善,人们对于健康保健的意识逐渐提高。
然而,病痛不仅仅是身体的痛苦,也是精神上的煎熬。
因此,医学研究注重的不仅仅是治疗疾病,还关注提前预测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危重病人的识别也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以下是危重病人的识别方面的概述。
一、对危重病人的概念进行明确危重病人是指生命体征不稳定,存在生命体征严重异常的病人。
危重病人通常情况下需要进行人工呼吸机、血液透析、血液灌注等特殊治疗。
由于危重病人的机体功能受损严重,因此病情大多数情况下较为危急,若能及时发现危重病人并进行抢救治疗,可以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甚至可以挽救生命。
二、危重病人的识别方法1.生命体征的监护:生命体征是危重病人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需要特别关注患者的呼吸、心跳、血压和体温等指标。
此外还需要初步了解患者的入院情况、病史、用药情况等方面的信息,以便更好的进行病情评估。
2.系统化疾病评分:评分工具可以对病人的生理因素、临床参数、药物特性以及疾病学特性进行综合评估,从而更准确地预测患者病情的进展和病程的长度。
3.电子监测系统:采用电子监测系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危重病人进行监测,提供患者生命体征的实时数据,以便医护人员及时响应患者突发病情。
三、危重病人的救治方法1.保持必要的生命体征平稳:首先要保证危重病人的呼吸、循环、酸碱平衡和温度等指标处于平稳状态。
此时需要对危重病人进行严密地监护,及时对其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和生命支持。
2.针对疾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情形和疾病的不同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同时进行康复治疗,以更好地恢复患者的生命体征,并防止疾病的再次发作。
综上所述,危重病人不仅仅是医护人员的挑战,也是人类对生命保护的一次考验。
因此,对于危重病人的识别和救治都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我们应该注重生活和饮食的规律化,并及时进行体检,防患于未然。
危重病人的早期识别-V1
危重病人的早期识别-V1
危重病人的早期识别
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越来越高。
而在危重病人的抢救中,早期诊断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危重病人的早期识别方法。
1. 观察病人的症状
危重病人往往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症状,如意识障碍、呼吸困难、脉搏不齐等等。
因此,医务人员需要认真观察病人的症状,并进行仔细的评估。
2. 监测生命体征
生命体征监测是诊断危重病人的一种重要方法。
医护人员通常会对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
3. 进行实验室检查
危重病人的早期诊断还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来进行。
例如,检查病人的血液、尿液等,可以确定病人是否存在感染、电解质紊乱等状况。
4. 使用专业仪器诊断
医务人员可以使用一些专业仪器来诊断危重病人。
例如,心电图机可以检测病人的心电图,判断病人是否存在心脏病;多普勒超声波可以
检测病人的心脏和血管,评估病人的血液循环情况等。
5. 进行全面评估
最后,危重病人的早期识别还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
包括对病人的病史、疾病进展情况、用药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病人的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更好地诊断危重病人并进行有效抢救,医务人员需要掌握以上几种早期识别方法,并在实践中加以灵活应用。
希望本文可以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和指导。
危重病人的早期识别(1)
危重病人的早期识别(1)危重病人的早期识别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危重病人的抢救效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但是,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能够及时识别出危重病人。
因此,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帮助危重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治疗。
一、常见的危重病人病情表现危重病人的病情常常是突然发生的,且危急程度较高,因此需要我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把握疾病发展的能力。
常见的危重病人病情表现如下:1.呛咳喉咙痛;2.心脏疼痛;3.呼吸困难;4.意识状态异常;5.持续高热;6.津液减少、四肢厥冷;7.恶心、呕吐、腹泻等。
二、早期识别危重病人的方法对于危重病人的识别,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1.生命体征观察包括血压、呼吸频率、脉率、体温等各项生命体征检查,若发现有不正常的情况,则需要进一步关注其病情发展。
2.病历和症状分析及时了解病人的病史、用药史等资料,并结合他们的症状进行分析,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准确地进行危重病人识别。
3.观察意识状态意识状态是评估危重病人病情的重要指标,若病人意识障碍,及时进行床边神经系统检查非常必要。
三、危重病人救治及管理在识别出危重病人后,医护人员需要尽快进行治疗。
