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学习民法典担保制度司法解释202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起来学习民法典担保制度司法解释2023这篇担保制度司法解释2023民法典担保制度司法解释2023第四十四

条是一篇神奇的文章,当你看到民法典担保制度司法解释2023民法典担

保制度司法解释2023第四十四条的时候,说明你的好运即将来临,为你

加油!✅

民法典担保制度的司法解释是什么?什么情形下适用?

一.《民法典》担保制度司法解释:

为配套《民法典》的施行,最高人民法院新发布了一系列司法解释。

但这一批新司解,大部分都只是翻新或者微调,唯独《新担保司法解释》,跟《旧担保法司解》相比,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大幅度删改,条文数量减少近半。

2.增加许多新规则,保留的条文也从内核与外延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最高人民法院于2023年12月31日公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以下简称《担保制度

解释》),自2023年1月1日施行。《担保制度解释》全文涵盖一般规定、保证合同、担保物权、非典型担保、附则等五个章节,共有七十一个

条款。此次《担保制度解释》条文修改篇幅大,本文提炼第一章节部分要

点进行解读,以供读者了解该新规。

《担保制度解释》第一章节为一般规定,共第二十四条。通读该章节

发现,《担保制度解释》着力平衡担保关系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对

公司对外担保、保证方式认定等诸多问题作出指引。

一、注重平衡担保关系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担保制度解释》第三条规定:“当事人对担保责任的承担约定专门

的违约责任,或者约定的担保责任范围超出债务人应当承担的责任范围,

担保人主张仅在债务人应当承担的责任范围内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

支持。担保人承担的责任超出债务人应当承担的责任范围,担保人向债务

人追偿,债务人主张仅在其应当承担的责任范围内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

应予支持;担保人请求债权人返还超出部分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据此,担保人担保债务以债务人应当承担的责任范围为限,即便当事

人对担保责任约定违约条款

《担保法》第二条【适用范围及担保方式】在借贷、买卖、货物运输、加工承揽等经济活动中,债权人需要以担保方式保障其债权实现的,

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设定担保。

本法规定的担保方式为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生效之际,为切实规范担保交易秩序、

统一担保法律规则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于2023年12月25

日第1824次会议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法释〔2023〕28号)(以下简称为《新担保司法解释》),并于2023年12月31日公布,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担保制度对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

作用越加凸显。最高院在清理以往与担保有关9件司法解释的基础上,围

绕民法典关于担保的最新规定,新制定了关于适用民法典担保制度的司法

解释。《新担保司法解释》全文涵盖一般规定、保证合同、担保物权、非

典型担保、附则等五个章节,共有七十一个条款。以下提炼出《新担保司

法解释》中的四个亮点,并逐一进行解读。

明晰动产担保规则以配合统一登记制度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过去由于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不完善,动产担保安全系数较低,很多债

权人通常不愿接受动产担保,动产担保无法有效发挥保障债权实现的作用。《新担保司法解释》的实施有力促进这一现状的改变,对动产担保效力、

权利顺位及司法救济问题作出具体规定。

《新担保司法解释》第五十四条规定,“动产抵押合同订立后未办理

抵押登记,动产抵押权的效力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抵押人转让抵

押财产,受让人占有抵押财产后,抵押权人向受让人请求行使抵押权的,

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是抵押权人能够举证证明受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

已经订立抵押合同的除外;(二)抵押人将抵押财产出租给他人并移转占有,抵押权人行使抵押权的,租赁关系不受影响,但是抵押权人能够举证证明

承租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已经订立抵押合同的除外;(三)抵押人的其他债

权人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或者执行抵押财产,人民法院已经作出财产保全

裁定或者采取执行措施,抵押权人主张对抵押财产优先受偿的,人民法院

不予支持;(四)抵押人破产,抵押权人主张对抵押财产优先受偿的,人民

法院不予支持。”

据此,动产抵押的规则可以总结为:动产抵押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

未办理抵押登记的,将产生以下法律效果:

第一,不得对抗抵押动产的善意受让人。即在受让人不知道且不应当

知道已经订立抵押合同,并且受让、占有抵押财产时,抵押权人不得向受

让人主张行使抵押权;

第二,不能对抗抵押动产的善意承租人。即在承租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已经订立抵押合同,并且占有抵押财产时,其租赁关系不受抵押权的影响而得以存续;对于人民法院已经作出财产保全裁定或者采取执行措施的抵押动产,抵押权人不享有优先受偿权。

反之,若动产抵押合同订立后办理了抵押登记,则抵押权人可依据该登记的抵押权对抗抵押动产的受让人、承租人,并可就该抵押动产优先受偿。

这意味着,动产抵押一旦进行了登记,其担保效用将大大增强,安全系数随之提高。这有利于解除债权人的后顾之忧,提高动产资源的利用效率,为中小微企业以动产融资疏通道路。

另外,关于动产担保登记机构和程序,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的决定》(国发〔2023〕18号),从2023年1月1日起,对动产和权利担保在全国实行统一登记。“原由市场监管总局承担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抵押登记和人民银行承担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以及存款单质押、融资租赁、保理等登记,改由人民银行统一承担,提供基于互联网的7×24小时全天候服务。此前已作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的,不需要重新登记,有关部门要妥善做好存量信息数据移交等衔接工作。对新登记的,由当事人通过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自主办理,并对登记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负责;登记机构不对登记内容进行实质审查。”

实行统一登记制度,有助于金融机构全面掌握企业动产和相关权利信息,提升给企业担保融资的意愿。

新增非典型担保,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