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电影的美学特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实主义电影的美学特征

作者:张瑞亭

来源:《艺术研究》2021年第06期

摘要:戚健导演的电影《天狗》以农村为蓝本,构建出一幅真实而残酷的农村图景,呈现出对乡村现实的关注和对未来命运的思考。作为现实主义电影的回归之作,其美学特征表现为:现实生活的客观性再现;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刻画;视听语言的真实性表达;社会问题的批判性反思。《天狗》对于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的探索与实践,是中国电影现实批判精神的延续,但亦存在着局限性,束缚于对现实主义的既定理解。

关键词:现实主义《天狗》美学特征

自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电影市场的选择,以及城市文化对青年观众的吸引和影响,都市逐渐取代乡村成为新价值观念的发生地和集散地,并成为艺术想象和电影表现的中心。乡村电影的创作从“中心”被挤到了“边缘”,而旦自身也缺乏创新和突破,这导致了“农村题材”电影日益衰微,甚至逐渐被很多人遗忘。然而,有一部分电影人仍以严谨的创作态度和严肃的艺术目光关注着农村,关注着其间农村底层小人物的生存状态。这类作品具有现实主义电影的美学特质或者创作风格,引发了观众共鸣和深思。2006年由戚健执导的电影《天狗》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

“现实主义”这一概念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它是一种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流派和思潮,被广泛地应用于戏剧、电影、绘画等艺术门类中。作为现实主义电影的典型作品,《天狗》表现出分明的客观性、典型性、真实性和批判性美学特征,其美学特征的艺术探究,能够给农村题材电影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为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带来有益的启示。

一、现实生活的客观性再现

现实主义电影的客观性特征是指电影创作主体必须追踪现实流动性,能够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现实,强调电影故事的真实性。作为一种创作方法,现实主义并非如一面镜子去做直观的描摹、反映现实,而是“已在相当程度上融进了主体对原始生活的剪裁、筛选、剔除与整合,并且寄寓着主体的价值评判或思想感情”,从而客观地再现了现实生活,引发观众的思考。电影《天狗》根据山西作家张平的小说《凶犯》改编而来,讲述了退伍军人李天狗带着妻子和儿子去泮源村当护林员。期间遭受种种诱惑,也经历了种种困境,又因各种社会关系、力量的压迫,这将他逼入了绝境,最终用枪射杀了孔家三兄弟,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保卫了国有山林的故事。影片将乡村的残酷性和复杂性通过艺术形象真实客观地再现了出来,反映了创作者对乡村现实与未来命运的思考,也给予观众灵魂上的洗礼和历练。不妨说,现实主义电影集真实性、社会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它是多元的,具有较高艺术性的创作范式。

现实主义电影要求创作主体要及时地反映社会尖锐矛盾,揭示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以此引发人们对于现实问题的关注和反思。对于这一点,在很多国内外现实主义电影中得到验证。例如,《神秘巨星》反映女性社会地位低下问题,《绿皮书》反映黑人与白人的种族问题,《我不是药神》反映社会小人物的生活状态及医患矛盾。而现实主义电影《天狗》也不例外,它将目光聚焦到中国社会和农村老百姓的生存状况上。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存在着众多像泮源村似的封闭压抑的乡村,这些乡村所表现出的残酷现实代替了“乌托邦”式的乡村生活,给我们留下的则是对乡村现实的揭露与思考。电影《天狗》是对人性的一次拷问和批判,无情地揭露了人性的弱点、国民的劣根性,反映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国家利益和村官任命制度的缺失等问题,描述出了乡村恶霸与普通村民的尖锐矛盾,清晰地绘出了一个被利益以及霸权控制的乡村现实图景,又表现出李天狗对于职责、信念、道德底线的坚守。因此,这些电影无不完成了对社会现实的客观化再现,既表达出强烈的社会现实针对性,也提升了影片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更承载着时代的变迁,为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光影。

二、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刻画

现实主义电影的典型性特征是指电影创作主体要真实地再现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并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具有除了共性、普遍性之外,还具有个性、特殊性和性格丰富性的典型人物形象。一般来说,现实主义电影以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存状况和心理变化为切入点,用典型化的手法展现人与环境的关系,并通过细节的设计塑造典型人物。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是互动的,典型环境塑造了典型的人物个性,人物的典型个性及其人际关系也促成了影像中具有典型性的故事发展的环境。”_®本片塑造了“泮源村”这一典型环境,将改革开放初期的山西部分乡村的现实环境呈现了出来。改革开放使人们物质财富激增,但也导致人们精神的空虚和灵魂的寂寞,传统的价值观也被解构,就连偏远的山村也未经受住金钱与道德的考验。泮源村又有着极其特殊的地理文化环境,例如:四周环山、缺土少水、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等,这些因素直接導致了泮源村经济文化滞后、村民观念保守等问题。同时,作为“乡村恶霸”的孔家三兄弟也是该环境中的产物,但他们又给泮源村的环境造成了重大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泮源村的环境。他们在村里一手遮天、为非作歹,还与村民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不仅致使村民变得软弱、冷漠和残忍,也将泮源村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恶劣、复杂。而将李天狗放置在泮源村这一环境中,必定是格格不入的,由此构成了二者之间的矛盾冲突,从而刻画出李天狗的人物形象,表现出他在环境中的挣扎与抉择,为主人公的命运走向埋下了伏笔。