以下是危重病人救治和管理的一些细节:1.保护生命体征平稳包括输液、氧疗、循环支持等治疗措施,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并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夜间严密观察由于夜间病人的活动较少,唤醒次数也较少,因此夜间需要严密监测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若病情出现变化及时进行处理。
3.营养支持危重病人通常没有胃口,不能正常进食,需要通过管路营养的方式进行支持,保证病人体内营养供给,促进机体恢复。
4.护理清洁危重病人脆弱,容易感染,因此需要制定周密的清洁护理,并掌握合理的卫生防控措施。
总之,识别危重病人的早期病情、及早开始实施治疗与管理十分重要。
同时,在识别病人的过程中,也需要与医疗团队进行有效的沟通,协同作战,共同完成危重病人治疗的任务。
危重急症的识别与院前应急急救苏-V1
危重急症的识别与院前应急急救苏-V1
正文:
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突发疾病或意外事故的发生是无法避免的。
而
当这些疾病或事故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时,我们需要及时有效的急救
措施来挽救病人甚至是保护生命。
因此,掌握危重急症的识别和院前
应急急救苏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危重急症的识别
1. 了解常见危重急症:心肺骤停、中毒、大出血、严重外伤、中暑等。
2.观察症状:当病人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出冷汗、心跳过快、意识
丧失等症状发生时,需要及时识别,并进行急救。
此外,疼痛、呕吐
和体温异常也可能是症状之一。
3.听取病人和亲属的描述:病人和亲属对于病情的描述也是识别危重
急症的重要参考。
二、院前应急急救苏
4.安全第一:在采取任何急救措施之前,需要确保自己的安全。
如果
环境不安全,需要先将病人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再实施急救。
5.呼吸循环系统的急救:首先需要确保病人的呼吸和循环系统得到有
效的急救。
如果病人没有呼吸或心跳,需要尽快进行心肺复苏,并通
过CPR(心肺复苏术)等措施来维持呼吸和心跳。
6.控制出血:如果病人有严重的出血,需要尽快进行止血。
7.急救外伤:对于外伤的病人,需要先进行止痛等急救措施。
8.保护患者:在进行急救过程中,需要尽可能保护患者,并注意维持患者的身体温度和液体摄入量。
总之,危重急症的识别和院前应急急救苏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中,如果您能够掌握这些知识并提供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您将为挽救他人的生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常见急危重症快速识别要点及处理技巧
常见急危重症快速识别要点及处理技巧急危重症是指具有高度危险性、病情急剧恶化和生命垂危的疾病状态。
对于医务人员,快速识别和处理急危重症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急危重症的识别要点及处理技巧。
1.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一种用于抢救突发心脏停搏的紧急处理措施。
一旦识别出心脏停搏,立即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包括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按照30:2的比例进行。
在进行心脏按压时要注意力度和频率,以保证血液流动。
2.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很常见的急危重症表现之一、应该立即询问患者的呼吸状况,并观察是否有喘息、胸闷等症状。
对于严重的呼吸困难,应立即给予辅助通气,如使用氧气面罩或进行气管插管。
同时应该迅速寻找病因,如哮喘、肺炎等,并尽快给予相应的治疗。
3.出血:大量出血会导致循环衰竭和休克。
一旦发现患者有出血现象,应立即加压止血,如用手直接压迫出血部位,或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
同时要迅速输血,补充失去的血液量,以维持患者的循环稳定。
4.中毒:中毒病人的状态可能非常危急,需要尽快抢救。
首先要尽量减少毒物对身体的伤害,如立即洗胃、灌肠等。
其次要进行中毒病因的识别,以便针对性地进行解毒治疗。
同时要维持患者的基本生命支持,如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等。
5.中暑:中暑是指由于高温引起的身体过热症状。
中暑病人的体温会升高,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情况。
应该立即将患者移到阴凉处,用冷水或冰袋降温。
同时要进行适当的补液,以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6.心梗:心梗是指心脏的冠状动脉发生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和坏死。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立即进行急救处理。
可以给患者使用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药物进行急救治疗。
同时要尽快将患者送往心血管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急危重症的识别要点及处理技巧。
对于医务人员,需要时刻保持警觉,迅速反应和准确判断病情,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拯救患者的生命。
同时,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应对更多的急危重症情况。
危重病人的识别和评估PPT课件
先开枪,后瞄准。
危重病患者的初期评估
阶段1
初级调查
初时的接触-最初 的数分钟内
主要的生理问题是 什么?
阶段2 次级调查 接下来的审查 根本原因是什么?
主要的病史特点
体格检查
视,听,触
气道A 呼吸和氧合 B 循环C 意识水平
各系统逐个检查
呼吸系统 心血管系统 腹部和泌尿生殖系 中枢神经和肌肉骨骼
系统 内分泌和血液系统
系统回顾、文档记录
重要的生理、生命体 征
心率、心律 血压 呼吸频率和脉搏 意识水平
病例记录和做笔记
查阅医疗记录(可能 的话)
1、急性、可逆、已经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不全,经过 ICU的严密监护和加强治疗短期内可能得到康复的患 者
2、存在各种高危因素,具有潜在生命危险,经过ICU严 密的监护和随时有效治疗可能减少死亡风险的患者
3、在慢性器官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出现急性加重且危及 生命,经过ICU的严密监护和治疗可能恢复到原来状 态的患者。
提供特定的脏器支持 选择最合适的医疗地点 取得专家的建议和帮助
ABCs三个步骤
呼吸急促:可以表现为肺部、全身性的 或代谢异常。
必须常规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危重病人的单个最重要的征象是呼吸急促
A:气 道 气道阻塞的原因:直接外伤,血凝块,呕吐
物,外界异物,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伴 随软组织或舌根堵塞气道),感染,炎 症,喉痉挛
危重病人的识别和评估
重症医学科
在硬件方面,病房设施、设备明显 改善,配备呼吸机、监护仪、血液 净化仪、纤维支气管镜等较为齐全 医疗仪器
危重患者识别和管理
谵妄的分型
活动亢进型 活动抑制型(安静型) 混合型 老年患者安静型较常见,该类型通常不容易注意到,同时容 易误诊为抑郁症。 最近有报道在术后谵妄患者中,安静型为66%,混合型33% ,活动亢进型2%(Ann Surg 2009:249:173-178)
1.脑功能障碍
如昏迷、中风、脑水肿、脑疝形成、严重脑挫裂伤、 脑死亡等。
2.各种休克
创伤性、失血性、失液性、感染性、心源性、过敏 性、神经源性和内分泌性等类型。
3. 呼吸功能障碍
包括急性与慢性呼吸衰竭,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又可 分为Ⅰ型呼衰(单纯低氧血症)、Ⅱ型呼衰(同时伴有二 氧化碳潴留)。
4. 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
最早被称为ICU综合征或ICU精神病,是由于ICU病人经 历一系列打击所致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功能障碍。
谵妄是一种意识和注意障碍,伴有认知功能改变或者感 知障碍,以病情反复波动为特征。
研究表明 ,离开ICU后,50%患者保留对ICU经历的 痛苦回忆,70%患者在ICU中即存在焦虑和激惹。
ICU谵妄的临床表现
注意力损害( 标志性症状):注意力不集中、遵从指令 困难、不能正常交流。晚间明显,称为“日落现象” 记忆力、定向力损害:近期记忆受损。时间、空间定向 力下降、但人物定向力多正常。 思维混乱:病理性赘述、思维散漫、或思维奔逸。
ICU谵妄的临床表现
意识水平改变:在一天之中呈波动性,昼轻夜重,多在 晚间发生。一般不会出现木僵或昏迷。 睡眠—觉醒周期改变,甚至颠倒:发生率60-70%。 感知障碍:错觉、幻觉(幻视多见)、内容多具有恐怖 性。 可伴有情感障碍。
常见异常呼吸形态
中枢神经损害 糖尿病昏迷 中毒 充血性心衰
脑膜炎 尿毒症
危重病人观察要点(1)
危重病人观察要点(1)
危重病人观察要点
危重病人是指生命体征不稳定、情况危急的患者,如何进行正确的观察是保证危重病人能够及时得到救治的重要保障。
以下是危重病人观察的要点:
一、生命体征
1. 脉搏:包括脉率、节律、强弱、压力等方面的观察,是判断病情稳定性和危急程度的重要指标。
2. 呼吸:要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呼吸音等方面,判断呼吸功能是否正常、氧气供给是否充足。
3. 血压:观察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及时发现低血压或高血压等心血管问题。
二、疼痛反应
危重病人常常出现疼痛,而疼痛会影响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进展。
因此,观察危重病人疼痛反应并及时给予止痛药物十分重要。
三、情况变化
危重病人的情况十分不稳定,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例如出现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等情况,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法。
四、特殊病情
在观察危重病人时,还需特别关注患者特殊的病情,如静脉血栓、呼吸衰竭、心肺复苏等,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五、沟通交流
在观察危重病人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及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向他们详细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使其能够有足够的信心和支持。
六、记录观察结果
观察危重病人的过程中,要准确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情况变化,便于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还需及时告知医生有关病情,为患者争取时间。
综上所述,观察危重病人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专业技能,为患者争取更多的生存时间和生命质量。