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主体往往将创作视角转向社会边缘,关注小人物的现实生活和心理状态,并运用细节描写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所处困境,彰显人物个性。影片中的李天狗是战斗英雄,但他看起来很普通、也很弱小,与人们印象中的战斗英雄不一样。他的体型并不健硕、也不高大,满脸胡子,身穿军绿色棉祆,说着一口山西方言,拖着残疾的腿,与人说话不善言辞,行为举止还有点猥琐,没有一丝英雄气概。但就是因为这个小人物,使得影片感人

肺腑、引人深思,究其原因还在于他的精神属性。狗子是一个爱国和爱家的人,他与村民的矛盾冲突都是围绕着林子展开的。他将小树称为战士,将最大的树称为司令员,这一细节表现出他誓死要保护山林、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从退还礼物、在孔家酒桌上的摊牌开始,到不惧断水、断电,甚至连桃花被侮辱、秧子被诱拐,他都一直在隐忍、退让,这些细节体现出他的倔强、执着和正直的性格。他在桃花面前性格柔软的像个孩子,眼里总是柔情满满,但他又不惜舍命守护山林,为此还打跑了桃花。看着桃花离去的背影,他形单影只,内心复杂煎熬,这是狗子对正义、良知和道德底线的坚守,也是对自己所处困境的恐惧。这些细节的设计和呈现,使得李天狗的人物形象丰满而立体、性格特征丰富而鲜明。

三、视听语言的真实性表达

现实主义电影的真实性特征是指电影创作主体往往采用朴素的视听语言,表现出明显的纪实性美学特征。这种影像风格是以现实为基础,不仅拉近了虚拟空间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紧密联系,也拉近了观众与影片人物内心的距离。

在视觉语言方面,电影《天狗》承接了卢米埃尔兄弟所倡导的纪实美学,大量运用手持摄影和特写镜头拍摄,寻求外部拍摄过程和观众内心层面的真实,也使影片极具视觉冲击。手持摄影是摄像师采用手持或者肩扛摄像机拍摄影片的方式,这种拍摄方式意味着要放弃画面的稳定性,而去追求画面的抖动、虚焦、卡顿等,以此获得独特的画面艺术效果。电影《天狗》中运用了手持摄影的方式,既展现了剧中人物的内心状态、主观感受,又给予观众亲临现场的真实感。例如,在村民送礼物给李天狗的这场戏中,运用了手持跟拍、摇镜头的拍摄方式,造成了画面抖动,甚至还有点虚焦。一方面,它表现出了混乱、紧张的场景,营造一种“纪录片”式的真实感和质感;另一方面,它表现出了村民的虚伪、冷漠和狭隘的人性特点,深化了影片的主题,同时也将狗子的无奈、茫然的心理状态呈现了出来。此外,本片也使用特写镜头来描绘剧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增加了影片的感染力和视觉感受。例如,在桃花离家出走的这场戏中,导演运用了特写镜头表现狗子的表情和姿态,将狗子内心的痛苦、不舍和委屈,以及对妻子、孩子的爱都传达了出来,不仅制造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给予观众思想的净化和灵魂的洗礼。

在听觉语言方面,声音是现代电影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方言、音乐和同期声的采用是现实主义纪实美学电影的基本要求。电影《天狗》中全片采用山西方言,作为一种语言符号,它交代了影片中故事发生地,从而表现出地域文化特征。它也表现出了李天狗的倔强、不善言辞的性格特征,以及刻画出了麻木、自私的村民形象。方言更是反映出泮源村民众生活贫穷、信息封闭等现实问题,将剧中人物真实的生活状态还原了出来,为影片增加了真实感。另外,影片中主观音乐和客观音乐的运用,很好的配合影片中人物情感的变化,起到了深化主题、渲染气氛等作用。例如:在表现狗子退还礼物、看见被砍伐的树粧子等情节时,为画面配以压抑、低沉的主观音乐,给影片渲染了凝重、凄凉的氛围,抒发了狗子内心的无奈与惊恐。本片也加入了山西太谷秧歌,它分别以客观音乐和主观音乐的形式出现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形成对比,意蕴丰富。例如,村民唱秧歌欢迎狗子一家三口的到来,秧歌的曲调优美、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