危重病人的识别和处理
没有突然的出现 只有突然的发现
何为危急重症
▪ 危:危及生命;危及脏器功能。分可逆转
或不可逆转。分现实危险和潜在危险。分 病人能否感受到或医生能否认识到的危险。
▪ 急:真急,还是假急?真急者有无危险? ▪ 重:不危不急;危急;危而不急
▪ 急不一定危,但急里隐藏着危。
主观感觉;客观表现
血乳酸
▪ 乳酸是由于运动过程中,体内葡萄糖的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
由于运动相对过度,超过了有氧运动的强度,而导致机体内产生的乳 酸不能在短时间内进一步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氧气供应不足而形成 无氧代谢,从而导致大量的过度产物乳酸在体内形成堆积。
▪ 血乳酸浓度的升高,不外乎有如下两大类因素:一是细胞缺氧性因素
Additional information
发热的模式 退热的效果
<40次或>130外周动脉脉搏的差异 (休克、动脉瘤),脉搏短绌,心 律失常等
通气能力,FiO2大小,SPO2 SbF(315、235) 氧合指数(300、200、100)测量
中心静脉表现/外周脉搏 双侧手臂同时比较(夹层A瘤)休克指 数,平均压等
评估机械通气时高气道压力或大 限制或降低气道压力 (压力控制通气)。
意识障碍
▪ 首先评判意识障碍的深浅,格拉斯哥评分 ▪ 有无危及生命的休克,喉梗阻,痰堵,脑疝,首
先做相应处理
▪ CT阴性如何分析 ▪ 心源性:常有病史,心电图的变化,常有阿斯发
作,心源性发作后昏迷常有缺血缺氧性脑病表现 ,弥漫性损害表现,眼球浮动,震颤,双眼向上 凝视等。
预后。
PCT
诊断脓毒症、判断脓毒症预后
➢ PCT<0.5ng/ml,不可能是脓毒症 ➢ PCT≥0.5ng/ml,极有可能是脓毒症 ➢ PCT>2ng/ml,表明脓毒症或者非常有可能升级为感染性休克 ➢ 脓毒症:PCT浓度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 MODS: PCT浓度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 感染:抗感染治疗有效,PCT几天内恢复正常
危重病人的识别和评估-V1
危重病人的识别和评估-V1危重病人是指生命体征异常、需要立即干预的病人。
对于严重疾病的评估和对危重病人的识别,是医疗工作者应该熟练掌握的技能。
下面,我们来看看危重病人的识别和评估。
一、识别1.观察病人的意识变化危重病人意识改变的表现非常明显,比如瞳孔扩大、眼球转动缓慢、朦胧状态、昏迷等症状。
当发现病人的意识状态有所改变时,应立即进行处理。
2.查看病人的血压变化血压变化是危重病人重要的表现之一,高血压、低血压、脉搏弱、脉搏快等不正常的状态都需要及时处理。
3.观察病人的呼吸和心跳呼吸和心跳的突然变化常常预示着病人的情况不太妙。
当病人出现呼吸困难、急促、浅表、心跳缓慢、昏迷等情况时,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以尽快救治病人。
4.检查病人的身体状况身体状况的改变也是危重病人的重要表现。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出现的各种异常症状,如出汗、面色发紫、皮肤干燥、体温高低不正常等等,这些都需要及时处理。
二、评估对于危重病人的评估是非常关键的,它能帮助医疗工作者了解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救治方案。
1.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可以基于病人的出现的症状和体征,疾病发展的速度。
需要根据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以获得更为准确的评估结果。
2.评估病人的病因评估病人的病因有助于医疗工作者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比如,病人患上肺炎,按照肺炎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就可以更为有效地缓解病情。
3.评估病人的身体情况评估病人的身体情况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这包括查看身高、体重、BMI等身体指标,还需要排除病人是否存在其他的慢性病,并且确定病人的影响因素,如饮食、生活习惯等。
以上便是危重病人的识别和评估,对于医护工作者而言,需要掌握这些知识,以便及时地发现危重病人的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救治方案。
同时,也需要掌握患者的基本信息,了解其过往病史和家族病史,以便更为科学的进行评估和治疗工作。
常见急危重症的快速识别要点与及处理技巧
B. Bleeding 大出血与休克 时间,1h以内 (短时间内急性出血量>800ml)
C. Cardio 心血管性事件,心梗(6h内),心源 性休克
S:缺血性脑风:6h内、越快越好 其他:药物中毒等、高血钾、离断器官处理
列入急诊分级的资源 ➢ 实验室检查(血和尿)
➢ ECG、X 线 ➢ CT/MRI/超声 ➢ 血管造影 ➢ 建立静脉通路补液 ➢ 静脉注射、肌注、雾化治
疗 ➢ 专科会诊 ➢ 简单操作(n=1)
如导尿、撕裂伤修补 ➢ 复杂操作(n=2)
如镇静镇痛
不列入急诊分级的资源 ➢ 病史查体(不包括专科查
体) ➢ POCT(床旁快速检测)
46
成人心跳停止复苏生存链
1. 立即确认心脏停止 并启动急救系统 2. 尽早 CPR,并强调先作胸部按压 3. 进行快速除颤 4. 有效高级生命术支持 5. 整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AHA-CPR流程图(2019)
48
伤员救治流程图
49
2.先救命、后治病:先“开枪”、再“瞄准”!
A、呼吸困难(Asphyxia)
11
“重”与“急”往往不容易区分
处理不当,招致医疗风险 病人叫急,真的不急,医生也不急—病人投诉 病人真急(重),医生不懂,误诊误治——后果严重、医疗事故 病人真急(重),医生懂而不急——医疗事故后果严重 病人真急(重),医生懂急,处理不合理——后果严重、医疗事故
该急不急—— 不急却急——
报道出来若能带动起一部分道德败坏 的医生往正途上走的话,就最好不过 了。但好医生自己也要记得保重好身 体,这样才能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多的 服务,挽救更多的生命。祝福好医生 ,祝福这世上的好人!
23_危重病人的识别
5、神志:
正常神志清楚、对答如流。如果病人烦躁、紧 张不安,往往提示休克早期;神志模糊或嗜 睡,即将发生昏迷;各种急危重症晚期都会 出现昏迷,分为:浅昏迷、中昏迷、深昏迷。
6、瞳孔:正常直径3—5毫米,双侧瞳孔等大 等圆,对光反应灵敏;瞳孔散大并固定提示 心跳停止,瞳孔缩小提示有机磷中毒或毒品 中毒,一大一小为脑疝形成。
齐、清晰有力,未闻及杂音。 水冲脉、交替脉、齐脉、无脉。
8、皮肤黏膜:皮肤苍白、四肢湿冷提示休克; 皮肤和口唇甲床紫绀提示缺氧;皮肤黏膜黄 染为肝细胞性、溶血性或阻塞性黄疸所致; 皮肤黏膜广泛性出血说明凝血机能障碍,提 示发生DIC(全身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六衰”之三、四
3、呼吸衰竭:Ⅰ型呼衰(单纯低氧血症)、Ⅱ型呼衰(同时伴有二氧化碳潴留)
4、心力衰竭:如急性左心衰(肺水肿)、慢性右心衰、全心衰竭、泵衰竭(心源性休克)
6
“六衰” 之五六
5、肝功能衰竭:表现为肝昏迷,表现为急性 肝坏死和慢性肝硬化。
6、肾功能衰竭:分为性肾功能衰竭和慢性肾 功能衰竭(后者又称尿毒症)
7、尿量:正常>30ml/h;如果小于25ml/h称为少尿,小于5ml/h为尿闭,提示发生脱
水性休克或者急性肾功能衰竭。
8、皮肤黏膜:皮肤苍白、四肢湿冷提示休克; 皮肤和口唇甲床紫绀提示缺氧;皮肤黏膜黄 染为肝细胞性、溶血性或阻塞性黄疸所致; 皮肤黏膜广泛性出血说明凝血机能障碍,提 示发生DIC(全身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齐、清晰有力,未闻及杂音。 水冲脉、交替脉、齐脉、无脉。
3、呼吸(R):正常14—28次∕分、平稳。
呼吸困难:肺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呼吸困难、中毒型呼吸困难、神经源性呼吸困难、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 血源性呼吸困难。
危重病人的识别-V1
危重病人的识别-V1
危重病人的识别
1. 观察病情变化
作为医务人员,需要时刻关注病人的病情变化。
如果病人出现明显的
呼吸困难、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就需要考虑病人是否属于危
重病人范畴。
2. 测量生命体征
测量生命体征也是判定病人是否危重的一项重要步骤。
包括测量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率等。
如果这些指标明显异常,就需要考虑病人是
否需要紧急治疗。
3. 评估病情
评估病情需要根据不同的疾病情况来确定。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需
要评估心功能、血管病变程度等;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需要评估
呼吸道是否通畅、肺部状况等。
通过全面的评估,能够更好地判断病
人的危重程度。
4. 检查实验室指标
通过检查实验室指标,可以更加客观地了解病情。
包括血液、尿液、
心电图等检查。
如果实验室指标异常严重,就需要考虑病人是否需要
进行紧急救治。
5. 询问病史
病人的病史也是判断病人危重情况的重要参考。
如果病人有重大病史或家族病史,就需要更加重视病情变化。
综上所述,医务人员可以通过观察病情变化、测量生命体征、评估病情、检查实验室指标、询问病史等方法判断病人是否危重,并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争取将病人的生命危险降到最低。
危重患者识别PPT课件
1、危重病人的特点 2、如何发现危重病人 3、常用的监护技术
1
一、危重病人的特点
生命体征不平稳 病情复杂变化快 常伴两个以上器官功能不稳定减退或衰竭 存在或潜在生命危险
关注病人在危重状态时的特点
2
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五种表现
A. Asphyxia 窒息及呼吸困难 (常见胸部穿透伤、气胸或上R梗阻)
正常温差:2℃ 温差大: 温差小:
15
HR、P
对心排血量影响 在一CO定=SV范×围HR内,HR增加,CO增加 HR>160次/分,CO减少 HR<50次/分,CO减少
进行性心率减慢常是心室停搏的前奏
16
呼吸运动观察
呼吸运动主要靠胸腹 呼吸频率:12~20次/分
频率的增快或减慢,均提示发生呼吸功能障碍
8
从日常工作中梳理出……
9
最好的策略----预防
➢ 早期采用简单的治疗措施 ➢ 进行较容易的处理 ➢ 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 为诊断和治疗赢得时间
10
容易得到的资料
✓ 病人一般情况 神智、皮肤色泽、体态 尿、便、引流液 ✓ 生命体征 T、P、R、BP、SPO2 ✓ 化验结果 血糖、K+、NA+、CL-、MG++ 血常规、血气、Lac 血小板、APTT…
30
1、血流动力学监测分类
无创伤性:心率、血压(NIBP)监测、心电图(ECG)、 血氧饱和度及颈静脉的充盈程度、经食管超声。
创伤性: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肺动 脉压监测、肺毛细血管楔压监测、心排血量监测、 血管阻力监测等。
31
32
有创动脉血压
33
中心静脉压波形
3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重病人的识别(1)
危重病人的识别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危重病人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和
救治。
然而,在危重病人救治中,发现和识别危重病人至关重要。
因此,进一步探究危重病人的识别方法和技巧,对于提高危重病人的治
疗效果和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危重病人的定义
危重病人指的是生命体征异常、病情严重、需要紧急处理的患者。
他
们的病情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得到控制和治疗。
危重病人的救治需要
通过专业的团队共同合作,采取综合措施,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二、危重病人的识别方法
1.生命体征监测:生命体征的监测是危重病人识别的首要方法。
医务
人员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比如脉搏、呼吸、体温、血压等
指标的变化情况。
同时,医务人员还需要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不同
的监测方法,比如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监测等。
2.症状的观察和辨别:危重病人往往病情复杂,而且症状千差万别。
因此,医务人员需要善于观察和辨别症状。
对于危重病人常见的症状,比如呼吸困难、胸痛、头晕、心跳过快或过缓等,医务人员需要有较
高的敏感度和诊断能力。
3.医学影像检查:医学影像技术在危重病人的识别和治疗中起着非常
重要的作用。
通过影像技术,医务人员可以清晰地观察患者体内器官
和组织的状况,及时发现和诊断危重病人的病情。
三、危重病人的识别技巧
1.建立危重病人数据库:将所有疑似危重病人的病案记录在数据库中,便于医务人员进行跟踪和总结。
对于常见的危重病人病情,进行规范
化治疗流程的建立,以提高治疗效果。
2.善于听取患者的反馈:危重病人的体内状况难以直接观察,因此医
务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变化情况。
同时,医务人员
还需要善于听取患者的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治疗方案。
3.加强团队合作:危重病人的识别和治疗需要融入多学科的合作。
医
务人员需要建立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各专业的特长,共同完成对危重
病人的治疗和护理。
四、结论
危重病人的识别技巧和治疗方法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医
务人员来说,学习掌握危重病人的识别方法和技巧,将有助于提高危
重病人的救治效果,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同时,医疗机构也需要加
强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为危重病人提供最为优质的医学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